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庄子》单音节同义动词辨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l 页 摘要 庄子 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的作品 为道家主要经典之一 庄子 的词汇丰 富 语言富丽 句式整齐 代表了当时的语言风格 有语言学研究价值 对 庄子 一书进行的语言研究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上古时期的语言概貌 对上古汉语词汇史的 建构也有积极作用 文章以 庄子 中的单音节同义动词为研究对象 通过综合引证分析来探求同义 词之间存在的差异 首先对 庄子 及其作者进行简要介绍 然后对同义词的研究进行概述 指出选 题的研究意义 接着归纳 庄子 单音节同义动词主要参考从词典及古代的字书中查 出的同义 某两个或几个单音节动词在 庄子 中义项的词义相同 就归纳为一个同 义词组 又指出 庄子 单音节同义动词的五种显示格式 从而归纳出1 5 0 组单音节 同义动词 并对其构组以及穷尽问题进行阐述 进而列出同义词表 然后对 庄子 单音节同义动词进行具体分析 从语义 语法 语用三方面入手 分析时从多方面进 行论证 援引上古文献及字书 词典 归纳其相同之处 分析其不同方面 语义方面 的差异主要存在于陈述对象 动作对象 动作侧重点 动作方式 动作发生程度 动 作使用工具和动作情态方面 语法特征的差异方面主要分析其词的结合能力和句法功 能的不同 语用层面主要分析在感情色彩方面的差异 最后又对 庄子 单音节同义 动词的修辞功能进行分析 关键词 庄子单音节同义动词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i 页 鼍皇蔓璺舅曼皇蔓舅曼蔓曼皇曼曼鼍i 一 一 i 一一i i i 曼曼曼 a b s t r a c t z h u a n g z i i st h et h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p e r i o dz h u a n g z h o u sw o r k s w h i c hi so n eo ft h e i m p o r t a n tc l a s s i c so f t a o i s m t h e z h u a n g z i h a v er i c hv o c a b u l a r y w e a l t h yl a n g u a g e t i d y s e n t e n c e s o nb e h a l fo fl a n g u a g es t y l e t h e yh a v el i n g u i s t i c sr e s e a r c hv a l u e z h u a n g z i l a n g u a g es t u d yc a nh e l pu su n d e r s t a n dt h el a n g u a g eo fa n t e d i l u v i a np e r i o dp i c t u r eo ft h e h i s t o r y t oa n t e d i l u v i a nc h i n e s ev o c a b u l a r yb u i l d i n g i ta l s oh a sap o s i t i v ee f f e c t i nt h i sp a p e r z h u a n g z i m o n o s y l l a b i ci nt h ev e r b ss y n o n y mf o rt h es t u d yt h r o u g h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a l y s i st op r o v et h a te x p l o r e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s y n o n y m s t h ef u l l t e x t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c h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1 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f i r s t z h u a n g z i a n dt h e a u t h o ro fa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 a n dt h e ns y n o n y m o u sw i t ht h es t u d yo u t l i n e d f i n a l l yg i v e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t h i sp a p e r i nc h a p t e ri i t h es t a n d a r do ft h e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i sf i r s t l ys t a t e d a n dw ec o n s u l tt h e s y n o n y mf r o mt h ed i c t i o n a r i e sa sw e l la sa n c i e n tw o r d b o o k st og e n e r a l i z et h em o n o s y l l a b i c s y n o n y mi n z h u a n g z i i ns t e a do ft h ep r o v i s o n a ls y n o n y me m e r g e df r o mt h ec o n c r e t e p r a c t i c e w ec o n c l u d et h ew o r d si n t oo n es y n o n y mg r o u pi ft w oo rs o m em o r ev e r b so fo n e s y l l a b l ei n z h u a n g z i h a v et h es a m ek e yi d e a a l s op o i n t e do u tt h a tt h e z h u a n g z i m o n o s y l l a b i cs y n o n y mv e r b so ft h ef i v ed i s p l a yf o r m a t w h i c hs u m m e du pag r o u po f15 0 m o n o s y l l a b i cs y n o n y m o u sv e r b s a n di t sc o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e x h a u s t e dg r o u po nt h ei s s u e t h ef i n a ll i s ts y n o n y mt a b l e c h a p t e ri i i i st h e z h u a n g z i m o n o s y l l a b i cs y n o n y mv e r bf o rs p e c i f i c a n a l y s i s s e m a n t i c s s y n t a x p r a g m a t i c st h r e e p r o n g e da n a l y s i st oc o n d u c tf e a s i b i l i t ys t u d i e sf r o m t h em a n y a n di n v o k e dt h ew o r d so ft h e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 s u m m e du pt h e i rs i m i l a r i t i e s a n a l y z e dd i f f e r e n ta s p e c t s s e m a n t i ct h ed i f f e r e n c ee x i s t sp r i m a r i l yo nt h es t a t e m e n to b j e c t o b je c tm o v e m e n t f o c u s i n go na c t i o n a c t i o no c c u n e de x t e n t t h eu s eo ft o o l sa n da c t i o n m o v e sm o d a la r e a g r a m m a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d i f f e r e n ts y n t a c t i c f u n c t i o n sa n di t sc o m b i n e dc a p a c i t yo ft h ew o r dd i f f e r e n c e s p r a g m a t i cl e v e lf r o mt h ef i n a l a n a l y s i s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o ft h e z h u a n g z i m o n o s y l l a b i cs y n o n y m o u sv e r b sr h e t o r i c a l f u n c t i o na n a l y s i s k e yw o r d s s y n o n y m sm o n o s y l l a b i cv e r b sz h u a n g z i 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 权西南交通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 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 使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粉n 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 0o 口 6 d日期 b 口 占 侣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工作 贡献 声明 本人在学位论文中所做的主要工作或贡献如下 本文以 庄子 中的单音同义动词为研究对象 在吸取前贤观点的基础上 采用了多种分类手法 对 庄子 中的单音动词分类并分析 从三个平面理论出 发 结合传统语文学研究的合理方法 综合利用现代和传统语言学研究方法 得 出1 5 0 组单音同义动词 并对其构组以及穷尽问题进行阐述 进而列出同义词表 然后对 庄子 单音节同义动词进行具体分析 从语义 语法 语用三方面入手 分析时从多方面进行论证 援引上古文献及字书 词典 归纳其相同之处 分析 其不同方面 展现了上古时期的语言概貌 对上古汉语词汇史的建构也有积极作 用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得 的成果 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己在文中作 了明确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违反上述声明所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将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婶l 形 i 日期 加细 6 o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ii ia h lii l l 第一章绪论 本章将重点介绍 庄子 一书的语料价值 该书的词汇研究情况及其研究现状 从而得出本文选题的意义及其研究价值所在 1 1 庄子 及其研究情况 1 1 1 庄子 简介 庄子 为道家主要经典之一 现存三十三篇 包括内篇七篇 外篇十五篇和杂 篇十一篇 一般认为作者是庄周 前3 8 0 年一前2 9 5 年 宋国蒙人 为我国战国前期 的哲学家 关于 庄子 真伪问题的争论开始于梁代 郭象以梁三十三卷本为底本注释 包 括内篇七 外篇十五和杂篇十一 在宋朝 一般人认为郭象注 庄子 的内七篇是庄 子著 而对外 杂篇提出了种种的怀疑 这其中尤以苏轼的观点影响最大 他提出 盗 跖 渔父 让王 说剑 四篇是伪书 在 庄子祠堂记 一文中苏轼说到 余 以为 庄子 盖助孔子者 要不为以为法耳 余尝疑 盗跖 渔父 则若真诋 孔子者 至于 让王 说剑 皆浅陋不人于道 反复观之 得其寓言之意 分 章名篇皆出于世俗 非庄子本意 1 宋人林希逸在 让王 篇上批道 此篇不全似庄 子之笔 但随珠弹雀 两臂重天下 说失屠羊数段尤佳 然终不及他篇矣 若 盗跖 说剑 渔父 则又甚焉 2 此后几乎所有认为 庄子 中有伪书的人都同意苏轼的 看法 明代宋濂 郑瑗 并观琐育 等人进一步证明外 杂篇不是庄子的著作 清代学 者王夫之 姚鼐 章学诚等 林云名在注解 庚桑楚 移是 章时说 论至此而 尽其扶藏 而庄子之学尽于此矣 他认为 庄子之旨 于此篇而尽揭以示人 近代学者梁启超 钱玄同 论 真伪书 等人都分别提出外 杂篇中有伪 有人 认为杂篇是庄子门人弟子记录 有人认为外 杂篇是道家一派人物的总集 有人认为 外 杂篇都是伪书 有人认为外 杂篇中有部分伪书 认为 庄子 外 杂篇是伪书或有伪的主要根据有以下几点 1 大多数人都是以 内 外 杂篇相互对比 把内篇作为真书的标准 用内篇的文字风格比较外 杂的文 字风格 认为外 杂篇文字浅陋 不是庄子作 其中王夫之对比为最 2 有的根据外 杂篇中有毁孔的内容 就认定是伪书 如苏轼定 盗跖 渔父 让王 说剑 是伪书 就是以有毁孔的内容为依据的 3 有的在 庄子 外 杂篇中 提出一些与 时代不符合的文字 作为伪书的根据 4 内 外 杂文义有重复 5 马总辑诸子语 苏轼 东坡全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 四库全书 本卷3 6 1 9 8 7 1 5 一1 6 2 宋 林希逸庄子口义 卷九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页 为 意林 采 庄子 书 但无 让王 以下四篇语 而有 王孙子 皆此四篇语 所以为王孙子作 3 庄子 原本不分内 外 杂篇 到晋代始有内 外 杂篇之分 在郭象本流行之 后 对内 外 杂篇问题历来众说纷纭 有代表性的如 内里外事说以唐成玄英为代 表 在其 庄子书序 主张 内篇名于理本 外篇语其事迹 杂篇名于理事 4 内无 外有之说以唐荆溪的 止观辅行口诀 为代表 其说为 内篇名无 外篇名有 近人 王树楠则是内圣外王之说的代表 他说 其书内篇即圣王之道 外篇即外王之道 从其作者和时间来说 持师徒之间所著书不同说这 观点的代表是近人刘咸 圻 他 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 外 杂篇是师徒之著混在一起 许地山的 道教史 是时代不 同说的代表作 他把外篇分为庄子的直接门人 稍晚的后学 齐王建时人 秦汉之际 四个时期写成 持不同派别说的主要代表是朱谦之 庄子哲学 朱谦之文集3 卷 他把内 外 杂分为内七篇 外 寓言 杂 天下 为庄子自著 余者分为中派 右 派 左派三派不同著作 尽管不同时代的学者对 庄子 的真伪有不同的见解 但我们认为 庄子 书基 本是战国时代从记录 韵文体向散文体过度的代表 在庄子时代 著书还多是与弟子 合作 因此问答记录体的形式比较普遍 凡外 杂篇中提到的夫子 或互相称子 是 庄子与其门人讲学的对话 因此外 杂篇中重复的地方正是由于反复讲述记录或是反 复强调形成的 经典释文序录 云 然蔽生弘才命世 龄趣革深 正言若反 故莫能惕其弘致 筱人增足 渐失其真 故郭子玄云 一曲之才 妄窝奇貌 若阴弈 意惰之首 危言 游亮 子青之篇 凡褚巧雄 十分有三 较宽泛地说 庄子 一书反映了战国中后 期到西汉中期的部分语言现象和语言事实 综上 无论 庄子 是否为庄子一人所做 但其成书大致在同一时代 不影响其作 为研究战国时代语言特点的语料 1 1 2 中华书局排印 庄子集释 本 1 9 6 1 7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 页 iii i 注 言简而意赅 崔大华先生的 庄子歧解 是 庄子 注解的学术领域中的又一重要的新成就 他提出并应用了 种和传统方法有显著差别的新方法一歧解法 就是先寻觅出崔 镤 向秀 司马彪 郭象以来历代 庄 注的分歧之处 并加以显化 然后进一步分 析 指出导致这种分歧的不同的解 庄 的角度或性质 诸如字读 句读的不同 词 义理解的差异 思想派别或哲学立场的分歧 等等 1 2 庄子 语言学研究现状 1 2 1 庄子 词汇研究现状 近年来从词汇角度对 庄子 的系统研究重要的有赵华的硕士论文 庄子 反义 词研究 刘志生的 庄子 复音词构词方式初探 此外 还有对单个词研究的单篇 论文 如刘乃叔的 释 庄子 养生主之 割 李先华的 庄子 秋水 两涣渚 崖 注商 方向东的 庄子 疑难词语考释 李先华的 庄子 词语注评议 黄 群建的 庄子 训诂二题 殷国光先生 关于 庄子 动词配价研究 的若干问题 殷国光先生 庄子 转让 类动词及其相关句式的考察 殷国光先生 庄子 三 价非 转让 类动词及其相关句式的考察 王丹荣 孔俊著 浅论 庄子 中特殊的 动词谓语句 叶正渤著 浅析 庄子 中的联绵词 等 纵观各学者对 庄子 一书 的词汇研究 尚无对该书同义词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章 本文的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填 补这一空白 1 2 2 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现状 早在先秦时期 古汉语同义词的研究就广泛存在于典籍正文中 继而出现了汇集 经传训诂的 尔雅 其中罗列了大量同义词并加以解释 尔雅 所载同义词多至数 十个 广雅 比 尔雅 所收更滥 凡词义稍有关系的都算作同义词 5 到了清代 段玉裁的 说文解字注 被公认为是解释说文的权威性著作 其重要价值之一就是对 同义词的确定与辨析 王力先生说 段氏于同义词的辨析 非常精到 这是段注的精 彩部分之一 很少小学家做到这一点 6 随着对同义词研究的逐步深入 同义词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和具体研究两个 方面 近半个世纪来 将古汉语同义词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 研究 无论是在理论上 还是在实践上 都为学者所重视 王力先生主编的 古代汉语 教材通论中以举例的 形式进行分析 在常用词部分 一般是用同义词间的相互对比相互辨别来解释同义词 的意义的 何九盈 蒋绍愚 古汉语词汇讲话 设专章讲同义词 指出以单音节为主的古汉 5 王力 龙虫并雕斋文集 第三册 中华书局 1 9 8 2 3 6 0 6 王力 中国语言学史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 9 8 1 1 1 3 7 王力 古代汉语 上 e 京 中华书局 1 9 6 2 8 0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 页 曼曼曼皇曼曼鼍曼曼曼 m m m m m 皇曼曼 鼍曼皇曼 曼曼曼 曼曼曼曼皇曼寰曼曼曼皇皇曼曼曼蔓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 曼曼曼曼鼍 语同义词中 既不同形旁又不同词类 语音也不大相同 或相近 的同义词 几乎找 不出来 显示了古汉语同义词中形 音 义三者的关系 洪成玉 古汉语词义分析 有 同义词辨析 一章 认为古汉语中同义词多是意义有同有异的近义词 总结了确 定同义词的六种依据和辨析同义词的两种方法 赵克勤著 古汉语词汇概要 设专章 讨论同义词 对同义词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作了具体的分析 蒋绍愚著 古汉语词汇纲 要 第四章讨论同义词 把义位和义素分析的方法运用于分析同义词 毛远明 词汇研究 归纳出 左传 同义词类共5 3 9 组 其中动词最多 有2 6 3 组 从同义词 的词类分布 词义分析 来源 运用等四个方面对 左传 同义词进行了分析 专门作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专著也不少 主要有 韩振铁 李毅琴 中学文言文 同义词辨析 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3 3 2 组文言同义词为对象进行辨析 洪成玉 张桂 珍 古汉语同义词辨析 对8 6 组同义词进行了辨析 提出了作者对同义词的特征 辨 析方法等的看法 冯蒸 同义词研究 对 说文 中的同义训释方式进行了分 析和归类 王政白 古汉语同义词辨析 对1 5 0 组同义词作了较为详尽的辨析 段德 森 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收录了1 0 0 0 组同义词并简明地进行了辨析 黄金贵 古 代文化词类集类辨考 多角度辨析了2 6 2 组具有文化属性的同义词语 池昌海 同义词研究 归纳 史记 同义词8 2 6 组 从语义 语法和语用层面上的区别特征来 分析 围绕 史记 这部有代表性历史文献中的同义词 又作全面辨析 又作理论阐 说 二者相得益彰 堪称是在同义词研究中 第一次理论与实践 辨析 紧密结合的 理论研究 8 周文德 同义词研究 在同义词研究方法 考证与辨析 语词同义关系理 论的探讨上都有成系列的创新 此外 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 洪成玉 古汉语同义词 及其辨析方法 讨论确定同义词的依据 班吉庆 古汉语同义词的形成及其辨析 从 同义词的形成和细微差异来分析 罗积勇 先秦 同义词区别使用 的理据 讨论了 同义词类型等问题 池昌海 古代汉语同义词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介绍 古代汉语同义词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 也认为存在明显不足 黄金贵 论同义词 之 同 认为同义词的 同 只能指一义相同 一义相同的词群就是同义词 沈林 单音节同义词群的考察 对 左传 单音节实词同义词词群进行了分析研究 纵观近几十年的古汉语同义词研究 学者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然而 我们仍有 许多工作需要去做 首先 古汉语同义词的理论建设依然存在薄弱的现象 应不断验 证和完善理论成果 其次 在构成同义词聚合的词与词的选择上及同义词辨析中存在 着偶然性和随意性 我们应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 选择一部分能代表一个时代的专书 作为选词和分析对象 对某一断代的同义词系统作封闭式的考察 当前专书同义词研 究h u p g u 起步 大力开展专书同义词的研究 做好词汇研究的基础工作是势在必行的研 究任务 8 黄金贵 史记 同义词研究 序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9 3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 页 古代汉语的同义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王宁先生指出 同义词 是指某一个义项 相同的词 包括点 段 线三种重合的情况 如果不从整个词义的引申系列来比较 是很难知道它们关系的密切程度的 而且 仅仅是义点重合的同义词 相同是偶然的 他们在词的特点上所存在的差异是必须辨析的 9 这说明 古代汉语的同义词情况非常 复杂 值得深入研究 但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成果还不多 研究也还不深入 上古汉语 同义词的研究已进行了很多年了 而对上古汉语专书中的同义词作全面研究 则是近 年才开始的 这种专书同义词的研究与以往的同义词研究不同的地方 第一是上古专 书同义词研究是作为上古专书词汇系统研究的一部分而展开的 其目的是为今后写出 可信的完备的上古汉语词汇史创造条件 第二是在吸取以往词汇研究的成果以及相关 学科有益的经验的基础上 上古专书同义词研究更注重在方法和理论上的创新 因而 可以认为 这种上古专书同义词研究是处于汉语词汇研究前沿的课题 对于清理上古汉语 词汇史 促进汉语词汇研究的方法舆理论的创新 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价值 州o 五经 诸子 中的文献词义 较为系统地保存了中国早期语言词义蕴涵的形 象特征及其凝聚的核心义 从而成为影响后代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源头 1 1 因此 我 们应加强对先秦汉语的研究 特别是先秦汉语词汇的研究 传世典籍的专书研究是汉语史学科建设的基点 专书语言研究是是汉语史研究的 基石 正如何乐士先生指出 在语言研究过程中 选例式的研究固然占有它一定的位 置 但要深入全面地了解不同时代汉语的特点 总结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增强结论 的科学性 关键是专书语言的穷尽性研究 专书语言研究是纵向或横向的专题研究 汉语断代史 汉语发展史 汉语历史大词典 等系统工程的可靠基石 是建立古汉 语语法体系的必要准备 是检验自己或前人研究成果的锐利武器 也是汉语语言学和 普通语言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挖传世典籍的专书语法研究是语语法史建设的起点 和基础 何乐士先生还指出 汉语史研究必须探求语在各个时期的特点 总结汉语发 展的内部规律 因而对各个时期代表作的专书究就成为建造汉语史大厦必不可缺的保 证 1 3 专书语法研究是汉语史研究的基石 专书词类研究是专书语法研究的重要组 成部分 本文正是在这一学术思想的指导下 对 庄子 中单音节同义动词的使用情 况进行了具体 详细 多角度的调查 描述与分析 1 3 庄子 单音节动词同义词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庄子 作为先秦时期的重要的诸子典籍之在语言学研究领域及文学研究领域都 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其进行专书语法研究具重要价值 古汉语同义词研究是汉语同义词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也具 9 陆宗达 王宁 训诂与训诂学 山西教育出版社 1 9 9 4 1 3 0 1 0 周文德 孟子同义词研究 巴蜀书社 2 0 0 2 l 1 1 宋永培 当代中国训诂学 广东教育出版社 2 0 0 0 2 2 6 1 2 何乐士 专书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煳北大学学报 哲社版 2 0 0 1 6 7 0 1 3 何乐士 古汉语语法研究论文集 商务印书馆 2 0 0 0 3 6 1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 页 i mmm nmm immm l 有重要意义 王力 周祖谟 殷孟伦等老 辈语言学家先后都指出要深入研究汉语词 汇发展的历史 首先需要进行专书词汇和断代词汇的研究 而专书同义词研究 是专 书词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关系到汉语词汇史的描写 众所周知 词汇是语言发展最活跃的部分 研究古汉语 词汇研究必然是重要内 容 因此 反映各个历史时期语言面貌的专书词汇 断代词汇的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同义词研究又是词汇研究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 程湘清在 汉语史断代专书研 究方法论 中指出 只有一个时代一个时代 一本书一本书地从多方向描写整个词汇 的面貌 才能摸索出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和脉络 1 4 汉语断代研究的首要工作是专书 研究 张双棣 吕氏春秋词汇研究 及毛远明 左传词汇研究 的出版 对开展古汉 语词汇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 此后 陆续有人进行专书词汇研究 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在先秦两汉的典籍中 存在大量的同义词 这些同义词多为实词 其中动词表现 得最为突出 动词研究历来是语法研究的核心课题 动词比之其他词类 内部最为复杂 动词 在句法结构中活动能力最强 大部分词类都要跟它发生一定结合关系 动词是一般句 子中最重要的部分 以动词为谓语或谓语中心词的句子最多 数量最为丰富 1 5 动词 是句子的核心 组成句子的基底结构是动核结构 任何一个动核结构都是由动核和动 元 动核所联系的强制性语义成分 组成 因此 要把句子结构研究清楚 必须从研究 动词着手 动词研究对整个语法体系的建立 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动词为一个句子提 供了复杂的句法和语义信息 它决定了一个句子可能的句法结构或句法框架 也决定 了那些与之共现的名词性成分的语义选择限制 动词的本质决定了句子的其他部分 特别是动词决定了它带什么样的名词 它和这些名词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名词是如何 进行语义刻画的 上古汉语动词 从音节多少看 仍以单音节为主 因此 本文选取 庄子 中的单音节动词为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 庄子 作为研究对象 尝试对其中的单音节同义动词进行穷尽性的分 析研究 是因为该书的同义词表现出先秦汉语词汇的某些特点 研究 庄子 同义词 的词义关系 结合词义的本义考察词义在引申义列中的同和异 有助于弄清先秦时期 一部分有同义关系的单音节动词在词义上的同和异 也有助于弄清汉语词汇在先秦时 期所属义场的分合情况及其发展源流 专书 专类词本身是一个词汇子系统 这个系 统包括了其中单个词的词义系统 单个词的词义系统和该词所在的一组词的词义系统 相互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这种关系具体表现于它们的义位之间的关系 所以 研究 庄子 单音节动词的同义关系 能探求其在先秦时期的发展源头同时也为汉语词汇 史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断代材料 庄子 语言富丽 句式整齐而饶于变化 是成功运用 同义词的典范 对 庄子 单音节同义动词的辨析有助于我们把握上古同义词的运用 规则和具体特点 1 4 程湘清 汉语史断代专书研究方法论 汉字文化 1 9 9 1 2 1 5 胡裕树 范晓主编 动词研究 河南大学出版社 1 9 9 5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 页 舅舅曼曼曼曼曼曼曼曼iii i i ii 一一一一一 一 曼曼曼曼曼曼曼舅曼曼曼曼曼曼曼 曼蔓罡 第二章研究 庄子 单音同义动词的几个问题 本章将重点探讨本文研究 庄子 单音同义动词的以下几个问题 包括 同义词的 界定 同义词的确定方法及辨析方法 以及本文对 庄子 一书中同义词的分类情况 和同义词在 庄子 一书中的显示格式 2 1 同义词概念界定 由于学术研究出发点不同 研究方法有异 从学界的现有成果来看 学者们对同 义词的界定有以下几种观点 2 1 1 意义同近说 这种观点认为 同义词就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代表人物主要有周祖谟 张永 言 张世禄等 如周祖谟认为同义词就是 凡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1 6 张 永言 所谓同义词 s y n o n y m s 就是语音不同但是有一个或几个意义相同或很相近的 词 同义词通常属于同一个词类 盯张世禄 只要意义近似 也就可以属于同义词 1 8 2 1 2 概念同一说 概念相同说较早见于2 0 世纪5 0 年代苏联的语言学家 如布达哥夫说 所有同义词 总起来则能从各个方面表达出一个概念的全部丰富意义来 坞不少中国学者接受并在 此基础上有所发挥 如石安石指出 同义词 正确地说 应该是概念相同但词义有 所不同的词 如果意义差别超出了一个概念的范围 那么它们的意义无论怎么 相 近 也不是同义词 崔复爰亦认为 同义词是指在同一概念内具有各种细微差 别的词 2 1 2 1 3 对象同一说 这种观点认为 能概括同一对象的词是同义词 代表人物有孙常叙 刘叔新等 如刘叔新认为 两个词不论意义上差异如何 如果指同样的对象 就必然构成同义词 反之 两个词尽管意义很接近 如果不指同一对象 便只是近义词 不能看作同义词 6 周祖漠 语言学常识 语文学习 1 9 5 8 张永言 词汇学简论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 9 8 2 1 0 5 1 8 张世禄 词义和词性的关系 语文学习 1 9 5 6 1 9 苏 布达哥夫 语言学概论 北京 时代出版社 1 9 5 6 3 6 2 0 石安石 关于词性和概念 中国语文 1 9 6 1 2 1 崔复爰 现代汉语词义讲话 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词汇论著指要 商务印书馆 2 0 0 4 2 2 刘叔新 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导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 1 9 8 7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8 页 2 1 4 义位同一说 这种观点认为 同义词是有一个或几个义位 义项 相同的词 以王力 蒋绍愚 黄金贵 徐正考等为代表 王力先生在 同源字典 同源字论 中说 所谓同义 是 说这个词的某一意义和那个词的某一意义相同 不是说这个词的所有意义和那个词的 所有意义都相同 此后 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响应 一义之同 指义项的词 义核心相同 本文所说的同义词采用王力先生的观点 高守纲在 古汉语词义通论 指出 同义词是指词的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同时又指出同义词是 义项 相同 不是 词义系统 相同 黄金贵认为同义词是指 具有不同 义象 理性意义或附加 意义的同中之异 共同表示一个义位 词义 系统的词群 2 3 徐正考 同一时代 同一语言 或方言 中具有一个或几个相同或相近义位而词性相同的实词叫同义词 2 4 蒋绍愚 同义词是几个词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义位相同 而不是全部义位都相同 2 5 这 种观点越来越得到认同 鉴于前贤研究 本文在具体研究中对同义词的界定采纳王力先生 一义之同 的 观点 2 2 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同义词辨析有助于正确表述和准确理解词义 早在1 9 5 1 年 朱文叔在具体辨析 了 深 和 浅 表示的不同意义时 就指出了 每一组头同尾不同或者尾同头不同 的双音节的各个词 粗看起来 意义很近似 仔细体味 意义又有分别 如果我们不 知道它们的分别 往往容易用错 拍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标准不一 方法也有 所不同 主要有 替换法 义素分析法 同形结合法 等 2 2 1 替换法 它被公认为是辨别同义词最简单的方法 倡导者有孙常叙 周祖谟 王理嘉 侯 学超等 如孙常叙 汉语词汇 指出 同义词是一些能够在同一个原句或意义相近的 上下文里 可以彼此替代 表达同一对象 而感觉不到什么意义上的差别的一组词 2 7 王理嘉 侯学超在 怎样确定同义词 中指出 从词的功能来看 同义词就是两个 或几个在适用范围上有相通地方的词 同义词之间都有一定的可替换性 词之间 含义上的共同性和使用上的可替换性是确定同义词的两个共同的必要条件 但替换也 是有条件的 同义词间的可替换性 不能理解为同义词在任何场合 任何上下文中都 可以任意地代用 2 8 张永言 1 9 8 2 也认为同义词的相互替代是在一定范围之内 2 3 黄金贵 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 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2 3 2 4 徐正考 论衡同义词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4 7 2 5 蒋绍愚 古汉语词汇纲要 商务印书馆 2 0 0 5 9 4 2 6 朱文叔 深 和 浅 语文学习 1 9 5 1 1 0 月创刊号 2 7 孙常叙 汉语词汇 吉林人民出版社 1 9 5 6 2 8 王理嘉 侯学超 怎样确定同义词 语言学论丛 第五辑 商务印书馆 1 9 6 3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9 页 2 2 2 义素分析法 又叫 语义成分 分析法 由哥本哈根学派的叶姆斯列夫最先提出 自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 这一方法被一部分学者运用于汉语同义词的分析并作为确定同义词的有效 方法 刘叔新和周荐是这一方法的主要倡导者和使用者 蒋绍愚在 古汉语词汇纲要 中认为 通过义素分析法可以把词义界定为 中心义素邯艮定义素 进而确定一个词 在具体语境中的义位 2 2 3 同形结合法 倡导者是刘叔新 他在 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划分 1 9 s o 里指出 如果甲 丙和乙 丙指同样事物 那么 就可以确定甲和乙有同样的对象 互为同义词语 同形结合 法 与 替换法 实质是相同的 池昌海在 对汉语同义词研究重要分歧的再认识 一文中对这种方法和替换法作了比较分析 认为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2 2 4 其他辨析方法 除以上三种方法外 周文德提出了 双重印证法 即从原文中找出有同义关系的 词 再利用训诂材料加以印证 徐正考提出了 以系联法为主 以参照法为辅 的方 法 具体就是利用专书中的对文 连文确定词的同义关系 并将同义词系联到一起 再参照有关注释或解释加以确认 两种方法看似有异 其本质还是相同的 洪成玉在 古汉语同义词及其辨析方法 中提出了同义词出现的几种依据 互训 同训 同义 递训 互文 异文 本文在具体研究中 将综合考虑以上几种方法 按 庄子 文本实际操作研究 2 3 庄子 同义词确定的方法 人们对词义的理解必须凭借一定的语言环境 当人们使用词语的时候 特定的 语言环境将该词义系中的某一义点显现出来 使人们得以了解它的意义 古人常用浑言析言 散文则通 对文则别这些训诂术语来研究 表示同义词的同 与异 王力先生指出 所谓同义 是说这个词的某一意义和那个词的某一意义相同 不是说这个词的所有意义和那个词的所有意义都相同 相 关于同义词和近义词 黄金贵在 论同义词之同 柚一文中 对此已作了系统梳理 认为 近义 说是误说 多义相同 说是臆说 而王力一贯坚持的 一义相同 说 是唯一的确说 因为没有严格意义的同义词 没有等义词 苏宝荣认为 表示单一意义的词是少数 大部分词是多义的 有本义 或基本意 义 也有引申意义 形成自己的词义系统 即义系 每个多义词的义系 都有其 2 9 王力 同源字典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 9 8 2 2 4 3 0 黄金贵 论同义词之同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0 4 8 l 8 6 黄金贵 论同义词之同 人大复印资料 语言文字学 2 0 0 0 1 1 8 p 一9 l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0 页 自身产生的依据和演变发展的线索以及它在整个词汇系统中的确定位置 义位 义项 的概括 既要以义点为基础 又要在宏观上受义系的制约 把握义系 就可使我们避 免无根据地设立义项和按词使用的不同场合随文立义 造成义点提取的失误和义位 义项 归纳的偏差 瓤 传统训诂中表现一般同义词的材料众多 而且表现方面很广 洪成玉曾归纳为五 种情况 他认为 一般说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 都可以认为是古汉语中的同义词 互训 同i j i i 同义递训 互文 异文 3 2 经过考察 我们发现 上述五种情况的任何 一种情况都有同义词 所以根据以上理论 我们联系本义 引申义 确定 庄子 同义词主要采用识同 研究 识同3 3 是决定同义词辨释优劣高下的首要问题 l 文句归纳识同法 即根据一系列文段语句 结合一定的语境逐一分析出某个语 言单位的意义 再根据所析得的各语言单位的意义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意义关系 2 借古注识同法 即为证明词义间有同义关系 借助经典注释分析映证 这些注 释既有散见于文献中的 也有源于辞书的包括同训 递训和互训 3 俗语识同法 识同分析实质是利用文意关系 句法结构 修辞 异文以及训释 材料关系和俗语材料等进行逻辑推理 归纳系联 比较互证 得出更科学的结论 另外 对古汉语专书同义词的确定方法 徐正考提出了以 系联法 为主 并以 参照法 为辅 二者结合确认同义关系的方法 3 对于 庄子 同义词 我们最重要的判断依据是词语在实际表达中的意义分布情 况 对此间意义成分的辨认 确立是最基本的手段 同时 我们也综合采用以上我们 提到的几种方法 最大可能的来挖掘 庄子 中的同义词 2 4 庄子 同义词分类 2 4 1 庄子 单音节同义动词的数量 构组及动词列表 同义词都是以词群类聚的形式存在的 同义词辨析也必然以词群类聚的形式进 行 黄金贵提出 进行同义词研究 第一步必须进行构组 构组是同义词之同的体现 是辨释的前提与基础 构组的优劣得失直接关系到辨析的成败高下 构组的标准 也就是同义词构组的要求 是由同义词的基本性质决定的 他还提出构组的标准 即科学的要求j l 系统性 2 多层次性 3 共用性 4 区别性 3 5 本论文对 庄子 单音节动词做了穷尽式的考察和分析 对每一个单音节动词的 3 1 详参苏宝荣 词的义系 义点 义位与语文词典的义项 辞书研究 2 0 0 0 洪成玉 古汉语同义词及其辨析方法 中国语文 1 9 8 3 6 黄金贵 论古汉语同义词的识同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0 2 3 4 徐正考 古汉语专书词汇研究中同义关系的确定方法问题叨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 0 0 2 2 8 2 3 5 详见黄金贵 古汉语同义词的构组 j 浙江学刊 2 0 0 2 年第1 期 黄金贵 论古汉语同义词构组的标准和对象 古汉语研究 2 0 0 3 年第l 期 总第5 8 期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1 页 义项都作了详细分析 共找出1 5 0 组同义词 其中两词 组的有5 9 组 约占3 9 6 3 词一组的4 8 组 约占3 1 5 4 词一组的有1 8 组 约占1 2 1 5 词一组的有1 2 组 约占8 1 6 词一组的有3 组 约占2 7 词的2 组 约占1 3 8 词的2 组 约占 1 3 9 词的5 组 约占3 4 l o 词的l 组 约占0 7 庄子 单音节动词同义词词表 一 两词 组 i 救 拯2 贱 轻3 缭 绕 4 察 审 5 塞 窒6 坠 降 7 安 定 8 翱 翔9 包 容l o 布 陈l l 布 施1 2 惭 愧 1 3 尝 试1 4 称 测1 5 称 呼1 6 爨 炊1 7 登 上1 8 得 能 1 9 对 应2 0 忿 怒2 1 腐 烂2 2 拊 击2 3 供 给2 4 观 示 2 5 灌 浸2 6 灌 注 2 7 过 劳2 8 过 与 2 9 积 聚 3 0 藉 陵 3 l 竟 争3 2 开 启3 3 亏 损3 4 类 似3 5 买 鬻3 6 沐 浴 3 7 强 迫3 8 睡 寐 3 9 图 画4 0 退 却 4 l 侮 漫 4 2 厌 饱 4 3 修 养4 4 养 育4 5 忧 患4 6 遭 遇4 7 援 引4 8 制 造 4 9 湛 溺5 0 照 烛5 l 正 匡5 2 薄 迫5 3 鞭 扶5 4 逃 遁 5 5 投 注5 6 奔 逸5 7 追 逐5 8 蔽 悖5 9 惊 骇 二 三词一组 6 0 哭 泣 啼6 1 违 反 拂6 2 拔 选 择6 3 包 围 裹 6 4 别 分 察6 5 铺 食 茹6 6 耻 辱 羞6 7 充 满 实 6 8 传 流 行6 9 代 易 禅7 0 夺 劫 攫7 1 伐 攻 诛 7 z 法 效 师 7 3 蕃 殖 息7 4 蹈 履 践7 5 传 流 行 7 6 杜 塞 窒7 7 决 断 援7 8 塞 哽 雍7 9 投 注 搪 8 0 燔 焚 烧 8 l 放 逐 流8 2 分 散 离8 3 盖 过 愈 8 4 欺 诈 诡8 5 号 叫 呼 8 6 加 益 重 8 7 矜 据 敖 8 8 救 禁 止8 9 居 处 舍9 0 列 编 齿9 l 灭 绝 亡 9 2 勤 勉 劝 9 3 生 存 活9 4 思 虑 念 9 5 似 如 若 9 6 兴 作 起9 7 缘 循 顺9 8 约 柬 缚9 9 占 筮 卜 1 0 0 彰 扬 昭1 0 1 治 理 经1 0 2 诛 罚 责1 0 3 主 尸 司 1 0 4 刻 琢 雕1 0 5 饥 饿 馁1 0 8 死 夭 卒1 0 7 提 挈 携 三 四词一组 1 0 8 贷 与 授 赐1 0 9 变 化 更 改1 1 0 论 言 语 议 1 1 1 置 放 废 加 1 1 2 步 行 走 趋1 1 3 反 归 还 复 1 1 4 裂 判 分 别1 1 5 辅 佐 傅 相1 1 8 计 谋 规 图 1 1 7 寄 托 委 寓 1 1 8 乱 滑 挠 攘1 1 9 跃 陆 腾 踊 1 2 0 宰 君 临 王1 2 1 止 稽 留 居1 2 2 藏 匿 隐 伏 1 2 3 谄 谀 道 媚1 2 4 好 喜 乐 爱1 2 5 束 桎 拘 傺 四 五词一组 1 2 6 谤 毁 吡 訾 诽1 2 7 悲 裒 怊 馒 戚 1 2 8 报 告 诧 谓 语 1 2 9 称 誉 美 颂 扬 1 3 0 干 求 要 责 索1 3 1 离 失 丧 亡 遗 1 3 2 离 行 避 去 走 1 3 3 杀 斩 拭 诛 戮 五 六词一组 六 七词一组 七 八词一组 八 九词一组 1 4 5 论 道 陈 称 说 讲 谈 言 语 1 4 6 背 悖 违 返 拂 忤 放 忮 离 1 4 7 沐 恐 怖 惧 悼 惴 憨 傈 畏 1 4 8 罢 定 止 已 休 辍 绝 济 息 1 4 9 败 毁 挫 彻 坏 露 荡 破 残 九 十词一组 2 4 2 同义词的分类 有关古汉语同义词分类的研究 前贤多有涉及 如蒋绍愚 古汉语词汇纲要 1 9 8 9 何九盈 蒋绍愚 古汉语词汇讲话 1 9 8 0 张永言 词汇学简论 1 9 8 2 赵克勤 古汉语词汇概要 1 9 8 7 洪成玉 古汉语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锂能源行业锂能源应用技术前景报告
- 2025年旅游行业在线旅游平台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会展行业虚拟会展平台市场前景展望报告
- 大渡口区2025二季度重庆大渡口事业单位招聘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省2025四川省民政厅直属事业单位考核招聘专业技术人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南京市2025江苏南京技师学院招聘工作人员2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东莞市2025广东东莞广播电视台招聘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陕西宝石花油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宝鸡分公司招聘(3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湖南怀化市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广东汕尾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人员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特种作业电工安全培训
- DB37-T 1933-2022 氯碱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 校园传染病防控班主任培训
- 《大肠癌的治疗进展》课件
- GB/T 15268-2024桑蚕鲜茧
- GYK运行记录智能分析系统研究
- 计划生育服务站劳动合同
- GB/T 44757-2024钛及钛合金阳极氧化膜
- 红领巾爱祖国 星星火炬耀成长主题班会2
- 中国地级市经纬度-精确版
- 07SG111-1 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