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范晔及其《后汉书》文学思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魏晋六朝是“文学自觉的时期 ,由此也带来了文学批评的自觉。这一时期 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超越了前代。活跃于南朝刘宋 时期的范晔也展开了积极的文学批评,其后汉书及宋书范晔传中收录 的狱中与诸甥侄书是两部( 篇) 重要的批评文献,其中有范晔对于文学的鲜明 而深刻的见解。通过对他人文章的点评,体现自己的文学思想,是古典文论的传 统。通过后汉书的著录体例,通过对作品及作家的品评体现出范晔的一些重 要的文学观念和思想。本文即以此为基点,并结合宋书范晔传中收录的狱 中与诸甥侄书的主要文学理论,全面考察其文学思想。 ;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共四章。 第一章,论述范晔撰著后汉书的背景及过程。从范晔撰著后汉书的 背景及过程出发,对范晔的家世及文化背景、社会文化思潮、重文的社会风气加 以考论,主要探讨重儒学的范氏家学传统、多元的文化思潮以及刘宋时期重文的 社会风气会给范晔的影响。本章最后还对后汉书的形成及特点等进行了介绍。 第二章,论述范晔后汉书的文学思想。本文采取先图表,后再从后汉 书的著作体例、品评文人的标准、对文学的观点及思想几个方面来分析范晔的 文学思想。 第三章,论述狱中与诸甥侄书的主要文学理论及其与后汉书的呼应。 在狱中与诸甥侄书,范哗提出了鲜明的文学主张,如区分文笔、讲究文章声 律等,并把这些文学主张贯穿于后汉书中。因此本文还对这些文学理论进行 阐释并探析其渊源,以更为深切地挖掘解范晔的文学思想:并说明范晔对其前人 文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四章,阐述范晔文学思想对刘勰、钟嵘的影响。分别通过范晔与刘勰、钟 嵘两人文学思想的比较,分析范晔对他们的影响,从中亦见范晔文学思想在当时 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范晔 后汉书 文学思想 a b s t r a c t w e ij i na n dt h es i xd y n a s t i e s ,“a w a r ep e r i o do fl i t e r a t u r e ”,w h i c hh a sb r o u g , h t t h ec o n s c i o u sl 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i s m t h i sp e r i o do fl i t e r a r yt h e o r ya n dc r i t i c i s m ,b o t hi n t e r m so ff o r ma n dc o n t e n t ,w e n tb e y o n dt h ep r e v i o u sg e n e r a t i o n f a n y ew h ow a s a c t i v e di nt h es o u t hd y n a s t i e sl a u n c h e da l la c t i v el 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i s m ,t h eh i s t o r yo f d o n g h a n ”a n d “t h el e t t e rw r i t t e n 珈p r i s o nf o ,n e p h e w s ”i nt h e f a ny eb i o g r a p h y o fs o n g b o o k ”i st h et w oi m p o r t a n tc r i t i c i s ml i t e r a t u r e ,i n c l u d i n gf a ny e sd i s t i n c ta n d p r o f o u n di n s i g h t si n t ol i t e r a t u r e c o m m e n t i n go nt h eo t h e ra r t i c l ea n dr e f l e c t i n gi t s l i t e r a r yi d e o l o g ya r et h et e x to ft h ec l a s s i c a lt r a d i t i o n t h r o u g ht h e “t h eh i s t o r yo i d o n g h a n ”s t y l eo fr e c o r d i n g ,a n da p p r e c i a t i n gw o r k sa n dw o r k sb yw r i t e r s ,s o m e i m p o r t a n tl i t e r a r yc o n c e p t sa n di d e a sw e r er e f l e c t e d b a s e do ni t ,t h i sp a p e rc o m b i n e d w i t hs o m ei m p o r t a n tl i t e r a r yt h e o r i e si n “t h el e t t e rw r i t t e ni np r i s o n1 o rn e p h e w s 1o f f a ny e b i o g r a p h y0 1 s o n g b o o k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i n v e s t i g a t e dt h e i rl i t e r a r y t h o u g h t s t h i sp a p e rc a l l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at o t a lo ff o u r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n s t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f a ny ec r e a t e d “t h eh i s t o r yo i d o n g h a n ”i nt e r m so f b a c k g r o u n da n dp r o c e s s f r o mt h eb a c k g r o u n da n dw r i t i n gp r o c e s so f “t h eh i s t o r yo l d o n g h a n , a n dt ot h er e s e a r c ho ff a ny e sf a m i l ya n dc u l t u r a lb a c k g r o u n d ,s o c i a la n d c u l t u r a li d e a sa n ds o c i a le m p h a s i so nt h et e x t ,i tm a i n l yf o c u s e do nt h et r a d i t i o no f c o n f u c i a n i s ma n dt h o u g h to ff a m i l yf a n ,p l u r a l i s t i cc u l t u r ea n ds o c i a lt h o u g h to n t e x ti nl i u s o n gp e r i o d ,w h i c hi n f l u e n c e df a n y c sl i t e r a r yt h o u g h t s t h i sp a p e ra l s o i n t r o d u c e st h ef o r m a t i o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eh i s t o r yo f d o n g h a n ”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l i t e r a r yt h o u g h t so f 1t h eh i s t o r yo f d o n g h a n ”b y f a ny e t h i sp a p e ri sf i r s tt oc h a r tt h ed i a g r a m ,t h e na n a l y z et h el i t e r a r yt h o u g h t so f f a ny e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 so ft h e “t h eh i s t o r yq d o n g h a n s t y l eo fr e c o r d i n g 。t h e j u d g eo ft h es t a n d a r do fl i t e r a t o r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c o v e r st h em a i nl i t e r a r yt h e o r ya n do r i g i no f “t h el e t t e rw r i t t e n 切p r i s o ni o rn e p h e w s i l li t ,f a ny e ,c l e a r l yp r e s e n t e dh i sd i s t i n c tl i t e r a r yi d e a s ,s u c h a s “b ep a r t i c u l a ra b o u tt h er h y t h m a n d “d i s t i n c tt h es t y l eo fw r i t i n g ,a n dl e tt h e s e l i t e r a r yi d e a s 1 1 1 1 2 t h r o u g ha l lt h e “t h eh i s t o r yo ld o n g h a n ”。t h i sa r t i c l ea l s o e x p l a i n e dt h el i t e r a r yt h e o r yo fi t so r i g i n sa n dt ot a pm o r ed e e p l yt h el i t e r a r yt h o u g h t s i i o ff a ny e ,a n dt h a to fi n h e r i t a n c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i sp r e d e c e s s o r s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 , i st h ei m p a c to ff a ny e sl i t e r a r yt h o u g h t st ol i ux i ea n d z h o n gr o n g r e s p e c t i v e l yb y t h e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f a ny ea n dl i u x i e , z h o n g r o n g sl i t e r a r yt h o u g h t s ,i ta n a l y z e st h ee f f e c t so nt h e mf r o mf a ny e ,a l s ow e c a ns e e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f a ny e sl i t e r a r yt h o u g h t so ft h a tt i m e k e yw o r d s :f a ny e “t h eh i s t o r yd 厂d o n g h 嬲”l i t e r a r yt h o u g h t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绳够取声学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撒敝储摊:雒斧 辫嘲:加p 7 利肿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宅彬声孝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借阅本人授杈籀缸声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储始谚卉 。新娩关。c 以东 签字日期:k 口- 7年9月日签字日期:咄穹月订日 绪论 绪论 魏晋六朝是人的个性自觉和审美意识自觉相结合的历史时期,由此带来了 “文学自觉的时期 ,文学的本源、特性开始被重视和强调,而探寻文学的内在 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进行实践创作成为时代的新风和主潮。与文学的自觉相联系 的是文学理论和批评的繁荣,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 特点:一是在批评文献的形式上,多种多样。如挚虞文章流别志论、刘勰文 心雕龙、任防文章缘起及钟嵘诗品这样的专著;曹丕典论论文、 陆机文赋、裴子野雕虫论、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等单篇论文;萧 统陶渊明集序、文选序、刘孝绰昭明太子集序等序文;曹植与杨德 祖书、萧统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书信及沈约宋书谢灵运传、 宋书颜延之传等作家传记的形式。二是在研究内容上,文学理论及文学批 评开始由先秦两汉对文学的外部规律的研究向文学的内部规律转换,诸如文体、 作家作品、艺术风格、创作欣赏等问题。 活跃于南朝刘宋时期的范晔也展开了积极的文学批评,其后汉书及宋 书范晔传中收录的狱中与诸甥侄书是两部( 篇) 重要的批评文献,其中有 范晔对于文学的鲜明而深刻的见解。范晔后汉书开了在史书中设立文苑列 传的先河,将散文家和辞赋家看作是文章家( 即后来意义的文学作家) ,专为 这些擅长文章的人物立传。文苑列传里有杜笃、傅毅、王逸、赵壹等共2 7 位 文学之士的文学传记( 包括连带提及的文学之士6 位) 。范晔还将凡属成就及影 响大,而且涉足领域更广的,如张衡、马融、蔡邕等设立专传。后汉书。共为6 6 位东汉文学家立传,在诸传中,范晔著录了他们的作品及文体、数量。通过对他 人文章的点评,体现自己的文学思想,是古典文论的传统。通过后汉书的著 录体例,通过对作品及作家的品评体现出范晔的一些重要的文学观念和思想。 齐梁时期的文学思想基本上可以分为三派:新变、复古及折中主义的文学思 想。“新变”文学思想以沈约、萧纲、萧绎、萧子显等人为代表,强调性情,强 调新交,强调文学形式美,主张不受儒家礼仪的约束;复古主义的文学思想以裴 子野为代表,倡导恢复儒家文论,主张文学应经世致用,只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 范晔及其后汉书 的文学思想研究 对文学的审美功能缺乏认识:而这一时期占主流地位、成就最大的当属折中主义 的文学思想。范晔、刘勰、钟嵘等都属于折中派,他们既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 又重视文学的审美作用。论时期,刘勰、钟嵘都晚于范晔,他们受到范晔文学思 想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范晔文学思想在南北朝的重要地位就不言而喻了。 范晔对文苑列传的创立及著录文人文体的体例特点,对文学的审美特质 情、采的认识与重视,“自然音律说 、“文笔说”等文学理论的提出,都意 义重大,影响深远。然而,到目前为止,海内外学者对后汉书的研究主要侧 重于史料价值方面,即通过后汉书来研究东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 俗、地理、教育等方面,而对其文学思想的研究几乎没有。一些文学批评著作也 只是孤立地对狱中与诸甥侄书一文中涉及到的几点文学主张进行阐述,尚没 发现有结合范晔后汉书系统阐述者。近几年来,以后汉书作为学位论文 者,计有:2 0 0 2 年浙江师范大学段法雷的硕士论文范晔( 后汉书) 传记艺术 特质论:2 0 0 5 年首都师范大学吴漪容的硕士论文( 后汉书文苑列传) 研究。 而以范晔及其后汉书的文学思想为学位论文者则未见。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决定以“范哗及其后汉书的文学思想研究”作为这 篇论文的题目,希望通过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 一) 力求阐明范晔的文学思想在魏晋六朝时期的地位及重要意义。 ( 二) 通过后汉书涉及的文学资料探讨范哗的文学思想。 ( 三) 对狱中与诸甥侄书中的文学理论进行阐释,阐述其与后汉书 的呼应。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次结合现有资料全面地探讨范晔的文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阐述范晔 文学思想在当时的重要地位及影响。 学力所限,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不吝指正! 第一章范晔撰著后汉书 的背景及过程 第一章范晔撰著后汉书的背景及过程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魏晋南北朝 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丰富多样、处于巨大转变中的重要时期,范晔就生活在这 样一个复杂的时代。探寻范晔的思想源流,是研究其文学思想的必要前提。本章 节主要从范晔文学思想的产生及其著作后汉书出发,对范晔的家世、文化背 景及社会文化思潮加以考辨,发掘其文学思想背后的支持观念系统,尽可能全面 地理解其文学思想。 第一节晋、宋之际的范氏家族 晋、宋之际的范氏家族,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与晋、宋之际历史相关 联的著名的士族之家。二是重视儒学又受时代影响的家族。 一、著名的士族之家 范晔家族出自南阳顺阳。南阳范氏在魏晋时期还不是很著名的望族,后来抓 住两次改朝换代的良机,由此跃入当时的士族阶层。范晔曾祖范汪,第一次振兴 了范氏家族。其1 3 岁丧母,依外家庾氏,然庾氏亦贫,无以资给,范汪布衣疏 食,潜心读书。成年后,“博学多通,善谈名理”( 晋书本传) 。后在庾亮手下 为佐史十余年,位升至将军。桓温上台后,大肆诛杀诸庾,请范汪为长史、江州 刺史,范汪不就,自还为东阳太守,后官至都督徐、兖、青、冀四州以及扬州之 晋陵诸军事、安北将军,徐、究二州刺史3 范晔祖父范宁,少笃学,多所通览,朝廷拟授官,为桓温所阻。终桓温之世, 未曾仕进。( 见晋书本传) 桓温死后,其先后出任临淮太守、豫章太守。 范晔之父范泰,在东晋也受桓氏的压抑,桓玄擅权,遭贬谪“坐废徙丹徒” 但他抓住了晋宋转换的良机,及时的向后起军阀刘裕靠拢。刘裕平卢循之役, 时任东阳太守的范泰发兵配合,并开仓助军需,助刘氏于关键之时,因此很受刘 见晋书卷七五范汪传:荆州刺史王澄见( 范汪) 而奇之,日:“兴范族者,必是子也”晋书, ( 唐) 房玄龄等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以下所引该书恕不一一注明版本 ( 粱) 沈约:宋书卷六十范泰传 ,北京:中华书局t 9 7 4 年版以下所引该书,恕不一一注明版本 范晔及其后汉书 的文学思想研究 氏政权的尊宠。刘裕加范泰为振武将军,后转升为尚书兼司空。范泰还奉命为宋 武帝加九锡之礼,带来了范氏家族在东晋末年最为荣耀的时候。范泰曾陪刘裕一 同登彭城,有脚疾,刘裕特准其乘舆而上。刘裕代晋,拜范泰金紫光禄大夫、加 散骑常侍。文帝时范泰加位特进。宋文帝元嘉初年,范泰也曾过着“轻舟游东阳, 任心行止,不关朝廷 的悠闲日子,但为时不长。元嘉三年( 4 2 6 ) ,范泰又被委 以重任,进位侍中、左光禄大夫、国子祭酒,领江夏王师,特进如故。宋文帝“以 泰先朝旧臣,恩礼甚重,以有脚疾,起居艰难,宴见之日,特听乘舆到坐”。( 宋 书范泰传) 此外,范泰还积极扩充家族势力,将其子范晏送入刘义真幕府( 见 宋书刘义真传) ,范晔、范广渊送入刘义康幕府,深结诸王。 二、重视儒学又与时俱进的家族文化 在家族文化方面:一方面,范氏家族有着重儒重经的家学传统。范家精研春 秋,代代相传,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集范氏家学之大成,为儒家典籍研究 的传世之作;另一方面,范家又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从范汪到范泰,在修习儒家 经典的同时,还不同程度地信仰佛教。 范汪平日笃修儒术,后汉书黄宪传论云: 黄宪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砒吝。将 以道周性全,无德而称乎? 余曾祖穆侯以为宪隋然其处顺,渊乎其似道,浅 深莫臻其分,清浊未议其方若及门于孔氏,其殆庶乎! 故尝著论云。 这里范晔曾祖范汪说黄宪如果受业于孔子门下,其才德修养大概差不多符合标 准。又据范宁春秋谷梁传序: 升平( 东晋穆帝年号) 之末,岁次大梁,先君北蕃回轸,顿驾于吴,乃门 生故吏、我兄弟子侄,研讲六籍,次及三传。 可见范汪对经学颇有研究,春秋三传又是其研究的重点,也正是在他的影响 下,范宁才有后来的经学成就。另外,范汪在弘扬儒学的同时,也受到了当时盛 行的玄学的影响“善谈名理”。东晋时,玄学已吸取了佛学的一些成分,玄、佛 已呈合流趋势,范汪也接受了佛教信仰。 范宁是东晋著名的经学大师,他“勤于经学,终年不辍”。尝作古文尚书舜 典一卷,尚书注十卷,礼杂问十卷,文集十六卷,尤以春秋谷梁传 ( 南朝宋) 范晔撰,( 唐) 李贤注:后汉书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以下所引该书,恕不一一 注明版本 见十三经注疏春秋谷粱传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1 2 月版 4 第一章范晔撰著后汉书 的背景及过程 集解十二卷,其义精审,为世所重”( 晋书范宁传) 。范宁一生崇儒兴学, 对浮华的时俗极为反感,以为王弼、何晏之罪,深于桀纣。其任余杭令时,“在县 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 本传) 。 被贬为豫章太守时,他又在郡内大设庠序,改革i n i l j ,“又起学台,功用弥广”( 本 传) 。范宁的学生远近千余人,盛况空前,史称:“自中兴以来,崇学敦教,未有 如宁者。”( 本传) 范宁虽致力于儒学,但也没有完全摆脱时风的影响。晋书王忱传载,王 忱“任达不拘”,时或“裸体而游”,而范宁竟称赞他道“卿风流隽望,真后来之 秀”。范宁不仅沾染了玄风,还信佛。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第9 7 则曾记,范宁 作豫章太守的时候,在四月八日( 佛的生日) 用文书向庙里请佛像供奉。 范泰“博览篇籍,好为文章,爱奖后生,孜孜无倦。撰古今善言二十四 篇及文集,流传于世。”范泰也重视教育,曾上表提议建立国学。其信仰佛教, 晚年“事佛甚精”( 宋书本传) 。受当时士风的影响,范泰又“好酒,不拘小节, 通率任心,虽在公坐,不异私事”( 宋书本传) 在范泰身上表现出儒、佛、道 精神的融合。 范晔的堂伯父范弘之( 范晔从小过继给堂伯父范弘之) ,也以儒术知名,做 过太学博士。 范晔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有着家学渊源的仕宦之家。这样的家族也影响着范晔: 他在学术思想上承袭家学,推崇儒学;在性格上又受时代影响,任性多欲,恃才 傲物;政治上受其父亲的荫护,宦位较显,但终因性格的原因,导致了其悲惨的 结局。 第二节玄、佛、儒并存的时代思潮 魏晋南北朝被认为是人性的大觉醒时期,正如宗白华所言:“汉末魏晋六朝 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 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见南史范泰传南史( 唐) 李延寿攫。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以下所引该书。恕不一一注明版 本 宗白华著:美学散步之论( 世说新语) 和晋人的美,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版,第1 7 7 页。 5 范晔及其后汉书) 的文学思想研究 精神上的自由t 解放应是多元的文化思想对士人影响的结果。 晋、宋时期的思想界,由于佛教的炽盛,玄学已退处次要地位,并且逐渐与 佛学合流。在玄、佛合流的同时,儒学重新被提倡,儒家思想也逐渐恢复了它的 影响。在思想领域,又出现了多元并存的局面。 一、玄学 玄学兴起于魏晋之际,而盛行于两晋。从东晋开始,玄学又吸取了佛学的一 些成分,进入了新的阶段。 刘宋时期,玄学已经失去了强势地位,但它依然流行: 首先,“玄学 一词的首次出现即在这一时期。 南史宋本纪载宋文帝“好儒雅,又令丹阳君何尚之立玄学。”甚至形成 所谓“南学”。;宋书何尚之传亦记载,宋文帝于元嘉十三年,以何尚之为 丹阳尹,“置玄学,聚生徒。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颖川旬子华,太原孙 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同一事又见于宋书隐 逸雷次宗传,谓: 上留心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 参军谢元立文学。凡四学并建。 其次,有关玄言的清谈还在继续。 何偃是刘宋时最有名的善谈玄者,据宋书载,其“素好谈玄,注庄子 逍遥游传于世 时人王微曾称之为“正始中人” 宋文帝也曾将羊玄保的两 个儿子比作阮咸、旬粲,并说“欲令卿二子有林下正始余风。” 令据宋书记 载,当时的士人中在玄学界较为突出的有:张敷“好谈玄书,兼属文论;戴额 “述庄周大旨。著逍遥论”;沈演之“读 的背景及过程 相互唱和,形成了大量的文学集团。刘氏宗室也都以文学相榜,临川王刘义庆既 好文义,又喜招文士,其集众门客编写了著名的文学作品世说新语,宋文帝 给他下诏时,也每每加意斟酌。 在重文的社会风气下,晋宋时期为文人立传、结集的风气盛行。据清代章学 诚的文史通义载: 晋挚虞创为文章志,叙文士之生平,论辞章之端委;范史( ( 文苑列 传所由仿也自是文士记传。代有缀笔。而文苑入史,亦遂奉为成规 文章志传,挚虞而后,沈约、傅亮、张骘诸人,纷纷撰录,( 傅亮( ( 续 文章志,沈约( ( 宋世文章志,张骘丈士传。) 指亦不胜屈矣”。 挚虞文章志开一代风气之先。其后,东晋李充的翰林论、张骘文 士传以及晋末宋初的孔逭文苑相继问世。 重文的社会风气,无疑也促进了当时的文学创作的繁荣。刘宋时期著名的作 家有谢灵运、颜延之、鲍照,后人称为“元嘉三大家”。另外,谢惠连、谢庄、 汤惠休等作家也各有优秀之作。其时的文学创作有如下特点:一是由重玄言一变 为重山水,文学创作从玄思又回到情感抒发上来,又出现了重抒情的倾向。二是 作品更讲究文采。如宋书颜延之传云,颜延之“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 之美,冠绝当时。”宋书谢灵运传亦云:“文章之美,与延之为江左第一。” 此时期的文章,骈俪化倾向比两晋更为明显。颜延之、谢庄的诗文大量用典。鲍 照的文章一律是骈文,即或家书也不例外。同时,声律的发明也被应用于诗文创 作之中。总之,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内容上不大关心政治教化,形式上更为注重 辞藻美丽、对偶工整、音韵等语言的华美。 第四节范晔的人生经历与后汉书 一、范晔的人生经历 范晔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有着重儒好学的传统,其生活的晋宋,又是一个 重文艺、重才华的时期。家庭的教育、时代的影响,使范晔自幼就“好学,博涉 经史,善为文章,能隶属,晓音律 ,是一个多才多艺之人。范晔在思想意识 ( f f f ) 章学诚:文史通义外篇一,卷六,上海书店,1 9 8 8 年。 宋书卷六九范哗传 1 1 范晔及其后汉书) 的文学思想研究 里,主要继承传统家学:儒学,而在性格上却受时代士风的影响,恃才傲物、不 拘小节、乏于自律。 范晔,字尉宗,为范泰的第四子,生于东晋安帝隆安二年( 3 9 8 ) ,卒于南 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 4 4 5 ) 。宋书范晔本传还记:“( 范晔) 兄( 范) 皓为 宣都太守,嫡母随皓在官”,及范晔就刑时,“( 范) 晔所生母泣日:”,这说 明范晔是庶出,生母是范泰的侧室。又据上书同传,其母生范晔于厕,前额为砖 头所伤,故以“砖作他的小名。后出继从堂伯父范弘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 范晔1 7 岁的时候,就有入仕的机会,但他没有任职。入宋以后,他进入彭 城王刘义康幕府,为彭城王“冠军参军”,并在同年随刘义康进号右将军而转“右 军参军”,后入补尚书外兵郎,出为荆州别驾从事史。元嘉五年( 4 2 8 ) ,因范泰 二去世,以父忧去职。元嘉七年( 4 3 0 ) ,为征南将军檀道济之司马,领新蔡太守。 檀道济是先朝旧将,曾随高祖刘裕北伐后秦,南征卢循,战功卓著,后迁宋国侍 中,位甚高。元嘉八年( 4 3 1 ) ,宋文帝令其领军北伐。范晔作为檀道济部下司马, 理应随军北伐。而范晔竟然“惮行,辞以脚疾”( 见宋书范晔本传) ,宋文帝 没有批准。檀道济北伐胜利,范晔任为司徒从事中郎,又迁尚书吏部郎。 范晔在北伐之事上,实已给自己造成了被动。次年( 4 3 2 ) ,其又为自己惹下 了更大的麻烦。彭城王刘义康的母亲去世,范晔的弟弟范广渊当值,范晔竟与其 弟等人“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 ( 宋书范晔本传) 。刘义康大怒,贬 范晔为宣城太守,这是范晔入仕以来遭受的一次严重的打击。在宣城太守任上, 范晔开始修订诸家后汉书,于往事烟云中寻找寄托。 元嘉十六年( 4 3 9 ) ,范嫡母去世,“( 范) 晔不时奔赴,及行,又携妓妾自随” ( 宋书范晔本传) 。于是,御史中丞刘损奏劾朝廷,请求按理加罪于范晔。但 宋文帝“爱其才,不罪也 。居嫡母之丧终了后,范晔又为始兴王刘浚后军长史, 领南下邳太守,十七年( 4 4 0 ) ,随刘浚调任扬州。不久,又升调为左卫将军、太 子詹事,这是范哗仕途上最后一次升迁。元嘉二十二年( 4 4 5 ) ,他因附和刘义康 谋反被诛,年仅4 8 岁。狱中与甥侄书即为范晔临终前在狱中所作。 综上所述,范晔初仕起点虽然很高,却渐次黜降。其被贬为宣城太守后,也 曾升迁,但最终还是以悲剧结束。范晔的人生悲剧,多是由于其性格导致。从元 按宋书卷六九范晔传作“车骑将军泰少子也”,实误宋书卷六0 范泰传:范泰“少子光 渊,善属文,坐晔事从诛”。 1 2 第一章范晔撰著后汉书) 的背景及过程 嘉八年的北伐之事到元嘉九年“听挽歌为乐”之事,都暴露出范晔狂放、不拘小 节的性格;另据史载,宋文帝欲听范晔弹奏琵琶,屡次暗示,范晔假装“不晓”, 直至文帝对他说“我欲歌,卿可弹”,这才奏曲,文帝刚唱完,他就止弦,说什 么也不肯再弹了。范晔的最后被诛,也多是因为其性格的弱点而一步步陷入他人 设计的圈套。在狱中与甥侄书中,范晔云:“吾狂衅覆灭,岂复可言,汝等 皆当以罪人弃之。”可见其本人也认识到,由于自己的疏狂禀性招致了杀身之祸。 二、范晔 后汉书的形成过程 魏晋以来修东汉一朝的史书成风,在范晔撰写后汉书之前,已有一些记 载东汉历史的著作问世。根据隋书经籍志正史部类,这些史书主要有: 1 东汉刘珍等的后汉书一百四十三卷( 已佚) 。这是东汉宫修史书,参 与著作的还有班固、;李尤、伏无忌、边韶、蔡邕等。 2 三国东吴谢承的后汉书一百三十卷( 己佚) 。 3 晋司马彪的续汉书八十三卷( 志三十卷,后附入范晔后汉书中, 称续汉志) 。 4 晋薛莹的后汉记六十五卷,本一百卷( 已佚) 。 5 晋华峤的汉后书十七卷,本九十七卷( 已佚) 。 6 晋谢沈的后汉书八十五卷,本一百二十二卷( 已佚) 。 7 晋张莹的后汉南记四十五卷,本五十五卷( 己佚) 。 8 晋袁山松的后汉书九十五卷,本一百卷( 已佚) 。 9 晋张瑶的后汉纪三十卷( 已佚) 。 1 0 晋袁宏的后汉纪三十卷( 存) 然而,范晔对于诸多史著并不是很满意,其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中云: 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 甲乙辨,后赞于理近无所得,惟志可推耳 在范哗看来,即便是名家班固,也有不尽如意之处。于是其“广集学徒,穷 览旧籍,删烦补略”回,开始了后汉书的撰写。范晔后汉书是一部纪传体东 汉史。上起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 2 5 ) ,下迄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 2 2 0 ) ,含 本纪1 0 卷、列传8 0 卷,共9 0 卷。按范晔原定的计划,还应有1 0 志。范晔对于 见宋书范晔传 ( 唐) 刘知袋:史通古今正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 9 9 7 年版。 1 3 蓖睁及其后汉书) 的文学思想研究 。修志非常重视,自称“欲遍作诸志,前汉所有者悉令备。虽事不必多,且使 见文得尽”国。遗憾的是,志的部分未及完成便被杀了,所撰志因之散佚。南朝 梁刘昭注后汉书,因范晔“及语八志,颇褒其美 圆,便将司马彪所撰续汉 书的志八篇抽出来,加以注释,析为三十卷,附在范书后面( 这八志是:律 历、礼仪、祭祀、天文、五行、郡国、百官、舆服) 。 范晔后汉书问世后,得以广泛流传,而其他诸家东汉史除袁宏的后汉 纪外,都逐渐被淘汰了。在范晔后汉书的流传过程中,还不断有人为之作 注释、校勘、补撰,也不断有人对其作出评价,可见其影响之大。特别是唐代李 贤为之作注后,研究东汉历史的人大都阅读范书,而世间曾有史记、汉书、 4 东观汉记三者并提的“三史”之称,东观汉记就被范晔的后汉书所 替代。“三史”就改指史记、汉书、和后汉书了。就是在诸家东汉史尚 存的南朝,范晔后汉书也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刘昭说它“良诚跨众氏”, 故才毅然用他人之述作,补范书之缺憾;梁萧统编纂文选,采辑了范晔后 汉书中的五首论赞 ,从而开后世文选之书必选史论的先河。 范晔后汉书是在诸家后汉史书的基础上,编辑、整理而成,但其能够战 胜诸多众家后汉书而流传至今,且影响巨大,说明范书绝对不是对前人材料的照 搬抄录,而是在吸收前人成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从体例上说,其创新主要表 现在增纪、增传上。后汉书在正史中第一次设立皇后纪,并增设了一批新 的类传传目:文苑列传、逸民列传、独行列传,列女传、宦者列传、 党锢列传。这些新增的类传,除党锢列传与皇后纪是针对东汉特有 的社会现实而设的,其余的几乎都为后世正史所继承,如在其之后设立文苑传 的,除宋书外,诸家正史都有设列。清代学者邵晋涵评价后汉书创新之 功说:“范氏所增文苑、列女诸传,诸史相沿,莫能刊削”。 见 宋书范晔传 刘昭后汉书注补志序,见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书后附录 这五首论赞是:范蔚宗后汉书皇后纪论、范蔚宗后汉书二十八将传论、范蔚宗后汉书宦者 传论、范蔚宗后汉书逸民传论、范蘑宗后汉书光武纪赞。 ( 清) 邵晋涵:南江丈钞卷3 后汉书提要 1 4 第二章后汉书) 的文学思想 第二章后汉书的文学思想 范晔后汉书是我们研究范晔文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依据,其中的序、论、 赞部分多是范晔自己所写,更能体现出其文学思想。本章先把后汉书中记载 的文人及收录的文人作品种类、数量、范晔的评价等以列图表的方式表现出来, 然后再从后汉书的著作体例、品评文人的标准、对文学的观点及思想几个方 面来分析范晔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后汉书涉及文学资料综录 被誉为“前四史”之一的范晔后汉书,不仅是一部辉煌的历史巨著,还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后汉书为众多的东汉文学家立传,并在诸传中著录了他 们的作品及文体、数量等。通过后汉书的著录体例,通过对作品及作家的品 评体现出范晔的一些重要的文学观念和思想。因此,本节以图表的形式将后汉 书涉及的文学资料综录如下: 1 5 健 犁涮 裂 。磐骚 吲棺 躯镁k $o 槭皿卜迫窜 艮 餐待缝帐略 韶嚣 蛩u 乙 幕甚艄 - 匮单恕 壤 褂煺挺鞍嚣蠼 胬 。耀 议籍 张轼墨状钗$ 剐剞 忙稚讯 鞋 _鼎k竿长圈 + 莲礁辩瞎溲 杈袅圣扑 扑掩料墨长熬叫诿尉器 叠 太锄仪诘血2 噻鬃瞑太波扑仪殴 妲暇糕器幕霉 剿瞎撩s 涩卷卷忙怠整涩哩 忙壁肇 整熊歌 皿卜 不扑争 丑 龌詈枞 剐 餐 米褂 幞 f ,扯罄 擎 皇工 霪 遴 艄磐酉 樗 拍n 画 融 u 吲鼍n 叠 1 豳| , 。 倒 = 区较 枢疆 1 陶| 蟛 喀 舞 庆 世 晕 霞 v 鹾 嗡 疆 娶 穴v 杈 楼 穴 隧 督 管 拍穴 盘: 遴a 吲长 v 傣v 舞 , 测 嘻 龄 世 丫 累 a :卧 袋 塔 v 11 袋幂摇 烬张 疃籁 艟 + 谣芸 双舡 +a 鼎艟+ 簧藿 _ n n 世握 钗蚂+ 日 昏卿嗡r 桩 籁 圈,l l 均o v 壤陋骝寸n i n g , , 划 军 粼 妖 杈霉 袋 v厘粤拱 谣 华搂 强 意 袋 1 1 8 ( 西t 疽 蜊 疃 a 婿 盛主取 :薛 世 玖 霉华 螽磐幞 联 妻薹蝥卷 誓攀妞 a,夺a 罄 孳垂 双骝辱艇 怅遐 锥式癌毒 u v 黛 镬筐饭擞皿 vv 啦畿骷 v 霉 簿 坦嚣褂野凝碳剃 鏊攀 哀 口 童 i (靶 览姐瞰 掣靶 拭 欲器鞲疃扑仪g莽聪粤v球隧蛩裙 卜一 糕n妞海怅靛 羹攀寒蠢星垂萋藿薰母垂k 林憎蕊筮蠹 露窿餐 批窿霎蝴黑 筠厘毁晤 n 戗 嚣糟器吝星 柏撩 窿。 黑双 圈n nj 封螯蓬一 瑟莲蓬磕蒌 i 泛耋釜毒莲毳 粤知蓍苍赫墨 矗艄舻粹窜 嫂k豁 器站球每n 孥匦* 爆 目婚! 刨! i 妄 长水墨掣捌 口 魁状镫 剞姑 仓怕k 斟墨母 h 窜磊n 蟊蠢 求艟 蠼 | 1 钗龚嫁酾墼窿蚓靶n $ 长荽1 h 型越 圈额帑基磷瞎铡写罄u 匿面议 , 辍譬”:1 圈 基 墨祆 。卜票絮辖硼匣袋氆。1 肇歇 避赠_ 肆申髑钗霉枢,掠亦赇蘸n 荟窿黠巡刊 蒜乓瑙压聋掣匿kn 避垛铂鼙舻1 1 糕赫襻警 制,匿菰 潞球 控 器螺墨窿 v 墨; 罂n 豁v教世 莓- 靶n 掣钕_ ; 嚣r 柱长枯:; 盘: ;目镱 ,。钗k ;镣奸灸 ;s叵州霉- 丸犯都锚 = 嚏= 靛蜊贯筐 = 理酸 制又蒜 器赡v v 姐 藿竖羹羹 乒林差皿鉴 , a 袋 庆卞 箍i 嘬a 囊 政 露塞 留特 刊毯 襁璧腔式州接然 vv v 槛v 不 v | 岳 电 a 制 强 苹 饭 杈 懿米a蒙 v v 匿 v _ h 寸 n l 8 ( 粤盛螽 孳豫 r - 巾 囊菇 西餐 搭 巾 警爱较 , , 韶帅 1 1 8 ( 罾 袋系癌举襄 ,口r 斟 , 联翠 球式 ,机i 筐赫v 嚣骚警琳甲 袋堙 褪 叵蜘 爨 蕊 蒜 = = 甜机 鞲岛扑权g簪聪詈v 意= 摄 h 、穴 婶 姑 刿锚 = 尉 状 。林r掘 投 面 监璎 尉剃诘 瓣一 茸孳 艮皿 洪,蔷菸 枢 鲁 杈净球0 墨镂 救 态 融袋瞄 肇囊 态晶茹峰 螯愈 蛙寒 镁 ,o 日 酞 缝 陡 墨晤 - r连 骶璧 嚏球骚 f 牲一 衄 糕鼷 缨穴 褂粕 匣 竿 1 1 移彀r焱硼 长擎目k 懈 长赆1 1k惫 墼餐 粼。 采鼎骝 瞎疆 菪忙羹 域轰赫 氧袋辎暴 扑颦亳! 权 将靛鞋囊怕靶 。 淑罨吆搽 扪 再嗡虫豫忙瞎j 封念掣划耀 名暮 旧 量跫营饕墨 饔琼 坦 v 灸 骤摊 卜粹 。皿 苔喇 罐 = 餐 薹翌 妊 餐;。 1i 炎辐:。r 靼挚区上二堙:1 1 1 忙1 套。擎 林s 翟1 n世均叫竿n器其 = 撂抓挺 = 林v 嫁耱 = 罾 矬叮 州 特悄 丫唰骚 钗 庆vv 鼷, 穴 a 羝 摇 器 粗蓄鑫 等j 日 斟 1 1 嚣髻 v a 哥燃庆 水二v赡灸v 辎 艇搂差 怕恤蝈k v 遗谣 缎衄罐v 辂 v v 罐 区警 穴十 丫裙 杰世 囊堡 a 攫妪a 最华 衄毕馨璐二a 姆越 舡 翳镱壬赠静皋称 vvvv 缝辎vv 耀忙+ 眶犍+ 司吣臣 嗣4 a + 十a 翱 封拭箍 主牵 黛 哑 暮掣 水v 犍 婪l 醢 袋j | | =浆疆忙鼠 窝列鲻v nvv v 娱骝+ h _n 鞍 撞 - rv 骚 辱蓉 蛞 甲 啦v 筐 , 嫂 筐群 十。 , 嫂畦 袋袋 袋裴蹭 螺 咀 根靶 业 爵l 婚r 皿 器毯趟mh阜础 谈摩霸嚓扑钗g半聪幔v林隧蛩糖 捌暖【 _ 封 窿 帐鬻逛嚣镁晕 水赢 棺 昧剐 鼎 皿皋l 搬 县湘 萋蓁蓁蓁霉委 林忸。寸n 鼍妻章鑫 缝仨美社长 ! 袋掣显 啦 蹬隆 凄毫鏊蓍 骝。繇蝰躯 镣长缤k 恤。 n 佟 枯-:整伯 n 捌巡张议 袋证m握畿曝 球一n 议 靶卡苄噢镫悻 龊* 船索框 嫁议扑嚼_ 涅餐 窿粕耀巡愁 虹淑警状虫招 醑餐 1 1 2 。n 因 昼 杖2 。 匿vn鹫 固怕 掣口韩鋈 盛鑫av 埋 星震叠圣蔫 * 萎翥i 爿i 督 if ;看姜粤 奢 :0 靶 - o;礤鞘蘧茁v 鹫v i 西 黻;+ 窟窿斗k世嗒世柏;其 靴= 籁袋袭忙世 ; 墨1 琼。餐 醛,鬻 斗 多鼍 啦 r, 怒 藿奏霎 v 庆 蟹 庆v 呕 肉 套 萋又v 袋呶 谣厘文 餐袋杰毯赫 v v 憨 vv 遴 搁, 刨盆 篡嚣冉 袋岖羼 琶v 帽 j f 菇蜊 v v 挺 i n - _ n 。 卜l n l n寸 _ 熙 蠹扑饕 畔 控 ,翅二 、一 铺钗vv 冬缸繇 | 0 ( 憨瓣v 船 穴 茹医又 器 篙 垂蠢矗桑笔烬,戗,r 岳,蚕,工匝 蜘 菇、:孥兰华 孳蠢 怒 孳秣菇孳 蚓 v a 抽互 嚣旅式篡二 袋,睾 辱 ,礤腰 蜾穴 ,j c 柏钗寐,巾, ,枯攫怛又哟 轴匿v 妞柩华嚣甲蹭 控萋懈竿莽叫苹厘v 爨裤!蘸氆霍辖 逊矩i 墨耀 = = , 二鞋 扶m 鞭国扑议墨书聪昙fv * 摄 霎颦毒篷则粘巨 较怔 。 料 权 辩 厘弘娄_ 骚裂送。 杈惺 文奄鲴;熏 ”。: 妞小1 亡 h 娟 ,机 譬,坦誊k 谁司冀*怔 籁 。 蜊嚏要球衽乏长罴 ,螺 泳凄嗡莎 4 搽 褂诘 萋萎垂萋昏耋霎 赵誉蚩霹蓄鬯睡窜薰 枯婆 虫奄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关于新工程合同范本
- 多文言文翻译方法
- 血糖监测宣教手册
- 2025版帕金森病症状与康复护理培训
- 2025版肛肠科痔疮症状分析及饮食护理培训
- 小儿腹泻护理宣教
- 2025版干眼症状综合分析及护理护理建议
- 海底捞定价方法
- p89-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 2025年水利岗位竞聘考试题及答案
- 陪护人员院感知识培训
- 学堂在线 唐宋词鉴赏 章节测试答案
-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会议记录
-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护理常规
- 幼儿园体能大循环培训
- 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系统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 DB32∕T 4608.1-2023 公共数据管理规范 第1部分:数据分类分级
- 2025年内江市中考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泵工培训课件
- GB/T 31051-2025起重机工作和非工作状态下的锚定装置
- 供应链管理 课件全套 1-供应链管理导论-16-平台供应链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