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论文】 德国维斯玛旧港口区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研究.pdf_第1页
【精品论文】 德国维斯玛旧港口区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研究.pdf_第2页
【精品论文】 德国维斯玛旧港口区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研究.pdf_第3页
【精品论文】 德国维斯玛旧港口区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研究.pdf_第4页
【精品论文】 德国维斯玛旧港口区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精品论文】 德国维斯玛旧港口区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建筑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德国维斯玛旧港口区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研究 姓名:张旸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建筑历史及其理论 指导教师:吕海平 2011-01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摘 要 i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内部功能的更新,历史建筑尤其是工业建筑成为 了很多城市再发展的桎梏,然而每个城市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工业建筑,它们记录了城 市成长的年轮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载体。面对城市发展的契机,若能有效改造和利用这些 工业建筑,对于传承一个城市的肌理和脉络,有着积极影响。德国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 改造始于鲁尔工业区的改造,20 世纪 70 年代爆发的能源危机让德国率先意识到改造结合 节能设计的必要性,如今,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因 而节能建筑改造设计理念有着紧迫而现实的意义。建筑如同一部耗能机器,如何建造新 的低能耗建筑,如何降低原有建筑的能耗,如何让旧建筑有效率地运行,都是亟待解决 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德国维斯玛市旧港口区工业建筑的解读,并运用节能技术加以改造,通 过具体案例来分析工业建筑改造的多样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旨在为我国的工业建筑 改造工作提供借鉴。 本文第一章概述了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动态、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等,第二 章对德国工业遗产保护改造理念进行分析,旨在为维斯玛工业建筑改造提供政策法规的 依旧和改造策略的参考。第三章主要阐述德国维斯玛旧港口区工业建筑改造背景和原 则,通过调研来明确改造定位,为下一章的具体改造设计方案提供理性分析和理论指 导。第四章,从建筑空间、结构和节能设计方面来具体论述旧港口区工业建筑的改造设 计,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对比分析。第五章,讨论了德国工业建筑的改造对于中国的借 鉴意义,其中哪些值得借鉴的,并引申出其关联性思考。 关键词:工业遗产;历史建筑;改造设计;节能改造 abstract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internal functions of the city constantly updated, historical buildings, especially industrial buildings are becoming the shackles of urban redevelopment, and there is more or less each citys industrial buildings, which recorded urban growth rings.face the urban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f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and reuse of these industrial buildings, there will be a positive effect for the heritage fabric and context of a city.german prot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could originate from the project of th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uhr industrial area, the energy crisis which outbreak in the 1970s make the german initially realized the need for energy- saving design, and now, 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cris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for the humanity, thus it s urgent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add the transformation design with the energy- saving measures.building as a machine is comsuming the energy , how to build a new low energy comsumption buildings, how to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original building, how to efficiently run the old buildings are problems to be solved.all of them is comtemporatay taget fot the architect. by the author of the old port area of germany wismar city interpret 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use of energy- saving technologies to transform, to analyze specific cases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iversity of industrial buildings,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designed to transform chinas industrial buildings work of reference. in the chapter,the main purpose and the motivation of this thesis. in the chapter ii the main content is the background of the german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in the,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of the wismar s historical industrial zone and 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analyze four examples to give this thesis some priciples to guide the tailed design. in chapter iii, base on the researching of the industrial historical buildings in the old port of wismar, then conclude the design principle, design target and design method. in the chapter iv, presenting a series design methods for the industrial historical building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four constructional examples. the renovation content is made up with the building structure and ecological techniques. in the chapter v, to discuss the transformation methods and policy regulations in germany, try to give some references for chinese contemporary building renovation. keywords: industrial heritage;historical building;transformation design;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abstract iii energy- saving design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论文 中取得的研究成果除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本人为获得其它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共同工作过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完全了解沈阳建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 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 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沈阳建筑大学可以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交流。(如作者 和导师同意论文交流,请在下方签名;否则视为不同意。) 作者和导师同意网上交流的时间为作者获得学位后: 不限 半年 一年 一年半 两年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 期: 日 期: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笔者有幸参与了中德交换项目,在德国维斯玛学校(hochschule wismar)进行了一 年的交流学习。留学国期间,在马丁 涡轮萨克(martin wollensak)教授的指导下,学习 建筑节能技术知识、建筑节能策略设计和建筑节能改造设计等建筑学知识。 在德国期间,笔者参与了三个当地的实际项目和一个国内项目。德国项目分别是卢 肯瓦尔德(luckenwalde)小学的改造设计、路德维希(ludwig)音乐学院学生宿舍改造 设计和维斯玛(wismar)老海港区工业建筑改造设计,国内项目是抚顺海洋馆的改造。 在卢肯瓦尔德小学的改造设计中,笔者从新旧建筑的对比和使用功能的拓展作为改造思 路进行设计,通过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环境的情况,运用建筑节能技术使其能达 到节约并高效利用能源的目的;路德维希音乐学院宿舍由于其属于历史保护建筑,保护 等级较高,大面积的穿插置换建筑空间的改造是不可行的,因而改造主要集中在主要以 室内设计为主,对于节能方面则是置换保温材料、添置采光井、通风系统和热交换系 统;国内抚顺海洋馆改造则是从功能上的彻底变更和重构,从海洋馆到创意中心,从封 闭空间到开敞空间,从人工照明到自然照明等等一系列的转变为建筑的空间设计和建筑 节能改造设计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场所。而且海洋馆改造方案与之后的维斯玛旧港口区工 业建筑改造有着诸多相似性,为后者的改造设计提供了原则上的指导,这也是本文将要 着重介绍的。 在本论文中,笔者将全面系统地介绍当代在气候和能源危机下的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节能、环保、低能耗、低碳的建筑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但是众多已经存在的建筑我 们又该如何去改造才能变废为宝,才能符合现代建筑节能的要求呢?正是带着这样的思 考,笔者试着以德国建筑节能技术改造的实例分析,从宏观背景到理论知识,从设计方 法的整理再到设计实例,期望能给予我国的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以参考。 1.1.1 研究背景 目前,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国内外的许多城市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而一些 发达城市普遍存在着结构布局混乱、交通堵塞、居住环境恶劣、城市特色逐渐消失等问 题,仅仅依靠继续扩展城市规模和新建筑,已经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逐渐把 目光转向了城市更新,提出了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等新的城市 建筑概念和建筑设计改造理念。对城市旧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造,是城市更新具体方式之 一。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不断拓展和完善下,以合理的更新、改建旧建筑,替代大 量的拆除重建的方式,是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性选择,在当今气候和能源危机的双 重影响下,这种节能改造也是必然的。 第一章 绪论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 这里要强调的是,旧建筑改扩建不是指在简单复原的基础上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 而是指利用创新的方法节能设计,赋予建筑新的生命。只有赋予满足当代社会需求 的新功能,才能让丧失原有用途的老建筑重现生机。对于某些改扩建项目,实际上就是 处理落后的旧建筑和不断发展的时代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积极保护来焕发旧建筑的生 命力是一种基于新旧对话基础之上的更广意义、更深层的创新。德国对于旧建筑尤其是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起步较早,引证德国的经典改造案例并分析其改造的思路和方法,应 该说是在一定意义上为城市旧建筑改造性利用提供了较为成功的范本。 1.1.2 研究意义 本文题目为德国维斯玛旧港口区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研究,主要通过介绍德国对于工 业建筑的改造来给予我国的工业建筑改造以空间、结构和节能等方面的参考。由于德国 是世界上发展建筑节能技术较早的国家,并且目前已经有成熟完善的建筑节能体系,非 常适于学习和借鉴。节能改造是目前德国改造项目必须采用的手段,因此德国对于建筑 的节能改造是有着时间积累和理性认识的,如果引用德国的节能技术改造是本文的着重 点。 我国在经历了 30 年的改革开放,城市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是随着我 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内部功能的不断更新,势必会有大量的历史建筑遗留在许多 城市中,而工业建筑作为 20 世纪数量最大的建筑遗产,正带着城市发展的记忆在人们的 视野中消失。工业建筑遗产曾经在城市特别是大工业城市的城市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20 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很多城市的空间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兴起和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开发使传统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很多老 的工厂企业面临拆毁的命运;另一方面,城市的扩张使老的工业建筑夹杂在新建成的区 段中,显得格格不入,城市规划也有意识地将老的工业区向新兴工业区或郊外转移。这 样,许多产业建筑就丧失了其物质功能,并因为长时间地被空置、遗弃而逐渐破败,成 为城市环境建设的负担。产业建筑遗产曾是我国某一时期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代 表,是城市发展脉络的重要一环,是城市完整形象和历史沿革的见证。 工业建筑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最有代表性的见证,从这些建筑中蕴含着一个国家 最新的科技和技术,同时工业建筑亦承载了劳动者和建设者对于特定历史年代的记忆, 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业建筑遗产是城市历史的记忆载体,记载着我国近代产业发展历程 的文化景观。随着时间的流逝,工业建筑遗产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必将日益显示出 其历史载体的价值与文化审美上意义。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城市的发展和规划往往没有对这些工业建筑进行梳理、评 估和调查的情况下,工业建筑已经伴随着推土机的轰鸣声轰然倒塌,这种“大刀阔斧” 式的地推倒、拆平和破坏是在建设一个城市新建筑,同时也在毁灭一个城市印记、一段 城市历史、一个城市财富。工业建筑就这样在近 20 年内在迅速地退出城市生活的空间舞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3 台。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对大量的近代产业建筑、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开发、更新, 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而且也是旧城更新改造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1.2 论文研究的对象和界定 1.2.1 概念界定 1.“工业建筑”的定义 “工业建筑”(industrial building)是指供工业生产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工业建筑 最早在 18 世纪后期最先出现于英国,后来在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也兴建了各种工业 建筑。苏联在 20世纪 2030 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工业建筑种类繁多,例如 可分为钢铁厂建筑、机械制造厂建筑、精密仪表厂建筑、航空工厂建筑、造船厂建筑、 水泥厂建筑、化工厂建筑、纺织厂建筑、火力发电厂建筑、水电站建筑和核电站建筑 等。工业厂房按用途可分为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仓库、动力站,以及各种用途的 建筑物和构筑物,如滑道、烟囱、料斗、水塔等;按生产特征可分为热加工厂房、冷加 工厂房和洁净厂房等;按建筑空间形式可分为单层厂房和多层厂房两类。 2.“历史建筑”的定义 英文中的“历史建筑”(historic building),一般我们把它直译为“历史性建筑” 或“历史建筑”,对该词的首次定位是在 15 世纪的意大利。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该 词被广泛用来指应受到保护的建筑遗产,专指有重要历史意义与价值的建筑遗产,像罗 马城废墟、故宫这样的“古代遗物”(relic)、 “古迹”(monument),而非泛指所有 历史上的建筑。随着建筑保护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量性、一般化老建筑也被认为 是值得保护的建筑遗产。 但本文中所涉及的“历史建筑”则是指“historical building”。原因在于工业建筑的 历史相对较短,现如今不可能属于“古迹”、“古代遗物”的范畴,但工业建筑承载着 一个城市的某一段历史,对于城市的改造和再发展又有着重要的地位,因而也属于保护 建筑的范畴。 3.“工业遗产”的定义 根据下塔吉尔宪章对于工业遗产的定义是指:“ 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 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以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 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 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 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 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 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工业遗产无论在时间、范围还 是内容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法)raymond rocher著。欧洲建筑与城市遗产概念及其发展(一)欧洲历史性建筑遗产,童乔慧,李百浩 译。华中建筑,2001(1):81 第一章 绪论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4 1.2.2 研究范围 本文主要以维斯玛(wismar)旧港口区的工业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以欧洲和德国的 工业建筑改造实例作为改造设计的参考。着重从以下几点来进行研究: 1.改造项目的调研;2.改造项目的评估;3.空间和结构设计;4.节能设计等四个方面 来进行研究。 1.3 研究的方法和论文结构 1.3.1 研究方法 依据本文具体研究内容,本文综合运用了下列具体方法: (1)文献档案的查阅。 查阅资料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资料,深刻理解“工业建筑”的概念并掌握工业 建筑的更新理念和改造方法。着重收集与国内外工业建筑改造的相关资料,包括杂志、 新闻报纸、相关出版物以与各类图纸等,对这些资料进行阅读、选择、考证、整编,使 其形成一定的体系。 (2)现场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对参考项目的考察、调研、分析和评定,了解工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实践中的 优势和不足,为理论研究提供依据,总结出适合本项目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这是最 能获取“原真性”的研究方法。然后利用参与项目实践的机会,亲身体验项目过程的细 节,并将理论应用于指导实践。 1.3.2 论文结构 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五个章节,具体如下表: 组成 部分 基本章节主要内容 基本 信息 第一章:绪论 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阐释课题选择的缘由以及研究意义与目 的;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范围;阐明研究内容、方法以及结构框 架; 第二章:德国工业遗 产保护和改造的背景 分析 对德国工业遗产保护改造理念进行了分析,给予维斯玛工业建筑 改造提供政策法规上的依据和改造策略的参考,并对德国工业建筑的 改造设计以及国家政策进行介绍和分析,并说明德国工业建筑改造的 创意方法。 第三章:德国维斯玛 旧港口区工业建筑改 造背景及原则 研究了德国维斯玛旧港口工业区工业建筑的改造背景,并结合德 国改造的实例和国外经典范例作为改造原则,明确改造定位并提出一 套系统化的改造方法。 研究 主体 第四章:德国维斯玛 旧港口区工业建筑改 造设计实例 从建筑空间、结构和节能设计方面来具体论述旧港口区工业建筑 的改造设计,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对比分析。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5 相关 思考 第五章:德国维斯玛 旧港口区工业建筑改 造设计借鉴意义 讨论了德国工业建筑的改造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其中哪些值得 借鉴的,并引申出其关联性思考。 第二章 德国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的背景分析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6 图 2- 1 1940年德国鲁尔工业区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de/ruhrgebiet改绘) 第二章 德国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的背景分析 2.1 德国工业遗产保护的缘起 工业建筑(industrial building)是指供工业生产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工业建筑最早 在 18 世纪后期最先出现于英国,后来在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也兴建了各种工业建 筑。 18 世纪末,当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时,那时的德意志是一个由 35 个邦和 4 个自由市组 成的松散邦联,德意志的工业革命还有一段距离。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德意志诸邦国受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仓战争的洗涤,各邦统治者纷纷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 在不同程度上触及或变革了旧的生产方式,旧的封建制度逐步瓦解。德意志各邦农业和 工业开始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到了 19世纪 20 年代起,欧洲开始进入和平时期,德意志的 工业也开始活跃与繁荣,从 19世纪 30 年代起,德意志开始了工业革命的启动,其中铁路 建设和重工业是发展的首要支柱。在 19世纪 50 年代,德国较大城市之间的铁路线还彼此 不相连接,到 19世纪 60 年代,德国境内各主要铁路线已经开始相连,而且形成了较为密 集的铁路网,而此时鲁尔区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重工业集中地和最大的工业人口稠密区 之一,它的煤已经出口到英国。1870 年,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 13%,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国的 10%。德国的工业建筑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而开 始大规模的兴建,其中尤其以鲁尔区(图 2- 1)为代表。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德国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的背景分析 7 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 占全国的 40。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国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 调整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许多过去作为经济支柱的工业基地不再辉煌,随之而来的是 工业建筑大规模的废弃,鲁尔工业区同样也要经历这样的命运。 工业建筑作为工业革命最直接的见证者和继承者如今正在面临着被毁灭的危机,它 们本是变革的物质见证,是全人类的财富,研究和保护它们的重要性必须得到认识。因 而,2003 年聚集在俄罗斯召开的 ticcih 大会上的代表们宣告:那些为工业活动而建造 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其生产的过程与使用的生产工具,以及所在的城镇和景观,连同其 他的有形的或无形的表现,都具有基本的重大价值。我们必须研究它们,让它们的历史 为人所知,它们的内涵和重要性为众人知晓,为现在和未来的利用和利益,那些最为重 要和最典型的实例应当依照威尼斯宪章的精神,进行鉴定、得以保护和修缮。 2.1.1 工业遗产起源和界定 工业遗产指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技术、审美启智和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 遗存,包括建筑物、工厂车间、磨坊、矿山和机械,以及相关的加工冶炼场地、仓库、 店铺、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等, 是工业化早期的开拓者创造并遗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财富和记录一个时代经济发展水平 和社会风貌特征的历史见证。 保护工业遗产的活动起源于英国。早在 19 世纪末期,英国就出现了“ 工业考古学” , 强调对工业革命与工业大发展时期的工业遗迹和遗物加以记录和保存,这一学科使人们 萌发了保护工业遗产的最初意识。随着工业化的加速进程,至 20世纪 70 年代,较为完整 的保护工业遗产的理念逐渐形成。1973 年,第一届国际工业纪念物大会(ficcim)的召 开,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于工业遗产的关注。1978 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宣 告成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促进工业遗产保护的国际性组织,同时也是国际古迹 遗址理事会(icomos)工业遗产问题的专门咨询机构。2003 年 7 月,在俄罗斯下塔吉尔召 开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大会上,通过了专用于保护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 章。该宪章阐述了工业遗产的定义,指出了工业遗产的价值以及认定、记录和研究的 重要性,并就立法保护、维修保护、教育培训、宣传展示等方面提出了原则、规范和方 法的指导性意见。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也将 2006 年 4 月 18 日“ 国际古迹遗址日” 的主题定 为“ 保护工业遗产” ,使工业遗产保护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工业遗产涉及的领域十分宽泛,下塔吉尔宪章中阐述的工业遗产定义反映了国 际社会关于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 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 含工艺和工具以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 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 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 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 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 第二章 德国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的背景分析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8 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由此可以看到工业遗产无论在时间方面、范围方面 还是内容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在时间方面,狭义的工业遗产是指 18 世纪从英国开始的,以采用钢铁等新材料,采 用煤炭、石油等新能源,采用机器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工业革命后的工业遗存。广义的工 业遗产则可以包括史前时期加工生产石器工具的遗址、古代资源开采和冶炼遗址以及包 括水利工程在内的古代大型工程遗址等工业革命以前各个历史时期中反映人类技术创造 的遗物遗存。 在范围方面,狭义的工业遗产主要指生产加工区、仓储区和矿山等处的工业物质遗 存,包括钢铁工业、煤炭工业、纺织工业、电子工业等众多工业门类所涉及的各类工业 建筑物和附属设施。广义的工业遗产包括与工业发展相联系的交通业、商贸业以及有关 社会事业的相关遗存;包括新技术、新材料所带来的社会和工程领域的相关成就,如运 河、铁路、桥梁以及其他交通运输设施和能源生产、传输、使用场所。例如法国的南运 河和奥地利的塞梅宁铁路分别于 1996年和 1998 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还包括与工业活动 有关的社会场所,如工人住宅、宗教场所、教育培训设施、工商业城镇等,为此,巴西 的戈亚斯城市历史中心和英国的港口商业城市利物浦也分别于 2001年和 2004 年作为工业 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内容方面,狭义的工业遗产主要包括作坊、车间、仓库、码头、管理办公用房以 及界石等不可移动文物;工具、器具、机械、设备、办公用具、生活用品等可移动文 物;契约合同、商号商标、产品样品、手稿手札、招牌字号、票证簿册、照片拓片、图 书资料、音像制品等涉及企业历史的记录档案。广义的工业遗产还包括工艺流程、生产 技能和与其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及存在于人们记忆、口传和习惯中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因此,工业遗产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留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总和。 近年来,工业遗产的概念在继续扩大,其中“ 工业景观” 的提出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 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广泛的工业景观调查和保护计划。p 威克林(p.wakelin)先生认为:“ 一个 真正的整体方法包括景观的表面、界限、水道、植被、建筑物和通道各个方面。” 国际工 业遗产保护委员会主席 l 伯格恩(l.bergeron)教授则指出:“ 工业遗产不仅由生产场所构 成,而且包括工人的住宅、使用的交通系统及其社会生活遗址等等。但即便各个因素都 具有价值,它们的真正价值也只能凸显于它们被置于一个整体景观的框架中;同时在此 基础上,我们能够研究其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整体景观的概念对于理解工业遗产至关 重要。” 如英国的铁桥谷工业旧址,形成一个占地面积达 10平方公里,由 7 个工业纪念地 和博物馆、285 个保护性工业建筑整合为一体的工业景观,目前平均每年约有 30 万参观 者光顾。英国的布莱纳文工业景观及其关联景区则延伸 30 平方公里,包括铁矿石场、石 灰岩采石场、煤矿铁炉、砖厂、隧道、蓄水池、露天人工水渠、分散的厂房以及教堂、 学校、工人公寓和周围的城镇,还包括草地和树林等一系列内容,具有“ 生态博物馆” 的氛 围,集中地反映了该工业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德国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的背景分析 9 2.1.2 工业遗产保护的价值 (1)工业遗产是工业活动的见证,这些活动一直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保护工 业遗产的动机在于这些历史证据的普遍价值,而不仅仅是那些独特遗址的唯一性。 (2)工业遗产作为普通人们生活记录的一部分,并提供了重要的可识别性感受,因 而具有社会价值。工业遗产在生产、工程、建筑方面具有技术和科学的价值,也可能因 其建筑设计和规划方面的品质而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3)这些价值是工业遗址本身、建筑物、构件、机器和装置所固有的,它存在于工 业景观中,存在于成文档案中,也存在于一些无形记录,如人的记忆与习俗中。 (4)特殊生产过程的残存、遗址的类型或景观,由此产生的稀缺性增加了其特别的 价值,应当被慎重地评价。早期和最先出现的例子更具有特殊的价值。 工业遗产保护是当代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和空间组织形式之一。从传承历史文脉、 彰显城市特色的角度看,保护工业遗产是一种超越功利主义的文化理念;从后工业化时 代悄然来临、城市新陈代谢加速的角度看,保护工业遗产是一种超越物质形态规划的挑 战。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对于传承人类先进文化,保持和彰显一个城市 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3 工业遗产保护的意义 一、文化价值 今天,国际社会正在不断地鼓励多样化地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评价文化遗产价值 的重要性。人们开始认识到,应将工业遗产视作普遍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保护工业遗产就是保持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 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工业遗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活 动对历史和今天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工业遗产是人类所创造并需要长久保存和广泛交流 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文化遗产中与其他内容相比毫不逊色的组成部分。忽视或者丢弃这 一宝贵遗产,就抹去了城市一部分最重要的记忆,使城市出现一段历史空白。而更好地 保护工业遗产,发掘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将使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更加充实。同时,这 些深刻变革的物质证据对人们认识工业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研究某类工业活动的起步和 过程具有普遍的价值。 二、社会价值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它们见证了人类巨大变革时期社会的日常生活。工业 活动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工业遗产记录了 普通劳动群众难以忘怀的人生,成为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构成不可忽视的社会 影响。工业遗产中蕴含着务实创新、兼容并蓄,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精益求精、注重 诚信等工业生产中铸就的特有品质,为社会添注一种永不衰竭的精神气质。因此,工业 遗产不仅承载着真实和相对完整的工业化时代的历史信息,帮助人们追述以工业为标志 的近现代社会历史,帮助未来世代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 第二章 德国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的背景分析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10 保护工业遗产是对民族历史完整性和人类社会创造力的尊重,是对传统产业工人历史贡 献的纪念和其崇高精神的传承。同时,工业遗产对于长期工作于此的众多技术人员和产 业工人及其家庭来说更具有特殊的情感价值,对它们加以妥善保护将给予工业社区的居 民们以心理上的稳定感。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科技价值。它们见证了科学技术对于工业发 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工业遗产在生产基地的选址规划、建筑物和构造物的施工建设、 机械设备的调试安装、生产工具的改进、工艺流程的设计和产品制造的更新等方面具有 科技价值。保护好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才能给后人留下相对完整的 工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提高对科技发展史的研究水平。而保护某种特定的制作 工艺或具有开创意义的范例,则更具有特别的意义。 三、经济价值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工业的 形成与发展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可以避免资源 浪费,防止城市改造中因大拆大建而把具有多重价值的工业遗产变为建筑垃圾,有助于 减少环境的负担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工业遗产能够在城市衰退地区的经 济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保持地区活力的延续性,给社区居民提供长期稳定的就业机 会。通过对城市中的工业遗产重新进行梳理、归类,在合理利用中为城市积淀丰富的历 史底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保留工业遗产的物质形态,弘扬工业遗产的文化精神, 既能为后世留下曾经承托经济发展、社会成就和工程科技的历史形象记录,也能为城市 经济未来发展带来许多思考和启迪,更能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工业遗产具有 重要审美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景观所形成的无法替代的城市特色。认定和保存有多重 价值和个性特点的工业遗产,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维护城市历史风貌、改变“ 千城一 面” 的城市面孔、保持生机勃勃的地方特色,具有特殊意义。工业遗产虽然不能像一般艺 术作品一样进行观赏,但是,城市的差别性关键在于文化的差别性,工业遗产的特殊形 象成为众多城市识别的鲜明标志,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无时不在提醒人们城市曾经 的辉煌和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城市居民留下更多的向往。一些国家和地区充分认识到 工业遗产的这一重要价值,将其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走出了与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相结合 进行工业遗产保护的路子。 2.2 德国工业遗产保护改造标准 2.2.1 德国工业遗产的评定 今天,国际社会正在不断地鼓励多样化地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评价文化遗产价值 的重要性。人们开始认识到,应将工业遗产视作普遍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保护工业遗产就是保持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 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工业遗产已经成为现代遗产的组成部分,属于保 护建筑的范畴。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德国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的背景分析 11 根据德国的现有建筑保护法律规定:“文物包括文物建筑、文物建筑群、文物园林 以及文物遗址”。其中特别指出文物建筑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也可以是 它们中的一部分,不存在孰重孰轻;同样,被列为文物建筑群的地块不是每个组成部分 都必须是文物建筑。在这个条例下,一个文物建筑或一个文物保护区,因文物和非文物 的交融会有不同的更新策略和方法,这样对于建筑师和使用者来说就会有更多创新和发 挥的余地。但同时,各个州甚至各个城市对于自身的“文物建筑”的定义又有着很大不 同,更多的保护建筑的评定是以专家来做历史价值评估,然后让公众参与进来评选,以 柏林为例:柏林文物保护法第 5条规定,文物保护专业委员会是政府下属的防助贯彻实施 文物保护法律和法规的专业机构。它的职能是系统地总结文物资料,整理和公布文物基 础情况,登录文物清单,科学地研究文物,举办文物专业活动,对所有文物保护活动进 行专业咨询和监督。 德国对于文物建筑的评定并非是某一个条文来圈定的,而是更多是通过从人文因素 来考量,各个城市和州的保护条文不经相同。维斯玛的工业建筑属于保护建筑的范畴很 大程度上是旧港口区的工业建筑虽然跟维斯玛的中世纪建筑群相差甚远,但是它们同时 也是构成维斯玛的历史,是一段不能磨灭的岁月印记,因而才会被列为保护建筑。 2.2.2 德国工业遗产保护改造法规 20 世纪 60 年代能源的更替导致了德国鲁尔区等传统工业区的衰败,这反而给予了德 国对于工业区和工业建筑改造最大动力和最佳契机,鲁尔区的改造为德国在对于工业遗 产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财富。而之后 70 年代爆发的全球性的石油危机,则让德国清楚的 意识到,改造工业建筑不单单是功能上的翻新和空间上的重组,更为重要的是新的建筑 必须能达到更为有效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的目的。 德国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国家,除了水源较充足以外,石油几乎 100%依赖进口,天然 气 80%依赖进口。石油价格暴涨的石油危机,直接导致了德国能源政策的改变,并在全 国启动了建筑节能工作。上个世纪 70 年代以来,节约能源便成为德国发展经济的一项基本 国策。至 90 年代之后,世界许多国家的能源消耗都与经济增长呈正比发展,从 1991 年到 2001 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 16%,但同期矿物能源的消耗量却减少了 15%。能源 危机让德国意识到对于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因而节省能源和寻找 再生新能源成为历届德国政府优先考虑的目标。尤其是主张环保节能的绿党进入德国联 邦政府之后,德国政府出台了很多有关环保和节能的法规与计划,如可再生能源 法、生物能源法规、“10 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等,它们为引导德国进一步走向 节能环保社会设立了法律框架。根据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法,能源供应商有责任优先推 广可再生能源,政府则要对发展再生能源给予补贴。如今,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法已 成为国际上节能立法的典范。 建筑供暖和供水消耗的能源占德国能源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德国十分重 视建筑设施的节能,并采取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措施。由于德国冬季较长,住宅供暖是德 第二章 德国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的背景分析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12 国政府降低建筑能耗的一个关键部分。多年以来,德国通过制定和改进建筑保温技术规 范,降低住宅在冬季的散热量,不断挖掘建筑节能的潜力。1977 年,德国第一部建筑节能 法规wsvo开始实施,在这个法规里,限制了建筑的重要指标,对建筑的结构提出了 要求,并对建筑的热量损失提出了标准。政府要求建筑师在设计时,必须提供“建筑能 耗证书”,证明自己设计的建筑达到了国家对建筑能耗的要求。也正是从那时起,能耗 超标的建筑被禁止,新的建筑必须在能耗上符合标准。 德国的建筑节能法规制定较早,在 1952 年德意志标准研究所(deutsches institute f r normen)就制定了第一个建筑保温设计的技术标准,din4108- 建筑保温(w rmeshutz in hochbau)。主要是从室内卫生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凝结水对建筑构件的危害两个方面 出发,制订了建筑保温设计的最低要求,同时提出了一套能耗计算和围护结构设计的方 法;1976 年,德国联邦议会通过建筑节能法(gesetz zur einsparung von energie in geb uden),简称节能法,对建筑保温、采暖、通风和热水供应的耗能标准和热效 率作了立法规定;1977 年,主要控制建筑物热损失的建筑保温规范“wschvo”(又叫 热保护条例)开始实施;1978 年出台供暖设备条例和供暖企业条例1980 年 6 月 20 日通过了节能法第四条和第五条的修改案,增加了对既有建筑改建维修时要达到的 节能要求。建筑保温规范也依法作了相应的修改,这就是第二个建筑保温规范 (wsvo1984),于 1984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行;1981 年出台供暖成本条例。以上 几部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建筑节能进行了规范;第三个建筑保温规范(wschvo 1995)于 1994年 6月 5日在联邦议会通过,1995年 1 月 1 日生效。这个规范比原计划推 迟半年实施,但其目标仍然是在 2000 年前全国推行低能耗房屋计划。2002 年 2 月,德国 能源节约法“enev”生效,这是一部综合性的建筑节能法,取代了以往的建筑保温规 范和供暖设备条例。 此后 20042007 每年都在以上基础上对建筑节能法规进行了修改完善,可以说德国 对于建筑节能的立法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的,正因为有了明确和严谨的法律作为最基本 的支撑,所以德国对于建筑节能的改造一直是全世界所关注的重点,也是本论文以德国 改造作为案例来分析的最大原因。 2.2.3 德国建筑改造的创新思路 德国对于工业建筑的改造从法律上强制结合节能设计方面的考虑,为的就是使改造 不仅能焕发历史建筑以空间上的新生命里来符合新建筑功能上的使用需要,而且要更注 重新建筑必须符合节能规范的要求,使新建筑更为有效的利用能源进而节能能源。德国 的建筑节能技术是于当今整个欧洲的节能政策相一致的,可以说欧洲对于建筑节能方面 的政策和措施走在了时代的前列。2010 年欧洲议会对于建筑改造提出了新的法律措施, 提倡改建后的新住宅能更节能更环保。 欧洲正尝试通过立法的形式,使现有建筑所消耗的巨大的能源能够更有效的发挥作 用,计划使建筑建立在低碳的基础上。德国、奥地利和英国最近刚刚推出了创新的“pay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德国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的背景分析 13 as you save” 的提议,试图一种方法使现有建筑物的能源性能达到了新的结构要求的标 准,以及鼓励采用可再生能源。因为欧洲各个国家已经意识到,如若不尽快制定更有效 的方案,能源如同在一个漏水的浴缸中一样,被不断地浪费掉。能做到零能耗的建筑目 前还是非常少数的几个,绝大多数的建筑无论是有可持续能源或者是常规能源,都很难 避免能耗的浪费。但通过更新建筑内部的使用设备,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在传输过程中 出现的浪费。国际能源机构估计,全球在不少于 90 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正在运行作为备用 能源,如若采取任何措施,这一数字在 2020年讲达到 107万千瓦。 欧洲正准备执行一个庞大的节能计划,使建筑物对于在采暖和制冷方面的能耗需求 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