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阿q正传中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摘 要:阿q正传是鲁迅笔下的颠峰之作,其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也极为深刻。文章首先分析了阿q形象典型意义的创作过程,其次,分别对阿q形象在不同时代的典型意义进行分析和挖掘。他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的真实而高度的缩影,他的精神胜利法具有跨时代的普遍性。从阿q的身上,作者向人们提出了农民、政权、农民的思想教育三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课题,同时,这也是辛亥革命中所存在的弊端。对于现代国人来说,阿q就是一本教科书,许多现代国人在阿q面前都能照出自己的影子来,并且阿q形象在国际上也具有其的典型意义。关键词:阿q,阿q形象,精神胜利法,典型意义目 录一、阿q形象典型意义的创作过程1(1) 广泛集中概括了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人物的特征1(2) 挖掘人物本身的本质属性,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改造2二、阿q形象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典型意义(一)阿q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的真实而高度的缩影(二)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精神胜利法(3) 阿q形象是认识辛亥革命的一面镜子 1、农民问题 2、政权问题 3、对农民的思想教育问题三、阿q形象在当今社会环境中的典型意义 (一)藏在内心深处的阿q魂 1、奴隶性 2、当代的阿q主义 (二)阿q是现实的教科书,具有教育性的意义 (三)阿q形象具有国际上的典型意义 结论致谢10参考文献11浅析阿q正传中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阿q正传写于1921年,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其思想内涵博大精深,艺术手法精湛绝伦,是鲁迅先生最杰出的代表作品。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化长廊中的一件珍品。阿q正传之所以得到了如此高的评价,那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阿q相”太普通了,鲁迅先生锐利的锋芒触痛了社会神经,以致于许多人从中看到了自己的灵魂,觉得阿q很面熟。然而,关于阿q这一典型形象,无论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人还是当今社会的某些人站在阿q面前都能照出自己的影子来。阿q形象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那么,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一、阿q形象典型意义的创作过程阿q形象具有跨时代的典型意义,那么,这种典型意义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呢?我认为,鲁迅先生在创作过程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创造的:第一,阿q正传的出世与其作者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是分不开的。作者善于去发现、挖掘、强化、突出根植于当时人物生活和心理内容的表现特征,将阿q与其他同时代的人物融为一体,从而使阿q具有当时社会人物的行状;第二,作者抓住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思想,深刻地开掘其本质属性,继而推广到具有这些属性的一切人物,以至于阿q形象也具有现代意义。(一)广泛集中概括了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人物的特征 鲁迅先生说过,作家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专用一个人”做模特儿,“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我是一向取后一法的”。阿q形象就是概括了许多同类型人物的特征,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也就是说,共性概括得越广泛,而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就越具典型性,揭示的出来的社会问题就越具有普遍性。从阿q身上来看,阿q的“精神胜利法”集中地反映了整个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而这种劣根性是长期的存在于封建社会中具有消极意义的一种心理特征。在阿q正传中,对阿q 精神特点的分析和描写成为了辛亥革命的整个思想背景,而辛亥革命这场历史大变动又构成了展示阿q精神弱点的社会背景。生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广大民众也同阿q一样,缺乏最起码的自我意识、民主观念,辛亥革命没有带给群众以民主和自由,反而使有些革命党用鲜血祭奠了这场革命。鲁迅先生及时的发现了这场革命的弊端,他抓住了当时社会人物的生活和心理特征,对其进行挖掘、强化、突出,再将这些现象全都集中在阿q身上,使得阿q具有了当时社会人物的行状。当反映出这些社会人物所存在的行状之后,其阿q形象在当时的典型意义自然也就被表现出来了。(二)挖掘人物本身的本质属性,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改造纵观古今,在众多农民群众中,他们的思想意识里多多少少存在着封建时期的传统观念,同时,这种传统观念也形成了一定的处理事情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就是其本质属性的一种反映。作者抓住人物所存在的这种思维模式,对其进行深刻的研究、整理,从而创造出具有这一本质属性的阿q形象。从另一角度上来说,“精神胜利法”这一名词是鲁迅先生提出来的,是他对阿q形象的一种独有地阐释,也是对阿q个性化描写的一种方式。例如:当别人拿他头上的癞疮奚落他时,就报复说“你还不配”;当挨了打时,就产生了“儿子打老子”的想法。而这种阿q身上出现的思维方式(精神胜利法)并不是阿q所独有的,而是至今的许多人身上都存在的。因此,作者将阿q的这种个性化突出,把它撕破给人看,使许多人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对于现代人来说,当我们遭受屈辱或前途受阻时,就产生逆反心理,设法报复对方,这也是人们常有的心态,也可看做是与阿q有着同样的思维方式。从而,也使阿q形象具有当代的典型意义。因此,阿q形象在两种不同时代中都具有典型意义。二、阿q形象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典型意义阿q形象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其典型意义在于:小说通过描写阿q所深受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再现了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深刻地揭示出了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不妥协的反封建的意义;长期遭受封建地主阶级者压迫和欺凌的阿q,以“精神胜利法”为突出的心理特征,其典型性格高度的概括了当时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从阿q对革命的理解及其革命的命运中,彻底地暴露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一)阿q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的真实而高度的缩影阿q是未庄社会里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生活中充满了屈辱和痛苦的小人物。社会地位极其底下,阿q姓什么,出生于哪里,都无人知晓,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唯独有人和他争辩时,就瞪着眼睛说道:“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或许有人会认为他之前可能出生于破落小地主或官僚之家,但那也是无从考证的。阿q没有家,一个人住在土谷祠里,没有固定的职业,有时给人家割麦,有时舂米,有时撑船,生活经济来源极不稳定。可以这样说,他是一个专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下层农民。从阶级属性而言,阿q是一个“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的流浪雇农,是受压迫、剥削的广大劳动群众的一员。然而,地主阶级对他的剥削并不是通过地租这种通常的形式,因为他没有一般农民所拥有的家,他们是像资本家对工人一样,直接榨取他的劳动力。从而导致阿q比一般农民更惨苦地呻吟于地主脚下,甚至于还要经常被地主阶级欺压和凌辱。赵太爷是未庄这个封闭型的封建小王国中的土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同时对农民实行专制统治和敲骨吸髓的剥削。在“恋爱的悲剧”中,阿q向赵家的佣人吴妈求爱,结果呢?阿q被吏役地保训了一顿,阿q不仅没了工钱,榨去了破毡帽、破布衫、破棉袄,而且从此以后不能再踏进赵府门槛。恋爱的悲剧结果使阿q断绝了生计来源。阿q就是在这种封建地主压迫下的广大群众中的一员。鲁迅从阿q身上的再现了旧中国的社会现实,高度的概括了几千年来封建地主与农民以及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并揭露了旧中国的罪恶本质,阿q的生活状态是旧中国社会的典型。(二)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精神胜利法鲁迅青年时代就说过一句名言:“根柢在人。”阿q精神胜利法的根柢就在人本身,阿q的这种精神胜利法也正是所有人的典型思想,具有普遍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资产阶级主义者将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置之不理,而向残余的封建势力妥协,这就不可能解决中国占绝大多数农民的共同问题。因此,众多农民在革命之后,仍然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剥削和压迫,承受着精神和政治上的欺侮和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肉体的奴役,他们仍然是“想做奴隶而不得”。从而,封建统治者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进而采取暴力镇压和精神奴役的政策。就后者说,是利用封建迷信、封建礼教和愚民政策。在阿q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精神奴役的“功绩”和被奴役者严重的精神“内伤”。 统治者的“精神胜利法”和对人民进行的封建“麻醉教育”,正是造成劳动人民不觉醒的精神状态的麻醉剂。这种麻醉剂迫使劳动人民忘却屈辱和压迫,无斗志、无反抗,永远都停留在被压迫、被剥削、受毒害的状态中,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隶和顺民。阿q是精神胜利法的拥有者之一,他经常得胜。当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之后,阿q不但没有觉得羞耻或者不甘,反而是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后来,别人又不许他用“儿子打老子”来自我安慰时,他干脆就说:“打虫豸,好不好?”不过他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懊恼或记恨。他有着他自己独具一格的想法,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爷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当阿q在未庄赛神会的晚上赌博终于赢了一大堆洋钱时,在这紧要关头,“不知道是谁和谁打起架来了,骂声打声脚步声,昏头昏脑的一大阵,他才爬了起来”,他似乎觉得有些痛,似乎也被人打了几拳,踢了几脚,结果“他的一大堆洋钱不见了”,更可惜的是赛神会的赌摊多不是本村人摆的,他也无处寻根柢去算账。现在“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他心中懊恼,也很不乐,“说是被儿子拿去了罢,总还是忽忽不乐;说自己是虫豸罢,也还是忽忽不乐;他这回有些感到失败的痛苦了。”尽管这样,可阿q却立刻转败为胜了,他忽然间“擎起右手,用力在自己脸上打了两个嘴巴,热刺刺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因为他觉得,被打的是另外一个自己,所以这一次他又得胜了,于是又心满意足的躺下睡觉了。凡此种种,都表现出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醉剂,它使阿q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悲惨命运,即使受尽欺凌,也没有感到真正的不平,真正地做出改变自己境况的反抗行动。阿q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麻痹、自欺欺人,从而来逃避现实,使他脱离现实。对于农民自身而言,这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是分不开的。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末年封建衰微时期,一方面,人民对帝国主义者要卑躬屈膝,表现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帝国主义者要对自己统治下的人民摆出主子架子,竭尽其力对其进行镇压与疯狂的掠夺,从而就不可能不使阿q这种浑浑噩噩的人受到感染和侵蚀。对于统治者们来说,以精神胜利法来维护自己的面子,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因此,阿q精神胜利法是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的,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的弱点。(三)阿q形象是认识辛亥革命的一面镜阿q是一名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普通劳动农民,他作为一名“流浪汉”,本身与土地之间并无多大关联,因而,除了某种程度上的质朴、憨厚的农民性格外,又有着明显的游手好闲之徒的油滑。他在经济上饱受封建地主阶级的欺压和凌辱,尽管如此,阿q却一点儿也不正视现实,反而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以求得“精神上的胜利”,这种精神状态,使阿q显得十分的麻木、可笑。阿q作为一名传统的受中国封建礼教思想影响的劳动农民,还是会表现出自发的革命要求。当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传来时,他不觉“神往”革命进而想投革命党,希望能因此而改变他的命运。不过,他的“革命”思想中包含着农民式的狭隘报复、取压迫者而代之的错误观念,并且他也还不可能完全抛弃精神胜利法。归根到底,阿q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地觉醒,直到最后当他看到围观者狼一样的眼睛,才开始对自己的处境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但是,他的生命也就此结束了。作者从q的悲剧中,向人们提出了三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问题,同时,这也是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1、农民问题自古以来,农民就是社会的主体,解决农民问题是每个社会所应该面对的重要问题和难题之一,得民心者得天下。阿q是封建社会的典型农民代表,深受其毒害。由此可见,在那时代的农民,也都和他一样,受封建官僚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苦不堪言。随着辛亥革命的到来,本应该是对旧封建社会予以革新消灭剥削的,但这次革命并未改变封建统治的现状,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地主豪绅成了“革命党”,带兵的还是老把总,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也成了志同道合的“同志”,而对于阿q这样的农民却还是一样的受压迫,。作者总结了辛亥革命的教训,不依靠群众,不发扬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不满足群众的革命需求是不可能使革命成功的。相反的,革命在途中与反革命势力妥协了,像阿q这样受苦无辜的农民反被当作抢劫犯给枪毙了。因此,不管是任何社会任何革命,解决农民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农民是中华民族的大多数,任何集体力量都必须依靠农民。2、政权问题 政权问题也是辛亥革命的所存在根本问题。政权的性质决定了革命的成败。辛亥革命虽然是对封建社会进行的革新,但却始终没有改变其性质,它向封建社会妥协,把政权交给了残余的封建势力,换汤不换药,从而导致了像阿q这种想革命的人非但“不准”闹革命,反而断送了性命,这是沉痛的血的教训。阿q的悲剧正是辛亥革命所应反思的历史教训,也是所有革命应该考虑到的问题。3、对农民的思想教育问题辛亥革命时期,像阿q一样的许多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人,背负着几千年来封建主义精神的枷锁,这样,群众的力量就无从发挥。因此,要革命首先就必须解放农民的精神,只有将其精神改变,之后才能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才能走上真正的革命道路。至于阿q呢?以精神胜利法来自我麻痹,自我安慰,根本就没有考虑过革命的重要性,只是一昧的想着自己的一己私欲,以他的那种精神状态是无法担负起革命任务的,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思想解放。而对于当时代的人来说,自己的利益是摆在第一位的,从来就不考虑到国家、民族、社会。因此,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在革命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三、阿q形象在当今社会环境中的典型意义 鲁迅笔下的阿q正传,通过对阿q这一形象精细传神的刻画,分析了当时社会所存在的弊端,同时也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然而,阿q形象不仅仅对当时社会具有典型意义,而且对于现在社会也具有典型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阿q是许多现代国人的灵魂,几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个“阿q”,而且许多现代中国人的身上都有着同阿q一样的思想观、道德观;其次,阿q是现实的教科书,他所犯的毛病可谓是社会的通病,他就像一面镜子,许多人站在他面前都能被照出影子来;最后,阿q还具有国际上的典型意义,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不光是中国的”,而且还是世界的。(一)藏在内心深处的阿q魂“我虽然已经试做,但终于还不能很有把握,我是否真能够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来。”“(这是我们国人的灵魂)默默的生长,萎黄,枯死了,像压在大石板底下的一模一样,已经有四千年了!我也得依了自己的觉察,孤寂地姑且将这些写出,作为在我眼里所说过的中国的人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阿q正传是鲁迅对铁屋子里现代中国人的灵魂和中国人的人生最彻底、最世纪式的集大成的感悟和发现。当鲁迅创作阿q时却发现他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天的满足着,堕落着如此奇妙的瞒和骗的逃路却自以为是正路。而现在许多国人的内心深处也藏着这样的一个阿q灵魂。1、奴隶性阿q性格里的奴隶意识,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第一,他从不把自己当人看,安于做奴隶,把做稳了奴隶作为最大的满足。面对压迫,面对凌辱,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忍受。他闹了恋爱的悲剧,挨了打,地保要他赔光全部家当,他却自然答应了。被莫名奇妙地抓去了,到大堂上虽然并没有要他下跪,他二话不说,就立马跪了下去。直到要杀头了时,便无师自通地说出:“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第二,他也不把自己的同胞当人看,在他心中,同胞是有等级的,对自己等级高或者主子,他只能忍气吞声。然而只要有可能,他就会欺负和伤害比他更低的奴隶,把他们作为取乐和发泄的对象。阿q头上的癞头疮疤虽然是众人取乐的材料,但阿q还有王胡的又癞又胡,就算打不过王胡也还有小d、小尼姑可以欺侮,可以取乐。奴隶的欺软怕硬有时比主子压迫奴隶更可怕。第三,当阿q被逼上连奴隶也做不成了的绝境时,也会起来反抗。但是这种反抗对于阿q们来说,实际上也是“彼可取而代之”的传统野心,使自己取主子而代之,然后把自己在做努力时所受的各种凌辱和苦楚变本加厉地加在前主子和同他一起受苦楚和凌辱的同伴身上。这种反抗正是被几千年来封建君主极权制的统治生活方式严重扭曲了的畸形反抗。然而,在我国这样一个封建等级观念残存、民主化程度还不十分高的国度里,这种心理现象目前仍然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例如,有的学生在老师面前畏畏缩缩、话都不敢大声说,而回到家里却趾高气扬,俨然一个小皇帝;有些人在上司面前唯命是从、点头哈腰,在下级面前却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这都体现了一种“见了狼,自己就成为羊;见了羊,自己又变成狼”的现代人的变相的奴隶性。2、当代的阿q主义阿q主义即精神胜利法,其实质就是能从“丑”中找出“美”来。在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无论谁都会遇到挫折,遭到失败,甚至陷入痛苦的深渊。有的人,他们面对这些坎坷,会迎难而上,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克服困难、摆脱困境,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而努力奋进。那么,精神胜利法对于这些人来说,就不是精神的麻醉剂了,而是救人的“良药”。它能催人奋进助人进取,是一种精神动力。有的人他们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只想着灾难会过去,当困难来临时,会选择逃避,这时,他们就可能会想自己倒霉别人肯定也会倒霉,自己遇到失败痛苦时,别人应该会更失败痛苦,这时精神胜利法就不再是“良药”了,而是便于帮助他们心理平衡的法宝,是一剂“毒药”。这种阿q主义在当今社会仍然普遍存在,不过将这个叫做“自我安慰”罢了。同样是精神胜利法,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就会成为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源,反之则会成为表现形、只求心理满足劣根性。阿q精神胜利法是自欺欺人的、荒唐的、可笑的,但其中用来聊以自慰的精神效应也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我们生活在现代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在我们的周围或身上多多少少也会有这样的例子。当面临失业是,总会想着明天会有一个更好的工作在等着我;当考试成绩下降时,总会找各个方面的理由来承担考试成绩下降的责任;当被领导批评时,心里感觉很不是滋味而后便会在心里将领导大骂一顿等等。这就是精神胜利法在当今时代的具体表现,它就像一本教科书,无时不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二)阿q是现实的教科书,具有教育性的意义鲁迅一生都在思考国民性问题,他一生以笔为刀,解剖中国人的灵魂,对民族精神的消极方面予以彻底的暴露和批判。鲁迅创作阿q正传意在“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 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中国正在一步步走向衰亡,中国社会变成了一个奇形怪状的社会。然而,畸形的社会必然会产生畸形的国民。鲁迅敏锐地从愚弱的国民中看到了中国的衰败。在日本,那个曾经使鲁迅受到强烈刺激的日俄战争影片的示众者和看客,使他联想到所见的“愚弱的国民”, 他第一指出国民劣根性以愚昧和精神麻木为特点,就是像阿q这样的人。远在1921年,阿q正传在孙优园主编的北京晨报副刊上连续发表时,就已经惊动了社会各个阶级,各种人物。鲁迅在后来回忆时也说过:“还记得作阿q正传时,就曾有小政客和小官僚惶恐,硬说是在讽刺他。”“殊不知阿q的模样儿却在别的小城市中,而他也实实在在给人家舂米。”当时,很多人都在怀疑,并且认为“其中一段就像是在骂自己”。后来,阿q正传被收在了呐喊里,也还有人问鲁迅:“你实在骂谁和谁呢?”鲁迅回答说:“我只能悲情,自恨不能使人看得我不至于如此下劣。”由此,可见阿q这个人在当时的影响可谓之大,每个人都在怀疑,因为阿q所犯的毛病可谓是社会的通病,他就像一面镜子,无论谁站在他面前都能被照出影子来。他就是一本现实的教科书,时刻提醒着人们。尽管阿q没有娶妻生子,但也没有断子绝孙。因为中国社会中有千千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职业伦理道德观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产后大出血演练脚本
- 2026年农业量子云农业合同
- 2025年管工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及答案
- 25执业医师影像学题库及答案
- 成考教育理论成人高考专升本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
- 2025建筑工程技术考试试题(含答案)
- 隐私计算在银企联合风控的协同机制
- 秦汉盐铁官营制度与资源管理纵向分析
- 车祸赔偿责任划分依据
- MBEC项目管理标准手册
- WB/T 1087-2018煤炭仓储设施设备配置及管理要求
- GB/T 2566-2010低煤阶煤的透光率测定方法
- GB/T 13277.4-2015压缩空气第4部分:固体颗粒测量方法
- GB/T 11032-202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社会保障概论讲义课件
- 华为战略绩效PBC标准模板(华为)
- 三级安全培训记录表 (个人档案)
- 2023门球竞赛规则电子版图文并茂
- 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实施方案
- 医疗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之提高住院病人健康宣教的知晓率(问题解决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