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书.doc_第1页
某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书.doc_第2页
某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书.doc_第3页
某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书.doc_第4页
某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书67目录1.环境风险评估的目的.42.风险识别.42.1风险识别的范围.42.2项目生产特点.42.3物质危险性识别.52.3.1主要原辅材料及产品危险性识别.52.3.2危险物质易燃易爆性评价.72.4生产设施风险性识别.72.4.1危险工艺.72.4.2危险度分级.72.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识别.82.5.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83.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123.1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123.2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123.3评价范围.133.4最大可信事故.143.4.1主要事故源项分析.143.4.2生产风险.153.4.3储存风险.163.4.4运输风险.163.5风险类型.163.5.1生产中有毒物质.173.5.2物料储存区.173.6相似类型装置事故统计.173.6.1相似类型装置事故统计.173.6.2国内石油石化行业重大事故.183.7事件树分析.193.8事故发生概率类比分析.213.9最大可信事故及类型.214.事故源项确定.224.1泄漏事故源强确定.224.1.1泄漏量计算.224.2事故工况研究.245. 环境风险事故影响预测与评价.255.1评价标准.256.泄漏事故对空气环境影响评价.256.1计算模式的确定.256.2泄露事故排放浓度预测结果及影响分析.266.2.1预测结果.266.2.2预测结果评价.266.3危险物料储运环境影响分析.406.4污水处理站事故排放影响分析.406.5事故消防水环境影响分析.416.6风险计算和评价.416.7风险评价分析.437. 风险管理.447.1风险防范措施.447.1.1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风险防范措施.447.1.2危险化学品储运安全防范措施.457.1.3运输安全措施.467.2工艺设计安全防范措施.477.2.1自动监测、报警、应急处理系统.477.2.2防火、防爆、防中毒等事故处理系统.477.2.3应急救援设施及救援通道.487.2.4应急疏散通道及避难所.487.3消防和火灾报警系统.497.3.1配备完善的消防措施.497.3.2火灾报警装置.497.4三级应急防控体系.497.4.1一级防控措施.507.4.2二级防控措施.507.4.3三级防控措施.507.5事故池容量的确定.507.5.1物料量.507.5.2消防水量.517.6风险事故应急预案.517.6.1应急计划区.517.6.2指挥部职责.527.6.3指挥部成员职责.527.7预案分级响应条件.547.8应急求援保障.557.9 应急终止的程序.577.10环境恢复.577.11善后恢复措施.587.12应急培训计划.587.13公众教育和信息.588. 应急监测.608.1组织机构及职责.608.2应急监测方案.608.3信息上报.608.4监测仪器、制度及其污染物评价标准.608.5应急监测工作程序.619. 小结.631. 环境风险评估的目的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造成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其特点是危害大、影响范围广、发生概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露,所造成的人身安全、环境影响及其损害程度,提出合理的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遵照国家环保部环发【2012】77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精神,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为指导,通过对本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和源相分析,进行风险计算和评价,提出减缓风险的措施和应急预案,为环境管理提供资料和依据,达到降低危险,减少危害的目的。2. 风险识别2.1 风险识别的范围 风险识别的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物质风险识别的范围主要是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生产设施风险识别的范围主要生产装置、储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露三种类型。2.2项目生产特点2.2.1该项目反应多为低压主要反应釜、反应器在工作时多为低压,设备因操作失误而引起物料泄露。2.2.2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物质,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将使用大量的易燃、易爆物质,包括氢气、甲醇、乙醇氯甲烷、二甲胺、脂肪醇等(危险性类别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志(gb13690-92)确定,下同),接触该类物质不仅可对人体产生很强的化学灼伤作用,对生产设备也有腐蚀作用。腐蚀会降低设备使用寿命,若检修不及时会发生泄漏,从而引发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2.2.3存在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本项目从原料到最终产品,有的属于一般毒物,有的毒性较强,特别是有的物料为气态,有的液态物质挥发性较强,在生产工艺条件下,这类物质因设备或操作失误而引起的泄露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也会造成恶性中毒事故。这类物质主要包括二甲胺、氯甲烷、甲醇、乙醇、盐酸等。2.3物质危险性识别2.3.1主要原辅材料及产品危险性识别根据对项目生产特点的分析可知,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量的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由于项目的产品为叔胺、季铵盐均为低毒物,因此本次评价重点对生产使用的原辅材料的风险性进行识别。详细物料物质特性表见表2.3.1-1 表2.3.1-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特性序号物质名 称危险性 分类闪 点爆炸极限v/%火灾危险性分类职业危害程度分级爆炸危险 度1氢气第2.1类易燃气体4-74甲类17.52二甲胺第2.1类易燃气体-72.8-14.4甲类5.83氯甲烷第2.3类有毒气体8.1-17.4甲类1.154甲醇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115.5-44甲类75脂肪醇可燃液体丙类6叔胺可燃液体丙类7季铵盐可燃液体丙类项目涉及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毒理性质及易燃易爆性见表2.3.1-2表2.3.1-2项目主要有毒有害物质理化、毒理性质及危险特性一览表物质名称 理化性质 毒理性质 易燃易爆性氢气氢气是无色并且密度比空气小氢气无毒,有窒息性易燃易爆,氢气不纯:极易发生爆炸二甲胺无色气体或液体lc50:8354mg/m,6小时(大鼠吸入);短时间内接触允许浓度:10mg/m易燃,具强刺激性氯甲烷无色易液化的气体,加压液化储存于钢瓶中。具乙醚气味和甜味lc50:6.6g/m,6小时(小鼠吸入);短时间内接触允许浓度:120mg/m。易燃甲醇无色液体,遇水、乙醇、醚、苯及多数有机溶剂及酮等互溶。lc50:83776mg/m,4小时(大鼠吸入);短时间内接触允许浓度:50mg/m.易燃2.3.2危险物质易燃易爆性评价易燃气体和蒸汽的爆炸危险性可以采用起爆炸危险度指标来进行评价。某种物质的爆炸危险度计算公式为h=(r-l)/l其中:h-危险度;r-爆炸极限的上限;l-爆炸极限的下限。危险度值越高,发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根据上述各主要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项目涉及易燃易爆物质主要包括氢气、二甲胺、氯甲烷和甲醇。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可知,该4种物质的危险度分别为17.5、5.8、1.15、7.说明该项目涉及易燃易爆危险性物质中,危险度最大的氢气,其次是、甲醇、二甲胺、氯甲烷。2.4生产设施风险性识别2.4.1危险工艺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鲁政办发200868号文,硝化、氧化、磺化、氯化、氟化反应等工艺属危险工艺。2.4.2危险度分级根据化工企业安全评价六阶段法,山东卓成化工有限公司15000吨/年叔胺、3000吨/年伯胺、3000吨/年季铵盐项目一期工程5000吨/年叔胺、3000吨/季铵盐项目生产装置及配套储运设施危险度评价分级如下:生产装置:叔胺车间、季铵盐车间均为高度危险单元。储存装置:仓库去为中毒危险单元、灌区为高度危险单元。根据工程分析及以上分析可知,该项目各生产工艺、生产装置及配套附属设施、储运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爆炸、中毒和窒息。该项目各生产装置及配套附属设施、储运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主要有害物质在装置内的分布情况见表2.4.2-1及2.4.2-1 表2.4.2-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表危险有害因素分布中毒和窒息 火灾 灼烫生产装置系统储存及装卸系统公用工程系统注:为主要有害因素 表2.4.2-2装置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分布表序号项目区域主要危险物名称火灾危险性分类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备注1叔胺季铵盐车间二甲胺、氢气甲醇、氯甲烷甲类根据上述分析,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各生产装置的生产特点,该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有毒有害物料泄露,易燃易爆物料泄露发生火灾,从而造成设备损坏,使得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浓度超过允许限值,甚至是车间工作人员的受伤或死亡。2.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识别2.5.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1.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目前,关于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有关标准和文件由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对本项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对该标准规定以外的属于重大危险源申报和监管范围的压力管道、压力容器、锅炉依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进行辨识。u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明确规定:(1) 重大危险源就是“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2)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3) 单元的定义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4) 临界量的定义是“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1) 单元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数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2) 单元内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但满足下列公式: 式中,表示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表示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u 重大危险源申报和监管范围的压力管道、压力容器、锅炉辨识依据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规定“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蒸汽锅炉,为锅炉重大危险源”。“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mm;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的管道;或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500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或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等,这些压力管道均为压力管道重大危险源”。“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或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 mpam的压力容器(群),为压力容器重大危险源”。2. 重大危险源辨识(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本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主要有原料:脂肪醇、二甲胺、甲醇、乙醇、氯甲烷、氢等;产品:叔胺、季铵盐;生产置换过程使用氮气,气动装置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导热油炉使用导热油作为热媒等;氢、二甲胺、甲醇、乙醇、氯甲烷、氮气、压缩空气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二甲胺被列入各类监控化学品名录;甲醇、氢气、氯甲烷、二甲胺、被列入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所有物料均未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及其补充和修正表、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依据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及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以及企业提供的有关资料,该项目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该项目液化烃储罐达到重大危险源申报和监管范围。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0号)对已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山东卓成化工有限公司5000吨/年叔胺、3000吨/年季铵盐项目进行分级,该项目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为三级。本项目生产、储存区边缘距离小于500m,按一个单元进行辨识。附表2.5.1-1 重大危险源辨识表序号危险化学品名称临界量(吨)实际量(吨)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1氢52.835构成重大危险源2二甲胺10363甲醇500264乙醇500265氯甲烷102464.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3.1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j169-2004)相关要求,对拟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危险性进行判定。物质危险性的判定具体见3.1-1 表3.1-1物质危险性标准一览表ld50(大鼠经口)mg/kgld50(大鼠经皮)mg/kgld50(小鼠吸入,4小时)mg/l有毒物质1510.0125ld502510ld50500.1lc500.5325ld5020050ld504000.5lc502易燃物质1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时20或20以下的物质2易燃液体-闪点低于21,沸点高于20的物质3可燃液体-闪点低于55,压力下保持液态,在实际操作条件下(如高温高压)可已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质爆炸性物质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3.2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的相关规定,该项目涉及的危险物料中氯甲烷、二甲胺均属于易燃危险性物质。项目所在地属于沾化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距离该项目最近的集中居住区为厂址西北方向约1700米的张家庄,本项目的厂址1000米范围内没有集中居住区,不属于环境敏感区。 根据hj/t169-2004要求,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依据具体见表3.2-1。 表3.2-1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划分依据一览表项目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然、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级二级一级一级非重大危险源二级二级二级二级环境敏感地区一级一级一级一级 结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结果,本次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确定为一级。3.3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等级划分依据和对各种污染源事故危险性的判定,确定本次风险评价的范围为以物料储罐泄露点为原点,半径5千米范围。 厂区评价范围内敏感情况见表3.3-1.厂区评价范围及敏感目标详见图3.1-1. 表3.3-1厂区评价范围内村庄、学校、医院情况表序号名称与厂址相对方向与厂界距离(m)备注(人)村庄1张家庄wnw17009882贾家庄wn27003693杏行村wnw280012454小卢王村wnw42007985东魏村w45003696丰民村n38009017大卢王村ws350018908西李村wnw50005009车王村ses450078910东张王村es3000983小计8832河流、水库、高速公路11潮河e480_12恒业水库n4000-13荣乌高速n560-3.4最大可信事故造成风险事故的隐患取决于工艺技术、设备质量和操作管理水平方面。一般引起风险事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同一事故可能既有操作、管理方面的原因,又有工艺、设备方面的因素,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相互关联,潜移默化地起着作用。事故的发生往往因安全管理方面的缺陷处置不当,未能及时纠正,于是在异常状态下,生产设备和工艺方面潜伏下来的一些隐患纷纷暴露出来,最终酿成一场灾难性事故。本次评估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进行细致的分析。3.4.1主要事故源项分析本项目在生产运行中,主要事故类型是泄露,中毒事故及泄露引起的燃爆事故,根据本项目的的特点,本项目生产中涉及到的危险物质包括氢气、二甲胺、氯甲烷、甲醇,项目潜在风险事故可划分为三类,即泄露、中毒事故、燃爆事故和自然灾害,具体见表3.4.1-1. 表3.4.1-1潜在事故类型及原因分析 序号事故类型 产生原因事故易发场所1爆燃事故误操作设备缺陷,为及时维修;设备维修时不慎,引起火灾爆炸;夏季气温高,日照强时,桶内温度会急剧增加,桶内液体压力也会急剧增高,导致爆炸;交通事故;生产装置区储存区运输过程2泄露事故误操作或违章作业;设备故障,管道堵塞或损坏;环保设施配置不当;安全设施有缺陷;交通事故;生产装置区储存区运输过程该项目涉及的主要事故类型是泄露事故。根据项目工艺特点,本项目生产中涉及到氢气、甲醇、二甲胺、氯甲烷等危险原料物质,泄露中毒、燃爆是可能发生的事故,一旦泄露,中毒、爆炸事故发生将会造成中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同事部分原辅材料燃烧后可能生成其他有毒物质等,产生二次污染。不同性质的物料分别储存,所用电器为防爆型,甲醇储罐、氯甲烷储罐等易燃品储罐均设置有安全阀,爆炸事故发生的概率较低。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本项目的危险因素主要是生产风险、储存风险和运输风险。具体分析如下。3.4.2生产风险根据项目特点,该项目各工艺生产压力为0.1mpa-0.25mpa,生产温度为60-270,本项目有高温反应,若反应失控,曹成物料超温、超压,导致物料由系统的薄弱部位冲出,有发生泄漏事故的可能。 根据对危险物质及重点风险源的分析,本项目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还包括生产装置中的设备、管线、阀门、法兰、垫片等密封不严,从而造成泄露事故的发生;停电等原因导致系统停止工作后,操作人员处理不当导致物料超压泄露;再输料、计量过程中,管道憋压或满溢等造成物料泄露。3.4.3储存风险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危险物料,如若管理不善发生泄漏,可能会引起连锁式事故,不仅造成有毒物料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还会对工人的健康带来危害,给工程生产带来损失。可能造成事故泄露的主要原因有设备方面的原因,如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野蛮操作、对安全漠不关心、已发现的问题不及时解决、没有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制度、指挥错误,甚至违章指挥、让未经培训的工人上岗,知识不足,不能判断错误、检修制度不严,没有及时检修出现故障的设备,是设备带病运转等;另外,还可能存在人为原因,如误操作、擅自脱岗或发现异常现象不知如何处置等。 因此,虽然原料和产品储存区发生事故的危害性很大,但只要严格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并加强防范,事故发生的几率较低。3.4.4运输风险本项目所需的各种化工原料均需要外购,由于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料量种类较多,用量较大,运输量也较大。因此,本项目存在原料运输过程中罐体发生破裂或者由于发生交通意外等造成原料泄露进而发生中毒、燃爆的风险。3.5风险类型根据对该项目的风险因素识别和比较的结果,本次评价认为,该项目重点防范的对象主要要包括:3.5.1生产中有毒物质甲醇、二甲胺、氯甲烷、等物质泄漏引起的中毒、火灾、爆炸影响。3.5.2物料储存区甲醇储罐、二甲胺储罐、氯甲烷储罐等泄漏引起的中毒、火灾、爆炸影响。 考虑到各物料毒性和理化性质的差异,对环境影响的预测则主要考虑物罐区甲醇、二甲胺、氯甲烷泄露引起的环境影响。3.6相似类型装置事故统计本次评价最大可信事故的确定主要靠类比相似类型、事故统计资料丰富的石油石化行业事故统计而获得。 3.6.1相似类型装置事故统计国外石油石化企业事故根据美国世界化工企业特大型事故汇编(1969年-1987年)资料,损失超过1000万元的特大型火灾爆炸事故,按装置分布统计具体见表3.6.1-1,事故原因分析具体见表3.6.1-2. 表3.6.1-1世界化工企业特大型事故按装置分布一览表装置类别罐区聚乙烯等乙烯加工天然气输乙烯加氢催化空分比率(%)16.89.58.78.47.37.37.3装置类别烷基化油船焦化蒸馏溶剂脱沥橡胶合成氨比率(%)6.36.34.23.163.161.11.1 3.6.1-1世界化工事故原因频率分布表序号 事故原因事故次数事故频率 顺序1阀门管线漏3435.112泵设备故障1818.223操作失误1515.634仪表电器失灵1212.445反应失控1010.456雷击自然灾害88.46根据上表可知:灌区事故率最高,达16.8%,阀门管线泄露占首位,为35.1%,其次是泵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分别达18.2%和15.6%。3.6.2国内石油石化行业重大事故 国内石油石化行业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事故类型主要包括火灾爆炸、有毒物质泄露、污染物大量排放等事故。1950-1990年40年间,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发生的事故,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有204起,其中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的占7起。该204起事故原因分析具体见表3.6.2-1 3.6.1-1国内石油石化行业事故原因分析一览表序号事故原因故障比例1违章用火或用火不当402错误操作253雷击、静电及电器引起火灾爆炸15.14仪表失灵等10.35设备损害、腐蚀11.2由上表可以看出,国内石油石化行业重大事故原因中,违章用火或用火不当、错误操作占第一、二位,标明认为因素影响是较大的,可通过预防措施降低其风险。 因此,类比国内石油石化行业生产状况,该项目的产品的生产更应重视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风险事故。3.7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方法,也称故障树,是预测事故和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从结果到原因找出与灾害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的分析法,也是“世界银行”、“亚洲银行”贷款项目执行时推荐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把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放在图的最上面,称为顶上事件, 按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灾害事故有关原因。通过事故树分析可以找出基本事件及其对顶上事件影响的程度,为采取安全措施、预防事故提供科学的依据。本项目顶端事故与基本事件的关连见图3.7-1 由图3.7-1本项目产品发生燃烧爆炸事故是由两个“中间事件”(设备泄漏、火源)同时发生所造成的,因此,防止产品泄漏是防止发生燃爆事故的关键,另外安全管理,严禁吸烟和动用明火,防止铁器撞击,也是防止燃爆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本次评估的潜在事故的事件树分析具体见图3.7-2火源液体泄漏燃烧爆炸事故泄漏事故顶端事故发生撞击磨擦雷电静电产生明火槽车损坏机泵破损管道破损阀门破损罐体破裂图3.7-1顶端事故与基本事件关联图 仪器显示泄漏,立即关闭有关阀门或堵漏 未造成事故储罐、管道等 仪器故障,操作工发现,关闭有关阀门或堵漏 未造成事故 泄漏 遇明火 燃爆事故 操作工未发现,或阀门损坏或堵漏失败撞击破裂 自然扩散 泄漏污染图3.7-2 储罐、管道系统事件树示意图由图3.7-2可知,本项目物料泄漏风险事故对环境的影响与泄漏时间及各种应急处理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