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前赤壁赋》感情基调的重新认识 The Reknowledge of Key Note in the Affection of er Fu on the Red Cliff.pdf_第1页
对《前赤壁赋》感情基调的重新认识 The Reknowledge of Key Note in the Affection of er Fu on the Red Cliff.pdf_第2页
对《前赤壁赋》感情基调的重新认识 The Reknowledge of Key Note in the Affection of er Fu on the Red Cliff.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对《前赤壁赋》感情基调的重新认识 The Reknowledge of Key Note in the Affection of er Fu on the Red Cliff.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7 年1 2 月 第2 8 卷第6 期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 j o u m a lo fj i a n g x ii n s t ;t u t e0 fe d u c a t ;o n ( c o m p r e h e l l s i v e ) d e c 2 0 0 7 v 0 1 2 8n o 6 对前赤壁赋感情基调的重新认识 谢百中 (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南昌3 3 0 0 1 3 ) 摘要:人们给前赤壁赋定的基调,一是旷达,二是消极,于是就形成矛盾。笔者不赞成这一观点。所渭旷达在 前赤壁赋中其实只是一种自我解嘲的牢骚话。苏轼任何时候都“坚持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所以他也从来 不逃避现实,因此也就谈不上“消极”,更没有什么世界观的强烈矛盾,只是我们的误解而已。 关键词:前赤壁赋;基调;旷达;消极;误解 中图分类号: 1 2 0 7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5 3 6 3 8 ( 2 0 0 7 ) 0 6 0 1 1 9 0 3 t h er e k n o w l e d g eo fk e yn o t ei nt h ea f f e c t i o no f “f o r m e rf uo nt h er e dc l i f f ” x i eb a i z h o n g ( a r tc o l l e g e ,e a s tc h i n aj i a o t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c h a n g3 3 0 0 1 3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p e o p l eg i v e“f o 册e rf uo nr e dc 1 i f f ”s e t t l eo fo n c et h ek e y n o t ei sab m a dr e a c h ,a n dt w oi sn e g a t i v e ,h e n c e b e c o m i n ga na n t i n o m y t h ew r i t e rd o e s n ,ta p p m v et h i ss t a n d p o i n t t h es o c a l i e dl e ta i o n er e a c h e st ob ej u s tak i n do f 西e v 肌c ew o r d sf o r6 n d i n ge x c u s et oc o n s o l eo n e s e l fi nf a c t i n“f o m l e rf uo nr e dc l 埘s us h ia ta n yt i m ea l l “i n p e r s i s t e n c ep u r s u e st ot h el i f ea n dt ot h ef i n et l l i n g ”,s oh ea l s or e f u s e st oe s c a p ef r o mt h er e a l i t y ,l e ta l o n e “n e g a t i v e ”, t h e i ei sn os t f o r 曙a n t i n o m yo fg l o b a lv i e w ,e x e e p to u rm i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9 8 k e yw o r d s : “f o n n e rf uo nr e dc l i 盯;k e y n o t e ;m i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n e g a t i v e ;b r o a d n e s s 苏轼的前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 作,千百年来,论者都把此文的感情基调定位为“胸 襟旷达,不以得失为怀。给他这种精神作支柱的是 物与我皆无尽、造物者无尽藏的观点。这观点本 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可是作者由于政治上失意,生活 态度流于消极这就构成了他的世界观的强烈矛 盾。”(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前赤壁赋解题上海 古籍出版社) 这种变与不变的观点,实际上是受了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老庄哲学影响, 是一种相对主义,属于一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 范畴。“当他的思想矛盾到极点时,只好用这样的 老庄哲学去帮助他从自然景物中求得解脱和慰 藉。说了一通变与不变的理论之后,又说 是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 莫取。这种物各有主的说法,仍是道家超越现实, 放任自然寄情山水的消极避世思想。”他“实行与 世无争主张躲避退让的做法。其实质是逃避社会 远离现实的消极人生哲学。”( 海淀语文教育资源网 语文教案高中第四册) 总之,人们给此文定的基调 一是旷达,二是消极,于是就形成矛盾。笔者不赞成 这一观点。 所谓旷达,就是心胸开阔,想得开,拿得起放得 下。先从文章开头说起吧。写夜游赤壁,从“清风徐 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 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 然”,在这些生动的描写之中,一般人都认为:作者全 身心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美 景,可谓物我两忘! 是这样吗? 否! 作者写得这么美, 只不过力图使自己沉浸在大自然的美丽景物里,从 而忘却白天的烦恼、尘世的郁闷而已。纵观古今的文 人,大凡寄情山水,把大自然描写得天堂般美好,无 不是寄托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如谢灵运,他“身 在江湖,心存魏阙”。他心存魏阙,但魏阙不接纳他: 他无意于江湖,可是他除此之外又没有地方可去。谢 收稿日期:2 ( ) 0 7 0 9 2 0 作者简介:谢百中( 1 9 5 7 一) ,男,江西萍乡人,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从事教育管理和古代诗词研究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1 2 0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 2 0 0 7 年 灵运的山水诗中虽然也有一些表达山林隐逸内容的 句子,但他显然无意于做真隐士,而是以“山中宰相” 自许。早一点的陶渊明则彻底“寝迹衡门下。邈与世 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一心一意做隐士。 他把桃花源写成理想之国。自己说是“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其实不是“性本爱丘山”,而是“猛 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 。“大济苍生”的抱 负与“少无适俗韵”、“禀气寡所谐”的品性产生了不 可调和的矛盾才不得已“爱丘山”。山林田园对于 陶、谢们来讲只是政治失意之后的退避之所,是精神 的旅馆,但不是灵魂的家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 常在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就是证明。王 维、孟浩然、李白都是如此,苏轼也不例外,这是 文学常识。 甚至今人也不例外,在此不禁使人想起朱自清 的荷塘月色。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之所以把景 色“拆开来看,剥开来看”,把一个众人熟识的荷塘细 致入微地描写得美妙之极,只不过是想借此获得“什 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和不理会那些“白天 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的自由。“我且受 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且受用”三字是一个窗 口,把作家们的心思透露得清清楚楚:赶快放松一下 疲惫的身心吧,难得一时宁静。不宁静是因为太清 醒所以郑板桥说“难得糊涂”。但是他们积极人世 的儒家思想本质决定了他们的糊涂和宁静是暂时 的、相对的,不宁静和清醒才是长久的、绝对的。 多少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少有大志的古代文人 在歌颂大自然的美景时,其实他们心中同时在忍受 着怀才不遇的痛苦:这种歌颂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强 颜欢笑,是一种强打精神的自我麻醉;尽情歌颂就是 为了发泄这种痛苦,减轻这种痛苦,并希望有朝一日 彻底消除这种痛苦英雄有用武之地,建功立业, 留名青史。 再说,面对如此美景,少不了饮酒吟诗,是否真 的愉快无比,从他们所吟的诗歌内容便略知一二。 苏轼唱的是“明月之诗,窈窕之章”( 诗经陈风月 出) ,这首诗写一个男子在月下怀念美人,因为思而 不可得。所以“劳心悄兮”、“劳心怪兮”、“劳心惨兮”; 这哪里还有什么欢乐、愉快!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表面上是说 游览美景的愉悦之感,实际上难道不是说“我多想脱 离尘世,去过神仙的日子”,为什么要脱离尘世? 向 往虚幻的神仙世界? 无非对现实不满而已! 所以此文一开头便是愁中之乐,强颜解忧,而不 是什么“心情舒畅、无拘无束”。 接下来作者用“饮酒乐甚”来掩盖自己的真实心 情。唱出“桂棹兮兰桨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 一方”这样悲愁的歌词。意思是:我的像兰桂这样品 格高贵的木材做成的桨棹。为什么不能操纵自己命 运的扁舟。而流落在这大江上漂泊无定? 我思绪悠 远,思念美人却天各一方! 这等于是给前面唱陈风 月出作注。歌词像楚辞,这是骚赋的标志;屈原在 九章思美人中用美人比楚王,我们理应把苏轼的 “美人”理解为君王或理想。这不是又一个“寄吾忠君 爱国眷恋不忘之意”( 朱熹楚辞集注) 的屈原吗? 这 哪里是消极呢? 这哪有什么所谓的旷达呢? 写了“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样开阔的美景就 说作者“心胸开阔、舒畅”;写了“纵一苇之所如,凌万 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这样充满想象的句 子,就说他“无拘无束”、“洒脱的胸怀”,这是十分肤 浅的。 陆游:“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乍 看似乎旷达,其实诗人抑制着无穷的悲戚,练成这样 旷达安详的句子。我们不难想象他从热心济世到愤 世、悲世、悯世再到顽( 玩) 世的态度轨迹。苏轼也一 样,表面的旷达掩盖着他内心“报国欲死无战场”( 辛 弃疾句) 的悲愤愁怨。 这次黄冈之贬是因为“乌台诗案”,苏轼死里逃 生,心魂震撼,他当然要思考、总结。结果如何呢? 他 在给知心好友的信中是说的真话。李常写诗安慰他, 语气多情,苏轼回信说:“何乃耶? 仆本以铁石心肠待 公,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需 谈笑死生之际。若见仆困劳便相怜,则与不学道者大 不相远矣,虽坏坎凛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 者,便忘躯为之,付予造物。”在给同时遭贬的难友王 巩信中说:“杜子美困厄中,一饮一食,未尝忘君。诗 人以来,一人而已。”语意中他要做杜甫第二无疑。可 见,苏轼在骨子里并没有“旷达”,也无消极,而是积 极得很,他仍然“一肚子不合时宜”。 我们还可以从他同一时期写的念奴娇赤壁怀 古词得到印证。作者耿耿于怀的是自己满腹经纶, 却空怀壮志,不能和周瑜那样建功立业。这也是积极 而不“旷达”。人人都说末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月”是“消极”,其实只是一句牢骚话而已。一个封建 时代的正直的知识分子,“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 直需谈笑死生之际”,却屡受打击排挤,几乎性命不 保,连发一句牢骚的权利都没有么? 屈原“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他的惜颂、离骚句句是牢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第6 期 谢百中:对前赤壁赋感情基调的重新认识 1 2 1 骚,只不过发的方式与苏轼不同而已。苏轼生性幽 默,直率而温文,不敢公开抱怨,说一点牢骚反话就 说他是消极,未免太苛求于古人。 下面,据说是叫杨世昌的道士,他不愧为苏轼的 朋友,从歌中听出了苏子心中的不快于是故意吹出 悲凉幽怨的箫声,以借题宽解他。箫声引得苏轼发 问后,客人大发议论:古往今来像曹操那样的英雄豪 杰不可胜数,当时不可一世,可现在还不是灰飞烟 灭? 人生渺小,生命苦短,不要妄想与日月齐辉、与山 河同在而徒寻烦恼。苏轼赶忙辩解:我懂! 我现在觉 得快乐得很。我从一举成名,享誉京城的学士成为 遭贬的罪臣但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何尝不瞬 息万变? 若论“不变”,则我和天地万物一样,物质不 灭嘛! 我们还是珍惜自己,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吧。那些权势者们为名利所缚,是无法享受造物主 的无尽宝藏的,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物各有主,名 利是权势者们的自然美景却是我们的:他们的名利 难保长久。而我们的自然美景却是用之不竭的。 关于这一段,人们大都认为作者借客人之口, “表现一种消极的社会人生观点和虚无主义思想” ( 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社1 9 8 8 ) 。而对 于苏轼的回答又认为“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 人生观”,“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 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 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其实,这根本不足 据以评价一个人的宇宙观、人生观既非“表现一种 消极的社会人生观点和虚无主义思想”,也不足以说 明作者“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不错,苏轼 性格上是一个很随和、豁达的人,加上他的才学,他 不需要妒忌别人。林语堂说他是“蛇的智慧加上鸽子 的温文”( 苏东坡传- 原序) ,他自己说:“吾上可陪 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 好人。”每任皇帝私下里都崇拜他,每任太后都是他 的朋友从黄州改谪汝州途径金陵时,他还主动去看 望免职后的王安石并作深谈。但是这一段文字不 能说明他的豁达、超脱、乐观,这同样只是一种牢骚, 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式的自我解嘲一种无可 奈何的自我安慰而已。智慧如苏轼,他深知清风明 月是不能当饭吃的,吃饭还得“躬耕于东坡之上”,也 不能代替“尊主泽民”、“奋厉有当世志”的自我价值 实现的理想。据此说他是“消极的社会人生观点和虚 无主义思想”怕是太小瞧古人了吧? 试问:如果这时 皇上一道圣旨让苏轼马上回京官复原职,或者升任 某地为官,他会连连推辞:“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 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 之明月,吾之所适也”? 想来是不会推辞的,后来的事 实也证明他没有推辞。 总之一般都认为此文的感情线索是“乐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