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唐诗中象征词语的文化意义及其成因探讨.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唐诗中象征词语的文化意义及其成因探讨.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唐诗中象征词语的文化意义及其成因探讨.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唐诗中象征词语的文化意义及其成因探讨.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唐诗中象征词语的文化意义及其成因探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唐诗中象征词语的文化意义及其成因探讨.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以全唐诗为语料,搜集、考察、整理、分析了唐诗中常见的四类象征词 语,即植物动物类、自然现象类、服装饰物类和特殊物品类。本文结合唐诗的具体语 言环境对以上四类象征词语的意义进行详细的解析,以词的本义为基础,进一步考察 其深层的文化意义根据大量词例及表义方面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唐诗象征词语的 文化意义主要是在外部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且归纳了六点原因,即汉民族心理传承、 唐代经济的繁荣、诗歌体裁特点、修辞方法、诗人的背景、经历以及审美取向。 关键词:唐诗象征词语文化意义 1 r i l i sp a p e rc o l l e c t s i n s p e c t s s o r t sa n da n a l y z et h ef o u rc a t e g o r i e so f c o m m o ns y m b o l i c w o r d so ft a n gp o e t r yi nt h eb a s i so fq u a , , t a n gs h ic o r p u s w ea n a l y z e di nd e t a i lt a n g p o e t r y 、析t ht h es p e c i f i cl a n g u a g ee n v i r o m n e n to f t h e a b o v ef o u rc a t e g o r i e so f t h em e a n i n go f t h es y m b o l i cw o l d s t ot h eo r i g i l l a lm e a n i n go f t h ew o r df o u n d a t i o nf o rf u l t h c r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t h e i rd e e p - r o o t e dc u l t u r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b a s e do nal a r g en u m b e ro fw o r d sa n ds e m a n t i c a s p e c t so ft h ea n a l y s i so fc h a r d c t 商s f i c s ,w eb e l i e v et h a t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n o m i n a lt e r m s m a i n l yi nt h ec u l t u r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佗飘蚰n gf r o mt h ee f f e c to fe x t e r n a lf a c t o 幅1 k sp a p e r s u m m a r i z e das i x p o i n t , h a r te t t h n i ch e r i t a g e ,i n c l u d i n g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e c o n o m i cp r o s p e r i t y t a n gd y n a s t yp o e t r ys t y l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r h e t o r i c a le x p r e s s i o n , t h em a i np o e to ft h es o c i a l b a c k g r o u n do f p e r s o n a le x p e r i e n c ea n da e s t h e t i co r i e n t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t a n gp o , t r ys y m b o f i ew o r d s c u l t n r m ls i g n l f i e m e e 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填写论文题目是本人在指导 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 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 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乏曼亟趔年三月盟日作者签名: :皇! 塑叠趟年一- 互月! 型日 长春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版 权使用规定”,同意长春理工大学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长春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呈兰:墨之! 星年立月丛臼作者签名:兰兰:竺! 翌笸年王月三丝臼 指导导师签名:蔓邕幽圭哩锌土月爿日 第一章绪论 1 1唐诗的语言学研究价值和前人研究概况 唐诗是中国文学语言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而清康熙四十四年( 7 0 5 ) 彭定求等奉敕 编集的全唐诗,共9 0 0 卷,收诗4 8 9 0 0 余首,作者2 2 0 0 多人。据悉此书是在明人 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初季振宣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稗史杂书所载,拾遗补 阙而成,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唐诗的繁荣景象和当时的语言使用状况。唐诗具有很高的 语言学研究价值,正如蒋绍愚在唐诗语言研究) 中所说:。晚唐五代时出现的新词语, 其中很多应在初唐到中唐就出现了。而初唐到中唐时缺乏象敦煌变文那样典型的集中 反映口语词汇的作品。因此,唐诗就成为研究唐代词汇的一项重要材料。”仅就唐诗的 词语考释方面来说,主要著作有蒋礼鸿的杜诗释词,王瑛的唐宋诗词语零 ,郭 在贻的唐代白话诗释词,、唐诗与俗语词、杜诗札记,蒋绍愚的杜诗词语札记) 、 唐诗语言研究、马国强的唐诗语词札记等。 1 2 本文研究的意义 意义在一个词语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词是一个形义统一体,词之所以能成为 词,首先是取决于它的意义,而词义在产生之初便打上了人类文化活动的烙印,词与 文化的关系正如苏新春在汉语词义学一书中概括的:“词汇与文化的联系最为密切、 直接、外观“。”除此以外,在词义的人文性研究上,宋永培先生也曾提出过“整理文 献词义的基础上系联专书词训”“在词义系统中显示文化观念”“联系文化背景研究系 统词义及其规律”等方法“。前人研究硕果累累,当然对本文的写作也具有很大的参 考价值,但前人大都集中在唐诗古语词和口语词的研究上,关于唐诗诗文词语研究的 著作或文章却少之又少。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唐诗中较为典型的象征词语 进行整理、分析,以期探询唐诗象征词语的使用情况及词汇的文化意义。 本文是从语言( 词汇) 视角来关注文学体式与文化意义的一种边缘角度的研究, 期望本文能为汉语词汇学、中国文化语言学、汉语语义学和文学语言学的研究做一点 添砖加瓦的工作。 1 。3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综合考察与典型分析相结合。具体说,“综合考察”包 括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在普遍调查中,我们对语料全唐诗 和各种参考资料作了 总体考察,目的是尽可能广泛地占有材料。在进行抽样调查中,我们根据文章需要对 唐代有代表性的书面语言材料作以局部的考察。这两步完成后,再开始对典型材料进 “】参阅苏新春汉语词义学第2 6 3 页 【2 】参阅孙机古典服论丛) 第3 3 1 页 行分析,因为典型材料往往能够体现出某种规律或本质,这也是进行。典型分析”的 必要性。本文在主体论述部分,对筛选出的唐诗中有代表性的象征词语及其文化意义 进行分类解析,也正是运用了这种典型材料分析法,而且这部分内容将作为最后得出 结论的主要依据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一) 唐诗象征词语的分类解析 ( 二) 唐诗象征词语文化意义形成的外部因素 1 4 唐诗象征词语研究的基本问题 1 4 1 象征词语的起源与发展 通过客观事物的某种或某些形态、习性、特征来表示某种抽象意义或人的主观心 理;或者是用某一具体事物的名称表示与之相似或密切相关的另一具体事物,这样形 成的词语就称为象征词语。象征词语不为汉语所独有,世界上其它民族语言中大都拥 有这种凝结本民族思维方式,积淀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大批象征词语,如韩国语的“畔莉 ( 蝙蝠) ”有。好运”和“叛徒”两种文化意义“、日本语的。弋,- 芊( 柳) ”象征“惜 别“”、俄语的“b o p o 腑( 乌鸦) ”象征着“多嘴、唠叨“、英语的“f o x ( 狐狸) ”象 征“狡猾者“”等。 据有关资料考证,汉语象征词语的最早来源有可能是古代的图腾、禁忌和巫术“1 。 图腾指的是我国先民由于知识的局限或生活习惯的原因,对自然界中与之密切相关的 事物或现象的精神崇拜,这种精神崇拜常以动物、植物、色彩、自然现象等具体形式 出现。逐渐人们已不满足于被动接受自然了,而是希望通过某种努力改变他们不愿意 接受的现实,于是禁忌与巫术应运而生。禁忌的目的在于尽力回避人们不期望看到的 结果,巫术的目的则在于尽力争取人们渴望得到的结果。经过一段漫长的年代。图腾、 禁忌和巫术所使用过的器物,通过一定的仪式( 祈祷、祭祀、婚嫁等) 一代代传承下 来,其形象渐趋固定化,作为一种象征物铭刻于人们心中。后来象征物逐渐符号化, 最终以汉语汉字为媒介,有着特定文化意义的象征词语诞生了。 从远古时代各种图腾的浅显联想,发展到上古时期,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 经中出现了源于比兴手法的对原始生命力和繁殖力的赞美,如以。雎鸠”喻相思中 的男女,以“桃花”喻新嫁娘等;而在屈原的橘颂 中,“橘”第一次成了坚贞高洁 品格的象征。渐渐地,随着词义由简趋繁,由本义产生初步的引申义,词语也由单义 词变成多义词,这为象征词语文化意义的稳定与发展准备了条件。到了中古的汉魏六 【l l 见申仁淑( 韩) 论汉语象征词语的文化古义一一蓑论汉韩象征词语的异同 第1 5 页 1 2 见近蘑春簟( 日) 唐诗的读法与解说 第1 1 5 页 【3 】【4 】尼吴友富主编国俗语义研究 第7 页 i s 见申仁淑( 韩) 论汉语象征词语的文化含义一一蓑论汉韩象征词语的异同第7 页 2 朝时期,象征词语及其文化意义进一步发展。如曹操诗中的“老骥伏枥”、曹植诗中 的“浮萍”、鲍照诗中的“落梅”等词语,均是将客观之物人格化、抽象化的象征词语。 到南北朝时期,文人们给没有生命的器物以女性化的性格,诗歌的素材增加了,触目 皆能感发创作的灵感与激情,如王融诗中的“幔”与“琵琶”、丘巨源诗中的“宝扇”、 许倪诗中的。破扇”以及庾肩吾咏蜡烛诗 中的。蜡烛”等词都成了具有特定文化 意义的象征词语,此时象征词语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了,如柳、竹、萤、蝉、朱鹭等物 也产生了各自的文化意义而成了象征词语。至中古后期的隋末,象征词语就其数量来 说继续增加,但就其文化意义来看,这一时期象征词语的文化意义还是停留在联想简 单、意义单一的阶段。 直至唐代,象征词语及其文化意义才真正大放异彩,蓬勃发展起来。这与前代民 族心理传承、唐代经济文化繁荣、诗歌格律要求更加严格以及唐人审美取向、自身的 经历、背景等外部原因对词义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唐诗中的象征词语,其文化意义更 加稳定、深刻、丰富而又含蕴、细腻,这使得诗歌语言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象 征词语的文化意义,发展到唐代基本上摆脱了联想简单的阶段,进入了一种成熟发展 时期。 宋代以词即。长短句”著称,词虽在晚唐五代就己产生,但在宋代才正式发展起 来。只可惜由于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所以宋词中的象征词语,虽也有。铁马 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中的“铁马”与。秋风”所蕴含的豪情壮志之意,但更 多的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淋泠) 以及。恨悠 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秦观江城子) 中的。寒蝉4 、“杨柳”、“飞絮” 与“落花”这样伤时感怀与深沉幽怨的文化意义。也就是说,宋代除了一少部分词人 使用的象征词语还忠实地继承着盛唐时渴望建功立业、积极向上的文化意义外,其他 多数词人都是继续开掘着晚唐五代时期留下来的“悲美”主题。 到了元代。散曲和元杂剧兴盛起来元杂剧尤以口语为主,象征词语主要体现在 散曲中,其文化意义以。浪子隐士”为主题,例如关汉卿的。风月”、。折柳攀花”, “眠花卧柳”等词语都把浪子风流的人生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不忽木( 蒙古贵族) 的“山林”、“清泉”,马致远的“梦蝶”等一些象征词语抒发了元代文人的叹世归隐情 绪。散曲是一种融合汉、蒙两族文化的特殊文学样式,其人文精神内涵即表现为浪子 风流和隐逸情调,当然象征词语的文化意义也是为这两种时代精神服务的。 在明清小说中,由于篇幅和表达的需要,作者多使用情节的巧妙安捧,叙述方法 的综合运用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语言上也是偏爱运用成语、歇后语和一些俚语、行 话来体现含蓄与蕴藉。象征词语的使用就不如诗、词、曲中那样集中而广泛了,但绝 非没有,例如三国演义 之。桃园三结义”中,。自身”一词代表平民百姓,进而象 征了地位的卑微。再如红楼梦) 中有“潇湘馆”一词。表面上看来,这只是林黛玉 栖身的庭院,但实际上,这个普通的词语中蕴含着浓烈的文化意味和审美色彩,其文 化意义有“帝之二女”娥皇女英,有冷深的江水,有湘妃的眼泪,还有“湘妃竹”中 透出的清高等等t tj 1 4 2 象征词语的表义特点 象征词语在交际中除了表示其表层的理性意义之外,同时还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 化意义“1 。象征词语在使用过程中,其表义方面体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第一,暗示性 这是象征词语最本质的特点。如“松”的词汇意义是一种常绿乔木,在我们汉语 中却暗示坚贞不屈的人格;“翠竹”的词汇意义表示一种常绿多年生植物,茎节明显, 节间多空。质地坚硬;而在汉语中,它暗示着人的高风亮节和虚心进步的品质。这说 明象征词语的象征意义并非能明显地呈现出来,而是要通过具体的语境或借助某些社 会的、心理的因素,进行有效的联想和想象才有可能获得的。 第二,情境性 由象征词语的释义,我们知道具体的事物是有多种属性多种特征的,从不同角度 去开掘,可以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所以在特定的情境中,象征词语会展示它特定的 内涵,或多或少有其独创成分,要依靠具体的情景语境才能获得其准确的象征意义。 如“梧桐”一词在“梧桐不高,凤凰何止”( 齐己君子行 ) 中取梧桐树之高、秀, 象征君子的高洁品格:在“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王维奉寄韦太守陟) 中取 梧桐之疏,象征疏朗、孤直的君子风范。 第三,丰富性 有的象征词语只有一个象征意义,但是较多的象征词语往往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象征意义。如“鹤”既象征长寿,又有归隐之意:。金莲”可指美女纤足、美女步态, 还可代指美女;。燕”象征春回大地,还可以象征吉祥如意,“双飞燕”又可以指和谐 的夫妻;。菊花”可以象征乡情、友情和活力,还可以象征一种隐逸生活这种情况很 普遍,本文后面在具体分析唐诗中的象征词语时,还将针对其丰富的象征意义作进一 步的探讨。 第四,复杂性 同一象征词语常常具有两种相对或相反的文化意义。如。抱剑”一词在“刘生气不 平,抱剑欲专征”( 卢照邻横吹曲辞刘生) 中象征着无畏的杀敌勇气;而在。抱剑 长太息,泪堕秋风前”( 卢仝感古四首) 中则象征一种怀才不遇的感伤。这两种文化 意义是相对的。再如。虎”作为象征词语时可表示勇猛的武将,亦可象征凶狠的小人, 这两个文化意义是截然相反的。 第五,民族文化性 象征词语有悠久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象征词语逐渐受到社会的种种观念的 【l l 李荣启著文学语言学 ,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第l 版,第页 【2 】参阅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1 2 4 页 4 影响,表现出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从而在交际中所表达的,除了词汇意义和语法意 义之外,同时还有深刻的民族文化意义。这是象征词语最显著的特点。比如汉民族所 说的。红豆”,又名“相思子”。一向被作为夫妇、情侣相思的象征。而其他民族语言 中的“红豆”是不具备这层意义的再如“龙”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它象 征着力量和权威;而在西方,由于受文学、宗教等观念的影响,“d r a g o n ( 龙) ”却是 邪恶的象征“1 。 1 4 3 唐诗象征词语的分类 根据常敬宇先生的观点,汉语象征词语的表义方式主要有借物喻义和借音取义两 种。因为汉语象征词语的文化意义是根据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表征特性或谐音关系 并通过联想而生发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把象征词语按其表义方式分为两类,即借物 征取义和借谐音取义“1 。唐诗中的象征词语,借物征取义的很多,本文就这一大类中 有代表性的词语进行分类说明,具体包括植物动物、自然现象、服装饰物和特殊物品 四类象征词语。 【1 】见李荣启著文学语言学 ,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第1 版,第6 0 - 6 2 页 ( 2 1 参阅常敬字汉语词正与文化 第1 2 5 页 第二章唐诗象征词语的分类解析 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者们颇爱寄情志于物的表现手法,因此一部分表示植物动物、 自然现象、服饰名称和一些日常用具的词语,经过代代流传与演变,渐渐地,附加其 上的文化意义变得稳定下来,例如“冰、雪、松、菊、梅、竹”这类象征词语多用来 象征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而“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古代诗人多 用这类象征词语象征闲情雅致。经过历代文人的锤炼,象征词语的文化意义变得愈加 丰富了。唐诗中的象征词语大多在继承前代传统文化意义之外,又增添了一个或多个 新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根据上一章中对唐诗象征词语所划分的类别,具体分析一些较为常见 而具有典型性的象征词语在唐诗中的文化意义 2 1 植物动物类象征词语 杏( 红杏、杏坛、杏梁、杏园、杏林、杏花雨、杏花村) 落叶乔木,蔷薇科。杏的本义指杏树的果实。杏或与杏组合而成的象征词语有丰 富的文化意义,现列举如下: ( 1 ) 隔江红杏一枝明,似玉佳人俯清沼( 张泌所思 ) 。红杏”喻指美女。 ( 2 ) 更怜童子宜春服,花里寻师指杏坛。( 钱起幽居春暮书怀 ) 。杏坛”指讲堂。 ( 3 ) 桂楼椒阁木兰堂,绣户雕轩文杏粱。( 王琚美女篇) 。杏粱”代指女子居室。 ( 4 ) 禹穴藏书地,匡山种杏田。( 李白送二季之江东 ) “杏田”喻退隐者的田园。 ( 5 ) 谁家旧宅春无主,深院帘垂杏花雨。( 潘佑失题) “杏花”代指春天。 ( 6 ) 游想慈恩杏园里,梦寐仁风花树前。( 元稹琵琶歌) 。杏园”象征科考及第 ( 7 ) 花洞晚阴阴,仙坛隔杏林。( 李端云阳观寄袁稠) “杏林”象征隐遁。 ( 8 )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 “杏花村”并非实指某村落,而指的是有酒家之处。 菊( 东篱菊、芳菊、菊花、菊酒、故园菊) 菊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天开花,种类很多。有的花可以入药,有的也可以作 饮料。 6 菊一向被视为中国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被赋予了多种象征意义唐诗中由“菊” 组合成的象征词语及其文化意义大致如下: 第一,。菊花”象征长寿。 ( 9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 中国夏饮菊茶,秋喝菊酒,每每重阳节便会饮酒、赏菊、登高此皆取延年益寿之意。 此句中。菊花”既代表欣赏菊花,又指畅饮菊酒 第二。菊酒”象征延年益寿 ( 1 0 ) 五旬已过不为夭,七十为期盖是常须知菊酒登高会,从此多无二十场( 自 居易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 。菊酒”即指菊花酒民间称菊花为。长寿花”,古代称它为。寿客“” 第三,。故园菊”象征豪情战士 ( 1 1 )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 长安故园) ) 秋菊迎霜开放,傲然挺立,此时。故园”的。菊”已成为沙场之上英勇战士的写照了。 其勇敢坚强的战斗形象,正如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题菊花 中所咏:。( 1 2 ) 飒飒 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虽诗句没有提 “菊”,但就其带有明显寓意和倾向性的字里行间来看,。菊花”显然已成了为民请命 之斗士的代名词 第四,。东篱菊”的文化意义: ( 1 3 ) 可叹东筲菊,茎疏叶且微。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李白感遇四 首( 其二) ) 象征怀才不遇的士大夫形象士。荣”之时,君主“不采”,如今已是。茎疏叶微”, 颇有“飘落”无依的感叹。 ( 1 4 ) 南润泉初冽,东篱菊正芳。还思北窗下,高卧偃羲皇( 卢照邻山林休日 田家) 象征淡漠权贵的隐者。自从被东晋陶渊明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正如他的 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他对恬淡宁静生活的体悟与满足;东篱 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 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 1 5 )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自 居易咏菊) 象征坚忍不屈的高沽品格。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新霜”之后的。芭蕉折”、。荷花败” 的鄙夷,而赞美了菊花的凌寒独开,尤为欣赏其“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的高贵 品质。 【l l 见曼友富主编国俗语义研究 第4 4 页 7 第五,“芳菊”的文化意义: ( 1 6 ) 东篱摘芳菊,想见竹林游。( 储光羲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 象征隐居生活和隐逸、淡泊的情怀。 ( 1 7 ) 诗人九日怜芳菊,筵客高斋宴浙江。( 钱起九日宴浙江西亭 ) 指的是菊花酒,象征长寿 柳( 柳、柳絮、柳条、柳色、花柳) 落叶乔木,枝细长下垂,叶狭长,春天开花,黄绿色 唐诗中出现的。柳”及与之有关“柳条”、“柳絮”等象征词语大多是离情别绪情 意的化身,例如: ( 1 8 )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t l 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 “柳絮”的漫天飞舞、纷纷扬扬正象征着离别友人的绵绵别离之情,人生漂沦之慨。 ( 1 9 )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 “柳条”即较细长的柳枝,以有形的细与长象征无形的别苦与相思。 ( 2 0 )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 “柳色”象征着对待离别油然而生的感伤之情。汉代,灞桥在长安之东,别称“销魂 桥”,有“灞桥斫尽青春柳,不是行人也断肠”的说法。 。柳”除了代表别离之情,在唐诗中还有其它文化意义,例如: ( 2 1 ) 初风飘带柳,晚雪问花梅。( 李世民首春 ) 。柳”是春天的化身,象征着勃勃生机,春意盎然。 ( 2 2 ) 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 李衍醉妆词 ) 。花柳”亦作“花”、“柳”,喻指妓女。“花柳”象征着寻欢作乐、花天酒地、生活放 荡。 ( 2 3 ) 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自居易杂曲歌辞杨柳枝) “柳”是美女的象征。此处写出了苏家小女的婀娜多姿与风情万种。 松( 古松、赤松、贞松、种松、松声、松堂、松轩、松门) 常绿乔木,种类很多,叶子针形,有木质的鳞片。 因其一年四季郁郁葱葱,中国古代文人常用它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有“君子”、。大 夫”之称2 1 。在唐诗中的具体文化意义主要有: ( 2 4 ) 愿学秋胡妇,真心比古松。( 李白相和歌辞湖边采莲妇 ) 。古松”象征亘古不变的爱情。 ( 2 5 )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 陈子昂答洛阳主人 ) 【1 l 见刘洁唐诗题材类论) ,民族出版社2 0 0 5 年1 1 月第1 版,第鹋页 1 2 1 参阅蔡镇楚i 唐宋诗词文化解读 第1 8 1 页 0 。赤松”象征淡漠凡尘、隐逸清雅的超脱情怀。赤松”一词源于晋代黄初平( 号赤松) 得道成仙而叱石成羊的传说故事( 晋葛洪神仙传) ) 。 ( 2 6 ) 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多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管鲍久已死,何人继 其踪。( 李白箜篌谣 ) “松”象征真正的友谊,真挚、纯朴,天长地久。 ( 2 7 ) 众毒蔓贞松。一枝难久荣岂知黄庭客,仙骨生不成( 孟郊杂曲歌辞伤 歌行 ) “贞松”象征君子矢志不渝、坚毅高洁的品格这里取松之冬夏常青、凌霜不凋的特 点而寓意 ( 2 8 )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王维春日与裴迫过新昌里访吕逸人 不遇) “种松”象征健康长寿、青春永驻、长生不老松的树龄可长达千年。所以历代用来 象征长寿。 ( 2 9 ) 西岭松声落日秋,千枝万叶风飕甩美人援琴弄成曲,写得松问声断续。声 断续,清我魂,流波坏陵安足论( 皎然风入松歌 ) 。松声”断续,琴曲清魂,这里“松“象征了一种清冷孤寂的心绪,正如李白的。心 寂历似千古,松飕飑兮万寻”,“松”是心寂而无所寄托之情的象征。 另外,由于寺庙禅院多藏于松林深处,所以“松”被文人们赋予了。静”,。空” 的寓意例如: ( 3 0 ) 夜深雨绝松堂静,一点飞萤照寂寥( 司空图赠日东鉴禅师 ) ( 3 1 ) 昏旦松轩下,怡然对一飘。( 司空图下方) ( 3 2 ) 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 王勃游梵宇三觉寺 ) 以上三例中的。松堂”、。松轩”、“松门”均指佛门清静之地,突出了。静”,。空”之 感。 梧桐( 枫花、孤桐、桐树、梧桐、曩桐、焦桐) 落叶乔木,树干很直,木质坚韧,可制造乐器和各种器具其在唐诗中的文化意 义有: 第一,。梧桐”一词蕴含着丰富的爱情意义例如: ( 3 3 )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孟郊琴曲歌辞列 女操) 。梧桐”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 3 4 ) 合欢叶堕梧桐秋,鸳鸯背飞水分流。少年使我忽相弃。雌号雄鸣夜悠悠。( 王 建赠离曲) “梧桐”用来表达情侣的相思离情。 ( 3 5 ) 杨柳黄金穗,梧桐碧玉枝。春来消息断。早晚是归时。玳织鸳鸯履,金装翡 9 翠簪。4 令狐楚杂曲歌辞远别离二首,) 。梧桐”寄托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离人的挂念之情 第二。梧桐”一词在唐诗中还是友情的象征。如: ( 3 6 ) 与君前后多迁滴,五度经过此路隅。笑问中庭老桐树,这回归去免宋无( 自 居易商山路驿桐树,昔与微之前后题名处 ) 4 3 徽月照桐花,月微花漠漠怨澹小胜情,低回拂帘幕我在山馆中,满地桐 花落。( 元稹二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 ) 例( 3 6 ) ,4 3 7 ) 中的。桐树”和。桐花”均象征着朋友问的真挚友谊和心灵相通。自 居易与元稹二人仕途坎坷,经过多次的贬谤在贬请途中他们曾五次经过商山驿路的 梧桐,并前后在此题名,梧桐见证了他们二人的共同遭遇故而在他们往来酬唱时, 梧桐较多地成了他们之何无需言传的真情的象征 ( 3 8 ) 中郎今远在,谁识曩桐音。( 刘得仁夏日感怀寄所知) 。爨桐”象征着诗人对以往知音的怀念之情这里用到了蔡邕于燃爨之中识孤桐以表 达知音之意的典故另外还有: ( 3 9 ) 独背焦桐访洞天,暂攀灵迹弃尘缘( 熊皎游高山) ) 。焦桐”也用上面的典故,象征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求 第三,。梧桐”还是德才兼备、孤直、虚心的君子形象的象征如: 4 4 0 ) 圣人不生,麟龙何瑶;梧桐不高,凤凰何止( 齐己君子行 ) 第四,“梧桐”象征爱惜人才,善待门生的为官者如: 4 4 1 ) 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 卢照邻赠益府群 官) 第五,在思乡怀远时,“梧桐”是故乡的象征,充满了浓郁的乡情如: ( 4 2 ) 故林归宿处,一叶下梧桐( 崔曙山下晚晴) ) 梅( 梅、寒梅、青梅、梅动) 一指落叶乔木,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香气不浓:一指梅的果实,味酸; 一指梅花 由于梅有凌寒独开、暗香盈袖,枯枝生花的特点,所以它一直以来吸引着历代文 人墨客去吟咏,也是中国国画四君子( 梅、竹、兰、菊) 之一唐诗中的梅有它特定 的文化意义,下面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4 3 1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华物。寒梅最塔恨,长作去年花。( 李商隐早梅) 。寒梅”早秀先凋,象征了诗人身世的坎坷不幸和沉沦羁泊的痛楚情感。诗人少年早 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中、晚年大多心灰意 冷,精神颓唐,这不正和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颇为类似吗? ( 4 4 ) 食檗不易食梅难,檗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 自 居易杂曲歌辞生别离) “梅”果味酸,象征了摧人肝肠、痛苦、酸涩的离别之情。 ( 4 5 )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白 居易井底引银瓶一止淫奔也) “青梅”象征着女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又见李白的长干行 :。( 4 6 ) 郎骑竹马 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赚猜”这里的“竹马”、。青梅”本指4 1 , 女天 真无邪的嬉戏之状,亦指儿时相识的伴侣 ( 4 7 ) 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 虞世南侍宴归雁堂) ) “梅动”即梅花开放,象征着铁骨铮铮、雍容不迫、洁身自爱的君子风度梅花凌寒 绽放,色淡清香,且枝干无叶如铁,所以常用来象征高雅纯洁、清丽而含铁骨之气等 君子之高贵品性 桃( 桃李、桃花、天槐) 桃李:桃树和李树,均是蔷薇科落叶乔木:春天开花,桃花白色或红色,李花白色; 果实分别叫桃子( 桃儿) 和李子,都可以食用。 唐诗中的。桃李”一词文化意义较多,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第一,象征科举中的、仕途顺达 ( 4 8 ) 桃李得日开,荣华照当年。( 李白长歌行 ) 诗中以。桃李”之花开得正旺之状喻指科举考中而春风得意之时 第二,象征女子之青春美丽 ( 4 9 )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张若虚代答闺梦还) ) 。桃李艳”象征情窦初开的闺中少女 ( 5 0 ) 镜中桃李色,不得十年好( 白居易赠言) 。桃李色”象征着女子年轻而貌美 第三,指人才、弟子。 ( 5 1 )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 白居易春喝令共绿野堂种花) ( 5 2 ) 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刘禹锡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 榜后诗因而继和) 第四,象征妒忌、争宠的低劣品格 ( 5 3 )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韦御黄裳 ) 。桃李”开花时节大致相当,仿佛在争享春色,这里以。长松”不争春作对比,突出 了“桃李”争宠的低劣品性,实则劝诫友人为官要保持正直德行 第五,象征青春年华 ( 5 4 ) 酒是芳菲节,人当桃李年。( 柳中庸寒食戏赠) “桃李年”代指年轻岁月,青春年华。 第六,象征春天。 ( 5 5 ) 河洛风烟壮市朝,送君飞凫去渐遥。更思明年桃李月,花红柳绿宴浮桥。( 薛 稷饯唐永昌) ) 。桃李月”即指桃李开花之时,此时正直农历三,四月,是新春伊始,所以用来代指 春暖花开之时。 桃花:亦作“桃华”,即桃树开的花其在唐诗中的文化意义有: 第一,指春景 ( 5 6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槐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自 居易大林寺桃花 ) 。桃花”象征浓浓的春意。时已孟夏大地春归,芳菲落尽,诗人登山寻春,没想到 在深山古寺之中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桃花! 第二,象征着自由自在,超尘拔俗 ( 5 7 )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胖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 张 旭桃花溪 ) “桃花”象征了自由隐逸,远离尘俗的生活诗句表达了诗人心仪虚无飘渺,向往世 外桃源之超尘脱俗的审美情趣 第三,代指女子美貌 ( 5 8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 护题都城南庄) 。桃花”指女子温婉可人、脉脉含情之姿 第四,象征女子薄命 ( 5 9 ) 树头树底见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槐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王 建宫词一百首( 其一) ) ) “桃花”象征了宫女对自身年华逝去、命薄如桃花的嗟伤之情。 第五,象征着科举成名,仕途升迁 ( 6 0 ) 初升谏署是真仙,浪透桃花恰五年。( 郑谷贺左省新除韦拾遗) “桃花”象征着仕途得意,此情此景恰如位列仙班,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夭桃:意思是艳丽的桃花语出诗周南桃夭 :。桃之天天,灼灼其华。” 第一,喻女子容颜美丽 ( 6 1 ) 两脸天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 崔珏有赠 ) 。天桃”象征着女子粉红可人的脸颊。 第二,表示求偶之意 ( 6 2 ) 蛱蝶空中飞,天桃庭中春。见他夫妇好,有女初嫁人。( 曹邺四怨三愁五 情诗十二首三情) “天桃”含求偶之意。此语源于诗周南桃夭)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第三,喻指婚姻美满。 ( 6 3 ) 棠棣开双萼,天桃照两花。( 郑轨观兄弟同夜成婚) “天桃”象征了新婚之美。以桃写婚,不仅突出新娘的娇艳美丽,亦烘托出了欢快热 1 2 烈的气氛 荷( 荷衣、荷叶、关蓉、青莲、金莲、莲座、莲宫、菡萏)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浅水中叶子大而圆,称荷叶花有粉红、白色两种。种 子叫莲子,包在倒圆锥形的花托内,合称莲蓬其地下茎叫藕。荷又叫莲、芙蕖、菡 萏和水芙蓉 唐诗中有关荷花的一些词语及其文化意义大致如下: 第一,象征归隐 ( 6 4 )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张志和渔父歌 ) 。荷衣”传说中指用荷叶制成的衣裳,这里指隐士之服,象征着归隐再如: ( 6 5 ) 荷衣垂钓且安命,金马招贤会有时( 钱起送邬三落第还乡) 此句中。荷衣”虽也代表归隐,但与上例相比,诗人隐居的目的是渴望还有。金马招 贤”之时,这是。为仕而隐” 第二,象征禅佛之意 ( 6 6 ) 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馀。( 王勃观佛迹寺 ) “莲座”象征佛教之禅意。唐代将佛教立为国教后,莲花备受人们敬爱佛祖释迦牟 尼的家乡盛产荷花,又因为荷花清净无染,因此莲花常与佛教有关如: ( 6 7 ) 繁露传家学,青莲译梵书( 刘禹锡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 ) 。青莲”代指佛经 ( 6 8 ) 柳营无事诣莲宫,步步犹疑是梦中( 令狐楚游义兴寺寄上李逢吉相公 ) 。莲富”指佛寺 ( 6 9 ) 我寻青莲字,独往谢城阙。( 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 ) 。青莲宇”也代指佛寺 第三,还与道教有关,例如: ( 7 0 ) 闲铺羽服居仙窟,自著金莲造化功( 吕岩七言) ) “金莲”本指金制的莲花,这里象征得道成仙。还有: ( 7 1 ) 不戴金莲花,不得到仙家。( 沧洲语) 。金莲花”即“金莲”,代指羽化成仙 第四,娇艳美丽而充满活力的女子形象。 ( 7 2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 昌龄采莲曲三首( 其二) ) 。荷叶”裙,。芙蓉”面,浑然一体,相映成趣,这些采莲女构成了美丽大自然的一 部分,展示出了青春少女的无限活力 第五,象征男女相思之情。 ( 7 3 )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 孟郊怨诗) “芙蓉花”成了男女主人公相思离情的可靠见证。 1 3 ( 7 4 ) 回望高城落跷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李 商隐板桥晓别 ) “芙蓉红泪”象征着情人的离别之苦。诗人化用典故,勾画出了一位泣血神伤的俏丽 佳人形象。据拾遗记 记载,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用玉唾壶承泪, 壶呈红色,到了京师壶中泪凝如血,诗人此处以“芙蓉”喻美人以血喻泪,可见离 别愁苦之深 第六,象征秋天 ( 7 5 ) 菡萏迎秋吐,夭摇映水滨( 陈至赋得芙蓉出水 ) 。菡萏”秋季开得正旺,可代指秋天再如: ( 7 6 ) 皎镜方塘菡萏秋,此来重见采莲舟( 温庭筠题崔公池亭旧游) ) “菡萏秋”与。采莲舟”既构成了押韵,又交代了那次。旧游”的时问乃正值金秋。 枫( 青枫、枫林、枫叶) 落叶大乔木,春季开花叶互生,通常三裂,边缘有细锯齿,秋叶艳红,可供观 赏树脂根叶,果均入药因有脂而香,故又称枫香。 枫在唐诗中的文化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种,现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7 7 )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刘长卿馀干旅舍) 。青枫”象征凄清冷寂的羁旅思乡之情。从前那一片茂密的青枫,眼前连霜叶都变得 稀稀落落,眼看就要凋尽了这一秋景描写,表明了节令推移,更是传达出了一种郁 郁的离情乡思再如: ( 7 8 ) 行舟闻商估,宿在枫林下此地送君还,茫茫似梦间( 李端古别离二首) 。枫林”象征无尽的离别情意。 ( 7 9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 白居易琵琶行) ) “枫叶”象征了诗人对自身的不幸遭遇与坎坷人生的悲愤和怅惘之情 ( 8 0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 牧山行 ) 。枫林”写出了一种惬意的心情。 竹( 丝竹、斑竹、孤竹) 常绿多年生植物,茎节明显,节问多空,质地坚硬,可做器物,又可傲建筑材料。 “竹”在唐诗中的文化意义主要包括如下词语所列各项。 丝竹:本指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其文化意义有: ( 8 1 ) 耳目聋暗后,堂上调丝竹。牙齿缺落时,盘中堆酒肉。( 自居易短歌行二 首( 其二) ) “丝竹”代指音乐,诗中也用来象征着一种人事皆有荣枯和伤逝的悲哀 ( 8 2 ) 丝竹促飞觞,夜宴达晨星。( 韦应物饯雍聿之潞州谒李中丞) 1 4 “丝竹”象征喧嚣、热闹、富足。 ( 8 3 ) 长路关山何日尽,捕堂丝竹为君愁。( 张谓送卢举使河源) 。丝竹”象征离愁与思念 ( 8 4 )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小处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自 居易琵琶引 ) “丝竹代指音乐,这里亦有更深层的意义,即象征京城的热闹繁华之状或可代指尘 世生活 ( 8 5 ) 玉堂向夕如无人,丝竹俨然宫商死( 鲍溶行路难 ) 。丝竹”象征寂寥与萧条 斑竹:是桂竹的一种,外表有斑点,又称。湘妃竹”、。泪竹作为象征词语,其 文化意义为愁苦与相思。例如: ( 8 6 ) 二妃怨处云沉沉,二妃哭处湘水深商人酒滴庙前草,萧飒风生斑竹林。( 陈 羽湘妃怨 ) ( 8 7 )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刘禹锡潇湘神 ) 例( 8 6 ) 中。斑竹”象征深深的忧愁:倒( 8 7 ) 中“斑竹”象征浓浓的相思。这种竹 子生长在湖南九嶷山中,其文化象征意义源于西晋张华博物志 记载的传说:。尧之 女,舜之二妃,日: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孤竹:本义指孤生之竹;古代一种管乐器;商周时的国名它在唐诗中主要有两 种文化意义 ( 8 8 ) 清闲自可齐三寿,忿恨还须戒一朝好学尧民偎舜日,短裁孤竹理云韶。( 李 威用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孤竹”取管乐器之意,这里用以象征超凡脱俗、隐逸淡泊、修身养性。 ( 8 9 ) 妾家本住都阳曲,一片贞心比孤竹( 程长文狱中书情上使君( - e 文为强 暴所诬系狱,献诗雪冤) ) “孤竹”象征着对国家的忠贞。此句中诗人以典故中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叔齐二人对 商朝的坚贞不移自况再如: ( 9 0 ) 首阳山下路,孤竹节长存为问无心草,如何庇本根( 张祜首阳竹) “孤竹节”一语双关,象征爱国忠君之节 系萸 气味香烈,九月九日前后成熟,色赤红,民俗以此日插茱萸,做茱萸囊。以此避 邪。群芳谱云:“九月九日折茱萸戴首,可辟恶,除鬼魅”太平御览 引杂 五行志说宅旁种茱萸树可“增年益寿,除患病”。花镜也说。井侧河边,宜种此 树,叶落其中,人饮是水,永无瘟疫”。图吉祥,汉代锦缎有“茱萸锦”、刺绣有“茱 萸绣”。中国的重阳节九月九同民俗集会也称为“茱萸会”。在唐诗中,“茱萸”主要 有两种文化意义: 第一,象征平安长寿 ( 9 1 ) 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 郭元振秋歌二首,) “茱萸”为避邪之物,象征着平安无事 ( 9 2 )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王昌龄九日登高) ) 。茱萸”可以插在鬓发上,这是企盼长寿的美好心愿 第二,象征喜庆、吉祥 ( 9 3 )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王勃落花落) 。茱萸”象征了一种热闹喜庆的气氛 龙( 龙驭、龙辇、飞龙、龙门、登龙、潜龙、盘龙、群龙)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身体长,有鳞、有角的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其文 化意义包括: 第一,。龙”几千年来往往成为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独家专利”, 象征着皇权在唐诗中,与龙有关的词语大多关涉皇帝、皇权例如: ( 9 4 ) 自此随龙驭,桥山翠霭中。( 许浑懿安皇太后挽歌词) ) 。龙驭”指帝王去世。这里指皇太后辞世 ( 9 5 ) 天游龙荤驻城囿,上苑迟光晚更新( 卢藏用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龙辇”即天子所乘之车,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古代皇帝自比为“真龙天子“,他 们的身体d q 。龙体”,穿的衣服是。龙袍”,坐的椅子谓。龙椅”。乘的车叫“龙荤”, 坐的船称为。龙舟”;皇帝不舒服称作“龙体欠安”,皇帝生气了即是。龙颜大怒”,连 皇帝的步子也有独特的称呼,叫。龙行虎步”总之,凡是与皇族相关的事物或行 止,均冠以。龙”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权。但有时也泛指高官和权势,如: ( 9 6 ) 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 其十一) ) ) “飞龙”和“高鸟”均指拥有权势之人 第二,象征幸运和成功 ( 9 7 ) 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 卢纶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兼呈 司空曙主簿耿漳拾遗,) “龙门”指古代科举试场的正门,象征科举考试金榜题名 ( 9 8 ) 展骥端居暇,登龙喜宴同。( 骆宾王初秋登王司马楼宴得同字 ) “登龙”原指登天的龙,这里用来象征官位高升 第三,象征出类拔萃,不同凡俗之人 ( 9 9 ) 隐豹深愁雨,潜龙故起云。( 杜甫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 诸侄) “潜龙”即能人隐匿或贤才失时不用。 ( 1 0 0 ) 群龙兮满朝,君何为兮空谷( 王维送友人归山歌二首( 离骚题作山中 人) ) “群龙”象征文武贤臣 ( 1 0 1 ) 同舟入秦淮,建业龙盘处( 魏万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 。龙盘”或“盘龙”象征豪杰之士隐伏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