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mimo系统中多符号可译空时码的研究及其编码矩阵的设计.pdf_第1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mimo系统中多符号可译空时码的研究及其编码矩阵的设计.pdf_第2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mimo系统中多符号可译空时码的研究及其编码矩阵的设计.pdf_第3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mimo系统中多符号可译空时码的研究及其编码矩阵的设计.pdf_第4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mimo系统中多符号可译空时码的研究及其编码矩阵的设计.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mimo系统中多符号可译空时码的研究及其编码矩阵的设计.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_ j j j j i l liilllillii1 1 ii i l l l l l l l l y 2114 9 4 4 近年来,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m i m o ) 由于能较大幅度地提高频谱效率成为无 线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而空时编码作为m i m o 系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引 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可以同时提供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为了使其性能更优, 人们纷纷提出了大量的改进方法。与此同时,m i m o 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发展也 很迅速,它利用在发射端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使发射端在不需要改变编码的条 件下自适应于信道状态,从而达到在提升发射分集增益的同时还能够降低系统误 码率,有效改善接收信号质量的目的。 本文在研究空时编码技术和预编码技术的基础上,对重点研究的多符号可 译的空时分组编码( c u w - g s d ) 进行了改进,并将预编码技术和该空时编码结 合,以改进m i m o 系统误码率性能,具体研究工作如下: 首先,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论文研究了m i m o 系统中的一种高速率全 分集的c u w - g s d 编码,探讨了其具体构造方法和编码结构,并重点分析了其性 能,它比其他一般o s t b c 和q o s t b c 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适用于任意的发射 天线数,具有全分集特胜,儿1 人j 为= f , :接收端采j 硼分组泽码,所以具有较低的译码 复杂度。 其次,深入分析了基j j - 星座旋转的满分集q o s t b c ,比较t c u w - g - s d t f n 准 j 下交设计编码的 i f l h 匕p ,了f 在此琏肌l :,依据扶驳星座最优旋转角方式的多样性这 个事实,将理论推导f i j q o s t b c 的最优旋转角运片j 至t c u w - g s d ,从而提高了其 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改进了误码率m - j d 匕 。 最后,我们研究了基r 币交空时分组编码的最优线性预编码矩阵的设计,阐 述了预编码矩阵的具体设汁过程,山于c u w g s d 的非萨交性,我们将设计中的 目标函数适当放松后运片i j 刮c u 、n g s d , 编码的线性予页编码矩阵,仿真结采表明, 率有所降低。 设计得出了基于多符号可译的空时分组 结合预编码技术的c u w 二g - s d ,其氓码 关键词:多符号可译;空时分组码;预编码:星座旋转;c u w g - s d a b s t r a c t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m u l t i p l e - i n p u tm u l t i p l e - o u t p u t ( m i m o ) t e c h n o l o g yb e c o m e s o n eo ft h eh o ts p o to fr e s e a r c ho nt h ef i e l do fw i r e l e s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b e c a u s eo f i m p r o v i n gt h ee f f i c i e n c y o fs p e c t r u mg r e a t l y s p a c e - t i m ec o d i n ga sa ni m p o r t a n t t e c h n i q u ei nt h em i m os y s t e m ,c a u s i n gw i d e s p r e a dc o n c e r n ,i tc a np r o v i d eb o t h d i v e r s i t yg a i na n dc o d i n gg a i n i no r d e rt om a k ei t sp e r f o r m a n c eb e t t e r , p e o p l eh a v e d o n eag r e a td e a lo fi m p r o v e m e n t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e c h n 0 1 0 9 yi nt h em i m os y s t e m i sa l s ov e r yr a p i d ,t h i st e c h n o l o g yu s e sc h a n n e ls t a t e i n f o m a t i o na tm et r a n s m i t t e rw h i c hc a na d a p t i v ec h a n n e ls t a t ew i t h o u tn e e d i n g t o c h a n g et h ec o d e ,s oa st oe n h a n c et h et r a n s m i td i v e r s i t yg a i na n dr e d u c e t h eb i te 盯o r r a t e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 a n dt h e ni m p r o v et h eq u a l i t yo f t h er e c e i v e ds i g n a le f f e c t i v e l y b a s e do nt h es t u d yo ns p a c e t i m ec o d et e c h n o l o g ya n dp r e c o d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 , t h e m u l t i s y m b 0 1 d e c o d a b l es p a c e t i m eb l o c kc o d e ( c u w - g - s d ) w h i c hw ef o u c u s o ni s i m p r o v e da n dt h e nc o m b i n e dw i t hp r e c o d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t oi m p r o v e t h eb e r ( b i t r r a t e ) p e r f o r m a n c eo fm i m o s y s t e m s t h es p e c i f i cr e s e a r c hw o r k s a r ea sf o l l o w s : f i r s to fa 1 1 ,o nt h eb a s i so fr e v i e w i n gr e l e v a n tl i t e r a t u r e ,t h i st h e s i si n v e s t i g a t e sa c u w g s dw h i c hh a sh i g hr a t ea n df u l l d i v e r s i t yi nt h em i m os y s t e m ,d i s c u s s e s s d e c i f i cm e t h o do f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s t r u c t u r eo fc o d i n g , t h e nf o c u s e so na n a l y z i n g i t s p e r f o n n a n c e ,i th a sh i g h e rt r a n s m i s s i o nr a t et h a no t h e rg e n e r a lo r t h o g o n a ls p a c e - t i m e c o d i n g ( o s t b c ) a n dq u a s i o r t h o g o n a ls p a c e t i m ec o d i n g ( q o s t b c ) - a n dc a n b e a p p l i e d t o s y s t e m s w i t h a n yn u m b e r o ft r a n s m i t t i n ga n t e n n a s ,a n dh a s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f u l ld i v e r s i t ya n dl o w e rd e c o d i n gc o m p l e x i t yd u et oe m p l o y i n g g r o u pd e c o d i n g a tt h er e c e i v e r s e c o n d l y , w ed e e p l ya n a l y z eq o s t b cw h i c h h a sm l ld i v e r s i t yb a s e do nt h e r o t a t i o n o fc o n s t e l l a t i o n , c o m p a r e t h e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c u w - g - s d a n d q u a s i o r t h o g o n a ls p a c e t i m ec o d i n g o nt h i sb a s i s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f a c tt h a td i v e r s i t y o fo b t a i n i n gt h eo p t i m a lr o t a t i o na n g l eo fc o n s t e l l a t i o n ,w ea p p l yt h eo p t i m a lr o t a t i o n a n g l eo fq o s t b cw h i c hc o m e s f r o m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d e r i v a t i o no ft h ec u w - g s ds o a b s t r a c t a st oi n c r e a s ed i v e r s i t yg a i na n dc o d i n gg a i n ,a n dt h e ni m p r o v ei t sb e r p e r f o r m a n c e f i n a l l y , w es t u d yt h ed e s i g no fo p t i m a l l i n e a rp r e c o d i n gm a t r i xb a s e do n o r t h o g o n a ls p a c e - t i m eb l o c kc o d i n g ,e x p o u n dt h ep r o c e s so fd e s i g nf o rp r e c o d i n g m a t r i x s i n c en o n o r t h o g o n a l i t yo fc u w - g - s d ,w ea p p l yt h eo b j e c t i v ef u n c t i o n w h i c hi sr e l a x e dp r o p e r l yd u r i n gd e s i g n i n gt ot h ec u w - g - s d ,t h er e s u l to b t a i n st h e l i n e a rp r e c o d i n gm a t r i xb a s e do nm u l t i s y m b o l d e c o d a b l es p a c e t i m eb l o c kc o d i n g s i m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b e ro fc u w - g - s dw h i c hc o m b i n e dw i t hp r e c o d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i sd e c r e a s e d k e y w o r d s :m u l t i s y m b o l d e c o d a b l e ;s p a c e t i m eb l o c kc o d e s ;p r e c o d i n g ; c o n s t e l l a t i o nr o t a t i o n ;c u w - g - s d i i i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介绍了m i m o 技术的相关知识,说明了m i m o 系统中的分集增益 与编码增益,讲述了预编码技术在m i m o 系统中作用,并分析了当前m i m o 系 统中采用空时分组编码( s t b c ) 的预编码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介绍了本文的 主要研究工作及研究目的,描述了文章的组织结构安排。 1 1m i m o 系统概述 多输入多输出( m i m o ) 通信系统目前仍然是一个年轻和快速发展的通信系 统,由于该通信系统能够提供大容量通信和较高的频谱利用率,从而吸引了全球 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注意。m i m o 技术作为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 一,已经被成功地运用于w i m a x 和4 g 等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l 】。 无线链接被时间、空问和频率的信号强度的随机波动所削弱,这通常被称为 衰落。分集给接收端提供同样发送信号的多个表象,每个表象构成一个分集分支。 随着独立分集分支数量的增加,所有分支在同一个时刻衰落的概率就急剧下降。 这样分集技术就使无线链接更稳定,改进了链接的可靠性或错误率【2 1 。 假没有符o l - is 要被发送,其来自于一个具有单位平均能量的标量星座,假设 发送端与接收端之i h j 有m 个相同的独立瑞利衰落链接。发送端要利用分集,则 必须在所有链接中传输相同的信号。在所有分集分支中都是频率平坦衰落的情况 下,接收端叮收到发送信号的多个独立衰落的版本,由下式给出: l - k - 只。嵩以什江1 ,2 ,m ( 1 - 1 ) 其中e m 足符号能量,该符号能量对应为膨个分集每个分支的发送端可用的 能量,咒对应于第i 个分集分支的接收信号,忽对应于第f 个分支的信道传输函数, n t 是方差为n 的加性零均值循环对称复高斯噪声。 假设有发送信号s 的多个衰落版本,通过最大比合并来最大化接收端的后处 理信噪比7 7 ,假设接收端完全知道信道,m 个接收信号根据下式合并起来: 安徽大学硕士论文 m i m o 系统中多符口可译空时码的研究及其预编码矩阵的设计 且r l 由下式给出: m z 霄” i = l 7 7 :1 m - 石l i h , i 2 p驴 ( 1 2 ) ( 1 3 ) 其中p = 巨o 为平均信噪比。假设接收端采用最大似然检测( m l ) ,那么相应 的误符号概率为2 1 : 眦q 厍 4 , 其中税和丸i 。分别为最近邻居的数量和基本标量星座的星座点间的最小距离。 应用c h e r n o f fj , 塑,q ( 石) 8 - m z ,并合并式( 1 - 3 ) 和式( 1 - 4 ) ,可被下式界定 上限: e 一扣p a p a 5 , 上面推导的误符号概率对应于一个特定信道的实现。m 个链接用h c f n i 来g 补信道衰落,因此可以通过考虑平均未编码误符号率露= g ) 来研究分集的值。 假设吃( 待1 ,2 ,m ) 是独立零均值循环对称复高斯随机变量,具有译位方差。j f 均误符号概率乒是由下式界定上限: 乏见再去 6 , 在较高信噪比( p i ) 时,式( 1 - 6 ) 可简化为: 弛+ i ( 萄d 2 厂 7 , 由式( 1 - 7 ) 可见,分集影响了对数对数标度中误符号率对信噪比( p ) 曲 线的斜率。斜率的大小与分集重数m 相同。 分集和编码都能提高系统性能( 减少错误率) ,分集增益是通过增加误符号 2 第一章绪论 率曲线斜率的大小来表现的,而编码增益却是把误符号率曲线向左平移,可见这 两种增益的本质不同。图1 1 给出了编码增益和分集增益的区别。分集增益引起 的信噪比优势随信噪比增长而增长,而编码增益保持恒定【3 1 。 褂 p 髭 账 信噪t :l d b 图1 1 编码增益和分集增益的区别 1 2m i m o 系统预编码 1 , 2 1m i m o 系统预编码简介 m i m o 系统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都采j f i 】了多十醍天线,闪此提高了系统容量。当 接收端知道信道状态信息( c s i ) ,就能够相应提高m i m o 系统的部分性能,而 当发送端也具有c s i 时,对其加以利用则能够实现m i m o 系统的很多优势。发 射端可以依据c s i ,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对数据进行编码,比如预编码方式,从 而使数据发送更适合当前的信道条件,一般这种为了提高系统误码率性能、增大 系统吞吐量,在发射端利用c s i 对发射信号做预处理的方法,称作预编码技术一j 。 m i m o 系统的预编码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自适应技术,基于发射端采用的 不同传输方案、已知全部或者部分信道状态信息,以及接收机采用不同的检测方 法,可以使用不同的预编码算法。m i m o 系统预编码根据发射端对信息的不同预 安徽人学颁一 j 论文m i m o 系统中多符号可译窄时码的研究及其预编码矩阵的没计 处理方式可以分为线性预编码和非线性预编码。基于线性预处理的方法包括波束 成型方法【5 1 、发射机与接收机波束联合迭代优化方法【6 1 、信道求逆方法【7 1 以及广 义信道求逆方法【8 】等;非线性预编码主要有v p ( v e c t o rp r e e o d i n g ) 预编码和 t h p ( t o m l i n s o nh a r a s h i m ap r e c o d i n g ) 预编码。本文在后面的章节会详细介绍线性 预编码技术,对于非线性预编码的相关技术可参照文献 9 【1 0 】。 预编码技术之所以能获得良好的性能,获取信道状态信息是其必不可少的条 件,所以c s i 的估计误差会影响预编码技术的性能。现阶段人们对基于理想c s i 条件下的预编码技术研究比较多,而对基于非理想c s i 条件下的研究较少,然而 在实际的m i m o 通信系统中,发射端的信道状态信息大多是由接收端反馈回来 的,但由于频谱资源越发宝贵,m i m o 系统中由接收端反馈全部的信道状态信息 显得越来越不切实际,从而造成发射端不可能得到理想的c s i ,因此,研究非理 想c s i 条件下的预编码更具有现实意义【l 。 1 2 2m i m o 空时系统中预编码技术的研究现状 由于空时编码能够根据m i m o 信道特点,通过空问和时间上的编码,充分 利用了时空资源,实现了在m i m o 信道的窄问分集和时j f i j 分集,从而使系统获 得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采用空时编码的m i m o 通信系统,不仅可以实现高速 高效的传输,还具仃完全的f 输分集、编码简单以及可采玎j 复杂度低的极大似然 解码等优点。 目前,团内外对m i m o 系统, j 基于空时系统的预编码技术的研究进行得如 火如荼,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美国的d a v i dj l o v e 在2 0 0 4 年提出了一种基于 正交空时分组码的有限反馈预编码,该方法在接收端利用码本矩阵进行部分反 馈,从而实现了编码的满分集,降低了系统的误码率 1 2 】;加拿大的k h o at p h a n 等人于2 0 0 7 年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鄙相关的瑞利衰落信道的m i m o 系统中提出了 一种预编码技术,利厂i h i 优化将误符号率的上限最小化,解决了预编码设计中最 小化误符了i - - i 率的非| 1 1 1 问题【1 3 】;紧接着在2 0 1 0 年,e m i lb j o m s o n 等人系统分析了 空问柏关性对预编码矩阵设计的影响,并最终证明了接收端的相关性往往会降低 系统误码率,而发射端的相关性在低信噪比时会改进误码率性能,高信噪比时则 没有影响1 。 4 第一章绪论 最近几年,国内对于空时系统中预编码的研究也没有停止过。俞彬在一种新 的q o s t b c 编码方案中引入旋转q o s t b c 技术和预编码技术,其假定发送端 可以完全获得信道的状态信息,上述技术提高了系统的编码增益和分集增益,改 善了系统性能,却没有增加接收端译码复杂度【m j ;文献 1 6 】在发射端利用m i m o 信道的非零均值矩阵和相关矩阵设计基于q o s t b c 的最优预编码矩阵,提高了 m i m o 系统的误码率性能:成文婧等人于2 0 1 0 年提出在更一般的准f 交空时分 组码( g q o s t b c ) 中运用预处理的思想,实现了单符号极大似然译码,同时设 计恰当的符号交织和星座旋转,从而达到了满分集和最大的编码增益f l7 。 1 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本文主要分为五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m i m o 系统的相关知识,对m i m o 系统中的预编码技术 进行了概述,同时针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m i m o 系统中采用空时分组编码 ( s t b c ) 的预编码技术的研究现状,做了分析描述; 第二章介绍了m i m o 系统中的空时编码技术,首先讲述了空时编码的基础 知识,之后分析了空时分组编码的一种常见类型一诈交空时分组码,并给出了其 没计过程,最后讨论了准f 交空时分组编码,分析了实现其满分集的最优星座旋 转角,并给出了结论; 第三章丰要研究了种高速率多符号可译的空时分组编码,分析了该编码的 具体构建过程,分集积和分集和,并在此基础之上,利用理论推导得出的最优旋 转角将换机选的旋转角,对其进行改进,提高了其编码增益,最后进行了仿真分 析,比较了其和q o d s 编码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变换旋转角后其误码率性能有 所改善; 第pl 章首先介绍了m i m o 空时系统中的预编码,并着重讲述了其中的线性 预编码,之后研究了基于j 下交空时编码的最优线性预编码矩阵的设计方法,并在 c u w - g s d 编码的基础上,利用该设计方法设计得出最优线性预编码矩阵,最后 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显示,采用预编码技术的c u w - g s d 的误码率 性能有所改善; 第血章对全文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并给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5 第二章空时编码技术 第二章空时编码技术 本章将m i m o 系统与空时编码方案结合起来,首先介绍空时编码的模型、 性能分析和设计准则,同时根据空时编码的设计准则讲述了空时编码设计的主要 技术指标一编码增益、分集增益、译码复杂度和传输速率。最后讨论了常见的空 时编码的设计方法及主要性能指标。 2 1 空时编码技术基础 2 1 1 空时编码模型 基带空时编码通信系统模型如图2 1 所示,其中发射天线数为唧,接收天线 数为。在每个时刻f ,将由,2 个二进制信息符号组成的块q 送入空时编码器进 行编码,信息符号块可表示为:, q = ( 0 ,孑,引 ( 2 1 ) x ? t 1 妥jr j x :tr ? 8 接 收 机 图2 1 空时编码系统模型 空时编码器将从m = 2 ”个点的信号集中的m 个二进制输入信息符号映射成 唧个调制符号。将该编码数据送到串并变换器,得到一个仰个并行符号的序列, 表示为唧l 列矢量: = ( 爿,# ,矽) 7 ( 2 2 ) 其中,( t 表示矩阵的转置。唧个并行输出信号由根不同天线同时发射 h 6 安徽人学硕士论文 m i m o 系统中多符日可译空时码的研究及j 预编码矩阵的设计 去,符号( 1 i ) 是由第i 根天线发射的,并且所有发射符号都有相同的时问 宽度乙。 对于无线移动通信来说,假定信道是无记忆的,那么从一根发送天线到一根 接收天线的每一个链路都可以用平坦衰落模型来表示。发射天线数为n ,和接收 天线数为的m i m o 信号可以用一个( x n r ) 的信道矩阵日来表示。 在接收端,根接收天线上的每个信号都是唧根发射信号经衰落信道衰落 后的信号与噪声信号的叠加。在t 时刻,第j ( j = l ,2 ,n 尼) 根天线上的接收信号 ( 用r 表示) 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 ,;7 = 巧,z + ( 2 - 3 ) i = 1 其中,是第根接收天线在f 时刻的噪声分量,它是单边功率淆密度为“ 的零均值复高斯随机变量。 用n 足x l 列矢量表示f 时刻船只根接收天线上的接收信号: _ ,:= ( ,:1 ,:2 ,;”一) 7 1 ( 2 4 ) 接收端的噪声可以用x l 的列矢量协表示为: 以= ( 耐,彳,矿) 7 ( 2 - 5 ) 每个分量表示一根接收天线上的噪声取样,所以,接收信号f i j 农示如卜: ,;= 够+ n t ( 2 6 ) 假设接收机的译码器使用极大似然算法估计发射信号序列,= j t :j l 接收机能获 得m i m o 信道上理想的信道状态信息,此外,发射机没有关- j :信道的f - f 1 信息。 在接收端,依据假定的接收序列和经过信道的序列之1 1 帕勺平方欧几f 弘德距离计算 判决度量,如下式: 月l h 。 1 2 l 7 厶一艺h 川t x ,i f f = ii i = 1 译码器选择具有最小判决度量的码字作为输出【1 8 】。 7 ( 2 7 ) 第一二章宅时编码技术 2 1 2 空时编码的性能分析 在性能分析中,假设每根天线上的发射数据帧长为个符号。将发射序列按 照下面的矩阵进行排列,定义为唧x l 的空时码字矩阵: x = i x i ,x 2 ,孔】= ( 2 8 ) 其中,第f 行的工= ( ,毫,t ) 是从第f 根发射天线发射的数据序列,第f 列 的誓= ( 爿,# ,r ) 7 是时刻f 的空时符号。 成对差错概率p ( x ,j ) 是指当实际发射序列是x = ( 五,恐,屯) ,而译码器 选择了错误的估计序列膏= ( 量,是,五) 作为输出序列的概率。在最大似然译码 中,当式( 2 9 ) 成立时会发,l 成对差错。 兰i ,一兰够,# 1 2 兰 4 - z 唧h ;广# 1 2 = ii ,= i i,= ii :l l ( 2 9 ) 其等效于下式: 兰2r e ( 以玎兰厅j ( z 1 ) 圭兰 兰( 彰一) 1 2 ( 2 o ) f = i l ,= 1 j,一,= il 扛i 对衰落变量矩阵序列的一个特定实现- = ( - 。,j v :,h 。) 而言,假定接收机 具有理想c s i ,式( 2 _ 1 0 ) 右端的部分就成为等于西( x ,启) 的常量,而其左端的 部分就成了零均值高斯随机变量。d :( x ,j ) 是两个空时码字矩阵x 和戈的修正 欧式距离,可厢下式表示为: 刃( ,岩) = l i h ( 又一x ) := 喜姜l 善形,( 一1 ) 1 2 c 2 - t 一, 基于日的条件成对差错概率为: x p 础) 丧 亿 9 i i 、i-, hxx ,jill p 中其 安徽人学硕士论文m i m o 系统中多符号可译宁时码的研究及其预编码矩阵的设计 q ( x ) = 忑1j c o e - t 2 2 如扩他 ( 2 - 1 3 ) 对空时编码的具体性能分析,主要是从慢衰落信道和快衰落信道两方面对其 差错率上界进行分析。我们将结合后面讨论的具体空时编码分析其性能,在此, 我们不展丌分析。 2 2 基于正交设计的空时分组码 为了寻求较低的译码复杂度,a l a m o u t i 在1 9 9 8 年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设计 的空时分组码【19 1 。t a r o k h 后来将它运用到任意天线2 0 1 。这种编码方法采用了正 交设计原理,在接收端进行极大似然( m l ) 译码,完全采用线性处理。与其他 空时码相比,由于使用了正交理论,这种编码方案大大降低了译码复杂度。 由于正交空时分组码( o s t b c ) 不能够确保全速率传送( 除发射天线数为2 时) ,于是引入了准f 交空时分组码( q o s t b c ) ,从而实现了信号的全速率传输。 a l a m o u t i 编码方案是比较简单的正交设计空时编码,在此不做介绍,我们将 利用诉交设计原理,将其推广至任意数量的发射天线【2 i 】。 酋先将r l r p 的传输矩阵x 定义为一个空时分组码,其中p 代表每传输一组 编码符号的时问周期数,甩r 代表发射天线。假定信号星座由2 ”个点组成。在编 码过程- | l ,将七肌个比特信息映射到信号星座,进而选择后个调制符号五,r 2 ,气, 每组i m 个比特对j 逦一个信号星座。然后对k 个调制符号进行空时编码,根据传输 矩阵x 町以得到坼个k 度为p 的并行信号序列。这些序列通过根发射天线在 p 个f 1 寸i j 剧期内问时发送出去,因此在这里定义空时分组码的速率为: r = k p ( 2 1 4 ) 传输矩阵x 的元素是k 个调制符号,x 2 ,和其共轭# ,x 2 + ,的线性组 合。为了得到完全发射分集n ,基于f 交设计原理构造传输矩阵x ,得到: 麒= c ( 蚶+ 蚓2 + + 蚶) 乇 ( 2 1 5 ) 上式中x 是x 的h e r m i t i a n 转置,c 为常量,是一个的单位矩阵。 9 第二章窀时编码技术 当空时分组码具有完全发射分集时,其速率小于或等于1 ,即r 1 。 从以上可以知道,空时分组码采用正交设计时,其传输矩阵x 的行是正交 的。也即来自任意两根发射天线的每一组信号序列均为正交。例如,假定 毛= ( 薯,l ,五 2 ,薯,) 是来i 刍第i ( i = l ,2 ,嘶) 根发射天线的发射信号,则: x , x j = t f 。,= o f j ;i , l ,2 ,唧 ( 2 1 6 ) f - l 上式中,薯x ,表示序列五和x ,的内积,内积为零说明两个序列正交,因此, 将正交性运用到空时分组码,可使特定数量的发射天线获得完全发射分集。 正交空时分组编码设计的本质是发射矩阵x 的正交性,它体现在空间域和 时间域上。空时分组编码可分为实信号空时分组编码和复信号的空时分组编码。 2 3 基于星座最优旋转的满分集的准正交空时编码 根据空时编码的设计准则,即秩准则和行列式准则,我们可以知道,秩准则 要求码字差别矩阵x 一文对所有码字都是满秩的,才能实现满分集增益,其中x 为发射信号矩阵,文为接收端错误估计码字矩阵;行列式准则要求特征值 ,五,乃的乘积尽可能大,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编码增益,其中a ,五,以为 矩阵( x 一文) ( x 一文) ( 也就是码字距离矩阵) 的非零特征值,( ) h 为矩阵的复 共轭转置。 我们知道,分集增益决定了性能曲线的斜率,只有让矩阵x 一又满秩,才能 使分集增益最大。在实现满分集增益的条件下,应该尽可能地考虑其编码增益。 如果矩阵( x 一文) ( x 一文) 为满秩:则丑,如,以由( x 一文) ( x 一文) 片决定,在这 种情况下,则意味着唧t ,唧为发射天线数,t 为时隙数。下面给出分集因子 的定义【2 2 】: f = 赤唆| d e t ( x 一文) ( x 一师 弦t 7 , 其中,因子1 2 仰的作用是使f 归一化。 l o 安徽大学硕士论文m i m o 系统中多符号可译空时堕塑丛壅丝! ! 堕堕型堑堕塑堂生 2 3 1 满分集的准正交空时编码的设计 首先,假设矩阵g px i ,而,坼) 是由复变量五,t ,五组成的p p 的证交设 计,则准正交设计的矩阵为2 p x2 p 的q :p ( x l , x 2 ,x 2 。) ,其定义为: q z p 2 l ba i labi 其中,a = g ,( _ ,x 2 ,) ,b = g p ( + ”以+ 2 ,恐t ) 。 因为a 和b 为正交设计,则: q 易q :p = l b a n a a + + a b , b b b a ,b b + + a b ,h a a - = 。a i p p b l b b + a ail。 其中,口:2 ki 玉1 2 ,6 :圭( 葺+ i + x k + i i ) 。 f - i f = i 其次,运用准正交设计的矩阵q :px l ,而,。) 来构造有2 p 个发射天线的满 分集的空时编码矩阵。同时,当1 f k 时,用4 表示信号星座,其能黾为1 , 信号星座4 经过旋转角度谚得到4 + ,即4 + ,= p 触5 :5 a i ) ,可表示为p 旭a i 。 此外,设1 4 i 表示4 中星座点的数量,则埘于任何l 。g :l 兀a i 2j 的信息j 字列,假 七 、 ,= i 设_ 4 ,s :4 ,s :。4 。,则用s 1 , s :,s :。替代q :,x ,t ,叠t ) 中的 五,t ,x 2 。得到矩阵q :p ( s ,s :,5 :。) ,从而得到以下表示的准l f 交空时编f i j 5 的 发射矩阵: x = - q :口s 。,s 2 ,) 其中,万保证发射信号满足能量约束,其编码速率为瓦1l 0 9 2 4 i ) 。 从而,可以得到码字距离矩阵为: ( x 一文) ( x 一文) = 厂 麓;: 会三;: c 2 - 8 , 第二章卒时编码技术 其中,以= 妻i 墨一霉1 2 ,6 = 喜 ( 一霉) ( ,一五+ ,) + + ( ,一瓦+ f ) ( 墨一墨) + 。 由式( 2 1 8 ) 可以得到: d e t ( x 一文) ( x 一文) = 厂2 p ( 口) 2 一( 6 ) 2 , ( 2 - 9 ) 对于传统的t b h 方案和j a f a r k h a n i 方案,谚= 0 时,式( 2 一1 9 ) 的值有可能 为零,比如当s i 一霉= & + ,一瓦+ ,的时候。这表明空时编码不能实现满分集增益,但 是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旋转角度识使式( 2 1 9 ) 不为零,这样就可以达到满分集。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假设对所有的4 ,当1 i k 时,其为 b p s k 调制,即4 = l ,一1 ) ,然后取旋转角度谚= n - 2 ,则可以得到 4 + ,= e 弦坨4 = ,一) ,因此,对应4 中的s ,和墨,s ,一毒的可能取值为 o ,2 ,一2 ) , 对应4 + ,中的& + ,和五+ ,& + ,一五+ ,的可能取值为 o ,2 j ,- 2 j ) 。这样,式( 2 1 9 ) 必然不等于零,所以,为了实现全分集增益的准f 交空时编码,我们可以采用旋 转星座角度勿的方法。 此外,由于分集因子f 越大,系统的性能越好,所以在达到满分集的条件下, 应当尽量使分集因子f 达到最大。结合式( 2 17 ) 和式( 2 18 ) ,分集冈予i 叮表示 为: f 。赤如 ( 姒) h ( 心) 旷 像2 。, = 1 2 、j 臣2 pm 。,i ;n 。i 。r a 小。i n 涎 ,i ( z r 一厅) ! 一( 、,一于) ! | l 2 我们将两个信号星座之问的最小f 距离定义为: d 。h f ( 彳,b ) = 。斗,m :,;i 。n j 五,l ( s ,一互) 2 一( s :一是) ! l 其中s ii a ,s 2 ,s 2 b ,显然可以看f l = : d m i n , ;( 彳,曰) m i n d 。;。( 彳) ,d 而。( b ) 安徽人学硕l :论文 m i m o 系统中多符n 可译空时码的研究及其预编码矩阵的设计 上式中的d 。;。( a ) y l 茸ld 。i 。( b ) 为信号星座彳和b 的最小欧几里德距离,所以可 推导出: d 。i n f ( 彳,p 加彳) d 。i 。( a ) ( 2 2 1 ) 因此,可以把式( 2 2 0 ) 中的分集因子简化为: f = 1 2y 2 - z y 胪m 斛i n ( 4 f 磨主任幽( 4 )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信号星座4 和4 + ,的最小f 距离决定了分集因子。 2 3 2 星座的最优旋转角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为了实现满分集,我们在设计准正交空时编码的时候, 需要重点考虑其分集因子f 和旋转角度织这两个性能指标。下面对怎样选取恰当 的分集因子f 和旋转角度勿使编码性能更好进行分析。 为了简单起见,定义d 帆;( a , e j q 彳) = d 。h ;( 彳,矽) = d 。岵( 矽) ,d r a i n ( 彳) = d 。i n , 则由式( 2 2 1 ) i 叮知,信号犟座a 和e i a 的最小f 距离的上界为信号星座a 的最 小欧几肇德譬h 离: d l n i l l ;( ) d 。i 。 ( 2 - 2 2 ) 冈此,信号是座爿和e j o 爿的最小f 距离不能大于1 2s i n 引坨d 。m | 2 3 1 ,即: d r a i n ;( 彳,p 肋彳) 1 2 s i n 圹d 。i 。 从上式我们几 以看出最小f 距离小于吐。胁。式( 2 2 2 ) 中等式成立的一个必 要条件是:对于一个给定的信号星座彳,假定和勤是星座中的两个信号,那 么,s 。和s 。2 _ f j 的欧儿驻德距离就是星座彳的最小欧几里德距离,也就是, k 一曲i = d 。 定理【2 3 】:假定彳是一个信号星座,其星座图为方点阵,其中的方形格子边 长等于d 。;。( 彳) ( 即最小欧几甩德距离) ,那么,星座彳和e j , 44 之问的最小f 距 第二二章空时编码技术 离达到最大值丸证( 彳) ,也就是: d 。斌f ( 彳,扩h 彳) = 丸i 。( 彳) ( 2 - 2 3 ) 该定理中,信号星座彳可以是方格型星座的任意子集,唯一的要求就是方 格边长等于最小欧几旱德距离厶i 。( 彳) 。定理的具体证明过程可参看 2 3 】。所以, 对于任意的方格型星座,= n 4 为最优旋转角。在此需要指出,最优的旋转角 不是唯一的。下图展示了部分星座的最优旋转角。 0 l0 0 j j1 0 ;( a 4 ) = d 。i l i = 压 4 - q a m 2 4 本章小结 o i1 0 0 0 lo l o l o lo11 0 0 l o o1 1 0 “吣( n - 4 ) = 丸i 。= 0 9 5 6 2 8 - q a m 1 0 0 0 1 1 0 00 1 0 0o o o o 1 0 0 ll l o l0 1 0 lo o o l l oj l l l1 】 o l l1o o 】l 1 0 l ol l1 00 l l oo o l 0 d 。i n f ( 万4 ) = d r a i n = 0 6 3 2 5 1 6 一q a m 图2 2 最优星座旋转角 本章介绍了空时编码的相关技术,重点研究了基于正交及准正交设计的空时 分组编码,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最后着重分析了满分集准正交空时编码的 设计方法,讨论了其最优星座旋转角,并得出了结论:对于任意的方格型星座, 当其方格边长等于其最小欧几罩德距离时,= n 4 为最优旋转角2 3 1 。 1 4 第三章高速率、全分集多符号可译的窄时分组码及j e 改进 第三章高速率、全分集多符号可译的空时 分组码及其改进 本章深入研究了一种多符号可译的空时分组编码,它具有比其他一般 o s t b c 和q o s t b c 更高的传输速率,有满分集增益的特性,适用于任意的发射 天线数,且因其具有较高的分集和,其性能在低信噪比时优于q o s t b c 2 4 】。我 们将从构建该码的充分条件、构建过程及其性能等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最后利 用上章介绍的最优星座旋转的知识对其进行改进,在保证满分集的条件下尽可 能提高其编码增益,从而改善其b e r 性能。 3 1 系统模型 考虑一个多天线传输系统,具有f 根发射天线,r 根接收天线。在每一个 时隙t ,复信号矗,i = 0 , 1 ,m 一1 被从f 根发射天线同时发送出去, = 岛( j = 打) 代表从发射天线f 到接收天线的路径增益。假定路径增益在 一帧长度m 范围内( 以方阵为例) 是不变的,那么在f 时刻接收天线上的接收 信马y 口为: j 一1 y 4 = sh i h j + n j i = 0 ( 3 1 ) 其中j = 0 ,r - 1 ,t = o ,f - 1 ,用矩阵可表示为: y = s i t + n( 3 - 2 ) 其中y c n , 州r 是接收信号矩阵,s c n i 。n i 是发射矩阵( 或码字矩阵) , n c n , 州,是加性噪声矩阵,h c n t 州,是信道矩阵,c 代表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