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绪言药物跨膜转运ppt课件.ppt_第1页
药理学绪言药物跨膜转运ppt课件.ppt_第2页
药理学绪言药物跨膜转运ppt课件.ppt_第3页
药理学绪言药物跨膜转运ppt课件.ppt_第4页
药理学绪言药物跨膜转运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学习药理学(pharmacology),1,第一讲,绪言药动学:药物跨膜转运药物体内过程,2,一、绪言,3,4,(一)什么是药物?,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病理状态和(或)细胞代谢过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计划生育的物质,5,注意:药物都有毒!,6,有些药物是毒物的制成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治疗作用。,任何药物在用量超过治疗浓度时都可能产生毒性作用。,药物与毒物没有本质的区别,7,(二)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人体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肿瘤细胞,8,药理学的研究内容,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量效关系,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9,学科性质桥梁学科医学药学学习目的学科任务1.阐明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2.发现和研究新的药物3.揭示生命运动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10,(三)药理学的发展史,11,12,研究水平不断深入: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基因横向形成许多分支学科:肿瘤药理学,免疫药理学等,13,(四)新药开发与研究,14,1、新药的概念,指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药品注册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15,新药指中国境内外均未上市的药品,分为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创新药指含有新的结构明确的、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且具有临床价值的药品。改良型新药指在已知活性成份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剂型、处方工艺、给药途径、适应症等进行优化,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16,2、新药研究的基本过程,药学研究药理学研究毒理学研究,(一)临床前研究,目的:确定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二)临床研究,临床试验:、期,(三)上市后药物监测,17,18,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19,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研究内容: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0,简单扩散,滤过,载体转运主动转运易化扩散,被动转运,药物的跨膜转运,高,低,21,(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在体内转运和生物转化时必须要通过各种生物膜,此过程称为药物的跨膜转运。包括: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和膜动转运,22,1、被动转运,指药物自生物膜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另一侧进行的跨膜转运。包括:简单扩散易化扩散滤过(膜孔扩散),23,不需要载体无饱和性无竞争性,简单扩散特点:,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影响因素:分子量、极性、脂溶性多数药物通过此方式转运,24,易化扩散特点:,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饱和性竞争性,不溶于脂质而与机体生理代谢有关的物质一些离子蛋白通道,25,需要载体饱和性竞争性,2、主动转运,消耗能量,逆浓度差转运,26,简单扩散,滤过,主动转运易化扩散,被动转运,药物的跨膜转运,高,低,载体转运,27,3、膜动转运,胞饮胞吐,28,(二)药物的体内过程,29,药物,血液循环中药物浓度,靶组织上受体部位的药物浓度,吸收,分布,消除,生物转化,排泄,药理效应,29,1、吸收,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意义:药效产生的快慢、强弱与其吸收速度、程度相关,30,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药物的理化性质:分子量小、脂溶性高、解离度小2.给药途径雾化吸入舌下含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皮肤给药3.药物的剂型:4.吸收环境:,31,不同给药途径药物吸收过程和特点,口服给药:舌下给药:直肠给药:吸入给药:经皮给药:,最常用给药途径,主要在肠道吸收,有“首关消除”,吸收迅速、直接进入全身循环,可避免首关消除,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首关消除,经肺泡吸收(100-200m2),吸收能力差、可阻止水溶性药物吸收,32,注射给药:皮下注射:吸收较慢肌内注射:较皮下注射吸收快皮下、肌内注射吸收速度与局部组织血流量及药物制剂有关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无吸收过程,起效快,33,药物经肝静脉入全身循环,上腔静脉,药物经肝门静脉入肝脏,小肠吸收药物,注意:首关消除多的药物,机体可利用的少,不宜口服。如利多卡因、硝酸甘油等,临床给药应避免口服。,药物在吸收过程中受到胃肠道和肝脏细胞的酶灭活代谢导致进入体循环的活性药量减少,这种现象称为首关消除,34,2、分布,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向全身各部输送的过程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因素:1.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2.体液的pH值3.器官的血流量:再分布4.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5.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35,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结合型药物:不能跨膜转运药理活性暂时消失消除慢、作用维持时间长可逆性饱和性竞争性:竞争性置换现象,36,靶位,血浆,受体,游离药物,AB,白蛋白,药物竞争蛋白结合部位A单独给甲药B甲药+乙药,游离药物,37,cellp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