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 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 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 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青海师范大学或其它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 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 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日期: 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国家图书馆 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 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 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由青海师范大学 研究生部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万方数据 i 陶渊明田园诗创作成因研究 中文摘要 虽然陶渊明的诗歌具有丰富的题材内容, 但由于奠定其崇高文学地位的是他 的田园诗,所以后世习惯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首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 开辟了新的境界。 在这开创性的背后, 是诗人复杂的身世阅历和独特的生活体验, 这一点历来为众多学者所关注,于是对陶渊明田园诗成因的探讨亦层出不群。但 总的看来,对陶渊明田园诗成因的论述还是不够系统完整的。 我们的研究表明,意象是构成诗歌的基本元素,而陶诗中的某些典型意象几 乎成了诗人的化身, 亦即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于田园诗中典 型意象的描写可以寄存诗人深广的思想内涵。 本文以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典型意象 为起点,结合其意象特征及内涵分析,在总结意象对于诗人田园诗营造作用的基 础上,深入了解、体悟诗人的内心世界并探讨了其田园诗创作的深层原因。 论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在充分分析陶渊明田园诗典型意象的基础上,着重 阐释了众多典型意象对其田园诗的重要营造作用, 田园中众多平凡朴实的意象因 为适应了诗人的表达需求进而走进了诗人的创作视线, 此亦是陶渊明田园诗创作 的重要原因;第二部分从诗人所处地理环境、复杂生活经历铸造而成的独特个性 与心理的前后转变、 长期从事农耕生活三大方面探讨了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其它 成因,其中,地理环境又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诗人所处的多元文化氛围,独特个 性重点剖析了诗人对“固穷”的执着;心态的前后转变主要围绕诗人在官场的期 待与失意来展开; 亲历农耕则是陶渊明田园诗创作成因中最为不容忽略的一个方 面; 第三部分结合意象的创造论述了陶渊明之后田园诗的发展,诗人不仅开创了 田园诗,更影响了后世的田园诗创作,其中着重分析了盛唐“王孟”二人、宋人 苏轼对陶渊明田园诗的继承与发展;在论述陶渊明田园诗对后世创作影响的时 候, 也阐述了其对后世文人精神层面的影响;结语部分在全面总结本文研究结论 的同时,就陶渊明田园诗创作成就和对后世的重要影响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陶渊明,典型意象,田园诗,成因,影响 万方数据 ii study on the cause of the creation of tao yuanming pastoral poems abstract although tao yuanmings poetry has a rich subject matter content, but because of its lofty position in literature is laid his pastoral poetry, so future generations used to be called a pastoral poet. tao yuanming opened the pastoral one, opened up a new realm of classical poetry. behind this groundbreaking is tao yuanmings complex life experiences and unique experience of life, this point has always been for many scholars, so the discussion on tao yuanmings pastoral poetry origin also that do not group. but the general view on tao yuanmings pastoral poetry, analyzing the causes or systematic enough. our study shows that, the image is constitute the basic elements of poetry, and some typical images in taos poems almost became a poets incarnation, that is to say ,an important reason of tao yuanming s pastoral poems creation is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typical images in a pastoral poem can register poet and profound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typical image in tao yuanmings pastoral poetry as the starting, analyzing the i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on, to create a poet pastoral poetry in images on the basis of the summary function, understanding the inner world of the poet and to explore the deep reason of the creation of pastoral poems. the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based on full analysis of the typical images of tao yuanmings pastoral poetry, emphasized the important role to create many typical image of its pastoral poetry, the numerous simple and simple images in the countryside adapted to the poets needs and then went into the poets creative sight, this is also the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creation of tao yuanmings pastoral poems; the second part from the poet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complex life experience of cast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special personality and psychological changes, has long been engaged in farming life three aspects of other reasons, tao yuanmings pastoral poetry which, multicultural atmospher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lso includes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poem persons unique personality, the focus of analysis a poet of solid and poor persistent; change the mentality and around launched in the officialdom expectations and frustration; experience farming is one aspect can not be ignored for 万方数据 iii the genesis creation of tao yuanming in a pastoral poem; the third part of the combination of imag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storal then discusses tao yuanming, the poet not only created a pastoral poetry, more influenced later pastoral poetry, which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ang dynasty wang meng two people and the song dynasty su shi the succession and development of tao yuanmings pastoral poetry; the influence of tao yuanmings pastoral poetry when in the discussion of the creation of later ages, but also discusses its influence on later literati spirit level; in the part of conclusion,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achievement creation tao yuanming pastoral poetry and on later generations. key words: tao yuanming,the typical image,pastoral,cause and effect 万方数据 iv 目 录 绪 论. 1 第一章 意象创造是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重要原因. 7 第一节 陶渊明田园诗意象分析 . 8 第二节 陶诗典型意象在其田园诗中的营造作用 . 18 第二章 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其它成因. 23 第一节 环境的孕育与熏陶 . 23 第二节 个性心理的展现与转变 . 29 第三节 躬耕生活的体验与积累 . 32 第三章 陶之后田园诗创作的发展与陶诗之影响. 37 第一节 陶之后田园诗的发展 . 37 第二节 陶渊明田园诗对后世的影响 . 45 结 语. 48 参考文献. 49 致 谢. 53 个 人 简 历. 54 万方数据 陶渊明田园诗创作成因研究-以陶诗意象为起点 1 绪 论 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开山之祖,树诗歌平淡自然之楷模,并使其具有极高的 艺术价值,闪耀着不灭的思想光辉。田园诗和山水诗向来并称,但是这两者还是 有差别的:田园诗重在写农村风土人情,植根于农家田园;山水诗重在写自然山 水,依附于大自然。本文论及的范围仅限于陶渊明的田园诗。关于陶渊明的田园 诗,由于其自然的诗风与当时社会主流审美观、价值取向的不合,所以他的诗歌 在他生前及死后一段时间是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的, 即使是他的好朋友颜延年在 写给他的陶徵士诔中也只是称赞了他的人格;刘勰的文心雕龙对他的作 品只字未提;钟嵘的诗品对他的诗歌做出了比较具体的评价,然而也只是把 他的诗列为“中品” ;萧统的文选称他“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 独超众类” 1,给予了他较高的评价,但在文选中却仅仅选录了陶诗八首, 于此可见,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仍然不甚突出。总的而言,隋唐以前的陶渊 明是被冷落和忽略的, 唐代是陶渊明获得关注的发展时期, 宋代则是达到了高峰, 元明清时代基本是唐宋的延续,近代以来成果日益丰硕,可以说在陶渊明及其诗 歌研究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然而在陶渊明田园诗研究中,有一点被 重视得不够的是:人们往往都是从整体上去把握陶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为 数众多的陶渊明田园诗的研究也只是更多地看到了其诗对后世诗歌的开创性意 义以及后世不同时代对其的接受程度及水平, 而关于陶渊明田园诗的成因却缺乏 全面系统的研究。 “正因为陶渊明善于描写人性中最美好最具共性的意象, 他才成为六朝时期 成就最高的作家。 ” 2显而易见,意象在陶渊明的诗歌营造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 作用, 而对众多田园意象的热爱也正是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一大重要原因。 因此, 本文拟从陶渊明田园诗中所创造的众多田园意象为切入点, 结合诗中意象的特征 及其隐喻意义,深入探讨陶渊明田园诗的成因。事实上,陶渊明的诗歌,托物寓 意篇颇多,多数诗歌总离不开风、鸟、菊、酒、松诸多物象,以这些物象来构建 诗歌意象,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情感自然流露其中。在袁行霈的陶渊明集笺注 所收录的 126 首诗中,那些描写田园景色、农事耕作及相关内容的田园诗有 30 多首,约占其作品的四分之一。同时,在他的诗歌中,除饮酒组诗 20 首, 止酒 、 述酒外,还有很多题不言酒,但是实际上是饮酒或与酒事相关的诗 歌 40 多首。写松和菊的就有二十处左右,写到鸟的多达三十八处,还有二十多 1 (梁)萧统: 文选陶渊明集序 ,中华书局,1978 年版,第 2469 页。 2 谢正平: 中国文学流变史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年 6 月版,第 99 页。 万方数据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处写到云,提到桑的有九处多等等,于此可见陶渊明诗歌意象的独特与丰富。 所谓诗歌的意象, 就是带有诗人主观感情的物象。 而经常运用意象如花、 鸟、 虫、鱼、山、水等来隐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谓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一大传统,这 些意象体现出来的就是诗人的内心世界。 例如,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 诗 经卫风木瓜 ) ,以“木桃” 、 “琼瑶”为意象,来隐喻男女爱情。 “朝饮木兰 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众女嫉 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离骚 ) ,诗人屈原通过香草美人意象构 建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生动。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继承了这个优良的传统, 并在此基础上发扬了这一传统。 “所以无论是微云孤岛、 时雨景风,或是南阜斜川、新苗秋菊,都到手成文,触目成趣。 ” 1可见陶诗中 所写意象不仅众多,且独具“有陶”色彩,诗人以众多意象来体现自己的道德品 质、理想追求以及思想情绪。可以说,通过对陶渊明诗歌意象的研究,可以使我 们走到离陶渊明更近的地方;透过对陶渊明田园诗中典型意象的研究,我们可以 更加清晰地去认识、探知陶渊明创作田园诗的原因。 今人在陶诗意象方面的研究中颇有创获。容肇祖在谈及陶渊明的爱好时说: “我们晓得他是欢悦那自然界的真美,由赏识自然 ,而到歌唱自然 ,当然 是描写自然的大作家。 ” 2朱光潜在论及其诗歌中景物描写时说道: “自然景 物在渊明诗中向来不是一种点缀和陪衬,而是在情趣的戏剧中扮演极生动的角 色,稍露面目,便见出作者的整个人格” 。 3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也 指出: “于是美丽的自然,酒与诗文,成为陶渊明灵魂的寄托者了” 。 4可见,陶 诗中自然景物描写之多。鲁迅于 1927 年 8 月所做的演讲中,较多地提到了陶渊 明,他说: “陶渊明的态度是随便饮酒” 。 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陶渊明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为“无我之境” 。通过上述学者的论述,我们可 以进一步得知对陶诗中意象研究的重要意义,可以说,通过意象研究进而探讨陶 渊明创作田园诗的成因是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 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 随着陶渊明田园诗研究进一步向着纵深方向的发展, 对陶诗意象的研究也逐步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研究者们对陶诗中的鸟、风、菊、 酒等意象作了较深刻的考察。而这其中尤其表现在对“陶渊明与鸟”的阐释上, 陈植锷诗歌意象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 ,试图从诗歌意象理论 研究我国古典诗歌,独辟蹊径;周海平陶渊明与鸟(文史知识1988 年第 1 张燕瑾,吕微芬: 20 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 ,北京出版社,2001 年 12 月,第 320 页。 2 容肇祖: 中国文学史纲要 ,朴社 1935 年 9 月版,第 154 页。 3 朱光潜: 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 ,中华书局,1962 年 1 月版,第 369 页。 4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 (上) ,中华书局,1941 年 1 月版,第 204 页。 5 鲁迅全集第 3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年 9 版,第 515 页。 万方数据 陶渊明田园诗创作成因研究-以陶诗意象为起点 3 5 期)一文借飞鸟的踪迹自比,把诗人一生的经历与鸟儿的飞行“构成了一组曲 折而又平行的轨迹” ;诒敏 “花鸟苔林” “寓意则灵”试分析陶渊明诗歌景 物中的“意” ( 朝阳师专学报1985 年第 4 期)认为,陶渊明以“高鸟”明志, 使其成为 “理想中的形象” ; 李易 陶渊明(其五)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 汉魏六朝诗歌赏集 ,1985 年)认为,诗人以托兴归鸟抒发自身情怀,表达其 对人生意义的独特理解;魏正申陶渊明探稿(文津出版社,1990 年)中也论 及“鸟之声也有寓意” 。其后,关于陶渊明鸟意象的研究还有赵厚均飞动的精 灵,不安的灵魂陶渊明与鸟的再探析(青海社会科学2002 年第 3 期), 文章从四个方面将鸟与陶渊明的整个人格结合起来, 较为深刻地挖掘了鸟意象在 陶诗中的内涵; 吕海英 出仕与归隐: 陶渊明诗歌的飞鸟意象及其审美内蕴 ( 青 海师大学报2004 年第 4 期)认为,陶渊明诗歌中的鸟意象可以作为其思想转变 的实证;孟令法、郭晓丹鸟对陶渊明之用的微探 ( 东京文学2011 年第 9 期) 认为, 陶渊明借鸟表达他对功名利禄、 追求自由、 社会世人的种种认识等等; 高巍陶渊明人格、诗文风格与批评研究 (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年)论述陶渊明研究现状时,指出: “对陶诗意象的研究慢慢也受到了重视,在 陶渊明的诗作中,出现较多的意象是鸟、风、云、菊、酒等。其中鸟意象最为学 人关注,发表论文达 15 篇。 ”以上研究,虽则着眼于意象研究,实则是通过对这 些意象内涵的研究,进而剖析陶渊明的思想和心灵历程,从其中我们亦可以窥知 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成因。 其它关于陶诗意象的研究,尚有徐国荣陶诗的两大意象(上海师大学 报1993 年第 3 期),此文重点研究了陶诗中的风、鸟两大意象,指出风有两种 情感方向:寒风仕途的羁绊之苦和田园的耕作之苦,暖风感悟“来者犹 可追”并付诸行动之后获得的心灵抚慰和真实自我;而鸟则是自由的象征,是其 追求自由的人格化象征。洪林钟鸟菊酒略论陶渊明诗歌意象建构及其 人格凸现 ( 湖北大学学报1993 年第 4 期)认为,在繁富众多的意象中, “鸟 菊酒”最能恰当地象喻陶渊明“理想现实奋斗”的人生历程, 在表现其一生生活轨迹的同时更加凸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祝菊贤陶渊明诗歌意象结构管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 年第 4 期)一文阐述了陶渊 明诗歌中时间与生命的“二项对立” ,分析了杂诗的意象深层次结构。祝菊 贤生命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纠葛与幻化陶渊明诗七首意象结构探索 (西北大学学报1997 年第 2 期)指出,妥协世俗、扩展生命以用世的现实自 我与摆脱名教、回归生命本真的生命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是陶渊明饮酒诸 诗中一系列意象的深层结构。刘雪梅论陶诗中的“松” 、 “菊” 、 “桃源”意象的 道教神话原型(理论与创作1999 年第 3 期)认为,松、菊、桃源是陶诗中 万方数据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意象。刘振燕略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鸟、菊意象 ( 广东青年 干部学院学报2004 年第 55 期 )认为,鸟和菊最能代表诗人的人格美。杨立 群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浅析陶渊明诗文中“云”的意象 ( 宝鸡文 理学院学报2005 年第 6 期)认为, “云”如同“菊”和“松” ,都是陶渊明的 象征。任远浅析陶渊明诗文中的松 ( 安徽文学2009 年第 12 期)认为,陶 渊明在松意象的传承中,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李剑锋 元前陶渊明接受史 (中 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年)一书对陶渊明诗中的菊花进行了文学、文化角度 的论述。杨景龙在用典、拟作与互文性一文中指出陶渊明的酒、琴、归鸟、 南山, “东篱菊、五柳树、桃花源等典故意象,也反复出现在历代诗人的无数作 品中,成为隐逸放达、高雅脱俗的文化人格的象征。 ” 1由上述可以看出,对陶 渊明意象的研究是逐渐丰富并趋于全面。 在陶诗意象研究的过程中,也有将陶诗意象与其他诗人进行比较研究的,如 李刚陶谢诗意象比较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2000 年 s1 期),文爱军陶 渊明与华兹华斯诗歌艺术的差异(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年第 6 期)等。有就其诗中意象进行单个论述的,如陈殿生试谈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 意象(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年第 3 期),李晓黎试谈陶诗中酒的 意象(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年第 1 期)等。有论述其诗中多个意象 的,如吴牛陶诗与菊、鸟、酒(山西大学学报1980 年第 3 期),豆红桥 鸟酒山论陶渊明诗歌意象建构及其象喻意义(河西学院学报2006 年第 6 期)等。 在整个陶诗意象研究中, 据我们统计专门论及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学位论文有 两篇,其一即贾翔陶渊明诗文中的酒、菊、鸟意象之考察(湖北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10 年),文中重点研究分析了陶渊明诗歌中的酒、菊、鸟三种意象。 此文以为,饮酒是诗人寄寓心迹的手段,在酒中,诗人承载了无尽的感伤和内心 的焦虑、遗憾;借助菊意象表现出其对生活的向往和心志淡定,隐含着对一方热 土的责任;鸟意象则是诗人思想的暗指和隐喻,是其自我意识的艺术化身,折射 了诗人一生不同时期因遭遇挫折而产生的心理变化, 反映出诗人不同时期的生活 环境和心境。其二是任江维陶渊明诗歌典型意象研究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11 年) ,文章选择了陶诗中桑、鸟、酒、菊、妻儿五个典型意象来展开 研究, 认为陶渊明让这些客观的物象皆披着了浓郁的 “有陶” 色彩, 成为一大观。 张荣东的中国古代菊花文化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年) 认为, “陶渊明使菊花有了灵魂,菊花因陶渊明而显” 。 纵观近年来陶渊明田园诗意象的研究,应该说成果颇为丰硕,但诗人通过意 1 杨景龙: 用典、拟作与互文性 ,文学评论,2011 年第 2 期。 万方数据 陶渊明田园诗创作成因研究-以陶诗意象为起点 5 象创造进而表达自我这一点却并未上升为其田园诗创作的的重要原因之一。诚 然, 诗歌意象出现的多与少只能作为我们评判其是否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侧面,但 是,通过“鸟(云)” 、 “菊(松)” 、 “酒”等众多意象的完美统一,我们一定可以构 建一个完整的“陶渊明” ,并进一步完美诠释陶渊明一生的生活和心灵轨迹,亦 可以探知其田园诗生成之因。 此外,对陶渊明田园诗其它创作成因的分析也是较为薄弱的。亦即关于田园 诗成因的论述,多数是围绕王维和孟浩然展开的。而即使是关于陶渊明相关渊源 研究的,多数只是单独探讨其思想渊源属儒或归道。南朝梁代钟嵘诗品评陶 诗“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 ,开启了后世读者探讨陶渊明渊源的先河, 之后出现的陶集中的一些注解、 评点和诗话评论包含了丰富的关于陶渊明渊源的 资料。近现代以来,相关的渊源研究仍然只是局限于之前研究的几个热点,而关 于促成其诗歌创作的农家思想、 江州文化氛围及劳动实践等内容依然有待于我们 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具体论及陶渊明其它创作成因的论文也有一些,如范学新的 陶渊明田园诗与农事诗之承传(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3 年第 2 期)认为,陶渊明的田园诗渊源于诗经的农事诗。秦蔚的论陶渊明田园诗 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 年 6 期)认为,陶渊明 田园诗艺术风格的形成受到三个方面的综合影响:诗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个 性、心境;诗人所受儒、道两家思想的浸染,特别是老庄哲学;其次则是时代风 气。张建国的从诗歌自身发展看陶渊明田园诗的成因 ( 现代语文2009 年 第 10 期)认为,陶渊明田园诗得以产生是受到了玄言诗与诗歌自身内驱力的启 示。张今歌、赵圆圆的陶渊明田园诗不朽魅力之探索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年第 11 期)分析认为,陶渊明田园诗之所以魅力不朽是有主客观两方面原 因的,客观原因包括政治环境和生平经历的影响、哲学文化氛围的影响,主观原 因包括诗人儒道兼俱的人格审美、平淡虚静的自然审美、既朴且真的社会审美。 李蓉 魏晋南北朝隐士田园文化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012 年)分析认为,魏晋南北朝田园文化的形成,受动荡社会政局、腐败官场生活、 新的审美角度、 玄学理论发展、 农本思想等多方因素影响。 专书如李剑锋于 2005 年出版的陶渊明及其诗文渊源研究 ,系统探讨了陶渊明的精神和艺术渊源, 书中同样认为关于陶渊明诗歌渊源研究是陶渊明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同时, 该书认为生产劳动是陶渊明及其作品最为根本的源头, 并从儒家文化、 老庄玄学、 家族和礼俗、佛教因缘、江州文化氛围等方面探讨了陶渊明及其诗文渊源,我们 认为这是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陶诗的一本专著。刘怀荣等人合著的于 2006 年 出版的二十世纪以来先秦至唐代诗歌研究 ,从总体上探究了田园诗创作的原 因,并从文化成因、社会历史原因和诗人个体的性情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杨立 万方数据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群于 2007 年出版的魏晋诗人人格与风格论稿认为,陶渊明大量创作田园诗 的原因包括诗人的身世经历、人生哲学、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其安宁恬静、任真 自适的心态。 从以上阐述中可以看出:对陶渊明诗歌意象研究的成果颇为丰硕,却只是局 限于其内涵和隐喻意义的挖掘, 将意象创造与运用作为其田园诗创作成因的研究 是欠缺的。意象作为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一大闪光点,其在陶诗中发挥的作用是不 言而喻的,某些意象甚至发展成为了诗人的化身和代名词。所以说,研究陶渊明 田园诗创作成因,其中一大重要因素就应是陶诗意象的天才般构建。同时,关于 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其它成因研究也是不够系统全面的。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多 数只是从诗经中的农事诗及诗人的性情入手,事实上,陶渊明田园诗的出现 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也不仅仅只是论者们提及的这几个原因,它应该包括文学 继承、诗人所处地理环境、文化氛围、个人性情以及生活经历带来的心理变化、 躬耕生活的体验等众多因素,这点同样不容忽视。综上,我们认为,对于陶渊明 田园诗中意象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面可以以此来阐释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 一大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其意象特征进而探讨诗人田园诗创作的其它 原因。 只有全面理解众多意象在陶渊明田园诗中的重要营造作用, 才能全面挖掘、 全方位了解诗人田园诗创作的综合成因。 万方数据 陶渊明田园诗创作成因研究-以陶诗意象为起点 7 第一章 意象创造是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重要原因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他开辟了田园诗的艺术园地。诗人在自己 的田园诗中屡屡深情地提及田园, 他亲切地泛称它为 “园” 、 “园林” 、 “园田” 、 “田园”,具体地称呼其为“东园”、“西园”,对园林中的田地和住所称呼为 “南亩”、“东皋”、“西畴”、“南山”、“西庐”、“南村”等,亲切得仿 佛是在叫着自己亲朋好友的名字。宗白华先生云:“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 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1严格说来,这一点在陶渊明身上可谓才得以真正实现。 陶渊明为我们开启了田园诗创作的里程碑,在他的笔下,自然和深情是合二为一 的, 正如罗宗强先生所言: “在中国文化史上, 他是第一位心境与物境冥一的人。 他成了自然间的一员,不是旁观者,不是欣赏者,更不是占有者。自然是如此亲 近,他完全生活在大自然中。” 2田园作为“人和大自然最为切近的中介”3, 必然会在诗人的深情中借助着他的田园诗歌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通过阅读陶 诗,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点: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植根于自然,来源于自然, 自然界的众多物象都成为了诗人吟咏的对象。他的田园诗大量涉及飞鸟、菊花、 山水、云、松等自然景物,而这些自然景物在其田园诗中所发挥的作用丝毫不逊 色于他诗中的淡酒、屋舍、农田、山村等人文景物。所以说,谈到陶渊明的诗歌 创作,我们就不能不密切关注他的诗歌意象。虽然他更多的只是从那些普通、平 常的农村景物和农村生活中取材,所描绘的也不过是村舍、炊烟、鸡犬、宅院、 花草、树木、春耕秋获、漉酒之类,但这些习以为常的农村景物一经诗人之笔, 却能够与其志趣紧密融合起来,充满了情趣盎然的诗意。陈师道说: “渊明不为 诗,写其胸中之妙尔” 4,阅读陶诗,扑面而来的陶渊明气息让我们深感诗人田 园诗的不朽魅力。那平淡自然的风格、细微深婉的心曲、亲切纯真的感情,透过 一个个意象的充分阐释,让我们顿觉陶诗的勃勃生机、悠悠情怀。可以说,这些 被打上了鲜明“有陶”色彩的意象,成为了陶渊明田园诗的一大亮点,这也正是 本文为什么把陶诗意象创造作为诗人田园诗创作成因的原因所在。 1 宗白华: 中国美学史论集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年 8 月版,第 130 页。 2 罗宗强: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年 1 月版,第 308 页。 3 李剑锋: 陶渊明及其诗文渊源研究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0 月版,第 36 页。 4 (宋)陈师道: 后山诗话 ,引自(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 ,中华书局,2004 年版,第 304 页。 万方数据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第一节 陶渊明田园诗意象分析 在诗歌艺术创造中, “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 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 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 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 1故此, 所谓意象, 即诗人在创作时对所采撷之生活材料酝酿、 构思、 加工而后所得结果, 是主客统一、言象合一之物。文学研究的成果表明: “作为诗学术语的意象 , 指通过审美思维创造出来的,融汇了主体意趣的形象。诗中的意象不仅仅是诗人 对于过往形象记忆的一种重现和描绘,还是诗人心物交融的产物。 ” 2意象 作为陶渊明从生活中提取的素材, 再加以诗人独具匠心的描摹、 深情真挚的吟咏, 最终上升为了诗歌不可或缺的部分。赵治中言: “陶渊明不仅做到民,吾同胞也。 而且扩大到物,吾与也。他对于新苗、嘉穗、芳菊、幽兰、好风微雨等物象气候, 都亲切异常,充溢欢爱。 ” 3可见陶渊明对于意象之构建是情有独钟的。 陶诗中的意象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为陶渊明多数的时光是在田园中度 过的,所以,他的田园诗中选用的意象更多的是来自田园和自然界。陶渊明诗歌 中的此类意象数量众多,在绪论中我们已经用具体的数字统计过,有饮酒组 诗 20 首,除止酒 、 述酒外,还有很多题不言酒,但是实际上是饮酒或与 酒事相关的诗歌 40 多首。写松和菊的有二十处左右,写到鸟的多达三十八处, 还有二十多处写到云,九处多提到桑等等。在他的田园诗中,从地上的草花树木 到空中的飞鸟雁鹤,再到天上的风云雨雪,都可以成为诗人借以言事、抒怀、说 理的媒介,而且有的时候这些意象的构造组合也是别具一格,显示了诗人的别具 匠心。袁行霈先生说过: “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束照明用的荆 薪,出自陶渊明笔下,便有了盎然的生趣,农村生活的简朴,邻人的亲切,以及 乡问风俗的醇厚,全都呈现在纸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 4是的,陶渊明的田园 生活是辛苦的, 但更是自由快乐的, 从田间归来后, 在茅檐下饮上一杯自酿的酒, 所有的疲惫和辛苦都随风飘散;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平实的, 住在简陋的茅屋里, 在田园中感受着大自然给予的丰厚馈赠,耕种、饮酒、写诗,自食其力也自得其 乐。放眼望去,周围的众多物象皆是那么可爱而有趣,它们成了诗人主观情感的 载体,生活因这些简单平凡的意象而备显充实与乐趣! 跨越千年的历史,当我们重新回头审视陶渊明的田园诗时,我们不应忽视他 诗歌中的意象。 陶渊明诗歌中的意象灌注了作者太多的主观情意, 透过这些意象, 1 袁行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年 6 月版,第 62-63 页。 2 柳倩月: 文学创作论 ,中国出版集团,2012 年 12 月版,第 87 页。 3 赵治中: 陶渊明论丛 ,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 年版,第 234 页。 4 袁行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年 6 月版,第 190 页。 万方数据 陶渊明田园诗创作成因研究-以陶诗意象为起点 9 诗人的人格、思想、理想、性情展露无疑。因此,把握、体察陶渊明诗歌的深义, 探讨研究陶渊明田园诗创作之原因也就要求我们做好对其诗歌中典型意象的解 读与剖析工作。袁行霈曾指出:“菊花、松树和酒是陶渊明的标志,也成为绘画 中代表陶渊明的元素。” 1此亦说明陶渊明诗歌意象在其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说明陶诗意象是陶渊明诗歌生成的重要因素。因之,欲探究陶渊明田园诗 歌创作之成因,应该以探求陶诗意象为切入点。毋庸置疑,陶渊明在诗歌艺术构 思中选择了大量物象,有自然界的物象,如菊花、松树、兰花等;有人造的物象, 如酒、草庐、墟烟;有虚构的物象,如神仙、鬼怪等等,可谓丰富多彩、别具一 格。为了论述的方便,下面笔者就陶诗中几个典型意象进行分析,并试图归纳、 梳理出这些意象的创造对诗人田园诗歌的重要营造作用。 一、酒意象 昭明太子萧统在文选陶渊明文集序中评价道: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 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 ” 2提到陶渊明,我们就不得不说一说他 笔下的酒。 可以说, 诗人的酒和他的一言一行及诗歌中的一字一句都是分不开的; 酒,无形中洒落在了他诗歌中的每一个角落。 众所周知,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与文学几乎是不曾分离的。“李白 斗酒诗百篇”形象地说明了酒与诗的关系,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没有一个不 饮酒,也没有一个人诗中不写酒。可以说,酒对促进中国文学创作发展起到了很 大的推动作用。张潮在幽梦录中云:“凡能诗者必能饮酒。 ”自然,陶渊明也 不例外,更为重要的是: “在诗中集中写饮酒, 以致形成一种文学的主题,应当 说还是自陶渊明始。 ” 3陶渊明视酒为“佳人” 、 “情人” ,从他以“但恨多谬误, 君当恕醉人”为托辞(饮酒诗二十首),便可以看出诗人与酒的密切关系。因 为爱酒,诗人“我醉欲眠卿且去”的饮酒形象也如同酒一般成为了其田园诗中的 典型意象之一。 请看: 饮酒二十首之九云: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汨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纾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4 1 袁行霈: 古代绘画中的陶渊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 6 期。 2 (梁)萧统: 文选陶渊明集序 ,中华书局,1978 年版,第 2469 页。 3 王宇: 祝酒辞大全 ,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 年 5 月版,第 383 页。 4 逯钦立校注: 陶渊明集 ,中华书局,1979 年 5 月版,第 91-92 页。 万方数据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一大早就听到敲门声,原来是田父怀抱着美酒来请诗人同饮。但是田父的目 的并非单纯是为了饮酒,他是想以酒为媒,劝说诗人重新出仕。在深受儒家思想 影响的晋宋社会,陶渊明的隐居行为是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可的。田父认为陶渊明 隐居在乡间小村,过着缺衣少食的贫困生活是不值得的、是不识时务的表现,唯 有出仕才是人生的正途。 再看看陶渊明是怎么回答的?诗人并不拒绝田父的一番 好意,但是一句“吾驾不可回” ,则充分表明了诗人坚决的态度,拒不出仕的信 念无法撼动,即使无法兼济天下,也要独善其身,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身居陋 巷却矢志不渝的诗人形象。诗人将日常生活中的琐细之事,如开门迎客、对酒谈 天都写入诗中,叙述平淡自然,气氛和谐融洽,让人读来亲切自然,酒意象的运 用进一步凸显了诗人作品的高妙。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是陶渊明饮酒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1 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参与体力劳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这种在田野 里自由自在的劳动、与农民真诚交往的生活,却很对陶渊明的胃口。诗人在以自 酿的美酒来庆祝丰收喜悦的同时,也深深地表达了对于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并 进一步坚定了在躬耕田园中保持自己独立人格的信心。 诗人在躬耕与饮酒中产生 体验与感悟,由此而闪耀的思想光彩正是该诗的宝贵之处。 以上两首诗主要写了诗人在仕与隐之间的矛盾, 而当诗人真正投入到农村生 活中时,他那些写酒的诗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田园生活的苦与乐。在他那些散 发着泥土气息的田园诗歌中,一方面写出了田园生活的欢乐;另一方面,作为一 个中途改道而来的“农民” ,诗人也写到了田园生活中的种种痛苦烦恼。 时运中有云: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洋洋平泽,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 人亦有言,称心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 2 南风拂来,新苗因风而舞,仿佛鸟儿一般张开了翅膀。诗人在湖中洗濯,在 水边远望,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在朦胧醉意之中,诗人自得其乐,似乎和自然融 为了一个整体。 诗中这些平平淡淡的物象, 一经诗人笔触, 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诗歌整体显得那么天真、那么自然,无怪乎长期得到人们的喜爱。 1 逯钦立校注: 陶渊明集 ,中华书局,1979 年 5 月版,第 84 页。 2 逯钦立校注: 陶渊明集 ,中华书局,1979 年 5 月版,第 13 页。 万方数据 陶渊明田园诗创作成因研究-以陶诗意象为起点 11 乞食一诗又云: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劝,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戟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1 这首诗说明诗人的躬耕生活已经到了很落魄的地步, 甚至贫困到了要乞讨的 境地。当然,我们不应该一味的从字面意思进行解释,有研究认为这或许只是诗 人借贷的一种自嘲,然而,无论如何诗人的贫困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即使在这 样的境况下,诗人也毫不掩饰田园生活的不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婚礼策划与婚礼现场婚礼车队租赁合同
- 第12课 新时期的理论成果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2010必修3-北师大版2010
- 安全举报培训心得课件
- 民政局离婚案件办理及后续法律跟踪服务合同
- 加拿大团聚担保合同范本
- 住房公积金按揭贷款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协议
- 名校教授特聘合同书-学术研究与教学服务
- 农业抵押贷款合同范本协议书
- 个性化离婚协议范本兼顾双方利益与子女成长
- 2025建筑材料供应承包合同
- 如何预防与处理跑步中的常见损伤
- MSOP(测量标准作业规范)测量SOP
- 001 220kV升压站事故油池施工方案
- 智慧停车场运营管理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 出资比例的协议合同
- GB/T 10345-2022白酒分析方法
- GB/T 19418-2003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
- 四川省参保单位职工社会保险费欠费补缴申报表
- GA 622-2013消防特勤队(站)装备配备标准
- 240农业政策学-张广胜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