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专业论文)日本的气候变化政策研究.pdf_第1页
(国际关系专业论文)日本的气候变化政策研究.pdf_第2页
(国际关系专业论文)日本的气候变化政策研究.pdf_第3页
(国际关系专业论文)日本的气候变化政策研究.pdf_第4页
(国际关系专业论文)日本的气候变化政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国际关系专业论文)日本的气候变化政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洲l l i l l l l l i l l l i l i l l l l i i 删 y 19 0 2 7 5 1 d i s s e r t a t i o nf o rm a l s t e rd e g r e eo f 2 0l l u n i v e r s i t yc o d e :10 2 6 9 s t u d e n ti d :5 1 0 8 2 2 0 0 0 1 1 u n 如e r s j a p a n sc l i m a t ec h a n g ep o l i c yr e s e a r c h d e p a r t m e n t : m a j o r : r e s e a r c hd i r e c t i o n : s c h o o lo fa ( 1 v a n c e di n t e m a t i o n a l a n da r e as t u d i e s i n t e m a t i o n a lr e l a t i o n s p o w e rr e l a t i o n s a c a d e i n i c a d v i s o r :) 型鱼塾g 卫星j 丛坠 a u t h o rn 锄e : f 谕s h e di n a p r i l ,2 0 1 l 2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日本的气候变化政策研究,是在华东师 范大学攻读屯孟博士( 请勾选) 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埠 日期:如,年,月严日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日本的气候变化政策研究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指 导下完成的硕士博士( 请勾选) 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师范大学 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 门和相关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 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皈和电子版; 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 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 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请勾选) () 1 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 学位论文 ,于年 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力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翩签名逊盏导师签名乒丝笙坠l 本人签名z = 玺o 口7 年f 月4 日 “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 位论文( 需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为有效) ,未 经上述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 均适用上述授权) 。 耻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 范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主席 汪诗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余南平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刘军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邱立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摘要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发展,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 高。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各国都面临如何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两难,日本也面临着诸多的难题与困境,因此本文力图在吸取和整理中外学者在 日本气候变化问题的政策态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日本新的政策变化和相 关的研究视角,比较系统的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日本的国际国内的政策变化过 程和因素进行研究分析。 本文首先从分析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影响着手,揭示全球气候变 化问题产生的根源并阐述其影响,且阐述全球气候变暖相关理论。 其次,具体介绍围绕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博弈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各 个主要国家的态度和立场变化,从整体上分析全球气候问题博弈的背景框架,并 对日本在全球气候变化博弈问题的历程及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问题合作进行具 体阐述,针对日本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政策变化的原因进行一个多角度分析。 再次,重点分析日本气候政策的国内制度根源,分析日本国内气候相关的立 法,综合政策和制度的革新,从地方政府的政策行为到非政府组织及各个利益集 团的政策变化,以及重点部门的相关政策的实施等对日本气候变化战略政策制定 的影响和作用,并对日本国内气候变化政策格局进行了分析。只有建立有效的和 不断完善的国内低碳社会的建构进程及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制度才是解决气候变 化问题的关键。 最后,分析在日本的国内气候变化政策决策中,由上到下的制度政策的推行, 从下到上的制度政策的呼应与反馈的过程是一个组织行为的循环,通过分析中央 政府的领导力,地方政府的行为、党派的愿景、民间力量与利益团体、清洁能源 革命的经济收益对日本的气候变化政策决策过程的影响,并阐释日本气候变化政 策面临的新挑战。从维护并建构后京都时代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框架的角度,在 深刻解析日本国际国内气候变化战略政策的前提下,对日本及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日本、政策分析 5 a b s t r a c t i n t 锄a t i o n a lc o m m u l l i 矽sc o n c e mo v 盯c l i l l l a t ec h 锄g ec o n t j 胁鼯t 0i i l c i c 邪e ,鹤 t i l i s p r o b l e mb e c 0 m 骼w o r s e c o 啪t r i 懿i nt l l e w o d da 托f i a c i i l gad i l e m m ao f c o o r 出n a 衄g 锄啊r o 啪e n t a lp r 0 鲥i o n 狃ds 吣t 咖a b l ee c o n 砌cd e v e l o p i i l e n t j a p 锄 a 1 h 嬲m a n yp r o b l e m sa n dd i 伍c i l l 廿髓i nn l i s 缸1 l l i st l l e s i st r i 锱t 0 璐ec l l i n e s e 觚df o r e i 班s c _ h o l a r s 豫煳r c ha 出e v 锄e n t s ,c o m b 砥遍w i mn 唧j a p 肌镐ep o l i c y c :h a l l g 懿a n dr e l e v a n tr c s e a 静c hp 唧e c t i v 鹤,i no r d e rt 0s ) ,s t 锄i c a j l y 肌a 1 ) ,z e 锄d d i s c 惦sm ec h a n 百n gp r o c e s s 锄di n f l u e l l c i n gf a 呶髑o fj a p 吼s 硫e m a t i o n a la n d d o m e s t i cc l i i l l a t ep o l i c i 懿f o rn l e 酉0 b ec l h a t ec h a n g e 1 1 l i sp a p e rf i r s y 觚a _ l y z e sm ec a 邯e s 锄de 仃e 如o fg l o b a ld i ma _ t ec h 锄g e a n d i n t r o d u c e sr d a t e dm e o r i e so n 哲o b a lw 锄i n g s e c o n m mad e t a i l e dd e s c r i p t i o no f m ei i l t 锄a t i o n a lg 锄ea b o u t 西0 b a lc l i m a t e c h a i l g ea n dt h ec h 姐g eo fm 面0 rc o l l l l t r i 鹤a t t i t u d e s 觚dp o s i t i o ni s 百v 吼nd i s c u s s 锚 也eb a c k g r o u i l d 锄d 龟m l e w o r ko f 西o b a lc l i m a t ec h a i l g eg a m e ,a n ds p e c i l f i c a l l y s t u d i e sj a p a i l sr o l ei nt h i sg 锄ea n di t sc o o p e r a t i o nw i md e v c l o p i i l gc o l l i l t r i e s n d i s c 璐s e sm er e 勰。璐f o rj 印a n sc l i l i l a t ep o l i c i 器c h a i l g e 缸吼m a i l yp e r s p e c t i v 鹤 t b i r d l mi t 雒a l y z 嚣廿l ed o m e s t i ci 1 1 s t i t u t i o n a lr 0 0 t sf 0 rj 印a n i sd i m a t ep o l i c i e s , w h i c hi i l c l 诚n gj a p 觚sd o m e s t i cl e 百s l a t i o nr e l a t e dt 0c l i ma _ t ei s s u e s ,m em o v a t i o n o fc o m p r e h e i l s i v ep o l i c i e sa n di n s t i 嘶0 1 1 s ,l o c a lg o v e n l m e n tp o l i c i e sa n da c t i o 璐,n l e p o l i c yc h 趾g c so fn o n 9 0 v c 玎加e i l t a lo 瑁a i l i z a t i o 璐a n d 谢。瑚i n t e r e s tg r o u p s ,锄d m ei n n u e l l c et 0j 印a 1 1 e s ec 1 i 1 i l a t ec h a l l g es 仃a t e 影o fm e ;i i n p l e i i l e n t a t i o no fr e l e v a n t d i i n a t ep o l i c i e sb ys o m ek e yg o v a 砌铋td 印a m l l 咄i ta l s od i s c u s s e st 1 1 ep a t t e n lo f j 印a i l sd o m e s t i cc l h a t ec h a i l g ep o l i c i e s e s t a b l i s h i i l g 距e 虢c t i v e 觚dp 吲f e c t i n g 纳m e w o r ko fd o m e s t i cl o wc a r b o ne c o n o m ya n dn l eg r c a l l l o u s eg 嬲锄i s s i o n r e d u c t i o ns y 或e mi sn l ek e yt 0s o l v em ed i m a t ec h a n g ep r o b l e m f i i l a l l mi td i s c u s s 销l ed e c i s i o n - m a k i n gp r o c e s so fj 印a i l sd o m e s t i cc l i m a t e d l a n g ep o l i c i e s ,w 1 1 i c hf i n d so u tm a ti t s ak i n do fc i 彻l l a t i o no fo r g ;l i l i z 撕o n a l 6 b e h a 啊o r s ,i 1 1 c l u d i l l g t h e t o p t o - b o mi i i l p l 锄e n t a t i o n o fp o l i c i e sa i l dm e b o 们m t 0 t o pe c h o e sa i l d 觥a c k s n 觚a l y z 懿m el e a d e r s h i po fc 删9 0 v e m m 吼 m el o c a l9 0 v e m m e n t sb e h a v i o r n l ew i s h 髓o fp 枷够,f o l ks n 髓g t l l ,i n t e r e s t 孕o u p s , m ee c o n o i i l i cb e l l e 觚o fc l e 缸饥啷袱,0 l u t i o n 舳di t s i n n u c n c et 0 j a p 狃t s d e c i s i o n m a l 【i n gp r o c e s so fd i i n a t ec h 觚g ep 0 1 i c i 韶h lm ee n d ,缸帆n l ep e r s p o c t i v e o fm a i n t a i l l i n g 锄dc 0 i l s 咖c t i n gp o s t - k y o t 0 劬m e w o d 【南r 粤o b a lc l i m a t ec h a n g e ,t h i s p a p c rp r o p o s e ds o m et l l o u 舢t 0 t l l ec l i i l l a t ec h a l l g ei s s u e 内rj a p a l l 柚df o rm ew o d d , w l l i c hi sb a s e do nap r o f o u l l da 1 1 a l y s i so fj a p 姐s a t i o n a l 觚dd o m e s 廿cc l i i n a t e c h 锄g es 吼t e 黟 k e y w o r d :g l o b a lc l i i i l a t ec h 趾g e ,j 印姐,p o l i c y 孤a l y s i s 7 目录 导论9 第一节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9 第二节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1 l 第一章全球气候变化问题。16 第一节气候变化问题的产生及根源l6 第二节气候变化问题产生的理论基础1 9 第二章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的日本国际政策分析2 3 第一节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形势发展动向2 3 第二节日本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历程2 4 第三节日本对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气候合作的政策2 7 第四节日本气候变化问题博弈政策变化原因3 2 第三章日本的国内气候政策分析3 5 第一节 日本碳排放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3 5 第二节日本的气候政策解析4 3 第四章日本的气候政策的决策根源6 l 第一节日本气候变化政策行为分析理念6 l 第二节日本气候变化政策行为分析6 2 第三节日本气候变化政策面临的新挑战6 7 结语7 0 附勇匙7 2 参考文献7 3 8 第一节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导论 由于对环境和气候的依赖度的比较高,日本一直把环境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 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作为国策进行发展并完善。全球气候变暖而引起海平面升 高使有较强危机意识日本更加的警惕,日本政府从2 0 世纪6 0 年代开始变意识到 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在9 0 年提出“环境立国 方针,并不断地完善环境和气 候变化的政策和战略。 日本学术界关于气候变化的研究也开始于上世纪的7 0 年代,并且持续至今, 近年日本学术界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在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 用与防止全球气候变暖上,并强调国际合作机制和公约的建立。其中不乏有关气 候变化的合作和资料文献。他们将关注点从国内转向国外,注重将环境战略拓展 到国际社会,研究多是表示日本期望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合作,提升其国 际地位和影响力,主动活跃的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合作对日本加强与美、欧、中、 印、俄等世界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更多领域进行战略合作有极大的促进作 用。他们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博弈不仅将对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产生决定性 影响,也直接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格局产生较大影响。1 因此,日本十分期 待以气候变化问题为依托,进行立体化的战略合作与政策协调,以维护日本的国 家安全和利益。同时也将环境和气候合作视作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载体。这 些在兜真德所著的f 氮候变勤邑健康吵灭夕研究乃最近。勤向j ( 气候变动与健 康危机研究的最新动向) 、神田道男- 桑岛京子的技衔馅力口) 新允客梓组办邑 j i c a 调查研究j ( 技术合作的新框架与j i c a 的调查研究) 、高橘漯与久保田泉合 著的将来桦组办c :扫妙为逋庵策口) 位置巧i j j ( 关于未来框架的对策评价) 都 体现了日本将其资金和技术优势发展到国际环境舞台上,加强合作从而树立在全 1 刘晨阳,日本气候变化战略的政治经济分析) ,再现代日本经济) ,2 0 0 9 年1 1 月 9 球气候变化合作中的引领者地位。编进地球温暖化交涉力行方j ( 地球温暖化 的谈判前景) 一书中松本泰子的f 高主否逋虑乃二一戈j ( 倍增的适应需求) 一 文、三村信男的地球温暖化对策c :打i j 为逋店策。位置哆i j 己裸题j ( 关于地 球温暖化对策的对策评价和课题) 也论述了日本的在全球气候变化对应中的对策 和地位问题,强调整个区域及全球合作是气候变化不可或缺的措施。 日本的很多民营团体和法人机构也对气候变化问题颇有研究,独立行政法人 国际合作机构( j i c a ) 连续几年一直在关注环境及气候变化问题,并发表了类似 于( 夕吵一夕阳凳j 力二戈厶) c d m 邑j i c ao 惴力j i c ac 土c d mi :pj 取9 组 打:邑力;恚否。力。j ( c d m 和j i c a 的合作i j i c a 如何应对 c d m ? ) 这样的多篇研究报告,为日本的气候变化战略提供支持。日本内阁也编 著r 平成1 7 年版防炎白舂j 以政府的角度来阐释日本的环境和气候变化战略问 题。不过,日本学术界的立足点多在国际区域合作及技术模型计算层面,涉及到 日本宏观的国内国际的气候变化战略政策的较少,只是散落在一些文献的章节 里。 二、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是从关注京都议定书的谈判开始的。随着中国 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激增,同时环境恶化问题也亟待改善,在国际舆 论及国家政策态度的影响下,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不算少。大多数文章多是 关于气候外交、气候谈判、气候政治的利益博弈的分析,如 气候谈判背后的博 弈( 庄贵阳,时事报告2 0 0 8 年第3 期) 、整合气候和经济危机的全球治理: 气候谈判新发展研究( 于宏源,世界经济研究2 0 0 9 年第7 期) 、中国与国 际气候变化谈判( 张海滨,国际政治研究2 0 0 7 年第1 期) 、气候政治的哲 学思考( 曾品元,绿叶2 0 0 8 年第5 期) 、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的大国博弈 ( 潘家华,绿叶2 0 0 8 年第4 期) 、气候变暖、气候谈判引发的思考( 吴思 瑁,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 0 0 7 年第9 卷第3 期) ,或者是从气候变化的谈 判中分析中国对策,如 ,载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 0 0 6 年6 月第 2 6 卷第l 期。 4 绍锋,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国家利益与中国的方略,载国际气候专论 ,2 0 0 5 年第4 期。 1 8 集团峰会上,日本、加拿大等国把发展中国家与美国划为一类,强硬表示在“后 京都谈判”的具体减排目标制定中,必须包括美、中、印和其他发展中国家。1 实 际上,发达国家是以气候变化问题解决手段为借口,试图阻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快速发展。 第二节气候变化问题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物品与“搭便车 公共物品的属性是在某个经济区域内具有供给的普遍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指的是每个人对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任何其他人消费这一产 品的机会。全球公共物品在全球范围内对每个国家均具有供给的普遍性和消费的 非排他性,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的全球公共物品,包括大气、臭氧层、海 洋等;另一类是人造的全球公共物品,包括国际条约、国际制度、国际合作制度 等。公共物品的属性决定了其必然会产生“外部性 问题与“搭便车”问题。2 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生产或消费行为对其他人福利的影响。自然的全球公共 物品的外部性特征体现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消失和臭氧层破坏等问题必然发 生的基础上。地球大气层作为有代表性的自然的全球公共物品,它的外部性特征 必然导致上述全球环境及气候变化问题的出现。 “搭便车”指得到一种物品的收益却没有为此付费。由于公共物品具有供给 的普遍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等基本属性,所以,在“理性人”面前,搭便车现象 是难以避免的。人造的全球公共物品同样容易出现搭便车问题。联合国气候变 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人为的全球公共物品,由此产 生的的搭便车行为是使关于气候合作的国际谈判陷于困境的原因之一。3 二、公用地悲剧 1 9 6 8 年,英国科学家哈丁提出了著名的“公用地悲剧”:追求最大化利益的 个体理性行为导致出现公共利益受损的恶果。正如哈丁所说:“这是悲剧的根本 王晓梅,全球环境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载当代世界,2 0 0 8 年5 月。 2 高晓瑞, 的集体行动困境 ,载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3 0 卷第4 期,2 0 0 8 年7 月。 3 崔大鹏:国际气候合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商务印书馆2 0 0 3 年版,第2 2 2 3 页。 1 9 所在,每个人都被困在一个迫使他在有限范围内无节制地增加牲畜的制度中。毁 灭时所有人都奔向的目的地,因为在信奉公有物自由的社会中,每个人追求自己 的最大利益。”1 哈丁的“公用地的悲剧”已经成为描述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代名词。一方面,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体行为,并没有导致整个社会利益的最终最优结果;另 一方面,当存在社会共同利益的时候,个体可能不会采取合作性的集体行动去实 现这些共同利益。这就是个体理性行为的总合引起的集体非理性的反论问题。2 三、新制度主义 迄今为止西方的政治科学中出现了7 个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流派,本文相关的 理念是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3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代表了理性选择理论内部的“理性 成分向“制度 成分 的妥协,该主义认为,政治活动是相关集体活动困境的集中表现,而政治分析的 核心则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体在既定制度约束下的策略性行动和博弈行 为。 社会学制度主义主要是指社会学中的新制度主义,其直接的源头是对以马克 斯韦伯为代表的官僚制理论的批判和反证。社会学制度主义关注的是某些组织 采用一种特定的制度形式、程序和符号的原因是什么,在特定的组织中这些文化 象征又是怎样传播的等。5 历史制度主义强调政治制度在公共政策和政治后果中的不可忽视作用;强调 通过研究事件发生的历史路径来阐述过去对现在的重大影响,并试图通过放大历 史视角来找出影响事件进程的因果关系。6 历史制度主义在批判思考所聚焦的一个核心主题是:各国的利益集团在各个 国家面临着共同的压力和挑战的情况下,为什么会提出不同的要求,这些不同的 要求如何进一步影响各个国家制定出的不同的公共政策,即探求同一现象背后的 1 转引自辛明:制度论一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 ,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2 4 页。 2 苏长和: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l o 页。 何俊志: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流派划分与分析走向) ,国外社会科学,2 0 0 4 年第2 期,第9 1 0 页。 4 何俊志:结构、历史与行为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 ,国外社会科学,2 0 0 2 年5 月,第3 页 5 何俊志: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流派划分与分析走向,国外社会科学,2 0 0 4 年第2 期,第l l 页。 6 何俊志:结构、历史与行为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 ,国外社会科学,2 0 0 2 年5 月,第4 页 2 0 多样性问题。1 四、博弈理论 所谓“博弈 ( g a m e ) ,是指某些个人或组织作出相互有影响的决策,它不仅 包括扑克、桥牌等游戏,也包含现实生活中大量的合作和冲突现象。博弈论又称 “对策论 ,研究的核心是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 决策的均衡问题2 。 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恩提出合作博弈的基本模型,标志着现代博弈论的开 始。5 0 年代,纳什提出了非合作博弈论,塔科尔定义了“囚徒困境”,从而奠定 了现代非合作博弈的理论基石。6 0 年代,泽尔腾将纳什均衡引入动态分析,创 立了“精炼纳什均衡 的概念海萨尼则把不完全信息引入博弈论研究,随后出 现了不完全信息博弈论。至此博弈论的理论构架已基本完成3 。 本文简单利用囚徒困境理论来分析日本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态度变化。 囚徒困境图: b 1 ( 合作)b 2 ( 背叛) a 1 ( 合作) ( 3 ,3 )( 1 ,4 ) a 2 ( 背叛)( 4 ,1 )( 2 ,2 ) 由表格可知,无论对方选择背叛还是合作,行为者的主导选择都是背叛。但 是如果双方都选择背叛,那么最终的收益是一个纳什均衡。囚徒博弈中不合作的 根源在于没有正确处理好自我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由于日本整体经济情况的一再下滑,对日本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强有力的资 金保证出现动摇,产生一系列影响的使日本的一期承诺目标完成比较艰难,在后 京都时代的减排谈判之中,严格控制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会增加日本政府及企业 的技术成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影响日本经济的尽早恢复及再发展,因此日本在后 京都时代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定量目标中出现了态度的动摇及倒退,对发展中国家 的清洁技术和减排技术支持方面的承诺实践性也有可能降低。 1 何俊志:结构、历史与行为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 ,国外社会科学,2 0 0 2 年5 月,第7 页。 2 博弈论:h t c p :胁a i k c b a i d u c 鲫m e w l8 9 3 0 h n t l 3 博弈论:h t t p :谢峪m b a l i b c o i i l 谢k i e 5 8 d 9 a e 5 b c 8 8 e 8 a e b a 4 郁琳琳唐为中,国际气候谈判的博弈论分析 ,载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第7 卷第3 期,2 0 0 7 年 9 月 2 1 日本在后京都的消极变化可以用囚徒困境博弈来分析: 后京都谈判参与国后京都谈判参与国 ( 合作)( 不合作) 日本( 积极)( 3 ,3 )( 1 ,4 ) 日本( 倒退) ( 4 ,1 )( 2 ,2 ) 如果日本和后京都谈判的参与国家都采取合作的态度,即意味着主动积极的 承诺减排并且履行京都议定书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