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 摘 要 spielberger 将焦虑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是指在焦虑倾向上所表现 出的相对持久的、稳定的个体差异,即把外界环境刺激知觉为危险的或威胁的倾向,以 及对这个威胁可能产生焦虑反应的倾向,而状态焦虑是一种短暂的紧张情绪状态。在大 量的有关特质焦虑的认知研究中, 研究者围绕特质焦虑与注意偏向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相关理论。 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 1 为一般行为实验,记录被试对刺激的反应时。实验 2 为眼动实验,记录被试的搜索反应时与识别反应时。采用 spielberger 编制的状态-特 质焦虑量表中的特质焦虑量表(stai-t)筛选出60名被试, 其中高低特质焦虑组各30人。 筛选出来的有效被试参加视觉搜索任务,呈现的每张组图包括 7 张面孔,实验 1 中所有 组图中一共有 4 种面孔(愤怒,微笑,悲伤与中性),实验 2 中有 3 种(愤怒,微笑与中 性),被试的任务是判断组图中的 7 张面孔是否相同。 结果表明: 高特质焦虑个体对含有愤怒面孔的组图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含有微笑面孔 的组图和含有悲伤面孔的组图,表现出了一种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低特质焦虑个体 对三种类型的组图反应时没有差异,没有出现注意偏向。高特质焦虑个体搜索愤怒面孔 显著快于微笑面孔,识别愤怒面孔也快于微笑面孔。 关键词:特质焦虑 注意偏向 搜索 识别 iv abstract according to spielberger anxiety can be classified as trait anxiety and stat anxiety. trait anxiety is considered as a kind of personality trait and the stable individual differ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xiety disposition. state anxiety is considered as temporary state of anxie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it anxiety and attentional bias becomes the focus among large numbers of cognitive studies related with anxiety. some researchers put forward interrelated theories after deep and systematic discussion about it. this study includes two experiments.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measure of attentional bias is action time to stimulus.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the eye fixations were monitored. measures included the time of finding and identifying the state-trait anxiety scale (stai-t) by spielberger will be applied in these two experiments. there are 60 participants,in which 30 for high/low trait anxiety group respectively. the qualified participants will take part in the visual search task. displays of four schematic faces (angry, sad, happy, or neutral) were presented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displays of three schematic faces (angry, happy, or neutral) were presented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participants decided whether the faces were all the same or whether one was different.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a discrepant angry face in a context of six neutral faces was detected faster than other faces to the high trait anxiety individuals, reflecting a kind of threat stimulus attention bias: whereas, there is no differences among the low trait anxiety to these displays,without any attention bias. threat stimulus attention bias of the high trait anxiety individuals account for not only they looking at earlier but also their speeded detection time. key words: trait anxiety attention bias search identify 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特质焦虑者对愤怒面孔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 ,是在导师 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 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 1 文献综述 1.1 特质焦虑 1.1.1 焦虑的定义 1.1.1 焦虑的定义 焦虑是人类常见的情感反应,也是常见的情绪状态。按照汉语词典的解释, “焦虑” 就是“着急和忧虑” ,与之相对就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状态。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理解 的焦虑,是由现实原因引起的。心理学中的焦虑与此有一定的区别。 当代西方心理学 新词典将焦虑定义为:泛指预料将出现不良后果或模糊性威胁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 其特点是紧张、不安、担心、忧虑、烦恼和惧怕。焦虑对人类的生存起着重要作用,不 管是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还是对种系的生存和延续都有重要意义。焦虑的适度激活可 以使个体处于适度的紧张状态,即对环境的变化处于相应的准备状态。机体处于适度的 准备状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个体保持适度的警觉性,这样能注意外界的变 化和及时处理周围环境可能存在的危险或威胁,因而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另一方面有利 于提高个体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1.1.2 特质焦虑的界定 1.1.2 特质焦虑的界定 卡特尔(cattell,1958)用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第一次将焦虑区分为状态焦虑和 特质焦虑两种形态。特质焦虑指的是个体整体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一旦形成就相 对稳定,不易改变,且贯穿在个体的方方面面。而状态焦虑指的是个体随时间、情境变 化而变化的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一般由某个事件或某个原因引起,与生理或者身体变 化密切相关,例如呼吸加快,心率急促,血压升高等,但持续时间较短,事件过后或随 着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也会慢慢消失。状态焦虑是指人们在所处的特定情境中所产生 的专门的反应状态,它不涉及到个体反应的特殊性和其所处的环境。而特质焦虑则是表 现在人格中的一般概况,与个体的特殊期待与所处的特定情境有关,例如期待愈高则焦 虑愈甚。 卡特尔为焦虑的分类做了开创性的研究, 但他的理论还不够系统, 之后 spielberger 在其焦虑与行为一书中,对焦虑理论做了系统详细的说明。spielberger 认为:前 人在焦虑研究中产生的混乱主要是由于没有将焦虑加以区分引起的, 他认为对于焦虑的 认识需要区分3个概念:焦虑作为一种状态;焦虑作为一种复杂的过程,包括紧张和 2 威胁感;焦虑作为一种人格特质。根据 spielberger 的看法,状态焦虑是“个人的一 种暂时性的情绪状态或状况,它的紧张度和起伏性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状态焦虑是以主 观上有意识地觉知到的紧张与恐惧的情绪为特征, 并伴随着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激活” 。 而特质焦虑被定义为“焦虑倾向中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亦即在把广泛的刺激情境知觉 为危险或具有威胁性时的不同倾向, 以及与状态焦虑对这种威胁进行反应的不同倾向” 。 1.1.3 特质焦虑的测量 1.1.3 特质焦虑的测量 最早的特质焦虑量表是显相焦虑量表(mas,manifest anxiety scale),在这一量 表中要求被试对不同的情境说出他们的典型反应和感觉如何。它是 j.a.taylor(1953) 研究眨眼条件反应时编制的一个测验,是根据 n.cameron(1947)关于慢性焦虑的描述来 确定显相焦虑这一概念的,因此此量表属于测定特质焦虑的量表。 除了 mas 显相焦虑测验之外,还有卡特尔(1957)的 ipat 焦虑量表(ipat anxiety scale questionnaire),这是用因素分析方法设计的,理论来源于作者的16根源因素, 后来 cattel 及 scheier 于1962年提出这一测验的新型:ipat8即焦虑测验并行型 (parallelform)。作者认为,它可作为特质及状态焦虑的测量工具。新型包括几个测 查特质焦虑的分测验和以问卷格式出现的某些生理量度的自我报告, 这些项目中有不少 是问被试曾经出现过的经验。spielberger 因此怀疑它作为状态焦虑来应用的有效性。 他指出区分特质焦虑及状态焦虑不应只有指示语的不同,而应还有其他特点。 spieiberger 总结了前人的研究,发展了特质状态焦虑论述。最初他与他的学生 曾采用过 maaci 量表, 随后编制了自己的测定工具: 状态特质焦虑调查表(stai, 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 采用问卷与形容词之间的形式,由简单的陈述句组 成,如“我觉得不舒服”(状态焦虑), “对有些无关紧要的事我也常常感到烦恼”(特质 焦虑)等。 每一项目以 l4 分等级进行评定。 量表可区分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两种形式, 但有不少项目是相同的。目前此量表应用范围最广,也最为普遍。 1.2 注意偏向 1.2.1 注意以及注意偏向的概念 1.2.1 注意以及注意偏向的概念 注意,简单地说就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的最主要的两大 功能是指向和集中,无论经过何种认知的加工,最后的结果都是一些信息被选择注意, 而一些信息则被忽略。例如当你在火车站寻找一位朋友,你的注意可能从一个乘客上转 3 移到另一个乘客,直到看到你要找的朋友。如果你的朋友在旁边喊着你的名字,你的注 意又会转移到声音的源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面对的信息成千上万,我们的认知 资源不足以对每条信息都进行加工,必须做出选择,让一些信息被过滤掉。不光是我们 的视觉须做出选择,听觉、记忆以及行为反应也是如此,尤其当我们面临困难的任务或 复杂的环境时,选择性注意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当这种选择性注意形成一个固定的倾向 时,就称之为注意偏向。例如呈现一系列表情,有愤怒表情,也有友好表情,如果被试 总是更容易或者优先注意到某种表情,那么这便是一种注意偏向。 1.2.2 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 1.2.2 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 所有范式按照刺激材料呈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种:阈上呈现刺激与阈下呈现刺 激。阈上呈现刺激,一般呈现时间为 500ms 或者以上,也就是说必须足以保证我们意识 能够感知到。阈下呈现刺激则呈现时间很短,并且马上被下一个刺激掩蔽,使被试不能 清楚地感知到,达不到意识水平。后者的呈现方式主要考察前注意系统对视觉搜索的影 响,检验加工过程是否是自动的,是否需要意识的努力。范式按照任务的不同,又可分 为以下几种范式: (1)情绪 stroop 范式 这是个一个考察注意偏向的经典范式,其应用也最为广泛。情绪 stroop 范式是在 颜色命名 stroop 范式(stroop,19351)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最初的颜色命名的 stroop 范式中, 被试的任务是通过按键判断色词的墨色, 色词与其自身的墨水的颜色有 相同的,也有不同的。例如“绿”这个字,可以呈现为绿色,也可以呈现为红色。当命 名词义与墨色不一致时,反应时明显延长,表现出了词义的干扰效应。对情绪问题感兴 趣的研究者预期的情绪色彩也能对颜色命名产生影响,于是发展出情绪 stroop 实验, 用于测查个体特别是焦虑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特点(杨小冬等人,20042)。 在情绪 stroop 范式中,给被试呈现不同颜色的词语,这些词语共分两类,一类代 表威胁信息(如癌症,崩溃等),另一类则为中性信息(如地毯,毛巾等)。实验要求被试 忽略词语的意义, 尽可能又快又准地给呈现词语的颜色命名, 通常通过键盘按键来反应。 情绪偏向效应由两类词语颜色命名的时间差来体现。如果为正,表明威胁信息的加工干 扰了颜色的命名。研究发现,相对于正常被试而言,焦虑个体(包括焦虑症患者和高焦 虑状态个体)命名有威胁性意义词的墨色时间较中性词长,即对威胁信息产生了注意偏 向。但是这种通过颜色命名来反映威胁信息的加工并不能清楚地表明发生了注意偏向, 4 因为在情绪 stroop 范式中这种效应量可能发生在信息输入阶段(注意阶段),也可能发 生在输出或者选择反应阶段(macleod,19913)。在注意阶段也不能清楚地表明是对威胁 刺激的警觉,还是对威胁刺激的一种回避(de ruiter & brosschot,19944)。 (2)点探测任务(dot-probe paradigm) macleod 等人(1986)5最早发明了点探测范式(dot-probe paradigm),在此范式中, 同时快速地呈现一对刺激(一般为 500ms),一个是威胁相关词,另一个则是中性词,当 词对消失时,紧接着一个圆点将随机呈现在刚才词对呈现的任一位置上,被试的任务是 尽可能又快又准地判断圆点出现的位置。此范式的逻辑是当注意有利于定位靶刺激时, 操作加快。当注意不利于定位靶刺激时,则操作变慢(posner, snyder, & davidson, 19806)。一般地,焦虑个体相对于中性刺激会更快地加工威胁刺激位置上的靶刺激,这 可能是由于焦虑个体对威胁刺激的一种回避(broadbent & broadbent,19887;macleod 等人,19868;mogg, bradley, & williams,19959)。 此实验范式优于情绪 stroop 范式的是它并不依赖于干扰效应,但也并不表示它就 没有缺点。例如在此范式中,刺激呈现的时间大都为 500ms(bradley 等人,199710; broadbent & broadbent,198811;macleod &mathews,198812;macleod 等人,198613; mogg, bradley,& hallowell,199414),在这个时间段里,被试有足够的时间在刺激对中 不止一次地发生注意转移。 (3)线索范式(cuing paradigm) 在 posner(1980)15的经典线索范式中,先呈现一个线索,指向两个可能位置中的 一个,然后紧接着呈现一个刺激,并要求被试对此刺激作反应。线索分为有效线索和无 效线索。有效线索指刺激呈现的位置与线索指示的位置一致,而无效线索则正好相反。 在此范式中,呈现的刺激只能是一个,因此不能直接比较威胁刺激相对中性刺激的 优先注意。 (4)视觉搜索范式(visual search paradigm) 视觉搜索范式中呈现的材料为人的表情时,又叫做“人群中搜索表情”(face-in- the-crowd)任务(hansen & hansen,198816)。hansen(1988)最开始用视觉搜索任务探 讨不同情绪表情的加工。在此任务中,给被试呈现的有效刺激材料是两种画面。一种画 面是众多愉悦表情中混杂一张愤怒表情,另一种是愤怒表情中夹杂一张愉快表情,另外 填充材料也有两种,一种是全是愤怒表情,一种是全是愉悦表情。被试的任务是通过电 5 脑按键判断呈现画面中的表情是否一致。 视觉搜索范式相对于点探测任务具有更好的生态学效度(byrne & eysenck,199517), 它是对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情境的一种模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在一堆 物品中搜索出我们想要的东西来,比如说你需要在杂乱的桌子上找到抽屉钥匙,你需要 在人群中找到你的朋友。况且视觉搜索也是人类的一项普遍的功能,在我们还很小的时 候就已经开始运用了(gerhardstein & rovee-collier,200118)。 1.2.3 注意偏向的原因 1.2.3 注意偏向的原因 (1)图式理论 根据认知图式理论(a.t.beck,197619;a.t.beck & clark,199720;a.t.beck, emery & greenberg,198521;bower,198122,1987 23),认知图式是一种认知结构,它 对认知加工起指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信息的注意、理解与记忆。一旦刺激信息与 图式或知识结构一致,对此类信息的加工就更容易些。当一个威胁刺激被知觉到时,相 关的认知图式便被激活,这些认知图式评价事件的意义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事件最后 的解释是事件与图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焦虑个体的认知图式更多地倾向于威胁信 息,所以焦虑个体对威胁和危险信息敏感。当这个模式被激活时,使得个体选择性地加 工与模式一致的信息。这也是区分焦虑特质个体的一个主要方面。一个焦虑倾向的个体 一般会有这样的特征:有一个高度激活的危险模式,这一模式将使个体对外部威胁线索 更加注意,并导致一种倾向,这种倾向使得个体以一种危险的方式解释模糊信息,并倾 向于记住危险的经历。 (2)注意资源理论 注意资源理论认为,在情绪 stroop 实验中,需要将负性情绪刺激抑制在意识阈限 以下, 这样意味着需要消耗更多的注意资源, 因此负性情绪刺激产生的干扰效应会更大, 从而表现出注意偏向。然而该理论对很多实验结果都无法解释,例如如果颜色命名任务 中的负性干扰源于注意资源的消耗, 那么在阈限之上呈现的情绪词带来的干扰会比阈限 之下呈现的情绪词带来的干扰大得多或持久的多,然而实验结果并非如此,还有就是在 stroop 任务之后让被试对任务中使用的材料(特质形容词)进行自由回忆, 结果发现回忆 出来的负性词远远多于正性词,这就与将负性词抑制在意识阈限以下的解释相矛盾了。 (3)注意成分理论 注意具有注意的定向、 维持、 解除、 转移等多种成分, posner 和 petersen(1990) 24 6 提出,注意包含两个子系统:前注意系统(anterior attentional system)和后注意系统 (posterior attentional system)。前注意系统是一个执行系统,可调节后注意系统的 反应,影响注意的分配。后注意系统是一个反应系统,包括注意的三个成分,即注意解 除(disengagement of attention)、注意转移(shifting of attention)和注意维持 (engagement of attention) 。在很多注意实验中可以看到注意成分的作用,但是注意 偏向究竟反映了注意中的哪种成分尚存在争论。fox 等人(2002)25在一系列实验中对威 胁性刺激的注意偏向进行了探讨,认为可能存在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在最初的定向 中,注意被吸引到威胁相关刺激的位置;另一种解释是,威胁相关的刺激影响了注意维 持的时间或注意解除的能力,使个体的注意在这些刺激上停留的时间较长。例如在线索 -靶子实验中,往往因为线索呈现的时间足够长(500ms),被试可以轮流注意到目标可能 出现的两个位置,一旦某个位置出现的线索是威胁相关刺激,注意就会在此维持较长的 时间,影响接下来的目标探测。 (4)注意警觉理论 过度警觉假说(hyper vigilance hypothesis)认为,焦虑个体的注意的持久性差, 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周围环境高度警觉。焦虑个体对目标任务搜索时有着较高的扫描频 率和较广的注意范围,一旦注意到目标刺激,注意的范围又会变窄。焦虑个体不仅对一 般刺激警觉, 尤其对威胁性刺激存在注意上的偏好, 对威胁刺激的搜索将更快更有效率。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讲,对威胁刺激的警觉有利于个体发现潜在的危险,有利于采取防 御应对危险,从而躲避危险。但焦虑个体对周围环境过度警觉,无时无刻不处在紧张状 态,这样反而会影响他们对环境的适应。 1.3 特质焦虑与注意偏向的关系 大部分的研究都支持了焦虑与威胁相关的注意偏向联系。 研究表明焦虑症患者或者 高特质焦虑的个体会先择性地注意威胁相关的语词或者图片,而非焦虑个体则不会 (broadbent & broadbent,198826)。一些研究(asmundson & stein,199427;hope 等人, 199028)认为注意偏向是一种特殊的偏向,只针对特定对象,而不是一种广泛性地偏向。 即高焦虑个体或者焦虑症患者只对自己主观认为威胁的刺激产生注意偏向, 对其他的威 胁相关的信息则不会有这种注意偏向。 也有研究发现焦虑且有抑郁症的患者对威胁相关 的刺激并没有出现注意偏向(musa 等人,200329;rinck and becker,200530)。mogg 和 bradley(1998)31指出抑郁症患者可能是其较弱的动机影响了其行为反应,减弱了对威 7 胁刺激的注意力。 不过也有研究报告发现抑郁症患者同样也对威胁相关刺激产生了注意 偏向。有的研究者认为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都可能产生威胁相关的注意偏向。也有一些 研究者指出只有特质焦虑个体才会产生注意偏向。(broadbent and broadbent,1988 32;egloff and hock,200133;macleod and mathews,198834)。rutherford, macleod 和 campbell(2004)35报告只有高特质焦虑个体在焦虑激活状态下才会产生威胁相关的 注意偏向。这些研究表明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联合起来共同作用于注意偏向。但它们各 自在其中起什么作用,它们之间究竟如何共同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1.4 面部表情的特性与注意偏向 面部表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人们通过面部表情来输送和接受社会信息,这些 信息决定了我们社会交往的进程。 通过面部表情我们能快速而有效地发现对方的意图与 情绪状态,比如微笑可能意味着对方的友好,而愤怒表情则可能意味着对方的敌意,以 此来区分所处的环境对我们是有利的还是危险的。 面部表情的这种功能无疑是情绪适应 性在人类身上的体现。愤怒表情属于一种社会性的威胁刺激,它可能意味着交往关系的 破坏;还有一种威胁刺激是生理性的,如蜘蛛、毒蛇等,可能意味着对我们的身体造成 伤害,甚至对生命造成威胁。大多数研究认为焦虑个体都对威胁的社会信息如愤怒表情 存在注意偏向。关于这一效应到底是什么成分在起作用存在三种假说,它们分别是情绪 假说(emotionality hypotheses),消极假说(negativity hypothese)和威胁假说 (threat hypothesis)。按照进化理论的观点,这种对威胁刺激优先注意对人类的适应 是有帮助的。这和威胁假说的观点也是一致的。该假说认为,愤怒表情之所以优先得到 注意,就是因为它是一种可能的危险信号(愤怒的人可能会对我们造成伤害,我们应提 前着手防御准备)。o”hman 等人(2001)36和 tipples 等人(2002)37的研究支持了威胁假 说,发现对愤怒表情的识别明显快于愉快和悲伤的表情,同时也快于中性表情。根据消 极假说,愤怒表情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只是消极情绪的作用,无论这个消极情绪是否会对 我们造成伤害都会吸引我们的注意,使其优先得到加工。情绪假说认为我们不仅对愤怒 表情存在注意偏向, 我们对一切情绪状态的表情都有注意偏向。 表情中除了情绪信息外, 其他物理特性是否会干扰注意偏向也遭到了许多置疑。 purcell(1996)38指出 hansen 兄 弟使用的真人照片中的愤怒表情中的暗色区域显著,被试可能利用此特征进行视觉搜 索,从而影响注意偏向的结果。他在平衡亮度后重复了此实验,与前实验对比发现,具 有强烈对比的表情的识别的效率要比平衡后的高得多。为了控制这些知觉上的差异,越 8 来越多的研究采用了简笔画作为实验材料(eastwood 等人,200139,2005 40; esteves,199941;fox 等人,200042;juth 等人,200543),简笔画的线条特征是否会影 响注意偏向一般通过倒置面部表情来检验。倒置的面部表情不影响线条特征,却阻止了 面部表情作为整体的加工(tanaka & farah,199344)。fox 等人(2000)45通过视觉搜索 范式的研究发现:在中性表情中搜索倒置后的愤怒和愉快的表情没有差异。这一研究表 明是由于面部表情而不是低水平的线条特征引起了注意偏向。 1.5 特质焦虑者注意机制的差异 1.5.1 视觉注意机制与眼动 1.5.1 视觉注意机制与眼动 视觉的注意机制与眼动关系紧密,在注意过程中,根据是否发生了眼动,可将其分 为显注意(overt attention)与隐注意(covert attention)两部分。 (1)显注意(overt attention) 视觉天然就具有选择性,因为我们的视网膜并不是对视野中的所有信息都一样敏 感,只有处于视网膜中心区域(中央窝位置,视角大约为 2 度)的信息才能得到很好的加 工, 为了精细地加工信息, 我们需要不断地调节, 使需要加工的信息处于中央窝的位置, 这种眼动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扫视(saccades),人的眼睛大约一秒钟扫视三次 (henderson & hollingworth,199846;rayner,199847),不断地扫视,这样我们的眼睛 每天便有了成千上万次运动。在扫视间隔,眼睛会固定在某处一段时间,我们称这为注 视(fixation) ,平均每次注视大约持续 300 毫秒。在这些稳定的注视时间内,视觉的 信息被编码,即被我们所看到(henderson & hollingworth,199848)。 上述还只是注意的一项功能,即指向功能。要使某项行为顺利完成,仅仅指向还不 够, 有时还需要连续的追踪。 例如倒茶, 就需要我们注意茶壶的把手以及茶杯中的茶水, 以便指导我们的行动和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是注意的另一项功能即集中功能。通常通过 眼动反映出来的指标就是凝视(gaze),凝视的对象一般是我们行动的客体目标,是内部 意志行动或其他认知操作的对象。 眼动是测量注意对目标相关物的选择的最好方法之一。通过记录眼动所到的位置, 眼动的时间,以及眼动注视点的顺序,我们可以确定视野中的哪些区域吸引了我们的注 意,注意维持时间的长短,以及逃避哪些区域的注意。眼动还具有良好的即时性,即眼 动记录可以与实验进程同步,使实验确保了很好的生态学效度。 (2)隐注意(covert attention) 9 虽然人类的注意可以通过外显的眼动来注视物体, 但是注意还有一个内隐成分是不 需要眼动来完成的。这部分与前面所述的显注意相对应,我们称之为隐注意(covert attention)。在注视期间,我们的视觉系统在视野中还可以选择某一块区域进行一个广 泛的加工。在 posner 的线索任务中(posner,snyder & davidson,198049),被试的眼睛 保持不动,然后给被试呈现一个线索,线索指向某个区域,即目标将要呈现的区域。被 试的任务就是判断目标出现的位置。 结果发现线索指向的区域的判断要快于没有线索指 向的区域。posner 形象地称这种注意为“聚光灯”(spotlight),它能引导注意的去向。 虽然“聚光灯”的这个隐喻还需改进(eriksen & st.james,198650;laberge & brown,198951),但是这一基本概念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隐注意作为注意的内部机 制,可以朝向某个区域,从而使得此区域的加工更加敏感。 posner 进一步将隐注意分成了三个基本的成分,即注意的转移(shift),注意的锁 定(engage)以及注意的脱离(disengage)。一个注意点从一个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必 须先脱离原来事物,然后转移并锁定在新的事物上。注意转移与锁定成分都与注意指向 新事物有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弄清楚这二者在认知上到底有什么区别,所以用一个 概念,注意的定向(orienting)或者注意的转移(shifting)表示了注意从一个事物转移 到另一新事物的整个过程。 这一过程在时间进程上发生的也很快, 通常的测量仅需 50ms 至 100ms 即可(m ller & rabbit,198952)。 这种隐注意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会提前对下一个刺激进行视觉加工,从而提 高了感知的敏感性(hillyard,vogel & luck,199853;pestilli & carrasco,200554)。 其次,隐注意能使不同的感觉特征(如颜色、形状)捆绑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客 体(treisman & gelade,198055)。第三,隐注意直接影响视觉意识水平,被试感知到或 者 报 告 那 些 没 有 意 识 到 的 视 觉 刺 激 是 相 当 有 限 的 (mack & rock,199856; raymond,shapiro & arnell,199257)。第四,将视觉感知的信息转入短时记忆,隐注意 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控制着哪些客体能够进入视觉短时记忆(hollingworth & henderson,200258;schmidt,vogel,woodman & luck,200259),并且因此我们也可预期 被试将会记住哪些视觉信息。最后,隐注意选择了下一个眼动的目标,在扫视之前,注 意已经隐性地转移到了扫视的目标上(hoffman & subramaniam,199560),虽然隐注意的 转移并没有出现真正的眼动,但每次眼动之前经常会有隐性的注意的转移 (klein,198061)。 10 1.5.2 注意机制的差异 1.5.2 注意机制的差异 大多文献都表明,高特质焦虑者会对威胁相关刺激产生注意偏向。那么这种注意偏 向发生在加工的哪个阶段,或者是哪几个阶段,目前还未达成一致意见。在视觉搜索范 式中,主要的加工过程包括对目标刺激的搜索(如前所述,这里指从一个事物转移到另 一新事物的整个过程),以及接下来的识别反应。这种注意的定向是否受前注意 (preattentive)加工的影响,即是否是平行搜索,如果不是平行搜索,注意加工过程中 又包括早期显性注意的定向(orienting of overt attention),以及晚期的决策反应。 前注意加工 视觉搜索范式是考查前注意加工的最好的范式。在此范式中,可以观察某个刺激特 征的加工与注意中心的关系,如果目标刺激不在注意中心,也能得到很好的加工,则说 明此加工受到了前注意加工的影响。 一般被试的任务就是在一堆分心刺激中找到目标刺 激。(treisman & gelade,198062;wolfe,199863,2001 64)如果目标能在注意前被识别, 那么找到目标刺激便是高效的,其加工的时间也很少受到分心刺激数目多少的影响。例 如,如果在 10 个,20 个,30 个愉快的表情中搜索一个愤怒表情的时间都是 500ms,那 么对愤怒表情的加工则是平行的,属于前注意加工,愤怒表情中的某个特性的加工是无 需意识努力的。相反,如果识别愤怒表情的时间随着分心刺激数目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那么这种搜索则称为序列搜索。在 10 张,20 张,30 张愤怒表情中识别一张愤怒表情的 时间应分别为 500ms,1000ms,1500ms。序列搜索的效率在数学上可描述成一个一次方 程,即 y=bx+a,当此方程的斜率为 0 时,搜索的效率最高,是一种完全平行的搜索,当 斜率为 5-10ms 时效率也是颇高的,在 20-30ms 时则效率颇低,在 30ms 以上则效率显得 很低了(wolfe,199865)。高效率的搜索是前注意加工的一个有力证据,虽然这其中也有 其它认知加工的参与(wolfe & horowitz,200466)。搜索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 异,但是斜率在 10ms 以上一般认为就不是前注意的加工了。在眼动指标中,这种前注 意加工表现为隐注意(covert attention), 具体指标为第一次注视点便落在目标刺激上, 即如果受到前注意加工影响的话,那么第一次注视点落在目标刺激的概率便会增大。 注意加工 视觉注意系统包括几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它们具有各自的神经机制。(posner & peterson,199067),目前两个主要的成分已经被区别出来,一个是注意的最初定向或者 是注意的转移,它负责注意的方向。另一个是注意的吸引或者维持,负责注意资源的分 11 配。根据注意定向假说,这种转移机制可能有利于愤怒表情的搜索,愤怒表情比其他表 情可能更快地吸引注意,反应在眼动方面就是更快地搜索到愤怒表情。相比之下,根据 加工效能假说,一旦注意到愤怒表情,对其的识别可能只需要较少的加工资源。在视觉 搜索任务中,这意味着对愤怒表情的靶刺激需要更少的注意卷入,具体表现为:识别反 应时间更短或者落在愤怒表情靶刺激的注视点较少。 这种机制的差异表现在时间进程上 为:注意定向假说为注视靶刺激之前,而加工效能假说为注视靶刺激之后。因此对愤怒 表情的优先加工,可能是由于搜索到靶刺激的时间减短(定向假说),或者是搜索到靶刺 激后对其的识别时间减短(效能假说)。 12 2 问题的提出 人格对认知的调节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现在认知心理学越来越强调 个体差异的研究,本研究试图顺应这一潮流,探讨特质焦虑对注意的调节,揭示这种调 节的内在机制。本研究也具有临床实践意义。根据焦虑特质不同的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 及其内部机制,有利于判断特质焦虑人群,预测其可能发生的障碍,并给予预防性的帮 助及干预。 关于面部表情的注意偏向, 虽然国外研究成果已经比较丰富, 但国内的研究还不多, 尤其是关于特质焦虑个体的情绪表情的注意偏向的研究更少。国外的研究中,早期主要 关注的是这种注意偏向的表现模式, 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这种注意偏向的内部 机制。由于所用的实验材料,实验任务以及测量方法上的不同,现对注意偏向的内部机 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对高低特质焦虑个体的这种注意偏向的差异也存在着争论。 国外研究中有行为研究也有眼动研究, 行为研究主要是探讨高低特质焦虑被试间的注意 偏向的表现模式差异, 有些也涉及到内部机制, 但相比眼动研究, 显得不够直接与精细。 而国外的眼动研究主要探讨的是不同情绪表情的注意偏向的内部机制。 所以利用实时眼 动记录的方法探讨两种被试间的注意偏向的内部机制的差异是本研究的一个创新点。 本研究的假设之一是:高特质焦虑个体对威胁刺激有注意偏向,即对愤怒表情会优 先注意;而低特质焦虑个体则对威胁刺激没有注意偏向。 本研究的假设之二是:愤怒表情是因为其的威胁性影响了注意偏向,而不是因为其 消极性。 本研究的假设之三是:高特质焦虑比低焦虑特质个体对愤怒面孔不仅发现得早,而 且对其的识别加工也快。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视觉搜索范式,以标准化的表情简笔画为实验材料,利用实 时眼动记录的方法考察高低特质焦虑的个体对面部表情的注意特点。 探讨个体焦虑水平 与面部表情的注意偏向的关系, 简笔画呈现的面部表情中究竟是什么特性引起了这种注 意偏向,以及这种注意偏向的个体差异的内在机制。 13 3 实验 3.1 实验 1 实验 1 的目的是考察视觉搜索不同面部表情(即愤怒表情和微笑表情)时, 高低特质 焦虑组焦虑水平与注意偏向的关系。 3.1.1 实验仪器 3.1.1 实验仪器 实验在方正奔腾计算机上进行,gw1547m 显示器,屏幕大小为 17 英寸。运用 e-prime 心理实验专业软件编制程序,被试通过按键做出反应。 3.1.2 被试 3.1.2 被试 对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大一学生发放spielberger等人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stai)中的特质焦虑量表 300 份, 根据被试的特质焦虑分数进行筛选, 取上、 下限各 10% 的被试分别作为特质焦虑高分组与特质焦虑低分组,共筛选被试 60 人。被试均自愿参 与,最后这 60 名学生参加了实验,其中男生 15 名,女生 45 名,高低特质焦虑被试各 占一半,均为 30 人,特质焦虑高分组与低分组平均得分分别为 45.37 分和 63.37 分,经 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被试在特质焦虑量表上得分差异显著,t(1,58)=21.02,p0.01。 参加实验的被试均为右利手,年龄在 18 到 21 岁之间,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参加 完本实验后获得一个小纪念品。 3.1.3 实验材料及评定 3.1.3 实验材料及评定 实验材料包括 12 种刺激材料和 3 种填充材料。刺激材料与填充材料都是由 7 张面 孔组成的组图(见图 1),中间 1 张面孔,其它 6 张均匀地分布在其周围。组图中左右两 张面孔的中心到组图中心距离为 50mm,上下两张面孔中心到组图中心距离为 70mm。7 张面孔均为简笔画,面孔由眉毛,眼睛,鼻子和嘴巴构成。简笔画中的每张面孔为椭圆 形,长、宽分别为 50mm 和 40mm。简笔画做好后,让不参加本次实验的 30 名大学生给简 笔画的表情命名,结果 30 名大学生命名结果一致,说明简笔画中的表情清晰易辨,符 合本实验的要求。刺激材料共分两类,一类为 6 张中性面孔和 1 张愤怒面孔的组图,愤 怒面孔在四周的 6 个位置各出现一次,一共是 6 张。另一类为 6 张中性面孔和 1 张微笑 面孔的组图,同样,微笑面孔在四周的 6 个位置上各出现 1 次,一共也是 6 张。12 种实 验材料中,这两类面孔各占一半,且中心面孔都为中性面孔。正式实验时,把这 12 种 14 材料各加权两次,呈现的组图一共 24 张。3 种填充材料为 7 张相同的面孔,一种是由 7 张中性面孔的组图,一种是由 7 张愤怒面孔的组图,另外一种为 7 张微笑面孔的组图。 正式实验时,每种填充材料加权 8 次,共呈现 24 张填充图片。所有材料随机出现,实 验材料与填充材料出现的概率相等。以前视觉搜索范式研究使用的材料大都为真人照 片,或者物品场景真图。本实验使用的材料为简笔画,原因在于真人照片中许多对比特 征难以得到很好控制(o”hman 等人,200168),而简笔画使得实验材料更为标准化。 图 1 实验材料示例(6 张中性面孔与 1 张愤怒面孔的组图) 3.1.4 实验设计与程序 3.1.4 实验设计与程序 本实验采用 2(焦虑水平)3(材料类型)的两因素混合设计。 其中焦虑水平为组间变 量,有高特质焦虑组和低特质焦虑组两个水平;材料类型为组内变量,包括 6 张中性面 孔和 1 个微笑面孔的组图,6 张中性面孔和 1 个愤怒面孔的组图以及 6 张中性面孔和 1 个悲伤面孔的组图 3 种材料。 本实验主试均为基础心理学的在读研究生,实验前都参加了统一培训,由这些主试 指导进行实验。被试进入实验室后,首先告诉被试坐在计算机前,眼睛距离屏幕 70cm, 左手食指放在“相同键”(f 键)上,右手食指放在“不同键”(j 键)上。左手或右手的大 拇指放在空格键上。被试被告知在计算机屏幕上他将看到 1 张大图片,大图片中有 7 张 15 面孔图片。被试的任务是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所呈现的 7 张面孔图片是都相同?还是有 1 张面孔不同于其他的 6 张面孔?如果都相同,按 “相同键” f 键; 如果有一个不同,按 “不 同键”j 键。指导语如下: “同学,你好!现在你看到的是实验的指导语,请在做实验之前认真阅读。实验过 程中,首先会出现一个“o” ,按空格键后屏幕上将会出现由 7 张面孔组成的图,你的任 务是判断这 7 张面孔是否相同。如果 7 张面孔都相同,则按“f”键;如有 1 张不同于 其他 6 张,则按“j”键。如有问题可以询问相关的工作人员,如果你了解了实验程序, 下面你可以按空格开始进入实验。 ” 在正式实验之前会有一个简短的练习,目的是让被试熟悉实验的程序,练习用到的 图片与正式实验使用的刺激图片没有重叠。练习结束之后开始正式实验。 3.1.5 结果统计分析 3.1.5 结果统计分析 实验数据先导入 excel 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 spss16.0 进行统计分析。 得到全部实验数据后,首先删除正确率在 90%以下的被试,共 2 人,都为低特质焦 虑被试,占总被试的 3.3%。然后删除被试数据中的异常值,即被试反应时超过 1500ms 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共同债务分担与个人信用保护的离婚协议书》
- 离婚协议中车辆归属及权益划分明确约定合同
- 离婚协议书子女监护权与财产分割详细约定
- 劳动合同与聘用合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操作比较
- 商业空间装修安全协议范本(施工环境防护)
- 旅游度假村租赁合同附加旅游服务协议
- 国际教育培训项目合同履行与师资力量保障
-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名校联考(期中考试)考试历史试题
- 中考备考方法课件
- 芦花歌曲教学课件
- 农机修理工第三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农机修理工项目技术文件
- 下咽癌护理查房详解
-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护理
- 超龄员工用工免责协议书
-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 成人肠造口护理
-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6篇(含答案)
- 高效压缩空气系统供应规范(TCECA-G 0225-2023)
-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宣城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题
- 【多彩的黄土高原论文3800字】
- 3.3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课件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