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墨西哥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_基于出口相似度指数与转移份额分析.docx_第1页
中国与墨西哥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_基于出口相似度指数与转移份额分析.docx_第2页
中国与墨西哥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_基于出口相似度指数与转移份额分析.docx_第3页
中国与墨西哥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_基于出口相似度指数与转移份额分析.docx_第4页
中国与墨西哥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_基于出口相似度指数与转移份额分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与墨西哥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基于出口相似度指数与转移份额分析方法莉1 ,谢皓2杜( 1.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2. 武汉大学 wto 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摘 要: 本文以中国和墨西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规模、速度、出口相似度等方面对两国对美高技术产品贸易进行了比较,进而采用转移份额分析法将两国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 详 细 研 究。结果表明,整体上中国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大于墨西哥,但差距在缩小。文章最后就如何提 升中国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 高技术产品; 出口相似度; 出口竞争力; 转移份额分析中图分类号: f753 /75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 9753( 2011) 10 0046 08analysis of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mexico on high technologyproducts in the us market based on esi and ssadu li1 ,xie hao2( 1.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2. wto studies school,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concerns the high tech trad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of china and mexico. first,we compare the tradescale,growth rate and export similarity of these two countries as to their advanced technology product trade with the us. then we conduct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mpetitive power and its effect factor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products of these two countries in the us market,using shift share analysis. our study shows that high tech products from china still have com- petitive advantage than those from mexico. however,the gap is decreasing over recent years. at last,we propose several strate- gies to boost competitive power of high tech products from china in the us market based on previous analysiskey words: advanced technology product; export similarity; export competitiveness; shift share analysis自 1978 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并于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在 对 外 贸 易加速发展 的 过 程 中,两 国 都高度关注对欧美市 场的争夺,尤 其 是 美 国,已 经 成 为 中、墨 经 贸 竞 争 最主要的 第 三 方 市 场。近 年 来,随着中国产品在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和墨西哥同属于成功实施了出口导向型 经济政策的发展中国家。墨西哥自 20 世纪 80 年 代开始走向国际市场,1994 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协 议生效,墨 西 哥 的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中 国收稿日期: 2011 05 25修回日期: 2011 08 23基金项 目: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基 金 项 目 ( 08jc790074 ) ; 国 家 社 科 重 点 项 目 ( 07ajl016 ) ; 武 汉 大 学“70 后 ”计 划 项 目( 09zzky056) ; 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 08qnxm42) ; 武汉大学 2009 年度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资助。作者简介: 杜莉( 1977 ) ,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46科技与经济 中国与墨西哥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美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墨西哥,墨西哥官方、产业界及学术界对中墨之间的贸易竞争问题日渐关 注,认为 两 国 存 在明显的竞争关系,甚 至 提 出 了 “中国威胁 论”。国内学者对此 问 题 亦 有 研 究,但 相关 文 献 并 不 多 见。 刘 晓 惠 ( 2007 ) 、岳 云 霞( 2008) 、吴国平 ( 2009 ) 等 对 中、墨 的 贸 易 结 构、贸 易竞争性进行了初步研 究1 3,秦 艳 敏 ( 2010 ) 具 体研究了两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相似度 的 问 题4。 这些研究 多是从总体上衡量 两国贸易的竞争性, 在单个产业层面所做的比较研究更加鲜见。陈健( 2006) 、邝艳湘 ( 2010 ) 分别对中墨两国的纺织品 和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进 行 了 比 较5 6。 在搜集数据的 过 程 中,笔 者 发 现,2010 年,墨 西 哥 对美 高 技 术 产 品贸易额已占双边贸易总额的 19% ,中国的这一比重更是高达 30% ,足 可 见,用 “举足轻重”来描述高技术产品之于两国对美贸易 的重要性已不为过。高技术产品的生产与在国际 市场上的占有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 科技实力及高技术产业化的 能 力,特 别 是 在 能 源 紧缺、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资源消 耗少且附 加值高的高技术产 业及其贸易的发展, 不仅有助于发展中国家产业和贸易结构的优化升 级,也是其 加 速 实现经济赶超的强大助力。基 于 此点考虑,笔者有意对中、墨两国高技术产品在美 国市 场的竞争力状况进行比较 ,以 期 为 中 国 政 府及高技 术产品出口企业更好地规 避 国 际 贸 易 摩擦、进一步开拓美国市场、加速高技术产业及贸易 发展等提供现实依据和参考性建议。二、中国、墨西哥与美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总 体比较美国高技术产品的贸易伙伴主要分布在太平 洋沿岸地区、欧盟和北美地区 ,其中,同为发展中 大国的中国和墨西哥已然成为美国最重要的贸易 伙伴。中国是美国高技术产品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墨西哥 是美国高技术产品的第二 大 贸 易 伙 伴 国,第 二 大 出口市场和 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010 年,中 国 对 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额达 1371. 3 亿美元,墨 西 哥 紧 随其后,为 759 亿美元,两者分别占美国高技术产 品贸易总额的 21. 9% 和 12. 1% 。换而言之,中、墨 两国已占据了美国高技术产品贸易 1 /3 有余的份 额。两者相较 而 言,美中高技术产品贸易规模已 近两倍于美墨。从贸易 增 速 来 看,除 2008 年、2009 年 受 金 融 危机影 响,中、墨对美高技术产品贸易明显放缓 外,在其 余 年 份两国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 见 表1) ,2003 2010 年 的 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 20. 3% 和13. 4% ,均超过了同期与美国双边贸易的总体增速 ( 分别为 14. 2% 和 7. 6% ) 。两者相较而言,中国对 美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墨西哥。表 1 2003 2010 年美国与中国、墨西哥高技术产品贸易情况资料来源: 根据 u. s. census bureau,foreign trade division 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根据美国普查局的定义,此处太平洋沿岸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 北美地区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47年份美国与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美国与墨西哥高技术产品贸易总额( 亿美元)差额( 亿美元)年增长率( % )总额( 亿美元)差额( 亿美元)年增长率( % )2003376. 5 210. 932. 6%315. 1 44. 19. 5%2004551. 2 362. 746. 4%386. 5 56. 422. 7%2005715. 4 469. 629. 8%405. 5 74. 34. 9%2006903. 6 550. 926. 3%495. 5 122. 322. 2%20071083. 6 676. 719. 9%558. 8 214. 112. 8%20081087. 6 740. 30. 4%599. 3 207. 17. 2%20091068. 8 724. 7 1. 7%603. 5 190. 90. 7%20101371. 3 1156. 728. 3%759. 0 216. 025. 8%中国软科学 2011 年第 10 期2002 年,美国首次在高技 术产品贸易中出现 165. 8 亿美 元 的 逆 差,此 后,逆差额持续扩大至 2010 年的 817. 7 亿 美 元,中 国 和 墨 西 哥 分 别 是 美 国高技术 产 品 的 第 一、第二大逆差来源国。美 中 高技术产品贸易逆差由 2002 年的 118. 1 亿美元扩 大至 2010 年的 1156. 7 亿美元,同期美墨高技术产 品贸易逆差由 36. 2 亿美元扩大至 216 亿美元。如 前所述,美中高技术产品贸易规模近两倍于美墨, 而此处贸易差额则五倍于美墨,可见,美中高技术 产品贸易不平衡远远严重于美墨之间。由于各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存在差异,因此贸易总 量的比较并不能全面反映各国之间的竞争程度。此 处,可利用出口相似度指数( export similarity index, 记为 esi) 来衡量中、墨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 性。该指数最早由 finger 和 kreinin( 1979) 提出,用以 衡量任意两国或两组国家在世界市场或第三方市场 上出口产品的相似性程度,其计算公式为7:图 1 2002 2010 年中国与墨西哥对美高技术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变化情况资料来源: 根据 u. s. census bureau,foreign trade division 相关数据 计算整理。三、基于转移份额分析法的比较研究通过以上初步比较不难发现,中、墨对美高技 术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长 期处于较高水平,且 两 国均对美国市场存在较强的依赖。换言之,中、墨 的出口产品和出口市场都 非 常 相 似,决 定 了 在 高技术产品中两国以竞争为基本格局。目前,中、墨对美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究竟孰强孰弱? 影 响两国角逐的因素有哪些? 以下将引入转移份额 分析法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分析。( 一) 方法介绍转移份额 分 析 法 ( shift share analysis) 最 初 由 dunn( 1960) 等人创立8,主要用于比较国家或 区域间在产 业 结 构、就 业 及 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 差异。之后,一 些学者将其引入到出口增长的研 究中,对不同国家的竞争力状况进行比较,成为描 述一 国出口竞争力变化趋势的 重 要 工 具。 her- schede( 1991) 利用该方法对东盟、中国和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出口竞争力 展 开 研 究9,voon( 1998,2003) 利用该方法比较了中国与东盟 在 美 国市场上的 出 口 竞 争 力10 11,wilson( 2005 ) 根 据动态的转移份额分析法对新加坡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评估12。转移份额分析法就是将所要比较的几个国家 作为一个参 照 组,研 究 各 国 相对于参照组的出口 表现,参照 组 中的单个国家称为竞争国。此 方 法 将由参照组的出口构成和增长率所决定的各国出 口变化当作份额效应( share effect,记为 se) ,由于 各国的竞争力水平发生变化,其实际出口额的变 化( actual change in export,记为 ac) 与应有份额xixi min( ac , bc ) 100esi =( 1)xac xbci( 1) 式中,xi 和 xi 分别为 a 国、b 国在共同的ac bc出口市场( c) 上 i 产品的出口额,xac 和 xbc 分别为 a国、b 国对 c 的总出口额。该指数的变动范围介于0 到 100 之间。若 esi = 0,表示 a 国、b 国对 c 的出 口商品结构完全不同; 若 esi = 100,表 示 两 国 对 c 的出口商品结构完全相同; esi 越接近 100,两国出 口商品结构 越 相 似,在 世 界 市 场或第三方市场的 贸易竞争越激烈。一般认为,若 esi 值大于 50,则 两国出口 产 品 相 似 度 高,存在明显的竞争。利 用( 1) 式对中国与墨西哥 对美高技术产品的 esi 进 行测算,计算结果如图 1 所示。可见,2002 2010 年,中、墨对美高技术产品 的 esi 值长期保持 60 以上的高水平,这意味着在 两国对美高技术产品出口中有 60% 以上的产品是 一致的,因 此两国在此类产品 上存在明显的竞争 关系。从变化趋势来看,2002 年中、墨对美高技术 产品的 esi 值高达 87. 7,此后曾一度有所下滑,自2008 年开 始 再 度 攀 升,2010 年 esi 值 达 到 70. 7。 可见,中、墨两国的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出口 相似程度高,已形成强烈竞争。48科技与经济 中国与墨西哥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效应( se) 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被称为净转移 ( net shift,记 为 ns) ,也 称 转 移 效 应 ( shift effect) 或 出 口 差 异 ( export differential ) ,它 是 一 个 绝 对 数,表示竞争国在某一产品上所特有的竞争优势, 其表达式为:( 7) 式中 gij 为 j 国在0,t时期内 i 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交互效应反映净转移有多少可归因于产业结 构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共同作用。如果竞争国专门 生产其具有竞争优势的出 口 产 品,或 者 很 少 生 产 其不具竞争优势的出口产品,这个效应就呈正值, 其表达式为:ns在( 2) 式中,acse= ac se( 2)= xt x0( 3)( 4)ie = x0 ( p0 p0 ) ( g g )( 8)ij ijj ij irij ir= x0 p0 g本文的参照组由中国和墨西哥构成,即 模 型中的 j = 2,x 为各国对美国的出口额。此处采用美 国普查 局 对 高技术产品的定义,将 其 分 为 十 类:( 01) 生物技术、( 02) 生命科学、( 03) 光电子、( 04)信息与通讯、( 05) 电子、( 06) 柔性制造、( 07) 尖端 材料、( 08) 航空航天、( 09) 武器、( 10) 核技术。此外,将 2003 2010 年分为四个时间跨度为两年的 研究时段,以动态反映中、墨两国出口竞争力的变 化。研究数据取自美国普查局对外贸易司关于高 技术产品的统计数据。( 二) 结果分析表 2 至表 5 给出了四段时期转移份额分析法 的计算结果,据此对两国的 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 场的出口竞争力作如下分析。1. 对净转移的结果分析从净转移来看( 见 表 2 ) ,在四段时期内中国 均为正值,墨西哥均为负值,说 明 在 对 美 高 技 术产品出口 中,中国处于竞争优势,墨 西 哥 处 于 竞 争劣势。但这一优势前三阶段呈弱 化 的 趋 势,特别是 2008 年、2009 年受金融危机影 响,美 国 市 场 需求急剧收缩,中国对美高技术 产 品 出 口 由 2003 2007 年 31. 6% 的年均增速骤降至 2008 年 的j ir ir( 3) 式表示0,t时 期 内 j 国 在 i 产 品 上 的 实际出口变动,其中 x0 和 xt 分别为 j 国在初期和 t 期ij iji 产品的出口额。( 4) 式表示 j 国由参照组的出口构成和增长率所决定 的 份 额 效 应,其 中,x0 为 j 国j在初期的总出口,p0 为初期参照组 i 产品出口在其ir总出口中所占 比 重,gir 为 参 照 组 在0,t时 期 内 i产品的出口增长率。净转移反映各国出口竞争力状况,当 净 转 移 为正时,表 明该国与参照组内 其他国家相比具有 出口竞争优 势; 反之则表明该 国处于出口竞争劣 势。净转移的 形 成可归因于三个子效应: 产 业 结 构效应( industry structure effect,记为 ise,也称 in- dustry mix effect) 、竞争效应( competitive effect,记 为 ce) 和 交 互 效 应 ( interactive effect,记 为 ie) 的共同作用,可表示为:( 5)ns = ise + ce + ie产业结构效应反映净转移有多少可归因于竞争国和参照组在经济结构方 面 的 差 异,如 果 某 国 发展迅速的工业的出口份额 大 于 参 照 组,或 其 发 展缓慢的工业的出口份额小 于 后 者,这 个 效 应 就 是正效应,其表达式为:x0 ( p0 p0 ) gise =( 6)3. 8% ,2009 年 更 是 出 现 了 负 增 长 ( 1. 9% ) 。j ij irir( 6) 式中,p0 表 示 初 期 j 国 i 产品出口占其总 这一 变化直接表现 为中国的净转移由第一期 ( 2003 2004 年 ) 的 55. 6 亿美元降至第三期 ( 2007 2008 年) 的 3. 2 亿美 元,急 剧 收 缩 94% 。2010 年,随着美 国 经 济 转 好,中对美高技术产品 出 口恢复强劲增长 ( 年 增 长 率 29% ) ,第 四 期( 2009 2010 年 ) 中国的净转移反弹到 40. 5 亿美元,相对墨西哥的竞争优势再度 显 著 起 来,但 仍未及第一期的水平。49ij出口的比重。竞争效应反映净转移有多少可归因于竞争国 与参照组在出口增长率上的差异。若某国出口增 长率高于参照组,这个效应就是正效应,并被视为 竞 争国在该类产品 上具有竞争优 势。 其 表 达 式为:ce = x0 p0 ( g g )( 7)j irij ir中国软科学 2011 年第 10 期中国、墨西哥各类高技术产品的净转移( ns) 计算结果( 单位: 百万美元)表 2资料来源: 根据 u. s. census bureau,foreign trade division 相关数据计算整理。从具体产品类别看,中、墨在十类高技术产 品中各有强弱。在 美 国 市 场 上,中 国 最 具 竞 争 优 势的是信 息 与 通 讯 类,电 子 类 次 之; 墨 西 哥 在 生 命科学 类、核技术类较之于中 国更具出口竞争 力。其余的六类产 品,两国的竞争力呈 现 出 消 长互见 的 态 势。 其 中,生 物 技 术、光 电 子、尖 端 材 料、武 器 四 类 产 品,中国的净转移由负转正,墨 西哥则相反,意味着 这四类产品中国由出口劣 势 转为出口强势,墨西 哥在这四类产品中的出口 竞 争 力明显趋弱。特别 是 光 电 子 类,中 国 由 弱 转 强 的 表现尤 为 突 出。在柔性制造和 航空航天两类产 品 中,中国的净转移由正转负,比 较 优 势 不 在; 墨西哥则相反,这两 类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十 分 显著。2. 对净转移子效应的结果分析进一步将净转移分解为三个子效应,通 过 对 比中国的 ise 值、ce 值和 ie 值不难发现,虽然,第一期和第四期中国的 ise 值、ce 值和 ie 值均为正值,亦即产业 结 构 效 应、竞 争 效 应、交 互 效 应 均 呈 正效应,但三者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ise 值由第 一期的 19. 6 亿美元增至第四期的 23. 3 亿美元,表明出口结构效应进一步优化; 而同期竞争效应和 交互效应则 趋 于 恶 化,特 别 是 在第二期和第三期 曾一度表现为负竞争效应和 负 交 互 效 应,虽 然 在第四期转 为 正 值 ( ce 值 为 15. 6 亿 美 元,ie 值 为501. 7 亿美元) ,但仍远不及第一期的水平 ( ce 值 为30. 4 亿美元,ie 值为 5. 6 亿美元) 。这说明,在美 国市场上,中国高技术产品 的出口竞争力胜于墨 西哥主要得益于出口比重上升所产生的产业结构效应。2003 年,中 国高技术产品对美出口在对美 19. 3% ,2010年,这 一 比 重 增 至总 出 口 中 占31. 7% 。从产品 类 别 来 看,中国的出口结构优势 主要体现在信息与通讯类产品中,其 ise 值由第一 期的 22. 8 亿美元陡增至第四期的 48. 8 亿美元,该 类产品 在 对 美 总出口中所占比重由 2003 年 的18. 4% 增加到 2010 年的 28% 。同期,墨西哥该类 产品对美出口在其对美总出口中所占比重由 10%略增至 12. 6% ,比重和增幅都远不及中国,处于结 构劣势。但中国在其余的九类高技术产品中并不具有明显的结构优势,或体现为产业结构负效应,或体现为微弱的正效应,且未见积极的变化趋势。这说明,中 国的结构优势主 要源于信息与通讯类 产品出口比重的提升。墨西哥虽然总 体上表现为产业结构负效应, 处于结构劣势,但 在 考 察 期 内,其 在 生 命 科 学、光 电子、柔性 制 造、航空航天四类产品 中 的 结 构 效应得到了明显改 善,相应产品占总出口比 重 高 于中国。更值 得 一 提 的 是,从竞争效应来看,虽 然 中国表现 为 正 效 应,墨西哥表现为 负 效 应,但 中国的竞争正效应 趋 于 弱 化,而墨西哥的竞 争 负 效产品 类别中国墨西哥2003 042005 062007 082009 102003 042005 062007 082009 1001 1. 60. 64. 60. 91. 6 0. 6 4. 6 0. 902 66. 8 145. 1 7. 6 152. 066. 8145. 17. 6152. 003 606. 4 2384. 933. 210. 2606. 42384. 9 33. 2 10. 2045942. 23811. 1456. 44034. 0 5942. 2 3811. 1 456. 4 4034. 005228. 192. 7 50. 5307. 6 228. 1 92. 750. 5 307. 60670. 682. 01. 5 46. 7 70. 6 82. 0 1. 546. 707 20. 7 21. 9 32. 78. 020. 721. 932. 7 8. 00828. 734. 7 89. 1 109. 8 28. 7 34. 789. 1109. 809 0. 923. 49. 12. 80. 9 23. 4 9. 1 2. 810 9. 9 10. 3 0. 3 0. 29. 910. 30. 30. 2总体5563. 31482. 3324. 54054. 8 5563. 3 1482. 3 324. 5 4054. 8科技与经济中国与墨西哥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应则显著改善。在 考 察 期 内,墨 西 哥 高 技 术 产 品出口提速相当快,由 2003 年 9. 5% 的 年 增 长 率 增 至 2010 年的 25. 8% 。特别是在信息与通讯类产 品中,墨西哥的竞争效应已由负转正,ce 值 由 第 一期的 50. 3 亿美元蹿升到第 四 期 的 14. 7 亿 美 元,该类产 品 对 美 出 口的年增长率由 2003 年 的10. 6% 提 速 到 2010 年 的 34. 4% 。同 期,中 国 该 类产品的出口增速则明显放缓,由 57. 8% 减 速 到29. 4% ,其竞争 效应的变化也与墨西 哥“背 道 而驰”,由正转负,ce 值由 第 一 期 的 29. 3 亿 美 元 骤降为第四期的 6. 7 亿美元。通过前面的分析不 难发现,信息与通 讯是中国最具比较优势的 产 品 类别,墨西哥 已 明显在该类产品中展 开“追 赶 ”, 缩小与中国的差 距。除 此 之 外,类 似 于 信 息 与 通 讯类产品,两国在 柔性制造和航空航天两类 产 品 的竞争效应中也出现了“中消 墨 长 ”的 情 况,说 明 中国在这 三类产品中来自墨西哥的竞争压 力 日 益加剧。表 3 中国、墨西哥各类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结构效应( ise) 计算结果( 单位: 百万美元)资料来源: 根据 u. s. census bureau,foreign trade division 相关数据计算整理。表 4 中国、墨西哥各类高技术产品的竞争效应( ce) 计算结果( 单位: 百万美元)资料来源: 根据 u. s. census bureau,foreign trade division 相关数据计算整理。51产品 类别中国墨西哥2003 042005 062007 082009 102003 042005 062007 082009 1001 1. 5 0. 23. 5 1. 01. 80. 3 5. 41. 50243. 4375. 7448. 198. 7 12. 8 56. 2 89. 1 26. 203 690. 8 1304. 8904. 1940. 41253. 6504. 4 243. 4 273. 6042933. 81145. 5 154. 4 673. 7 5026. 9 2812. 1400. 11471. 405302. 247. 9 15. 2246. 4 230. 7 64. 420. 3 290. 806179. 0141. 52. 6 23. 9 46. 3 56. 3 2. 118. 407 21. 311. 1 18. 952. 222. 6 3. 48. 3 16. 60846. 755. 1 78. 4 80. 7 26. 0 35. 052. 744. 509 0. 932. 78. 60. 90. 9 20. 1 9. 3 1. 1101. 70. 0 0. 4 0. 1 34. 452. 940. 9总体3043. 8 848. 2 117. 11561. 0 4507. 71463. 7174. 8 2100. 6产品 类别中国墨西哥2003 042005 062007 082009 102003 042005 062007 082009 10010. 10. 90. 52. 0 0. 1 0. 9 0. 5 2. 002 87. 0 257. 6 180. 3 200. 587. 0257. 6180. 3200. 503271. 8 1595. 4 402. 6 482. 1 271. 81595. 4402. 6482. 1042284. 62296. 4660. 44878. 8 2284. 6 2296. 4 660. 4 4878. 805 35. 339. 1 33. 746. 335. 3 39. 133. 7 46. 306 5. 2 5. 2 0. 9 25. 15. 25. 20. 925. 1071. 2 27. 7 20. 2 21. 1 1. 227. 720. 221. 108 5. 2 9. 9 23. 4 47. 95. 29. 923. 447. 909 0. 1 2. 50. 21. 80. 12. 5 0. 2 1. 810 13. 0 10. 20. 50. 013. 010. 2 0. 50. 0总体1964. 02507. 9459. 22328. 1 1964. 0 2507. 9 459. 2 2328. 1中国软科学 2011 年第 10 期中国、墨西哥各类高技术产品的交互效应( ie) 计算结果( 单位: 百万美元)表 5资料来源: 根据 u. s. census bureau,foreign trade division 相关数据计算整理。四、结论与建议通过以上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与建议:长此以往,我国由价值链低 端向高端迈进就更加 困难。因此,强 化出口优势又应着力于提高自主 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比较优势,培育核心技术和自 主品牌。政府对高技术的政策支持已不能再是笼统的高技术产业、企业或高技术产品,而应锁定在高创新 率、高 附加值和高进入壁垒的核心生产 环节。1.总体上,中 国 对 美 高技术产品贸易的规模 和速度较之于墨西哥更胜一筹,但同时,美中高技术产品贸易失衡比美墨之间 更 加 严 重,且 呈 日 益 加剧之势,这对于美中贸 易“痼 疾”贸 易 不 平 衡问题,无异于“雪上加霜”,会使中国面临更大的贸易摩擦潜 在 风 险,对 此 中 国 政府和企业应有清 醒的认识和必要的准备。4.中国 在 强化出口强势部门竞争优势的同 时,还应注重高技术产品出口结构的均衡。目前,中国对 美高技术产品出口结构中 信 息 与 通 讯 类 “一枝独大”,而此类产品近年来对美出 口 增 速 明 显放缓,竞争效应减弱,这是导致中国对美高技术 产品出口竞争力整体上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所 谓“独木难 成 林”,中国应着力改变目前 对 美 高 技 术产品出口过分倚重一类 产品的结构性问题,寻 找新的增 长 点。通过前文的分析不难发现,中 国 在其他 高技术产品中仍有很大的 上 升 潜 力 和 空 间,特别是生 物 技 术、光 电 子、尖端材料等几类产 品,净转移由负转正,而且高增长率所带来的竞争 效益日益显 露,原 来 的 劣 势 正朝着比较优势的方 向发展。对这 些 高 附 加 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应 逐步提高其对美出口的比重,这将有助于对美高 技术产品出口的均衡发展,进而促进产业和贸易 结构的优化升级。2.中国和墨西哥对美高技术产品出口相似度高,加之两国均对美国市场存在较大的依赖性,两国已经 在美国高技术产品市场展开 了 激 烈 的 争 夺,竞争关系非常明显。总体上,中国在对美高技 术产品出口中处于竞争优势,墨西哥处于竞争劣 势。从具体产品类别来看,中国在信息与通讯、电 子等几类产品中竞争力强于墨西哥,在生命科学、 核技术等几类产品中则处于劣势。3.中国最具 竞 争 优 势的是信息与通讯类,电子类次之,今后应进一步强化 这类出口强势部门 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其出口竞争力,这样在扩大出 口的同时 还 可 以增加就业和收入。同 时,还 应 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在高技 术产业链中仍处于 低端的加工 制 造 环 节,竞 争 优 势更多地依赖于低 成本而非高 技 术,核 心 技 术 的 缺失已然成为产业 发展掣肘,也导致高技术产品出口盈利能力较差。525.墨西哥虽然在与中国的竞争中暂时处于劣产品 类别中国墨西哥2003 042005 062007 082009 102003 042005 062007 082009 1001 0. 10. 00. 6 0. 2 0. 20. 01. 3 0. 402 23. 1 263. 2 275. 5 50. 2 7. 5 56. 3 83. 6 22. 303 187. 4515. 2 468. 3 448. 1 375. 4285. 1 192. 4 218. 704723. 8369. 2 49. 6 171. 01369. 41297. 4 196. 0 626. 705 38. 85. 6 1. 714. 9 32. 710. 8 3. 529. 506 103. 3 54. 3 0. 22. 4 29. 5 30. 9 0. 33. 107 0. 6 5. 36. 4 23. 1 0. 7 2. 44. 2 12. 408 12. 8 10. 512. 718. 9 7. 9 9. 613. 017. 4090. 0 6. 70. 30. 00. 0 5. 90. 40. 1101. 40. 0 0. 3 0. 131. 3 52. 8 40. 2总体555. 6 177. 4 17. 6165. 6908. 4 438. 1 40. 1373. 9科技与经济 中国与墨西哥高技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势,但其赶超的势头非常明显,正在努力缩小与中国竞争力水 平 的 差 距,这 一 趋 势在中国最具优势 的信息与 通 讯 类产品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因 此, 也给中国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可以预见,中、 墨在美国 高技术产品市场上 的角逐将更趋激烈。 在此背 景 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