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杆菌PPT课件.ppt_第1页
肠道杆菌PPT课件.ppt_第2页
肠道杆菌PPT课件.ppt_第3页
肠道杆菌PPT课件.ppt_第4页
肠道杆菌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肠道杆菌 Entericbacilli 肠道杆菌 entericbacilli 是一大群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大多数肠道杆菌是肠道的正常菌群 当宿主免疫力降低或细菌侵入肠道外部位等特定条件下可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 肠道杆菌属于肠杆菌科 依据生化反应 抗原构造 血清学试验 DNA同原性等 目前肠杆菌科至少有29个菌属 包含148个种 1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se 共同特性 形态结构与培养 革兰阴性中等大小杆菌 无芽胞 除志贺氏菌属外多有鞭毛 无荚膜 大多有菌毛 营养要求不高 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中等大小的光滑型菌落 2 肠道杆菌双糖铁培养基中生长结果细菌名称分解葡萄糖分解乳糖产生硫化氢有无动力大肠杆菌产酸产气产酸产气不产生有伤寒杆菌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不产生或少量有甲型副伤寒产酸产气不分解乳糖不产生或少量有乙型副伤寒产酸产气不分解乳糖产生大量硫化氢有痢疾杆菌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不产生硫化氢无 生化反应 活泼 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 形成不同代谢产物 常用以区别不同菌属和菌种 实验室常用双糖铁培养基接种细菌后观察细菌对培养基中底物的分解情况 对肠道的致病菌及非致病菌作出初步的鉴别诊断 3 抗原构造 多种抗原组成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O抗原 即菌体抗原 存在于所有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层 2 H抗原 即鞭毛抗原 存在于细菌鞭毛蛋白 3 荚膜抗原 位于O抗原外层 主要有伤寒杆菌的Vi抗原 大肠杆菌的K抗原等 变异 肠道杆菌易出现变异菌株 其中最常见的变异是耐药性变异 4 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coli 埃希菌属一般不致病 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其中以大肠埃希菌 E coli 最为重要 大肠埃希菌 通称大肠杆菌 婴儿出生后数小时就进入肠道 并终生伴随 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或细菌侵入肠外组织和器官 可引起肠外感染 有些特殊菌株致病性强 能直接导致肠道感染 5 一 生物学性状大多数大肠埃希菌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有周身鞭毛 不形成芽胞 革兰染色阴性 普通培养基上形成圆形隆起灰白色菌落 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 IMViC试验是卫生细菌学中常用的检测指标 凡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并IMViC试验结果为 者是典型的大肠杆菌 6 二 致病性致病物质 1 定居因子 colonizationfactor 有助于大肠杆菌粘附于宿主肠粘膜 避免被肠蠕动和肠分泌液所清除 2 肠毒素 enterotoxin 为外毒素 由产毒性大肠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 3 细胞毒素 以杀伤Vero细胞的能力为特征 4 脂多糖 革兰阴性细菌的内毒素 5 K抗原 具有抗吞噬作用 7 所致疾病1 肠外感染 以化脓性炎症最为常见 如尿道炎 膀胱炎 肾盂肾炎 腹膜炎 胆囊炎 阑尾炎 手术创口感染等 2 腹泻 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可引起人类腹泻 根据其致病机制不同 主要有四种类型 1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EnterotoxigenicE coli ETEC 主要致病物质为肠毒素 是引起婴幼儿及旅游者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nterohemorrhagicE coli EHEC 主要致病物质为志贺毒素 引起出血性结肠炎 3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EnteroinvasiveE coli EIEC 不产生肠毒素 主要致病物质为内毒素 引起痢疾样腹泻 4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EnteropathogenicE coli EPEC 主要引起婴儿腹泻 8 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病人标本中细菌的分离鉴定 肠外感染标本可采取中段尿 血液 脓液等 腹泻则取粪便 接种至适当培养基中 观察菌落形态 挑选可疑菌落进行生化反应等鉴定 尿路感染除确定大肠杆菌外 还应计数细菌的绝对含量 当每毫升尿中含菌量 或等于10万时 才有诊断价值 水 食品等卫生细菌学检查 大肠杆菌群指数作为污染的指标 大肠杆菌群指数是指每升液体中的大肠菌群数 我国的卫生标准是 饮用水 3 1000ml瓶装饮料 5 100ml 9 沙门菌属 Salmonella 沙门菌属 Salmonella 是一大群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 对人致病的主要有伤寒杆菌和甲 乙 丙型副伤寒杆菌 对人和动物菌能致病的主要有猪霍乱沙门菌 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 其他沙门菌一般仅对动物致病 10 一 生物学性状革兰阴性杆菌 绝大多数有周身鞭毛 能运动 一般无荚膜 多数有菌毛 普通培养基上形成中等大小 半透明的S型菌落 主要抗原构造有O抗原和H抗原 少数有Vi抗原 此抗原与细菌毒力有关 能使细菌抵抗吞噬细胞吞噬后的杀伤作用 胆盐 煌绿等对本属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其它肠道杆菌为小 常用于制备沙门菌的选择培养基 对氯霉素极敏感 11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1 菌毛 吸附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 并穿过上皮细胞层到达上皮下组织 2 内毒素 沙门菌内毒素毒性较强 可引起发热 白细胞减少 中毒性休克 内毒素可激活补体系统释放趋化因子 吸引白细胞 导致肠道局部炎症反应 3 肠毒素 某些沙门菌 如鼠伤寒沙门菌能产生肠毒素 其性质类似肠产毒性大肠杆菌的肠毒素 可引起水样泻 12 所致疾病1 肠热症 是伤寒病和副伤寒病的总称 主要有伤寒杆菌和甲 乙 丙副伤寒杆菌引起 发病过程 细菌经口侵入 菌毛吸附在小肠粘膜表面 侵入肠壁淋巴组织 经淋巴管至肠系膜淋巴结并在其中繁殖 随淋巴液经胸导管进入血流 引起第一次菌血症 细菌随血流至骨髓 肝 脾 肾 胆囊 皮肤等并在其中繁殖 被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再次进入血流 引起第二次菌血症 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病人持续高热 相对缓脉 肝脾肿大及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部分病例出现玫瑰疹 两次菌血症均发生在发病的一到两周内 2 3周后胆囊中的细菌随胆汁排至肠道 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 部分菌可再次侵入已致敏的肠壁淋巴结发生迟发型变态反应 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和溃疡 甚至并发肠穿孔 肾脏中的细菌可随尿液排出体外 第四周进入恢复期 13 14 2 食物中毒 急性胃肠炎 多由鼠伤寒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等引起 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 3 败血症 常由猪霍乱沙门菌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鼠伤寒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等引起 病菌侵入肠道后很快进入血流 肠道症状不明显 但败血症症状严重 有高热 寒战 贫血等症状 免疫性 伤寒或副伤寒病后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很少再感染 以细胞免疫为主 体液免疫以局部的SIgA较重要 血液中的特异性抗体对胞内寄生菌无多大作用 食物中毒因病程短 病菌一般不侵入血流 故免疫力不显著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败血症病后免疫中均有重要作用 15 三 微生物学检查法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对于伤寒病患者应根据病程选取不同部位的标本 通常第一周取血液 第2 3周取粪便或尿液 全程可取骨髓 急性胃肠炎取患者呕吐物或粪便 剩余食物 败血症患者取血液作为检测标本 将标本接种于肠道杆菌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后 挑选无色透明的菌落涂片 染色 镜检 并接种至双糖铁培养基 做生化反应和血清凝集试验鉴定 快速诊断法 可用SPA协同凝集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放射免疫测定等方法 16 血清学试验常用肥达试验 Widaltest 即用已知伤寒杆菌O抗原 H抗原和甲 乙型付伤寒杆菌H抗原与病人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测定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含量 作为伤寒和副伤寒病的辅助诊断方法 诊断标准O 1 80 H 1 160 肥达氏反应的结果及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分析O H凝集价均超过正常值患伤寒 副伤寒的可能性大O H凝集价均无明显升高患伤寒 副伤寒的可能性小O效价不高 但H效价升高曾感染过伤寒 或预防接种O效价升高 但H效价不高可能是伤寒或副伤寒的早期 17 四 防治原则 一 预防特异性预防 采用伤寒 副伤寒死菌苗皮下接种 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 治疗治疗伤寒首选氯霉素 18 志贺菌属 Shigella 志贺氏菌属 Shigella 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 通称为痢疾杆菌 dysenterybacteria 一 生物学性状痢疾杆菌无荚膜 无鞭毛 不形成芽胞 某些菌株有菌毛 多数志贺菌不分解乳糖 但宋内志贺菌能迟缓发酵乳糖 本属菌有O抗原 无H抗原 根据志贺菌O抗原构造不同 可分为四群 39个血清型 我国以福氏痢疾杆菌多见 其次是宋内氏痢疾杆菌 19 志贺菌属的抗原分类 A群 痢疾志贺菌 Sh dysenteriae 有10个血清型 各型间无交叉反应 均不分解甘露醇 B群 福氏志贺菌 Sh flexneri 可分8个血清型 均可分解甘露醇 C群 鲍氏志贺菌 Sh boydii 可分为15个血清型 各型间无交叉反应 均能分解甘露醇 D群 宋内志贺菌 Sh sonnei 抗原单一 只有一个血清型 分解甘露醇 迟缓发酵乳糖 20 二 致病性和免疫性致病物质1 菌毛 能粘附于回肠末端和结肠粘膜上皮细胞上 继而穿入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 在粘膜固有层内繁殖形成感染灶 引起炎症反应 极少侵入血流 2 内毒素 志贺菌有强烈的内毒素 作用于肠壁 使其通透性增高 促进内毒素的吸收 引起发热 神志障碍 甚至中毒性休克等一系列症状 作用于肠粘膜 形成炎症 溃疡 出现典型的脓血粘液便 内毒素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 使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共济失调和痉挛 尤其是直肠括约肌痉挛最明显 导致腹痛 里急后重等症状 21 3 外毒素 志贺菌A群1型菌株可产生一种外毒素 称为志贺毒素 Shigatoxin 其具有三种生物学活性 1 神经毒性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引起麻痹 死亡 2 细胞毒性 对人肝细胞 猴肾细胞均有毒性 3 肠毒性 具有类似霍乱弧菌肠毒素的活性 导致疾病早期的水样便 所致疾病 志贺菌引起细菌性痢疾 传染源 是病人和带菌者 无动物宿主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 口传播 易感人群 人类对志贺菌普遍易感 痢疾志贺菌感染患者病情较重 宋内志贺菌多引起轻型感染 福氏志贺菌感染易转变为慢性 22 免疫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