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 h n a i e n t c i t y i柚c a d s 钯 0 n 古村落旅游地综合性系统保护与开发研究串 陈麦池黄成林 摘要 :当前我 国 古村 落 的保 护现 状与 旅 游开 发存 在诸多问题。历史保护是基于文化遗产旅游及旅游地可持 续发展 的综合 性 系统保 护 ,是 一项新课题 。传统 文化的 宽 容 、尊重 与复兴是 古村落旅 游地历 史保 护的前提 和背景 。 古村落旅游地须探索并完善本土化公司运营与社 区参与的 管理机制,同时,追求古村落旅游地及其旅游的 “ 乡村 性”和生活化、居民参与旅游和主客 良性互动等方面的多 元动态原真性。 关键词 :古村 落 ;旅 游地 ;历 史保护 ;制度 设计 ;社 区发展 abs t r a c t : th e c u r r e n t o u r c o u n t r y a n c i e n t v i l l a g e p r o t e c t i o n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t h e t r a v e l i n g d e v e l o p me n t h a s m a ny p r o bl ems the hi s t o r i c a l pr o t e c t i on i s ba s e d on t he c ul t ur al h e r i t a g e t r a v e l i n g a n d t h e t r a v e l i n g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s y s t e m p r o t e c t i o n , i s a n e w t o p i c t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t o l e r a n t ,t h e r e s p e c t a n d t h e r e v i v a l a r e t h e a n c i e n t v i l l a g e t r a v e l i n g h i s t o r y p r o t e c t i o n p r e mi s e a n d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th e a n c i e n t v i l l a g e t r a v e l i n g mu s t e x p l o r e a n d c o n s u mm a t e t he ma na ge me nt m e c ha n i s m whi c h t he l o c a l i z a t i on c o mpa ny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t h e c o m mu n i t y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s i mu l t a n e o u s l y, p u r s u e s t h e a n c i e n t v i l l a g e t r a v e l i n g a n d t h e t r a v e l i n g t h e v i l l a g e ” an d t h e a d a p t a t i o n 。 t h e i n h a b i t a n t p a r t i c i p a t e s i n a s p e c t s a nd s o on t r a ve l i ng an d h os t a nd v i s i t o r be n i gn i t y i n t e r a c t i on mu l ti- di me ns i on a l d yn a mi c o rigi nal r e a 1 ke y wo r d s:a n c i e n t v i l l a g e s ; c u l t u r a l h e rit a g e t o u ris m d i s t ric t s ; h i s t o r i c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s y s t e m d e s i g n; c o mmu n i t y d e ve l o pme n t 中图分类号 :c9 1 2 8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4 1 4 4( 2 0 1 2)一 1 2 6 7( 6) 作者简介 陈麦池 ,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管理学硕士。 黄成林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教授 ,安徽 师范大 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硕士研究生导师。 1 古村落概念界定 古村 落是指 建村 历史长久 ,保 留近代 以前所 营造 的相对完整的村落形态格局、相对完好的特色民居、相 对传统的生活方式、至今仍为村 民居住生活的村庄聚落 ( 可延伸至古镇 ),如皖南古村落、福建土楼、苗族村 寨、江苏用直古镇等 ,特别是各级历史文化古村镇的社 区型文化遗产地 ,如 已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我 国皖南古村落 ( 西递、宏村 )、福建土楼、丽江古城 、 平遥古城等 ,日本的白川乡和五屹山历史村座 ,以及 日 益成为旅游热点的北京爨底下村、江南周庄古镇 、藏羌 碉楼与村寨、黔东南苗族侗族村寨等文化遗产旅游地。 古村 落是一个群体、社 区、宗族 、民族 的集体记 忆和智慧结晶 ,是一个集乡土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 ,民 俗、民间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宗族、耕读等文化内 涵于一体 的人居空间。古村落保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 题 ,牵涉到古村落保护的紧迫性、时代意义、保护思路 与理 念 以及规划与措施 ,包括保护 古村 落物质 文化遗 产,即古民居、村落选址原续性、建筑环境和布局的和 谐性 ,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文化传统的延 续性。 我 国在古村落保护 与可持续发 展方面 经验 尚显欠 缺 ,任重而道远 。基于 此种 现状 ,本文将 古村落作为 一 个完整 的包括 自然 、社会 、经济和 文化等复合 因素 的动态与 发展 的有机体 系去研 究 ,运用理 论与实践密 切结合 的方法 ,提 出古村 落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可行性 基金 项 目:本研 究受2 0 1 1 # -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科 学研 究 项 目 ( 2 0 1 l s k 5 4 0)、2 0 1 0 年安徽省高等 学校省级优 秀青年人 才基金项 目 ( 2 0 1 0 s qrw1 8 2 )和安徽省旅 游管理特 色专业建 设基金项 目 ( 2 0 1 0 1 2 3 1 )资助。 67 中国名城1名城保护案例与技术创新 政策策略,针对古村落及其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效 应、文化遗产保护、古村落社区发展 、社 区增权、社区 参与、主客关系、旅游原真性等基本课题展开论证。 本文主要运用旅游学、城市规划学、社会学、文化 人类学和人文地理学等相 关学科理论和知识展开研究 , 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和定量分析法 等。 2 理论阐述 2 1 古村落旅游地 古村落是不 同历史时期形成 的、具有独特文脉特 征且延续至今的村落 ,是存在于 中尺度地理空间上的一 种特殊景观,是由历史遗留下来 的民居、事象、艺术、 环境、生产 以及一种抽象的文化 内涵 、风格、古韵氛围 等组成的综合景观体 。古村落既包括村落起源、形态布 局、民居建筑、工艺构件等实体文物型文化遗产 ,又包 括 民风民俗、传统技艺、节 日庆典、生活方式等非物质 文化遗产。 古村 落是文 化遗产体 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是人 类智慧和 自然环境的结晶 ,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 学价值 ,是一笔亟待保护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最具 核心竞争力的旅游资源 ,随着旅游产业纵深发展和旅游 活动高品位化趋势加强,文化遗产旅游 已成为旅游消费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古村落也需要进行经济建 设,以保持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持续发展 ,利用古村落 的文化价值科学发展旅游 ,既能保护文化遗产资源 ,又 能给古村落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古村落旅游既是一种 民 族 或民俗文化 的遗产旅游 ,亦是一种 民族或民俗社区旅 游。古村落既有珍稀的物质文化遗产 ,也有活态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是双遗产的综合体 ;它既是传统社区的历 史文化遗存形态,也是作为现代社会一部分的人居村落 社 区。 因此 ,对作为现代农村社 区的古村落进行保护 ,对 古村落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和活态保护,既须保护文物 古迹不受破坏 ,更须尊重原住 民的生活意愿、符合其生 存利益 ,保持 当地居 民社会生活的稳定性和历史文化环 境 ,但最终还是必须落实到处于城乡统筹基本制度支撑 下的古村落 自我成长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发展上。而制度 因素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旅 游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文化遗产资源管理体 制和保 护利用制度取决于社会制度和环境 ,以制度因素为研究 角度和切入点 ,有利于深入认识和探讨文化遗产保护 的 学术研究和实践课题 。因此,在旅游开发背景下,古 村落旅游资源原真性的保持机制与古村落旅游资源本体 的可持续性、古村落社会资本的运行机制 ,应是今后 国 内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 2 2 历史保护 现代意义的保护观念与实践 ,其实是一种诠释历史 建筑在当今时代意义与价值 的独特方式。由于对历史 的 无知而造成的保护性破坏 ,原真性( a u t h e n t i c i t y ) 成为近 年来历史保护 的关键概念 ,这表明保护的进程 已需在 理念和 实践上向更深层 目标迈进。历史保护 ( h i s t o r i c c o n s e r v a t i o n)是为减 缓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衰败速 度 ,对保护项 目 及其环境所进行的科学细致的调查、勘 测、鉴定、登录、修缮和改善等动态性管理活动 ,更是 一 种观念和方法 。历史保护学已成 为一 门新兴的综合 性学科 ,它包括 ,对于古村落旅游地 的历史保护 ,对 具有浓郁地方民俗特色的文化遗产、历史传统、社会环 境、居民网络 、生活方式 、价值体系和信仰的弘扬与复 兴 ,以及城 乡统筹下古村落社 区发展 ,使文化遗产旅游 地得到可持续发展。 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是基于文化遗产旅游及旅 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系统保护,是一项新的理论研 究和实践课题。本文跨越学科界限,通过借鉴并整合社 会学、人类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理论,力图以其解释 力显示对理论、政策和实践的特定价值 ,构建多学科多 层次的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历史保护体系和策略。 2 3 社区发展 社区在狭义上是指农村相对独立 的自然树落和城市 内有一定人 口规模 限定的地缘性生活共同体。社区发展 ( c o mmu n it y d e v e l o p me n t )是政府 、居 民和相关社会 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塑 造居民社区认 同与归属感 、培育社区参与、互助与自治 的过程 ,是一种有计划的社区动态变化过程 ,促进社 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 ,从而推动 社会全面进步。 超越 于1 9 9 1 年民政部首倡并逐步试点 的由政府 推 动侧重于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的 “ 社区建设 ”,社区发展 不仅要帮助居民争取 当前要求,更重要的是居 民自我成 长 与发展 ,前者是指社区经历了特殊变故后的重建 , 或是弥补某些不足的过程 ,后者则是针对城乡现代化的 分离性冷漠化现状 ,通过增加社会资本,提倡人文关怀 和人际联络 的社会 整合 方略。社 区发展应符合解决问 题、由上而下、全体参与、相互合作、物质与精神发展 并重等原则 ,它更强调运用民间组织增 强居民社 区意 识、社区体系内外相关单位协 同整合等方面。 新农村建设和城 乡一体化视野下的社 区发展更应延 伸至乡村社区。社区发展应围绕城 乡区位功能,现有资 源配置合理性、适度性 的要求,破除与之相关的制度障 碍。如果说政府对社区自治的帮助扶持是治表,推动社 区发展则是治本 ,在超社区范围内形成有广泛利益基础 相对紧密的功能性联系,进而从内生要求上而非外在强 化上提升社区意识 ,改变社区自治和 民主监督受表层化 局限的封闭性状态。 推进城 乡统 筹 ,促 进乡村 社区发展 ,必须 改革现 有社区建设体制。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 ,后发型农村社 区发展需要内源发展与外部干预相互整合与协调 ,不仅 需要培养和激发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发展欲望 ,同时要形 成社区互助合作的机制,通过制度性诱导、政策保障和 资金扶助 ,推动农村社区全面综合发展。本文认 为,古 村落历史保护的 目标在于推动其从衰落走向物质形态、 经济结构与功能的全面振兴 ,营造具有历史感的亲和社 区,这一 目标可通过古村落内外各种资源共同推动的社 区发展达成。 3 古村落旅游地历史保护的制度设计 3 1 传统文化的宽容、尊重与复兴 文化 自鄙是 古村 落文化遗产消亡的根本原 因,而 文化 自毁是对更为致命的因素,培养 文化 自珍意识是保 护 的最有效途径。在古村落保护过程 中,让文化拥有者 认识到自身文化价值 ,克服 自鄙心理 ,树立文化 自珍意 识 ,防止 自毁现象发生 ,尤为急迫 。微州古村落旅游 开发的实质 ,既是 中国古文化的开发 ,也是原住 民文化 传存的开发。因此,对传统文化 的宽容、尊重与复兴成 为古村落历史保护的前提条件要素和人文生态环境。 要建 立起古村落居民 自发保护 的机 制,激 发和提 高居民的保护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传授保护的知识和 方法 ,帮助居 民克服对古村落文化的 “ 自鄙 ”心理 ,使 其 自发朴素的行为变为一种 自觉、有意识、科学 的保护 行动。这种传统文化的重新建构 ,是一种动态的真实, c h m a a n c i e n t c i t y l c 柚 a ds 盒 i 把 d i。 n 是传统文化在吸纳现代文明基础上而 出现的一种文化创 新。 探索古民居村落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充分尊重地 方传统文化和 当地居 民的生活习俗 ,保持传统建筑文脉 的延续, 充分发挥设计师与 当地居民的参与作用, 使传统 建筑遗产在保护 中发展, 在发展中进一步得 到保护。我 们既不必 “ 严防死守 ”,更不可 “ 另起炉灶 ”,应科学 有序 “ 疏导”历史文化遗产的河流 ,使古老文明与现代 社会融汇共进。 当代人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 ,而非被动 的接受者 ,文化遗产以历史为资源 ,以当代社会为基 础 ,可望 “ 创造未来文化遗产” 1 1 1。 在创造新传统主义与乡村重建方面 ,日本处在世界 前列。当代 日本 国内旅游的怀旧与新传统主义 ,持续增 强 日本文化遗产旅游 的全球吸引力。我国传统文化的核 心基石是伦理道德 ,它影响了我们几千年的生活和价值 取 向。要想复兴传统文化就必须从传统伦理道德做起, 就 必须将传统 的 “ 孝 、悌、忠、信、礼、义、廉、耻、 仁 、爱、和、平 ”潜移默化到每一个中国人心里去。在 居 民和游客的调查问卷中, “ 如何看待村庄建造讲究风 水”,绝大多数选择了 “ 我们传统文化 的一部分,可适 当利用 ” ( 游客 1 0 0 :居民9 7 3 ),表达 了对文化 传统的宽容态度。 为促进古村落及其旅游可持续发展 ,黄 山地 区有 必要推进黄山市徽文化发展战略,设立徽州文化院 ,建 立徽州文化发展基金,宣扬与传播徽文化 ,同时,让徽 文化走进黄山市 中小学生课堂 ,将古村落相关历史文化 知识 ,传统文化礼仪等 ,编成中小学补充读本 ,让广大 青少年接受古村落传统文化熏陶,从小树立遗产保护意 识。特别是在西递明经书院和周边 乡村 中小学开展徽文 化教育 ,让孩子们 习得传统礼仪,了解传统 民俗,学习 传统技艺。邀请 民俗专家在社区、学校举办徽州民俗讲 座 ,搜集整理和设计恢复 已经消失或濒临灭绝的传统民 俗。 3 2 城 乡统筹与社 区发展架构 城 乡统筹是科学发展观 的要 求 ,是 构建和 谐社 会 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 志。城 乡一体化; 隹确反映城市和 乡村的内在联系,有利 于在城 乡联系层面上推进城市化进程, 有利于城市化与 解决 “ 三农”问题, 使之成 为实现城 乡协调发展, 改变二 元经济结构的新思维和推动力 1 2 0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 6 9 中国名城1名城保护案例与技术创新 7 0 乡发展的新 目标和新模式,城 乡一体化的战略重点应放 到新农村建设上。 从社 区发展 的角度来理解 ,并不是所有的古村 落 都宜于把旅游业作为社区发展 的主业 ,而应通过社区 自 主能力的培植 ,结合科研机构和学术专家的规划 ,政府 构建社区旅游整合的平 台, 将社区发展与旅游发展相融 合 ,形成社区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 从根本上说 ,农村社区发展的最终 目标 在于通过 社 区建设赋权于民,培育社区居 民的自立、互助、合作 精神 ,增强农村社区 自我整合和发展 的能力1 1 4 o如皖南 古村落的查济村古建筑群保护协会非盈利的乡村民间组 织 ,缺乏制度扶植和资金支持,在行政管理和商业经济 的双重围攻下而陷入尴尬和消亡 的境地。 3 3 本土化公司运营与社区参与管理机制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是推动旅游 目的地及相关社 区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力。在社区共生系统 中,社区各个 利益主体对社区旅游参与程度 不同,旅游社区的发展模 式也会不同,其发展模式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社区集体 、 社 区居 民、开发商 、地 方政府 以及中介组织的参与程 度。 西递 、宏村分别采用 以村镇为主体和 公司租赁 经 营为主体的两种模式进行旅游开发。宏村旅游管理公司 在景区开发、营销和服务水平上的优势无可置疑 ,但在 社 区发展、居民致富方面考虑欠佳,与社 区沟通比较欠 缺 ,由此引发的居民与政府、开发商、旅游者的矛盾冲 突以及居民遗产保护积极性受挫等 ,已对旅游地可持续 发展构成威胁。西递村镇经营在就业 、提供商机、旅游 分红等方面向本村居民倾斜 ,居 民得到较多实惠 ,因而 旅游参与度较大,但在集聚发展资金 、管理水平、营销 宣传方面存在弱势 ,缺乏发展后劲。从长远来看 ,西递 目前经营模式和经营状况很难保证社 区旅游参与度再提 高,因此合适的制度安排是提高社区旅游参与水平的根 本保障” 。作为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实现形式 ,社区参与 旅游的成败与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协同程度和行为的协作 方式密切相关。贵州天龙屯堡“ 政府+ 旅游公司+ 农 民 旅游协会+ 旅行社 ”四位一体 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全 国颇具典型性 ,西递和宏村可资借鉴。 在我国,旅游社 区居 民自治型社区参与模式起步较 晚,但 已取得 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例如 ,一些乡村旅游 社区成立了居民全员参与或 自愿参与的集体性旅游股份 公司 ,集体和个人都在公司 占有股份 ,统一旅游业的经 营活动 ,这种发展模式有效防止 “ 飞地化”现象和社区 居 民边缘化,充分调动了社区居 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 性。但原住 民的生活形态怎样最大限度保存下来,成为 古村落保护的两难问题 :没有了原住 民,古村落失去了 人的历史 ;有 了原住民,其现代化的生活要求又可能破 坏古村落的风貌。乌镇以其所宣称 的 “ 保护最彻底 ,功 能最完备 ,环境最优美 ,管理最科学”,采取 “ 先整体 搬迁 ,后规划返迁 ”m】 ,然而,这一 “ 乌镇模式”让居 民成 了临时工与雇员,何以再 “ 脱胎转世 ”为世代生息 的原住 民?令人深思。 关注社区居 民的文化感知和保护态度 ,关注旅游发 展利益分配,强调社区参与旅游规划与决策过程 ,提高 居 民主体地位 ,强化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关注社 区民生问题 ,提升居民地方认同感” ,是古村落文化遗 产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素。可试验 “ 政府主 导+社区主体+企业经营+第三 方力量介入+法制规范 ” 的社区旅游发展模式” ,以完善古村落文化遗产旅游地 本土化公司运营与社区参与等管理机制。 4 古村落旅游地历史保护的制度保障 4 1 整合型历史保护管理措施 在保护理念、方法和手段上 ,古村落旅游地须由过 去文物考古和建筑修复 ,演进为多学科共 同参与的综合 行为,进而具有多学科、综合性和多样化 的特点 ,使保 护从建筑师、规划 师和文物保护者单方面参与行为转化 为更广泛的社会调查和民众参与。同时,要建立有效的 历史保护工作学术和职业的动态网络和合作机制 ,建立 有效的信息网络和体系,获得来 自居民、企业、科研机 构和政府部门等相关团体的反馈信息,从而构筑并落实 多学科全方位、延续性并具备内在协调管理机制的文化 旅游地历史保护研 究与实施体系。 4 2 社区发展式历史保护体系架构 在古村落旅游地历史保护的宏观架构层面,本文提 出为古村落历史保护和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在挖掘 和提升古村落及其旅游发展动力的同时 ,需要借助社会 资本的 “ 增权 ”和制度体系的支撑 ,在新农村建设和社 区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 图1) 在古村落旅游地历史保护的内在机制构建方面 ,本 文提出在城 乡统筹和社区治理双轮驱动下 ,推动古村落 图1 古村落旅游地历史保护的宏观架构 计”。 居 民参与旅游,通过社区发展、本土化公司运营和文化 原真性保护等途径达成古村落及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既 定 目标 ( 图2)。 4 3古村落及其旅游的原真性追求 首先 ,这种原真性表现在古村落及其旅游地的 “ 乡 村性”和生活化。 “ 乡村性” ( r u r a l i t y)是乡村旅游可 持续发展的依托。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0e cd, 1 9 9 4) 将 乡村旅游定义为在乡村开展 的旅游 ,田园风 味 ( 即乡村性 ) 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而作 为文化遗产地的古村落就是农村 , “ 乡村性”理所 当然 而又不可忽略是其特性之一。 立足于原真性保护 ,在城市化 过程 中古村落古镇 应保护和延续农业社会聚落特征 ,l: l n , “ 小桥流水人 家”是江南古镇 的聚居模式,也可构成新城镇 的 “ 江南 基因”,保护古镇水乡文化的原真性 ,营造和谐的整体 人文生态系统体验 。古村落的农业、乡村与居 民保障 了乡村性 ,西递炊烟鸡 鸣是古村落社区的生活写真 ;西 递难断的血脉亲情是村庄的社交与关联 ,是古村落延续 的命脉。但西递村的树林和 田野里 的水泥路则破坏了这 种原真的古“ 乡村性”。有研究者指出西递街巷路面上 有马粪 , “ 卫生需要改善”,笔者在调研 中发现 ,马匹 作为生产生活的交通工具 ,与古村落原真性的居 民场景 不可分割 ,完全可融入古村落 的旅游项 目和乡村风景 , 只是在管理力度上要予以加强。 永久居 民的存在是 乡村性旅 游的必要条件。居 民 c h in a ien t c ity f 肌c ads 蒜 眦 曲 n 活动 是古村落文化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在保护建筑形 式、改善居 民物质 生活条件的 同时 ,更重要的是要维 持 人们 的传统交往模 式、保护地 方建筑 文化, 复兴 已衰落 的社区交往空间,使 之恢复生机。 应 规避 文化 旅 游地 传 统 文 化 的 过度 涵化与过速 变迁而导致 的消极 影 响 ,如象丽江 古城 传统的生活 方式和 居住 活动正被功利 庸俗的商业和旅 游 活动所取代 而蜕 变为 “ 游客 的古城 ” 的负面后果应避免 2 ,更不 宜提倡 居 心叵测迁 出古城 古村居 民实施“ 空城 其次,这种原真性表现在古村落居民与旅游者之间 的真实互动性上。笔者在同村 民交流互动过程 中发现 , 多数人表现出亲切 的待客态度 ,允许拍照合影,并主动 要求把照片寄回以示保存。保护古村落文化生态系统 的 原生形态 ,要用尽可能接近文化精髓的生活样式为旅游 者构建观赏、参与和体验文化事象的原真性或 “ 舞台真 实”。 古村落旅游 的体验 性程度 一方面决定于旅游者 的 心理 ,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旅游地原真性的文化氛围。最 图2古村落旅 游地历史保护内在 机制 71 中国名城1名城保护案例与技术创新 7 2 具文化体验性的旅游活动 ,表现形式应尽量采取 “ 原生 态”式 ,使旅游者在游览过程 中融入现实旅游 目的地 的 社区生活,在与当地居民交流、沟通和互动过程 中获得 原真性体验。在西递 ,笔者注意到游客在古村落的祠堂 里登上花轿、在古民居坐上太师椅 、在池塘边同居 民一 道洗莱等,并拍照留念 ,获取 片刻的亲身体验与享受。 5结语 围绕古村落旅游地的保护与开发 ,探讨在传统复兴 和新农村建设等大的社会背景下 ,古村落所面对的社区 发展趋势与方向,借鉴其他学科理论和实践,尝试建立 古村落旅游地历史保护的综合研究体系框架和制度设计 构想。 参 考文献 : 陈麦池,黄成林 古村 落型文化 遗产旅 游地 历史保 护体 系、原则与策略华侨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1 1 , ( 2 ):4 3 5 1 2 】 王京关于 日本 文化遗 产保护制度的几个问题 以民 俗及民俗学的关联为中心u 1 l文化遗产,2 0 1 2 , ( 1 ):9 4 1 0 4 3 j 卢永毅 历 史保 护与原 真性的 困惑u 1 同济 大学 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2 0 0 6 ,1 7( 5):2 4 2 9 4 】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 护的一种整体性方-去【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 0 0 8 : 9 - 1 5 【 5 】 张松,g k l h史保护教育看 当今 的热点话题青年 学子 的认识与观点口 1 理想空间编辑部城市遗产研究与保护 上 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 0 0 4 :1 2 2 1 2 8 6 】 徐 永祥社 区发展 -ig e m 上 海 :华 东理 工 大学 出版 社 ,2 0 0 1 :5 7 】 t h o ma s ,d n t h e ma k i n g o f 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考试题及答案详解2025
- 2025年焊工技师复审考试及考试题库及答案参考
- 零基础员工销售技巧提升训练方案
- 医院病案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2025年肝病科肝病诊断与治疗方案选择与实施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工业污水处理项目实施方案
- 2025年儿科疑难病例诊断解决方案考试答案及解析
- 导游服务质量与流程考核试题库
-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病毒学病毒分离与抗病毒疗法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 易能EDS800变频器说明书
- 发育生物学实验教案
- 仁爱版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2topic1复习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课获奖课件
- 北京市国内旅游合同书
- 公司品牌建设五年规划
-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知识清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居室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 GB/T 39766-2021人类生物样本库管理规范
- GB/T 2900.50-2008电工术语发电、输电及配电通用术语
- GB/T 2518-2008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
- GB/T 1689-2014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用阿克隆磨耗试验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