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研究 i 摘摘 要要 创造性人格内隐观(implicit theory of creative personality)是指普通人在日常生活和文 化背景下形成的、 以某种形式存在于其头脑中的关于创造性人格的概念、 结构和发展历程的 认知。 研究普通人对高创造性者人格特征的看法, 可以验证专家研究结论的现实性并拓展研 究领域,丰富该方面的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对大学生这一特殊 群体的创造性人格内隐观进行研究,以期为高校创造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 本研究首先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 在预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五点等级评价问卷, 探索大学 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的结构和发展特点。 然后以调查得到的高频创造性人格特征词作为实验 材料, 采用字词启动实验探讨和验证大学生关于创造性人格内隐观的人才领域特征。 在此研 究基础之上, 最后采用故事启动实验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的归因偏见, 即其 创造性人格内隐观是倾向于实体论还是渐变论。 研究结果如下: 1. 在访谈和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编制了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的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 观调查问卷。 2. 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结构由 4 个因素组成,根据 4 个因素 内部所含项目的主要含义,分别命名为: (1)有恒性, (2)探究性, (3)乐群性, (4)聪慧 性。 3. 大学生认为高创造性者表现最重要的 10 项人格特征依次是: 创新、 自信、 思维开阔、 不怕失败、有主见、热情、睿智、勤奋、意志坚定、想象力丰富。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对高 创造性者人格特征的看法较为强调符合传统价值观的特点。 具体来看, 缺乏幽默感和艺术感。 4. 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存在显著的年级差 异,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探究性、乐群性及聪慧性三个因素上不存在专业显著性差 异,但在有恒性因素上工科大学生最高;在有恒性、乐群性及聪慧性因素上不存在家庭所在 地的显著性差异,但在探究性因素上城市大学生最高。 5. 大学生对不同人才领域的创造性人格内隐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比较看重政治 军事领域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的人才,而不太看重文学艺术领域的人才。也就是说,大学生创 造性人格内隐观的人才领域特征表现为重实用而轻文艺的特点。 6. 大学生对相同人才领域的创造性人格与非创造性人格内隐认知的差异显著,对创造 性人格的内隐认知显著好于非创造性人格的内隐认知, 说明大学生认为每个领域的人才都具 有创造性人格。 7. 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倾向于实体论,即他们认为创造性人格更多与人固有特征 相关。 关键词:关键词: 大学生大学生 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格 内隐观内隐观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研究 ii abstractabstract implicit theory of creative personality refers to ordinary peoples views of concept of creative personality,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which are formed in their daily live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studying on ordinary peoples views of high creative personality can verify the reality of study conclusions of experts, expand the field of research and enrich the content of the research. so we study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mplicit theory of creative personality using questionnaires and experim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a practical suppor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first, according to the pre-survey, we make up a five-point rating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mplicit theory of creative personality. then, we use high-frequency words of creativ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o explore and verify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views about implicit theory of creative personality of talent in different fields. finally, we explore attribution bia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mplicit theory of creative personality seemed necessary. that is, their implicit theory is inclined to entity or incremental theory. the 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ing: 1. basing on interviews and open questionnaire, we have made up a questionnair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mplicit theory of creative personality with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2. the factor analysis shows the structur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mplicit theory of creative personality involves four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main meaning of items of the four factors, they are named persevering, inquiry, gregariousness and wisdom. 3. in the ey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10 most important personality traits of high creators are innovation, self-confidence, open thinking, not afraid of failure, strong-minded, enthusiasm, wisdom, diligence, determination and a rich imagination. overall, they are in line with the views of more empha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alues. but a sense of humor and art is lack. 4. overall, with the growth of grade, university students implicit theory of creative personality presents downward tre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ad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major and district. but specifically, the engineering students score the highest in persevering factor, and the city students score the highest in inquiry factor. 5. comparing talents of different areas,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value political and military talents, as well 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but less value literary and artistic talents. 6. comparing creative and non-creative personality in the same area, university students implicit theory of creative personality is better than implicit theory of no-creative personality. 7. university students implicit theory of creative personality trends entity theory. they think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研究 iii creativity is more with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evant.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creative personality, implicit theory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研究 iv 目目 录录 摘 要 abstract 引 言 1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 1 文献综述 2 1.1 相关概念界定 2 1.1.1 内隐观 2 1.1.2 人格内隐观 2 1.1.3 创造性人格 3 1.1.4 创造性人格内隐观 4 1.2 关于内隐观的研究 4 1.2.1 创造性内隐观的研究 4 1.2.2 人格内隐观的研究 5 1.3 关于创造性人格的研究 6 1.3.1 创造性人格的特征研究 6 1.3.2 创造性人格的结构研究 7 1.3.3 创造性人格的人才领域特征研究 8 1.3.4 创造性人格的影响因素研究 9 1.3.5 创造性人格的培养研究 9 1.3.6 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方法 10 2 问题的提出 11 2.1 研究现状分析 11 2.2 研究目的与假设 12 2.3 研究意义 13 2.3.1 理论意义 13 2.3.2 实践意义 13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 14 1 研究一 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 14 1.1 研究目的 14 1.2 研究假设 14 1.3 研究方法 14 1.3.1 研究对象 14 1.3.2 研究工具 14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研究 v 1.3.3 研究程序 15 1.3.4 数据处理 16 1.4 结果分析 16 1.4.1 项目分析 16 1.4.2 因素分析 18 1.4.3 问卷的信度检验 21 1.4.4 问卷的效度检验 22 1.4.5 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调查结果 23 1.5 讨论 26 1.6 小结 27 2 研究二 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的人才领域特征研究 28 2.1 研究目的 28 2.2 研究假设 28 2.3 研究方法 28 2.3.1 被试 28 2.3.2 实验材料 28 2.3.3 实验设计 29 2.3.4 实验程序 29 2.3.5 数据处理 30 2.4 结果分析 30 2.4.1 人才领域类型与人格词类型对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认知的效应分析 30 2.4.2 大学生对不同人才领域的创造性人格内隐认知的差异分析 31 2.4.3 大学生对不同人才领域的非创造性人格内隐认知的差异分析 32 2.4.4 大学生对相同人才领域的创造性人格与非创造性人格内隐认知的差异分析 33 2.5 讨论 34 2.6 小结 35 3 研究三 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的归因研究 36 3.1 研究目的 36 3.2 研究假设 36 3.3 研究方法 36 3.3.1 被试 36 3.3.2 实验材料 36 3.3.3 实验设计 37 3.3.4 实验程序 37 3.3.5 数据处理 36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研究 vi 3.4 结果分析 37 3.5 讨论 39 3.6 小结 39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综合讨论综合讨论 40 1 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内隐观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烧结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金属闪光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环保型防蚊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高速公路雾区诱导设施完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6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教师版-文言断句
- 防汛措施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Unit 1 Happy Holiday Section A (Pronunciation~2f) (内嵌音视频) 人教版(2024)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
- 物业租赁合同格式解析
- 年房屋买卖合同范本4篇
- 金融借款合同范本4篇
- 中职信息技术第一册课件
- DB11-T 2429-2025 补充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
- 安全生产的三管三必须是什么
- 高级月嫂培训
- 2025年安徽交控集团所属交控资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 Rhino+KeyShot产品设计 课件 第1章 认识 Rhino
- GA/T 2014-2023道路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规范
- 加油站库存管理制度
- 委托寺庙管理经营协议书
- 三人茶楼合伙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