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殊类型的心梗的心电图及实践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 1 急性心肌梗塞定义的变迁 一 透壁梗死 非透壁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透壁和非透壁型本来为病理诊断 此分法在1985年以前常用 与病理实际情况非常不符 后被抛弃 2 急性心肌梗塞定义的变迁 二 Q波心肌梗死 QwMI 和非Q波心肌梗死 NQMI 正在使用的方法 实际上在心肌梗死病人 能否形成Q波是回顾性的 对于心梗的快速诊断和再灌注治疗没有实际意义 3 急性心肌梗塞定义的变迁 三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STEMI 和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 NSTEMI 此分型既考虑了心电图变化的快速直观性 也考虑了ST段抬高与不抬高病理生理基础 治疗和预后有明显差别 4 急性心肌梗塞定义的变迁 三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STEMI 和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 NSTEMI ST段抬高者是血栓急性完全闭塞动脉的结果 侧支循环短时间难以建立 结果是透壁心肌坏死NSTEMI是非闭塞性 侧支循环可建立 结果是非透壁心肌坏死 5 溶栓 STEMI血栓是纤维蛋白交联形成的红色血栓NSTEMI血栓多为血小板聚集形成的白色血栓1 溶栓针对纤维蛋白而不是溶血小板2 NSTMI原有血管病变重 有侧枝循环 溶栓出血风险和获益相比更突出 6 Q波 aVR导联 R波对心梗的诊断意义 右室梗塞 NSTE ACS的识别和处置 心肌梗塞常见的心律失常 7 什么是Q波 Q波怎么形成 Q波的意义 2个 电生理到临床 Q波都是MI 无Q波就一定正常 8 一 Q波的形成及非Q波心肌梗死的机制 病理性Q波 宽度 0 04s 深度 R波的1 4 是诊断透壁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 经过大量心电图与尸检资料对比 发现以病理性Q波作为透壁性心肌梗死或非透壁性心肌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的鉴别诊断依据 既不敏感 又不特异 为什么这么说 9 Q波怎么形成 左心室 右心室 10 1 Q波形成的条件 1 梗死的范围 一般认为梗死的直径 25 30mm 才会出现病理性Q波 2 梗死的深度 左室心内膜下区约占左室厚度的50 既往有的学者认为心内膜下为电静止区 故梗死的厚度 左室厚度的50 才会出现病理性Q波 11 1 Q波形成的条件 3 梗死部位QRS起始40ms除极部位 才会出现病理性Q波 心室起始40ms的除极部位包括室间隔 左 右室前壁 左 右心室心尖部和左室侧壁 这些部位发生心肌梗死 如果梗死的直径和深度达到上述条件 则会出现病理性Q波 12 13 Q波的意义 2个 电生理到临床 反应早期左右心室电除极的综合心电向量的方向反应达到一定部位 范围及深度的心肌坏死 14 Q波都是MI 15 Q波都是MI 16 无Q波就一定正常 梗死的面积过小 25mm 累及左室面积 10 梗死的深度 左室厚度的50 某些部位的心肌梗死 左室高侧壁 左室后壁和后基底部 多支血管阻塞引起的较大面积心肌梗死 产生的梗死向量可互相抵消 而不形成病理性Q波 17 18 19 关于病理性Q波的总结 心肌坏死的标志需要结合ST T改变及心肌标志物综合判断符合缺血损伤的多导联心电图变化更有意义 20 aVR在心梗诊断中有意义吗 21 aRV导联的价值 aVR导联ST段抬高 12导联ECG中广泛导联的ST段压低 急性心肌梗死 无论STEMI或NSTMI 左主干病变和弥漫血管病变的ECG表现之一aVR导联的ST段抬高或压低梗塞面积大 预后差 22 女性79岁AMICAG LM次全闭塞 23 女性79岁AMI左主干次全闭塞EF10 24 女性84岁NSTEMI严重三支病变 25 男性82岁下壁 侧壁AMI优势型回旋支95 闭塞 右冠脉中段95 闭塞EF20 26 aVR和右室梗塞 单纯右室梗死发生时 由于常规不做V3R V5R导联心电图 可能导致右室梗死的漏诊晚近资料表明 发生急性单纯右室梗死时 aVR导联ST段的抬高可以起到警示作用aVR导联ST段抬高 在排除RBBB后 应首先考虑是否有急性右心室梗死 需加做V3R V5R导联 27 aVR这个右派应当尽早平反昭雪 28 R波对诊断心梗有意义吗 29 二 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 2 R波振幅变化此种情况也见于面积过小的心肌梗死或正后壁心肌梗死 常见情况有 30 二 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 2 R波振幅变化 1 R波振幅进行性降低 在观察过程中R波振幅进行性降低 对心肌梗死有一定诊断价值 但应注意胸前导联电极安放的位置必须固定 如同时伴有ST T变化 诊断价值更大 31 二 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 2 R波振幅变化 2 胸前导联R波逆向递增 正常情况下 V1 V5导联R波应该逐导递增 若出现逆向递增 如RV1 RV2 RV3 RV4或RV4 RV5 提示心肌梗死的存在 若同时伴有ST T改变 则可确诊 32 33 34 二 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 2 R波振幅变化 3 V1 V2导联R波振幅增大 正后壁心肌梗死时胸前导联可出现心肌梗死的镜像改变 由于后壁产生的向量消失 向前的向量增大 V1 或V2导联R波振幅增大 同时伴有ST段压低和T波高耸 35 三 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右束支阻滞 RBBB 不影响QRS起始向量 因而不影响病理性Q波的形成 RBBB合并心肌梗死一般不难诊断 左束支阻滞 LBBB 可影响QRS起始向量 因而可掩盖或改变心肌梗死的病理性Q波 此外 LBBB的继发性ST T改变也能抵消AMI出现的原发性ST T改变 因此 LBBB合并心肌梗死是一个诊断难题 36 1 原发性ST T改变伴有动态变化 LBBB合并AMI时 2 3患者可出现原发性ST T改变 使继发性ST T改变的特点改变 ST段抬高取决于心肌梗死的部位 而与QRS主波的方向无关 抬高的ST段呈凸面向上 即所谓弓背状 抬高的程度十分显著 有时抬高的ST段与同QRS振幅的比值 1 ST段呈动态变化 37 38 2 aVL V5 V6导联出现Q波 无合并症的LBBB aVL导联可能出现微小的q波 V5 V6导联决不会出现Q波 如上述的两个以上导联出现Q波 不论其如何微小 均提示合并心肌梗死 39 40 3 V6导联出现RS型 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伴有V6导联呈RS型 反映合并左室游离壁梗死 应指出 单独V5导联出现RS型并不反映左室游离壁梗死 41 42 右室梗塞 右冠状动脉主干急性闭塞常造成较大范围的左室下壁和 或 后壁心肌梗塞 此外心肌梗塞还可波及到右室心肌 根据尸检病理报告 在下壁心肌梗塞病例中 约有19 51 存在右室梗塞 单纯的右室梗塞较少见 43 44 RoffiM etal EuropeanHeartJournal doi 10 1093 eurheartj ehv320 UA 不稳定性心绞痛 NSTEMI 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STEMI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NSTE ACS快速识别和处置 45 RoffiM et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2025届数学七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企业战略影响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试题及答案
- 续方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计划
- 重庆十一中2025届数学八下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学期工作总结与展望计划
-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25届数学七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急诊医学志愿者的参与计划
- 新年实现财务管理的工作安排计划
- 紧贴时事的计算机二级VB试题及答案
- 水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分析计划
- 北京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煤炭产品质量保障措施
- 2025福建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
- 【水利水电】李想 案例专项班教案 04-案例专项班(四)
- 光影中国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DLT 572-2021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 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文科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
-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纽甜)原始记录
- DB5132∕T 76-2022 熊猫级民宿的划分与评定
- 国家开放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参考答案
- 计数型MSA计算分析(假设试验法入门实例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