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朝鲜初期汉语教材《训世评话》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题目:朝鲜初期汉语教材训世评话研究 学科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学位申请人:童欢 指导导师姓名:王澧华教授 论文类型: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简单介绍本文研究所运用的理论及方法、选题意义,并对 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第二章主要介绍训世评话时代背景与编写特点,其中时代背景包括中国对 朝鲜的影响以及朝鲜的汉语教学和汉语教材,编写特点包括编写体例和编写原则, 其中编写体例涉及文白对译和评话形式,这也是区别其他朝鲜汉语教材的特色之 一,作者在编撰训世评话时紧扣实用性、娱乐性和科学性三大编写原则。 第三章对训世评话原文即书面语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六大方面:原文的题 材和内容介绍、原文来源介绍、选材原则以及和其他朝鲜汉语教材比较、词汇和句 式等。原文的题材和内容主要从题材归类和内容特色来阐述,选材原则强调时代背 景和写作对象及目的,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材安排上将训世评话和其他朝 鲜汉语教材进行比较分析,词汇主要选取表现教育文化、称谓文化和职官文化的词 语进行研究,语法则是研究被动句式和判断句式。 第四章对口语进行分析研究,包括词汇和语法,词汇主要从用词统计概述、词 汇构成和词汇教学三方面来分析,其中用词统计是运用词汇统计的手段对一些高频 词进行了统计,词汇构成则是以基本词和一般词为重点进行分析研究,语法则涉及 词语特征、句式特征和特殊格式以及语法教学四个方面,其中词语特征、旬式特征 和特殊格式是训世评话所特有的,有些甚至与汉语有很大的出入。 第五章是对训世评话总体评价,主要包括它对韩国以及世界汉语教学的贡 献和借鉴作用及其本身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编写体例编写特点词汇语法教学内容 s u b j e c t :t h er e s e a r c ho fe a r l yk o r e a nc h i n e s et e x t b o o k x u ns h i 用昭h u a m a j o r :l i n g u i s t i c sa n da p p l i e dl i n g u i s t i c s c a n d id a t e :t o n gh u a n t h e s i s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w a n gl i h u a t y p eo ft h e s i s :t h e o r e t ic a lr e s e a r c h a b s t r c t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s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b r i e f l y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t h e o r va n dm e t h o d s ,a n dt o p i c ss i g n i f i c a n c e ,a n dc o l l a t e sa n d s u m m a r l z e s p r e v i o u s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i n t h i st h e s i s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 sm a i n l y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c o m p ili n gf e a t u r e so f x u ns h ip i n gh u &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i n c l u d e st h ei m p a c to fc h i n ao nk o r e a a n dc h i n e s et e a c h i n ga n dc h i n e s et e x t b o o k s i nk o r e a ,t h ec o m p ill n g f e a t u r e si n c l u d ew r i t i n gs t y l ea n dw r i t i n gp r i n c i p l e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i st h er e s e a r c h o fo r i g i n a lt e x t ,i n c l u d i n g s i x a r e a s :t h et h e m e a n dc o n t e n t ,t h eo r i g i n a l s o u r c e , s e l e c t l o n p r i n c i p l e s ,c o m p a r i s o n sw i t ho t h e rk o r e a nc h i n e s e t e x t b o o k s ,v o c a b u l a r y a n ds e n t e n c ep a t t e r n s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i st h er e s e a r c h o fs p o k e nl a n g u a g e ,i n c l u d i n g v o c a b u l a r ya n dg r a m m a r , v o c a b u l a r yr e s e a r c h c o n t a i n sw o r ds t a t l s t l c s v o c a b u l a r ys t r u c t u r e ,a n dv o c a b u l a r y t e a c h i n g ,g r a m m a r r e s e a r c hi n v o 上v e s t h ef e a t u r e so fw o r da n ds e n t e n c ep a t t e r n ,s p e c i a l f o r ma n dg r a m m a r t e a c h i n g t h ef i f t hc h a p t e ri s t h eo v e r a l1 e v a l u a t i o n , i ti n c l u d e s i t s c o n t r i b u ti o na n dr e f e r e n c e f o rk o r e a na n d w o r l d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a n dt h es h o r t c o m i n g s i ni t s e l f k e yw o r d s : c o m p i l i n gs t y l e ; c o m p i l i n gf e a t u r e ; v o c a b u l a r y ;g r 锄a r : t e a c h i n gc o n t e n t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 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己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 谢意。 作者签名:鼋讯日期:沙佃q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储鹤瓤翩繇目絮p 加埠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1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绪论 训世评话成书于1 4 7 3 年,是朝鲜初期一本比较重要的汉语教材。在训世 评话之前,朝鲜人所习教材不过是从高丽时代流传已久的汉语会话课本老乞 大、朴通事,正如作者李边所说:“然直解小学逐节解说,非常用汉语 也。老乞大、朴通事多带蒙古之言,非纯汉语,又有商贾庸谈,学者病 之。”由此可见,当时的汉语教科书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老乞大和朴通事 成书于1 4 世纪中叶至1 5 世纪初,所使用的汉语基本上是元代燕都地方的白话。而 v i i 世评话产生时期,大体相当于明代前期。借助于训世评话,我们可以探 讨明代白话的大体面貌。由于老乞大、 朴通事二书在明代未曾改动,所以 在词汇和语法上无法表现出时代的口语特色,从而形成研究上的空档,而( ( - o i i 世评 话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白。这样,从1 4 世纪到1 8 世纪近代汉语的发展线索便更清 楚了。 训世评话作为李朝重要的汉语教材,其编写体例和之前的汉语教材有很大 差别,因为它采用当时中国文学中流行的评话形式进行编写,其独特的编写体例本 身就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挖掘,这对于我们编写对外汉语教材有很多启示和借鉴。 另外它采用的是言文对照的方式,学生可从这本书可以同时学到口语和书面语,因 而从一个新的角度丰富了当代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 中外汉语学者注意到并开始研究 i ) i l 世评话始于上个世纪9 0 年代,因而研 究的起步时间很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研究资料都比较少,还有许多空白值得研 究。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某些前人还未涉及或者还未深入的领域做一 些探讨,以此来深化对训世评话的研究。 1 2 目前的研究现状 根据现在的研究进展,我们得知训世评话虽在朝鲜初期以活字印行,但因 历次战乱,在当时很难找到,以致佚失了四百多年,但有幸在日本名古屋得以保 存。所以该书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受到汉语学者的关注,( ( v i i 世评话原书由挪 绪论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威奥斯陆大学h a l v e re i f r i n g ( 艾皓德) 教授在日本名古屋发现,1 9 9 7 年韩国鲜文 大学的朴在渊教授辗转得知,并于1 9 9 8 年将其整理出版。国内见到此书则是在 2 0 0 5 年,由汪维辉教授汇编、中华书局出版的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收录 了该书。从笔者见到的资料来看,以训世评话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以下几篇。 国外相关研究:1 9 9 7 年,朴在渊得到了由法国国家科学院陈庆浩提供的训 世评话的影印件,随即于1 9 9 8 年将此书出版发行。该书的第一部分,即朴在渊 将训世评话的译文( 即6 5 个白话故事) 相应地翻译成韩文;第二部分是训 世平话的原文,原文的开头部分是训世评话作者的外曾孙柳希仁作的跋, 接着是6 5 个文言故事,每一个文言故事都相应附有一个白话的译文故事。原文的 结尾部分是李边作的序,该书的第三部分是训世评话的影印本,分上下两 卷,上卷有柳希仁的跋语,下卷有李边的序言,正文采取文白对译的形式,文言 在先,白话文在后。 在关于十五世纪朝鲜译学书 这篇论文中,朴在渊介绍了朝鲜 时代汉语教材的基本情况,并指出有不少汉语教材已经遗失,而训世评话也 是其中之一,并对训世评话的书名“训世 和“评话”做了解释和说明。对 训世评话的作者李边的生平情况以及外交背景也进行了介绍,同时提出了 训世评话的印行和编者等方面的问题。对影印本的情况也进行了简单的介 绍,并归纳了一些白话文中出现的俗字、谚语和格言。 国内相关研究:刘坚( 1 9 9 2 ) 在 中所见明代前期汉语的一些特 点简单地介绍了该书的著者和本书的性质,并且将训世评话和老乞大、 朴通事进行了比较,认为它们的语言是一脉相承。作者认为老乞大、朴 通事里“多带蒙古之言”,训世评话也不能完全摆脱蒙古语的影响。作者通 过对动词、介词和指代词等方面的分析试图说明明代前期汉语的一些特点。 张美兰( 1 9 9 8 ) 在 词语考释、校勘中对一些比较特殊的词语专 门进行了研究,这些词虽已用于汉语口语中,但其用法、语义却很特殊,甚至有“混 合汉语”的意味。这些词语都出现在训世评话的译文部分,而且出现频率较 高。这些词中有些是现在早已不用,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口语交际特点。 陈辽( 1 9 9 9 ) 在朝鲜汉文小说 的发现中介绍了当时成书的背景 以及这本书在遗失了几百年之后是如何被人重新发现并得以出版发行。首先作者先 探讨了此书在文化思想上和中国当时的话本小说的共通点,其次对“评话”的意义 和价值进行了重新估价,并指出“评话”这种形式不仅在当时的中国颇受欢迎,而 且对日本和朝鲜都有深远的影响。第三点对训世评话中评话形式的运用进行了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简单的介绍,第四点则强调了对评话形式的创新,主要是从题材方面来谈的,第五 点阐述了作者把“评话”与朝鲜特色相融合,6 5 则故事中有5 则故事取自朝鲜民 间故事,并将这5 则朝鲜民间故事成功编成评话。 张美兰( 2 0 0 2 ) 在 中的授与动词“给”中主要探讨动词 “给”,从含义和用法上进行了分析,并且从文言文和白话文两个角度进行了对 比,最后提出了汉语授与动词“与”在近代如何演变为“给”这个问题。 汪维辉( 2 0 0 3 ) 在关于 文本的若干问题中从版本、文字讹夺、 音借字、异体字、误译、非汉语用法等6 个方面指出了此书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 题。首先从版本上看,此书的原文校录部分文字讹误和标点问题比较多,不少人仍 然沿用姜氏的校录本,以讹传讹,影响了对相关材料的研究。其次是文字讹夺,主 要包括错字、脱字、衍字三个方面。第三是从音借字来谈,即书中有一些音同或音 近的借字,第四是异体字,异体字分为两类:一是有的异体写法由来己久或者使用 普遍,二是有的写法不见于中国典籍,可能是民间俗体或者是韩国特有的字体。第 五是从误译方面来谈,因为训世评话的白话翻译采用的是意译,并不是字字都 跟原文对应,有的地方还有李边自己增添的内容,也有少数地方是由于李边误解原 文而造成的误译。第六是从非汉语用法来谈,训世评话中有一些语言现象非汉 语所固有,可能是受作者母语的影响或偶然误用而产生。 关旭( 2 0 0 8 ) 的 口语教材特征研究在词语的对照方式、句子的 对照方式、篇章的对照方式、选择的主题和叙事的方式等方面,作出了较为具体的 论述。 训世评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版本以及词语等方面,还没有深入到汉语教学 的领域。然而,训世评话是一本汉语教材,也是李朝汉语教学的重要资料,所 以我们有必要挖掘该书在汉语教学方面的价值,这也正是本文力图实现的目标。 1 3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1 、分析和归纳相结合:训世评话分为原文和译文两个部分,由于译文是 原文的翻译,所以在进行词汇和语法分析研究的时候,拟将词语特征和语法特征进 行一个总体的梳理和归纳,然后根据这些归纳的内容进行分析。这样整合后进行分 析,可以使脉络也更为清晰,同时也更有逻辑性。 3 绪论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描写和解释相结合:本文试图对该书的教学内容以及编写原则等进行详尽 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来揭示其教学活动是怎样进行的,并进而做出合理的解释和 判断。 3 、对比法:由于训世评话中原文部分是摘自中国的古文,而译文部分则 是作者根据当时( 明代) 的白话翻译而成,即古文是当时的书面语,而译文是当时 的口语,在进行词汇和语法分析的时候,拟将书面语和口语进行系统的比较,并进 一步揭示当时朝鲜汉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1 4 文献来源 l 、汪维辉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 2 、中国期刊网 特别感谢上海师范大学任海波副教授和鲜文大学朴在渊教授所提供的相关书 籍和资料。 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l l 世评话的时代背景和编写特点 第二章训世评话的时代背景和编写特点 2 1 产生的时代背景 训世评话成书于1 4 7 3 年( 朝鲜成宗四年,明成化九年) 六月,它是继 老乞大朴通事之后又一本重要的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它的产生跟当时的 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2 1 1 中国对朝鲜的影响 i ) l l 世评话成书于李氏王朝,在中国则是明朝初年。李氏王朝的建立者是高 丽王朝的大将李成桂,公元1 3 9 2 年,李成桂成为新一任国王,改国号为朝鲜。由 于政权是篡夺所致,他的政权需要得到权威认可,所以他选择了在政治上利用明代 中国,再加上它本身就是在明朝的帮助下夺得政权的,理所当然地采取亲明政策, 并向明称臣。 亲明的好处,除了可以获取经济利益,更为重要的是有机会吸收明朝博大精深 的中国文化。朝鲜的各项制度都借鉴于中国。李成桂建立新王朝后,其国号“朝 鲜”是由明朝第一任皇帝朱元璋命名。 历史上,朝鲜与明朝是典型的朝贡关系。与明朝保持友好的关系则是政治上的 必然要求。朝鲜与明朝间外交事务的处理是通过各自外交使臣的往来完成的,朝鲜 每年都会向中国派遣大量的外交使节,而且两国的外交使节往来十分频繁,每年都 有数次之多。由此可见,李朝每年需要大量的汉语人才出使明朝,无论在政治上还 是在经济上,李朝都对中国有着较大的依赖性。 在相互往来的过程中,明太祖对朝鲜李朝所呈的国书甚至译官的口语水平都曾 有过多次不满,并对其提出了严格要求。在明朝的压力下,一向事大至诚的李氏王 朝自然就是大力发展汉学教育,积极培养汉学人才,以获得中国的帮助和支持。 其次是随着朝鲜李朝的发展需求,其汉学人员的水平普遍不高,从而难以满足 外交需求。特别是在制述公文等问题上,更显得分外棘手。朝鲜初期在太宗、世宗 等的三令五申下,虽然有申叔舟、李边等大量的汉语学者和教师,但是面对繁忙的 吴晗1 9 8 0 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北京:中华书局。 5 训世评话的时代背景和编写特点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汉学公务,仍然是应接不暇。由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对汉语人才的 需求,朝鲜初期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汉语人才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并逐渐形成了一 套完整的体系。 2 1 2 朝鲜的汉语教学 朝鲜时代的汉语教师队伍主要有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来自中国的汉学人才,另 一部分则是朝鲜本国的汉学家。 来自中国的汉学人才对朝鲜汉学教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有的甚至还具有 相当重要的地位。其来源可分为:长期侨居住在朝鲜的中国人,流亡或逃亡到朝鲜 的中国人和朝鲜本国的汉语教师。 朝鲜汉语教官在汉学教育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极具特色。主要有:他 们都有自己的专长,技术全面,朝鲜时代的教育系统使得每位教员都各司其职,因 为教员本身素质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上也有细致的安排和严格的分工,正因为如 此,承文院和司译院的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各不相同。 汉语教员同时也是汉学家,朝鲜时代的相当多的文臣,他们自身从事很多教学 工作,同时也编写教材,如申叔舟著有四声通考,李边著有训世评话,崔 世珍著有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四声通解。 汉语教官同时从事教学管理。朝鲜时代的汉学管理者大多是精通汉学的学者, 也正是因为如此,其挑选也相当严格,并规定不知晓汉语者,不能任职于司译院。 2 1 3 朝鲜的汉语教材 朝鲜时代的汉语教科书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编写体例都各不相同。朝鲜时代 不仅会委派官员编著汉语教科书,而且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从明朝引进新的汉 语教材。朝鲜时代各种类型汉语教科书的出现,是李朝汉学教育体系完善的体现。 李朝中后期,由于更加强调汉语教学的重要性以及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汉学人才,因 此亟需编著更加实用的汉语教科书。 李朝的汉语教材及其工具书分为三种:汉语教材、辞书和韵书。 金基石2 0 0 4 朝鲜教育史论纲,东疆学刊第1 期。 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训世评话的时代背景和编写特点 汉语教材有: 老乞大、 朴通事、伍伦全备、华音启蒙、 训 世评话、经书正音,这几种教科书有因为时间不同或者注释需要还有翻译 老乞大、老乞大谚解、旧刊老乞大、新释老乞大、老乞大新 释、 老乞大新释谚解、重刊老乞大、 重刊老乞大谚解、 翻译朴通 事、朴通事谚解、朴通事新释、朴通事新释谚解、伍伦全备谚 解、华音启蒙谚解。 辞书有: 汉语抄、 古今释林、 同文类解、汉清文鉴、老朴 辑览、译语类解、译语类解补、语录解( 4 种) 、方言集释、 华语类抄。 韵书有:礼部韵略、古今韵会举要、新刊排字礼部韵略、东国 正韵、洪武正韵译训、奎章全韵、经世正韵、韵解、四声通 考、四声通解、三韵通考、三韵声汇。 还有一些是现在已经失传的:古今通略、忠义直言、宋元节要、 译训评话、蒙汉韵要、日月汉语翻译草、同文类集、直解小 学、前后汉、译语指南、 御制大浩、童予习、 鲁斋大学、 成斋孝经等。 2 2 作者介绍 李边( 1 3 9 1 - 1 4 7 3 ) 生于高习l i 恭让王三年( 明洪武二十四年) ,于成宗四年( 明成 化九年) 去世,是朝鲜初期的高级文官。籍贯德水,父亲名公晋,曾任判司宰寺 司。世宗实录卷六十三载有:“边为人性钝,年三十余登第,入承文院学汉 语。期于成效,彻夜讲读,闻有能汉语,则必访质正。家人相语,常用汉语。遇朋 友,必先以汉语接语,然后言本国之语。由是能通汉语。” 李边在1 4 1 9 年文科及第,成为承文院博士,因精通“汉训”而升为副校理。 1 4 2 7 年任司译院判官,1 4 3 4 年与吏曹正郎金何等人为馔长寿所著的译学书直解 小学访问了辽东,会见了一些中国文人,并针对直解小学同他们进行了切 磋、讨论。中国文人读过直解小学后,表示希望能够增进彼此的交流。当世宗 知道直解小学在中国大受好评后,便命令李边和金何在经筵讲授直解小 学。 李边和金何在世宗时期,曾三十次访问中国,从而精通汉语。除了到辽东以 外,还多次以奏问使、圣节史、从事官等身份到中国,负责递交奏本、传递明朝救 7 训世评话的时代背景和编写特点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令等外交工作。以此为契机,李边得以继续转任高职,1 4 4 8 年高升为中枢院副使, 并任刑曹、礼曹、吏曹、工曹、兵曹之参判。1 4 5 6 年任大提学,1 4 6 1 年任判中枢院 事,1 4 6 7 年国王赐几杖。1 4 7 2 年晋升为领中枢府使。 2 3 编写特点 这本书在编写上很有特点,主要通过编写体例和编写原则来表现。编写体例主 要有两点:一是文白对译,二是评话形式的运用和借鉴。编写原则则体现在实用 性、娱乐性、科学性三方面。 2 3 1 编写体例 这本书在体例上很有特色,一是文白对译,文是文言文,即书面语,白是白话 文,即口语。文白对译就是文言文和白话文对照。二是评话形式的运用和借鉴。作 者李边巧妙地运用了中国文学中的评话形式,将文言文以评话的形式翻译成白话 文。 2 3 1 1 文白对译 这种文白对译在意义的表达上、形式的运用以及故事的叙述都有它自身的特 色,而且作者采用这种形式也不是随意而成的,有其内在的原因。 李边在训世评话序言说:“然直解小学逐节解说,非常用汉语也。 老乞大、朴通事多带蒙古之言,非纯汉语,又有商贾庸谈,学者病之。” 这部书在体例上跟别的汉语教科书确实很不一样,是李边的独创。 训世评话分上下两卷,上卷5 3 双页,下卷5 2 双页,上卷有柳希仁的跋言, 下卷有李边的序言,一页1 0 行1 7 字,采取文白对译的形式,文言在先,白话文在 后,至于白话文部分,则是一页1 0 行1 6 字。它没有像老乞大、朴通事采用 对话体,这也是它与老乞大、朴通事在编写体例上的区别。老乞大、 朴通事是典型的汉语口语教材,他们都是以对话体的方式来教授学生口语,而 训世评话可以说是一书两用,即教授了口语,也兼顾了书面语。李边之所以这 样编写,应该跟教学对象、教学目的以及他本身的学识积淀以及个人经历有关。 朴在渊1 9 9 9 关于十五世纪朝鲜译学书训世评话,中韩文化研究通讯,第三期。 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l l 世评话的时代背景和编写特点 首先从教学对象来看,李朝时代汉语学员的成分比较复杂,构成也具有一定的 层次性,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生徒,二是官员。生徒主要来源于衣冠子弟、良家 子弟和乡校生徒等。“我国事大,莫重译学故尝命择衣冠子弟,使习吏文,稍 通文义。( 世宗实录,卷四十五) ,官员身份的汉语学员主要是文臣和其他相 关官员,如讲隶官、讲肄官、讲肄生等。而对学员的挑选也是有严格的要求,在 朝鲜李朝实录中随处可见,几乎每条都有“聪慧”、“年少的要求,除个别 年老文臣外,多挑选聪慧少年。可见李朝统治者对汉语教育相当重视,其用心显而 易见。 其次从教学目的来看,其宗旨是为了培养高质量的汉语人才,以适应当时的国 情需要。当时的学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期性质的,这种多是司译院的学生, 主要从事汉语教学、吏文教育、承担吏文制述的工作,或者是承担译官、地方接待 官等职;一种是短期性质的,这种主要是培养外交使节,以满足与明朝交流的需 要。 第三是作者本身的原因。从其生平介绍来看,李边是当时著名的汉语译学者, 一位汉语学养深厚的学者,对汉学相当精通,所以他才会看到当时所盛行的汉语教 材的不足,并指出直解小学不是常用汉语,实用性不强;而口语教材老乞 大、朴通事夹杂蒙古语,不是纯正汉语,而且都是一些商人之间的粗俗言 语,不登大雅之堂。另外李边还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曾多次出访明朝,这些经历 对于丰富李边的汉语学识起到了关键作用,使之精通汉语的程度更高。 李边作为李朝官员兼外交使节,他既重视中国古代文言文即书面语,也重视口 语的实际应用。书面语可以培养内在修养,口语则着重交际应用。书面语是使用文 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的 书面口语,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而口语则是凭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李朝 对汉语人才的要求颇高,不仅要能说流利地道的汉语,而且要有担任制述公文的能 力;前者是需要较强的口语能力,而后者则需要有扎实的书面语功底。所以只偏重 口语或者只偏重书面语都不能满足李朝对汉语人才的需要。 李边有鉴于此,他在编写汉语教科书的时候考虑到了书面语和口语兼顾的原 则,采取文白对译的编排方式,文言在先是要学生能够自己看懂,学生在读的时候 就培养了自己的文言能力,即书面语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后面则是作者根据文言故 事自己做的白话文翻译,学生通过白话文的学习可以锻炼其口语能力。 ( ( g l l 世评话共编有6 5 则古代故事,故事来源广泛,每一则文言文故事后面附 有一篇白话文译文,6 5 篇文言小故事对应有6 5 篇白话文译文,这些白话文部分是作 9 训世评话的时代背景和编写特点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者李边根据文言文的内容翻译而成。 首先从意义上看,作者并非完全直译,而是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有原则性的意 译,这个原则就是不违背原文。 ( 1 ) 钱主曰:“本言一人,今乃有二? ”( 原文第5 则) ( 2 ) 那家主说:“里头说定时一个来,今日却怎么两个来? ”( 译文 第5 则) 原文中“钱主”直译的话则是“钱的主人”或者是“借钱的主人”,但是这样 翻译就会显得生硬而且拖沓,不如“那家主”简洁干脆。原文中的“本言”是“本 来说”的意思,但是作者并没有这样翻,而是将“本”翻译成了“头里”,“头 里”这个词相当口语化,应该是作者有意识地将书面语色彩的词语转化为极具口语 色彩的词语。 ( 3 ) 母怜其辛苦,令出,使寝息。( 原文第8 则) ( 4 ) 母亲怜他扶侍受苦,着他且外头去歇一歇来。( 译文第8 则) 原文相当简洁,除了主语就是几个有时间先后关系的动词。文言文的特点就是 言简意赅,用最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涵义,但是对于外国人,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 难,容易出现表义不清等问题。为了表义清楚,作者把该补充的地方都补全了。原 文是“怜其辛苦”,译文翻译为“怜他扶侍辛苦”,译文直接将辛苦的原因点出, 这样显得语义明白,同时和上文的内容衔接紧密。 ( 5 ) 杨和少失父,独与母居,因贫穷,不得孝养。 ( 原文第10 则) ( 6 ) 古时,有一个杨和道的人,爷早殁了,只有老母亲,十分艰 难,不得养活。( 译文第10 则) 原文是“少失父”,译文翻译为“爷早殁了”,如果按照原句则是“少年失去 了父亲”,这样翻译会显得很生硬,不如译文中的“爷早殁了”鲜活,更具生活气 息。同样原文中的“独与母居”,译文翻译为“只有老母亲”,这一句完全是意 译,但是表达的意思相同,后面一句更贴近生活用语。 其次从形式上看: 1 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训世评话的时代背景和编写特点 一、增加时间词 ( 7 ) 虞舜,父顽、母嚣、象傲,常欲杀舜。( 原文第1 则) 古时,虞舜他的父亲瞽叟,心里无有德行。后娘也i :2 里无些儿好 言语。后娘生的象呵越暴虐,一心儿只要杀舜么。( 译文第1 则) ( 8 ) 舍侧涌泉,日有双鲤。( 原文第3 则) 有一日,家边忽然涌出一眼井水,和江水一般滋味;又每日家一 双鲤鱼儿出来。( 译文第3 n ) ( 9 ) 李仲羲妻刘氏,名翠哥,房山县人。( 原文第1 4 则) 元朝时,房山县里住的李仲羲道的人,他的娘子刘氏,叫名翠 哥。( 译文第1 4 贝 1 ) ( 1 0 ) 卫敬瑜早死,妻李氏年二十而寡。( 原文第1 6 则) 宋朝时,卫敬瑜道的人,年少早殁了。他的娘子李氏,年纪才到 二十岁,守寡。 ( 译文第16 则) ( 1 1 ) 韦丹,年近四十,举五经未第。( 原文第3 2 则) 唐时,韦丹道的秀才,能通五经么,年纪到四十岁不得中举。 ( 译文第3 2 贝, 1 ) 全书6 5 篇白话文译文,文章的开头绝大多数都有时间词,如果是原文中已有 的,就沿用原文的时间词,如果是原文没有提到,年代本身又不明确就在译文上增 加“古时”一词,如果是年代已知,而原文没有提到的,就加上具体的年代。 二、增加主语或宾语 ( 1 2 ) 行至旧相逢处,乃谓永曰。( 原文第6 则) 行到旧相会处,那妇人对永说。( 译文第6 则) ( 13 ) 母怜其辛苦,令出,使寝息。( 原文第8 则) 母亲怜他扶侍受苦,著他且外头去歇一歇来。( 译文第8 则) ( t 4 ) 父母欲嫁,强之不从。( 原文第16 则) 他的爷娘要取他来改嫁,这李氏不肯听说。( 译文第1 6 则) ( 1 5 ) 即一径的往墓哀鸣,不食而死。( 原文第1 6 则) 那燕儿一径的飞到那坟墓哀鸣,饿死了。( 译文第1 6 则) 训世评话的时代背景和编写特点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根据需要,在这些译文中增添了主语或者宾语,文言文表达比较简练,即 使省略某些主语或者宾语,仍不影响意思的表达,因为根据意合关系,我们能够知 道省略所指。但是这些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时,有些主语和宾语省略会造成表义不 清,或者不符合生活用语,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补全。 三、增加量词 ( 1 6 ) 我只有一女,年既长成,未有伉俪。( 原文第1 0 则) 我家只有一个女儿,年纪长大了,还无有配对。( 译文第1 0 则) ( 1 7 ) 即出猎到仓山,见一白兔,射之,带箭走入桑林。( 原文第1 9 则) 就领军马前往仓山地面打围。只见一只白兔儿,上位便射著那 兔儿。那兔儿带箭走过一个桑树园子里。( 译文第1 9 则) ( 1 8 ) 九原有知,愿赐一见;( 原文第4 7 贝, j ) 却怎么不来看我? 情愿看我一遭。 ( 译文第4 7 则) ( 1 9 ) 汝欲及第,须中三魁。( 原文第5 9 则) 你要中举呵,好歹中了三场壮元。( 译文第5 9 则) 原文都是文言文,而且大多年代久远,古文基本不用量词,一般是用数词+ 名词 来表达事物的多少,而到了明代量词已经相当普及了,一般用数词+ 量词+ 名词来表 示事物的多少,所以在译文中作者一般都在数词和名词之间加上了量词。 四、句式的变换 1 2 5 则) ( 2 0 ) 永曰:“今贫若是,身复为奴,何敢屈夫人为妻? ” ( 原文第 董永说:“我是贫贱,不敢教你做媳妇。”( 译文第5 则) 原文是疑问句,译文变成了陈述句。 ( 2 1 ) 遂剪发跣足,誓不改适。( 原文第16 则) 就自手割了头发,脱了鞋子,告天说誓: “我死呵再不嫁 人! ” ( 译文第16 则)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训世评话的时代背景和编写特点 原文是间接引语,译文改成了直接引语。 ( 2 2 ) 因以缕志其足。( 原文第1 6 则) 就拿者燕儿,把一条线来拴了脚子做荒子。( 译文第16 则) 原文是一般的陈述句,译文将其变为“把”字句。 ( 2 3 ) 母怜其辛苦,令出,使寝息。( 原文第8 则) 母亲怜他扶侍受苦,著他且外头去歇一歇来。( 译文第8 则) 原文是三个小句,译文只有两句,即将后面的两句合并为一句。 另外从故事的叙述上看, 一、增加情节和内容 ( 2 4 ) 姜诗孝母,汲江数里。舍侧涌泉,日有双鲤。 ( 原文第3 则) 古时,姜诗孝养母亲。他母亲爱吃江水和鲤鱼,姜诗分付他 娘子,每日到四五里地挑将水来。有一日,家边忽然涌出一眼井水,和江 水一般滋味;又每日家一双鲤鱼儿出来。这般有孝感。( 译文第3 则) 原文相当简洁,只有1 6 个字,而译文则改编成了一篇颇具教育意义的小故 事,不仅交代了姜诗孝养父母,而且点明了母亲喜欢吃江水和鲤鱼,所以姜诗吩咐 他的妻子每天去很远的地方挑水吃,而这些内容都是原文没有的,这样也增加了译 文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二、结尾附有作者评论 ( 2 5 ) 虞舜,父顽、母嚣、象傲,常欲杀舜。克谐以孝,不格奸。后 为天子,不杀象,封之有庳。 ( 原文第1 则) 古时,虞舜他的父亲瞽叟,心里无有德行。后娘也口里无些儿 好言语。后娘生的象呵越暴虐,一心儿只要杀舜么。舜呵十分孝顺,感动 他回心,不到奸恶。后头做了皇帝,不杀象,颠倒封他有庳地面。这个是 天下的大孝。( 译文第1 则) 训世评话的时代背景和编写特点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6 ) 王子比干者,纣之亲戚也。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 心有七窍,信有诸乎? ”乃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 原文第1 1 则) 比干是殷国纣王的房亲叔叔,见纣王十分做歹,一段忠心,好 生直言劝谏。纣王恼怒不听,说:“我听得圣人的心裹有七个窟笼。老实 有这等么? 我要看。”就杀了辟开了肚皮看。有这等狠歹。( 译文第1 1 则) 从以上两则小故事可知原文都是没有评论的,只是客观陈述,而在译文的结尾 都附上了作者的评论“这个是天下的大孝”、“有这等狠歹”,可见作者想通过以 上评语表明自己的观点。 2 3 1 2 评话形式 “评话”又称为“平话”或者“诗话”,它起源于宋元说书的话本,是指宋元 时期市井瓦舍中所风行的一种讲史伎艺。因为说书艺人在讲史时一般只说不唱,为 了与当时的诗话、词话有所区分,因此称为“平话。 作者选用评话形式有多方面因素。 一是话本小说的兴盛。宋元话本小说非常繁荣,到了明代话本小说继续发展, 并且产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种类型的白话小说已成为文坛上的主要形式。 从宋朝到明朝这期间也创作了大量的拟话本小说,碾玉观音、错斩崔宁、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等是宋元时期的代表作,明朝则出现了“三言两拍”,中国 文学对于朝鲜有巨大的魅力,历来是其所学习的对象,这些话本小说也大量传入朝 鲜,被朝鲜本国的文人所借鉴运用,可谓影响深远。 二是跟作者编书的目的有关。前面说过训世评话采用文白对译的体例,也 就是书面语和口语兼顾,他选用的故事是中国的文言故事,他要将其改编成白话形 式,而评话形式正好符合了他的要求。话本原是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是随 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到了宋元时代,话本文学渐趋成熟。评 话源于话本小说,它以通俗生动的口语代替文言,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好。 三跟评话本身的特色有关。因为作者所选用的都是文言故事,文言最大的特点 是言简意赅,它更多强调庄重典雅。而评话的听众是市民阶层,为了迎合市民通俗 的审美情趣,评话必须重视对情节的处理,唯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听众。作者在 1 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训世评话的时代背景和编写特点 对文言故事的处理上,可以对文字润色,增加曲折的情节,这样口语教学才会更加 生动形象,不会索然无味。 i ) l l 世平话在白话文部分运用的是评话形式,因此它在叙述上就有很多评话 的技巧借鉴。 一是从题材内容来看,注重故事的趣味性及生活气息。 评话特点之一是说书人为了追求商业效应,符合大众的口味和审美情趣,需要 将原来的底本进行改变,如果这些底本故事过于单调呆板,作者需要将语言做些变 化,使之诙谐有趣。i ) 1 1 世评话中文言故事语言本身很简洁,作者就对这些语言 做了些改变,使之更加生活化,从而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 ( 2 7 ) 妓年至十八,忽有娠,弥月生一子。曾一见妓者,皆以为巳 ( 已) 子,诉于太守。太守曰:“汝等闻吾语:大抵妓女所生,其父难辨。 吾今为此小儿别立姓也。”乃书曰“叶保儿”,“汝等一心恤养可也。” ( 原文第3 5 则) 这姑娘年到十八岁,忽然怀娠,生下一个俊俊的小厮。曾过同 床四方的人每都来告状,院落裹一齐的跪下,争者说道:“是我养的儿 子。”这般众人闹噪起来,争要做他儿子。这苏太守喝住他众人噤声,都 叫靠前来,分附说道:“大檗衙生下的儿子,元来难认做爷,恁众人仔 细听我说。我如今为这小厮立起姓氏,叫做叶保儿,你众人合当一心 儿抚恤养活! ”( 译文第3 5 则) 原文的故事很简单,其主要内容是一女生得一子,引得众人争做其子之父,然 后由苏东坡判决。语言很简洁,也没有过多的情景描写。相比译文就显得丰富饱满 得多,译文不仅对动作和语言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事情发展的整个过程也有很细致 的描写。先叙述事情的起因,然后描写他们的动作:“在院子里一齐跪下”,最后 还有言语的描述:“还争着说:是我养的儿子。”这些人物描写完了以后,接 着对苏东坡处理的方式也有很多增添的内容: “苏太守看到这些人乱成一团,先喝 令他们闭口,然后叫他们靠前来。这些在原文中式看不到的,这些改写使得活生 生的喜剧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浓烈的生活气息,从而 使人忍俊不禁。 训世评话的时代背景和编写特点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8 ) 妻指半轮月曰:“此是梳形也。”商日: “诺。”( 原文第 4 4 则) 娘子说:“何须画与你,如今正是月初,新月曲弯,便是梳样 一般。你只看那天上新月,记得有甚难? ”丈夫说: “是记得容易,我便 买来馈你。”( 译文第4 4 则) ( 2 9 ) 其妻馈酒三杯,仍言:“我请首饰,何不买来? ” ( 原文第4 4 则) 娘子见丈夫,便安排酒肉,劝饮三杯,做个洗尘,问说:“外 人都说,你到京里,恋花迷酒,今日方见,不虚人言。你临行去时,我分 咐买头面,你怎么不买来? ”( 译文第4 4 则) 从上面的原文可以看出,夫妻之间的对话只是寥寥几句,没有多余的信息,充 分体现了文言简明扼要的特点。作者要把它翻译成白话文,而且需要教授1 :3 语,如 果逐字逐句照搬,其信息量肯定不足,这样教学目的无法达到,因此需要作者适当 地加以补充。原文( 2 8 ) 中妻子说:“此是梳形也。”丈夫回答说: “诺”,而在译 文则补充为颇具生活气息的口语,妻子的回答的内容比原文丰富得多,先是用反问 句表示无需画出来,然后告诉丈夫新月形状和梳形一样,最后说只要看到新月,记 得有什么难的。丈夫的答话也不同于原文,这里丈夫先接着妻子的意思接话,然后 承诺买给妻子。原文( 2 9 ) 中妻子只是问丈夫为什么她要的首饰没有买,而在译文中 妻子先是生气地把丈夫指责了一通,然后反问为什么没有给她买首饰,这样的对话 非常自然生动,让人读起来颇具生活气息。 二是描写注重白描。所谓白描就是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 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小说中的白描是抓住所描写的人物或事物最主要的特征, 用简练的笔墨描绘形象的手法。 ( 3 0 ) 因以缕志其足。( 原文第16 则) 就拿者燕儿,把一条线来栓了脚子做荒子。( 译文第1 6 则) 原文只是一句话简单交代了将燕儿的脚上拴了绳子这件事,而译文则更注重过 程的描写,先说她拿着燕儿,然后说用一条线拴住燕儿的脚。整个过程的描写既充 分又无赘余之感,只是寥寥几笔却将当时的情景真实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1 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i i i l l 世评话的时代背景和编写特点 ( 3 1 ) 四海饥荒,人民畜产殆死无余。( 原文第3 2 则) 天下饥荒,饿死的人马头口且不说,冬月天连日下雪四五尺 高,飞禽走兽也都饿死。( 译文第3 2 则) 原文说由于饥荒使得人畜都死了,前面一句交代原因,后面一句是结果。而译 文先交代原因,然后用递进复句来描写,对飞禽走兽的描述是用来衬托饥荒的严重 性,把饥荒造成的悲惨景象形象而又简练的表现出来。 ( 3 2 ) 买一个死狗,穿着衣冠,门外竖立。( 原文第3 9 则) 买一介死的白狗来,穿者白衣,戴者帽儿,假妆人象,竖起门 旭旮( 旮旯) 裹。( 译文第3 9 则) 原文中只是说买了一条死狗,给它穿了衣冠,让它在门外竖立。三句话交代了 三件事,没有其他的信息。而在译文中还交代了狗的颜色,对狗的穿戴进行了简单 的描写,后面一句还点出将狗假装成人的样子,最后对狗的所处的位置也说得很清 楚。 三是注重语言的口语化。前面说过评话本身就是说给市井小民听的,鉴于对象 的特点,语言就必须大白话,不能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这不仅体现在词语上,连句 式上也有所体现。 译文中有很多“v v 型的动词重叠式。动词“v v ”型具有1 2 1 语化的特 点,表示时间短,次数少,程度轻等特点。 ( 3 3 ) 若进膳时,热的冷的亲自看一看。( 译文第2 则) ( 3 4 ) 母亲怜他扶侍受苦,着他且外头去歇一歇来。( 译文第8 则) ( 3 5 ) 虽是无有水鹌子么,且合药试一试看。( 译文第9 则) ( 3 6 ) 如今请上位也出去打围看一看。( 译文第1 9 则) ( 3 7 ) 教这老鸦看一看他,便飞去了。( 译文第3 2 则) ( 3 8 ) 这秀才也到庙里,摆果子酒肉祭一祭。( 译文第4 2 则) ( 3 9 ) 你且外头伺候,等和尚起来坐定时,到那裹说一说。( 译文第 4 5 则) ( 4 0 ) 老虎入房,咬杀我! 你们快来救一救。( 译文第4 5 则) 1 7 训世评话的时代背景和编写特点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译文中有些是将文言句式做了些改动,将文言中的一句变为几个小句。文言中 有些句子太长或者太雅,作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IL4I1-IN-1-生命科学试剂-MCE
- 安全培训效果评审办法课件
- Hsp90-IN-41-生命科学试剂-MCE
- Herniarin-Standard-Methylumbelliferon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HBeAg-ligand-1-生命科学试剂-MCE
- 小学医疗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Glycocholic-acid-13C2-d4-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HED-系列厚膜阴极电泳涂料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宁波市鄞州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5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快乐野营周记作文(14篇)
-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与健康教育
- 医疗决策遗嘱书写范文
-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培训课件
- DB14-T 1737-2024 医疗护理员培训机构服务规范
- 物业经理聘用合同
- 理想二语自我对交际意愿的影响:二语坚毅和自信的链式中介作用
- 绳锯切割施工方案
-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表
- 2024年社会工作者之初级社会综合能力考试题库含答案
- 学校品牌塑造校园文化的关键因素报告
- 污水厂职业病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