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25年的心得体会.doc_第1页
打坐25年的心得体会.doc_第2页
打坐25年的心得体会.doc_第3页
打坐25年的心得体会.doc_第4页
打坐25年的心得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打坐25年的心得体会 老师的打坐心得 打坐的要素就是自然、放松,就是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俗称:没有想法)。天人合一,就是将自己融入这个宇宙、这个大自然,依靠大自然的力量为自己充电,能让自己的身体感受到过电搬的体验,感受到法喜的充满。 体验是非常充沛的、满足的,手法是极单纯简捷的。就是依靠不间断的练习和执着的信念支撑着一步一步的得到越来越多的体验。 其实打坐是以少数人为之的,只因超出常人的理解和认知,因为掌握的尺度、技能、方法各种各样,名目繁多,感受也是因人而异各自所见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解释,甚至还产生门派之争。 我个人集20多年的打坐经历所感受到的既是:不同的教派,不同的体验,不同的结果,在不同的个体感受中的不同的收获,归根结底是自身的改变。如果体验是好的改善了你的身体状态,改变了你的健康,用更通俗的话说是:按照你自己所期盼的状态发展,即是适合你的,是你理想的打坐方式。 打坐的要素就是自然、放松,就是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俗称:没有想法)。天人合一,就是将自己融入这个宇宙、这个大自然,依靠大自然的力量为自己充电,能让自己的身体感受到过电搬的体验,感受到法喜的充满。 体验是非常充沛的、满足的,手法是极单纯简捷的。就是依靠不间断的练习和执着的信念支撑着一步一步的得到越来越多的体验。 其实打坐是以少数人为之的,只因超出常人的理解和认知,因为掌握的尺度、技能、方法各种各样,名目繁多,感受也是因人而异各自所见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解释,甚至还产生门派之争。 我个人集20多年的打坐经历所感受到的既是:不同的教派,不同的体验,不同的结果,在不同的个体感受中的不同的收获,归根结底是自身的改变。如果体验是好的改善了你的身体状态,改变了你的健康,用更通俗的话说是:按照你自己所期盼的状态发展,即是适合你的,是你理想的打坐方式。 道家静功打坐细节(新人入门筑基法)在道教的修行过程中有两套方法是贯穿始终的,静功是首当其冲的,其次是桩功。修行 是以静为基础的,“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不归于易简者,即是旁门。调身 这套功法,主要是三个要点,道家的修行无非是三条: 一、调身 二、调息 三、调心 道家的修行,就是这三者,同时对我们生命的一个调整。刚才我说了,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修道,就是用道修正我们自己。那么,调身、 调息、调心,实际上皆是调,就是修正我们的具体方法。先说调身,调身是指身体姿势的调整。我们今天呢,由于这个地方不是庙宇,所以大家 坐的都是靠背椅,回到家里可以用蒲团,或者坐在床上练习。今天我们就在靠背椅上练习, 效果一样。我们现在这种坐呢叫自然坐,其次呢,还有散盘、单盘、双盘。大家都知道,散 盘就是双脚自由的交叉,单盘就是一只脚在另一只脚的腿上,双盘呢,就是两只脚都要翻过 来盘起来,两只脚的脚心要翻过来朝上。不管是自然坐,散坐、单盘还是双盘,都叫坐功, 都叫静功,我们都称“打坐”。从功效上来讲,当然双盘比单盘好,单盘比散盘好,散盘比自然坐好。但是如果大家做 不好单盘、双盘,大家不要强求,差距有,但也不太大。那么,这个调身主要是调那些内容呢?它包括我们的身姿和手印这两个部分。身姿: 它要求头正、身直,首先大家要离开靠背椅,不能靠在靠背上面,身体要要坐直。一旦 靠在靠背上面你的督脉就会不通,因为人的两条经脉的督脉就是你后面的脊柱,当你的背一 旦靠在任何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就会出现督脉堵塞。那么为了更好的行气,首先第一步要 离开靠背,要保持头正、身直,头顶到会阴要成一条直线,颈部要中正,含胸拔背,胸微微 有点含,但是背稍微有点挺拔的意思。要求大家,舌顶上腭,就是舌要顶在上门牙牙根往内 收的顶部地方,同时用你的意念要微微的提肛。调身的目的,是要为我们身体的休息打下一个基础,要使我们的身体变成一个开放的状 态,要让我们身体的气机能够自由的通畅,调身就是为了我们的真气在体内的运行和滋养提 供最大的基础条件,那么它要有两个统一起来:一、必须要身体的气机要旺盛,气要生气, 第二,通道要建好,就像我们一是要有车,二是要有路,有车没有路哪也去不了。那么,我 们要舌抵上腭、微微提肛就是要打好这个通道。这个任督二脉很重要。任脉是诸阴之汇,就是,所有的阴皆汇于这条脉,督脉呢是诸阳 之汇,所有的阳脉交汇于此。阴脉的汇集和阳脉的汇集在我们的任督二脉,而道家的修行是 阴阳和合,打通身体的阴阳的气路,所以我们经常会说打通任督二脉,实际上就是人仙的功 法。 我们要行合辙道桩,我们要行真气的运行,我们要把我们的真气加以修炼,后天来反先 天,都要把这个任督二脉打通,但是你修行的过程中这两个脉怎们样,这两个脉有两个断口, 一个是嘴,嘴是打开的,另一个是肛门。身体正面的任脉体中线,背面也是体中线,但是正 好上面的嘴和下面的肛门都是分开的,所以我们要想贯通任督二脉,就要用意念微微的提肛, 意念很轻的把它提起来,不要很用力,这不是收功;然后舌尖要顶到上部,这样整个任督二 脉就联通了一个通道。这就是路修通了。我说你正好有一部车,有了车,有了路,你就可以 到达你想要到的地方。 我们的调身就是让它创造最好的方式。如果你的腰背不直,那这条路就是崎岖的,如果 你靠在什么地方,那就更糟糕。要求,头不能有偏转,身体要中正,舌和自己的肛门正好形 成一个连线。微微提肛比较好做,舌顶上腭呢,有时候找不着地方,大家发一个音就能找到 了“舔-”大家发一下这个音:(大家一起舔-、舔-)好,你发完舔这个音,舌尖就不要动了-嘴唇微微的闭笼,牙齿轻轻的分开,不要咬的很紧,舌尖顶着上腭。然后你们可以看着 我微笑-叫面含微笑,要用愉悦的心态,所以连接起来是“头正身直,舌顶上腭,微微 提肛,面含微笑,全身放松”。要保证身体全身放松,通过这个放松来达到身体的自我调节。全身只要是有一处用力或 者僵硬的状态,气就不运行。所以,修行,首先要建立这个通道,然后要建立真气产生的机 由,真气身体里面都有,但由于你的僵硬你的阻塞,气就无法运行。一旦处于放松的状态, 才能达到真气的运行。 好了,这就是关于调身。手印 说完调身,然后再说手印。大家双手要结一个手印,这个手印叫“丹田结印”。“丹田结印”就是结印的位置在我们 的丹田部位。 我们肚脐以下两个手指头宽的地方向里是下丹田,是“精腑”。我们的手就要放在肚脐以 下这个位置。它的方式是这样的:两手重叠,掌心向上,两手大拇指相交,手不要靠近身体 的任何一个机体处,手要悬空,手臂要圆。大概是这样,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两 大拇指相接,双手之间要即接触又不要接的很紧,似接非接,两个手掌重叠的时候要保留一 丝缝隙。 这个印呢-叫丹田结印,是道教的一个重要的手印,但后来佛道融合,佛家也有这个手 印了。但它实际上是道教的什么印呢?是一个太极印的一个变种。细节。它要产生气感,首先是两掌间一定不能重合放在一起,没有用。你看一个人修行,你拿过来跟着学,没有效果,因为你没有气长生出来,左手和右手之 间一定要有一丝缝隙,不能完全重合。如果你把手完全放上去了,没有效果,隔开了也没有 效果。就是先贴在一起然后慢慢地抬起来留一丝丝缝隙,接触-又不接触,你很快就有发麻、 发热、发胀的气感。 收功 那么,我们最后讲一讲收功。收功,是练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练了功,不去收功,就相当于我们在春天播 种,到秋天不去收获一样。一个不收功的人,对身体有没有帮助呢?有,对身体健康有帮助, 但对于你的修炼帮助不大,也就是说,下次你修炼的时候将还是从原地开始起步。一个经常 收功的人,他除了本身练功对身体有收获之外,第二次修炼的时候是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再往 前拔高,就像修房子,第二次是在第一次基础上、第三次是在第二次基础上,但是你没有收 功就等于你又重新开了个底,又去打了一次地基。虽然对身体有帮助但对修炼不好。所以每 天大家要坚持收功。但这些很难做,因为收功除了意念之外还需要身体姿势的配合,在练这一节功法的时候, 双手要摁在腹部上,使左手和右手虎口相交,女性是右手在内贴住腹腔,男性是左手在内贴 住腹腔。双手用力收小腹-提肛。双手重叠、右手在内-拇指交叉,紧紧的贴于下丹田部位,小腹不断地在收紧?两手交叉,双手压紧腹部-小腹丹田处。此时因为你们是坐着的嘛,所以不用管你脚上的 姿势。舌顶上腭,用力收小腹、提肛,要想到自己的肛门用力上提,提到哪?提到自己的腹 腔里面。所以此时不是加意念的问题,是你要用力量-把你的肛门用力往上收,收回到你 的小腹。此时,双手要用力的压小腹,保持三分钟。它的要点是:三分钟之内要持续的用力 收小腹,不能突起来。 大家知道,我们的腹部、胸部是随着我们的呼吸一张一缩、一张一缩,这是肯定的,但 在这三分钟之内我们要求自己的腹部只收不扩张,于是很难做到。你不能张嘴、只能用鼻腔 -很微弱的与外面换气,来保证你的腹腔是越收越紧、越收越紧。直到真气收归丹田,不 在启动。三分钟之后,真气自然收功。好?那么,这一节的副产品是什么呢?减肥和塑形。一般来讲,每天锻炼啊-这个腹腔的脂 肪就会燃烧,达到塑形的效果。由于用力的提肛,它对于痔疮也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还有 刚才说的对于遗精滑精啊,对女性生殖器的保健啊,都有帮助的。做这个功不容易,大家要 记住:一定是是持续用力,一会儿你试一下就知道了,小腹它总是爱凸起来,你要压住,要 越练越紧,保持三分钟。 每次的静功绝对不能低于半小时,半小时以内呢,叫养生,对于帮助大家睡觉啊,中午 养养神当然是可以的,但那不叫练功,那叫养神。半个小时以上,最确切地讲-静功上了 一个小时以上那才是真正的练功。每天打坐一个小时,你才会知道-生活那叫幸福啊,那 才叫真正的幸福!第二、你在做这个功法的时候,你可以自然坐,也可以散盘,不强求, 但就是要求大家中间不能动。第三、要求绝对的放松。最后,时间的问题。练这个功,最好的时间是晚上,至于中午的时候呢,也不错;早上 呢,次之。晚上练坐功,完了之后烫烫脚睡觉,帮助大家睡眠质量提高,效果非常好。遇打 雷的天气暂时停止,暂时停止,不要在打雷的时候再练静功道家静功打坐细节(新人入门筑基法)在道教的修行过程中有两套方法是贯穿始终的,静功是首当其冲的,其次是桩功。修行 是以静为基础的,“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不归于易简者,即是旁门。调身 这套功法,主要是三个要点,道家的修行无非是三条: 一、调身 二、调息 三、调心 道家的修行,就是这三者,同时对我们生命的一个调整。刚才我说了,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修道,就是用道修正我们自己。那么,调身、 调息、调心,实际上皆是调,就是修正我们的具体方法。先说调身,调身是指身体姿势的调整。我们今天呢,由于这个地方不是庙宇,所以大家 坐的都是靠背椅,回到家里可以用蒲团,或者坐在床上练习。今天我们就在靠背椅上练习, 效果一样。我们现在这种坐呢叫自然坐,其次呢,还有散盘、单盘、双盘。大家都知道,散 盘就是双脚自由的交叉,单盘就是一只脚在另一只脚的腿上,双盘呢,就是两只脚都要翻过 来盘起来,两只脚的脚心要翻过来朝上。不管是自然坐,散坐、单盘还是双盘,都叫坐功, 都叫静功,我们都称“打坐”。篇二:打坐的好处打坐的好处打坐又称静坐(西方又称冥想),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消除生活中生起的烦恼,去除 主观性的迷惑,是防治疾病、增进健康、修养身心的最佳方法。因为打坐,致心一处,使大 脑入于静定状态,把散乱的心安定下来,心境达到清净安祥,气脉自然畅通。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 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由此观之,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精神意 识对有情色身(物质)的积极作用。可见打坐入静,不仅可以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而且还 可得到内证法乐的身心愉悦。因为通过打坐,可以使精神高度放松,达到恬淡虚无,心无罣 碍;也可以使精神高度集中,用意念力运化身心,自度一切苦厄。正如因是子所说:“内功粗 者可以祛病,精者乃可成道。”总之,若能如法打坐,每日坚持,精进不懈,小则康强身体,祛病延年;大则开发潜能, 弥纶天地。 1.双盘人人可练,即使60岁开始练起, 2.双盘练得不仅是筋骨,而是把经络全部打开。 3.如果练成,并每天坚持双盘坐20分钟,可保70岁登山如小伙。日常基本百病不生。 4.双盘练成后,打坐就不会再腰疼。肾气充足,甚至想弓着腰坐都不可能,气足的会把 脊背顶的很直。 5.开始练几天之后,就会持续的腿疼,然后会腰疼。不练的时候也一直疼。 6.具体的练法是上座之前做些开胯运动,然后试着双盘,直到盘上,然后忍痛,直到时 间越来越长。 7.练双盘,能迅速促进胃肠蠕动。即使饭后立即开练,20分钟后胃就全部排空了。 8.双盘不仅打开腿部经络血脉,而且会打开胯关节。 9.双盘的姿势其实脚踝压住了大腿内侧的大动脉,为了打通动脉,心脏会加大力量泵血, 因而能打通腿部血脉。 10.在打通腿部血脉前,由于双腿动脉不过血,因此全身血液都集中在上半身,而此时 心脏又在加大供血力量,因此,五脏六腑会得到大量的供血,迅速改善脏腑机能,并促进大 脑供血。 试试看,你盘腿坐能坚持多久?如果没过多长时间你就觉得腰酸背痛、腿脚发麻,那就说 明你的柔韧性不好,身体不够灵活。千万别小看这个简单动作,除了可以提高身体柔韧性, 减少运动损伤几率外,经常练习还可以锻炼腿部、腰部力量,提高注意力。美国哈佛大学医 学院,每年有近万名患有各种疾病的人就诊,医生除了给病人用药外,还经常会教他们如何 盘腿打坐,以消除精神上的压力和烦恼。而在日本,许多地方流行年轻女性做“一日尼姑” 的时尚潮流,到一家寺庙盘腿打坐,斋戒清心,工作的压力和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练习一 段时间后,你的柔韧性将大幅提升。一般健身者,可以从单盘(一侧小腿贴地,另一侧小腿架 在其上)开始,可以垫个坐垫,然后双腿盘坐,即两只脚都架在对侧腿的大腿上,上身保持挺直,双手交叉虚放在肚脐处,沉心静气、 排除杂念,打坐2030分钟即可。据悉,闭目养神是人在感觉疲累时,常用的一种方法,而实际上,最近一些科学家透 过研究发现,像这样的静坐还增强大脑的活动能力,让人有更灵敏的反应。这一研究已发表 在十一月十六日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中,这也是这类成果首次被发表在主流科学刊物 上。 据了解,试验显示,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系威斯曼中心大脑行为学试验室曾经做过试验, 试验对象是一组八位年龄在三十四至六十四岁之间的佛教徒,在过去的十五至四十年间,每 天进行超过八个小时的打坐和冥想祷告。据了解,作为对照组,则是十位健康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年龄在二十至二十二岁之间, 此前从未尝试过打坐或者冥想,仅仅在一个礼拜前接受过简单的冥想训练。两组人员都被要 求完全放松地进行关于慈悲怜悯内容的冥想,冥想者只需要产生类似的感觉,而并不需要在 大脑中描绘具体事物 据了解,在这一过程中,研究人员透过一些脑电波测量仪器,在两组志愿者打坐冥想前、 冥想过程中、冥想后进行脑部活动的检测。结果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佛教徒所在一组记录 下来的大脑阿尔法波和伽马波活动十分显着,其中又以脑伽马波的震荡尤其强烈。因为人脑 的伽马波是由脑部额叶和顶叶联合皮质区的活动引起的,而这些区域是负责人类情绪以及快 乐相关的区域。事实上,在进行冥想前,两位年龄较长的僧人就被探测出极强的伽马波活 动,因此,显然脑区域活动的波动完全是由于修行时间长短引起的,而与个体差异无关。据了解,透过试 验,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坐禅和冥想能够增强脑活动能力,并明显地影响脑部负 责调节情绪和快乐相关的区域。简言之,静坐并展开想象是一种从身心两个方面都能调节人 体状态的好方法。事实上,对于打坐有益,在中国古代就有此说,郭沫若在自己的静坐 的功夫一文中谈到静坐这项功夫,在宋、明时代,儒家是很注重的,论者多以为是从 禅而来,但我觉得,当溯源于孔子的弟子颜回,因为庄子上有颜回坐忘(即静坐)之说。 在中医药学上,静坐养气也是为医理所提倡的,中国古代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谈到 恬淡虚无,其气从之;精神记忆体,病安从来?它是集中注意力,达到心神合一的一种 途径,是一种通过冥想实现的心理暗示疗法,近年来西方包括日本等国对于静坐进行的科学 理论研究,就是对这门古老的放松疗法的现代医学诠释。据了解,静坐虽好,但是除了一些必要的方法之外,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静 坐需要注意地点时令,不要在饭前饭后半个小时内静坐,也不要在当风的地方和冷气空调房 间中静坐,开始静坐之前要进行一些暖身活动,让身体的血脉充分畅通,冬季则需要保持衣 着宽松和温暖。有部分人并不适合静坐。比如孕妇和一些特殊疾病病患,同时静坐时, 要注意一些特殊反应,如后腿脚微麻是正常现象。初次静坐者如果不能顺利入定也不要勉强, 一切以自然为主,可以稍等一会放松心情再继续,当然,如果有条件,最好能够在有经验的 人指点之下进行静坐练习,不要盲目,也不要过于急躁。打坐的好处是集中精神,养生保健。我国传统的打坐养生功法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 黄帝时代,据庄子一书记载,黄帝曾向名叫广成子的人询问、学习长寿之道,广成子说: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 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以上这段精辟的论述, 实在是打坐中的真实感受和长生之道。打坐既可养生延寿,又可开慧增智,故各类练功门派 及佛家、儒家、瑜伽术对打坐都很重视。最后一个打坐的好处是,消除疲劳,增加记忆。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对40名 学生进行静坐生理实验,观察表明:只要静坐510分钟,人的大脑耗氧量就会降低17%, 而这个数值相当于深睡7个小时后的变化,同时发现受试者血液中被称为“疲劳素”的乳酸 浓度,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而当身体和精神完全处于放松状态时,其记忆力几乎是无 穷无尽的,而且发现打坐的人记忆没有明显的饱和点,而这正是道家提出“天人合一”理论 的最好见证。打坐,是修养身心与防治疾病的最佳方法,必须要有信心与恒心,坚持不断地 练习下去,才能收到效果。常年练静坐功,不但能袪除身体各种疾病,强健体魄,而且能增 长人的智慧,改变人的气质,天资差的人能变为优秀,生理和心理得到高度的净化与均衡的 发展,经常感到身心自在,轻松愉快,生气勃勃,好似获得一个崭新的活泼的生命。打坐之 初主要在于一个环境三个调理。首先选择有利于入静的环境,如果在房间里打坐,室内光线 明暗适度,空气通畅,温度也要适中。室外坐禅要选择幽静的地方,避免受到意外的惊挠。 我们这里说的是篇三:打坐双盘速成法双盘的好处打坐双盘速成法双盘的好处双盘,即著名的“七支坐”、“莲花坐”。一般认为是高功夫必备只姿势,尤其在密宗中, 没有此基础,似乎无法继续往上进行锻炼。其实,这种姿势的好处只不过是: (1)比较稳妥,不易倾倒。 (2)下肢盘得紧,气血主要集中在胸腹,入静程度高。 得道人谈八点打坐入禅定的心得 1.要离五盖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我们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种禅定,都要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这样渐进地修上去。要入定,就要具备一些因缘,就是当时要离五盖。所谓五盖是:昏沉、掉悔、嗔、疑,还有贪欲。当这些烦恼没有现前的时候,如果修法正确,都有机会入定。如果有这些烦恼在的话,就很难入定。除了烦恼的因缘之外,我们身体上有某些障碍,也会影响我们入定。 初禅的觉受要入定,首先要有入定前的一些觉受。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身心都很舒适,修法又很正确,那么,他要入定之前会产生轻安的现象。即全身非常舒服,一般人的感觉是全身轻飘飘。初学禅定的人,在入定前会有轻安现象:有些人会觉得身体越来越大,甚至整个身体都在膨胀,大到他会觉得充满这个世间;有人会觉得身体越来越小,或身体浮起来。这些都是轻安的现象,这种现象过后,就会产生很快乐的感受,这都是入初禅前轻安的觉受。在禅定里,初禅、二禅、三禅都有不同的快乐感受,到了四禅就没有乐受了。 入定的人一定会觉得全身很舒服很快乐,这快乐的感觉会使他身上原有的病痛等不舒服感消失。另外,当他入定的时候,呼吸一定是非常均匀、非常舒适的,呼吸一定会变得微细。我们可以从这些现象,分辨出入定的一些情形。根据经典说,入初禅会生起觉、观、喜、乐、定五件事,称为初禅五支,初学者入定时是分不清楚这五支的,所以初学者不必先理会初禅五支,以免分心。初学者可以从心念集中了、呼吸变微细了、身体非常舒服了,以这些现象来确定自己已经入定了。另外,初入定的人往往有一种感觉,就是他从非常舒服的感觉中出来之后,会觉得忽然脚酸、麻、痛了;但是,在他出来之前却不知道痛。为什么呢?因为初禅只有乐受没有苦受,所以,你静坐到心念很平静身体非常舒服的时候,一旦休息就感觉全身疼痛,这表示休息前你入了初禅。这是很多修禅定的人都有的经验。但是有些人不但不明白为何麻、痛,还会否定自己已经入定了呢!原因是被那些讲经教的老师误导了。那些法师不明白入定是怎么回事,将入定讲得很难很难,甚至于听到你修禅定,他就会说小心着魔。其实四禅八定,不是佛教专有的,外道也会的。为什么我们佛教一讲起禅定,就怕会修出问题呢?原因是没有正确地去认识初禅到四禅是什么。 入定不是等待机会刚才说,入定过程有呼吸的变化,心念的变化,还有身体感觉受乐的变化。许多人不懂得怎样利用这些变化来认识入定的道路。所以,都是先安坐,然后继续坐、坐、坐,时间久了,他不知不觉地进入定里面了。到底什么时候入、怎么入,他不知 道。这样的修行人往往认为必需坐得很久很久,总之,坐久了就一定会入定。其实坐久久而入定,就是不懂如何入定,他不知什么时候入了定?也不知自己怎么入。 懂得怎么修定的人,要懂得如何入定与出定。不懂修定的人,即使入了定了也不知道是入了定,就那样在那里傻等。很多出家人都能进入初禅、二禅、三禅,甚至有的出家人修到了四禅。他们的静坐经验是什么呢?原来每一次他坐下来时,总想体验他上一次静坐的觉受,然后就等、等、等时间到了,他所期待的体验又出来了,就如此入定了。大多数的出家人都是这样的,期待上一次静坐的体验而入定,这就是他不懂得如何入定,就不信一瞬间也能入定。为什么他不懂呢?原来很多人忽略了入定的过程,由于不观察入定过程最重要的讯息,只好等待所体验过定中的舒服感觉,当那体验出现时他才认为:哎呀,我又在定里面了。这说明他没有观察入定的过程,所以,他每次都不知不觉地入禅定。 2.入定最重要三事:心细、息细、乐受在这次的禅定学习里,要学习认识入定的过程。其实,过程很简单。为什么说很简单呢?因为在禅定里面,有快乐的感受,呼吸很细,心念也很微细。就凭这三件事情,我们可以这样说:当你入定时,呼吸一定是从粗变细、心念从粗变细、身体从没有乐受变成有乐受。就是说,入定的过程中,至少有三件重要的事情在变,你要小心观察它变化的过程。 如何观察出入定时的三事变化要什么时候观察这三件事呢?当你静坐时,一旦觉得呼吸很细,没有杂念,心念很平静,全身有乐受出现时,你不要留恋在里面,要快点退出来。为什么要如此呢?因为当你发现身体快乐,心念变细,呼吸变细的时候,你就能在退出时观察它的变化。你会发现,心念变粗,呼吸变粗,快乐的感受在退。当乐受完全退时,你就快点再度集中,先想我要再度入定,然后再度集中于修法。如此,你一定有能力再回到原来的觉受。也就是说,你刚刚从初禅下来,你一定有能力再回到初禅。你再度集中的当时,就快点注意观察三件事的变化,呼吸变细,心念变细,还有乐受又出现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三件事,因为这过程就是入定的道路。所以要你去观察心念怎么从粗变细,呼吸怎么从粗变细,怎样从没有乐受变得有乐受。这就是你自己要去认识的道路,什么时候观察此三件事?时机(火候)就是当呼吸很细,没有杂念,心念很平静,全身有乐受时。 每次一静坐,你就要想:啊,我现在就要入定了!初学者一般是做不到的。你必须坐一段时间,坐到乐受快出来了、没有杂念了、心念微细了、呼吸微细了,这时候快点退出来。一退出来了你就想:啊,我现在就要入定了!这时你一定办得到。在入定过程要观察三件事 在变化:心念、呼吸和乐受。 重复练习出入定过程这样小心重复观察入定三件事情:心念、呼吸和乐受,你就会懂得原来入定过程是这么回事。必须重复训练,上去,下来。再上去,再下来,做越多次越好。以后,你就会越来越快地入定。一般人不懂得重复训练入定,只会贪着乐受而住在定中的乐受而不想出来,一直呆,呆到定力退了才出来,如此修定者能入定却不懂怎么入。所以,任何人初入禅定,千万不要一入了定就不出来。应该是一进去就快点出来,然后,再快点进去快点出来。一直重复做,做到你很熟练了,很清楚如何入定后,才来加强定力,所谓加强定力就是进去了不要马上出来。在练习加强定力时,要在定里多久呢?初学者入初禅千万不要太久,五分钟就好了。在里面呆五分钟就要出来,但是不要下座,然后再进去五分钟后出来。为什么呢?因为在初禅里呆得太久,心念可能会更细而离开初禅。甚至于深入到更高禅定,呼吸更细,心念更细,也更快乐。于是你对初禅心念的粗细混乱不清。也就是说练习加强初禅定力时,他在入初禅半小时内,要出入定六次。这样不但修了半小时的初禅,而且懂得出懂得进。当每次出入定五分钟做得很熟悉,很有把握了,你就去入定十分钟或者十五分钟。十五分钟有把握了,你就去坐一小时。就这样地加强定力。当你觉得这个定很稳固了,然后才能设法进入另外一个禅定。这就是所谓入定的技巧。 3解除入定的障碍刚才说修禅定有一些障碍。一个是五盖的烦恼,另外是身体的某些障碍。 气脉阻塞:造成身上的疼痛关于身体的障碍,一个在胸前,一个在后背。在静坐的时候,身体里会有气的运转。就是说,当你精神专注在你所观的境时,你必然会全身放松。身体一放松,你身体的气就会运转起来。气功师会说是在练气功。其实不是,我们在专注修定。但是因为你的心专注在一个境里面,对身体不理会,你的身体就会放松,身上的气就会运转起来。当它运转的时候,如果你身上有一些气脉阻塞,气运转到那里就会疼痛。于是禅定就修不好。一般受寒的阻塞都在后背,一般呼吸或心理的问题会造成前胸阻塞。忧郁、劳心、嗔心等就会感觉胸口闷。还有一个就是胃的部位,有些人胃寒,他坐到一定时候就会打嗝。 当你静坐到身上气感发动时候,若身上有疼痛,而不是酸痛,表示你静坐坐的好。为何说好?原因是身上有病痛,你平时不知道,你静坐的时候,气要打通病灶而痛。你要去处理病痛,如果你不去处理,气就会干扰你。如果你不去处理它而每天坚持坐,慢慢的也会自动 打通,但是要花很长的时间。如果你们发现任何的疼痛,都要将它处理掉,不要认为出现病痛是老师教错,或者是修错。过去在静坐时若受到惊吓,以后每次静坐就会胸前痛,你要找医生或者气功师帮你调理,以免继续干扰静坐。要记得,在静坐的时若受惊吓,不要立刻就睁眼动身。应该静下来,吞口水或者将气引到丹田,过后找人处理。 背后有几个部位,就是会阴、命门、肺腧、大椎、玉枕等。静坐时会有气通过这些脉轮穴位,如果这几个部位阻塞会造成一种冷热现象。一个是在肚脐背后的命门冷,会导致腿冷麻。还有胸口背后的肺腧穴一旦受寒,就会冷疼。感冒的时候,大椎往往会冷痛阻塞。如果是大椎阻塞,你静坐的时候,会觉得背后很热很热,但颈项以上凉凉的,这是气不能上来的缘故。如果是脑后的玉枕阻塞,你会觉得整个颈项发烧,头重重的。这也是气不通、阻塞。有这种现象,你一定要去处理它。处理不了,只要长久地坐,虽然被困扰一个时期,最终它也会通。 当气自动调理过去造成的病灶而痛,说明你静坐有进步,所以说坐久出现痛是好事,不明白的人就会因痛打退堂鼓。 头上留气:久了造成头痛大多数人静坐几天后太阳穴和眉心这一带痛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