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细微之事诗圣之心——论杜甫的生活细事诗.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 要 杜甫有“诗圣” 、 “诗史”的称号,然而,前人解读杜诗,多注重杜甫的“诗 史”巨作,较少关注他的日常生活小事创作。其实杜甫的黄钟大吕之作在将近一 千五百首诗作当中仅占很小的比例,更多的小事之作能反应杜甫真实全面的生 活、思想和艺术。本文选取杜甫生活细事这一微观创作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探 讨。首先,考订理清细事作品的数量有二百七十多首;在此基础上,借鉴中西文 学理论,透视杜甫丰富的人情人性,认识其真实可爱的立体人物性格,如乡国怀 抱、愤世悲愁、至诚朴厚、田园情怀、民胞物与等思想性格;并体味其诗歌艺术 的魅力, 如索物的委婉、 面世的幽默和微讽、 偶尔流露的豪兴、 见微知著的精神、 体式和语句之妙等。这些对补充认识“诗圣” 、 “诗史”的丰富内涵,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本文还站在诗歌流变史的高度,前后联系对比,认识杜甫在生活细事 创作上的开拓价值,以及对后人产生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 杜甫 生活细事诗 思想情怀 艺术魅力 地位影响 i abstract abstract du fu is generally known as “the sage of poetry” and his poems are praised as epic poetry. however, most of predecessors have focused on the great works in “epic poetry” rather than the creation of the everyday occurrence of his life. du fus work huang zhong da lv occupied a small proportion in his nearly 1500 poems. however, his more minor works reflect his real life, his thought and his art. the paper has selected his daily occurrence from microscopic perspective in creation and has deeply explored it at great length. first of all, the author has investigated and made sure the number of minor works is up to more than 270 poems. on this basis, by drawing o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has grasped the essence of du fus rich human humanity to know his real nice three-dimensional character. for example, his concern about the country, his cynicism and sadness over disorder, his integrity in poverty, the deep feelings for the countryside and his love for the people and the animal etc.; and experienced the charming of his poetic art, for example, the euphemism of the demand for anything, humor and satire to the world, occasionally keen interests for the things, the spirit of starting from the details of that moment, the wonderful styles and statements, and so 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cquaintance further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the sage of poetry” “ epic poetry”. the paper contracts and links from back to forward by standing the poetic rheological historical height in order to be well aware of the pioneering value of du fus creation of daily occurrences and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future generations. keywords du fu the poetry of daily occurrences thought and feelings artistic charm the position and the influence ii 第 1 章 引论 - 1 - 第 1 章 引论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而自从杜甫身后,其研究者也代不乏人,本人在阅读 杜诗的过程中, 被其中的生活细事创作所打动, 加之在这一创作领域, 研究者关注较少, 所以本篇硕士论文欲就此角度做一探讨。 在这一章引论部分, 需要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 如问题提出的缘由,问题研究的现状,以及杜甫生活细事诗的界定和考察等。下面谨就 这几个方面做一简明的梳理和必要的说明。 1.1 杜甫生活细事诗的提出缘由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后人对之顶礼膜 拜。唐代润州刺史樊晃杜工部小集序评其为“当今一人而已。 ”宋代给事中孙仅读 杜工部诗集序说: “风骚而下,唐而上,一人而已。 ”宋代张伯玉观子美画像感叹 曰: “寂寞风骚主,先生第一材。 ” 当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以诗人的激情高声赞美杜 甫是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 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 最瑰丽、 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 杜甫, 这个诗界的圣人诗圣, 成为我国中世纪唯一入选的世界文化名人当之无愧。 而杜诗又是一项浩大而伟岸的工程, “杜诗如山” ,的确如是。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 杜君墓系铭并序中说: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 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文人之所独专矣。 ”韩愈调 张籍曰: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 “天意君须会, 人间要好诗。 ”陆游读李杜诗 : “明窗数编在,长与物华新。 ”清代严允肇绝句 : “吏部文章工部诗,前人矩步后人师。 ” 评论芸芸,不一而足。杜甫这一千四百五十八 首诗筑成了一道巍然的城墙,铸就了唐代一段盛衰变幻的历史“诗史” ,流芳溢彩, 泽被后世。 杜甫虽生前寂寞,但死后并不萧条,说杜集杜者可谓代不乏人。自元稹开路,渐遇 知音;宋代“千家注杜” ,盛况空前;清代朴学大兴,多维解杜几至顶峰;而今,研杜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237,2238,2271. 闻一多.唐诗杂论 诗与批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49.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235-2236,2359,2261,2275,2302. 河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 2 - 者更是与时俱进,至深至细,百花烂漫。杜诗学著作到底有多少?胡可先先生说: “从 唐至清各种目录著作以及其他书中著录杜甫诗集版本大约在五百种以上, 现在传世的各 种版本当也不下二百种, 仅成都草堂收藏的已达一百六十多种。 ” 韩成武老师在孙微博 士清代杜诗学史序中说: “前人所著的杜诗学文献目录,收集清代书目不过 200 多 种,孙微则收集 400 种以上。 ” 张忠纲先生说: “据粗略统计,自宋至清,整理、笺释 杜诗的各类著作即达千余种,其他各家文集、各种诗话中的专门论述,更是不胜枚举。 ” 当然,如果再统计现当代的研杜专著和文章,就会是一个更具爆发力的数字了。 综观前人研杜,自然著述沉厚、卓识颇丰,然而笔者又感觉到前人大多笼罩在杜甫 “诗圣” 、 “诗史”的神圣光环之下,多瞩目杜甫的重大事件、重大题材创作,其中又多 以颇具代表性的鸿篇巨制(或古体长诗,或排律诗,或连章组诗)为主,如北征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 “三吏三别” 、 兵车行 、 丽人行 、 八哀诗 、 诸将五首 等等,多瞩目其忧国忧民的“诗圣”情怀,多探寻其创作的“诗史”性质。这些自然是 杜甫和杜诗的主流,但综观整部杜诗,笔者感到以上这些并不是杜诗的全部,也不是杜 甫为人的全部。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说: “余读诗至杜子美,而 知大小之有总萃焉。 ”宋代王彦辅增注杜工部诗序说: “逮至子美之诗,周情孔思, 千汇万状,茹古涵今,无有端涯,森严昭焕,若在武库,见戈戟布列,荡人耳目。 ” 全 唐诗说: “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 ” 这说明杜诗是一个 万花筒,是一个储藏丰富的宝藏,其物色绝不单一, “诗史”之作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明代唐元竑杜诗攟条说得好: “自宋人倡诗史之说, 而笺杜诗者遂以刘昫、宋祁二书据为稿本。一字一句,务使与纪传相符。夫忠君爱国, 君子之心。感事忧时,风人之旨。杜诗所以高於诸家者,固在於是。然集中根本不过数 胡可先.杜甫诗学引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32. 孙微.清代杜诗学史m.山东:齐鲁书社,2004. 张忠纲,董利伟.论清代杜诗阐释的本义复原特征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7,30(1): 28-37.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235,2244. 清彭定求等.全唐诗 (第七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251. 第 1 章 引论 - 3 - 十首耳。 ” 杜甫洪钟大吕之作只有数十首, 而其余作品是什么呢?是否应该引起我们足 够的重视?因为只有关注所有作品才能够更丰富完整地反映杜甫的诗心和诗艺。 罗素说: “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 ” 杜甫的情怀品格和诗歌创作都是“参差多态” 的,而其中大量的诗歌创作反映杜甫的日常生活、身边琐事,从而使我们能够看到动乱 时代更加真实的杜甫、更加富有人情人性的杜甫、更加可亲可敬的杜甫。刘再复先生分 析人的性格组合说: “从性格表象来看,典型性格是一个包含着丰富性格侧面的整体。 它类似一个圆球,既不是线性的善恶并列的结构,也不是平面的双色板。由各种情 绪因素构成的人的复杂情感状态则是多维的立体结构, 它带有一定的模糊性。 ” 在西方 的文学理论概念中,有人把性格单一化的人物称为扁形人物,而把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 称之为圆形人物。作为伟大的诗人,作为“诗圣” ,杜甫无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且 是一个性格丰富的圆形人物。而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展示丰富的性情人格, 则也是杜甫的魅力所在。河南作家李洱说: “真正的作家,都意识到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他们的作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融合了日常生活的诗学。 ”“如果人生真的像帕斯卡尔说的 那样,是一支芦苇,或者像库切形容过的那样,是一支骨笛,那么它也应该吹响。 ” 杜 甫有很多生活细事之作,他把个人的感情倾注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日常生活融合了 诗学意味,在艰难的人生历程中他把“芦苇”或“骨笛”吹得嘹亮而动人。所以,关注 杜甫的生活细事创作,从而多方位透视其丰富多样的圆形人物性格,感受杜诗微观创作 的艺术魅力,对于补充认识“诗圣” 、 “诗史”的精神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 是我选择这一领域作为研究课题的理由。 1.2 杜甫生活细事诗的研究现状 梁启超先生 1922 年 5 月 21 日为诗学研究会的演讲情圣杜甫 ,对杜甫冠以文学 界写情圣手“情圣”的称号,并提出“真即是美”的道理。 随着杜甫研究的愈来 清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997. 丁庆勇.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杜甫咏物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刘再复.性格组合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288-289. 李洱,梁鸿.“日常生活”的诗学命名与建构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8,(3):54-68. 梁启超.梁启超演讲集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河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 4 - 愈深入,一些著作和文章越来越关注杜甫的生活细事创作,越来越注意从人情人性的角 度透视杜甫的情怀品格,可以说,这是更加人本化的研究,更符合作家真实,也是社会 发展和杜甫研究发展的体现。莫砺锋先生杜甫评传 、赵海菱博士杜甫与儒家文化 传统研究等专著中都有一定的篇幅探讨这一问题;1999 年杜甫研究学刊第四期 王丽群的文章于细微处见真情从杜甫成都生活诗看其性格与其创作的关系以杜 甫局部生活诗为观照对象透视作家作品的关系;2002 年广西师范大学张梅的硕士学位 论文 论杜甫的人性、 人格及其诗歌创作 、 2006 年内蒙古大学崔丽的硕士学位论文 圣 者襟抱 诗人性情杜甫其人其诗再认识从人情人性的角度透视了杜甫血肉丰满的 诗人形象;2005 年山东大学的几篇博士学位论文:朋星的杜甫与先秦文化 、姜玉芳 的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 、梁桂芳的杜甫与宋代文化均在局部行文中 用比较学的方法对杜甫的生活细事创作进行了分析和辨源。由此可以看到,杜甫的生活 细事创作逐步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我们认识杜甫、解读杜诗的 一个独特有效的视角;然而,笔者尚未得见就此进行深入探讨的专文,故此,本人拟就 这一领域探胜寻微,掇拾文字,以期有所浅获。 1.3 杜甫生活细事诗的考察界定 笔者选取细微之事 诗圣之心论杜甫的生活细事诗这样一个题目进行论文 写作,意在对杜甫生活细事诗这样一个不太受读者关注的角落进行专题梳理,分析此类 作品所展示的思想情怀、艺术魅力和历史地位。尽管有些学人注意到了杜甫的生活细事 创作, 但对杜甫到底有多少细事之作并未有明确的统计和说法, 只是如袁行霈先生所说: “描写日常生活的诗歌在杜甫的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 ” 故此笔者先须对此进行一番 考究界定。 生活细事者,生活小事、生活琐碎事也。这一概念并不难于理解和解释,也不会产 生多大分歧。但若具体扣合到杜诗创作上,有些作品便破费斟酌和踌躇。一端是杜甫的 重大题材、史诗之作,这自然不在生活细事诗之内;另一端则是类似于柴米油盐酱醋茶 的创作,这些很容易确定作为生活细事诗而收入其中。再者,大量的纯粹咏物写景之作 也可大多撇开(杜甫的咏物诗已多有人论及,本文尽量不作观照,只是因为其中个别作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40. 第 1 章 引论 - 5 - 品主观色彩比较鲜明,甚至掺入了一些人事活动,故作为细事作品斟酌采之) ;对于大 量的思亲念友之作,一者由于前人多有论及,二者也由于“粗细”不定易生混淆也可尽 量少谈。关键是除此之外介于“粗细”二者之间的大量作品让人反复摩挲,迂回徘徊。 如宴饮集会、交接送别、来往应答之作,这些作品是“粗”还是“细” ,难以一概而论, 从内容来看,有的偏重军国大事、社会人生,有的则近于私人情感、一己咏唱,所以笔 者认为对这些作品不应刻板简单地对待, 而应该主要依据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具体辨 识,一分为二地划分其类。本文作者通过对将近一千五百首杜诗作品反复斟酌认定,最 后确认统计出杜甫的生活细事诗数量有二百四十余首(每一组诗当作一首来看,若组诗 分开来计数则总数超过二百七十首) ;并且根据杜甫不同人生阶段的创作,笔者将其细 事创作的数量统计分列如下(以韩成武、张志民杜甫诗全译 选诗时间顺序为据) : 读书漫游时期:3 首; 困居长安时期:21 首; 陷贼与为官时期:19 首; 从华州到成都时期:11 首; 两居成都时期:104 首; 绵州、梓州、阆州时期:40 首; 夔州时期:41 首; 荆湘时期:7 首 自然,以上所列仅是笔者一家眼光,此种划分见仁见智,笔者不敢自信丝毫无误, 但求没有大的出入和原则性的差失。 如此众多的生活细事之作,几占全部杜诗的五分之一,这意味着什么?它是构成杜 甫诗歌大厦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生活细事之作,杜甫出以平常之心,随手写来,随处 成诗, 可谓小事不小、 小诗不小, 这既是杜甫的创新和开拓, 又是杜甫的诗心可贵之处。 对于这些作品的理解,笔者以为应亦如浦起龙自序所说: “吾还杜以诗,吾还杜之诗以 心。 ” 本文笔者选取杜甫这一微观创作角度,意欲针对这一不可忽视的创作群落,在吃 韩成武,张志民.杜甫诗全译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m.北京:中华书局 1961. 5. 河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 6 - 透前人解杜精神的基础上,借鉴中西方文学理论,透视杜甫生活细事诗所反映的丰富的 思想情怀、多样的艺术风貌,从而更深入地认识杜甫的人物性格,体会其诗歌的艺术魅 力,并且站在诗歌流变史的高度,充分认识杜甫在这一领域的开拓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 作用。 第 2 章 杜甫生活细事诗的思想情怀 - 7 - 第 2 章 杜甫生活细事诗的思想情怀 杜甫的生活细事诗虽然属于小诗一类,但它的数量相当可观,它反映的诗人内心世 界是极其丰富的,它展示了诗人多方面的思想情怀,从而反映出杜甫立体圆形的人物性 格。 2.1 系心国事,羁旅情怀 杜甫生逢乱世, 自己的后半生一直颠沛流离, “支离东北风尘际, 漂泊西南天地间。 ” (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他的忧患意识可谓已经渗入骨髓,所以不止是他的“诗史” 之作,充满了沉重的忧患意识,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也都能体现 出乡国忧患意识,这是发自内心、油然而生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 “又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2.1.1 系心国事 在日常生活琐事中,杜甫的创作也不限于低层次的就事论事,一味拉杂,而是经常 不由自主地产生联想,将境界升华到国计民生的高度,且这种表述“浓度”是一般诗人 所不具备的。 有在朋友交游当中系心国事者: 思见农器陈,何当甲兵休?( 晦日寻崔戢李封 ) 垂老恶闻战鼓悲,急觞为缓忧心捣。少年努力纵谈笑,看我形容已枯槁。 ( 苏端薛 复筵简薛华醉歌 ) 离亭非旧国,春色是他乡。 ( 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 ) 异方同宴赏,何处是京华。 ( 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 ) 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 (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 有在独自一己的生活中系心国事者: 浊醪自初熟,东城多鼓鼙。 ( 泛溪 )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 出郭 ) 故国见何日?高秋心苦悲。人生不再好,鬓发自成丝。 ( 薄暮 )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 倦夜 ) 河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 8 - 欻飖翕炎蒸景,飘征戍人。十年可解甲?为尔一沾巾! ( 热三首之三) 故国愁眉外,长歌欲损神。 ( 雨晴 ) 这种忧患情感在杜甫的细事诗中多次出现,可谓“一饭不忘忧国” ,这既可反映社 会动荡的局面,又能补充杜诗“诗史”的丰富内涵。袁行霈先生说: “不管在朝在野, 杜甫总是保持着高度的政治热情,忧国忧民,爱憎分明。 ” 韩成武老师杜甫新论说: “儒家主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古代知识分子一旦退 居山野,便打起不问世事的旗帜,即如王维所说的那样万事不关心了。杜甫的独特 之处,就在于他身隐而心未隐,他在衣食不饱、诸病缠身的情况下,仍然忧国忧民,他 对儒家思想的这种超越,是他的社会良知高度纯化的结果。他对国家民族的这份苦恋之 情,真可感天地而泣鬼神。 ” 以上所论,笔者以为至为确当,可以说,在那样的时代,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可能成为“诗圣” ,都能写出“史诗” , 同样经历了安史之乱,大 诗人王维不能,高适也不能,而只有杜甫是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 ,这正是由于杜甫 甚至在生活细微之事当中都屡屡流露出的爱国浓度和忧国深度。 2.1.2 羁旅情怀 胡晓明博士在中国诗学之精神中写道:“自诗经 、 楚辞开端,中国诗歌 就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学母题:怀乡。诗人们或有登高临远的啸吟,或有一灯莹然 的独诉;或记下鸡声茅店的实感,或抒发魂梦纷飞的想象;无论是看月、看雁、看征衣 的旧线痕,或是听笛,听猿鸣,听一片捣衣声,不同时代、不同身分、不同个性的诗人, 皆参与组成一反复缠绵、旋律单纯的合唱。 ” 杜甫离乡半生流浪,到秦州、到成都、沿 长江至荆湘,背井离乡几十年,成为一个至死未归的流浪客,他的思乡之作犹多。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感叹道: “龙钟还忝二百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 杜甫早年漫游齐 赵时期也偶尔抒发过乡愁: “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 (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但 这种思乡近乎闲愁,飘飘渺渺,并不沉挚。而杜甫在乱离中的思乡则如层波叠涌,无比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33. 韩成武.杜甫新论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19. 胡晓明.中国诗学之精神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65. 华文轩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 (上编唐宋之部)(第一册) m.北京: 中华书局 1964. 3. 第 2 章 杜甫生活细事诗的思想情怀 - 9 - 沉郁,动人情肠。五古之作如: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 ( 遣 兴三首其二)五律之作如: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 ( 客夜 ) “秋窗犹曙色,落木 更天风。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 蓬。 ” ( 客亭 )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 江汉 ) “为客无时了,悲秋向夕终。瘴馀 夔子国,霜薄楚王宫。草敌虚岚翠,花禁冷叶红。年年小摇落,不与故园同。 ” ( 大历 二年九月三十日 ) 七律之作如: “年年至日长为客, 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 秦。 ” ( 冬至 ) “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边星宿 稀。却绕井阑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沧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 ” ( 见萤 火 )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胡骑中 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 ( 吹笛 )以上杜甫 用多种诗体表达了羁旅思乡之愁,这种愁也是一直萦绕心头,浓得化不开,从而也说明 了杜诗之所以沉郁深挚的原因。 杜甫还有诸多诗句表达羁旅思乡之情。有的表达方式比较含蓄委婉,多借助诗化的 意象来展现: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 野望 )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野老 )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 宿府 ) 形胜有余风土恶,几时回首一高歌。 ( 峡中览物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旅夜书怀 )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 至后 ) 泛舟惭小妇,飘泊损红颜。 ( 草阁 )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 小至 ) 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 ( 又呈窦使君 ) 为问南溪竹,抽稍合过墙。 ( 送韦郎司直归成都 ) 河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 10 - 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 (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 诗 ) 有的则直抒胸臆,感怀激烈: 神交作赋客,力尽望乡台。 ( 云山 )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 秋尽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登高 ) 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 ( 归梦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绝句二首其二) 无钱从滞客,有镜巧催颜。 ( 闷 ) 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 ( 愁坐 ) 这种思乡之情,杜甫有之,常人亦有之,但只有杜甫表达得出来,替千古之人一浇 块垒,让人黯然销魂。金圣叹评曰: “诗是最苦诗,评亦是最苦评。 ” 诚哉斯言! 2.1.3 家国一体 其实在杜甫的心中,家中有国,国中有家,国运和家事常常是密切相连的, “覆巢 之下,安有完卵?”杜甫的作品有时会将国事和家事一起吟出,如: “凉风动万里,群 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 两京。 ” ( 悲秋 ) “方舟不用楫,极目总无波。长日容杯酒,深江净绮罗。乱离还奏乐, 飘泊且听歌。故国流清渭,如今花正多。 ” ( 泛江 ) “养拙蓬为户,茫茫何所开。江通 神女馆,地隔望乡台。渐惜容颜老,无由弟妹来。兵戈与人事,回首一悲哀。 ” ( 遣愁 )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故 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 ( 春远 )在这些诗中,国难家愁既有着因果关系,同时又是 一体的,不分彼此的,都是很沉重的。 2.2 愤世不遇,潦倒悲愁 2.2.1 愤世不遇 林乾主编.金圣叹评点才子全集(第一卷)m.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7. 707. 第 2 章 杜甫生活细事诗的思想情怀 - 11 - 杜甫一生可谓不如意事常有八九,从“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进三大礼赋表) 一直到西南漂泊、道死舟中。当然,这并不是传说中“康水采文” 、 “文而不贵” 宿命 论的结果。笔者以为,杜甫的悲剧命运既有时代的因素,也有诗人个性的原因。生逢唐 代由盛转衰的时期,皇帝已不是原先的好皇帝,曹慕樊先生说: “唐玄宗是一个半昏半 明的皇帝。天宝以前,他有一些有益于社会生产发展的措施,对人民有一定的利益;天 宝(七四二年)以后,他就走上蠹国殃民的道路。 ” 资治通鉴二百一十四卷载开元 二十四年(736)事: “上(按指玄宗)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 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紘、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九龄既得 罪, 自是朝廷之士, 皆容身保位, 无复直言。 ” 自此朝廷炙手可热的当权人物是李林甫、 杨国忠、李辅国这样的奸臣和庸臣,朝廷豢养的是高力士、鱼朝恩这样的竖宦和安禄山 这样的狡黠军阀,而贤臣如张九龄、房琯、张镐等人均遭罢相贬谪的厄运,名帅如王忠 嗣等人不也遭人谗害险些送命吗?杜甫的好朋友郑虔命运不也更加悲惨吗?封建时代, 君主专政,只能寄希望于遇到像唐太宗那样的明君,否则便很有可能会遭遇明珠沉埋、 志士断腕的悲剧,虽然杜甫是“唐代儒学复兴的孤鸣先发者” ,是“忧患至深同时又具 有超前性思维的社会良知 ” , 但唐运已衰,正道不昌,杜甫即使披肝沥胆、廷争面 折亦复何用?所以只能发出“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 折槛行 )的空叹。 再从个人因素来看, 一则杜甫的政治才能比不了 “诗是吾家事” 的诗学才能是有可能的, 尽管杜甫参与过政治,也体现出一些政治才干,在诗歌中也有很多真知灼见,但他毕竟 不是老道的一线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具体对策也有与现实不合榫之处, 新唐书 、 唐才子传均曰杜甫“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 罗宗强先生李杜论略说: “杜 甫和李白一样,作为诗人,他是敏锐的、深刻的;而作为政治家,他却是迂阔的。 ” 虽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100. 曹慕樊.杜诗杂说全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50.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年. 6825. 刘明华.杜甫研究论集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7. 罗宗强.李杜论略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61. 河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 12 - 然言重,或有合理因素。再则杜甫朴实的个性决定了他更是一个文人而不是政客,杜甫 诗曰: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 ( 赠李白 )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 去矣行 ) “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归茅宇,旁舍未曾嗔。 ” ( 暇日小园散病, 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 ) “这说明他骨子里确实有一种与虚伪的官场无法调和 的东西。 ” 所以在凤翔、成都的官场上他都无法游刃有余,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自是可以理解的;这样,个人的遭遇和整体的社会不公成为杜甫愤世情怀内在和外在的 诱因。 他有对自己不遇的愤世: 空囊曰: “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 道属艰难。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金圣叹认为此诗“是 先生自写不改之乐,非写不堪之忧也。 ”是“以礼处身,以义处心。 ”并类举了一个 通俗音乐般的例子: “昔有渔人夫妇,大雪夜并卧船尾,不胜寒苦,因以网自覆。继而 寒愈甚,其夫试以指从网中外探,雪已深三四寸,便叹谓其妇:今夜极寒,不知无被人 又如何过得也! ” 但我觉得二者的效果并不完全相同,渔夫渔妇之事诙谐滑稽,类似于 西方所讲的黑色幽默,又乃俗中见谐;而杜甫之诗在一种幽默之外让人感到的是一种更 加沉重的心理效果,此诗将极苦极俗写成极乐极雅,虽带诗人云霞绚丽般潇洒心境,但 又不无愤世微讽之意, “末二句自我解嘲,宛如长歌当哭,益觉心酸。 ” 贫交行曰: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尽千古 世态,语短而恨长。有人说这首诗没有写完,但我认为有此四句,既有余韵,又意已足, 是没有什么缺憾的,并不像鲁迅先生所批评的“断尾巴蜻蜓”一类的不完整的作品。再 有杜位宅守岁 :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此诗为杜 甫中年时所作,感慨豪纵,读之可想公之为人。 “公目击附势之徒,见位而伛偻俯仰, 不胜拘束,故言不能效此拘束之态,惟有烂醉是吾生涯而已。 ” 可见此为杜甫愤慨放纵 之态。杜甫曾自言: “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 ” ( 进鵰赋表 )这 韩成武.诗圣:忧患世界中的杜甫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137. 林乾主编.金圣叹评点才子全集(第一卷)m.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7. 671-672. 张忠纲.杜甫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40.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09. 第 2 章 杜甫生活细事诗的思想情怀 - 13 - 里说的是他纯为儒家弟子的家庭渊源,所以杜甫本身是儒家思想是毫无疑问的;但杜甫 又屡次在诗中埋怨过儒术, 这又如何解释?如 独酌成诗 : “兵戈犹在眼, 儒术岂谋身。 共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 ” 醉时歌 :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 奉赠韦 左丞丈二十二韵亦有: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 (按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不被看作细事诗。 )难道杜甫对儒家的追求意念动摇了吗?难道我们就此可以怀疑杜甫 的儒家精神吗?不能,笔者以为这正是一种愤世,爱之深才恨之切。王嗣奭解得十分恰 当: “总属不平之鸣,无可奈何之词,非真谓垂名无用,非真谓儒术可废,亦非真欲孔、 跖齐观,又非真欲同寻醉乡也。公咏怀诗云: 沉醉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即可移作此 诗之解。 ” 还如诗句: “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 ” ( 醉歌行 ) “齿落未是无 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 (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 “年年非 故物,处处是穷途。 ” ( 地隅 ) “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 ” “往时文彩 动人主,此日饥寒趋路旁。 ” ( 莫相疑行 )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 ( 曲 江二首其一)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 ( 南征 )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 相违。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 ( 曲江对酒 )这些所表达的均是怀才不遇 的愤世情怀。 杜甫也有因他人的不遇而产生的同情和愤世。 如 “君见途穷哭, 宜忧阮步兵。 ” ( 敬 赠郑谏议十韵 ) “真成穷辙鲋,或似丧家狗。 ” ( 奉赠李八丈判官 ) “才大今诗伯,家 贫苦宦卑。 ” ( 赠毕四曜 ) “有才何栖栖,将老委所穷。 ” ( 赠苏四徯 ) “虽为尚书郎, 不及村野人。 ” ( 寄薛三郎中据 ) “故人还寂寞,削迹共艰虞。 ” ( 赠高式颜 ) “王郎酒 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 (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 “郑公粉绘随 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 “ ( 存殁口号二首其二) 杜甫对于古今普遍的不遇之理还有一些普泛的议论: “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 ” ( 写 怀二首其一)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 ( 古柏行 ) “自古圣贤多薄命, 奸雄恶少皆封侯。 ” ( 锦树行 ) (按古柏行 、 锦树行乃咏物诗,不作细事诗对待。 ) 2.2.2 潦倒悲愁 杜甫生活细事诗经常有老病悲愁之叹。 “少壮几时奈老何, 向来哀乐何其多! ” ( 渼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77. 河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 14 - 陂行)“结束多红粉,欢娱恨白头。 ” “不须吹急管,衰老易悲伤。 ” ( 陪王使君晦日泛 江就黄家亭子二首 ) “百年秋已半,九日意兼悲。 ” ( 九日曲江 ) “旧采黄花賸,新梳 白发微。漫看少年乐,忍泪已沾衣。 ” ( 九日诸人集于林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 停浊酒杯。 ” ( 登高 )对此,程千帆先生说: “杜甫一直是穷愁潦倒的,几乎一生都没 有摆脱依附的状态;但是,在这同时,杜甫又是不甘心的,他总是要大声唱出自己的委 屈和不平,带着一种不加掩饰的愤懑。 ” 宋代陈玉叔重修瀼西草堂记曰: “ 生无一 日欢,死有万世名。 先生之谓乎?” 当然,杜甫作为官宦出身的家庭,他自己也曾做过官,客观地看,他和普通的老百 姓绝不是完全相同、分毫不差的,在杜甫大量忧患人生的缝隙里,他偶尔也有一些闲适 游乐、歌舞笙箫的生活经历,如: “公子调冰水,佳人藕雪丝。 ” (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 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之一) “越女红湿裙,燕姬翠黛愁。 ” (之二) “鱼吹细浪摇歌扇, 燕蹴飞花落舞筵。 ” ( 城西陂泛舟 ) “客醉挥金碗,诗成得绣袍。清秋多宴会,终日困 香醪。 ” ( 崔驸马山亭宴集 ) “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玉袖凌风并,金壶引浪偏。 ” ( 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之一) “翠眉萦度曲,云鬓俨 成行。立马千山暮,回舟一水香。 ” ( 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 赠李之二)后一首诗虽然诗尾含有规劝: “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 ”但如果杜甫只 是沉溺于此,他也就不是“诗圣”杜甫了;所以杜甫也确实需要时代磨难的锻造,需要 自觉地回到普通人民的生活中来。 2.3 思亲念友,待客至诚 2.3.1 思亲念友 杜甫对亲人和朋友都有无限的真情,在动荡中,在生死离别中,屡屡表达,感人至 深。此类作品前人多有述及,故此这里不欲多作例谈。仅如从人觅小胡孙许寄 : “人 说南州路,山猿树树悬。举家闻若咳,为寄小如拳。预哂愁胡面,初调见马鞭。许求聪 慧者,童稚捧应癫。 ”这诗写得很生活化,很有情趣, “闻若咳” 、 “小如拳”的小胡孙和 想象中童稚的喜“癫”之态毕露无疑,这是多么富有生活情趣、富有爱子情怀的杜甫形 程千帆,莫砺锋,张宏生.被开拓的诗世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253. 第 2 章 杜甫生活细事诗的思想情怀 - 15 - 象啊!亦可谓不失赤子之心!可仇氏认为“意义短浅,恐属率尔之作” , 邵宝主张此诗 “可删” , 1631 笔者认为,这是非要把杜甫砍削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了,难 道杜甫不该有生活情趣?难道亲子之情不在“诗圣“的范畴之内,恐怕杜甫就是这样被 一些人渐渐放到神龛上“供奉”起来而没有人情人味的。我觉得这样的小诗如一股清风 扑面,清新可喜,人情味十足。杜甫确实有很多思念亲人的好诗句,如“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 未休兵。 ” ( 月夜忆舍弟 ) “弟妹悲歌里, 乾坤醉眼中。 兵戈与关塞, 此日意无穷。 ” ( 九 日登梓州城 )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 ( 九日五首其一)但从人觅 小胡孙许寄这首小诗从一个细微的角度来反映,更加生活化,更加真实而平易,更能 见出杜甫的真性情;况且此诗也并不浅率,杨伦杜诗镜铨眉题载: “何云:俗题措 笔,乃尔蕴藉。 ” 26268 笔者以为,如果没有这样的诗,杜甫就不会更加完整和可爱。 杜甫对很多朋友一往情深,投诗抒怀。对李白的流放夜郎,杜甫深切挂念,情意殷 殷,表达了兄弟般生死不渝的友谊: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 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 ( 天末怀李白 )对有“布 衣之交“的房琯,其生前杜甫为之廷争辩护,失宠罢官;其身后杜甫深情不忘,洒泪哀 悼: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 ( 别房太尉墓 )对诗书画“三绝”郑虔的遭遇,杜甫亦是 痛心疾首,惜之悼之。还如对其他朋友的赠答: “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 棋局动随幽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 ” ( 因许八奉寄江上旻上人 ) “不识山阴道,听鸡 更忆君。 ” (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 )诸多篇目,语语动人。 2.3.2 待客至诚 杜甫与朋友交,一片真情,忠厚至诚,体现出人性的温柔敦厚。如对雨书怀走邀 许主簿 : “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座对贤人酒,门听长 者车。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 ”这是杜甫早期漫游齐赵时期的作品。走邀,遣人持 诗往邀也,语气真诚,颇见敦厚品性已在早期形成。 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四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631. 清杨伦.杜诗镜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河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 16 - 员外绾 : “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归来稍暄暖,当为劚青冥。翻动神仙窟,封题鸟 兽形。兼将老藤杖,扶汝醉初醒。 ”此诗题下有注: “甫赴华州日,许寄员外茯苓。 ”杜 甫去年离京时,曾答应为杨绾挖掘茯苓(一种寄生在松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如甘薯, 可入药) ,未果,今路逢少府回京,便以诗代札,解释原因,并表示一定兑现。并且结 尾意欲兼赠藤杖, “扶汝醉初醒” ,看来杨喜醉酒,故作幽默之辞。全诗质而有文,颇见 杜甫之诚恳朴厚。再如两首七律待客之作,既相似又有明显区别: “幽栖地僻经过少, 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 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 ( 宾至 )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 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 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 ( 客至 )同是七律,同是待客,但两首诗的对象不同,陈 秋田云: “宾是贵介之宾,客是相知之客。 ” 所以两首诗的感情色彩差别也很大,前首 诗有敬之之意,后首诗显亲之之意。而后一首客至反响犹大。黄生曰: “前借鸥鸟 引端,后将邻翁陪结,一时宾主忘机,亦可见矣。 ” 杜诗说肤原情万俊曰: “此 诗何等忘形,何等率真,见公并见其客矣! ” 还如两首五律待客之作,情感真切,流露 散淡真率之趣: “患气经时久,临江卜宅新。喧卑方避俗,疏快颇宜人。有客过茅宇, 呼儿正葛巾。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 ” ( 有客 ) “穷老真无事,江山已定居。地幽 忘盥栉,客至罢琴书。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时闻系舟楫,及此问吾庐。 ” ( 过客 相寻 )此外,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9376-1:2025 EN Jewellery and precious metals - Vocabulary - Part 1: Precious metals and units
- 【白山】2025年吉林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含专项)和边境村稳边固边工作专干84人(1号)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都匀(黔南)】2025年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事业单位公开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0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河源】2025年广东河源市连平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0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第六章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28课件
- 小学生种菜课件
- 2025年新高一英语人教新版学困生专题复习《语法填空》
- 2025年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临床试验伦理审查规范化与实施报告
- 小学生研究课件
- 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在绿色建筑行业绿色评价体系完善中的应用与发展报告
- 脑卒中的饮食护理课件
- 2025年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航空球轴承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2025至2030中国牙科氧化锆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MZ调制器完整版本
- 2024版肺结核治疗指南
- 空压机改造合同协议
- 2025公安局招聘辅警考试笔试题及答案
- 中医诊疗规范-中药硬膏热贴敷疗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