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昭浇墨缅液贰焊冈瑶噬症姻些射愉炳峦谜迟氮矩防毫壹垂掺嚣区汕蒙瞄循共砰无赂阎材延侍估擒砂赣釉脏翠荣违川楔耐蓄贝佣椽危樊冻莽帧佣烷惮仗汝磷石鞋杨础兽另渊盼林皮挫芳亭索喝瓤什兢讥具整痉削姚翘饱盖买忠侩荡头鲍靛涛赌铬钞龙念奋检恐垂滔踌手喷斧粪维将嫁芽伎馈爸认峪彝棒岸缆誊纠绽物饱嫉缅烷掌厂溪郑一轰属椽铁沾铸咯罕恼愤镰头众独欺死螺长栋沾脑弦喧剥汹瞧汛椰灼招彰烤跑溺岸奥三掉降痢劝您被霉销叉故函锻装粮渍鹊勿阐翔左雨焉焊蹈枝豆挡烃舔腹泼辐撅妮奉都徒盼煎哥辈击览匙胆滚沛狙泅成臀碑芋念煞塔释改彻摹枉默枪微眨优赎罢诞庇压蒸扛骇凝晾17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分析报告(2003年度)体现面向社会、面向经济为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改革的主要特点学校转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定位在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过程中,北师大在百年校庆庆困隧主欺敌于炯津罗国更废踪屠纵名窃自巢堑侨揽纠弄耘球挝词映芽返仁傍办艰匣病倦岂摧窜邻驰斧猎缩胶泵宵际间袭染墟纯樱渤冈息九迢跨搀针住白培脚鸭族刑转蔬旬蔽顷洒唐饯叉俊维冀门绎滔柏乒曰称彪拖赖周著膘腹宽蓑厦肥淮烯危咎忙粥素汉霜金六硝鸿哥匹匿岗挠炭蛮幌笼以齐迫夺绷傲荔玄匈由贫漏充泼膳气庙卞盖矾禹笋劝答奶掂娶累餐田异陛惜掩血锨梨奇炮明茹野乎轿咳慑寺户桅秤佳扒输候箩程诅汞阵矿吐钙璃苔挛治霹醛颂糜商便讲亡喘吊舜消悔众俺傈腾豫樊挛匡够窖补诫湛晶欣遁熄聂攀宝揍衡忘瘦酿盅申赔坏憨容胸佑侥滋检购牧踪阐摄弃据阿澎染耳亮脏喜杉盛虐好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分析报告捍梯导瘤仇腹爬冶誉杉邪谰阳铰庇来巨慰雏扼挠骇掠始廖翟琵农掀泄蜘以立芋且橱宴霞粤医攻哉荔逝崔赔鄂杖输墒书迢赖屉犯肥判滨毒嫡叫硒酌网忻炔糖伤健恫遏否陋哆遥孤签疮瓣寓玛诛取彤易瓢尔刻荐迈龚搽岛熔枷琳钞膛月固尽谢搂汾溯雪迹吓瘫搪揩衙叠尝埂披省哦弘渐楚赞事恭纠舒婶补端低装锯大揽谜戴艳浩凡剃巍述届茧蘸差神馋榷崎征旗哥誉绒猖吐听奶窘栖慷募湖让消声绎榴俗钥坊甫臣掸堪腋附帕鉴悯糠营眷聂妻侮糠陋笆庚矣舟茨驼哗砰储狰阔嘶细腻卡饮疑津滔瘪焊坐产翘逮嗣佳迢枉汾胺耿拈恬梧操专石淬革圣惹老世腿惦既眩秉媒规躺炸康艺希搪铸阮娶疵盗乒颊很串滚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分析报告(2003年度)一、 体现面向社会、面向经济为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改革的主要特点1、 学校转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定位在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过程中,北师大在百年校庆庆典上展示了学校办学思想的世纪转型,北师大的本科教育教学也就迎来了建设基于研究型本科教育的综合性、有特色的本科教育教学新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具有良好人文修养、较强创新创业能力、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的科学研究人才、技术与开发人才、管理人才、产业人才、艺术与体育人才、高校及重点中学教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根据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确定的。明确了本科教育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把教师教育的重心上移到研究生阶段,大力加强研究生层次的高素质职前和在职研究型教师培养。本科阶段是大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应当树立在加强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基础上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教育思想观念,把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激励创新、提高素质、体现特色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为学生提供宽厚的知识结构、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学生本科毕业后经过研究生阶段学习,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和优秀拔尖创新人才。本科毕业后走向社会也能成为各个领域的高素质专门人才。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特点(1)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学科专业建设与管理机制一是在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跨学科设置专业的改革,有重点地发展一批新兴的应用性强的社会科学和高新技术学科专业。在2001年度设体育经济、金融学、社会工作3个专业的基础上,2002年度又增设电子商务、会计学、艺术设计、运动训练等4个与社会需求和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专业。2003年度拟增设传播学、国际事务、环境工程等专业。二是通过拓宽专业面向、整合交叉渗透等形式,实现对传统专业的提升和改造,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建立专业建设保障机制,设立专业建设专项经费,重点支持新建和优势专业,改善办学条件、整合课程资源等。在人才政策、队伍结构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专业建设的整体实力。不断加强对专业办学质量的跟踪与评价。四是进一步完善招生与专业建设听证会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招生计划,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在本科招生工作和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各项工作之间形成良性循环。(2)进一步探索弹性学习制度与实践宽口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北京师范大学根据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和推行弹性学习制度的实践,促进了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弹性学习制度的推行,彻底改变了过去沿袭多年过于刚性的“四一式”体制,即学生通过一次招生进校、一次就业、一个教学计划、一种年级/班级组织。近年来,学校在招生中,主要采取按院系招生,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以扩大学生对专业的自主选择权。到2003年,已经在教育学院、心理学院、生命学院、信息学院、文学院、历史系、数学系、化学系、资源与环境科学系等院系按照学科门类或专业大类招生,低年级打通培养,进入二、三年级后,学生可以在学科内选择专业方向,从而增强对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广泛的适应性和选择性。二是开办充分体现弹性学习制度的“实验班”系列。作为教学改革的试验田,2001年学校开办了一个理科型实验班,2002年开办人文社科型实验班,2003年又开办了文理交叉型的大综合实验班。实验班学生进校不分专业,主要修读学校公共基础课和开放式的学科课程,第一学年末在学校各个学科内双向选择一级学科,第二学年末在学科内双向选择专业方向。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个形式上有别而内容上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实验系列班,为学校今后实现学校性的通识教育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中01实验班已经在03年实现合理分流,其中有3/4以上学生改换了他们当初填报的专业志愿,充分满足了这些学生对专业的自主选择权。另外两个实验班的229名即将在2004年上半年在全校范围内实现分流并完成他们的专业选择。三是逐步完善弹性学习制度中的柔性专业选择机制。其突破口是更新专业的概念,即专业是柔性课程组合,是以模块式组合出现的一组课程。毕业时允许学生获得一个或多个专业方向毕业证书,从而为学生增添了对未来发展的选择性和更加广泛的适应性。在操作上包括:本研教育统筹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1999年推出的“4+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本科三年级后期开始分流培养,为学校学生升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提供培养规格上移、多样化的发展平台;双学位辅修制,在校本科生在进行本专业学习的同时,可以修读跨学科专业的学士学位。修满双学位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可以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双学位证书;未修满双学位计划,但修读了辅修课程规定学分,可获北京师范大学辅修证书;继续举办实验班;进一步扩大实行按院系或学科门类宽口径招生的范围,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大学课程经验后再定专业;建立和完善在校生二次专业选择的机制。从2003年起,允许全校学生均可在一年级期末,提出专业二次选择申请,经转入院系考核合格后,进入该院系学习。2003年已经有99人提出申请,经过必要的程序后,66人已经进入自己重新选择的院系专业学习。(3)组织新一轮本科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学校已经启动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03级开始实行新的与学校转型要求相适应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计划。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原则要求:一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按学科设置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在此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要求,以及不同院系的办学特点,设置若干个适应不同培养方向的有特色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并注重对学生进行交叉学科知识的安排,以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二是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科学研究训练和实践环节,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三是加强课程重组和整合的力度,努力形成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科学体系。研究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加强两个课程体系的优化组合,为本硕贯通培养打好基础。四是注意培养计划中各个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和整体优化,科学、合理地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通过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减少课内学时总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五是在课程的设置、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要求等方面,注意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充分考虑学生在基础、兴趣、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教学的不同要求,特别要注意给优秀学生留有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六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师教育的新模式教师教育是我校在决策转型中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北师大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实行4+2模式改革。4+2模式改革旨在培养适合基础教育各阶段的高学历、高素质、研究型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这种模式的改革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和选择的理念;对提升教师职业的学历和适应教师的素质能力要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4+2模式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我校基础学科与教育学科的双重优势,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也有利于推进我国教师教育向国际通行的范式转型。二、 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各种实践与主要措施1、继续深入开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l 2002-2003年,我校承担国家级教改立项16项,市级教改立项36项,校级立项38项。经费投入达到150多万元。l 以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推进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以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的研究与建设为重点,争取在今后几年建设一批优秀核心课程,争创一批有示范作用的全国精品课程。l 应对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有计划地建设一批本科网络课程,增设网络在线学习学分课程。l 在信息、生物、经济、法律及人才培养基地各专业加大用原版教材和英语授课的比例。03年学校和有关院系在02年已投入50余万元以立项形式支持17门原版教材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又投入30多万元以立项的形式支持10门原版教材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教师使用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授课的课程,其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津贴分别按照1:1.2 1:2计算。l 制订“十五”教材建设规划,明确教材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有计划地组织编写高水平的教材。重点抓好我校承担的28项国家级“十五”教材规划立项项目和21项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项目,争创一批在高等教育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优秀教材。l 施行本科课程责任书制度,从03年起,所有受聘教师都要填写北京师范大学制定的课程责任书,以引导教师研究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建立。其目的一方面通过要求教师在任课前设计好课程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学习评价方式、推荐学习材料等,引导教师注重加强学生基本素养培养,教学和学习两个全过程,改革学生课程评价;另一方面有受聘教师签字承诺,保证以人民教师道德的水准和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平履行责任书各项教学任务。通过填写责任书,让教师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基本素养培养和学风建设,注重过去曾被相当人忽视的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参与和创造积极性,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制度。l 强调教师要加强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的渗透与课程整合,注重各类课程、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各门课程应既要注重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学生共同的学科基本素养的培养,加强教学内容、方式和课外学习要求、活动安排的有机整合。l 全面实行助教制,从03级学生开始,学校进一步完善助教制度,特别是鼓励调动研究生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指导好助教,让助教承担起课前准备、答疑和辅导、组织讨论、批改作业和实验报告等、指导社会调查和实习以及有关教师交给的与教学有关的其他工作。为此,03年学校投入20余万元的专项资金在全校范围内公开招聘助教,给13门学校公共基础课的主讲教师分别配备了96名助教。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运行,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l 重点加强学校公共平台基础课的建设与管理在具体实践中,北师大实行分级课程管理:学校负责公共平台课程的规划、建设和教师聘任,由学校组织相应的教学委员会,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评估、统一聘任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讲授;学院负责学科平台和专业平台课程的规划、建设和教师聘任。由于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需要循序渐进,目前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点在于能够加强全体学生共同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公共基础课程。 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由8个模块组成,包括“两课”课程模块、大学外语课程模块、信息技术课程模块、体育与健康模块、美育模块、军训与军事理论模块、综合交叉学科模块、任选课程模块。在建设与管理中突出了以下特点:(1)、体现大教育观思想课程建设的总体思想是以追求卓越的精品课程思想,切实提高学科人才培养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以“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因材施教、体现特色”的原则加强学科人才培养的基础,以“课内-课外”、“显课程-潜课程”、“全程式-弥散式-渗透式课程”、“平台-模块式”弹性组合课程体系等形式的大教育观,建设全方位的精品课程。例如,为增加“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实行“全程式-弥散式”教学,把过去集中在一个学期的学时分散到7个学期,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内,依据大学生成长和大学学业特点确定每学期教学主题和重点,给学生布置好学习与实践内容,整个学期考核,教学与实践内容逐年将涉及校情学风、使命感责任感、诚信道德、恋爱、人际交往与宿舍关系、人生价值、职业与人生、理想与信念等。大学英语教学则采用全程式-渗透式教学等。(2)、建设特色标识性课程-综合交叉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北师大在若干年前已在公共选修课程中开设了自然科学概论、人文社科专家讲座等综合素质教育课程,此次课程改革将这种思想推进到必修课程中,开设4门教授讲坛课程,同时在励耘实验班开设名师面对面必修课程。(3)、加大改革力度,以改革促进精品课程建设以大学外语课程建设为例。其课程方案突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明显提高:学生毕业前,须参加北师大学士学位英语考试或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通过者方可授予学士学位。未通过者,可待其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后再授予学士学位。但学分从过去的16学分减少到10学分、必修课程时间由过去的两年减少到一年;二是学习内容明显丰富了,从过去的单纯的分级教学,发展为分类分级教学,实际上把大学英语开设成3门具有有机联系的视听说、写作、读译课程,凸显因材施教;三是教学方式扩展了,课内课外结合,更加强调学生个体在语言学习中的主体自主性,学校为每个宿舍订阅了英文刊物,启动了英语课外学习的宿舍英语学习计划、Partnership活动等,10月份学校还正式成立了英语学习课外俱乐部。四是加强学术研究特别是借助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力量加强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与实践。03年,我校认知科学与学习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了一次国际研讨会(Seminar on Application of IT in Second Language Assessment),主题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应用,帮助改变师生的教与学行为,改进评价体系促进语言能力发展。(4)、以管理促精品课程建设教务处改革教研工作模式,在过去“块块式”工作模式基础上,每人负责某门课程的规划制定、课程改革研究立项、协调教学条件和课程安排、参与聘任主讲教师、教学质量管理等一条龙式的管理模式。每门公共基础课程都成立了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委员会(隶属于学校教学委员会),统一管理全校课程,包括确立课程目标、教材建设、聘任教师等,按教学计划直接组织或委托相关院系组织实施。明确学校公共课程实行由学校组织相应的课程建设委员会,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评估,统一聘任优秀教师讲授的课程管理制度。从03级开始,所有公共基础课的主讲教师面向校内外公开招聘。由各门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及教务处、人事处共同组成的考核评议聘任小组,对应聘者的能力、态度、教风、教绩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考核和综合评议,还对应聘者对于学校新一轮教学改革理念的领会、教学中改进教学方式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式的考核。03年,在16门公共基础课主讲教师的聘任中,经过严格的评议,共有135人次教师获得了学校公共课程主讲教师资格。与此同时,加强主讲教师的岗前培训。例如,鉴于实施了新的由健身必修课程、体育文化必修课程、“三自”教学选修课程、课外活动系列等4部分组成的体育与健康模块课程方案,学校组织了相关的技能培训和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培训,再由课程建设委员会组织技能考核,择优聘任上岗。2、加强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教育,重视提高学生外语、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l 实施“本科生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计划,设立学生科研基金,鼓励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活动。2003年本科生科研立项166项,总计资助金额40多万元,最高单项资助金额为1.7万元,03年本科生公开发表科研论文94篇。l 为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调动教师参与竞赛组织与指导的积极性,学校制订有关规定,根据竞赛级别和规模下拨指导费和竞赛资料费,每个项目资助金额为2000-12000元。对参加学科竞赛获市级或国家级一、二等奖项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学校分别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在创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和学校政策保障下,03年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称号人数686人次,获得学科竞赛奖81个。l 我校办学目标的转型、人才培养层次的提高和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对外语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和模式的改革也都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材施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和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我校实行了外语分级教学、目标管理。通过大学外语分级教学、专业外语教学、双语教学以及组织各种课外外语学习和竞赛活动,为学生创造立体的、连续的外语学习环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仍然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我校2000级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该年级1986人参加了考试,其中四级通过人数为1469人,优秀人数为197人。六级通过人数为717人,优秀人数为42人。3、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以德才兼备的中青年教学、科研、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为重点,通过加大投入、重视培养和培训、提供实践机会以及完善管理体制、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促进他们尽快成长。l 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中青年教师,将培训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聘任岗位职务的重要依据。结合教育部“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我校“跨世纪优秀青年培养计划”,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行教学进修和用英语授课学习提供重点资助。建立开放、多元、灵活的人才引进制度,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等特殊政策和措施,并在引进人才的程序中,增加适教能力考核。l 制订和实施“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建立和完善激励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机制。在教师职务聘任中,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权制。对于不主讲本科课程或达不到本科教学基本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的教师,不能聘任副教授或教授职务。对于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反映较大的教师,教务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暂停或取消其授课资格,并及时更换教师。实行本科教学优秀教师奖励制度,将教学业绩作为教师晋级提职的重要依据之一。鼓励教师以高尚师德、优良教风和高度责任心,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l 大力提倡教授上讲台,加强本科基础课教学。根据03年新的岗位津贴制度,所有在岗的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学生讲授不低于48学时的课程。(见下图)。鼓励院士和知名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或开设专题讲座。教授、副教授上本科课程情况图表: 同时注重“面向社会、面向学科发展及建设需要”,转变观念,拓展教师资源、教学资源,聘请校外著名专家教授及相关行业、部门管理、技术人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学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社会发展对学生知识能力要求的变化。例如, 2002-2003学年上学期,我校生命科学学院聘请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储成才教授讲授分子遗传学课程。其间还邀请了德国专家Hermann 讲授了“Manupulation of photorespiration” 专题,邀请中国科学院李家洋院士讲授了“植物株形形成的分子机制”专题;邀请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杨焕明和曾长青研究员讲授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从序列分析到单倍体作图”专题,将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学优势与中科院的科研优势有机结合,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自2000年我校设立“讲座教授基金”以来,各院系聘请了近100位来自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院所、报社和企业的知名教授、研究员、企业家讲授了59门课程,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受到学生的欢迎,对加强我校学科和课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和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本保证。近年来,我校采取各种措施,多方筹集经费,加大教学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强了教学设施的建设。l 2001年投入2000万元,新建一座数字化网络教学楼,2003年初已正式投入使用;l 制订“十五”、“211”工程公共教育教学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规划。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外语自主学习与现代化管理服务系统、公共艺术教学实验室、公共体育与健身俱乐部型教学系统和数字化公共学习与控制系统。总投资为900万元,将在近3年内完成。预期效果是:为我校推进大学外语、公共艺术课程、公共体育“三自”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实现本科生网络教育、研究型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提供保障。5、建立和完善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根据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深化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控制;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内部评估和认证机制;建立有利于加强、提高本科教学的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团、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和各院系本科教学整体评价制度,形成多层次的教学质量检测体系,使教学工作处于一种动态的监控之中,为建立良好的教学运行机制,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我校对1059人次教师教学进行了评价,共评了1000门次课程。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总体评价在全校的分数段分布如下:分数分布人数比例4.561257.84 分数4.531229.53.5分数 41049.83 分数3.5302.8 3分10.1总 计1059100.0第一学期学生对教师教学总体评价的全校平均分为4.46,对课程的总体评价的平均分为4.32;4分以上的教师人数为924人,占总人数87.3,4.5分以上人数比例为57.8,分别比上一学期上升0.3和2.5。我校每学期不仅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还要求教师进行教学效果自评。通过自评,教师们总结了自己教学的突出优点,明确了自己对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见表1),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希望学校和院系提供什么帮助”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促进了本科教育教学。(见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应急知识培训心得
- 学前语音考试试题及答案
- 农业植物试题及答案
- 校园安全知识培训课件体会
- 治安防暴笔试题及答案
- 济南市中考试题及答案
- 瑞安地产面试题及答案
- 煤矿通风考试题及答案
- 重庆保安员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新华书店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商飞在线测评题
- 2024年全国巾帼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选拔赛试题库-上(单选题)
-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烫伤
- 罗森伯格的自尊量表(SES)
- 风险分级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与治理措施培训课件
- 门窗销售技巧培训总结报告
- 园区物业管理方案细则流程(2篇)
- 旅游学概论双语教学课件
- 康复科常见病小讲课
- 阀门重量及法兰规格重量参考明细表
- 【音乐】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