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摘 要 严嵩在明代历史上臭名昭著,但又被同时代的人公认有才华。政治上的声 名影响了其文坛上的声名,使严嵩的诗歌长久以来得不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在 系统的分析严嵩诗歌的基础上,研究其诗歌的特色,分析其诗歌的价值,并以 严嵩的政治活动来分析、关照其文学活动,可以见出其政治活动与文学创作呈 阶段性一致的特点。 在严嵩人生的各个阶段,其诗歌呈现不同的特色。本文将严嵩不同阶段的 交游活动与其文学创作联系起来,以分析其交游对文学活动的影响。严嵩各个 时期不同的交游对象,对其诗歌产生不同的影响。早年隐读钤山期间,与复古 派的交游活动直接影响了其诗歌创作,其诗歌内容多描写山间的生活和景致, 诗歌秀丽清警,有山林气、古朴气,感情真挚自然。曹僚期间,严嵩交游的范 围扩大到复古派阵营以外,其交游对象以一些非复古派的中下层官员为主,其 诗歌多应酬之作,内容以曹僚间的唱和为主,取材相对狭窄,风格由淡雅趋于 典雅,语言雕琢,少了情感参与。入内阁后,他力图打击政治上与其作对的后 七子,扶植唐宋派,力图控制文坛,但总体来说是不成功的。由于居高官后严 嵩常阿谀奉承明世宗,无心写诗,因此这一时期其诗歌内容不足观,艺术价值 也不高。但是罢相回乡后,其诗歌在艺术上变得较为老到。 本文在分析严嵩诗歌风格及其风格成因过程中,阐述严嵩其人其诗与前后 七子以及唐宋派之间的关系,以及严嵩的人品与诗品。 关键词:诗歌;严嵩;风格;交游 严嵩其人其诗 ii abstract although yan song was notorious for his reputation, he was still held as a talent person in ming dynasty. his bad reputation on politics affected his fame in the literary, which made his poems cant obtain enough attention and understanding. based on sorting out yans poems systematically, this paper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ems, analyzed their value, and analyzed and reflected the literary activities through yans political activities.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tage of yans political activitie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tage of his literary creation valu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ans poems were different among his different life stages., by integrating the making friends activities in yans different life stages with the literary cre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his making friends activities on his literary activities. owing to the different objects of his making friends activities in the different stages, their influence on his poems was different. in the early stage, when yan hidden and studied in qian mountain, the making friends activity with the revivalists influenced his poems creation directly. the contents of the poems were most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cenery and life in the mountain and the poems were pretty, clean with the flavor of mountain and primitive simplicity, and the feeling was sincere and natural. when yan was in the middle position of all country administrators, the extent of his making friends activity extended to those whose positions were also in the middle and low hierarchy. so, his poems were branded with the middle and low hierarchy culture and the contents were usually what the middle and low hierarchy officials sang. the sources were relatively narrowed, and the style tended to be elegant and polishing the writing with less feeling. after yan was in cabinet, he tried to control the literary world by cracking down on the latter seven son who were against with him in politics and fostering the tang and song party. however, generally speaking, he was failing. because he usually flattered when he was a high official and didnt want to write poems, the contents of the poems were not worthy of appreciating and their artistic value was low. however, when he resigned from prime minister and returned his hometown, yans poems were relatively sophisticat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ems and their style-shaping causes, we presen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oems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yan, the former and latter seven son and the tang and song party, and present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硕士学位论文 iii moral quality and poems quality which reflect on yan. key words: poetry; yan song; style; social contact 湖湖 南南 大大 学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第一节 学术背景及理论意义 在明代历史上,有两个人臭名昭著,但又是被公认的有才华,这便是明代中 期的严嵩和明末的阮大铖。清代张廷玉主编的明史把此二人与秦桧相比,并 将他们列入奸臣传 。可是,撇开他们在政治上的所作所为,单从文学上看,阮 大铖是一个相当出色的戏剧家,严嵩也是在明代文坛上有所成就的诗人。阮大铖 的戏曲成就早就有人开始关注了,相关的学术论文、著作已经很多。关于严嵩在 历史上的政治影响,八十年代后,海内外已经有人开始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1988 年 11 月 16 日至 19 日在严嵩的家乡江西分宜召开了严嵩与明代政治 学术讨论会 ,会议对严嵩忠奸问题,研究严嵩的角度问题,以及对严嵩是非功过 的评价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作了具体细致的探讨,并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 研究的方法。1995 年 12 月 13 日至 16 日在香港大学举办的明史国际研讨会 上,很多学者又针对严嵩提出了新的看法,比如关于如何评价问题;重新定位与 史料辩识问题;文艺作品中的严嵩形象与其自身的文学造诣问题;成长的道路与 品格产生的社会根源问题;与世宗、夏言、徐阶及宦官的关系问题;与边防、文 教、赋役改革、筑京城的关系问题 。很多海外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提交了相关 论文,这其中虽有涉及严嵩的诗歌,但其主要目的在于为严嵩平反。专门系统的 论述严嵩诗歌成就的文章至今尚未出现。本文力图填补这一空白,发掘严嵩诗歌 价值,全面的研究其在各个时期诗歌的内容和艺术风格,并进行客观的价值评判, 从而客观评价其在明中期诗坛的地位和影响。 受严嵩特殊政治名声的影响,学界对其诗歌关注得非常少。笔者从以下四个 方面收集严嵩相关资料: (一)严嵩作品: 钤山堂集 、 南还稿 、 直庐稿等。 (二)严嵩生平事迹的研究资料:明代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 ,沈德符万历 野获编 ,陈子龙明经世文编 ,清代张廷玉等明史本传 ,钱谦益列朝诗人 小传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印鸾章明鉴纲目 , 吴乘权明鉴易知录 ,当代白寿彝中国通史 ,严曰文严嵩在故乡的活动 , 曹国庆等严嵩评传 ,张显清严嵩传 ,曹国庆严嵩年谱等。 (三)严嵩同 时及后世评价严嵩诗文的有: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从说 ,王廷相钤山堂集序 , 杨慎、孙伟、唐龙点评钤山堂集并编成振秀集 ,并分别作序。王世贞弇 州四部稿 ,顾起纶国雅品 ,朱彝尊明诗综 ,皇甫汸皇甫司勋集 ,清代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王士祯居易录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 ,曹国庆严 嵩著述考略 ;廖可斌严嵩与嘉靖中后期文坛 。 (四)各种总集中收录严嵩诗歌 严小平(主编) 众说纷纭论严嵩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110 严嵩其人其诗 2 的有:曹学佺编石仓历代诗选选严诗一百三十首;清朱彝尊明诗综选诗 歌十六首;清陈邦彦编御定历代题画诗类选诗六首;张豫章等御选明诗 选严嵩诗歌二十二首;汪森粤西诗载选严嵩诗歌十九首;刘献忠等正整理选 编严嵩的诗文。这些选家选择严嵩的诗歌,从一个侧面说明其诗歌是具有一定价 值。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严嵩生平及其著述情况,包括他的 生平、家世、为官情况以及时代的变化对严嵩人生的影响。第二章为严嵩早期诗 歌和交游研究。这一部分有二节:第一节为早期文坛的交游活动对其诗歌的影响。 第二节为对早期诗歌题材、内容和风格的研究。第三章为中期诗歌题材、内容、 风格及其与曹僚交游状况。这一时期诗歌内容主要是与同僚之间的酬唱;严嵩的 交游活动对其诗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曹僚政治和文化环境上,使其诗歌呈现典雅 的风格。第四章为晚年诗歌内容和风格题材研究。入阁后其主要注意力发生了很 大的转移,政治成了其生活的主要内容,其诗歌也是围绕政治展开的,题材主要 是应制诗和应酬诗;离开内阁还乡后,其诗歌语言和艺术风格都趋于老到,略带 苍凉。显贵时期的交游情况围绕严嵩试图对文坛的控制展开论述。 第二、三、四章将各个时期的生活经历及为宦经历与文学活动结合起来,可 以看出其社会生活影响其文学创作。文章主要论述严嵩各个不同时期的交游情况, 通过交游来看出其与当时文坛的联系,以及他各个时期文学活动所受到的影响。 文章强调政治、社会对文学产生影响的同时,不忽略文学对政治和当时社会的作 用,当时的文坛风貌体现的当时政治社会环境。结尾部分不但分析了严嵩人品中 的卑劣,同时也指出他作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并分析其人品和艺术渊源对其诗 品的影响,最终得出其诗品与人品具有阶段性一致的结论,但就其一生来说,前 期中期与后期差异甚大。 硕士学位论文 3 第一章 严嵩生平及其著述情况 第一节 严嵩的生平及为官经历 严嵩,字惟中,号介溪,又号免庵,于成化庚子年,即明宪宗成化十六年(公 元 1480)正月二十二日出生在江西省分宜县介桥村。 弘治八年(1495) ,严嵩父亲去世。弘治十一年,守制期满,严嵩迫不及待地 参加了三年一度的乡试,以诗经中式十六名。弘治十八年(1505)会试,中 式第三十八名,主试者为学士张元祯、杨廷和,房考为编修贾詠。继之廷试,中 二甲第二名,赐进士出身。同年有状元顾鼎臣,榜眼董玘,探花谢丕,同时中榜 的还有陆深、翟銮、顾可学、张瓒、徐祯卿、湛若水、万镗等。之后,严嵩以雨 后观芍药诗选翰林院庶吉士,读书中秘。正德二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从此, 严嵩跨入了官宦的行列。 严嵩在当庶吉士时,内阁首辅李东阳等“咸伟其材” 。李空同曰: “如今词章 之学,翰林诸公严惟中为最” 可以说,在翰林院期间的严嵩是受同僚看重的, 自己也是踌躇满志的。在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是从翰林学士中挑选,当时有这样 一说,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严嵩在仕途上已经经历了由举人到 进士,由进士到庶吉士,由庶吉士到翰林学士,剩下的就是由翰林学士到内阁大 学士,到首辅。 正德三年(公元 1508 年) ,严嵩的祖父严骥病逝。由于严嵩“少失怙,赖祖 教育成人, ” 因此对祖父感情很深,赶回乡奔丧。第二年六月,严嵩的母亲病逝, 因此他继续在家守制。其实按照常理,守制一般是三年,但严嵩在家乡钤山一呆 就是八年。 在家乡东堂读书八年之后的正德十一年,严嵩离开钤山北上,返归仕途。选 择这个时候北上,是有几个方面的考虑的。一、八年的钤山读书生涯,使严嵩不 仅丰富了学识,而且结识了很多朋友,如王阳明,李东阳,邵宝等,声望日隆。 这种养望的方式,在当时是很有用的,朝廷很快知道了严嵩,决定启用。二、年 纪已大,快到不惑之年,而昔日的同僚都飞黄腾达,严嵩禁不住有些羡慕。其在 答友人一诗中说: “十年卧林巷,恍若与时违。当时同升侣,往往列金绯。吾 岂薄荣利,贫病恒相羁。清晨阅明镜,了了见鬓眉。自非食肉相,藏拙安所宜?” 因此严嵩想要出山。三、当时的政治环境不一样了,已经适合他出来了。正德后 期,朝中当政的主要是杨一清、杨廷和、费宏、蒋冕等人。杨一清是江苏人,是 南方人,杨廷和是四川人,也是南方人,更是严嵩的座师,费宏是严嵩的同乡,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北京:中华书局, 1997,239 严嵩钤山堂集嘉靖二十四年刻本,278 严嵩钤山堂集嘉靖二十四年刻本,37 本文所引用诗歌均出自这个版本,后同。 严嵩其人其诗 4 有乡谊之情。而且他们都还算正直,当时的政治也清明了很多。因此,严嵩选择 了出山。 严嵩返回政坛后,不断有些重要的任务,充当会试的考官,受命教授内馆, 充当册封各藩府嗣位的亲王、郡王的副使。正德十三年他充当册封藩王的副使出 使广西后,在返回复命的途中,正逢宸濠之乱。此时的严嵩见时局不对,又选择 了逃避隐居,静观其变。 嘉靖初年(公元 1522 年) ,严嵩晋升为南京翰林院侍读,掌院事。在南京虽 然机构设置与北京是一样的,但没有什么实权,属于闲职,因此也远离政治斗争 的中心。因远离政治斗争中心,严嵩躲过了嘉靖三年的左顺门事件,一个需要严 嵩政治表态的事件。是年,明世宗朱厚熜下令去掉生父兴献王“本生”二字,改 称兴献皇帝,称其母为兴献皇后,朝官二百三十四人跪伏于左顺门抗旨,结果嘉 靖下令逮捕一百三十四人,侮辱性的廷杖一百八十余人,致死十七人。左顺门事 件让所有人看到了嘉靖皇帝议礼的决心和皇权的至高无上。嘉靖四年(1525 年) , 严嵩任国子监祭酒,由南京到了北京。嘉靖七年(1528 年)改迁礼部右侍郎,受 命去安陆督兴献皇显陵的礼仪事项。嘉靖八年(1529 年) ,升礼部左侍郎。嘉靖十 年(1531 年)任吏部左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 年)任南京礼部尚书,又从北京 到了南京。十二年,任南京吏部尚书。嘉靖十五年(1536 年) ,严嵩因为朝贺万寿 节到了北京。以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总理史馆,主持重修宋史及辑录列圣 文集、九经、二十一史等事。同年十二月,夏言入阁,荐严嵩任礼部尚书。除了 礼部正常的职权以外,同时严嵩还担负着拟议大礼和撰写青词的重任,这都是嘉 靖朝比较特殊的状况。由于严嵩撰写的青词博得了嘉靖的喜欢,在嘉靖十八年 (1539 年)正月加太子太保,第二年七月加少保。嘉靖二十一年(1542 年)八月 十五日,拜为英武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掌礼部事。从此严嵩开始了二十一年 的内阁生涯,也开始了位高权重的权奸生涯。其间经历了和夏言的权力斗争,与 徐阶的权利斗争。嘉靖四十一年五月,邹应龙弹劾严世藩凭借父势,为非作歹。 诏令严嵩致仕,严世藩下狱。从嘉靖二十三年任首辅开始到嘉靖四十一年致仕, 虽然其间有起有落,但总体来说是其政治活动频繁的二十年。嘉靖四十五年,公 元 1566 年,严嵩死在了家乡,年八十六。 严嵩的一生,是与政治紧密联系的。青年时代具有强烈的功名意识,中年以 后又有强烈的为宦心理,严嵩的人生是政治的人生。 第二节 家庭与社会背景 严嵩的父亲严淮,生于明景泰四年(1453 年) ,卒于明弘治八年(1495 年) , 终年 43 岁。母亲晏灵秀,生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 年) ,卒于明正德四年(1509 年) ,终年 63 岁。其家族在当地是一个望族,祖辈有北宋元祐时期任秘书丞、通 硕士学位论文 5 判的严恒,有南宋绍兴时期任户部员外郎的严钧,有在明初官至四川布政史的严 孟衡,即严嵩的高祖。但到了严嵩的曾祖父,家道就已中落,没有任何功名。曾 祖严琏继承祖业只有十二、三亩土地,农闲时还要到别人家帮工,以补贴家用。 虽然生计艰难,但严嵩的祖父严骥还是保持着读书人的操守与品格,其“俭朴纯 诚,仁慈谨厚,犯而不校” ,有“高长之风” 。 严嵩的出生让严家重振家业有了希望。严嵩的祖父严骥在严嵩刚刚出生时高 兴地说: “宗孙生而神气灵矣。 ” 父亲严淮更是把家族的接续官宦余泽的希望寄托 在严嵩的身上, “始能言,坐置膝上,口授之书” 。严嵩幼承家学,五岁时就入 私塾读书,其父更是一心一意的培养严嵩, “惟教此子,他不足计也” ,甚至“督 课寒暑不辍,乃益礼致良师,训之集诸学徒,而馆饩之” 。为了能让严嵩读书, 读好书,他“忍贫助之,亦无少懈” ,碰到好书,就直接抄录。他说: “世人恒市 腴田以遗子孙,吾惟遗汝一经,用世泽物,具在此矣。 ”并且自号仰云,用来鞭策 严嵩 。 他们的教育和期望没有白费,严嵩也很争气,很聪明。族谱载严嵩“颍 异绝伦,于书过目不再诵,属对辄有奇语,乡人惊异之,目为神童。伯川公(淮) 喜甚,益多聚书延师” 。八岁时,经史已成,诵文亦斐然。县令莫立之听说严嵩是 个神童,特召补博士弟子。但严淮没有能力缴读书的学费,莫立之慷慨地说: “贽, 吾任也。 ”于是严嵩被送到县学。十岁的时候,提学使敖山在县学出题考试,严嵩 的才学也得到了他的赞赏,让县学增加严嵩的补助。后来江西提学佥事黄仲昭、 太守王俊见到严嵩,也以国士待之,其生活费用全部由县里负担。继任的分宜县 令曹忠,更加赏识严嵩,让严嵩与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 虽然读书受到别人的资助,但是严家的生活还是很贫穷。在严嵩十六岁那年, 严淮病逝,弥留之际,严淮“抚而语之曰:吾期汝一第以成吾志。汝他日获 成吾志者,吾目瞑矣。 ”这不仅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嘱咐,更是一个深受科举影响 的知识分子对后进的期望。严淮自己曾希望通过如此途径走上官场,但并未如愿, 所以他期望他的儿子严嵩也能走上科举的道路并完成他的心愿。 另外,江西土地贫瘠,物产稀少,人们谋生的方式甚少,士大夫不得不以科 举作为唯一的出路,因此,江西人在举业上尤为用力,形成了一个善于举业的传 统。另外,对当时的江西人来说,通过科举进入统治阶层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 件。江西不仅人文荟萃,有浓烈的封建文化气息,而且在统治集团中,江西派有 很大的势力。江西派的崛起,早在明初就已开始,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江西就 完全在其统治范围内,江西的士大夫就与明统治者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朱棣篡位 后,对淮西、浙东集团怀有戒心,因此不得不启用江西人。江西人特别擅长科举, 介桥严氏族谱转引自曹国庆,赵树贵,刘良群严嵩评传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159 介桥严氏族谱转引自曹国庆,赵树贵,刘良群严嵩评传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159 严嵩钤山堂集明嘉靖二十四年增刻本,280 严嵩钤山堂集明嘉靖二十四年增刻本,280 严嵩其人其诗 6 中举的人很多,在朝廷为官的人不少。杨士奇说: “四方出仕者之众莫盛江西;江 西为县六十有九,莫盛吉水。 ” 嘉靖年间的罗洪先也说: “我朝开科一百七十九年, 吉安一郡举进士者七百有九十人, 可谓盛矣。 ” 钱谦益在 列朝诗集小传 乙集 周 讲学叙 里有句话说: “国初馆阁,莫盛于江右,故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 西之语。 ” 这正是说明了江西人在朝廷中为官的盛况,不仅人数多,而且居职 多近禁。这一有利的政治条件为后来的江西士子进入馆阁提供了条件。 如果简单把严嵩的政治人生分成几个阶段,从弘治十八年,二十六岁的严嵩 中进士至正德十年三十六岁,这十年是严嵩钤山读书时期是避世;正德十一年至 嘉靖十年,从翰林院到南京任吏部左侍郎,这一时期未入统治阶层的核心,属于 曹僚期间;嘉靖十二年至嘉靖二十一年,从南京任礼部吏部尚书升到北京任礼部 尚书是初步显贵;嘉靖二十一年至嘉靖四十一年,入阁二十一年,是政治的辉煌 时期。在各个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则是山林文化,曹僚文化,馆阁文化,台阁 文化。简单的看,就是下层文化,中层文化,上层文化。严嵩的一生,经历了这 三个文化升降的过程。 严嵩的一生,他留下了南宫奏议三十卷, 南宫疏略八卷, 嘉靖奏对 录十二卷, 嘉靖疏议 , 历官表奏十卷, 嘉靖十七年、二十三年、四十一 年进士登科录各两卷, 钤山堂集四十卷, 钤山堂诗抄二卷, 振秀集二 卷, 直庐稿十卷, 南还稿一卷, 钤山堂词六首,编撰了正德袁州府志 , 嘉靖袁州府志 ,整理了唐代诗人郑谷的云台编 。 严嵩的著述颇丰,但泥沙 俱下、鱼龙混杂,需要仔细筛选。 杨士奇送徐佥宪致仕序黄宗羲明文海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 1456 册,275 罗洪先吉安进士录序黄宗羲明文海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 1456 册,425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72 曹国庆严嵩年谱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1,415426 硕士学位论文 7 第二章 早期诗歌创作 第一节 早年交游初入文坛的状况 弘治十五年(1502)严嵩参加乡试乡试,结识了同时参加考试的陆深,他的 交游范围从此走出了钤山袁水。弘治十八年他参加会试,更广泛结交当时的名流。 主考官为张元祯、杨廷和这样大名鼎鼎的人物。同年三月殿试,严嵩被赐进士出 身,受卷官为张璨。同榜进士有一甲状元顾鼎臣,二甲前三分别是崔铣、严嵩、 湛若水,二甲还有陆深、翟鸾、顾可学、徐祯卿、万镗等。严嵩与他们虽然是同 年,但这个时候的交往并不多,真正与崔铣、陆深、徐祯卿等交往密切是在正德 二年,此年严嵩被授予翰林院编修。 正德年间,明武宗不理朝政,宦官刘瑾专权, “八党”乱政,许多正直的士大 夫都遭到贬斥,朝廷一片混乱。其时的文人经历了弘治一朝最为开明的时期,信 心高涨,曾对朝廷都抱有很高的期望。正德初的宦官专权,激起了众多文人士大 夫的反抗。以李梦阳为首的青年官员不满当时朝廷混乱,更不满文坛首领、政坛 元辅李东阳的软弱,企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以期恢复汉唐时的盛世,在文学上 李梦阳试图执文坛之牛耳,因此,在文学上标举复古。弘治十八年李梦阳在边贡、 王守仁的鼓励下弹劾寿宁侯张鹤龄“招纳无赖,罔利贼民,势如翼虎” ,这一举 动大大提高了李梦阳的声誉,以他为首的复古派声势显赫。弘治十五年和十八年的 新进士中,很多人都参加到复古阵营中,知名的有康海、何景明、王廷相、王尚 纲、何塘(以上十五年进士) 、徐祯卿、王韦、郑善夫、孟洋、崔铣、殷云霄等。 严嵩为弘治十八年的进士,与之交往的同年,很多都是复古派成员。本文在这里 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考察严嵩早年的交游情况。 陆深,字子渊,上海人。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迁国子 司业,进祭酒,谪延平府同知,迁山西提学副使,官至詹事府詹事。有俨山诗 微二卷, 陆深全集一百卷, 续集十卷等。陆深与严嵩交,最早在弘治十 五年,严嵩在钤山堂集明故通议大夫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赠礼部右侍郎 谥文裕陆公神道碑里记载: “嵩忆弘治壬戌春,会试识公于沧卫间,倾盖如平生。 是岁,并下第归。归则约次年必偕来。已而果如约,同寓邸,同举进士,自是出 必联骑,居必联榻。辱为知己” 。 后来他们又为同榜进士,同在翰林院任编 修,关系更密切。在钤山堂集里保留着严嵩与陆深唱和的诗歌, 钤山堂集前 稿卷四有谒陵途次柬子渊太史 ,卷八酬陆司业见寄秋怀之作 ,卷十三奉 酬俨山甬川二学士同年等。而陆深在俨山集中也保留着与严嵩唱和的诗歌, 如赴介溪赏雪 、 次介溪看牲韵 、 介溪宗伯荣赐袍和甬川少宰韵 、 雨中同 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7346 严嵩钤山堂集明嘉靖二十四年增刻本,300 严嵩其人其诗 8 严介溪张碧溪怀宋西溪地官 、 与石门介溪联句二首 、 出北城与严惟中倪本端 同行 、 次韵答介溪 ,另外还有送严介溪宗伯奉使安陆诗序 、 题严介溪所藏 何竹鹤画 、 念奴娇秋日怀乡再和介翁 。可见在当时,陆深与严嵩是曹僚加同 年,关系不错。而陆深的文学思想是深受李梦阳、徐祯卿等复古派影响。 列朝诗 集小传载: “公少与徐昌谷(徐祯卿)善,切磨为文章,有名于时。 ” 严嵩在 撰写陆深碑文时,也提到陆深“与李空同,徐迪功诸子上下其议” , 因此,陆深 早年在任翰林院编修时,是一个有复古倾向的诗人。 崔铣,字子钟,安阳人,文学作品有洹词十二卷。虽然朱彝尊在静志 居诗话在崔铣条中谈到他是否是复古派时,说: “ (崔铣)与李、何方驾,则未 见其全,不敢臆定也。 ” 但是从崔铣钤山堂集序中所表现的态度,我们可以 看出他复古的文学观。其序在评价严嵩诗歌时云: “寓其诗唐之舂容,文其汉之简 健。 ”从崔序中我们可以知道,严嵩具有复古倾向,而且这种倾向是受到了崔铣的 肯定的。 崔铣为 钤山堂集 作序的时间为 “嘉靖己亥孟秋日” , 即嘉靖十八 (1539) 年,由此看来,虽然嘉靖中后期的崔铣有“弃文入道”的倾向,但在此前的正德 年间的崔铣也是复古主义的崇拜者。严嵩在崔铣因病还乡的时候写诗表示了关怀, 在钤山堂集卷四中有崔子谢病还邺怀寄 。崔铣洹词卷十一有钤山堂 集序 (作序的时间为嘉靖十八年秋,时严嵩为礼部尚书) ,卷十二有赠光禄大 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严公神道碑 。严嵩与崔铣交往的情感基础也是 同年之谊。 徐缙,字子容,吴县人。弘治乙丑进士,历官吏部左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 谥文敏。徐缙与严嵩也为同年进士,同在翰林院任编修。严嵩与其唱和的诗歌有 徐侍读别后寄赠 。 静志居诗话卷九徐缙条云: “文敏与献吉(李梦阳) 、 仲默(何景明) 、昌谷(徐祯卿)俱深揽环结绶之好。 ” 可见徐缙与李、何复古派 主力成员交往甚密,是复古派的追随者,其思想受复古主义影响也是必然。 严嵩与陆深、崔铣、徐缙同为弘治十八年进士,在正德二年又都被授予翰林 院编修,所以他们往来较密切。这些新科的进士在文学上多崇尚复古,是与当时 弥漫文坛的复古风气有关。 正德三年,严嵩祖父去世,四年,母亲去世,正德五年,严嵩借丁忧之机, 告病请假,读书钤山。在钤山读书期间,他并没有断绝与外界的交往,相反,由 于进士的身份,翰林院任编修的官场经历,他的交游范围更广泛。钤山读书期间 开始交往的主要人物有顾璘、李梦阳、刘节、孙伟等。 顾璘,字华玉,吴县人。弘治九年进士,授广平知县,擢南京吏部主事,晋 郎中。正德四年出为开封知府,数与镇守太监廖堂、王宏忤,逮下锦衣狱,谪全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278 严嵩钤山堂集明嘉靖二十四年增刻本,300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5 硕士学位论文 9 州知州。 有浮湘集 、 凭几集 、 中山集 、 息园诗文稿 、 国宝新编 、 近 言等。顾璘是当时文坛才俊,与“刘元瑞、徐昌谷,号称江东三才 。又与陈 鲁南,王钦佩称金陵三俊 ” 。他喜欢提掖后进, “当李献吉、何仲默诗名未盛时, 藉其宏奖” 。 弘治间,顾璘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相颉颃,是复古派的重要 成员。顾璘正德八年谪授广西全州,途经分宜,严嵩写诗赠送, 钤山堂集前稿 卷三送顾使君华玉赴全州 。顾璘与严嵩交往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互赠诗歌较多。 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十、卷十五、卷二十六等都记载了二人交往的事情。 严嵩在南都时,顾璘曾推荐何良俊, “严介溪在此甚爱才,汝可往见之” ,并且亲 自差人持帖子送去唱和诗歌。 另外 钤山堂集 卷五有 过磐石太守华玉赋诗处 、 和顾东桥宪长游天界寺之作等。顾璘赠严嵩的诗歌有浮湘稿卷一严太 史惟中东堂 、 赠严太史 , 山中集卷一宗伯严公枉驾草堂惠诗因谢 ,卷三 和严太宰生日 ,卷四宗伯严公御书楼三首 , 息园存稿文卷一严太宰钤 山堂集序等。顾璘与严嵩的交往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从严嵩还在钤山隐读时开 始,一直到严嵩后来显贵。但二人的交情却随着严嵩官位的上升而递减。但严嵩 早年的时候与顾璘交往,在文学上也受顾璘复古主义思想的影响。 李梦阳,字献吉,庆阳人。弘治六年举陕西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户部 主事。迁郎中,榷关,格势要,构下狱,得释。 有空同全集六十六卷。李梦 阳性耿直,有豪气,文学上不满李东阳的柔弱,以复古自命,是当时文坛复古派 的领袖。李梦阳与严嵩相交往应该在李任江西提学副使之前,李梦阳在明正德八 年十一月使江西。何良俊在四友斋从说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余在都,见双 江(聂豹)于介老处认门生。余问之,双江曰: “我中乡举时,李空同做提学,甚 相爱。起身会试往别之,空同曰:如今词章之学,翰林诸公严惟中为最,汝至 京须往见之。故我到京即造见,执弟子礼,今已几四十年矣。 ” 可见李梦阳对 严嵩的诗文创作评价颇高。唐龙在钤山堂集序中也提到李梦阳评价严嵩的诗 歌: “闻崆峒子评介溪诗曰: 淡 。 ”这也说明李梦阳对严嵩早年的诗歌是很欣赏 的。后李梦阳在江西任提学,去拜访时在钤山读书的严嵩,写下了钤山堂歌 。 严嵩在钤山堂集卷三中留下了奉酬空同先生垂访见诒 。李梦阳对严嵩诗歌 的肯定,说明严嵩的诗歌是符合其复古主义审美观的。 刘节,字介夫,大庾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八年晋四川提学佥事,官至 刑部左侍郎。有春秋列传 、 广文选 、 金制堂录 、 梅国集等。刘节在正 德八年前往四川的途中,路过分宜,严嵩作诗酬别刘梅国兄 ,送别朋友。嘉靖 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7346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69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北京:中华书局,1997,239 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7346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北京:中华书局,1997,239 李梦阳空同集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 1262 册,144 严嵩其人其诗 10 十一年十二月,刘节为严嵩钤山堂集作序,认为严嵩的诗歌“宣志理情,和 声昭则,魏晋之遗音也” 。至于说严诗“绝尘唐宋,振响周秦” ,则是夸大了。但 是从他对魏晋唐宋的推崇,也可以看出其复古主义的倾向。 孙伟是复古主义浪潮横流时代中少数的清醒者,他在复古洪流中看到了复古 主义的弊端,站出来反对泥古的人。孙伟,字朝望,清江人,弘治十五年进士, 官至鹤庆知府,有鹭沙集 。 孙伟在正德十年为严嵩在钤山隐读时所作诗歌作 序时,说严嵩诗歌“格致高古,韵度深远,略无齐梁以下光景及近时肤脆之习。 疑其有纵入处而气机圆转,精彩华妙,往往自见于绳法之外,有非前人漂沫所沾 泥” 。孙伟的文学观点在钤山堂集序的开头就阐述的很清楚: “诗有体,后世 泥古而忘己性情者为之也。泥古则困顿规矩而于辞有不达。 ”甚至更加清楚的反对 泥古: “不必泥风雅汉魏诸选,不必泥骚、唐、宋、李、杜、苏、黄诸律,不必泥 选。 ” 他反对泥古, 要求抒写自己的性情, 这其实是很清醒的看到了当时复古派 “刻 意古范,宿形铸模,尺尺寸寸”这样过激口号的不足。孙伟在序中提到的“钤冈 诗一帙” ,即严嵩读书钤山时所作的诗歌,孙伟评点了这一部分。从孙伟的评点可 见他欣赏严嵩诗歌浑然闲澹,自然朴素,情绪婉约,文缘情生,得唐人三味而机 杼自出。 严嵩在钤山读书期间虽然交往的人不是很多,但多数是风靡当时文坛的复古 派的重要成员。这些人也是当时文坛的主要力量,因此严嵩在当时政坛、文坛的 影响逐渐扩大,声名渐显。严嵩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也受复古主义的影响。他们 相互探讨诗歌,刻意的钻研揣摩作诗的技巧,模仿古乐府的体裁作诗, “情绪婉约, 更感人” , 力图超越古人。这一时期是严嵩在诗歌上最为用力的时期,通过对古 代诗歌,尤其是唐代诗歌的认真阅读品味,通过和诗友的探讨,在加上自然风物 的陶铸,诗歌写得有些魏晋气息,且秀丽清警,冲淡闲远。 严嵩早期的生活时代,是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主盟文坛的时代。 前七子的诗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古诗以汉魏为师,旁及六朝;近体以盛唐为法, 旁及初唐,中唐特别是宋以下皆不足法。严嵩早期的诗歌显然是受到前七子的影 响的。他与前七子中的李梦阳,何景明,王廷相都有联系,他的诗歌与当时流行 的诗坛风气是相一致。弘治年间至正德初,当时文坛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李 东阳为首的茶陵派。另一派则是以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派。他们高举复古的大旗, 要求完全摆脱台阁习气,反对诗文中的理学气,对当时积弱的文坛来说是前所未 有的震荡。另外,由于前七子都是新科进士,官职不高,在京城为官期间彼此唱 和,在中下层文人中的影响比较大,很多中下层文人都争相模仿学习,相互探讨 作诗方法,一面提高诗歌技巧,一面借以广交天下名士,严嵩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正德三年严嵩告假回乡,时刘瑾打击朝中正直官员,李东阳对刘瑾的软弱态度让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4 孙伟点评钤山堂文集卷二夜筵歌 硕士学位论文 11 很多人不满,而李梦阳积极的谋划打击刘瑾,两相对比,更多的文人把情感的天 平倾向了李梦阳,严嵩也不例外。他反对刘瑾,因此对复古派成员青眼有加也属 正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古派在文坛影响越来越大。选择新兴的、势力强盛的 复古派,这也是严嵩的个性使然。严嵩认同前七子的复古诗歌理论是其诗歌多写 山林美景、风格清丽的原因之一。 第二节 严嵩隐读钤山期间的诗歌创作 严嵩早年隐读于家乡的钤山,在钤山筑室读书,长达十年,写下了不少可读之 作,因此他的诗文集命名为钤山堂集 。 钤山堂集收录了严嵩绝大多数的作 品,包括诗、文、赋、词、颂、序、记等等文体形式,内容可谓繁富。在为官前 的作品前稿是第二、三、四卷。而真正隐居钤山读书期间的作品,又只是其 中的一卷半,共八十多首,即第二卷的全部和第三卷的一部分。第四卷就已经是 再度进京后的作品了。 严嵩读书钤山期间的诗歌,在其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读书钤山以前, 严嵩是否写过别的诗歌,目前还不清楚。就收入到钤山堂集的作品来看,其 诗歌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故他写的第一首诗是在钤山写下的雪霁登钤山 。 全诗如下: “千峰积瑶素,环宇映空明。仙人好赤脚,独蹑层水行。叠石疑琼岛, 高楼思玉京。劲风仍振木,朗月已辉城。永夜山中宿,山泉松涧鸣。 ”全诗描写的 是雪中钤山的景色。开篇首句以总览全山的气势,描绘钤山山峰都被白雪厚厚的 包裹着,天地间是一派粉妆玉砌的世界,整个宇宙似乎也被这钤山山峰上的雪映 照的开阔明朗。然后笔锋一转,由单纯的写景转到写人,写一个赤脚的仙人,踏 着层层的厚冰在前行。此处与其是写仙人,不如说是诗人自己。这样,整个山就 因为有人,而显得有了活力,有了生气。再由写人到写景,由总揽全山再具体到 描写山上的石头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飘飘渺渺,像是仙山蓬莱,高高的楼房也 变的洁白神圣。虽然山风仍吹得树枝“呜呜”作响,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 不觉,一轮明月已悄悄的笼罩了整个小城,洒下了漠漠清辉。又由山景写到了人 间的城市。诗歌的最后,诗人留宿山间,聆听松涧白雪下潺潺的流水。诗歌大体 是写两句景色,其后就荡开笔墨,插入人的气息,最后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人在 自然中悠然自得。整首诗写的清丽素净, “句句欲活,神爽飞越” (孙伟点评) 。虽 然是写钤山雪景,可是处处流露出诗人开朗达观、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当时明 朝的政治形势是武宗不理朝政,宦官刘瑾专权,特务横行,各地起义不断,政治 极度黑暗。严嵩不愿意随波逐流,屈从刘瑾,也没有勇气和当时一些正直的官僚 一样,站出来坚决和刘瑾集团展开斗争。恰逢丁忧,刚好可以避祸。因此,诗人 与世无争的态度反映在诗歌里面,诗歌呈现淡泊、清丽的风格。 在钤山隐居读书期间,严嵩四处游览,广交朋友。他广泛游览了家乡的山山 严嵩其人其诗 12 水水,瞻仰前贤遗迹。其游览山水名胜之作有览游大仰山宿东豀方丈 、 大仰 寺 、 仰山寻郑谷书堂 、 谒古庙二首 、 仰天冈 、 钟山游眺 、 登宜春台 、 洞灵观等。这些作品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写景而情在词外。表面上是在写故乡 的名胜古迹,实际上仰慕前贤、期望功名之情溢于言外。例如仰山寻郑谷书堂 : “遗墟那复辨,岩石但苍翠。遐想嘉遁年,云霞结真想。余辉贲草木,秀句在穹 壤。泠泠韶濩音,千秋宁绝响。 ” 贲,装饰,打扮之意。郑谷,字守愚,号鹧鸪, 袁州人。 “ (唐僖宗)光启三年擢第,官右拾遗,历都官郎中。幼即能诗,名盛唐 末。 ” 严嵩还为他整理了云台编 。首联写六百多年的先贤读书之处依稀可辨, 岩石苍翠,这都是实景。颔联诗人对着这依稀可见的书堂,思绪飘到六百多年前, 先贤的事功如同眼前的云蒸霞蔚。太阳的光辉装扮了书堂遗墟上的草木,先贤流 传下来的锦句存在于天地间。尾联写书堂青瓦上泠泠的流水声,如同先贤的声名 一样千秋不绝。整首诗显得古朴自然,诗歌虚实相间,既向读者展现了书堂的现 状,又写出了书堂主人不朽的声名,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书堂主人的尊敬与倾慕。 另外一首大仰寺 : “株林胜境隔人寰,古树高花隐石关。流水声中一犬吠,白 云深处数僧闲。”流水声中的犬声,显得古朴,白云深处云雾缭绕的大仰寺 中,却有几个悠闲的僧人,整个意境和谐而又高远。又钟山游眺 : “可怜春岸 飞欧鸟,又见春山长薜萝。峰势插江溪路小,峡门横石水声多。平沙觅句看云立, 极浦回舟载酒过。见说此溪多钓伴,月明来听扣舷歌。 ”每一句诗歌都是一副动人 的画面,春岸的飞鸟,春山的薜萝,插入江中的山峰,峡门的横石,飘动的云彩, 载酒的小舟,溪边钓鱼的同伴,一起在明月下扣舷而歌的歌者,这些景物都描写 得真实可爱。这类描写山水名胜的诗歌,都写得清丽婉转,同时在描写自然名胜 时都不忘抒写诗人的感触,表明自己的心迹,不动声色,人与自然浑然一体。总 之,严嵩笔下的山水自然生动且有灵气。 隐居钤山期间,他还写了大量的表现山村闲适生活的诗歌,如仰山置酒 、 山塘 、 泛舟 、 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关酒店安全培训课件
- 物业管理租赁合同书5篇
- 平面设计的色彩课件
- 体育赛事商业开发经纪合同5篇
- 平面与回转体相交课件
- 农发行郑州市新郑市2025秋招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
- 农发行乌兰察布市集宁区2025秋招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清洗算法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采集中的应用报告
- 农发行钦州市浦北县2025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私募股权投资热点行业2025年分析:退出策略与市场前景报告
- 2025餐饮合伙经营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山东西学中题库及答案
- 14.2物质的比热容同步练习(含答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 《国家机构有哪些》课件
- 肉制品安全培训会课件
- 五年级数学口算训练题库及解题技巧
-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抽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夏季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社会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年全国高考一卷英语真题(原卷版)
- 催化原理教学课件
- 2025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记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