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趣味化学实验的小学生化学启蒙教育.pdf_第1页
基于趣味化学实验的小学生化学启蒙教育.pdf_第2页
基于趣味化学实验的小学生化学启蒙教育.pdf_第3页
基于趣味化学实验的小学生化学启蒙教育.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8 化学教育 2 0 1 0年第 9 期 基于趣味化学实验的小学生化学启蒙教育 陈 凯 陈 博 赵钧若 ( 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 院江苏南京2 1 1 1 7 1 ) 摘要 以趣味化学实验为呈现形式, 面向小学生开展化学启蒙教育, 在活动实践 中获取理论 的 升华。介绍 了国内外小学化学启蒙教 育的现状; 探 讨 了趣味化学实验课 的理论基础 与教学特征; 提 供 了几则在南京多所小学实践过 的化学实验活动案例。 关键词 趣味化学实验 化学启蒙教育 科学探 究 实验活动 教学特征 科学启蒙教育的探索已经逐渐成为当今教育领 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 对 9 1 2岁的少年尝试性地以 化学实验进行化学启蒙教育更成为当前 国际关注的 新方向 。 笔者指导下的大学生团队, 近年来以“ 趣味化学 实验与儿童科学启蒙教育” 为课题 , 进行了系统化的 研究并付诸实践 , 投身于南京市多所小学和儿童冬 令营 。 我们团队的教学活动得到了孩子们 的欢迎 , 在 履行晓庄学院创始人 陶行知先生 当年提 出的“ 小先 生制” 的同时, 也开展行动研究 , 不断反思 。 1 小学化学启蒙教育现状 1 1 国外现状 国外将化学实验应用于儿童科学启蒙教育中已 经 有 多年 历 史。 由美 国 高校 举 办 的 “ c h e mi s t r y ab o u n d s ” 化学巡回展出l_ 2 , 美 国化学会的“ c h e mi s t r y f o r k i d s ” 项 目_ 3 和“ s u p e r s a t u r d a y ” 课外活动 等都成为美国小学生初识化学 、 享受化学乐趣的重 要机会 , 而美国 化学教育 杂志开辟 出的“ c h e mi s t r y f o r k i d s ” 专栏以及面向科学教师培训 的“ s c i e n c e i s fu n c 4 3 表现美国对化学启蒙教育实践与研究 的重视。化学工业发达的德国让学富五车的大学教 授, 与渴求知识 的孩子们面对面, 特别开办了德国儿 童大学 , 德国儿童大学是德国大学为儿童举办的学 科前沿的学术讲座 , 已经有许多 8岁到 1 2岁的孩子 怀着骄傲和好奇的心情 , 步入神圣的大学殿堂, 去听 著名大学教授举办的学术讲座 , 这 已经形成一股热 潮。这种儿童大学的初期形式叫“ 哈利 波特魔术 班” , 实际上是以魔法般神奇的趣味化学实验讲座去 吸引儿童。世界化工业 巨头德国巴斯夫公司首创了 欧洲第一个互动式儿童化学实验室, 名为“ 小小化学 家” , 目的之一是宣传化学对人类的好处。2 0 0 2年, 巴斯夫将“ 小小化学家” 活动引到中国, 迄今 已经成 功举办 了多次 , 分别在北京、 南京和上海等地, 吸引 了三万多名中国小朋友 的参与。在那里 , 孩子们可 以自已动手做一些化学小实验 , 并在充满乐趣又安 全的环境中探索神奇的化学世界 , 体验化学的无穷 奥妙 。德国大学致力于科普工作 的做法 , 值得 中国 借鉴 引。 1 2 国 内现 状 国内还很少有人进行该主题的系统实践和研究 工作 , 其主要原因是 : 经典化学学科 内容基 于物理、 数学 , 起点较高 , 不符合小学生接受能力; 化学药品 大多有腐蚀性 , 潜在危险性不容许小学生 自主使用 , 也增添了教师 、 家长和孩子的内心恐惧 ; 化学实验需 要仪器繁多, 使用规范性要求高。小学科学教师 的 师资培养并未成熟, 一些从事科学教师虽然依据小 学 科学 教材的化学实验 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 但只 是简单地演示 , 并未充分表现出实验 的趣 味盎然和 教育价值 。 2 小学趣味化学实验课程的教 学 目标思考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的目标 :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 的学习, 知道与周 围常见的事物有关 的浅显的科学 知识 , 并能应用于 日常生活, 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 惯和生活习惯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 尝试 用于科学探究活动 , 逐步学会科 学地看问题, 想 问 题,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 形成 大胆想象 , 尊重证据 , 敢 于创新 的科 学态度和爱科 学 、 爱家乡、 爱祖国的情感 。亲近 自然 , 欣赏自然 , 珍 爱生命 , 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 关心科技的发 展 。课程 目标可以分解为科学探究方面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维度 6 。 * 南京市“ 十一五” 重大课题“ 提高中小学生学习力研究 ” ( 项 目编号 : 十一 五重字第 l o号 ) ; 南京 晓庄学院校级学生课题 “ 趣味化学实验与 儿童科学启蒙教育 ” 成果 2 0 1 0 年第 9期 化学教育 我们借助趣味化学实验形式开展儿童科学启蒙 教育 , 并非意在灌输化学知识 。对于小学生 , 大部分 化学实验原理无法 向他们解释清楚 , 内容深度不在 他们的最近发展 区之 内; 若过多地 阐述 、 解释 , 反而 会使学生愈加茫然 , 不知所措 , 逐渐失去对科学 的兴 趣 , 教学效果不理想。获得与生活相关 的最浅显 的 化学知识和概念 即可 , 所 以选取实验的化学 “ 味道” 不必太浓 , 学科界限不必太明显 。 我们侧重在儿童实验的探究过程 。孩子们通过 实验活动学 习到如何 去观察、 询 问、 规划 、 实验 、 归 纳 、 分析 , 同时他们 的批判 、 创造等各种能力也得 到 了培养 。特别是 以实验或实地观察的方式去进行学 习, 使他们获得处理事务 、 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通过这些化学实验活动 , 了解到探究 过 程 中细心 、 耐心与确实的重要性 , 同时体会到化学这 门神奇 的科学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逐渐培养热爱 生活 、 热爱化学的意识 。 3 趣 味化学实验课 的理论基础 与教学特征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儿童认知发 展一般经历 四个 阶段 : 感知运动阶段 ( 2岁以前) 、 前 运算阶段( 2 7岁) 、 具体运算阶段( 7 一l 1 岁) 和形 式运算 阶段 ( 1 1 1 5岁) 。它们 彼此衔接 , 依次 发 生 , 不能超越 , 也不能逆转 , 各 阶段发生 的时间大致 与上述 的年龄阶段相对应 , 且后三个 阶段与学校教 育关系较密切 。 而小学生基本处于具体运算 阶段 ( 7 1 1岁) , 这一阶段出现的标志是“ 守恒” 概念的形成, 即指儿 童认识到客体尽管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 , 但其特有 的属性不变。根据这一特点 , 我们在实验设计和讲 解 的过程中, 可以放 心地融人大量 的有关物理变化 的知识 , 学生已能很好地理解。此外该 阶段的儿童 已经能进行逻辑思维, 其思维具有多维性 、 可逆性和 动态性。在语言方面 , 尽管这一 阶段儿童 已经能通 过下定义的方式获得概念 , 但在获得 和使用此类概 念时, 需要实际经验或借 助具体形象 的支持_ 7 。根 据以上特点 , 笔者经分析归纳 了趣 味化学实验教学 的特征。 3 1 情境化教学 情境化是好的趣味化学实验的重要特征 。情境 化的描述和 问题把 实验活动置 于真实生活 的情 境 中, 并能产生重要 的影响 。若教师单纯地演示一个 又一个的实验 , 尽管实验现象生动有趣 , 但小学生不 会立即觉察 到实验对 自身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对实 验进行“ 包装” , 用故事、 新 闻、 生活创设一个个引人 入胜的情境 ,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 让他们融入到整个 实验过程中。在实验结束后 , 再通过设计相应 的问 题情境 , 指导学生积极思考 , 将实验中学到的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 , 做到学以致用。 3 2 突出体验经历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他们学习的特点有别 于成人甚至于青少年, 儿童通过 “ 直观” 而不是通过 “ 原理” 来学习。小学生在获得和使用某类概念时, 需要实际经验或借助具体形象 的支持 , 加之小学生 具有很强的“ 游戏” 精神 , 乐 于动手参与l 8 。心理学 研究表 明, 对于儿童 , 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 的过程 , 而知识 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亲身体验 化学实验的趣味和思考过程 , 有利于科学性 问题的 提出 ,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 应该作为开展小 学科学活动 、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 的主要途径。让 学生亲身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 和神奇 , 维持他们的 兴趣点 , 是儿童科学启蒙教育成功的关键 。 3 3 探究 的价 值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具 有多维性 、 可逆性 和动态 性 , 在教学过程 中应更多地让学生进行探究。在实 验前启发学生充分发挥 自己的想象力 , 对实验现象 进行大胆地猜想 。在实验过程 中鼓励学生对实验进 行更多地尝试 , 并要求他们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及 时地记 录。实验结束后需 引导学生对实验进 行总 结 , 分析实验的不足之处 , 分析实验 中变量 的控制, 以此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培养他们 的动手能 力 , 开拓、 创新及合作精神 9 。例如 , 我们在小学开 展过一个探究性实验活动 : 用玉米面豆卷酱清洁硬 币的实验 。首先让孩子找几个失去光泽的硬币放在 盘子里。给每个硬 币标号 , 并提供玉米面豆卷酱 以 及其 中的几种重要组成 。一号硬币不用任何物质做 清洁 , 二号则用现成 的玉米面 豆卷酱 , 三号用盐和 醋 , 四号用番茄酱和醋 , 五号用盐和番茄酱做清洁。 孩子们对硬币动手洗涤后 , 比较五个硬币发生 了什 么变化, 并且画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 比较得 出结论 , 并对实验的不足提出意见。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先 把结果告诉孩子 , 而让孩子 自己探索 , 最终发现玉米 面豆卷酱清洁硬币的结果 , 以及是玉米面豆卷酱里 的什么成分起到了清洁作用 。这样的实验案例并未 展现高深的理化知识 , 而是给予孩子一个发现变量、 控制变量的科学训练过程 , 有利于培养孩子应用科 学方法独立研究身边问题的能力 。 但科学探究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作为铺垫 , 由 于小学生 自身 已有知识有 限, 一味地追求探究 的全 化学教育 2 0 1 0年第 9 期 套过程也可能并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3 4 取材生 活化 对 自控能力薄弱和安全意识不强的儿童来说, 实验物品尤其是化学物质可能造成 的潜 在危险很 多 , 不安全 性是教 师 在组 织课 堂教 学 中不 得 不考 虑 的重要因素 。这就要求将实验引入儿童的课堂需要 安全做首要保证 。趣味化学实验课素材应尽量生活 化并具有一定安全性, 最好为学生所熟悉 。尤其避 免使用具有腐蚀性 、 刺激性 、 毒性大的药 品, 避免应 用高温反应和剧烈反应做实验l_ 川。取材的生活化 是趣味化学实验应用 于科 学启蒙教 育的可行性保 障, 不但促使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到实验 中, 让他们在 操作实验时感到玩 的乐趣 , 更利于学生在课后 自己 去重复实验 , 去 自主探索和发现。 4 活动案例 以下实验分别 在南京 多所 小学实 践过 , 并 在 2 0 0 9年南大少年菁英成长冬令营中整合应用。 案例 1 口香糖去哪里了 【 实验器材】 口香糖, 巧克力 【 实验介绍】 请孩子先嚼 1片口香糖 , 片刻后再嚼 1 块巧克 力 , 将 口香糖和巧克力在 口中一起嚼 , 孩子亲身体验 到 口香糖的“ 嚼劲” 失去, 疑问“ 似乎 口香糖没有了” 。 【 教学流程】 ( 教师 的行为和提问) 想吃口香糖吗一为什么喜欢吃一吃 口香糖的好 处一吃完 口香糖随便丢弃吗一 口香糖粘在地面或地 板上的坏处一有什么办法清除地面或地板上的口香 糖一请同学做实验一引导学生感受巧克力溶解 口香 糖的神奇效果一请大家反思“ 用巧克力去除 口香糖 是否切实可行? ” 一鼓励“ 大家能不能 以后从巧克力 中研究开发 出专门清除口香糖污迹的清洁剂? ” 【 目标整合】 ( 1 ) 用一小块 口香糖引导学生体验过程, 信手拈 来, 却意义非凡: 实验前观察口香糖的状态、 颜色、 香 气 ; 实验中感受 口香糖在口中的状态和甜味变化。 ( 2 ) 口香糖是小学生们喜爱的零食之一 , 但很多 孩子只是单纯觉得好吃, 并不清楚吃 口香糖的益处 , 我们在实验前通过正向引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吃口 香糖对人体的三点好处: 清新 口气、 清洁牙齿、 加有 木糖醇的口香糖可以减少嘴里的酸性程度 , 有效防 止蛀牙, 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 3 ) 通过体验这个小实验 , 不仅增加 了学生对 口 香糖的认识和吃口香糖的 目的性, 还培养 了学生 的 环保意识以及应用体验的经历去解决实际问题 的意 识 。 案例 2 你也可以制作喷泉 【 实验器材】 “ 曼妥思” 薄荷糖 , 2 5 0 ml可口可乐 【 实验 介绍】 将可乐瓶盖打开, 将 1 包“ 曼妥思” 薄荷糖倒人 瓶中, 可 口可乐会迅速且大量地从瓶里涌出, 如喷泉 一 般 。 【 教学流程】 提问: “ 喜欢喝可乐吗” 一观察“ 可乐 中有什么配 料” 一为什么喝完可乐常常会打饱 嗝一有没有尝试 “ 曼妥思” 薄荷糖丢进可乐一实验演示一实验告诉了 我们有什么危害一如何利用此实验丰富生活 【 目标整合】 ( 1 ) 提醒学生观察可乐的配料表 , 培养学生观察 生活、 从身边学习科学知识的意识 。 ( 2 ) 喝多了碳酸饮料容易打嗝是很多同学经常 体验的生活现象 , 教师就这一体验 出发作 出浅显解 释 , 突出二氧化碳的变化 。 ( 3 ) 该实验虽然现象明显 , 但作为老师也要告诫 小学生不能将可乐和“ 曼妥思” 薄荷糖一起食用 , 否 则会造成一定危险, 。教师也应再从积极的一面进 行启发, 鼓励学生模仿此实验 自制喷泉, 学会用身边 的事物丰富自己的生活 , 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操。 案例 3 薯片为什么不能多吃 【 实验器材】 酒精灯, 火柴, 坩埚钳 , 薯片 【 实验介绍】 用坩埚钳夹住 1片薯片在酒精灯上点燃 , 引导 学生从视觉 、 嗅觉 、 听觉和感觉四个角度观察薯片燃 烧的过程 , 并做好现象记录。 【 教学流程】 提问“ 大家平时喜欢吃薯片吗” 一做实验一学生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一熄灭酒精灯时讲解燃烧三要 素一冬天为什么总要吃东西一薯片放热能用于什么 一 你们知道多吃薯片的坏处吗一生活中还有哪些垃 圾食 品 【 目标整合】 ( 1 ) 通过薯片的成分介绍, 学生可以了解这是一 种高热量且会致癌的食品, 多吃对身体不益 , 彻底颠 覆学生对此类零食的观念。再让同学列举生活中的垃 圾食品, 教师进行总结 , 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 ( 2 ) 熄灭酒精灯 时教师讲解燃烧 的三要素: 空 2 0 1 0年第 9期 化学教育 气 , 温度和可燃物, 使学生系统地认识燃烧概念 。 ( 3 ) 实验 中要求学生及时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 培养学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素养 。 案例 4 面条可 以变色吗 【 实验器材】 研钵 , 胶头滴管 , 3支试管 , 紫甘蓝( 紫包菜) , 酒 精 , 水 , 白醋 , 食盐 , 发酵粉 【 实验介绍】 取紫甘蓝菜叶于研钵 中, 加入少许酒精 , 进行研 磨 , 制出紫甘蓝汁。将紫甘蓝汁加入 3支试管中, 并 分别滴人少量 白醋、 食盐溶液和发酵粉溶液 , 观察颜 色的变化。再将滴 入 白醋 和发酵粉溶液 的试 管混 匀 , 观察颜色变化。 【 教 学 流程】 普通的面条是什么颜色一想亲手制作可以变色 的面条吗一介绍紫包菜一做实验一鼓励学生猜测颜 色的变化一指导学 生观察记 录颜 色的变化一 思考 “ 如何制作三色面条” 【 目标整合】 ( 1 ) 紫甘蓝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健康食品, 教师通 过介绍 向学生推广 , 并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以及 区别它们 的方法 。 ( 2 ) 实验 中教师应不急于添加试剂 , 鼓励学生猜 测溶液颜色的变化 , 增加学生 的实验参 与感 和对实 验结果的期待感 。 ( 3 ) 实验后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此实验现象 设计制作三色面条 , 培养学生善于将知识 活学 活用 的意识 。 案例 5 牙膏大“ p k” 【 实验器材】 4个杯子 , 4只带壳熟鸡蛋 ( 大小颜色相近) , 一 瓶 1 2 5 l可 口可乐 , 4支牙刷 , 牙膏 ( 高露洁 , 佳 洁 士 , 中华 , 两面针各一支) 【 实验介绍】 学生在 4个鸡蛋壳上分别均匀涂刷四种 品牌的 牙膏 , 保持 5分钟后洗掉 , 并在外壳上做上记号 。取 4个杯子 , 各倒上半杯可乐 。将 4个涂 过牙膏 的鸡 蛋分别放入 4杯可乐 中, 让学生观察蛋壳 表面所起 的变化 , 持续时间约 1 o分钟。将 四个鸡蛋取 出, 两 两一组 , 互相碰撞 ( 保证碰撞部位相 同) , 两组 中蛋壳 被撞碎的被淘汰 , 没被撞碎 的再互撞 , 最终没被撞碎 的蛋壳上所涂的牙膏在“ p k” 中获胜 。 【 教学流程】 教师提问“ 平时用 什么保护牙齿” 一“ 用什么牙 膏呢” 一“ 儿童牙膏和成人牙膏有什么区别” 一“ 介绍 “ 氟 中毒” 一“ 哪种 品牌牙膏 比较好 呢” 一学 生实验 、 对 比一 引导学生反思该实验 的“ 不公平 ” 一学 生讨 论、 总结实验需要考虑的变量 【 目标整合】 ( 1 ) 此实验改 自一则牙膏广告 , 将原来实验中的 酸换成了可乐 。牙齿表面和蛋壳类似 , 常喝可乐会 使牙齿变软 , 但牙膏可以帮助我们保护牙齿 , 使牙齿 更坚 固健康 。通过此实验告诉学生要少喝可乐等碳 酸饮料 , 并坚持每天刷牙。 ( 2 ) 学生通过看广告知道很 多牙膏里含氟可以 防止龋齿 , 但教师要需转变学生的错误观念 , 指 出过 量的氟导致的“ 氟 中毒” , 并教授学生正确刷牙和取 用牙膏的方法 。 ( 3 ) 实验结束后 , 教师需向学生强调获胜的牙膏 品牌并不一定是保护牙齿 的最佳 品牌 , 因为该实验 存在很多不足。学生 总结 出“ 鸡 蛋品种” 、 “ 鸡蛋厚 度” 、 “ 牙膏涂抹均匀度” 、 “ 浸泡酸液时间” 、 “ 碰撞力 度” 等变量 , 增强学生实验变量控制 的意识 , 提升他 们的科学探究素养。 美国著名化学家 p i me n t a l 在他所提 出的 9至 1 2岁少年科学训练方案_ 1 中指 出, 科学素养的养成 在科学实验中可以分成 4个 阶段或方面, 即: 观察 , 记录和描述观察 的结 果 ; 实验和测量 ; 提 出模型或 “ 理论” ; 分析理论 的不确定性 , 并设法进行检验和校 核。我们以趣味化学实验的形式在中国小学生中所开 展的教育活动才刚刚起步, 希望能将 p i me n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