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1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1)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作用,西欧各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2)天主教会的腐败,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宣扬因行称义,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预习导学梳理知识点拨,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3)直接原因:教皇兜售_。2兴起:针对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行为,1517年,马丁路德公布了_(即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在其引导下,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3马丁路德改革的思想:强调_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赎罪券,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因信称义,4马丁路德改革的影响:马丁路德改革后创立的_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易错警示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新教,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1背景:受德国宗教改革的影响。2内容(1)1536年出版_,主张_,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2)提出_,即人的成败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基督教原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先定论,(3)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合理性,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3影响(1)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_的盲从,也否定封建主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2)加尔文的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_方面的依据。,教皇,意识形态,温馨提示西欧宗教改革只是改革信教的形式,并没有否定基督教教义。它斗争的矛头直指当时欧洲的最大封建势力集团天主教会。改革者采用的是宗教异端的形式,即用一种宗教去替代另一种宗教,用一种信仰去替代另一种信仰,并不是反对宗教和信仰。,课堂讲义理解深化探究,主题一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实质与影响,1背景(1)经济上:14、15世纪,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逐渐衰落,近代资本主义关系逐渐产生,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2)政治上:民族国家出现,王权不断加强。(3)思想上: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各国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4)教会从西欧各国搜刮财富,残害进步人士,其中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5)1517年罗马教皇派人到德国兜售赎罪券激起了德国人民的强烈不满。2实质:早期资产阶级发动的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斗争。本身都是基督教徒的改革家们,不迷信传统和陈规,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3影响(1)积极: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2)消极:宗教迫害与宗教纷争愈演愈烈,要实现彻底的宗教宽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探问题材料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材料说明了德国宗教改革的什么问题?答案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教方法用“一、一、二”归纳宗教改革一个核心:人文主义。一大推动:推动了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两大改革:马丁路德改革;加尔文改革。,主题二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比较,1相同点(1)都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2)都采取了神学异端形式。(3)都得到社会广泛支持。(4)都反对天主教神学,都否认教皇权威,对教会信仰、制度、仪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5)都创立了独立的教派。,2不同点(1)马丁路德改革引发了农民战争,使天主教会势力受到沉重打击,诸侯取代教皇,确立“教随国定”原则。(2)加尔文改革否定罗马教皇权威,建立民主教会,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探问题材料一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材料二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答案信仰得救,因信称义。否定教皇权威,强调信仰的平等与自由。(2)从两则材料中概括加尔文和马丁路德主张的相同点是什么?答案都否定罗马天主教会权威,都主张信仰得救。,教方法图示法展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当堂检测巩固应用反馈,116世纪初,德国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牛。”这句话说明了()A罗马教皇对德国的搜刮掠夺B罗马教皇对德国的重视C德国的畜牧业发达D德国与教皇的关系密切解析从材料可知德国受到罗马教皇的压榨、掠夺,命运如同奶牛。故B、C、D三项不符合题意。,1,2,3,4,5,6,A,2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主要观点是()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解析宗教改革是要否定教会权威,主张信仰得救,主张信徒通过阅读圣经直接与上帝对话而得救。,1,2,3,4,5,6,D,1,2,3,4,5,6,3马丁路德主张一切宗教仪式从简,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A将人们从宗教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B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C天主教从此在欧洲退出了社会舞台D欧洲宗教界从此出现了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的局面,1,2,3,4,5,6,解析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的统治,但并不否定上帝和宗教,因此A项说法错误;C项表述错误;D项是客观结果。宗教改革的重大意义是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答案B,4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他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对加尔文这一观点理解错误的是()A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B再现人文主义精神的一面C否定对教皇的盲从D肯定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地位,1,2,3,4,5,6,解析加尔文思想就是要打破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地位,这在客观上适应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答案D,1,2,3,4,5,6,5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1,2,3,4,5,6,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本则材料中“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了宗教改革的反封建性质。答案D,1,2,3,4,5,6,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两幅图片为同一时期的美术作品:,1,2,3,4,5,6,材料二“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赦罪或全部免罚。摘自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三在(宗教改革)不长的时间后,1581年7月,新教缔,1,2,3,4,5,6,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荷兰共和国,紧跟其后的英国清教徒(基督新教中加尔文主义者)在1649年将查理一世推上了断头台,成立了共和国,1688年经过“光荣革命”,迎来了新教国王,实行了“君主立宪”的宪政体系。1620年为反抗宗教压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园。1776年,缔造了一个美利坚合众国。意大利从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四分五裂,在1870年才成为一个统一的王国。1946年才,1,2,3,4,5,6,成立民主共和国。法国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却出现了一个混乱不堪、草菅人命、革命恐怖和专政暴力为特征、令文明世界非常尴尬的法国大革命。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出现了革命专制、君主立宪、恐怖统治、自由共和等多种政体,最后以拿破仑的军事独裁、帝制告终。1848年建立了短暂的第二共和国,1870年才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第三共和国。摘编自曼德中国需要的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精神,1,2,3,4,5,6,(1)概括材料一中两幅作品的共同特点。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要能判断出两幅画的时代即可解答。答案取材于宗教故事;突出了人文主义的的特征。,1,2,3,4,5,6,(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解析从“九十五条论纲”可知为马丁路德改革。答案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提倡“因信称义”。(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内在联系?解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联系,比较简单。答案二者在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产物;前者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思想为后者奠定了基础,后者则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1,2,3,4,5,6,(4)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看法?解析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发生地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来判断其对民主政治的贡献,应该了解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虽然和思想解放有关系,但不是决定因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观点: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更有利于促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看法:作者的观点有失偏颇,因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2,3,4,5,6,教材问题解答,阅读与思考(教材P54)提示罗马教会为了树立教会和教皇的绝对权威,宣扬“因行称义”论,把教徒们束缚在教会的控制之下,使人们失去了个人的自由,听命于教会的统治。而路德的“因信称义”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这样,便把拯救人的灵魂的钥匙由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到自己的手中。所以说,“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包含着解放人的个性的革命主张。,解析与探究(教材P54)提示(1)相同点:三者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目的都是使灵魂得以进入天堂。不同点:“因行称义”注重宗教仪式和教徒的严格修行,包括购买赎罪券,实质是要求加强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因信称义”认为只单纯依靠个人的信仰即可使灵魂得救,不必购买赎罪券,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给教徒以极大的解放。“信仰得救”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2)宗教改革表面上是对天主教会的宗教仪式和教义进行改革,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目的是把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教会改造成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新教会,所以说,宗教改革是16世纪天主教的根本变革。,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应急知识培训课件会
- 法警面试题目及答案
- 学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 吕梁分班考试题及答案
- 校园安全知识培训课件实施
- 扫路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校园保卫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部首类考试题及答案
- 立体构成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赣州大余县左拔镇招聘基层公共服务专岗人员试题(含答案)
- T/CECS 10246-2022绿色建材评价智能坐便器
- 2025-2030年中国硅酸钇镥(LYSO)市场深度调查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CCF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 2024真题
- 社区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 JISG3141-2017冷轧钢板及钢带
- 2025届苏锡常镇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解读及范文:我会洗碗呀
- 义务消防队组建方案
- 2025-2030中国ARM核心板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脐灸技术操作流程图及考核标准
- 给药错误PDCA课件
- 医美注射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