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能楼宇电气系统安装技术[权威资料]_第1页
浅析智能楼宇电气系统安装技术[权威资料]_第2页
浅析智能楼宇电气系统安装技术[权威资料]_第3页
浅析智能楼宇电气系统安装技术[权威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智能楼宇电气系统安装技术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智能楼宇与建筑电气的密切关系 ,以及电气系统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特点,并详细分析介绍了智能楼宇电气系统安装技术。 关键词:智能楼宇电气系统安装技术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building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 and electrical system in intelligent building th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introduce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electrical system, installation technology TU976+.1 A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批智能楼宇逐渐出现。智能建筑系统将智能型电脑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该电气系统可以对各种设备的自动监控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建筑物智能要求的提高势必导致电气设备系统日趋复杂,对其安装技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1 概念及其发展 智能建筑 (Intelligent Building)的概念源于 20 世纪70 年代末的美国。自从 1984 年在美国 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建成的世界第一幢智能大厦 城市广场以来 ,短短二十年里 ,智能建筑在世界各国迅猛发展。它的兴起和发展主要是适应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此基础上中国智能建筑逐步发展起来。 美国智能建筑学会 (AIBI)对于智能建筑的定义是 :通过建筑的四个基本要求 ,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进行最优化的组合 ,为用户提供一个高经济性、高效率、高舒适性的建筑物。 2 建筑电气系统 建筑电气设备自动 化系统为智能建筑系统的重要系统之一。其采用具有高速处理能力的微处理机,通过通信网络对整个建筑物众多设备进行监控,实现最优化的管理,从而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能源;降低设备运行费用;随时掌握设备状态及运行时间、能量的消耗及变化等。 建筑电气系统是现代建筑实行智能化的核心 ,它对整个建筑物功能的发挥、建筑布局和结构的选择、建筑艺术的体现、建筑的灵活性以及建筑安全的保证等方面 ,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1)建筑电气设备可以为人们创造所需的光、温湿度 、空气和声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 2)建筑电气设备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缩短各种信息的传播时间、拓宽信息传播途径; ( 3)建筑电气设备可以确保人身与财产的安全、提高建筑物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 ( 4)建筑电气设备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3 电气系统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特点 智能化楼宇 BAS 系统的线路包括网络通信线、电源线和信号线。电源线一般采用 BV-(500V)2.5mm2 铜芯聚氯乙烯(PVC)绝缘线;网络通信线一般采用同轴电缆, 有的系统也采用屏蔽双绞线或非屏蔽双绞线,在强干扰环境中和远距离传输时宜选用光缆。 一般来说,实现 BAS 系统管、槽、布线的工程量较大,与装修、空调等专业配合点较多,施工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要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明确弱电竖井设置和重要公共场所的位置。水平金属线槽从弱电竖井出来,敷设在电梯间、走廊吊顶内,然后采用镀锌钢管进入室内。工作区按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活动地板,导线进入室内后在活动地板下金属线槽内敷设,引到工作区。具体安装施工特点难点如下。 ( 1)由于电梯间及走廊内风管、水管和强电管 线多,各专业要本着 “ 小管让大管,弱电让强电 ” 的原则,在施工之前与各专业沟通,科学布置吊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 ( 2)垂直主线槽分系统在竖井内进行施工,水平线槽按照不同系统分线槽施工,电源槽和弱电槽分开施工。从施工的角度出发,统一安排各弱电系统在竖井内的管、槽分布,线管在墙面和地面工程进行时预埋,并进行接地保护。 ( 3)在金属结构上和混凝土结构的预埋件上,采用焊接固定,在混凝土上安装时采用膨胀螺栓固定。牢固、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地安装支架,在同一直线段上的支架间距要均匀。 4 智能楼宇电气系 统安装技术 4.1 远程处理机的安装技术 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与各 RPU 之间的通信是透明的 ,可利用同一线路不同的 RPU 完成同一个控制系统。 BAS 系统大量监控的是空调机组 ,所以在机房之中或附近布置 RPU。空调机组控制系统使用后剩余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连接附近的水流量计、水位信号、照明控制等。 RPU 的接口要预留出 20%-30%以备日后的发展。 4.2BAS 线路安装技术 在 BAS 进行布线时 ,要注意某些线路需要专门的导线 ,如 BAS 的通信线路、温度湿度传感器线路、水位浮子开关线路、流量 计线路等 ,它们一般需要屏蔽线 ,或者由制造商提供专门的导线。智能建筑中安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 ,由于这些设备工作频率、抗干扰能力和功能等都不相同 ,对接地的要求也不同。在安装中 ,按下述方法进行接地。 ( 1)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逻辑接地、功率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 ,一般合用一个接地极 ,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 当电子设备的接地与工频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个接地极时 ,其接地电阻不大于 1 。屏蔽接地如单独设置 ,则接地电阻一般为 300; ( 2)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 ,为避免产生干扰电流 ,对信号电缆和 1MHz 及以下低频电缆应一点接地 ;对 1MHz 以上电缆 ,为保证屏蔽层为地电位 ,应采用多点接地。闭路电视和工业电视都必须采用一点接地。 ( 3)对抗干扰能力差的设备 ,其接地应与防雷接地分开 ,两者相互距离宜在 20m 以内 ,对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电子设备 ,两者的距离可酌情减少 ,但不宜低于 5m;当电子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 ,两者避免雷击时遭受反击和保证设备安全 ,应采用埋地铠装电缆 ; 4.3 输入设备安装技术 ( 1)安装位置应能正确反映其性能的位置 ,便于调试和维护的地方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应按 设计和产品的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其位置 ; ( 2)水管型温度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水管流量计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焊接 ; ( 3)风管型湿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风汽压力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应避开蒸汽放空口及出风口处 ; ( 4)风管压力、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空气速度、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完成后进行。 4.4 输出设备的安装技术 ( 1)风阀箭头和电动阀门的箭头尖与风门、电动阀门的开闭和水流方向一致,且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 ; ( 2)电动阀门的口径与管道径不一致时 ,应采取渐缩管件 ,但阀门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档次 ,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 ; ( 3)电动与电磁调节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 4.5 电气接地保护安装技术 为把雷电流迅速导人大地,以防止雷害为目的的接地叫做防雷接地,主要针对信息机房及建筑内信号源采取针对性防雷措施。由于建筑内常常布设大量的电子贵重设备和智能综合布线系统,这些设备、系统的耐压等级低、防干扰要求高,很容易受到雷击。 具体措施:接闪器采用针带组合接闪器,避雷带采用25mm4mm 镀锌扁钢在屋顶组成 5m5m ( 4m6m )的网格。该网格与屋面金属构件做电气连接,与结构柱内钢筋做电气连接,引下线利用结构柱内钢筋、圈梁钢筋、楼层钢筋与防雷系统连接,外墙面所有金属构件也与防雷系统连接,柱内钢筋与接地体连接,组成具有多层屏蔽的笼形防雷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雷击损坏楼内设备,而且还能防止外来的电磁干扰。 4.6 安装的其它技术 BAS 的监控是由电脑按照编制好的程序进行的 ,设计工程大大简化 ,不需要进行各种设备的电气联锁图控制调节原理图等 ,只需要简单的监控原理 图就可以满足要求。但设计人员必须编制较为详细的监控说明软件。另外还要向制造商提供各测量元件、控制器使用的条件清单 ,如管道规格、流体名称、压力、温度、流量等 ,以便制造商选用各种元件规格。安装人员一般只根据图纸及提供的主要元件的规格和数量进行组装。 5 结束语 智能建筑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技术 , 其真谛之所在是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中国的智能建筑正走向正规化和科学化,根据智能建筑电气系统的特点,只有严格按规范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安装施工,保证运行调试过程中各系统运行正常,才能充分发挥系统的运行效率, 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薛汉良 . 智能建筑对电气设备安装的要求 J. 科技资讯 , 2007,(17) 2 罗杰 . 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 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01) 3 唐捷 . 智能建筑电气设备安装技术 J. 安装 , 2005,(01) 4 郭庆棠 . 浅析建筑电气设备的安装施工技术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 2010,(08) 阅读相关文档 :浅谈水泥稳 定碎石施工方案 污水处理中的 A2O 工艺在工程中的设计实践 浅议钢铁企业大型综合电气楼给排水设计要点 浅析试验室管理 小议毛竹造林技术 做好服务职工群众工作 ,充分发挥企业基层党组织作用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策略 论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质量通病与处理对策 论如何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水平 引黄灌溉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 浅谈砼裂缝控制在地下室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