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电影学专业论文)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文摘要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关于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即 指中国电视剧中以陕西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电视文本。之所以选择这 一研究对象,是因为从文本的表现对象上来看,陕西历史所具有的地域特征和历史规定 性,在转化为艺术表现对象时,赋予其特有的历史诗化感;从文本的叙事类型上看,陕 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涵盖了部分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叙事模式,同时其摄影叙事策略丰 富了表意性和语法规则,同时也意指了叙事作为一种文化生产,如何受制于整体文化和 社会机制的制约;从文本的传播效果上看,反映出文本与观众的收看趣味是如何有机结 合的。 以这些问题为出发点,本文通过叙事学、历史学、文艺学等相关知识,对陕西古代 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问题、地域特征如何通过影像编码、受众如何 接受以及地域的不同如何造成创作文本的不同等问题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同时将中国学 者与西方学者在关于历史与影像问题的不同立场进行比较,通过两种评价角度阐述历史 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立足点,从而把陕西历史题材电视剧放在宏观的背景中讨论,对其进 行更加明晰的梳理,为今后的创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陕西历史文化,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刷,叙事策略,比较 a b s t r a c t i nt h i sp a p e r ,t h es t u d yo fa n c i e n th i s t o r yo fs h a a n x it vt h e m e s o nt h ea n c i e n th i s t o r y o fs h a a n x it vt h e m e s ,r e f e r r i n gt oc h i n a ss h a a n x ip r o v i n c ei nt h eh i s t o r yo ft vc h a r a c t e r s a n de v e n t sa st h em a i np e r f o r m a n c eo ft h et vv e r s i o no ft h eo b j e c t t h i ss t u d yw a sc h o s e n b e c a u s e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t h et e x to b j e c tf r o mt h ep o i n to f v i e w ,t h eh i s t o r yo fs h a a n x i s g e o g r a p h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h i s t o r yo ft h ep r o v i s i o n s ,a n di na r t i s t i ce x p r e s s i o ni n t oo b j e c t , g i v e ni t su n i q u eh i s t o r ya n ds e n s eo fp o e t r y ;f r o mt e x tn a r r a t i v et y p e ,t h ea n c i e n th i s t o r yo f s h a a n x it o p i c sc o v e r e dp a r to f t h eh i s t o r yo f t e l e v i s i o nd r a m ao f t h en a r r a t i v em o d eo f s u b j e c t m a t t e r , w h i l ei t sp h o t o g r a p h i cn a r r a t i v es t r a t e g yo fe n r i c h i n gt h em e a n i n ga n dg r a m m a rr u l e s , b u ta l s oan a r r a t i v ea sam e a n so fc u l t u r a lp r o d u c t i o na n dh o wi ss u b je c tt ot h eo v e r a l lc u l t u r a l m e c h a n i s m sa n ds o c i a lc o n s t r a i n t s ;t h e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o fr e s u l t sf r o mt h et e x t ,t h et e x tr e f l e c t s t h ef u na n dt h ea u d i e n c et ow a t c hi sh o wt h eo r g a n i cc o m b i n a t i o n t ot h e s eq u e s t i o n sa sas t a r t i n gp o i n t ,t h i sa r t i c l et h r o u g ht h en a r r a t i v e ,h i s t o r y ,l i t e r a r y t h e o r ya n dr e l a t e dk n o w l e d g e ,s u b j e c tm a t t e ro fa n c i e n th i s t o r yo fs h a a n x ii nt h eh i s t o r yo f t h er e a ld r a m aa n da r tr e a lp r o b l e m ,h o wt h eg e o g r a p h i c a lf e a t u r e so ft h ei m a g ee n c o d i n g ,t h e a u d i e n c eh o wt oa c c e p ta n dh o wt h ed i f f e r e n tg e o g r a p h i c a lr e s u l t e di nc r e a t i o no fd i f f e r e n t i s s u e ss u c ha st h et e x to f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 a n a l y s i sc a r r i e do u t ,a tt h es a n l et i m e ,c h i n e s e s c h o l a r sa n dw e s t e r ns c h o l a r so nt h ei s s u eo f h i s t o r ya n di m a g i n gt oc o m p a r et h ed i f f e r e n t p o s i t i o n s ,e v a l u a t i o no f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t w oh i s t o r i c a lt h e m e so ft h ec r e a t i v ed r a m a s t a n d p o i n t ,s ot h a tt h eh i s t o r yo fs h a a n x it vo nt h es u b j e c tm a t t e rd i s c u s s e di nt h ec o n t e x to f t h em a c r o ,i t ss o r to fm o r ec l a r i t yf o rf u t u r er e f e r e n c ec r e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h i s t o r ya n dc u l t u r eo fs h a a n x i ,a n c i e n ts h a a n x ih i s t o r i c a ld r a m a ,n a r r a t i v es t r a t e g i e s , c o m p a r i s o n 2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 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或其它 相关数据库。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 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 7 签名:二1 ,年石譬f 日 乐 西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1 研究背景:我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生产伴随中国电视剧发展的整个过程。8 0 年代 下半叶到9 0 年代是其辉煌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好作品:如 努尔哈赤唐明皇成吉思汗雍正王朝宰相刘罗锅大明宫词等。国产 电视剧在海外销量好的多为历史题材电视剧,尤其是以四大名著、历史传记小说等文学 作品改编的和众人皆知的由历史人物故事、历史事件改编而成的剧目。虽然每年的全国 题材规划一再控制历史题材剧目,但其创作和销售始终是个兴奋点,就是在电视台播出, 其收视率和广告效应也是十分明显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以其取得的成就和在海内外的广 泛影响在整个电视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出现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繁荣 现象,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中国悠久的文明史,为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提供了 十分丰富的题材资源:中国文学的传统叙事思维和民间传说的良好传承积累使得电视剧 的生产有了可待开采的富矿。随着电视频道的猛增和娱乐性节目的大量需要,历史题材 电视剧成了电视剧生产者和频道经营者的首选。应当看到,为人们提供艺术产品,满足 观众的精神需要,历史题材电视剧功不可没。二是文化官员的关注和重视,他们更多的 是从政治层面上重视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其着眼点是普及历史知识,传扬历史文化精 神。写历史给今天的人看,古为今用,以古鉴今。这种思路成了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 首选。有人认为,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给屏幕上的历史剧寻找现实意义是必要的。但 也有人有理由怀疑屏幕上的历史,这就使得所谓现实意义成了沙上楼阁,这中间的度如 何把握,值得探讨。三是地方重视挖掘本地历史名人资源作为电视剧题材,以便制造名 人效应,扩大地方知名度,为发展旅游经济,打响地方品牌等服务。这样一来,使得历 史题材电视剧的生产有大量的资金和人员保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历史名人都适合拍电 视剧的。有的反而糟踏了历史名人。有的本来是可以拍得声势宏大的,但限于地方力量 不足( 主要指创作力量) 而流于一般。四是从业艺术家的思考,认为历史题材电视剧较之 现实题材剧更容易写,可以摆脱现实的束缚在在历史的大空间自由挥洒,审查也容易通 过。这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也反映出作者躲避现实的创作倾向或反映现实生活的功力不 足。事实上,人最熟悉的还是自己。历史对任何一个作者都是遥远的,况且历史留下的 东西本来就不多,历史又繁杂,让现在的人去把握历史人物的神貌,不是件容易的事, 非一般人能所为。相比之下,还是对现实生活感觉敏锐,好写的还应是现实题材。五是 1 绪论 节目市场的逐步发展给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繁荣带来了机遇,历史题材成了发展中国电视 文化经济的一种资源。港台历史剧的大举进入大陆,刺激了大陆的电视人,尤其是对少 量优秀剧目除外的低俗港台历史剧,大陆电视人意见很大。以中国电视剧中心为主的创 作队伍,拿出了一批真正占领市场的优秀历史剧,让港台历史剧大为汗颜。另外一方面, 港台历史剧的市场操作也给了内地一定的启示,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商业效应是现实题材 要望其项背的。这种商业刺激使历史题材电视剧又上了一个繁荣的台阶。 对西部的历史题材,文化资源,各个电视台始终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就 联合了上海北京等六家公司投资3 0 0 0 万,打造全景式的历史大剧汉武帝;中央外宣 办五洲传播中心、中央电视台还将投资2 5 0 0 万联合摄制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大敦煌, 该剧将是一部全面反映敦煌文物保护千年沧桑的大制作,为近年来中国敦煌题材的影视 作品之最。西部方面,西影准备斥巨资拍摄百集大剧李自成以纪念这位从西安走出 去的传奇历史人物。陕西电视台还提出了拍摄大型历史剧司马迁诗仙诗圣的计 l 划并将与央视合拍反映传统文化的2 8 集电视连续剧大秦腔。 西部的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是历史电视剧的创作中绝大部分由西部以外的 电视实体完成,西部自己的影视公司,电视媒体参与得很少,只有宁夏拍摄的电视剧贺 兰雪西夏王朝,陕西拍摄的丝路豪侠等几部。另外,方言剧算是西部电视作品 的一个大头,陕西有以千古一帝郑国渠为代表的秦腔历史剧,四川的川剧电视 ,_ 、 剧白蛇传也在央视播出jq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就显得很有必要:一是如何挖掘陕 西历史文化资源,与新的媒体手段结合,达到推广地域历史文化和电视剧创作艺术化的 双赢;二是为本土创作队伍厘清现状,为以后的创作提供可资参考的资料;三是在历史 题材电视剧热消褪的新千年,总结和回顾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流变。 2 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指中国电视剧中以陕西古代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为主 要表现对象的电视文本。这里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并没有严格的创作群体的地域限 制和创作内容的正说戏说之分,只要能够体现陕西古代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风貌、 精神气韵和风格特征的,展现陕西地域特有的自然风貌、传统文化特征、生活习惯和民 风民俗的,在叙事风格上具有鲜明的陕西古代历史文化的造型、声音、蒙太奇和叙事策 略特点的形成显著的审美特征的电视剧,都纳入这一范围。显而易见,本文对研究对象 的界定主要从其题材特征和审美意识上进行划分,而对于创作形式和创作团体则没有严 格的定义。 2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港台电视剧中有关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的电视剧,“香港电视剧不 标榜创造性和独特性,不在乎是否超越了别人或超越了自己,也不把创作视为实现心灵 与精神自由的途径,在这里,电视剧的生产方式主要表现为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仿作和 复制,从而使内容、样式和趣味都带有严重的模式化倾向1 2 j ,正是这种模式化倾向 使之与内地的创作有很大不同,在以陕西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中就不具有对于陕西地域 文化的认同和诉求意识,因此本文对此不作为研究对象。 2 0 0 0 年以来,历史题材电视剧热逐渐消褪,现在再来研究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 剧有什么意义? 一是还没有人系统总结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创 作特征,陕西是文化大省,历史大省,具有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所需的丰富资源,但是 关于陕西历史的电视剧数量远远比不上清宫剧,为什么? 清宫剧距离当代的时间较近, 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创作团队跟风创作的较多,戏说剧以清宫剧为主,原因就是1 9 9 1 年戏说乾隆的热播,陕西在当代已经不再是经济强省,因此受重视的程度不够,以 陕西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数量自然也远远比不上以北京文化为代表的清宫题材。再有就 是陕西人创作意识不强,创新意识不强,导致不能极大地挖掘陕西本土的文化特征,使 陕西历史不能够利用新生媒体进行有效传播和推广。二是探讨为什么在9 0 年代整个1 0 年及2 1 世纪初历史题材电视剧会大热? 这其中有很多现实因素:一、电视剧与电影一 样,是十分依赖于技术的艺术手段,并且需要大量的资金保证。9 0 年代,中国改革开放 的1 0 年发生了很大变化,技术成熟,资金充足,使得很多创作者可以拍摄这样的大投 资电视剧;二、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使得人们对现实产生失望,转而回归传统,国学 热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在物质欲望得到极大满足后转而追求精神需求,历史题材电视剧 为观众编织了一个回归传统的梦境;三、跟风创作,谋求经济利益是电视剧创作十分重 要的动力之一,利益驱使永远鼓励着影像创作者创作出符合大众观影口味的作品。 3 研究现状:有关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研究已经硕果累累,如专著历史题材电视剧 研究( 李胜利、肖惊鸿) 、在历史与艺术之间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文化诗学研究 ( 暂名) ( 王听) 、读者参考( 8 4 ) 走出“历史悲情”( 读者参考丛书编辑部编) 、 历史、艺术、与禅韵中华文化与文明的脉络( 见君) 、叩问历史( 黄朴民) 历 史题材剧研究( 刘丽文) 、中国帝王电视剧叙事研究( 林风云) 、史诗性电视剧画面 叙事的艺术追求( 赵晖) 等等;学术论文就更加浩繁:电视历史剧:对集体记忆的建 构与消除( 秦志希) 、2 0 世纪中国现代历史剧的批评话语( 范志忠) 、皇风帝雨吹野 史我看当前中国电视的后历史剧现象( 王- ) l i ) 、现在于历史中上演论电视 3 绪论 剧历史故事的现在性( 邵雯艳,倪祥保) 、关于电视历史剧“走红 的思考( 吉炳轩) 、 论世纪之交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帝王形象塑造( 张一凡) 、历史题材电视剧散论( 张 智华) 、跨学科视野下的当代历史电视剧( 黄耀华) 、论历史电视剧镜像中的审美现 代性( 杜莹杰) 、历史电视剧悲剧超越审美价值论( 杜莹杰) 、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定 位、类型及其美学价值( 杜莹杰,路宝君) 、民间文化语境中的历史电视剧( 刘珏欣) 、 历史横亘在现实之中一简论历史电视剧的当代性( 李艳) 、有多少历史可以篡改( 巴 陵) 等等。这些著作分别从历史题材剧的兴起原因、历史发展、叙事特征、艺术特征、 美学价值、受众心理以及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等各个方面对历史题材电视剧进行了梳理, 其中不乏对某一个专题的深入性探讨,如帝王剧、清宫剧等。然而,作为历史文化大省 的陕西由于在这一方面的创作乏善可陈,因此有关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著作也比 较缺乏,现在有关的专门著作有陕派电视剧地域文化论( 张阿利) ,其中对陕西历史 题材电视剧做了较为详尽的梳理,并重点从陕西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艺术特色和所反映的 陕西历史特征出发,对这一类型的文化内涵做了精准的阐述。此外,相关学术论文还有 西部史实与电视叙事艺术的融合聚焦西部历史电视剧( 钟玉) 、西部题材电视 剧创作问题思考( 黄怀璞,宗红梅) 等。主要从创作角度出发,阐述的仍然是艺术与 历史的关系。 4 理论基础:由于历史题材电视剧的题材特殊性,本文重点仍然放在历史与艺术创 作的关系上。因此包含历史学的部分内容,也包含影像历史的部分内容。从历史的定义、 范畴出发,围绕历史学关于历史的主客观特征阐述其影像化的可能性。 其次,史记的历史学意义作为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一部分,在本文的理论 背景中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史记的史传风格、秉笔直书、小说化文学化成为中国 两千年史学范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的影响不但在史学方面,在国内艺术化创作 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史记出自汉代,而汉代又是陕西历史文化上最为重要的 时代,因此,汉代和史记奠定了陕西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所以对于史记的总 结有利于梳理陕西历史文化特征及其在影像中的艺术特色。 影像的叙事学理论是本文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从叙事学理论出发,阐述陕西古代 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宏观叙事框架及摄影策略,从而能够对具体的文本进行科学剖析,科 学分析影像文本是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 对于艺术创作与历史的关系这一方面,吸收了西方学者一些较为不同的理论。国内 现在对于历史题材电视剧研究较为广泛的做法是以历史为准绳、艺术服务于历史。而西 4 西北丈学硕士学位论文 方学者的观点则是从艺术创作品中挖掘历史。这就为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研究提供了另一 种可能性,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为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更为广泛宽容的空间。 5 方法及思路:历史作为文化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阎崇年先生是这样将历史学 的功能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学术功能,主要包括学术论文和专著,主要同本行的学者 交流。第二个是资治功能,读者读完之后,能从中了解、领悟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这个 也是很需要的,像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第三是文化功能,历史学者要传承文化,传 承历史,要让广大读者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质。第四是教化功能,要对广 大青少年进行爱祖国、爱历史、爱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历史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 责任。阎崇年还认为,“做学术雅俗共赏化雅为俗的俗不是低俗的 俗,也不是庸俗的俗。 遵循阎崇年的思路,本文研究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方法也从这四个方面出 发:学术功能可以理解为艺术创作的历史化标准,这就要求电视剧创作对历史有一定的 遵循;资治功能和教化功能当然是相当一部分观众心理诉求的体现;文化功能体现着电 视剧作为其影像化的本质特征,毕竟电视剧不同于历史教科书,要有艺术性。 最后,本文将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放在整个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大背景中,与大 热的清宫剧做一横向对比,总结二者的异同,对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另 一种可能。 5 第一章:陕两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界定与兴起背景 第一章: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界定与兴起背景 回顾中国电视剧发展史可以看到,历史题材电视剧( 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除 外) 除了1 9 8 6 年的努尔哈赤,基本上诞生于市场转型化的9 0 年代。在9 0 年代,中 国电视剧的生产和流通是一种非市场性与市场性两种体制并存的局面。相当数量的脱离 市场体制的电视剧,有的是由各级政府或政府部门直接或间接投资拍摄,有的则是由企 业赞助拍摄,而且两种制作方式都产生了一些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和较高收视率是电视 剧。同时这样的投资方式使各方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历史题材剧所要求的大制作、大投 入得以实现,正是基于体制转型期的巨大商机,历史题材剧得到了蓬勃发展。 9 0 年代末至2 0 0 0 年初,清宫题材大热,伴随而来的跟风之作也不乏以陕西历史为 题材的电视剧佳作。然而,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从没有成为历史题材这一范畴内的 主角,这当然是多方因素造成的,有陕西本土制作方自身的原因,也有清宫题材娱乐先 行理念顺应时代要求的原因。但不管怎样,谈及历史题材,陕西是不可绕过的重要内容, 因此,了解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对历史题材剧的创作发展必不可少。 1 1 界定 外延由内涵产生,因此要弄清楚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界定必然要对相关概念 作一明确。 1 。1 。1 陕西历史 ( 1 ) 历史 李胜利、肖惊鸿对历史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地解释,将历史分为“历史1 ”、“历史 2 ”、缺失的历史。他们指出:“对历史的定义多种多样,大同而小异。海德格尔曾分析 过对历史的四种传统定义,并将其概括为:历史是生存着的此在所特有的在时间中发 生的历事;在格调强调的意义上被当作历史的则是:在相互共在中过去了的而却又流传 下来的和继续起作用的历事。m 他们“以海德格尔的定义为基础,再次明确同样托名于历史一词的两种不同涵 义:第一,生存着的此在所特有的在时问中发生的历事。仿照当代西方哲学中卡尔波 普对三个世界( 世界1 、世界2 、世界、3 ) 的区分,将历史的这一涵义称为历 史l ;第二,在相互共在中过去了的而却又流传下来的和继续起作用的历事, 体现为历史1 流下来可供后人识认的各种自然历史信息( 如化石文物) ,以及后人对 6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历史1 的种种历史记载( 如历史书籍) ,这些化石文物、历史记载统称为历史2 【3 】 ” 0 简言之,历史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过去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本身即“历史1 ;二 是经过某种媒介( 过去主要是语言文字,近一个世纪可以通过影像) 系统化,逻辑化梳 理后的历史文献即“历史2 。“历史1 由于其历时性,永远不可能被真实把握,只 能通过“历史2 ”加以表现。“历史就更偏向于对过去事实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这一层 意思。而被有意识、有选择记录下来的历史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官方正史,一种是流传 于民间的野史。正如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书写历史的人都是在把 自己那个时代的精神贯彻在历史的现实化想象里。即使是正史的经典著作史记里面, 也充满了司马迁对当日水险会的规劝与意见【4 j 。”因此,在“历史2 ”的形成过程中,作 为记载工具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很难彻底摆脱所属文化的特殊立场( 尤其是 意识形态立场) ;历史学家在记录历史时都追求客观性,但是个体差异不可避免地对同 一事件产生不同的看法;“历史2 ”必然对“历史1 有所取舍,取舍所遵循的原则各有 不同,因此也无法保证客观。 “正史在这里是指根据历史学研究规范所建构的主流或正统历史,主要反映精英人 物群体的历史意识,包含历史概念、判断、推理、理解、分析、证明等;而野史则是指 被上述正史所排斥或遗忘而流传于民间的非正统历史,主要反映普通人或民众的历史意 识与无意识,带有浓烈的幻想、想象、错觉色彩。正史与野史历来存在明显差异:一个 由政府主持修纂,满足主流话语或精英阶层的修史需要,追求一种合理性主导的逻辑( 当 然也得体现某种合情性逻辑) ;而另一个由民间自发流传,满足民众的被遗忘或压抑的 历史意识与无意识冲动,追求一种合情性主导的逻辑( 也需要体现合理性逻辑) 。两者 常常相互冲突而又相互补充:都宣称自己书写的是真正的历史而对方是在编造假史,但 又都给对方的历史书写留下某些合适的想象空削4 1 。”因此,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渗 透着记录者或创作者的意识形态立场,并不能保证其绝对忠于“历史1 和绝对的客观。 那么,通过影像记录的“历史1 ”就一定客观吗? 俗话说:“眼见为实。”影像作为 能指与所指的短路符号,很容易让人产生直观、真实的印象,然而不可忽略的是,摄影 机背后的操纵者会因为自身的意识形态立场对影像的关注点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蒙 太奇作用下,受众对前后画面的连接产生主观想象。因此,影像记录的“历史1 看似 比语言文字更加真实可信,更加客观,实际上,这一“历史2 ”完全是摄制者与观看者 根据各自的经验完成的历史观念,历史意义。 7 第一章:陕两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界定与兴起背景 因此,“历史2 实际上是部分“历史1 与记录者历史观念的总和。“从创作方面 说,历史观念的不同是历史戏剧化( 尤其是同样一段历史反复被戏剧化) 的重要动因之 一。从接受方面说,历史观念的不同是诸多同题材历史剧备受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事 实上,是否合乎历史真实固然是历史剧争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否合乎创作主体与接 受主体的历史观念是更为深层、更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引。 之所以对历史这一概念做这样的细化,是因为历史题材电视剧在面对观众尤其是专 业的历史学者面前,往往承载着过多的重任,正如前文提到的,相对于是否合乎历史真 实,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历史观念更为重要,这也是本文在以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 剧为主要研究对象时主要阐述的观点。 ( 2 ) 陕西历史 张阿利指出:“陕西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以上郡为中心的游牧文明、以古长安为中心的农业文明和以汉中为中心的渔猎文明共同 构成了陕西文化的多元色调和博大品格,可以当之无愧地说,陕西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 深厚、地域文化特征鲜明的文化资源大省。陕西从北向南形成三个各具特色的自然区: 北部是黄土覆盖的高原,中部是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南部是山清水秀的秦 巴山地【引。” 历史上将都城定在西安的朝代分别为: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 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 黄土地文化和历史的厚重感造就了三秦人怎样的地域性格呢? 近代陕西才子、比较 文学专家吴宓,曾将陕西“冷娃”这种群体性格概括为:生、冷、蹭、倔四个字。“陕 西人给外地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不好接近,志趣相左、话不投机,永远让你觉得陌生, 冷然如冰;可是,一旦志趣相投,真正能够推心置腹之后,则风趣幽默、热情如火。这 是因为秦人更注重修身养性,陶冶人格,冷静处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不少家 庭里,男人对妻子儿女纵然有满腔的感情,但却不会形之于脸上,或者从嘴里表达出来。 “所谓蹭,是土音,有火爆、凌厉的含意,当你见识到陕西人的蹭劲时,其 情景大概与火山爆发相距不远了。陕西人遇事一般不太计较,受一点委屈也还能承受。 但是,一旦觉得欺人太甚,可能会像秋菊打官司样,层层往上告,非争个是非曲 直不可,哪怕告个十年八年也不怕【6 】。 这些地域性格特点的形成与陕西历史文化密不可分,“探究起来,秦人这种群体 性文化性格特征,正是传统使然。儒学的核心周礼产生于关中,几千年来,流传不衰, 8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自古以来,秦地就有“民风纯朴,学风醇厚 的传统,尚实文化 源远流长。对比一下诗经中的秦风豳风与产生于南国的楚辞,就看得十 分明显。司马迁在史记中谈到关中民俗时这样说:关中沃野千里,从公刘、古公檀 父到文王、武王,奠定了这里的农业基础,因此,这里的老百姓都有先王遗风,重视稼 穑耕作,以农为本,不敢为邪恶;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人文精神 在这块土地上积淀越来越深;汉唐时期达到顶峰。可以说,农耕文明时期形成的儒家正 统文化,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陕西人,使关中冷娃养成了一种尚实性格。即使在长 安失去国都地位之后,关中这块土地上产生了儒家的一个重要流派关学。而尚实这 一特点,在始于张载的关学中可以说是以一贯之。正是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一 代又一代的秦人崇尚真理、匡扶正义、扬善惩恶、心忧天下的品格。清初的关学,虽然 缺乏黄宗羲、顾炎武式的驳难,但是依旧重礼仪、轻功利,强调修身养性,陶冶人格。 “不过,陕西冷娃刚板硬正性格的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还有知其 不可而为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悲剧意味。刚板硬正,容易倔强固执,接受新事 物慢、凡事总是慢半拍,以至于抓不住机遇;实诚忠厚,容易导致窝囊蠢笨,成为无用 的别名;爱认死理的话就容易一条道走到黑,而不善于审时度势;意气用事,缺乏理性, 往往容易情绪冲动而生整。张艺谋说,这种群体性缺点,导致了陕西人不够灵活。 可怕的是,在某些人中,这已形成了一种群体文化氛围守旧观念、守土观念、 平均主义观念、宗法观念、不服气心态、官本位意识和唯意志论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 一个封闭的文化意识圈,形成了一种群体性思维和行为定势。著名国画大师、长安画派 画家何海霞,在长安画派创始人石鲁逝世后送上一副挽联,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西安生 人难养人,耐人寻味【6 】! 不论优缺点,这一性格的共同点显而易见,那就是陕西人的 尚实意识和宗法观念,这一特点的形成与传统儒教和史传文化密不可分,因此,历史在 陕西文化中尤其具有特殊的地位。 1 1 2 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 本文的研究对象已经一目了然,即指中国电视剧中以陕西古代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 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电视文本。这里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并没有严格的创作群体的地 域限制和创作内容的正说戏说之分,只要能够体现陕西古代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 风貌、精神气韵和风格特征的,展现陕西地域特有的自然风貌、传统文化特征、生活习 惯和民风民俗的,在叙事风格上具有鲜明的陕西古代历史文化的造型、声音、蒙太奇和 9 第一章: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界定与兴起背景 叙事策略特点的形成显著的审美特征的电视剧,都纳入这一范围。显而易见,本文对研 究对象的界定主要从其题材特征和审美意识上进行划分,而对于创作形式和创作团体则 没有严格的定义。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港台电视剧中有关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的电视剧,“香港电视剧不 标榜创造性和独特性,不在乎是否超越了别人或超越了自己,也不把创作视为实现心灵 与精神自由的途径,在这里,电视剧的生产方式主要表现为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仿作和 复制,从而使内容、样式和趣味都带有严重的模式化倾向【2 】,正是这种模式化倾向 使之与内地的创作有很大不同,在以陕西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中就不具有对于陕西地域 文化的认同和诉求意识,因此本文对此不作为研究对象。 表12 0 0 3 至2 0 0 8 年以来广电局审批的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片目 上海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长恨歌 3 5 ( 广剧) 剧审字( 2 0 0 6 ) 第0 0 7 号 峨眉电影制片厂贞观长歌 8 2 ( 广剧) 剧审字( 2 0 0 6 ) 第0 1 2 号 上海三九文化发展公司楚汉风流 5 0 ( 广剧) 剧审字( 2 0 0 6 ) 第0 4 9 号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李清照 5 ( 央) 剧审字( 2 0 0 6 ) 第0 0 8 号 北京华录百纳影视有限公司李后主与赵匡胤 4 0 ( 广剧) 剧审字( 2 0 0 5 ) 第0 9 4 号 西安电影制片厂大唐芙蓉园 3 0 ( 广剧) 剧审字( 2 0 0 5 ) 第1 4 6 号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制作中心昭君出塞 5 0 ( 广剧) 剧审字( 2 0 0 5 ) 第1 8 1 号 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大汉天子i i i 4 0 ( 广剧) 剧审字( 2 0 0 5 ) 第1 8 3 号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吕梁英雄传 2 2 ( 央) 剧审字( 2 0 0 5 ) 第0 2 4 号 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忠义千秋关云长 ll ( 京) 剧审字( 2 0 0 5 ) 第0 1 3 号 ( 广编) 剧审字( 2 0 0 4 ) 第0 6 3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荆轲传奇 3 2 号 ( 广编) 剧审字( 2 0 0 4 ) 第1 4 3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汉武大帝 5 8 号 ( 广编) 剧审字( 2 0 0 4 ) 第1 5 7 四川音像出版社秦王李世民传奇 4 0 号 马王堆秘史之大汉 潇湘电影制片厂 3 6 ( 湘) 剧审字( 2 0 0 4 ) 第0 8 号 巾帼 1 0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l ( 续) ( 广编) 剧审字( 2 0 0 3 ) 第0 1 9 华视国际文化传播总公司隋炀帝 2 5 号 ( 广编) 剧审字( 2 0 0 3 ) 第1 3 1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至尊红颜 4 4 号 ( 广编) 剧审字( 2 0 0 3 ) 第1 4 8 深圳电视台貂蝉 1 6 号 ( 广编) 剧审字( 2 0 0 3 ) 第1 4 9 深圳电影制片厂隋唐英雄传 4 0 号 ( 央) 剧审字( 2 0 0 3 ) 第0 0 2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秦始皇 3 3 号 杭州电视台电视艺术中心 大汉天子2 4 0 ( 浙) 剧审字( 2 0 0 3 ) 第0 9 号 ( 赣) 剧审字( 2 0 0 3 ) 第0 0 5 江西电视台电视剧部大唐歌飞 3 5 号 上海圣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大汉英雄 2 8 ( 广剧) 剧审字( 2 0 0 6 ) 第0 9 3 号 北京华录百纳影视有限公司贞观之治 5 0 ( 广剧) 剧审字( 2 0 0 6 ) 第1 2 0 号 浙江永乐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封神榜之风鸣岐山 3 8 ( 广剧) 剧审字( 2 0 0 6 ) 第1 6 1 号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越王勾践 4 1 ( 广剧) 剧审字( 2 0 0 6 ) 第1 6 5 号 中央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影 王昭君 3 1 ( 央) 剧审字( 2 0 0 6 ) 第0 2 1 号 视部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卧薪尝胆 4 1 ( 央) 剧审字( 2 0 0 6 ) 第0 3 9 号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 鉴真东渡 1 6 ( 央) 剧审字( 2 0 0 6 ) 第0 4 0 号 华夏视听环球传媒( 北京) 有 大唐游侠传 3 2 ( 广剧) 剧审字( 2 0 0 8 ) 第0 3 3 号 限公司 马鞍山电视台诗仙李白 7 ( 皖) 剧审字( 2 0 0 8 ) 第0 0 5 号 广东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母仪天下 3 3 ( 粤) 剧审字( 2 0 0 8 ) 第0 3 6 号 附注l :数据来源:国家广电总局 1 2 兴起背景 对于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兴起有必要放在整个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 大背景下进行阐述,因为只有通过对整个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发展脉络的梳理,才能厘 清陕西古代历史题材在大背景下所处的位置,从而认清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 第一章:陕西古代j 力史题材电视剧的界定与兴起背景 形式。 关于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发展走向,尹鸿讲得十分明白,自从8 0 年代以来,有 关电视的主流文化和娱乐性、大众化和艺术化、高雅和通俗、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还 原历史与戏说历史等存在许许多多的争论,从敌营十八年到戏说乾隆的一次又 一次批评,实际上反映了从政府的角度、知识分子的角度和商业的角度之间的意识形态 矛盾。在这些矛盾下,市场经济与政府宏观调控之间也在通过权力较量、谈判、协商来 寻找新的契机和结合点【7 1 。 8 0 年代是整个中国电视剧市场化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的古 装电视剧主要是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历史小说电视剧,这一题材恰恰体现着在历史题材 这一范畴内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之间的结合和协作。 尹鸿认为:“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大量出现,应该说是电视文化冲突的一种必然结果。 无论是国家立场,或是市场立场,以及知识分子立场,几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历史 题材作为自己的生存和扩展策略。历史远离了当代中国各种敏感的现实冲突和权 力矛盾,具有更丰富的选择资源和更自由的叙事空间,因而,各种力量都可以通过 对历史的改写来为自己提供一种当代史从而回避当代本身的质疑。历史成为了获得 当代利益的一种策略,各种意识形态力量都可以借助历史的包装粉墨登场【7 】。 可见,历 史题材电视剧兴起的原因是那个时代各种意识形态表达的需要,通过“历史 包装,使 各种意识形态找到婉转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各种意见在整个中国话语权“乍暖还寒 的 时候得到宣泄。“历史题材电视剧,事实上也为知识分子立场提供了一定的表述空间和 修辞策略。从宰相刘罗锅( 1 9 9 6 ) 到雍正王朝( 1 9 9 8 ) ,再到铜齿铁牙纪晓岚 ( 2 0 0 1 ) ,尽管这些电视剧都采用了通俗情节剧的叙事模式,甚至采用了喜剧的类型化 手法,但是这些电视剧都通过对特定历史人物和历史环境的营造,不仅仅是回忆历史, 而且也是模拟现实。例如,北京同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作的4 4 集电视连续剧雍正 王朝,它不仅通过1 0 0 多位人物、6 0 0 多个景点叙述了清代从康熙到雍正年间的政权斗 争,而且还借助与历史的相似性和对历史的重新改写发掘了历史与当前中国现实的权力 关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以古鉴今、借古讽今历来是中国的叙事传统。这些电视剧显然 继承了这一知识分子的叙事传统。这些电视剧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对历史的重写, 其意义不在于还原历史,而在于温故而知新【7 j 。 “9 0 年代以后,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由于其回避了现实矛盾的直接表述同时有可以 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相似性来与现实沟通具有独特的题材优势;同时,历史题材电视剧还 由于历史本身的陌生性和假定性为其艺术虚构提供了自由度和想象空间也具有了某些 1 2 西北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艺术虚构的优势,在这一时期,成为了最引人关注的创作现象,出现了不少引起了轰动 反映的作品。无论是正说或者是戏说,历史题材电视剧大多与政治密切相关,因而也成 为中国观众政治关注唯一能够得到相对自由传达的公共领域【7 1 。”9 0 年代以后,历史题 材电视剧除了具有曲折表达话语的功能,更向艺术领域靠拢,逐渐减弱其映射现实的诉 求,转而向发挥想象力和进行艺术虚构迈进。这一转变反应了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更加 成熟、更加艺术化。 在这一背景下,从9 0 年代初开始,陕西古代历史题材进入电视剧创作领域。因为 没有经历8 0 年代重在表达意识形态的过程,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从一开始就把重 心放在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二者的关系上,更加注重电视剧的艺术特征,强调内容与形 式的完美结合。本节从受众心理诉求和创作主体两方面阐述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的 创作源起。 1 2 1 受众心理诉求 林风云在阐述历史题材之所以如此得到电视剧生产者的偏爱,概括了四个方面的原 因:史传传统、英雄崇拜、消费社会、民族想象与身份认同。这四点无疑将消费群体即 观众视为历史题材电视剧长盛不衰的潜在推动力量。在这里,本文不再对这四点作详细 的阐述,而将焦点对准陕西历史题材电视剧何以能满足观众的这四点心理诉求。 以帝王电视剧为例,1 9 8 4 年到2 0 0 7 年3 月间在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播出过的 统计数据来看,秦以前的帝王电视剧共有1 1 部,秦有3 部,汉代共有1 1 部,魏晋时期 共有5 部,南北朝时期0 部,隋唐3 2 部,宋6 部,元1 部,明1 7 部,清8 1 部,其他 西夏l 部,契丹1 部,藏族史诗英雄1 部。 就以最为广泛接受的西安十三朝古都说为准,历史上将都城定在西安的朝代分别 为: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 唐等十三个王朝。对比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以陕西历史为题材的帝王电视剧共有 4 6 部,仅次于清宫剧。陕西历史题材何以被反复创作,它为什么能满足受众的以上四点 要求? 在史传传统上,史记形成的叙事形态,无疑影响着中国人看待历史和世界的方 式。这种影响力的关键,就在于它确立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关于历史编纂的范式,然后影 响了随后两千年历史的写法。陈平原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指出:“自司马 迁创立纪传体,进一步发展历史散文写人叙事的艺术手法,史书也的确为小说描写提供 1 3 第一章:陕西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界定j 必起背景 了可资借鉴的样板。 史记这种以人为本的史学编撰手法和西方史学有所不同,它忽 视的是社会制度之变迁,而注意力多在人物命运之兴衰。所谓史传传统,实际上就是通 过为人树传积淀下来的结构历史的近乎集体无意识的实践活动和行为规范。它不知是存 在于写史之人的知识结构里,同时也潜藏在读史之人的血液中。 史记产生与西汉武帝时期,与陕西地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内容以秦 汉历史为主。作为历史上最重要的典籍,其编纂方式不断为后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质生产力和机电一体化关系
- 2025年高果糖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内核
- 化妆培训学校教学课件
- 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细则
- 兴县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牛哥读书分享
-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思考和建议
- 六盘水市烟草公司2025秋招合规管理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中国邮政2025三明市秋招风险控制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加工公司实验室设备管理办法
- (2025秋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2025年“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教室布置方案(模板)
- 2024年辽宁省地矿集团招聘真题
- 2025年上海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土地管理法》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机织服装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妇幼信息安全课件
- 《测绘基础》课件(共八个任务)
- 物业轮岗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