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 江中医药大学学 报 2 0 1 4年 4月第 3 8卷第 4期 细析 金匮 “ 夫短气有微饮 , 当从小便去之 条文意义 吴梓新 1 i2连建伟 , ( 指导 )姜元安 z ( 指导 ) 1 -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 1 0 0 5 3 2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 摘要: 【 目的】 研究 金匮 要略 治疗“ 微饮” 的方法, 揭示仲景治疗痰饮病的原则与思想。 方法】 以 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第1 7 条条 文为例 , 结合 经典著作及仲景在本书 中的论述, 阐述 该条文的文义, 并综合分析其背后揭示的思想。 结果】 本条条文意义不止于列 出治疗微饮的处 方, 也透过治疗微饮的方法, 体现治疗痰饮病“ 当以温药和之” 的治疗原则是以恢复人体正常水液运化功能为务, 反映了 仲景治病以人为本的思想。 结论】 金匮 条文精简, 往往意在言外, 若能在结合经典和仲景论著的前提下对条文进行深入研究, 则能对中医诊治思想有更深刻认识 , 必有助提 升临床辨 治疾病 的能 力。 关键词 : 金 匮要略 ; 痰饮 ; 微饮 ; 温药和之 ; 苓桂术甘汤 ; 肾气丸 中图分类号: r 3 3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o 0 5 _ 5 5 0 9 ( 2 0 1 4 ) 0 4 - 0 3 7 6 - 0 3 an a l y z e t h e m e a n i n g o f t h e a r t i c l e “ s h o rtn e s s o f b r e a t h wi t l i mi n o r f l u i d re t e n t i o n s h o u l d b e er a d i c a t e d b y u r i n a t i o n ”wu z i x i n 2 l i a n j i a n w e i ( t u t o r ) , j i a n g y u a n a n ( t u t o r ) j z h e j i o n g c h i n e s e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a n g z h o u 1 0 0 5 3 ) ;2 s c h o o l o f c h i nes e me d i c i n e , t h e c h i n e s e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ho n g ko n g ab s t r a c t : ( ob j e c ti v e to s t u d y a n d c l a ri f y t h e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me tho d u s e d b y z h a n g z h o n g j i n g f o r d i a g n o s in g a n d t r e a t i n g fl u i d r e t e n t i o n d i s e a s e s 【 me t h o d to a n a l y z e t h e me a n in g o f a r t i c l e no 1 7 f r o m t h e “ c h a p t e r o f f l u i d re t e n ti o n di s e a s e ”b y s tu d y i n g r e l a t e d c l as s i c l i t e r a tur e s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 go lde n ch a mb e r ” re s u l t i t wa s f o u n d t h a t t o p r o v i d e p r e s c r i f lti o n s for t r e a t i n g mi n o r fl u i d r e t e n t i o n dis e a s e was n o t t h e o n ly me a n i n g o f the a r t i c l e , b u t als o t h e b a s i c p rin c i p l e o f t r e a ti ng fl u i d r e t e n tio n dis e ase “ m o de r a t e b y me dic ine wi th wa r l t l i n n a tur e ” ,wh i c h me a n t t o r e s t o r e t h e no r ma l c i r c u l a ti o n o f wa t e r i n h u ma n , r e fl e c t e d t h e t h o u g h t o f p a ti e n t o ri e n t e d t r e a t me n t wa s r e v e al e d 【 co n c l u s i o n a b e t t e r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t h e p ri n c i p l e o f d i a gno s i s a n d tre a tm e n t wo u l d b e o b t a i n e d i f th e k n o wl e d g e o f t h e c l ass i c h t e r a t u r e s i s int e g r a t e d wh e n s tud y i n g the a r t i c l e s o f t h e“ go l d e n cha mb e r ” the a b i l i t y o f dia gn o s i n g a n d tre a ti n g d i s e ase s wi l l th e n b e i mp r o v e d ke y w o r d s : j i n ku i ya o l u e ; fl u i d r e t e n ti o n dis e a s e ; min o r fl u i d r e t e n ti o n ; mo d e r a t e b y me dic i n e wit h wa r lt l i n n a tur e ; l i n g gni z h u g a n d e c o c t i o n ; s h e nqi wa n “ 夫短气有微饮 , 当从小便去之 , 苓桂术甘汤主 之 , 肾气丸亦主之。” 条文出自 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 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以下简称 痰饮病 ) ( 第 1 7 条 ) , 一般解 释为微饮停 留人体 , 可透过苓桂术甘汤 以温中, 或肾气丸以温下 , 用利小便的方法把痰饮祛 除。如 金匮要略 七版教材云: “ 治水饮可用利小便 的方法饮邪的形成 , 有因中阳不振 , 不能运化水 湿 , 水停 为饮 者治宜健脾利湿 , 通 阳利水 , 方用 苓桂术甘汤 ; 亦有下焦 阳虚 , 不 能化气行水 治宜 温肾蠲饮 , 化气利水 , 方用肾气丸。” 本文将结合经典 相关论述 , 及 痰饮病篇 前后条文 , 尝试深入探析条 文的意义 。 1 痰饮病与微饮 痰, 脉经 作“ 淡” , 亦通“ 澹” 。 说文 日: “ 澹, 水 摇也。” 说明痰之本意 , 乃指水液不从气化 而停 留摇 荡 的样子 。痰饮乃水邪为患 , 称作饮者 , 是指水邪从 饮水得之。程 门雪先生云 : “ 凡流质从 口人者 , 均名 日 饮 病本因水而得 , 不 日水而 日饮者 , 明其水之从 3 7 6 外人也 。” 咏 为维持人体生命 的必要条件 , 但饮人之 水要为人所用, 必须经过气化成为津液精气。 素问 经脉别论 述 : “ 饮人于 胃, 游溢精气 , 上输于脾 , 脾气 散精 , 上归于肺 , 通调水道 , 下输膀胱 , 水精 四布 , 五经 并行。” 可知饮入之水 , 由胃开始 , 经过脾 、 肺 、 膀胱等 各脏腑的运化 , 最后才能四布于一身脏腑经络 , 成为 有用的“ 精气” 。因此, 若身体任何部份对饮人之水的 作用失职 , 随气而行之水 即可以停 聚或流溢而成为水 饮邪气 , 由此而引发的疾病即痰饮病 ( 广义 ) 。 因水饮停聚或流溢之部位不一 , 所致疾病状态各 异 , 故对病之命名亦有不同 , 如狭义痰饮指水饮停 于 肠腑者 、 悬饮为水饮循经脉流渗于胁下者 、 溢饮为水 饮留于肌腠不得外达者等。根据水饮邪气犯人的特 点又可作细分, 如水饮深伏于人体, 侍机而发者, 名日 伏饮 ; 其到处流溢而不安于一处 , 居于 中而逆于上者 , 名为支饮 。由此可见水邪 为患病状的多变性与广泛 性 , 故仲景立 痰饮病 , 把水饮为患诸疾病 的变化加 以归纳 , 以明其发病规律与治疗原则的异同。 浙江中 医药 大学 学报 2 0 1 4年 4月第 3 8卷第 4期 微饮, 指水饮结聚较轻浅者, 痰饮病篇 第 1 2 条 述 : “ 凡食少饮多 , 水停心下 , 甚者则悸 , 微者短气 。 ” 描 述痰饮病的来源及疾病发展变化 。 中焦脾 胃之阳对饮 人之水的最初运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在脾 胃的共 同作用下, 饮入之水才能被“ 上输于肺” 。 食少者 , 中焦 不足, 运化乏力, 今病者食少而饮反多, 则水人不化而 停 留于 胃中, 故日“ 水停心下” 。停于心下之水循肺脉 而上逆于肺 , 则能阻碍气机 。肺主气 , 司呼吸 , 为清虚 之脏 , 受水饮阴邪所犯 , 则气机不能畅达 , 轻者或只见 短气 , 重者肺气受水饮所 累而宣肃失权 , 则可出现“ 咳 逆倚息不得卧” 等支饮之病证 ; 又或水气上冲 , 冒犯心 阳而见心悸。 心乃阳中之阳, 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若痰 饮病兼见心悸 , 可知饮邪盛而阳气衰 , 其病则剧矣 , 故 云“ 甚者则悸” 。 结合上述对“ 微饮” 之病及 “ 短气” 一证的分析, 第 l 7条“ 夫短气有微饮” 所指 的病机 , 应是指 中焦脾 胃 运化不力 , 水饮停 聚心下而影响上焦气机 , 因其病较 轻 , 故只以短气为主要证候表现。 2 “ 温药和之” 与“ 当从小便去之” 仲景在 痰饮病 第 1 5条 中明言治疗痰饮诸病的 原则 , 日: “ 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 ” “ 温药 ” , 指药性 温热之药 。 水饮为阴邪 , 须以阳气乃能化之 , 故治疗均 当用温药助阳消阴。 然对“ 和之” 之意 , 诸家理解不一 : 有针对用药轻重而言者, 如 金匮要略 七版教材述, “ 和之是指温药不可太过 ” ;有指治法者 ,如魏氏云 , “ 言和之 , 则不专事温补 , 即有行消之品言攻下者 固非 , 专言温补者 , 亦不达和之二字之理也” l 2 l等 , 莫 衷一是 。与此同时 , 痰饮病 中所见方 剂 , 常取发散 攻破之法 , 如小青龙汤 , 甘遂半夏汤和十枣汤等 , 均属 药性较猛烈者 , 又与“ 用温药不可太过” 和“ 调和” “ 缓 和” 之意似有相左。 按“ 和” , 说文 日“ 相应也” , 音声相应和之意, 引 申作和谐 , 即是阴阳相应 , 阴平 阳秘的状态。 但 阴阳遵 从天地之道运动, 自然而然, 并非人力所能掌握操控 。 故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日: “ 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 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苛疾不 起。 ” 人的健康取决 于是否能让 自身阴阳 自然顺从天 地而运作。 仲景亦深悉此理, 于 伤寒论 第 5 8 条道: “ 凡病 , 若发汗 , 若吐 , 若下 , 若亡血 , 亡津液。阴阳 自 和者 , 必 自愈。 ” 指出一切疾病 的治疗 , 最后之 目的皆 是让人的阴阳自和。因此 , 医者治病 , 并非只是用药 3 7 7 消除疾病,其最根本 目标应是协助人体自行回复阴 平阳秘 的状态 。仲景取“ 和之” 二字作为治痰饮病的 原则 , 可知非单针对用何药祛除痰饮邪气 , 更重要的 是用各种方法协助患者恢复正常 的水液运化 ,此亦 是 中医 临证 治疗 强调 “ 病 之人 ” 而非 “ 人 之病 ” 的特 点。 前文所述 , 痰饮病变化多端 , 或轻或重 , 或结聚或 流溢, 而仲景所用之法 , 同是以祛邪扶正, 恢复人体 水液运化之常为务。当然 , 水邪盛极为患之时 , 仲景 又有攻击汗下诸法 , 祛邪 以安正 。 人体正常的水液运化始于胃而终于膀胱 , 胃为饮 入之水首先到达的脏腑 , 故水液能否化为津液布散于 一 身上下 内外 , 必先取决于脾 胃能否正常运化。若 中 土失运 , 则水液直接沿腑下注而不循常道布散。另一 方面, 素问 灵兰秘典论 云: “ 膀胱者 , 州都之官, 津 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焉。” 经脾胃而上输于肺之水, 通 过水 道而下输膀胱 , 最后才能化水为津 , 使 “ 水精 四 布 , 五经并行” 。 若膀胱气化失权 , 则水无 出路 , 闭塞于 内而为患。 因此 , 确保脾 胃和膀胱的运作正常 , 对维持 人体水液正常运化有关键的作用。 结合上述对 “ 温药和之” 和人体水 液运化过程 的 理解 , 能对为何 以“ 从小便去之” 作治疗微饮之法有更 深刻的认识 。 第 l 7条所言“ 短气有微饮” 所指之病机 , 乃水停心下而上犯 , 由于饮邪尚微 , 故 只对肺气升 降 有轻微影响而仅见短气。 一般而言, 病在中上焦 , 理应 因势利导而用温散之法 ,如以小半夏汤散结通阳, 或 用小青龙汤之发散祛饮 , 今反言“ 当从小便去之” , 似 未合常法。 笔者认为此处“ 从小便去之” 与“ 利小便” 二 者应予以仔细分别 , “ 利小便” 是言其 治法 , 指透过渗 利小便的方法治疗疾病, 又有“ 使小便利” 的意思。 “ 利 小便” 一法多用于小便不利之情况。如 金匮要略 妇 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 妇人转胞 , 不得溺” , 条文 谓“ 但利小便则愈” , 说明此病之治法使小便通利则能 愈 ; 又如 金匮要略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 诸有水 者 , 腰以下肿 , 当利小便 ” , 治疗水邪泛滥之病 , 须通利 其小便而去水邪 。 但据本条所述 , 并无小便不利之候 , 亦非水邪泛滥之证 , 其言“ 从小便去之 ” , 应是指水饮 邪气离开人体的途径而言, 即让饮邪从正常水液运化 的道路而 自去。水饮之邪本是失去阳气运化之水液 , 若能使之重得气化, 则能复人三焦水道而行, 使其循 水液运化之常道渗入膀胱, 并得气化而出。因饮邪尚 微 , 故仲景是希望透过直接 恢复水道通调而使“ 微饮 ” 辛 嘏 耸 a 两= 漪 斟露 , j 、 渝_去 : 淞 戤 自去 ,而不必如治疗饮邪伏匿或上溢闭阻之剧者 , 攻 击消导, 另僻途径而以汗下之法逐水, 徒伤正气之余, 亦失治病 以人为本之大义。 3 苓桂术甘汤与肾气丸 结合上文所论 , 胃及膀胱, 分别是人体水液运化 的起点与终点, 因此苓桂术甘汤与肾气丸也可理解为 协助水液运化的进路与出路畅通的两首处方。 微饮居于中焦而犯于上焦 , 当以苓桂术甘汤为正 治法。方 中白术健脾燥湿 , 炙甘草甘 以扶土 , 配伍辛 甘温的桂枝以通行脾胃阳气,使本方不仅能补益, 还 能恢复脾 胃阳气温运水饮的能力 。至于茯苓一味 , 医 家多理解为作健脾利水之用, 如 金匮要略新解 云 , “ 茯苓健脾淡渗为君” l 3 】。然透过比较分析 痰饮病 仲 景运用利水药的方法 , 还可发现仲景每于饮邪逆而上 犯之时 , 多用利水诸药 以导水下行。如水饮在胃而致 呕, 当以小半夏汤治之 ; 若兼见“ 眩悸 ” 等上饮上犯之 证 , 则加入茯苓而成小半夏加茯苓汤 ; 若水邪上 冒至 头面清 阳而见“ 苦冒眩” , 则主以泽泻导水下行。故本 方配伍茯苓除能健脾利水外 , 还有引导上犯之饮邪下 行之用 。 至于肾气丸 , 在 金 匮要略 中凡五见 , 均是用于 治疗与水饮相关 的疾病 , 可知肾气丸原是助肾行水之 剂。 素问 上古天真论 云: “ 肾者主水, 受五藏六府之 精而藏之。” 肾为人体阴阳之根 , 主闭藏 , 故本方主用 地黄补益肾精 , 伍用性善 固涩的山萸 肉、 山药 以复肾 气之固藏 , 且二药一兼养肝 , 一兼补脾 , 裨肝脾之气更 充, 而使肾藏之精有源。附子、 桂枝乃温肾补阳, 助肾 及膀胱气化之药 , 少少用之 , 恢复肾阴中有 阳之本性 。 诸药合用 , 从阴阳两方面回复肾藏的主水与藏精 的功 能。因病水液内停 , 故伍用泽泻 、 茯苓等利水之品。仲 景谓“ 血不利则为水” , 方 中运用丹皮活血化瘀 , 是透 过通行血脉而协助水道通畅。值得 留意的是本方的 煎服法。根据 金匮要略 记载, 肾气丸方各药为末, 蜜和丸梧桐子大 , 以酒送服十五丸 , 并可加至二十五 37 8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 0 1 4年4月第 3 8卷第 4 期 丸。仲景选择 以酒送服药丸 , 必有其深意。 灵枢 营 卫生会 云: “ 人饮酒, 酒亦人胃, 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 酒者 , 熟谷之液也 , 其气悍以清 , 故后谷而入 , 先 谷而液出焉 。 ” 酒气悍烈 , 故人胃后能使一身阳气通达 , 气行则饮化, 即能使停滞之水饮随阳气运化而归于常 道, 自 小便而下矣。 由是观之 , 二方均 以恢复一身阳气及水道通畅为 主要意义 , 利水则是辅助之法 , 故能体现“ 温药和之” 的治疗原则而用于治疗 “ 微饮 ” 之病 , 俾 水道 自畅 , 则 微饮无可留之机 。 4 小 结 历来注家对 金匮要略 “ 夫短气有微饮 , 当从小 便去之” 一条 , 多理解为治疗微饮宜治以利小便之法 。 本文结合 内经 及 伤寒杂病论 相关内容, 透过仔细 分析“ 痰饮病 ” 、 “ 微饮” 、 “ 温药和之” 和“ 从小便去之” 的概念以及“ 苓桂术甘汤” 和“ 肾气丸” 的方义 , 尝试揭 示条文的深层意义。经研究发现 , 本条条文意义不止 于列出治疗微饮的处方 ,也透过治疗微饮 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小鸭苗买卖服务合同
- 智能手机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指南
- 骨科亮点护理实践体系
- 青年医学教师授课比赛实施要点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试题
- 造口疝气规范化护理要点
- 二手房交易方式之委托交易
- 学校下学期质量管理工作总结模版
- 2024年09月26日更新【Attest】2024年美国媒体使用报告
- 服装合作协议书
- 售后维修服务单
-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
- ZDY3200S型煤矿用全液压坑道钻机行业资料矿业工程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件(第2课时)
- 南京市小学英语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试卷(含答案)
- 国开电大本科《理工英语3》机考真题(第005套)
- 护理安全警示教育PPT
- 草图大师基础命令教程
-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 GB/T 42409-2023物联网电子价签系统总体要求
- 葫芦岛市白狼山新一代天气雷达塔楼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