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pdf_第1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pdf_第2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pdf_第3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pdf_第4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 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 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做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论文作者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论文条例及西安体育学院有 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 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 学校图书馆有非赢利使用权 有权将学 位论文编入数据库进行检索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论文作者 导师 日期 日期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i 摘 要 武术功力运动是武术三大运动形式之一 在高校中发展武术功力运动 对大 学生了解 掌握武术套路和散打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武术 功力课程是使学生掌握各种武术功力方法 锻炼方式 运动形式的一门课程 现 在高校开设的武术课程多以套路和散打为主 若将武术功力运动纳入武术课程 中 不仅能使武术的三种运动形式齐驱并驾的发展 功力更好的服务于武术技术 而且也促进了功力运动的发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 专家访谈法 问卷调查法 数理统计法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武术功力运动涵义 项目特点及价值的概述 结合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的教学现状 提出武术功力课程在高校的发展对策 研究结果表明 1 对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显示 教学目标过于单一 课 时较少 项目设置陈旧 过深 与社会需求脱节 缺乏实用性 教学方法单调 缺乏创新 教学手段落后 学生选课的积极性不够 课余进行锻炼的积极性较差 基本都是在课堂中完成 选课动机过于片面化 针对性强 了解武术功力运动的 途径较少 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对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场地器材较为满意 教学考 核内容陈旧 教学评价方式仍以教师评价为主 缺乏师生间的互相交流 2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的发展对策 课程目标应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以及 学生对武术功力运动的需求 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思想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课程设置应结合大学生的生活 学习特点 建议先在高校开设 2 4 学分的武术功 力实践课 进行试验 如果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再对其开设选修课 开课方式应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开设初级班和提高班等 课程内容应选择简单易学 对场地 和器材没有过高要求的项目进行练习 课程评价应以人为本 注重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 关键词 武术 功力课程 教学现状武术 功力课程 教学现状 对策对策 论文类型 论文类型 应用型研究应用型研究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ii abstract wushu effect sport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forms of martial arts developing the wushu effect spor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very important and significant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mater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wuhu and free combat wushu effect course make students master a variety of skills of wuhu effect methods of exercise and forms of exercise wushu course gives priority to wuhu routine and free comba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owadays once the wuhu effect was included into the wuhu course it will not only make the three forms of wuhu keep pace let wuhu effect better serv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uhu skills but also improve wuhu sport itself this paper which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the expert interview law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logic analysis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wuhu effect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fers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ment of wuhu effect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overview of the meaning of wuhu effect sport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ject and the value of wuhu effect results showed 1 the survey of situation about wuhu effect cour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ws teaching goal of the course is single and teaching time is less hours project settings is obsolete and deep out of touch with social needs lacking of practicality teaching method is monotonous and backward without innovation students have little active to choose the course and do little exercise in part time but in class motivation of selected course is one sided and targeted students have less ways to know the martial arts the quality of wuhu teachers is weak teachers are content with teaching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s teaching content assessment is outdated teaching evaluation mainly depends on teachers withou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2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wuhu effect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urse objectiv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demand of student for wuhu effect course and should be guided by concept of lifetime pe to form a healthy lifestyle the curriculum arrangemen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life characteristics it is suggested to et up 2 4 credits wushu effect electiv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n experiment the wuhu effect special course should be offered to students once achieved the anticipated result based on students different needs course should be set up as primary classes improved class and etcetera the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iii content of course should be easy to learn without high requirements for sports fields facilities and sports apparatus the course evaluation should be people oriented focusing on diversification key word martial arts the wushu effect course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type of thesis application research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iv 目 录 1 前言 1 1 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 1 1 1 武术功力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 1 2 武术功力大赛是武术功力新的展示途径 1 1 1 3 武术功力课程进入高校是一种趋势 3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2 1 国内有关武术功力的相关研究 4 2 1 1 关于武术功法的相关研究 4 2 1 2 有关功力大赛的研究 5 2 1 3 有关武术功力运动进入学校的研究 7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8 3 1 研究对象 8 3 2 研究方法 8 3 2 1 文献资料法 8 3 2 2 专家访谈法 8 3 2 3 问卷调查法 8 3 2 4 数理统计法 9 3 2 5 逻辑分析法 9 4 结果与分析 9 4 1 武术功力概述 9 4 1 1 武术功力的涵义 9 4 1 2 武术功力的项目特点 9 4 1 3 武术功力运动的价值 10 4 2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12 4 2 1 健身养生 防身自卫 12 4 2 2 陶冶情操 增进交流 12 4 2 3 拓宽就业渠道 12 4 3 武术功力大赛成绩统计分析 12 4 3 1 历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参赛人员统计及参赛队伍的来源统计 12 4 3 2 历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成绩统计 13 4 4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的教学现状 25 4 4 1 开设武术功力课程的教学目标 25 4 4 2 武术功力课程的项目设置 27 4 4 3 武术功力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29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v 4 4 4 学生选修武术功力课程的动机与兴趣 31 4 4 5 武术功力课程教师师资队伍现状 34 4 4 6 开设武术功力课程的教学场地 教学器材 36 4 4 7 武术功力课程教学评价方式 37 4 5 开设武术功力课程的发展对策 39 4 5 1 课程目标 39 4 5 2 课程设置 39 4 5 3 开课方式 39 4 5 4 课程内容 39 4 5 5 课程评价 40 5 结论与建议 40 5 1 结论 40 5 2 建议 40 致谢 42 参考文献 43 附件 46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0 承诺书 50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1 1 前言 1 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 1 1 武术功力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要融入世界体育的行列 为世界体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 就必须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还要大胆地吸收外来体育文 化 把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体育推向世界 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不仅局限 于运动项目的推广 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弘扬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内涵丰富 博大精深 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传统武术是竞技武术的起源和基础 武术功力是传统武术训练的核心内容 拥有 着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新中国成立后 人们认识武术运动的形式 从 唯 技击论 的批判道路走上了 唯套路 的发展之路 经历了套路和搏斗的并存再 到功法 套路和搏斗三种运动形式的完善阶段 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相继出现了 竞技武术套路比赛 竞技武术散打比赛和武术功力大赛 在日新月异又高速运转 的现代文明中 通过各种武术竞技比赛和活动 不仅要达到锻炼身体和心灵愉悦 的目的 而且品悟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尤为重要 因此 为了达到全面发展 中华武术 就必须推陈出新 挖掘 继承和更好的保留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 武 术功力则是武术练习的基础 那么发展武术功力运动则显得更加重要 拳谚云 练拳不练功 到老一场空 可见武术功力在武术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武术功力是指通过武术锻炼所获得的运动能力和专门技能所达到的程度 是 对武术锻炼中所获得的各种单一功力以及套路演练技能和与人格斗技能等功力 的总称 这种运动能力 既包含有武术运动需要并表现出的专门能力 也包含有 人体活动的一般能力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武术功力包括桩功功力 腿功功力 腰功功力 臂功功力 眼功功力 耳功功力 内功功力等各种单一功力以及套路 演练技能和与人格斗技能等功力的总称 可以说 武术练习的基本目的 就是提 高功力 1武术功力课程则可以定义为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武术功力的练习方法 锻炼方式 运动形式的一门课程 随着武术运动的发展 武术功力运动正逐渐的 被人们认识 更重要的是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经过武术学者的发掘 整理和逐 步完善 现在已经成为同竞技武术一样具有相当规模的武术赛事 2007 年全国 武术功力大赛正式立项为全国武术功力锦标赛 武术功力进一步受到人们的重 视 为了避免武术理论研究明显滞后武术技术研究的发展之路 在武术功力运动 发展正恰当时开设相应的功力课程 使武术的内容完善而充实 1 1 2 武术功力大赛是武术功力新的展示途径 1 康戈武 武术功法运动教程 竞技功法 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9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2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 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而武术功力大赛可以说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一个具 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它使功力运动佛去了神秘色彩与乡土气息 走上了现代体 育竞技的舞台 所谓武术功力大赛是指从武术套路整体技术和基本功中选择一些 功法 按照比力量 比柔韧 比稳定 比准确的方法 研制开发的一种运动竞赛 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举办 是武术运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的全面发展 持续 发展观念的重要体现 2004 年 11 月 在广东佛山举行的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 拉开了武术功力运动蓬勃发展的序幕 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发 关于征 集全国武术功力比赛项目及其评判规则的通知 到颁布 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竞赛 规则 再到如今七届 全国武术功力大赛 的成功举办 推动了武术运动全面 地发展 对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从最新的第七届 武术功力大赛设置项目可以看出 有规定项目 表演项目和特邀表演三大类 规 定项目有男子项目和女子项目之分 男子项目有 流星打靶 单掌断砖 按 体重分级 75 公斤级 75 以上公斤级 悬空断板 按体重分级 75 公斤级 75 以上公斤级 石锁上拳 按体重分级 75 公斤级 75 以上公斤级 男子长杆 按体重分级 70 公斤级 80 公斤级 80 以上公斤级 男子守桩 按体重分级 70 公斤级 80 公斤级 80 以上公斤级 女子项目有 流星 打靶 悬空断板 按体重分级 60 公斤级 60 以上公斤级 女子夺桥 按体 重分级 60 公斤级 60 以上公斤级 表演项目有 克服阻力组包括克服重物 和克服自身重力 击打能力组 灵敏能力组 其它能力组 特邀表演是民间流传 的一些绝活 杂技等 难度很高 难以模仿 从上述的武术功力比赛项目看出 比赛发展的成功与否在于比赛项目的设置和规则的完善 随着数千年传承不衰的 传统武术功力拥有自身特有的时代价值 把项目繁多 以服务训练为主 缺乏竞 技比赛规则理念的功力运动 经过改进方法或与其他运动的融合 遵循传统武术 功力比赛的规则 设置出功力比赛的项目 全国武术功力比赛是一项新兴的 比试武术功力水平高低的比赛 他将中国 传统武术的锻炼方式搬上了竞技的舞台 不仅丰富了武术比赛的方式和全民健身 的方法 而且使人们了解到武术的各种民族文化气息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 理中心主任 中国武协主席王筱麟曾说 与套路 格斗并行的各拳种练功方法 是易于普及 具有较高健身和竞赛价值的项目群 举办功力大赛 使武术中基本 的却一度被忽略的锻炼方式进入赛场和全民健身领域 这应是武术全面发展的一 个研究成果 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举办不仅是对传统武术发展状况的检验 而 且也是全国传统武术习练者的盛大节日 随着武术运动的发展 武术功力大赛的 成功举办 武术功力运动也慢慢深入人心 人们认识到各种拳法的练功方法是一 种易于普及和开展的群众性运动 武功术力大赛的提出 第一 从现实角度说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3 是成为全民健身的一种锻炼方式 丰富武术比赛项目 通过竞赛形式 推动武术 功力锻炼方法自身的发展 促进武术的全面发展 第二 从历史角度说 武坛较 技 比试 比较的都是功力 一些拳家 名手常常以显示功力的方式 达到不战 而降服对手的目的 第三 武术功力的运用价值 武术套路招式繁多 记住有一 定的难度 散打又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 而武术功力简单易学 只要坚持就会效 果明显 第四 作为一种锻炼形式 它含有东方特有的文化底蕴 锻炼要求和形 式与国外不同 国外注重比赛成绩 锻炼上施加很大的负荷 是一种超量恢复 而我们的功力运动注重的内外兼修 循序渐进的提高能力 第五 功力练习是武 术运动最基础的 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开展 不仅有利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统武术 功力在新时代具有的新价值的发展和传承 而且更是为世界体育做出了自己的一 份贡献 1 1 3 武术功力课程进入高校是一种趋势 我国高等院校是 培养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 的阵地 除了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之外 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身体 教育的重任 在塑造性格的同时 还应该塑造人的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 以提高 学生的健康水平 高校的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身体练 习为主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 达到增强体质 增 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等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它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 心环节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武术功力是武术各运动形式的根基和基础 是练武之人必修的基本功 也只 有累积了深厚的功力才能拥有上乘的武功造诣 这是历代武术家实践经验的总 结 自 2004 年全国首届武术功力大赛以来 功力运动就作为中华武术的一个 新 品种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开来 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全 国武术功力大赛 且每一届的赛事规模 参赛人数 宣传力度等都较上一届有很 大发展 可见 武术功力的项目特点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社会上兴起了一场 功力练习热潮 这为武术功力进入学校教学内容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 群众基础 如今 武术功力大赛开展得如火如荼 若将武术功力吸收为学校武术教 学内容 或许可为学校武术的发展另辟蹊径 现阶段学校设置的武术课程多以套 路和散打为主 对功力运动这一武术项目却知之甚少 由于人们对武术概念的认 识过于局限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 功力运动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与发展 甚至几乎 被排除出武术范畴之外 学校武术教学内容中更没有涉及功力运动的相关内容 只是把重点放到了套路与散手这两种运动形式上 致使武术运动的内容过于单调 美中不足 这对学生的武术学习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一 学生认为武术套路招 式繁多 不利于记忆 而且违背了武术技击的本质 二 学生认为散打存在一定的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4 危险系数 而且对于女生来讲这种运动几乎都是不敢触及的 散打运动便难以开 展 三 由于套路和散打都存在着某些缺点 再加上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 学生便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而功力内容恰恰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 它为武术 运动注入了一种新的能量 填补了武术内容上的空白 第二 它要求器械统一 标准化 第三 比赛场地和比赛的规则具有科学性 第四 它的宗旨是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 因此 分析武术功力的涵义 项目的特点 价值和开设的必要性 从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 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 国内有关武术功力的相关研究 2 1 1 关于武术功法的相关研究 目前 关于武术功法的研究范围比较广 但是各个研究领域的文章较少 主 要集中在武术功法运动的定义的界定 分类和本质属性 教育理念 功法运动价 值 传统文化与武术功法 功力项目上的技术分析及功力运动的推广 如 杨慧 婷 武术功法运动与武术功力的概念辨析 彭鹏 武术功法分类及其竞技特征 分析 施秋桂 武术功法的特征及其在社会实践中引发的思考 突破武术 发展瓶颈的理论探讨 等揭示出武术功法共有的 特有的 稳定的属性是 以 提高某种技击能力为最终目的的专门练习 它的功能即 实战 从而界定出 武术功法与武术功力的定义 论述武术功法的特征和在实践中的作用 彭鹏运用 现代运动训练 项群理论 以传统武术功法 竞技武术功法 竞技能力为依据进 行不同分类 并提出武术功法的竞技特征 为其找寻一条适合武术功法发展的道 路 刘树军 付文生 传统武术功法教育理念之研究 从对武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下传统武术功法教育理念的研究 得出结论 传统武术功法的 传承与中华文化是息息相关的 李成银 论武术功法运动的发展 功理及特点 张学生 武术功法的价值嬗变及其发展研究 王亚东 论传统武术功法的继承 与发展 等从传承和发展的视角 认为武术功法运动的雏形是从武举制发展到武 术功力大赛的 武术功力是练武之人的基本功 提出了武术功法运动的特点 同 时张学生并对武术功法形成时期的发展状况和不同时期的体现价值以及功法运 动的前景进行展望 郭兴伟 武术功法健身价值的研究 通过对 2004 年和 2005 年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实地考察 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武术功法的健身价值 包含 了健身 健体 健心三个部分 提出应该加强对武术功法的健身研究 加强对其 的推广力度和鼓励武术功法进入高校 范海彪 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功法 主 要从儒家 道家 佛家与武术功法的关系和中医与武术功法 揭示其中存在的紧 密联系以及影响 藿丕兰 浅析武术功法运动女子夺桥徒搏运动的技战术训练 李红艳 浅谈功法练习的禁忌 刘振娟 武术功法练习在准备活动中的作用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5 徐继超 新农村背景下我国农村群众体育研究 以武术功法运动带动农村群众 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秦子来 散打运动引入传统武术功力训练的可行性研究 王辉 传统武术功力练习法与散打训练结合的理论探讨 秦丽 试析武术功法 对现代散打技术训练的影响 宋晓霞 武术功力运动对腕骨形态结构影响的定 量 ct 研究 等主要都是针对武术功法运动在实践中的运用问题分析其因素或提 出见解 霍丕兰就武术功力项目女子夺桥徒博运动中的技战术训练和心理因素进 行分析 提出在女子夺桥徒博的技术训练上要重视单个技术动作的训练 把握比 赛的时机和节奏 加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训练 李红艳主要从毅力 武德 戒律 修炼以及练功的时间 呼吸方法 练习方位 性别之分 营养的摄取对武 术功法练习的禁忌点进行了概括 刘振娟指出在准备活动中加入功法运动 可以 提高身体素质 达到身心的适应 起到保健的作用 并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简单易 学的武术功法 徐继超简单概括了新时期建设农村体育的重要意义和目前存在的 问题 提出将武术功法运动引入农村体育建设的优势和采取的有效措施 秦子来 王辉 秦丽都是阐述武术功法与散打的关系和影响 秦子来分析了散打运动发展 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针对我国散打运动员技术特点及其优劣势 提出将传统功 力训练引入散打教学中 不但提高了散打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同时也丰富了现代 散打技术训练体系 王辉对传统武术功力练习法及价值功能 分析散打训练与传 统武术功力训练的关系 提出散打与武术功力训练相结合不但可以丰富自身的训 练体系与理论体系 也扩展了武术的发展渠道 秦丽从武术功法的概念 武术功 法对现代散打技术训练的影响 提出将武术功法运用到散打训练中 以便提高运 动员的各方面能力 宋晓霞以武术功力项目单掌断砖对腕骨形态结构的影响进行 测验 研究结果表明 局部的应力不能改变腕骨整体的功能分布 男性与女性各 腕骨的体积一样 施加负荷的骨骼部位比没有施加负荷的骨骼部位的骨况含量值 高 综述可得 以上的研究辨别了武术功力和武术功法的区别 分类 功能 价 值 教育理念等 基本只停留在对武术功法理论的基本范畴之内 研究不够深入 也不够系统 但是对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2 1 2 有关功力大赛的研究 目前 关于武术功力大赛的研究较多 主要集中在对历届武术功力大赛的阐 述与分析 研究其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些适合发展的对策 武术功 力大赛设置的有关问题 武术功力大赛的宣传和推广 武术功力与套路的结合 武术功力大赛的市场化发展 武术功力大赛器械研究及武术功力大赛品牌的塑造 等 如 鲁夫 压轴大戏 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 李朝旭 全国武术功力大 赛亮点纷呈 洪浩 历史记下了全国武术功力大赛 李宁 从民间走向科学 规范化发展的功力大赛 洪浩 第七届全国武术功力比赛在河南大学成功举办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6 洪浩 功力比赛 武术赛法的创新 鲁夫 康戈武谈武术功力比赛 等主要讲 述了历届武术功力大赛成功举办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有利于武术功力运 动发展的对策 张银行在 浅谈武举制与武术功力大赛 从武举制的开始和作 用 意义 研究指出武举制是武术功力大赛的雏形 洪浩 全国武术功力大赛项 目设置探析 王俊峰 全国武术功力大赛项目设置研究 主要对武术功力大赛 项目设置进行分析 包括规定项目设置 优先增加项目设置 可增加项目设置 需要开发项目设置 自选项目设置 特邀项目设置 研究认为 规定项目的设置 基本合理 应优先考虑双人对抗和女子项目 竞赛内容有待改善 特邀项目应给 予足够的重视 建议应降低比赛场地和器材的经济成本 比赛模式多样化 在竞 赛中加入腿功和柔功 挖掘新的武术功力竞赛项目 加强对武术功力运动的宣传 李成银在 关于设置全国武术功力锦标赛的可行性研究 一文中分析武术功力 大赛的发展现状 设置全国武术功力锦标赛的可行性分析以及设置武术功力锦标 赛的对策思考 研究结果表明武术功法纳入赛场并进入全民健身的行列 不仅对 武术功法的宣传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保持了武术的积极性 姚琼在 武术功力 与套路比赛结合的试验研究 对武术功力比赛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了武术 功力比赛与套路比赛结合的设想 得出结论 武术功力的练习对武术套路运动员 的身体机能 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都有很大的提高 戴金明 首届全国武术功力 大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周士菊 武术功力大赛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分析了武术功力大赛的发展现状 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如 戴金明 对武术功力大赛中的参赛队伍 人员 年龄与功力大赛的关系进行分析设置 提 出调动习武者的积极性 鼓励各大院校开展功力大赛 挖掘民间武术功力项目 要有区别于其他运动的特点 对竞赛规则进行改革 周士菊首先对武术功法和武 术功力大赛进行了概念的界定 从武术功法的功能 内容与分类 武术功力大赛 的提出与发展和四届武术功力大赛的赛况得出武术功力大赛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 这些问题给出武术功力大赛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朱永光 全国武术功力比 赛 长杆较力 项目技术的科学发展研究 汤俊波 桩上徒搏概念探析 和任 建设 关于全国武术功力比赛 桩上徒搏 项目的科学化发展研究 都阐述了武 术功力大赛具体项目存在设置内容 裁判的评判 技术方法等问题 对此进行分 析 提出相应的建议 为这些具体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郝晓光 关于全 国武术功力大赛器械的科学化设置研究 和王琳 武术功力比赛器材的现代化改 造 指出在武术功力大赛上由于比赛器械而引发的问题 进行分析和探究得出 应用信息技术和化学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 对武术功力比赛器械进行科学化 现 代化的改造 薛文忠 对武术功力比赛市场化发展的研究 韩美佳 全国武术 功力大赛品牌构建研究 及李云鹏 武术功力大赛赛事品牌塑造的思考 从武术 功力比赛在市场上的运作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应重视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7 赛事的内容 质量和创意 突出武术文化的内涵 扩宽武术功力大赛的传播渠道 重视赛事的包装 关注赛事的大众市场 综上所得 历届武术功力大赛都存在项目设置 评判标准 场地器械 赛事 推广 品牌塑造和巨大的市场潜在问题等 武术功力大赛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研究较多 但重复观点也较多 没有新颖的论点 概括较不全面 但对本文的研 究将给予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2 1 3 有关武术功力运动进入学校的研究 目前 关于研究武术功力运动进入高校或者高校开设武术功法课程的研究较 少 主要都是对武术功力运动的发展现状 特点 功能的的分析并指出武术功力 运动进入高校的有利面 开展武术功法课程 宣传武术功力运动 如 刘巧芳 功 力大赛项目在中小学武术课程中开设的可行性分析 张胜久 武术功力成为学 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可行性研究 分别在文章中分析了中小学武术发展的现状 对 武术功法运动和武术功力大赛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分类 并针对中小学的身心状况 进行分析 提出在学校开展功力运动是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 更有助 于武术功力运动的发展 颜世亮 普通高校体育系开设武术功法课程的思考 颜世亮 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武术功法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郑卫民 高等院校 开设武术功法课的可行性研究 简述了武术功法和武术功力的定义 从武术功力 运动的价值体系出发 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提出在学校开展武术功力运 动的可行条件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胡玲在 将功法纳入体育院校武术教材技 术内容体系的思考 中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功法为武术运动形式之 一的依据 对已发行的武术教材进行考察 武术功法纳入武术教材的思考 得出 结论 套路和散打不能代替武术功法 武术功法应明确独立地纳入武术教材中 武术功法与套路 散打是相互联系 相互为用的 梁燕飞在 高校开设武术功法 课程的可行性 必要性及作用意义研究 中对武术功法课程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 探讨和必要性探讨 并提出了开展武术功法推广的重要作用和开展的重要意义 董建 关于高校学生武术功力竞赛价值的研究与探讨 通过对高校武术功力竞赛 内在价值的和外延性价值的论述 得出结论 了解和认识武术功力竞赛价值 参 加武术功力竞赛是一个很好的桥梁 能够加强对武术功力的宣传和推广 孟田 河 南省高校武术功力项目训练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对河南省高校武术功力项目训练 现状的调查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适合高校武术功力项目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综上所得 有关武术功力运动进入高校的文章较少 研究内容单调 有重复 论点出现 没有结合对高校武术课程的调查进行研究 对学生对功法课程的内容 不确切 因此 不能合理系统的提出武术功力运动在学校的运行对策 综上所述 本人采用问卷调查法 专家访谈法等方法 通过对武术功力涵义 项目特点及价值的概述 分析武术功力运动引入高校的必要性 结合高校开设武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8 术功力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发展对策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 1 研究对象 1 以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作为研究对象 2 以参加武术功力大赛并开设有武术功力课程的高校 广州体育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洛阳师范学院 河南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 6 所高校为 调查对象 3 2 研究方法 3 2 1 文献资料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 检索与本课题相关的网站 重点查阅武术功法运动教程 体育科研 体育统计等方面的书籍 查阅有关中国 武术功力运动及武术功力大赛相关的期刊和资料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依据 3 2 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目的 为了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资料 本人采用信函 电话联系 邮件等方式调查与本课题有关 6 位武术功力专家 就本课题涉及的问题进行探 讨 并详细记录 3 2 3 问卷调查法 在阅读了有关社会调查及体育科研方法方面的书籍 根据社会学有关问卷的 设计要求 结合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计问卷 问卷包括高校教师和学生设 计问卷 表 1 问卷的发放 回收情况统计表 问卷项 发放问卷数 回收问卷数 有效问卷数 回收率 有效率 武术教师 50 50 50 100 100 武术专修 选修 学生 300 296 296 98 6 98 6 3 2 3 1 问卷的效度检验 为了确保问卷能够得出研究所需要的相关结果 请 6 位武术功力的专家对问 卷设计的项目逐条审核 对专家认同的项目进行保留 对有争议的项目给以剔出 然后对问卷的内容效度做出定性评价 问卷的每一个项目 采用很有效有效无效 等区分度来判定 3 2 3 2 问卷的信度检验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9 为确保问卷调查得到材料的可靠性程度 本研究计划采用 再测法 对教师 问卷和学生问卷进行信度检验 在第一次调查后 间隔 3 个月再抽取原样本的 20 进行第二轮调查 然后计算两次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作为其信度系数 3 2 4 数理统计法 将获取的资料和信息在计算上建立数据库 采用 excel2003 数据处理软件进 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3 2 5 逻辑分析法 采用归纳 演绎 类比 综合等方法 对现有理论和观察到的现象及所获得 的实际资料进行抽象整理 逻辑分析和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 1 武术功力概述 4 1 1 武术功力的涵义 康戈武等认为 所谓 武术功力 可以解释为通过武术锻炼获得的运动 能力和专门技能所达到的程度 这种运动能力 既包含有武术运动需要并表现出 的专门能力 也包括有人体活动的一般能力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武术功力是 对武术锻炼中获得的桩功功力 眼功功力 腿功功力 腰功功力 臂功功力 耳 功功力 内功功力等各种单一功力 以及套路演练技能和与人格斗技能等功力的 总称 可以说武术练习的最终目的 就是提高武术功力 高小军主任在第七届武术功力大赛中说道 武术的三大赛事 功力是三分 天下有其一 自 2004 年以来 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先后在佛山 深圳 郑州 广州 宁波 淄博 河南举办了七届 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对武术运动全面 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国武术功力比赛是一个新兴的功力发展模式 发 展之初既没有组织经验 也没有可参考的比赛 是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下进行的 可是通过几届功力大赛的成功举办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民间项目和特色项目已经 列入比赛内容中 这样有利于与民间武术习练者的沟通 并且能让现代的竞技体 育与传统的武术结合起来 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项目设置贴近民间 传统意味和 民间风俗结合起来 简单易学 既提高了武术爱好者的兴趣 又加强了武术健身 的观念 使武术功力大赛深入人心 融入全民健身的行列 走向世界 全国武术 功力大赛的举办 不仅有利于传统武术功力在新时代的发展和继承 更有利于为 世界体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 1 2 武术功力的项目特点 4 1 2 1 需要器材少且简易 易于开展 武术功力项目是以某一专门的单一动作或单一运动形式进行的 每一种项目 可能仅仅需要一种器材 甚至有的不需要器材就可以进行练习 例如桩上徒搏是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10 在梅花桩上运用推 按 捋 带 采 引 化等技法 进行徒手搏斗的一种武术 功法运动 我们在上课期间可以在地面上画出三个脚掌大的圈 来代替梅花桩进 行教学练习 也可以用普通的红砖代替 所需器材非常简单 易取 但给学生带 来的益处却不是一般游戏所能代替的 4 1 2 2 项目多 可供选择 武术功力项目很多 我们可根据外界因素 天气情况 学校资源等 也可根 据学生自身状况 爱好 性别 力量 体重 身高 速度 柔韧等 进行选择适 合的项目 例如 体重大的学生 一般不愿意进行剧烈运动 可以两两组和进行 长杆较力 是在直径 8 米的圆形场地内 两人双手握持长杆把端 运用顶 推 带 拉 拦 拿 挑等技术方法进行较力的一种武术功力运动 比赛 体重轻灵 巧的学生 可以学习流星打靶 是指运动员或学生运用规定的流星技术方法 击 打两侧固定靶位的一种武术功力运动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4 1 2 3 客观性强 容易评判 前面提到武术功力是某一专门的单一动作或单一运动形式 所以在比赛时比 较简单 它与西方一些竞技体育项目还有一个相似点就是 客观性强 也就是说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特定规则 在规则范围内 按要求的 方法去做 只以胜负来评判 没有其他人为色彩 不仅如此 为了增加比赛的透 明度 公正性和运动员的安全 引进了一些高新科技器材 使本身客观的比赛更 加客观 透明 4 1 2 4 运动方法简单 易于学习 武术功力练习极其简易 其技术内容主要是单一技术动作和以少量简单技术 动作编组成串两类 而且这类成串动作的数量大多在 12 个动作以内 例如 桩 功 鼎功 掌功 腿功 八卦行功等都以单一技术动作作为功力练习手段 另如 五手拳 5 式 五步拳 5 式 五形拳 5 式 八段锦 8 式 易筋经 十二式等等都是以少量简单技术动作编组成串的功力 这种成串练习 还具有既 可单式练习也可成套练习的特点 武术功力的这一结构特点 使得武术功力易学 易记 便于教学和推广 目前 不少武术爱好者因为武术套路动作太多 不易学 记不住而放弃 有的当时学会了 因一段时间未能坚持 就连不成套 无法练习 只有作罢 因此 我们有必要将武术功力课程引进到学校教学内容中来 4 1 3 武术功力运动的价值 4 1 3 1 教育价值 武术功力传承的是中国特有文化背景下的单个搏击项目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 古代也有很多 如汉代中 扛鼎 与 翘关 的记载 还有何良臣的 阵纪 中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11 步行日三百里 距越三丈 对 轻功 的描述 2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不 仅是掌握了一门技艺 同时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激发学生的爱国之 心 增强民族自豪感 除此之外 练习武术功力需要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这会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 坚忍不拔的精神 这恰好弥补当代大学生好逸恶劳 好高骛 远的缺失心态 4 1 3 2 健身价值 武术功力的作用却有其特殊性 总体来讲武术功力 是以身心合一 内外合 一的技法的基础原理 强调在不断提高意 气 劲 力四者有序化配合的过程中 使全身得到整体性的锻炼 使功力随之提高 从而形成了武术功力的原理 消除 妄动 从静中体验 以意领气 在身内周流 应外诱潜 从动中获得 微量递增 从有限中求无限 具体而言 在武术的套路和散打中 动作是一连串的 对人体的速度 力量 灵敏 柔韧 耐力 协调等素质都有所影响 但武术功力的内容众多 每个项目 对人体各项素质的影响都有所侧重点 这也为健身的人们提供了平台 就是可供 选择性 人体素质的遗传率很高 有些人可能本身协调性不好 而力量 速度较 好 这样练习套路很难出来好的成绩 如果练习武术功力中的单掌断砖或悬空断 板等 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对其身心有良好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4 1 3 3 娱乐观赏价值 武术功力的娱乐观赏价值体现在它的游戏性上 它不仅娱乐了别人 而且自 己还会被自己的凝神定气 闪展腾挪娱乐着 即娱乐贯穿始终 有了娱乐性也就 有了观赏价值 就人们常态思维而言 观赏一场比赛 最高兴 心情最愉悦的时 刻莫过于足球进球的一刹那 篮球的扣篮或最后时间的超越得分 拳击等搏击项 目中的 ko 瞬间 而武术功力大赛就是单个项目瞬间精彩的比赛组合 例如 单 掌断砖的断砖瞬间 桩上徒搏下桥的瞬间 流星打靶中靶的瞬间 指鼎较力挺起 的瞬间等等 4 1 3 4 竞技价值 武术功力比赛有别于其他武术项目的另一特点是近似于西方竞技体育 从文 化角度讲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 武术功力既重人的道德 人的社会性 强调 中 庸 之道 又具备了西方人注重个性张扬 人的自我存在 强调人的自由意识 具体项目而言 武术功力项目与西方竞技项目类似点在于 都是以某一专门的单 一动作或单一运动形式进行 更快 更高 更强 的比赛 这些很像武术运动为 提高某一专门能力而采用的功力 如果从武术功力中选择一些项目进行比赛 其 2 邱丕相等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开展武术功法运动之研究 a 见 武术功法与功力比赛 研究专集 c 武术研究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12 可比性 观赏性 或者 更快 更高 更强 性 并不亚于奥运赛项 例如武术 功法中的梅花桩 其难度和艺术价值并不低于西方体操中的平衡木 4 2 高校开设武术功力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4 2 1 健身养生 防身自卫 武术功力注重 内外兼修 讲究 外练筋骨皮 内练一口气 强调意识 与肢体动作的高度和谐统一 它与我国传统的医学 养生学等息息相关 武术功 力的本质是挖掘人的潜能 全面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 以及在某一方面发展 特殊的素质和能力 为武术技术服务 防身自卫 在武术产生之初就是其最根 本的目的 许多武术功力的练习方式和方法就是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武术技击 目 的就是有效提高技击能力 4 2 2 陶冶情操 增进交流 武术讲究 习武先习德 尚武与崇德是练习武术的两个重要方面 武术功 力服务于武术技术 也可以说是武术的根基 武术功力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尊师 重道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特别是坚忍不 拔 坚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 坚持不懈的精神 同时 武术功力作为民 族传统文化和传统武术项目 在社交中发挥着特殊的功能 武术讲究 以武会友 切磋技艺 扩大交往 交流思想 增进友谊 拉近与外国武术爱好者的交流 4 2 3 拓宽就业渠道 武术功力运动是武术体系的完善 服务于武术技术 武术功力培养目标和民 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都是为了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 掌握本学科 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养适应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 在高校中 开设武术功力课程进行科学的训练 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塑造正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