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中心╲〞性格的危害及其改变_第1页
大学生╲〞自我中心╲〞性格的危害及其改变_第2页
大学生╲〞自我中心╲〞性格的危害及其改变_第3页
大学生╲〞自我中心╲〞性格的危害及其改变_第4页
大学生╲〞自我中心╲〞性格的危害及其改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大学生自我中心性格的表现所谓自我中心,在心理学史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自我中心主义的概念,原指婴幼儿的判断和行为有受自己的需要与感情强烈影响.大学生自我中心性格的危害及其改变摘要:一,大学生自我中心性格的表现所谓自我中心,在心理学史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自我中心主义的概念,原指婴幼儿的判断和行为有受自己的需要与感情强烈影响.关键词:性格类别:心理学广东医学院第五届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论文大学生“自我中心”性格的危害及其改变 黄荣登(广东医学院学生工作部,广东湛江 524023)摘要 “自我中心”性格指青少年及成年人判断和行为受到自己的需要和感情强烈影响的一种倾向。大学生“自我中心”性格有多方面的表现。这种性格对别人、集体和学生本人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其形成有多种因素,高校和社会应采取各种方法努力帮助有这种性格的大学生改变其性格。关键词 自我中心 性格 危害 改变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在当代大学生中,有“自我中心”性格的人越来越多。这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对“四有”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我们应该重视对这部分大学生的教育,使他们改变不良性格。一、大学生“自我中心”性格的表现所谓“自我中心”,在心理学史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自我中心主义”的概念,原指婴幼儿的判断和行为有受自己的需要与感情强烈影响的倾向,后来引用为指青少年及成年人,也是有这种倾向,判断和行为受到自己的需要和感情强烈影响,表现得极为自私,心目中只有自己,不能容纳别人,无爱心,无责任心,无羞耻之感。这种倾向较稳定,有一贯性,成为一种性格。大学生“自我中心”性格有多方面的表现。主要有:(一)以“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有“自我中心”性格的大学生,一切以“我”为中心,心目中只有自己。谈论任何事情时都以“我”为主题词,“我”的出现频率极高。一事当前,首先想到“我”的感受如何,对我有利无利,从不考虑别人和集体,不懂得进行换位思考。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二)视“我”的一切为神圣,绝对不可侵犯。有这种性格的人视自己的利益、权利、名誉为神圣,别人绝对动不得,谁侵犯了他,他就要狠狠惩罚、报复这个人,甚至采取杀害的手段。这种人心胸极窄,睚眦必报,哪怕别人只是说了他的一句坏话,他也耿耿于怀。(三)以“我”划线,一切以“我”的好恶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有这种性格的人,完全以“我”来划线,一切以他个人的好恶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谁对他好,他就认为是好人;谁对他不好,他就恨谁。而且,谁要是跟他认为好的人作对,他就憎恨这个人,哪怕这个人是他的亲人。(四)内向,自我封闭,不合群。有“自我中心”性格的人,往往同时是性格内向的人,往往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肯对人暴露自己的心迹,就算有朋友也没有深交的。这种人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常常不遵守集体纪律。(五)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有些有“自我中心”性格的人表现得十分自私,不仅其个人的一切不允许别人侵犯,还反过来侵害别人和集体的利益。有的人发展到窃取公物,偷窃同学的钱财。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2000级学生马加爵是有“自我中心”性格的人的典型。他只因与他较要好的同学邵怀疑他打牌作弊,对他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连生日都不请你”就憎恨邵与龚,下决心杀害他们,而且连对他的杀人行动稍有妨碍的另外两个同学也一并杀害。别人不愿与他交往,他不从自身找原因,却归结为别人说他坏话,心中生起仇恨。他在中学时曾因与奶奶看电视时发生冲突,就在日记上写道:“我好痛恨奶奶,恨死了、恨死了!”之后,满页上写着“恨老人”,而且写了两天。他15岁时,有一次,他的父亲与母亲吵架,只因他内心偏向母亲,他在日记中居然写上这样的话:“我真是太气愤了,真想一刀杀了他(其父亲),他平时都是十分气人的,何况现在呢。我千真万确想一刀了事。”也想过用药毒死其父。当马加爵杀人后逃亡中看到通缉令时,他说,没想到我还值20万。他没想到这是那四个冤屈的大学生以及法律的尊严的价值,想到的仍然是他自己。二、学生“自我中心”性格造成的危害大学生中存在“自我中心”性格的人,对于高校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人才是极其不利的。有这种性格的人虽然不多,但往往对别人、对集体、对学生本人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一)对“四有”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有“自我中心”性格的人,是心理畸形、人格缺失。我们要培养的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两者格格不入。这种人以“我”为中心,以“我”划线,我行我素,自私自利,甚至损人利己,无助人为乐品德,无奉献精神,无集体主义观念,与“四有”人才是天渊之别。这种人多了,整个大学生的素质就会下降,就达不到党的教育方针所要求的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二)危害别人。有“自我中心”性格的人,有严重的心理缺陷,猜疑心重,时时疑心别人侵害他的利益,取笑他,贬低他,说他的坏话,容易误会别人,往往因为一些很小的矛盾而对别人形成积怨,最终发展到以残忍的手段“报复”别人,侵害别人的利益,有的甚至做出伤害别人人身和生命的行为来。有的杀害要与之分手的恋人,有的伤害与之作对的人,有的还伤害与他来往较多但曾取笑他、令他失面子的朋友。这种人对同学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三)危害集体。有“自我中心”性格的人,自私自利,没有集体观念,不考虑集体的利益。对集体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埋怨集体的纪律约束了他个人的自由,常常违反集体纪律。有的还侵害集体的利益,占有集体的财物。这种人做出了危害同学的事后,破坏了安定的秩序,妨碍集体的发展,损害集体的形象和荣誉,造成了对集体的严重危害。 (四)危害自己。有“自我中心”性格的学生是难以健康成长的,而且往往容易做出危害别人和危害集体的行为,直接违反了纪律甚至法律。这样,他们就会受到纪律的处分甚至法律的制裁,其个人的前途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有的还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因此,这种性格对学生自己也会造成危害。三、大学生“自我中心”性格形成的原因大学生“自我中心”性格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家庭的娇纵,学校教育的缺失,社会的不良影响,人生经历平顺,缺少人际交往等等都是主要的原因。(一)家庭的娇纵。大学生形成“自我中心”的性格,与家人从小对他们的娇纵有很大的关系。这些人往往是独生子女,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或是最小的孩子。父母或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对他(她)宠爱有加,不仅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且是有求必应,尽可能满足他(她)的一切要求,一家几代围着他(她)转。有的是放纵不管,只养不教。这样,就养成了他们以“我”为中心,任性,骄傲自大,别人动不得他们一根毫毛、只允许他们侵害别人这样的性格。(二)学校教育的缺失。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不少学校只注重抓智育,忽视其他教育。尤其是不重视抓好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和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一些学生在入大学时已有“自我中心”性格的雏型,由于缺乏这些方面的教育,得不到深入细致、富有成效的人际关系教育,情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致使这种性格得不到改变,却在各种不良因素影响下得到畸形发展,更趋成型。(三)社会的不良影响。我国现在实行市场经济,不少旧思想又重新抬头,国外的一些不良思想和个性也乘虚而入,个人主义、自我中心等等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特别是一些书籍、电影和传媒,宣扬极端个人主义、自我中心、我行我素、损人利己的思想和个性,张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漠视生命、冷血凶残、为所欲为的不良个性,对部分学生的心理、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很坏的影响,一些学生形成或发展“自我中心”的性格。(四)人生经历平顺。当代的大学生多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一般都是从家门到校门,人生经历简单而平顺,基本上没有经受挫折和逆境,不了解人生的复杂和艰辛,不知道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容易导致有些学生以为世上一切都尽遂人意,可以支配一切,一切以“我”为中心,一旦遇到违逆个人意愿的事情,他们就无法承受。(五)缺少人际交往。一些大学生从小自我封闭,不喜欢与人交往,不了解别人,不了解社会,也不懂得别人的感受,不懂得尊重别人,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慢慢就产生自以为是、自视过高、自我膨胀的观念,形成“自我中心”的个性。 四、大学生“自我中心”性格的改变“自我中心”的性格,是一种扭曲的性格、畸形的性格。这种性格无论对人对己对集体都是有害的。我们要培养心理健康的“四有”人才,必须引导大学生改变这种性格。学校、家庭及社会都要作出努力。(一)学校要关心、引导和加强教育。对于有“自我中心”性格的学生,高等学校应当特别关注和关心。这类学生特别需要关心。有的学校就是因为对这类学生缺乏关心,缺乏及时的心理支持和疏导,没能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和思想问题,以致他们与其他同学发生激烈矛盾冲突,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来。要通过心理测试和平时深入了解来发现这种类型的学生。发现之后要建立他们的专门档案,具体了解他们的表现及其心理和思想情况,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和思想问题。对这类学生要分工政治辅导员负责重点帮助,布置学生中的党员和干部亲近他们,关心他们。学校教育的缺失是有些学生形成“自我中心”性格的原因之一。学校应当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思想道德教育,尤其要加强对有“自我中心”性格的学生的教育。加强道德教育、人际情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责任意识教育,以及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和逆境的教育等,使他们消除对人际关系的认知障碍,懂得正确处理各种关系。除了要开设有关内容的课程和讲座外,要多进行个别教育,个别心理辅导。(二)改变家庭的溺爱、放纵。家庭的娇纵、溺爱是大学生“自我中心”性格形成的主因,改变家庭的溺爱是改变这种性格的根本。作为学生的父母兄姐等长辈,应逐步改变对这类学生的溺爱。要改变对他们“有求必应”的做法,对他们的要求应区分情况有所节制。他们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做,不再娇生惯养。要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引导他们参加艰苦的劳动锻炼,增强其挫折承受力。要逐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多与别人沟通交往。此外,也要改变一些家长只顾自己的事业,对子女只养不教,放任不管的状态,真正负起教育的责任。(三)引导这类学生广交朋友。要改变大学生“自我中心”的性格,关键是让这些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有正确的认知。因此,我们应引导他们多与同学接触、交往,多交朋友。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认识到应该如何对待别人,学会与别人相处,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学生党员、干部也应该主动接近他们,与他们交知心朋友,帮助他们逐步改变错误的认知,改变不良的思想和性格。(四)社会尽可能减少不良影响。人的思想和性格除了家庭和学校教育所塑造外,不少是从社会学得。要使学生不学得“自我中心”的性格或改变这种性格,就要尽可能减少社会的不良影响。对各种传媒和书籍、电影要加强管理,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果,不能大肆宣扬“自我中心”、个人主义、损人利己,以及不可一世、冷漠凶残、为所欲为的不良思想和个性。相反,应该大力宣扬良好的社会公德,宣扬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