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曹植前期诗歌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曹植前期诗歌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曹植前期诗歌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曹植前期诗歌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曹植前期诗歌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 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 按照曹植生活遭遇的不同 其诗歌创作被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曹植前期诗歌刨作于建安时期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本文对 曹植前期诗歌创作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以期更加全面地考察曹植诗歌的创作成 就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共四章 前三章为第一部分 根据题材把曹植诗歌分为宴游诗 友情 诗 述志诗 弃妇诗等 分别加以论述 第一章从 诗经 中的宴飨诗到建安时期的宴游诗 整 理出宴游诗的脉络 从而重点阐述曹植前期宴游诗的内容 一是宴游享乐的安逸生活 二是无限 惆怅的人生思考与慷慨激昂的意气 另外 从 文心雕龙 中的评论以及建安风骨的释义 指出 曹植前期的宴游诗具备了建安风骨的特征 第二章从 诗经 苏李诗对友情的重视出发 结合 曹植前期的交游 阐述曹植前期友情诗的深刻内涵 对友情的歌颂 揭示诸子不为世用的政治处 境 以及表现宇宙无限 人生短促的情绪 曹植 人力创作的友情诗 对魏晋六朝诗人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第三章结合曹植前期的生活经历 阐述了其述志诗的思想内容 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建功 立业的渴望 更是诗人理想人格的完美塑造 曹植前期弃妇诗有着独特的创作背景 诗中体现的 是对妇女的关注和同情 另外 曹植在建安年间还创作了关心民生疾苦以及歌咏历史人物的诗歌 第四章为第二部分 从 文选 对曹植前期诗歌大量入选入手 结合 文选 的选诗标准 阐述 曹植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得出曹植前期诗歌的创作在艺术上已趋向成熟的结论 曹植前期诗歌 在炼字炼句 比兴 对偶 以及对意象的采取上 都取得了较高成就 曹植前期诗歌继承了汉代以来五言诗创作的一些优秀成果 对宴游 友情 述志 弃妇 咏史等诗歌的创作 拓展了五言诗的创作题材 为五言诗的发展与成熟做出了巨大贡献 曹植前 期诗歌对艺术技巧的追求 更是为他后期诗歌创作的浑然天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重视诗歌艺 术的自觉意识 也为后代诗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总之 曹植前期诗歌不仅在曹植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且在整个中国诗歌发展史 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是由于曹植前期诗歌创作的积累 加上其后期生活的遭遇 才使其后期 诗歌取得了卓越成就 关键词 曹植 前期诗歌 内容 艺术特点 t h es t u d yo fc a oz h i se a r l yp o e m s w ux i a o l i 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 d i r e c t e db yl i a n g z u p i n g a b s t r a c t c a oz h ii s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l i t e r a r yw r i t e r si nj i a n 锄p e r i o d h i sl i f ew a s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s t a g e s c a o z h f se a r l yp o e t r yc r e a t i o ni n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p e r i o d w i t hd i s t i n c t i v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t i m e s t h i sp a p e rt r i e st op r e s e n t se a r l yp o e t r yi n d e p t hr e s e a r c hf o rc o n t e n ta n da r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oam o r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c a oz m sp o e t r yc r e a t i o na c h i e v e m e n t 1 1 圮l e t t e rd i v i d e si n t ot w op a r t s f o u rc h a p t e r s f o rt h ef i r s tp a r t t h ef o r m e rt h r e e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s u b j e c t sp o e t r y i n t ob a n q u e tp o e m s a n df r i e n d s h i pp o e m s a s p i r a t i o n sp o e m sa 坞d i s c u s s e 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1 1 l ef i r s tc h a p t e rf r o m 砀pb o o ko f s o n g st oj i a n a np 萌o d s o r t i n go u ti nt h ec o n t e x to f b a n q u e tp o e m s w h i c hf o c u s e so nt h ef e a s to fc a oz m sb a n q u e tp o e m s i ti sal i f eo fe a s e h e d o n i s m f e a s t i n gs e r v e d i n f i n i t es a d n e s sl i r et h i n k i n ga n di m p a s s i o n e dt u r n s t h es e c o n dp o m i sc a d 历f s b a n q u e tp o e n l si sd i s t i n g u i s h e df r o mo t h e rp o e t f r o m 刀l pl i t e r a r ym i n da n dt h ec a r v i n go f d r a g o n s i n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d e f i n i t i o n sa n dc h a r a c t e ro fj i a n a n p o i n t so u tt h eb a n q u e tp o e m sh a v e j i a n a nf e a t u r e 1 1 1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f r o mt h eb o o ko f s o n g s t h ef r i e n d s h i pp o e m so fs ul i c o m b i n i n g 析n l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c a oz m sf r i e n d s e x p o u n d st h ef r i e n d s h i po ft h ep o e m sp r o f o u n dc o n n o t a t i o n o ff r i e n d s h i p s i n g r e v e a l sh i sf r i e n d sf o rt h ep o l i t i c a ls i t u a t i o n a n d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t h eu n i v e r s e i n f i n i t e l i f ei ss h o r t c a oz 舞 sc r e a t i o no ff r i e n d s h i p v i g o r o u s l yf o rt h es i xd y n a s t i e sp o e th a s f a r r e a c h i n gi n f l u e n c e 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c a oz st h i r dc h a p t e r e x p o u n d st h e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o ft h e 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 t h ea s p i r a t i o n sp o e m sn o to n l ye x p r e s st h es p u r s i st h ei d e a lp e r s o n a l i t yp e r f e c t l y s h a p e dp o e t c a oz 矗 se a r l yw o m e n sp o e m sa t t e m p t su n i q u ec r e a t i o nb a c k g r o u n d p o e t r yr e f l e c t e dt h e w o m e n sa t t e n t i o na n ds y m p a t h y i na d d i t i o n i n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c a oz 再l 叶sc r e a t i v ep e o p l eb e t w e e n t h em a n k i n da n ds i n g i n ga b o u tt h eh i s t o r i c a lf i g u r e s n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f r o mt h es t a n d a r d so fc a oz 7 l s p o e t r ya n d a r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p o e t r yi nt h ec r e a t i o no f p o e t r y sa l r e a d yt e n dt om a t u r ei na r t c a oz 矗氏 e a r l yp o e t r yh o wt oc h o o s ew o r d s b i x i n g a n t i t h e s i s a n di m a g e sh a v eg a i n e dh i g ha c h i e v e m e n t a n y h o w n o to n l yi nt h ep o e t r y sc r e a t i o no fc a oz 再 sl i f e a n do c c u p i e sa l li 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i nt h e 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p o e t r yh a si m p o r t a n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 b e c a u s et h e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c a oz h g sp o e t r y c r e a t i o n p l u si t sl a t e rl i f ee x p 谢e l l c e w h i c hm a k e s i tl a t e rm a d eo u t s t a n d i n g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np o e t r y k e yw o r d s c a oz h i e a r l yp o e m s c o n t e n t a r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 尽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宁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武磊力时间 d 护年尹月巧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宁夏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 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 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同意宁夏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 传播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吾式力力 时间 2 p 年争月甥日 导师躲潍何 慨矽驴年甲月谬日 宁夏人学硕l j 学位论丈引言 己l 吉 j 嗣 曹植诗歌创作的分期一般以公元2 2 0 年十月 曹丕即帝位 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这 是余冠英先生在 三曹诗选 序言 中提出的 自此而后 尽管尚有学者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 看法 但余先生的观点一直被学术界沿用 曹植在公元2 2 0 年前后 无论是生活遭遇还是文学创 作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此以此年为界是有说服力的 也更便于我们把握曹植的诗歌创作 曹植是中国诗歌史上有名的大家 南朝钟嵘说他是 建安之杰 诗品 刘勰称之 陈 思之文 群才之俊也 文心雕龙 指瑕 唐朝杜甫有诗云 赋料扬雄敌 诗看子建亲 奉 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宋代张戒评日 韩退之之文 曹子建 杜子美之诗 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岁寒堂诗话 卷上 明代张溥论曹植 集备众体 世称绣虎 其名不虚 汉魏六朝百三家 集题辞 清代冯班说 千古诗人 惟子美可配陈思王 围炉诗话 卷四引 由此可以看出 曹植在历代评论者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近几十年来 曹植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有关研 究文章公开发表的就有数百篇 其中也包括一些硕士论文 这些文章中多数是将曹植的前后期创 作统而论之 而重笔也往往放在其后期创作上 就笔者所见 有关曹植前期诗歌的研究 尚无专门论文的出现 徐公持 魏晋文学史 第 四章第二节从诗歌与辞赋谈到了曹植的前期创作 列举分析了曹植前期几首代表性的诗歌 得出 了 曹植在建安时期创作个性已初步形成 的结论 魏晋文学史 7 0 一7 6 页 但是限于篇幅 徐公持先生对曹植前期诗歌的论述尚不够完整与全面 钟优民 曹植新探 把曹植诗歌作为专题 研究 对前期诗歌亦有所论述 但也仅限予儿首代表性诗歌的分析 并未对前期诗歌作系统深入 的研究 对曹植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与成就也未凸显 单篇论文论及曹植前期诗歌亦很少 主要 有王宽行 从曹植赠送诗看其前期的政治处境与思想 郑州大学学报 1 9 8 6 年第l 期 指出 就曹植一般的生活经历和政治遭遇来说 前后期确实有很大的不同 但就其政治抱负及其实现 来说 则前后两期基本上是一致的 吾师梁祖萍教授 曹植赠答诗主体意识的呈示 宁夏大 学学报 2 0 0 0 年第2 期 从对赠答诗表现的主体意识的探析来说明曹植赠答诗的创作特点及独 特成就 显示了自己个性的研究视野 曹植前期诗歌篇目 历来学者看法不一 笔者在前贤学者研究的基础上 综合近年来一些 新的研究成果 如徐公持 曹植诗歌的写作年代问题 反复比较几家权威注本 黄节的 曹子 建诗注 赵幼文的 曹植集校注 并与史书相结合 较为完整地确定曹植前期诗歌的篇目 共 2 2 首 本文参考以往对曹植前期经历及创作考证的成果 对其前期诗歌进行系年 在此基础上 将 曹植前期诗歌按题材进行分类 分为宴游诗 友情诗 述志诗 弃妇诗以及其他题材的诗歌 挖 掘其不同题材诗歌的深刻内涵以及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并力图从全新的角度 论述曹植前期诗歌 的艺术特点 得出曹植前期诗歌在艺术上已经成熟的结论 最后指出曹植前期诗歌的重要性以及 对其后期诗歌的影响 宁夏大学硕 j 学f t 论丈第一蒂曾植前明文游诗 曼 i iii i i i 蔓曼曼量曼皇曼皇曼曼曼曼曼皇曼蔓皇皇 第一章曹植前期宴游诗 第一节曹植宴游诗的内容 宴游之事古来有之 早在西周时期 就有周王宴请群臣的记载 到了汉代 宴游也是统治者 与文人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 有了宴游生活 自然而然就产生的宴游作品 宴游作品从一开始是 反映人的生活与生活情致 到汉武帝时期 董仲舒提出了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倡导 发乎 情 止乎礼义 的诗教 一些汉代辞赋家辞赋中宴游生活的描写 只是为了突出统治者的奢侈淫 靡 富庶豪华 目的是讽谏主上引以节俭 或偶而有个性形象和欢悦场面的描绘 也多是为了表 现大一统时代最高统治者的亲和爱民 至高至上 而不是为了表现主体的精神风貌 汉末魏晋时 期 由于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文学的创作更加自觉 宴游诗的内容得以进一步开拓 尤以曹植为 代表 一 曹植之前的宴游诗 宴游诗并非曹植所创 在曹植之前 宴游诗就有了一个发展的历程 从 诗经 到汉代 古 诗十九首 再到建安时期的曹丕 建安七子 都有关于宴游诗的创作 一 诗经 中的宴飨诗 宴飨诗是宴游诗的雏形 它是以君臣 亲朋欢聚宴飨为主要内容 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 欢乐 和谐 如 小雅 鹿鸣 宴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 而有政治目的 在这些宴饮中 发挥 的是亲亲之道 宗法之义 体现了礼的规则和人的内在道德风范 是周初社会繁荣 和谐 融洽 的反映 诗经 中的宴飨诗又称为宴饮诗 小雅中的 鹿鸣 伐木 鱼丽 南有嘉鱼 蓼 萧 湛露 彤弓 菁菁者莪 鱼藻 宾之初筵 瓠叶 以及大雅中的 行苇 等 均属这一类 这些诗歌或写酒肴丰盛 或写款待盛情 其意皆不在酒肴和酬酢本身 而在表现宾 主关系和谐与气氛的融洽 其根本着眼点还在于德 可见这些宴饮诗所歌颂的不仅是宴礼的外在 的节文形式 更重要的是人的内在道德风范 是好礼从善的能动欲求 正如 礼记 乐记 中所 言 先王之制礼乐也 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 将以教民平好恶 而反人道之正也 回 言以 蔽之 宴饮诗所突出表现和歌颂的正是这种 人道之正 即脱离了低层次感性需要的奴隶主贵 族的人伦正道和精神之美 宴饮诗的写作目的就作者的主观米说主要有二 一为观盛德 二为戒耽酒 所谓观盛德即饮 酒观德 就是通过饮酒揖让酬酢表现出从容守礼的道德风范 这一点宴饮诗本身即表现得十分清 楚 小雅 蓼萧 是一首燕君子之诗 第二章云 蓼彼萧斯 零露滚滚 既见君子 为龙为光 其德不爽 寿考不忘 诗集传 龙 宠也 为龙为光 喜其德之词也 固明此诗为 喜 其德 其德不爽 而作 又 小雅 湛露 是欢燕君子 宾主互赞之诗 诗集传 引曾氏说 回清 孙希h 礼让榘解 北京 中华1 5 局 1 9 8 9 页9 8 3 岱宋 未盛注 涛集传 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5 8 贞i i i 2 宁慰人学顾l 学1 毫论文第一帚曾植前期宴游诗 前两章言 厌厌夜饮 后两章言 令德 令仪 虽过三爵 亦可谓不继以淫矣 可见诗 人所赞美和向往的不是权势 福禄 也不是阿谀奉承 而是饮而适量 揖让有节的酒德 又 小 雅 鹿鸣 更为明显 孔子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礼记 缁农 记载了孔子对于此诗的评论 私 惠不归德 君子不自留焉 诗云 人之好我 示我周行 圆从孔子对于这两句诗的解释不难看 出他对于全诗以及诗歌写作目的的认识 君子唯德是与 饮宴中亦念念不忘 而相示以德 关于戒耽酒 有人认为宴饮诗不但没有戒耽酒的意义 反而是鼓吹纵酒享乐 宣扬贵族腐朽 奢靡生活 这种认识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 不但不符合宴饮诗的实际 而且也有违于西周中期以 前的社会状况和饮酒礼节 如前所说 多数宴饮诗所歌颂的不是花天酒地 纵情享乐的生活 而 是谦恭揖让 从容守礼的道德风范以及宾主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 对于纵酒失德和无节制的狂饮 一般来说 宴饮诗多是根据有关礼仪的规定予以揭露和告诫 小雅 宾之初筵 对诸公醉后的丑 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作者对于沉醉于享乐而有失体统的现象持有完全否定的态度是十分明显的 作品本身反对眈酒 维护礼仪 即诗中所说 饮酒孔嘉 维其令仪 的写作目的也是十分清楚的 而且 从西周统治阶级对于饮酒的态度说明鼓吹纵酒享乐说的无稽 周初统治者曾严禁纵酒 他 们认为殷纣之所以有杀身亡国之祸 正是纵酒无度所致 这一点 尚书 酒诰 有明确记载 酒 诰 一说为周公戒康叔之词 希望康叔严厉戒酒 不要重蹈殷之覆辙 今惟殷坠厥命 我其可 不大监 抚于时 对纵酒者除前代百工稍有照顾外 其余皆严惩而不宽贷 尽执拘以归于周 予其杀 再看西周中期以前的饮酒礼节和习惯 如前所说 礼之初 始诸饮食 周人认为酒 是上帝的恩赐 最初用于祭祀行礼 为神享用 后来为了表示对于宾客的敬重 才用来待宾 不 过最初待宾用酒并不如同现在的饮下 而只是嗅酒气 礼记 郊特牲 至敬不飨味 而贵气 臭也 诸侯为宾 灌用郁鬯 灌用臭也 回这是飨礼和祭礼中用郁鬯 一种香酒 敬献宾客 实 际只是嗅嗅而已 这种敬献方式或许是效法以酒敬神的结果 后来渐渐改为啐或哜 哜 口尝 意指既祭之后入口至齿 方饮而实不饮 这种象征性的饮酒是但行其礼而不取其味 只是节文 仪式而已 从 尚二饽 左传 国语 等典籍的有关记载可以知道 这种敬宾方式直到成康时 代的一些重要典礼场合 如飨礼 乡饮酒礼等仍然保持着 正是这样的特殊的饮酒方式 才有 左 传 昭公五年 是以圣王务行礼 爵盈而不饮 睁 礼记 乐记 一献之礼 宾主百拜 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 锄等等种种说法 否则 这些说法是无法理解的 明确了周初以酒饮宴宾 客的方式 就会知道它与周初严禁纵酒并不矛盾 在周人心目中 狂饮纵酒和以酒宴宾是根本不 同的两回事 纵酒既为周初统治者所不容 那么歌颂纵酒享乐的诗歌自当亦为统治者所不容 周 初以酒宴饮既然只许 啐 哜 那么 宴饮诗所写的宴饮自然也是 啐 哜 在这种情况 下宴饮诗义怎么会像某些论者所断言的那样鼓吹纵酒享乐呢 可以看出 像这样脱离开当时的具 体历史背景和有关的生活习尚 以后代的眼光从字面上去理解作品 不但不能正确认识宴饮诗的 思想内容 而且还要歪曲它的写作目的 宋 朱熹注 诗集传 e 海 上海占籍m 版社 1 9 5 8 页1 1 2 清 孙希j t 礼记集解 北京 中4 i 局 1 9 8 9 页1 3 3 1 王t i t 舜译注 尚杉译注 聊城 山 自j l l i 范学院聊城分院 1 9 7 9 贞2 5 4 清 孙希e i 礼配袋解 北京 中华f s 局 1 9 8 9 贞6 7 i 上m 舜详注 尚f 5 滞注 聊城 i l i 尔师范学院聊城分院 1 9 7 9 页 3 8 3 杨们峻 存秋矗传江 北京 中华传局 1 9 8 1 页1 2 6 7 清 孙希旦 礼记集解 北京 中o i s 局 1 9 8 9 贞9 9 7 3 宁夏人学j j j i j 学位论文第一 章留值前明窟游诗 二 曹丕及建安七子的宴游诗 建安十六年之后 随着铜雀台的建成和徐干 刘桢等被任命为文学侍从 随着曹氏兄弟进入 诗歌写作的黄金时代 五言乐府诗的写作活动出现了真正的高潮 其中 宴游诗是最早兴起的五 言诗歌题材 邺下文人主要的活动地点 一是南皮之游 二是西园之游 七子年谱 记载 建 安十六年五月 阮璃与吴质等参与曹丕为中心的南皮之游 宋j 伟 谢灵运传论 有 采南皮之高 韵 的说法 则南皮之游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太平寰宇记 卷六十五 沧州南皮县 下日 醮 友台在县东二十五里 魏志 云文帝为五官中郎将与吴质重游南皮 筑此台醮友 南皮之游 似乎还仅仅是邺中西园之游的预演 大抵以清谈赏乐为主 曹丕 与吴质书 每念昔日南皮之 游 诚不可忘 高谈娱心 哀筝顺耳 大概曹丕等人 是在暑期有南皮之游 暑末初 凉时 移师邺城的西i 元l 和东阁讲堂 西园和东阁讲堂 似都在铜雀台之内 是铜雀台的内部园堂 还有 建章台 也应该是铜雀台的初名 我们可以 西园 总称之 西园之游 在清谈基础上更增 加五言乐府诗唱和活动 二曹和七子中的五位诗人 全部参加了两次写作活动 七子中除了孔融已死 徐干没有记载 也当有诗参与 现存的篇章 曹丕四篇 曹植两篇 应砀两篇 其余各一篇 共计十二篇 曹丕 还存有一断句 高山吐庆云 题为 东阁诗 也在东阁讲堂和两园诗的系列之中 其它丢 失的篇章 以及七子之外的参与作品 还不知道有多少篇 这么多的诗人 在同一地点 同一时 间 使用同一诗体形式 五言诗 写作同一题目的文人雅集 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的 大规模文人雅会的集体口昌和写作活动 五言诗正是在这种大规模的文人集体写作 唱和切磋中渐 次走向成熟的 如建安十六年 陈琳 有预邺中游晏事 作 宴会诗 根据傅如一先生考 证 饮马长城窟行 非陈琳所作 固则这首 宴会诗 是陈琳五言诗写作的最早记载 其诗如 下 凯风飘阴云 白日扬素晖 良友招我游 高会宴中闱 玄鹤浮清泉 绮树焕青蕤 再看 王粲写的 公宴诗 可知是同一个节气中的作品 昊天降丰泽 百卉挺葳蕤 凉风撤蒸暑 清云却炎晖 高会君子堂 并坐荫华榱 嘉肴充圆方 旨酒盈金署 管弦发徽音 曲度清且悲 合坐同所乐 但诉杯行迟 常闻诗人语 不醉且无归 今日不极欢 含情欲待谁 见眷良不翅 守分岂能违 古人有遗言 君子福所绥 愿我贤主人 与天享巍巍 克符周公业 奕世不可追 四 文选 李善注 此诗侍曹操宴 陈琳另有 游览诗 二首 时令与王粲此诗相连接 写秋 季的景色 其二 有 秋风凉且清 可能是这一组宴游诗的后期作品 在此一并叙及 其 一 云 高会时不娱 羁客难为心 殷怀从中发 悲感激清音 投觞罢欢坐 逍遥步长林 萧 萧山谷风 黯黯天路阴 惆怅忘旋反 唏嘘涕沾襟 其一 上述陈琳 王粲的宴游诗 既写了宴游 又写了宴会上的 嘉肴 旨酒 金蠹 管弦 等物象 显得较为具体 而阮瑜 应场的两首同题之作 则主要是议论 重心在于对曹 操的赞美上 如阮瑶的同题 公宴诗 阳春和气动 贤主以崇仁 布惠绥人物 降爱常所亲 上堂相娱乐 中外奉时珍 五味风雨集 杯酌若浮云 应场 公宴诗 巍巍主人德 嘉会 被四方 开馆延群士 置酒于新堂 辩论释郁结 援笔兴文章 穆穆众君子 好合同安欢康 促 俞绍初辑校 建安七子集 七干年谱 北京 中华 5 局 1 9 8 9 页4 1 7 圆俞绑十j j 辑校 建安七子集 七子年谱 j l g 中华 5 局 1 9 8 9 页4 1 8 4 1 9 俞纠初辑校 建安七子集 七子年谱 北京 中华f 5 局 1 9 8 9 页4 1 6 傅如 乐府占辞 考索 文学遗产 1 9 9 0 1 吴云 唐纠中 土粲筵注 郊州 中州f 5 画社 1 9 8 4 贞1 9 4 宁夏人学顾f 学何论文第4 章曾植前期宴游诗 坐褰重帷 传满腾羽觞 应场的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也应该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特 别是后半部分 公子敬爱客 乐饮不知疲 和颜既以畅 乃肯顾细微 赠诗见存慰 小子非所 宜 更是与这组公宴诗相似 其中后者的 辩论释郁结 援笔兴文章 和 公子敬爱客 乐饮 不知疲 还有些意味 概括了当时宴游的场景 总体来看 宴游诗还带有一些两汉议论诗的尾巴 这一组诗作 在 诗缘情 的探索中 不自觉地触摸到中国诗歌走向的经络 如景物的摹写 诗歌韵律节奏的美感等 使宴游诗更为生动 如刘桢 公宴诗 永日行游戏 欢乐犹未央 遗思在玄夜 相与复翱翔 辇车飞素盖 从者盈路傍 月出照园中 珍木郁苍苍 清川过石渠 流波为鱼防 芙蓉散其华 菡萏溢金塘 灵鸟宿水裔 仁兽游飞梁 华馆寄流波 豁达来风凉 生平未始闻 歌之安能详 投翰长叹息 绮丽不可忘 曹丕的 芙蓉池作诗 为 乘辇夜行 游 逍遥步西园 双渠相溉灌 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 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 飞鸟翔我 前 丹霞夹明月 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彩 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 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 意 保己终百年 其中曹植的 秋兰被长坂 朱华冒绿池 潜鱼曜清波 好鸟鸣高枝 除了 第三句的 波 字 几乎就是唐人的绝句了 曹丕的 卑枝拂羽盖 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 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 华星出云间 刘桢的 月出照园中 珍木郁苍苍 清川过石渠 流 波为鱼防 芙蓉散其华 菡萏溢金塘 等 都有描写景物的名句 可以说 开了谢灵运山水诗的 先河 二 曹植宴游诗的内容 曹植所写的宴游诗大约与曹丕及 建安七子 中的 五子 是同时之作 大多都是在建安十 六年到 十二年之间的南皮之游以及西园之游的邺下生活时期 文心雕龙 明诗 概括说 建 安之初 五言腾踊 文帝 陈思 纵粤以骋 霄 王徐应刘 望路争驱 并怜风月 押池苑 述恩 荣 叙酣宴 慷慨以使气 磊落以使才 造怀指事 不求纤密之巧 驱辞逐貌 惟取昭晰之能 所谓 并怜风月 押池苑 述恩荣 叙酣宴 指的就是曹植及建安文人在此时期所创作的宴游诗 前面已经简单论述曹丕及 五子 的宴游诗 下面重点分析一下曹植的宴游诗 曹植前期的宴游诗今存6 篇 分别是 公宴 侍太子坐 斗鸡诗 箜篌引 当车已驾行 当来日大难 在这些诗篇中 既有表现了邺下生活的安逸 又有表达了诗 人对人生的思考 一 描写宴游享乐的安逸生活 公宴 一诗是诗人随兄曹丕在铜雀园宴会时所赋的诗 同时的诗人如王粲 刘桢 阮塥 应场等人都有 公宴 诗 都是在邺城的唱和之作 这些诗是邺下诗人集团生活的留影 本篇可 能是和曹丕 芙蓉池作 的诗 公子敬爱客 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 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影 列宿正参差 秋兰 被长坂 朱华昌绿池 潜鱼跃清波 好乌呜高技 神飚接丹毂 轻辇随风移 飘飘放志意 千秋长若斯 黄节曾指出 此诗盖和魏文帝 芙蓉池作 他还作了逐句对比 证明了二诗间的唱和关系 公宴 全诗反映的是建安时期贵族子弟追欢逐乐的生活 此诗是一首典型的宴游诗 既有 宴 黄节 曹子建诗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5 7 页2 5 宁豆人学硕l j 学位论文第 章曾偾前朗窟游诗 又有 游 酋句 公子爱敬客 终宴不知疲 宴会结束之后 公于却感觉不到疲倦 说明公子 好客 也为接下来的清夜游玩准备了必要的理由 接下来写到游玩的场面是 飞盖相追随 再 下来就写了游园的所见所闻 见到的美景有明月 列宿 秋兰 潜鱼等等 闻到的声音是鸟鸣 神飚接丹毂 轻辇随风移 中 神飚 与前句 毪盖 一词相呼应 指出了西园之游的美景是 在快速行使的车中所见 最后两句是结束语 祝福追随游园的人永远自由自在 欢乐长寿 再如 侍太子坐 亦是写宴游生活场面的豪华 与 公宴 主要描写 游 不同的是 侍 太子坐 主要描写的是 宴 的奢侈 白日曜青春 时雨静飞尘 寒冰辟炎景 凉风飘我身 清醴盈金觞 肴馔纵横陈 齐人 进奇乐 歌者出西秦 翩翩我公子 机巧忽若神 诗题中的 太子 指的是曹植的哥哥曹丕 诗的前四句明确交代了季节 首句 白日曜青春 说明是初春 下三句写了各种各样的初春景象 时雨清净了游尘 寒冰在暖阳下消融 凉风吹拂 着人们 由美好的季节引出美好的事情 中间四句写了诗人侍坐情况 大力铺张了丰盛的酒宴 渲染了奇妙的歌舞 一方面表达了太子对来宾招待的热情 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诗人与来宾满意的 心情 这四句客观上揭露了贵族公子的奢侈生活 但作者主观上对于这样的生活还是给予肯定的 最后两句 翩翩我公子 机巧忽若神 写诗人对太子的敬颂趋奉 三国志 裴松之注引 魏书 说 丕年八岁 有逸才 遂博贯古今经传 诸子百家之书 敬颂的是曹丕确有才智 而说诗 人趋奉是因为此时曹丕已定为太子 敬颂本身也就显出了趋奉之意 明末清初朱嘉徵说此诗 志 讽也 此与 郑风 叔于田 齐风 猗嗟昌兮 周一隐刺 意思是诗人讽刺太子 纵观全 诗内容 这种 志讽 之说 非诗中所有 斗鸡诗 是描写斗鸡的诗 斗鸡是古代人们生活消遣的一种游戏 刘桢 应场都有同题诗 作 见于 艺文类聚 全诗反映了斗鸡的盛大场面 游目极妙伎 清听厌宫商 主人寂无为 众宾进乐方 长筵坐戏客 斗鸡问观房 群雄 正翕赫 双翘自飞扬 挥羽激清风 悍目发朱光 觜落轻毛散 严距往往伤 长呜入青云 扇翼独翱翔 愿蒙狸膏助 常得擅此场 诗中提及的 主人 应该是曹丕 曹植等贵公子 而 众宾 当指刘桢 应场等邺下文人 这个 说法 应场诗中的 兄弟游戏场 命驾迎众宾 两旬可作证明 众宾 是 兄弟命驾 来的 那么这个 兄弟 指的就是曹氏兄弟 据史料记载 曹丕 曹植曾多次命王粲 刘桢等人作诗作 文章 既然可以命令作诗作文章 自然也可以 命驾迎众宾 了 诗的前四句就写出贵族生活的 颓废与无所事事 紧接着就引出斗鸡这一娱乐方式 群雄正翕赫 以一f j k 句 描写的是斗鸡的 宏大场面 这正是贵族子弟安逸生活的体现 最后两句 愿蒙狸膏助 常得擅此场 是诗人对 斗鸡胜利的设词 实质上是描绘斗鸡主人想方设法获胜的心理 这首诗客观上揭露了贵族统治者 寻欢作乐的腐朽本质 但诗人所想表达的依然是生活的悠闲自在与享受 箜篌引 乃是乐府l r 题 曹植旧题新作 写的是宴会宾客的事 全诗二十四句 前十六句 写的全是宴游之盛 置酒高殿上 亲友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 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 齐瑟和且柔 阳阿 奏奇舞 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 缓带倾庶差 主称千金寿 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 晋 膝寿 t 圜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7 5 页 5 7 6 宁夏人学硕f j 学位论文第一章曹债前朗寰游诗 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 磬折欲何求 首旬 高殿 点明了诗中的主人 诗人自已是位列王侯 次句 从我游 又暗示了他领袖 群臣的气派 二句看似措词平平 其实已经气象不凡 非有子建之身份者不能道此 殿上既有美 酒盈樽 厨下又操办了丰盛的膳食 烹羊宰牛 这宴席已极诱人 更奂然称盛的 是席前的音乐 歌舞 秦地的筝 齐国的瑟 其音或高亢慷慨 或平和温柔 叫人听来或神情激昂 或愉然微笑 那舞女个个身轻如同赵飞燕 非但舞姿妙态令人称奇不置 且其樱口所发清歌 亦无非往日洛城 帝里的殿堂名曲 令人遥想昔盛 感叹良久 阳阿 西汉赵匕燕原在阳阿公主府里学歌舞 此处 既代指舞女 又与 京洛 构成巧对 虽是寻常地名 用来亦见诗人之匠心 这般美酒佳肴 轻 歌曼舞 如何不使席上至亲好友欣然色动 胃脾人开 高高兴兴地把了三巡酒 将酒宴的常礼了 结 他们便一个个宽松了腰带 也不去计较是否有失体面 放开肚子尽情地吃喝起来一反正主 人爱客 吃得越多 他越高兴 如不多用些 又如何显现他的盛情美意 于是 在歌舞伴催之下 在酒酣耳热之余 盛宴达到了它的高潮顶点 倾庶羞 亦即席面上的美味佳肴倾数一扫而 光 好大的胃口 可以想见 客人们吃得是多么惬意 主人看得是多么欢悦 庶羞 谓种种佳肴 羞 通 馐 至此 盛宴结束了吗 不 还有令宾客们更惊喜万状的余兴节目呢 主人捧出 黄金千两 说是为众位祝寿的一点小小心意 宾客们却之不恭 只有拜受了之后奉献上他们的衷 心答辞 愿君侯万寿无疆 终于要分手了 众宾临行前再三致意主人 决不忘记往日的友谊誓约 那种对朋友始厚终薄的事 是要受道义谴责的 我们可决不会做 客人是知恩不报非君子 主人 却认定施恩图报非君子 他连连谦让 区区薄礼 何足挂齿 我只知保持君子的谦谦之德 舍此 别无所求 久要 即旧约 要 通 邀 磬折 恭敬貌 谓身体弯折如磐 宴会以宾主间的 推心置腹的对答结束 足见主是贤主 宾是嘉宾 他们都是至诚以待人 可不是什么酒肉朋友 惟其如此 这才是一场真正的盛宴 是精神极度轻松 心灵极度愉快的欢宴 另外 当车已驾行 与 当来日大难 也是此类作品 都有描写贵族生活的安逸以及宴游 的盛大 如 阖门置酒 和乐欣欣 当米日大难 侍者行觞 主人离席 不醉无归 来 明灯以继夕 当车己驾行 二 抒写无限惆怅的人生思考与慷慨激昂的意气 曹植的宴游诗表现的并不单单是贵族宴游生活的享乐 也不仅仅是对宴游场面宏伟盛大的铺 陈 还表现在它突出显示了曹植对宇宙无限 人生无常的深入思考 这是曹植宴游诗与其他诗人 宴游诗的不同之处 也恰恰显示了曹植宴游诗的独特与进步意义 前文分析了 箜篌引 的前十六句 描述的是酒宴的盛大与主人的热情 而后八句 诗人笔 锋一转 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惊风飘白日 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可再 百年忽我道 生存华屋处 零落旧山丘 先民 谁不死 知命复何忧 惊风飘白日 光景驰西流 二句 于篇中突起奇峰 欢会之时 谁曾想到时光消逝 只是到了 席罢人散 悄然独处 这才惊觉绚丽朝阳变成了惨淡白日 煦熙温风变成了逼人寒气 惊风 非谓风惊 人自惊于风也 这一惊 非但惊醒了诗人 也惊起了全诗 惊动了读者 惊 之下 又继以 飘 继以 驰 继以 流 这些奔涌的字词 令人但觉日色微薄 日影西斜 岁 月飞驰如轮 飞逝如水 休说沉酣歌舞 迟暮已在眼前 这 切 委实是惊心动魄 写到这里 悲凉之气掩住了氤氲酒气 瑟瑟风声吹散了歌声乐声 生命短暂的至愁至哀压倒了万寿无疆的善 7 宁夏大学硕t 学位论文第一章曹椅前期宴游诗 祷善颂 全诗格调 顿然大变 变得面目皆非 这一转折 极突兀 极生硬 极不合理 然而 业已在寻求人生价值 探究生命意义的曹植 在穷欢极乐之下 猛然痛感美好时光实在短促 空 前盛况无法重复 就算有百年之寿 很快也就到了尽头 道 尽也 刚才还是高殿华屋竞豪斗奢 转瞬已与草木一起零落 在荒山野墓里化作尘埃 这 又是极正常 极自然 极合于情理的感 情 不作如是想 又如何是曹植 是以 盛时 以下四句 愈转愈悲 悲凉之气 直要人窒息了 先民谁不死 知命复何忧 是慷慨意气的体现 先民都不免一死 我的命运也将如此 忧也 罢 不忧也罢 这个归宿总是注定了的 既是如此 那就乐观起来吧 让生命充实起来吧 这二 句是卒章显志 虽然短 也可自成一段落 公宴 诗的最后两句 飘飘放志意 千秋长若斯 从表面来看 是作者美好的祝福和殷 切的希望 但这种祝福和希望的背后 恰恰有着诗人深刻的思索 诗人意识到这种快乐的生活无 法永存 才提出 千秋长若斯 的祝愿 当来日大难 中的 日苦短 乐有余 乃与其父曹操 的 短歌行 中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有异曲同工之妙 体现了慷慨悲 凉的建安之风 曹植在宴游快乐的同时 深刻意识到人生苦短 快乐有余的现实 不能不说曹植 是一位独特的诗人 说明曹植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但诗人也不会完全沉浸在忧患之中 别易 会难 各尽其觞 当来日大难 体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一面 尽管意识到再相会已经很难 但也不必过于悲伤 还是享受现在的美酒吧 综上所述 曹植的宴游诗不但描绘了宴游生活的奢华与宴游场面的盛大 而且写出了诗人对 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种思考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但是诗人也不会陷入忧患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而是在忧患的同时 仍不乏慷慨激昂的意气 这与当时所处的建安时代所具有的建安风骨是分不 开的 第二节曹植宴游诗与建安风骨 曹植诗歌的前后期划分是以曹丕继位为界的 那么曹植的前期诗歌创作都处于建安年问 建 安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 已是东汉末年 这是一个人动乱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 文学的创作具 有独特的一面 这个时期的创作被后人称之为 建安风骨 恰好曹植是这个时期最有代表的作 家 钟嵘称其为 建安之杰 而宴游诗是曹植前期最具代表性的诗歌 那么曹植的宴游诗与建 安风骨就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 曹植宴游诗与刘勰 文心雕龙 的评论 刘勰在 文心雕龙 中对曹植的评价很多 如 陈思之表 独冠群才 章表 第二十二 子建援牍如口诵 神思 第二十六 陈思 群才之英也 事类 第三十八 陈思以公 子之豪 下笔琳琅 时序 第四十五 魏文之才 洋洋清绮 旧谈抑之 谓去植千里 然子 建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 子桓虑详而力缓 故不竞于先鸣 而乐府清越 典论 辩要 迭 用短长 亦无懵焉 但俗情抑扬 雷同一响 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 思王以势窘益价 未为笃论 也 才略 第四十七 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 至于魏文述典 陈思序j 5 序志 第五 十 等等 这些评论有的是强调曹植的才气 有的是称赞曹植敏捷的思维 有的是表现曹植在某 8 宁夏人4 硕l 学位论文第 章曹植前明鏖游诗 种文体创作上的独特性 关于建安时期的宴游诗 当然也包括曹植的宴游诗 刘勰在 文心雕龙 明诗 中提到 暨 建安之初 五言腾踊 文帝陈思 纵辔以骋节 王徐应刘 望路而争驱 并怜风月 狎池苑 述 恩荣 叙酣宴 慷慨以任气 磊落以使才 造怀指事 不求纤密之巧 驱辞逐貌 唯取昭晰之能 此其所同也 其中 怜风月 狎池苑 述恩荣 叙酣宴 指的就是宴游诗 刘勰认为建安时期 的宴游诗是具有建安风骨的特征 明诗 论述了自 诗经 以来各个时代的诗歌 在论述建安 诗歌时 刘勰只提到建安文人的宴游诗 并未提及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王粲 七哀 以及曹植 白马篇 等诗歌 这说明刘勰在 文心雕龙 中提到的具有建安风骨的诗仅仅指的是建安时期 的宴游诗 刘勰之所以如此强调宴游诗的价值 是因为他反对光追求形式 缺乏真感情的诗歌 对于诗歌的思想内容要求并不高 那么 建安时期 王粲的 七哀 诗 曹植的友情诗 述志诗 等 是否具有建安风骨的特征呢 以现在学界的大多数学者观点来看 答案是肯定的 不过 刘 勰 文心雕龙 明涛 中只提到建安宴游诗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下面从 风骨 的涵义入手 以当代学者对建安风骨理解的最新标准 分析一下曹植的宴游诗是否具有建安风骨的特征 二 风骨 的涵义 首先讲 风 这个含义首先见于 诗经 中的国风 毛诗序 里解为 故诗有六义焉 一日风 二日赋 三日比 四日兴 五日雅 六日颂 上以风化下 下以风刺上 主文而谲谏 言之者无罪 闻之者足戒 而在 风骨 的篇首对风的解释为 诗 总六义 风冠其首 斯乃化感之本源 志气之符契也 刘勰继承了毛涛里关于风的说法 但是吸取了风化的部分 指的是文章的感染力 而并没有注重风刺 即文学的政治功用 因为毛诗序是汉代产生的 而刘 勰身处一个玄学昌盛的时代 对经学的态度是有所保留甚至是反对的 台湾学者王梦鸥先生认 为 他的宗经观念 是出于对中国文章 祖型 的崇拜 远胜于其对经义的信仰一因为他看重 的是辞章 而不是义理 所以兼容纬书骚赋诸子百家的语言 刘勰讲求的是文章的感染力 据史料记载齐武帝永明 公元4 8 3 4 9 3 年 间 佛教徒僧祜到江南讲佛学 刘勰就跟随僧祜住 在定林寺 协助僧祜整理佛经 历十余年之久 而这样的文化背景也促使他吸收了魏晋以来关于 风的概念的发展 魏晋以来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文学的自觉 文学开始脱离经书的束缚 而刘 勰关于风的另一面的理解正是其文学本身的结构问题 风可以作为外部的整体观感而存在 风 的另一条发展路数存在于人物品评 大量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 如 世说新语 阮浑长成 风气韵度似父 任诞 王夫人神情散朗 故有林下风气 贤嫒 世目李元礼 谡谡如劲松下风 赏誉 王戒云 太尉神姿高彻 如瑶林琼树 自然是风尘外物 氍赏誉 刘勰所讲的 风 是综合国风 建安风骨和人物品评一起构建而成的概念体系 但是风的指 向更多体现为外部性 这就需要 骨 米补充 关于 骨 也是出自于人物品评中 不过这个提法估计首先见于汉朝的相术 后来才出现在 转引自张少康 人朝文学的发展和 风骨 论的文化意蕴 巾国文化研究 1 9 5 8 3 9 宁夏人学彤 f 学位论史第一章曹植前期宴游诗 人物志 中 是故骨质气清则休名生焉 气清力劲则烈名生焉 人物志 八现 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 人物志 九征 强弱之植在于骨 躁静之决在于气 人物志 y t a 正 不过这里的 骨 是和 气 联系在一起的 这一点在 风骨 篇中也有反映 再看 文心 雕龙 中 骨 沈吟铺辞 莫先于骨 风骨 故辞之待骨 如体之树骸 风骨 结言端直 则文骨成焉 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