北京市社会和谐调查.docx_第1页
北京市社会和谐调查.docx_第2页
北京市社会和谐调查.docx_第3页
北京市社会和谐调查.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都甑湃贸易太謦学报2008年第5期北京市社会和谐调查钟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北京100070)摘要:本报告参考胡锦涛总书记对和谐社会内涵的论述为指导,以2006年北京市居民社会和谐指 数调查资料为依据,对北京市和谐社会状况进行了总体评价。其结果显示,北京市年度和谐社会指数百分 制折算为6644。在构成和谐社会的几大要素中,市民对当前社会的安定有序程度评价最高,打分7055, 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居其次,综合分值为6876,再次为民主法治方面,满意程度为6515,主观评价最 低的是个人和社会活力方面,分值为5905。关键词:社会和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社会活力 中图分类号i 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700(2008)05007905一、和谐指数调查(一)数据采集本次和谐指数调查由统计学院和北京经济数据处理与计算机仿真实验室合作进行。问卷在北京市八城 区,和随机选择的密云、房山、顺义和延庆四郊县,按各区县人口数等比发放,总计1652份,回收有效 问卷1623份。调查方式为街头随机访问,现场填报。(-)指标构建指数构建思路参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和谐社会内涵的论述,将和谐概念定义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 信友爱、安定有序和社会活力五个方面。在权重构建上,采用了平均分配,但从实际调查信息的反馈中发 现,本次调查的个别问题设计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因此在实际指数拟合时,对以上五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分配做了相应的微小调整。 在次级指标构造方面,可用图1做简明说明。二、调查数据分析通过对答卷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北京地区受访者对社会和谐问题的认识,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以下是对构成和谐社会的几个基本要素的调查结果的详细说明和分析。 (一)民主法治情况在对当前社会民主法治的建设方面,受访者综合评价分值为6515。而对于形成民主法治环境的几个收稿日期:200804一ll 作者简介:钟路(1971一),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讲师。79万方数据型悔翥e篓r鞋e篓裂?具体方面,受访者又有不完全相同的感受和评价。1立法健全方面受访者对北京市当前的环境做了很高的评价,普遍认为当前社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由传统的人 治向法治的过渡。立法已相对完整、健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事务,已确实做到有法可依。从 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受访者对此问题的评价不但相对较高,而且意见也相当集中,这种现象切实说明,当 前的立法健全情况,已经达到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程度。2民主生活方面受访者的评价相对偏低,但集中程度却更高。对这样的资料表现,可能的解释有两种:一是说明,受 访者确实对当前社会的民主生活状况感到不满;另一种情况则是,受访者对此问题出现集体无意识现象。3司法公正方面通过对调查问题的设计,可以发现受访者对所调查问题的一些回答受习惯和思维惯性的影响。与上相 同,受访者对当前社会司法公正问题的看法更趋集中,评价也更低。在问卷中,对受访者在司法公正问题 的调查中,有一个辅助问题,依据受访者本人是否有过法律诉讼经历进行了区分。比较两者对司法公正问 题的看法,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未有过诉讼经历的受访者对司法公正的信赖程度相对表现得离散 程度较低,并呈轻微左偏分布,综合评价仅为597分。而曾经亲身经历过诉讼程序的受访者群体对司法 公正的看法则表现得相对差异较大,却并不存在明显的偏斜,综合分值则为673分。可以认为,有经历 者对司法公正程度的看法是更可靠的,并且实际上的司法公正程度几乎肯定要比该数据表现出来的水平 高。这样的数据表现,也可以用于推断同样对调查问题缺乏切身感受的民主生活问题。即出于集体无意 识,受访者普遍地低估了当前北京市社会生活的民主程度。(二)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方面 笔者认为,构成和谐概念的这两个二级指标的概念在其各自的内涵上,存在相当程度的关联性。而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受访者对相关问题的主观感受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他们对公平正义与诚信友爱氛 围的感受,大多来自其对自身周围小环境和个人人际环境的认知,所以在本次调查中,这两个指标被合而 为一。受访者对此问题的评价综合分值为6876,显著高于其对民主法治环境的评价。 由于此部分的调查涉及受访者的一些个人行为或品行问题,可能存在隐瞒因素,因此首先需要对搜集80万方数据到的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根据调查数据,实际测得alpha信度系数为05353,结合样本量,可以认为答 案是可信的,能够用于进行分析和推断。而将问卷该部分涉及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的两组问题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则可以得到pearson相关系数资料如表1所示。表l诚信友爱与公平正义的pearson相关系数诚信友爱公平藏义pearson correlation1365() 诚信友爱sig(2一tailed)000n16401637pearson correlation365()l公平正义sig,(2一tailed)000n1637164i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2一tailed)。由表1可见,在1640个样本下,两个概念组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65,可以通过d为001的显著性 检验。这一结果引证了初始假设即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两组问题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可以综合在 一起进行考察。因此在本次调查中,从个人行为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对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指标进行了调 查。数据结果表现出了一些有趣的现象:1受访者对个人行为和社会环境的评价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而且这种负相关还具有明显的趋势性, 即受访者对其自身行为的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评价越高,则相应地对社会环境的评价越低。这种现象很容 易理解:多数人在涉及道德评价上,都存在着待人严、律己宽的倾向。当然,这并不一定就意味受访者中 普遍存在着道德缺陷,因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会掺杂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具体因素,而在对他人进行评 价的时候,这些信息却很有可能是不可得的。2结合受访者个人资料,可以发现,被调查者的学历也与其评价结果之间存在关联性,并且从逻辑 上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受教育程度影响着受访者对其自身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评 价。确切地说,这种影响表现为,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其对自身评价越高,对社会环境评价越低。当然, 凭此仍不足以得出教育使人刻薄的结论。这是因为,根据现场口头访问回馈的信息看,似乎是受教育程度 影响了受访者的社会接触面的宽窄和深度,从而使受访者在做相关评价时,据有的信息存在差别。综合来说,与对自身的评价相比,受访者普遍地对社会性的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程度持悲观态度。相 信这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人类本身的一些思维决定的,因此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下,这种评判倾向不会改变。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趋势却有可能对社会风气产生多米诺骨牌式的危害效应。对此,新闻媒体应担负起 责任来以全面翔实的资料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三)活力状态在问卷中,对活力状态问题的调查也分为个体状态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此项目是受访者相对评价最 低的部分,综合分值5905,是唯一低于及格水平的二级指标项。在实证数据分析上,受访者对此也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普遍趋势,恰与其对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的评价 相反,即对自身活力程度评价低于对社会活力的评价。数据显示个体评价原始分值的离散度略高于社会评 价,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个体对社会活力状态的感受可能存在差别,但客观情况毕竟是唯一的,因 而评价的离散程度相对较小;而对个体活力状态进行评价时,则由于受访群体本身离散程度就比较大,因 而造成数据显示的标准差也较大。另一方面,按百分制折算后,社会活力分值为658,显著高于个体活8l万方数据力分值49。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通过对本部分的一个四级定性指标的深入分析显示, 地域文化因素似乎对此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四)安定有序评价 在安定有序方面,受访者综合标准分值为7055,是所有二级指标中评价最高的一项。这与一般的观测是相符的。在社会安定有序概念中,有序程度属于社会机制范畴,可以通过受访者对社会性事务操作规范的满意 度表现。社会安定程度则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民众情绪,民众不满情绪的积累直接造成社会安 定程度的降低;二是相应的舆情安全机制,它对社会动荡起到减压阀的作用,是社会安定的保障。资料显示,受访者对北京地区社会有序性给予较高评价,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满意,而表示不满 的,则不足一成,综合分值772。在对受访者不满程度的四级指标测度中,严格区分了个人性不满和社会性不满。前者是进步的动力, 后者则是动荡的根由。测算得到,民情社会性不满的偏态系数为1499,峰度系数为一0479。这样数据 表明,受访者的社会性不满程度离散较高,且程度较高,综合分值为6360。而依据受访者的收入水平进 行细分,得到图2显示如下:图2不同收入人群社会性不满程度从图2中可以明显观测到,社会性不满最强烈的,是8003000元月收入的两组。结合我国实际情 况,可以认为这正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中产阶层,而社会学理论认为,对社会最关切的,恰是中等收入阶 层。暂不能确定的仅是,究竟是因为相对高的关注度使受访者对社会做出了更准确的评价,还是仅仅使他 们倾向于做出更悲观的评价。而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高,对社会的不满程度则随之降低,受访者评价渐趋积 极,这与正常的逻辑预期是相吻合的。依据年龄分组对社会不满程度的分析如图3。 可见,也正是在社会学意义上的年轻人,对社会不满程度最高,这也与社会学理论中的分析是一致的。82万方数据图3不同年龄人群社会性不满程度最后在舆情安全机制方面,总体评价较好,看法也相对比较集中。三、定性结论1综合理论研究和数据分析,可以认为此次调查是成功的,能够客观、如实地反映常驻居民对当前 北京市社会和谐程度的评价,并且其结果是对社会和谐程度的近似反映。2调查显示,北京市民对当前北京市的社会和谐状况的认识是积极的。而北京作为全国的首善之地, 在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法治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绝大多数受访者的肯定。3但从调查结果来看,也发现市民对当前社会环境的一些不满。譬如,受访者比较普遍地对活力状 态表现出相对悲观的态度,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亟待强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 务。4将调查数据与受访者个人信息相结合,可以观测一些社会学意义上的现象。 首先,城郊区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别。这应该是北京地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平衡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次,性别差异不对受访者的主观感受造成影响,但可以看到,仍存在对不同方面关注度的差别。 第三,受访者年龄差别,对其感受则存在统计上显著的影响。从总体趋势来看,随着受访者年龄的增长,其对周围环境的看法会渐趋平和,因而对社会和谐程度的评价,也渐趋于积极。 第四,受访者收入水平的差异并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