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废弃物的鉴别、分选、分离技术.ppt_第1页
塑料废弃物的鉴别、分选、分离技术.ppt_第2页
塑料废弃物的鉴别、分选、分离技术.ppt_第3页
塑料废弃物的鉴别、分选、分离技术.ppt_第4页
塑料废弃物的鉴别、分选、分离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塑料废弃物的鉴别 分选 分离技术 高分子学院塑料工程教研室 塑料废弃物来源复杂 一方面 可能夹杂着金属 橡胶 织物 玻璃 纸和沙泥等 另一方面 存在着不同的塑料 如聚乙烯 聚氯乙烯 聚丙烯等混合在一起的现象 不仅给回收带来困难 而且使采用肥料生产的制品质量大大下降 第一节废旧塑料的种类与辨识 第一节废旧塑料的种类与辨识 一 种类 聚氯乙烯塑料 PVC 可塑性优良 价钱便宜 故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 电气工业上 主要用作绝缘材料 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的主要品种与应用1 硬质聚氯乙烯 UPVC 各种硬质聚氯乙烯管材 管件 门窗异型材等 2 软质聚氯乙烯 RPVC 各种软质聚氯乙烯管材 PVC电线电缆 PVC薄膜 人造革发泡制品等 PVC人造革 PVC电线电缆 民用电线电缆 PVC绝缘电线电缆和软线 PVC管材 PVC异型材 聚乙烯塑料 PE 根据密度的不同分为高密度聚乙烯 HDPE 低密度聚乙烯 LDPE 高密度聚乙烯具有较高的使用温度 硬度 机械强度和耐化学药品的性能 可制成各种容器 低密度聚乙烯质轻 柔性 耐寒性 耐冲击性较好 广泛应用于生产薄膜等 遮阳网 彩条布 无滴膜 西瓜膜 大棚膜 增温地膜 PE镀铝基材膜 蒸煮袋热封PE膜 聚丙烯塑料 PP 耐热性 耐腐性 拉伸性和电性能都较好 不足之处是收缩性较大 低温时变脆 耐老化性能较差 含金属添加剂的PP 挡泥板 通风管 风扇等 洗衣机框架及机盖 喷水器等 聚丙烯的主要品种及用途 家用电器中的聚丙烯 洗衣机内桶 波轮电视机前框和后盖 遥控器外壳冰箱搁物架 蒸发皿电扇 换气扇扇叶电动吸尘器外壳微波炉部件复印机 打印机 监视器等办公电器壳体等等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 BOPP膜 BOPP产品种类很多 包括 印刷膜 热封膜 胶等 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产品的包装 聚丙烯纤维 聚丙烯化工填料 聚苯乙烯塑料 PS 常用于制作泡沫塑料制品 是优良的绝缘材料 无色透明 大多做透明日用器皿 文教用品等 染色性能好 可制作五光十色的塑料制品和儿童玩具 双向拉伸聚苯乙烯片材 BOPS BOPS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 在冷冻和水汽中 40 90 可保持良好的透明度和光泽度 刚性强 有较高的回收价值 可安全回收或焚化 无气味 不会产生气味转移 成本低 在同等强度下 BOPS与PVC的价格比为0 7 1 5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PET具有优良的特性 耐热性 耐化学药品性 强韧性 电绝缘性 安全性等 价格便宜 所以广泛用做纤维 薄膜 工程塑料等 塑料制品小常识 塑料制品上的三角标每个塑料的器皿 在底部都有一个数字 它是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型 三角型里面有一个数字 综上所述 塑料制品工业既是废旧塑料的产生根源 又是废旧塑料的消费市场 因此了解塑料制品加工工业发展现状是做好废旧塑料 绿色资源化 系统工程的重要前提 第二节废旧塑料的鉴别技术 从各种渠道回收来的废旧塑料制品组成很复杂 往往是几种塑料的混杂物 混合塑料的利用技术还不成熟 所以 再生利用比较困难 目前 对废塑料再生利用之前 要按塑料种类 甚至颜色进行分类 塑料制品是以聚合物树脂为主体材料 辅以各种无机或有机助剂加工制成的 塑料鉴别是指采用一定方式分析并确认构成制品的组分品种或名称的过程 塑料鉴别的途径 简单鉴别 系统鉴别 简单鉴别 简单 迅速 价廉 只需要少量工具 适用于不具备复杂分析仪器的工厂 例如 燃烧 比重 溶解度等方法 系统鉴别 对塑料产品进行系统 全面的严格分析鉴定 需借助较多的现代测试技术和丰富的高分子科学知识 鉴别前的准备工作 在对一种塑料进行鉴别之前 仔细了解样品的来源 用途 使用特性和固有特性非常重要 这些准备工作往往大大缩小搜索的范围 免去不必要的工作量 以获得满意的鉴别结果 1 来源弄清样品的来源有助于缩小所要的考虑范围 例如了解样品是某厂的产品 知其牌号或商品名称 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专利 得到有助于鉴别的信息 2 用途民用产品都是一些价廉通用的塑料 军工用品 特别是新式武器和设备上用的 可能是一些特殊材料 鉴别前的准备工作 3 使用特性了解材料的使用特性并结合其用途考虑 有可能大体知道塑料的类别 例如 承受大负荷的材料大都是热固性塑料 在很高温度下使用的 只能是含氟 含硅 含硼和含杂环的聚合物 要求高强度的大都使用纤维增强塑料 鉴别前的准备工作 鉴别废塑料种类的方法主要有 外观鉴别法 密度鉴别法 塑化温度鉴别法 燃烧鉴别法等 有时需要几种方法配合鉴别 一 外观鉴别法用手感 感觉 眼睛 鼻子等观察塑料制品的外观特征 如形状 透明 半透明 颜色 光泽 表面 硬度 弹性等便可鉴别塑料所述类型 是热塑性还是热固性塑料 还是弹性体 二 燃烧鉴别法高分子材料大部分都能燃烧 由于结构的不同 其燃烧特征也不相同 通过燃烧可以简便而且非常有效的鉴别 判断属于哪种材料 鉴别方法 剪取一小块塑料试样 用镊子夹住塑料试样 放在燃烧的酒精灯上 观察燃烧的难易程度 火焰光泽 烟的浓淡 自熄情况同时闻其气味 用以判断属于那种高分子材料 燃烧试验主要观察下列现象 试样是否能燃烧 试样离开火焰是否能自熄 火焰的颜色 亮度是否带黑灰或火星溅出等 试样是否变形 龟裂 是否熔融 是否滴落 滴落物是否继续燃烧 是否结焦 残留物的形状如何 响声 气味 三 溶解鉴别法高分子材料浸在溶剂中 有的可以溶解 有的不能溶解 根据塑料的溶解性 就可判断塑料属于哪一类 四 薄膜鉴别法薄膜是塑料的一大类品种 薄膜占的比例相当大 因此对各种塑料薄膜可用以下鉴别法鉴别 玻璃纸主要成分是什么 醋酸纤维素酯 五 密度鉴别法密度鉴别法又称重选法 也是一种简单鉴别塑料的方法 塑料的品种不同 其密度也不同 可利用密度的差异来鉴别塑料品种 或者利用塑料的沉浮来鉴别塑料的类别 但密度法很少单独用于塑料的鉴别 总是和其他方法配合起来使用 五 密度鉴别法塑料中常常会使用填料 增塑剂 增强剂 发泡剂和其他一些添加剂 单凭密度测试来鉴别样品 要慎重 Censor离心分离机 德国 六 塑料的加热鉴别法高分子材料分为热塑性塑料 热固性塑料 弹性体三种类别 每种塑料的加热特征也各不相同 能用加热的方法可以鉴别 加热鉴别法 塑料的加热特征也是各不相同的 通过加热的方法可以鉴别 热塑性塑料加热时软化 易熔融 且熔融时变得透明 常能从熔体拉出丝来 通常易于热合 热固性塑料加热至材料化学分解前 保持其原有硬度不软化 尺寸较稳定 至分解温度炭化 塑料品种软化或熔融范围 聚醋酸乙烯35 85聚碳酸酯220 230聚氧化甲烯165 185有机玻璃126 160聚苯乙烯70 115聚 4 甲基戊烯 1240聚丙烯160 170醋酸纤维素125 175聚氯乙烯75 90尼龙66250 260尼龙12170 180聚丙烯腈130 150 软化 聚乙烯密度0 92 cm3110密度0 94 cm3约120密度0 96 cm3约130尼龙11180 190聚三氟氯乙烯200 220尼龙610210 220聚 1 丁烯125 135尼龙6215 225聚偏二氯乙烯115 140 软化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50 260 七 塑料的热解试验鉴别法热解实验鉴别法是在热解试管中加入少量塑料试样加热至热解温度 试管口上放一条浸湿的石蕊试纸或pH试纸 用夹子夹住试管的上端 在火焰上缓慢加热 观察试样的变化和管口上试纸颜色的变化 几种塑料的热裂解鉴别法 八 元素鉴别法塑料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 主要元素除碳 氢以外 其他元素有S N P Cl F Si等元素 通过元素的检测 也可判断检测塑料 九 近代鉴别技术 1 热分析鉴别法 2 中红外线光谱鉴别法 3 近红外线光谱鉴别法 4 激光发射光谱分析鉴别法 5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6 X射线荧光鉴别技术 电子吸收外来辐射能量 从一个能量较低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量较高的能级 由于分子内部运动所牵涉到的能级变化比较复杂 分子吸收光谱也就比较复杂 在分子内部除了电子运动状态之外 还有核间的相对运动 即核的振动和分子绕重心的转动 红外吸收光谱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 以红外光谱为例 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红外光谱研究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除单原子和同核分子外 几乎所有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区均有吸收 除光学异构体 某些高分子量高聚物及分子量微小差异的化合物外 结构不同两化合物不会有相同红外光谱 气 液 固样品都可测 用量少 速度快 不破坏样品 波数位置 波峰数目及谱带吸收强度可鉴定未知物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 谱带吸收强度与分子组成或化学基团含量有关 可进行定量分析和纯度鉴定 杜仲胶工作报告 IR 天然杜仲橡胶的红外谱图InfraredspectraofthenaturalEucommiarubber 杜仲胶工作报告 只发现反式C CH3 CH基团的特征吸收带 751 1149及1325cm 1等特征吸收带和CH2 CH3 的异丙烯基特征吸收带引起的874cm 1吸收带 没发现1 2结构单元和顺式 1 4结构单元的吸收带 杜仲胶的晶型不同 其红外谱图也不同主要差别表现在红外光谱的指纹区内 图中特征吸收带为874 862 799cm 1 表明其晶型主要为 型 杜仲胶工作报告 IR分析 常见废旧塑料的NIR图谱 常见废旧塑料的MIR图谱 第三节城市垃圾中塑料废弃物的分选 废旧塑料的分离技术 又称废旧塑料的分选技术 是从废旧塑料中挑选出同类塑料 分离筛选工作是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重要工艺过程 分选很重要 废旧塑料再生利用的原则是尽量分离 实行单一材料的循环 主要原因是 多种聚合物的加工性 相容性不能很好地解决 混杂聚合物的性能不能满足如制膜 制纤 发泡等的要求 2019 12 19 78 相容性 miscibility 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 就是表示聚合物混合系形成单一相 分子量级的混合 的能力 亦是指聚合物之间相互溶解的能力 代表热力学相互溶解 其判据为共混物具有单一的Tg 2019 12 19 79 从热力学角度而言 是指在任何比例混合时 都能形成分子分散的 热力学稳定的均相体系 即在平衡态下聚合物大分子达到分子水平或链段水平的均匀分散 1 是指在通常的温度 压力 组成范围内能够形成单一相 2 形成单一相的热力学的必要条件是混合的吉布斯自由能量 Gm 0 热力学因素是共混体系形成均相体系或发生相分离的内在动力 基本理论体系是 Flory Huggins模型 实际应用中 热力学相容体系很少 2019 12 19 80 混溶性 compatibility 混溶性 是指共混物各组分之间彼此相互容纳的能力 表示了共混组分在共混中相互扩散的分散能力和稳定状态 是指非相容聚合物共混物中各成分物质的界面结合能力 在实际共混工程中 是指能得到具有良好物理 机械性能的共混材料时聚合物共混物之间的相容性 这时 共混时聚合物各组分间存在一定的相界面亲合力 且分散较为均匀 分散相粒子尺寸不太大 亦称机械相容性 2019 12 19 81 混溶性 compatibility 混溶性是以否能获得比较均匀和稳定的形态结构的共混体系为判据 而不论共混体系是否热力学相互溶解 因此 即使热力学不相容的共混体系 依靠外界条件实现了强制的 良好的分散混合 得到了力学性能优良且稳定的聚合物共混物 就可谓之混溶性好 2019 12 19 82 相容性 具有热力学的定义 异种聚合物以分子量级相互溶解的能力 miscibility mutualsolubility 混溶性 异种聚合物不能实现分子量级相互溶解的混合系 但比较容易获得所期待的性能的能力 即共混体系中成分物质的界面结合能力 compatibility 对于多种塑料混合物 尤其是家用废物料的分离是比较困难的 但幸好种类不多 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分离方法 手工分离法 风力筛选法 密度分离法 密度分离法 溶剂分离法 低温分离法 熔融分离法 磁力分离法 静电分离法以及利用X射线及热源识别分离等 手工分离虽然比机械分选法效率低 但有些分选效果是机械法难以替代的 如深色制品与浅色制品的分选等 优点是 1 较容易将热塑性废旧制品与热固性制品 如热固性的玻璃钢制品 分开 2 较易将非塑料制品 如纸张 金属件 绳索 木制品 石块等杂物 挑出 3 可分开较易识别而树脂品种不同的同类制品 如PS泡沫塑料制品与PU泡沫塑料制品 PVC膜与PE膜 PVC硬质制品与PP制品 PVC鞋底与PE砍性鞋底等 1 手工分离法 手工分选的步骤 1 将非塑树制品中的杂物除去 然后将油污制品及变黑 烧焦等变质制品挑险出去 2 按塑料品种进行分类 如分拣出PVC制品 PP制品 PS制品 然后将同种制品再按软制品 硕制品分类 以便进一步清洗 破碎 在分类时 遇到难分辨的制品应以上述鉴别方法正确区分开来 废塑料的燃烧分离技术 举例 依据 塑料的相对密度不同 随风飘移的距离也不同 此法不仅能分开相对密度差异较大的塑料 而且也可将相对密度较大的碎石块 土沙块分离出去 操作步骤 先将废旧担料制品破碎 然后将破碎的塑料送进分选装置的料斗中 开动风机 使碎片 块 喷散出去 由于落下的距离不同而实现分离 2 风力分选法 不足 制品的规格不同 如管材和板材 不同壁厚的管材等因累 使粉碎后的碎块体积或粒度粗细不同 或者因塑料制品中境料含量不同而引起碎块的密度改变等因素 可产生较大误差 此法对于分离石块 砂粒等效果良好 2 风力分选法 风力筛选装置 不足 制品的规格不同 如管材和板材 不同壁厚的管材等因累 使粉碎后的碎块体积或粒度粗细不同 或者因塑料制品中填料含量不同而引起碎块的密度改变等因素 可产生较大误差 此法对于分离石块 砂粒等效果良好 2 风力分选法 对于混杂高分子材料 一般要进行粉碎后再进行分离 将聚合物置于某些液体中 根据密度不同将其分离 习惯上称为比重法 但比重法受物料形状和大小的影响 且塑料表面不易为水所润湿 会带着气泡而浮于水表面 因此有时用表面活性剂做预处理 使塑料充分润湿 另一方面 亦可利用塑料粒子对液体的 润湿 差别来加以分离 比重法可适用于密度相差较大的废材料 如铝箔塑料和不同塑料的分离 但此法易受废弃物粒径 形状 表面污浊程度 表面改性和相互凝聚等因素的影响 3 密度分离法 依据密度分选法原理 采用水旋法离心分离技术 可有效的分离密度差别为0 005g cm3的废旧塑料组分 3 密度分离法 Censor离心分离机 德国 练习 如何用密度法区分PPLDPEHDPEPSPVC构成的混合塑料 4 浮选分离 1975年 IzumiSumio等获得两项关于塑料浮选的专利应被认为是塑料浮选研究的开端 优势 可用于密度相近 荷电性质相近的塑料间的分选 浮选分离 采用某种方式 向水中通入大量微小气泡 在一定条件下使呈表面活性的待分离物质吸附或粘附于上升的气泡表面而浮升到液面 从而使某组分得以分离的方法 称浮选分离分离和富集痕量物质的一种有效方法 富集倍数通常达104 此法是20世纪30年代提出 国外60年代以后 快速发展 我国是在80年代才开始大量进行研究 浮选分离 该法适用于从海水 河水 饮用水中分离富集痕量元素 也可用于岩石 矿石 金属中微量元素的分离富集 方法原理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易被吸附到气泡的气 液界面上 表面活性剂极性的一端向着水相 非极性的一端向着气相 含有待分离的离子 分子的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的极性端与水相中的离子或其极性分子通过物理 如静电引力 或化学 如配位反应 作用连接在一起 当通入气泡时 表面活性剂就将这些物质连在一起 定向排列在气 液界面 被气泡带到液面 形成泡沫层 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浮选即泡沫浮选 是很独特的液固气三相分离方法 它是依据各种物料的表面性质的差异 在浮选剂的作用下 借助于气泡的浮力 从物料悬浊液中分选物料的过程 浮选过程从宏观看是一个物理过程 其实质是实现物料分离 从微观看 浮选过程发生的是一系列物理的 化学的及物理化学过程 这种方法所分离的物质与其密度无关 主要取决于其表面性质的差异 能浮出液面的物质对空气的表面亲和力比对水的表面亲和力大 浮选过程最基本的行为是浮选的物料颗粒吸附于气泡 在浮选过程中 颗粒附着于气泡上主要经历颗粒与气泡相互接近和接触 颗粒与气泡之间的水化膜变薄和破裂 以及颗粒克服了脱落力的影响附着在气泡上三个阶段 物料颗粒浮选的难易决定于其表面的润湿性 引起其表面润湿性差异的本质是其表面的极性和不饱和键的性质 4 浮选分离 塑料浮选方法大致分为3类 g浮选 物理调控浮选和化学调控浮选 c 高分子的润湿临界表面张力 只有溶剂的表面张力小于 c时 高分子才会被润湿 当调节溶剂的表面张力在两种高分子中间时 就可以使得一个高分子漂浮 而另一个下沉 从而实现分离 通过表面张力分离 化学调控浮选 原理 通过等离子体处理高分子表面 提高表面能 再根据不同高分子间表面老化速度的差异来实现选择性 物理调控浮选 日本研制成功的所谓 浮上分选法 其原理是用润湿剂调节塑料制品表面的润湿性 从而产生或亲水性或疏水性 亲水性塑料留在水中 疏水性塑料因有气泡粘附而上浮于水面上 从而达到分选目的 该法对润湿试剂的性能要求标准较高 否则达不到应有的亲 疏水效果 具体机理 中国塑料 2003 17 95 99 漂浮分离法需用表面活性剂 适用于密度相差小的塑料 利用了表面活性剂 木质素磺酸钠与丹宁酸的等量混合物对塑料浸润性不一样的特点 FurtherReading Areviewofplasticswasterecyclingandtheflotationofplastics Resources ConservationandRecycling 25 1999 85 109 高分子材料的溶解性和溶解度有较大的差别 利用材料的溶解性及溶解度可将聚合物分开 分离方法有二种 采用不同的溶剂 不同的高分子材料有不同的溶剂 利用不同溶剂可将高分子有选择地萃取出来 采用同一种溶剂 使用不同的温度 不同高分子材料溶解度随温度改变 在不同温度下可将不同高分子材料萃取出来 5 溶解分离法 此法也适用于提取增塑剂 填充剂 颜料等 5 溶解分离法 PE和PP在常温下 不溶于任何溶剂 仅溶于沸腾的甲苯 PVC可溶于环己酮或二甲酰胺 PS可溶于四氯化碳 因为溶剂的溶解性实验不太方便 所以 此类分选方法实用性不大 6 低温分选法 利用各种塑料的脆化温度不同而进行分选 脆化温度 塑料低温力学行为的一种量度 以具有一定能量的冲锤冲击样品 当试样开裂机率达到50 时的温度 该法适宜于脆化温度相差较大的两种塑料的分选 如PVC与PE PVC的脆化温度在 40 左右 而PE的脆化温度低于 100 如果选择 50 为冷却温度 则在此温度下PVC脆化而变成细块 PE却未被破碎 此法分离成本过高 美国 联碳 公司的对流式低温粉碎系统 6 低温分选法 日本工业技术院比较了低温与常温粉碎的特点 可见低温粉碎显示了很多优点 节能噪声小 处理量大 6 低温分选法 7 熔融分离法 利用废旧高分子材料对热敏感程度如热收缩 软化或熔化温度之差来分离 也适用于纸与塑料复合物的分离 但对熔点或软化点相近的聚合物的分离就有困难 对热固性高分子材料 此法不适用 7 熔融分离法 手工分选清除细碎的金属杂物 主要是钢铁碎屑 是困难的 使用磁铁清除金局碎屑很有效 为了确保清除金属杂物的彻底性 除在破碎前用磁铁检查废旧制品 破碎后仍需用磁铁复捡一次 以便把包藏在内部的金屑碎屑拣出来 8 磁选分类法 基本原理 高分子材料在静电感应后会具有不同的带电特性 根据物质不同的导电性 热电效应及带电特性可将废旧高分子材料分类 静电分选法可用于区分PVC和金属 如铜 铝箔等 也可使PVC从PE PS 纸和橡胶中分选出来 得到单一化的PVC回收物 带负电 PVC PET PP PE PS ABS PC 带正电 9 静电分选法 基本原理 高分子材料在静电感应后会具有不同的带电特性 根据物质不同的导电性 热电效应及带电特性可将废旧高分子材料分类 静电分选法可用于区分PVC和金属 如铜 铝箔等 也可使PVC从PE PS 纸和橡胶中分选出来 得到单一化的PVC回收物 带负电 PVC PET PP PE PS ABS PC 带正电 9 静电分选法 具体 将粉碎的废旧高分子材料加上高压电使之带电 再利用电极对高分子材料的静电感应产生的吸附力进行筛选 这种处理要求高分子材料干燥 温度控制较严 故成本较高 9 静电分选法 9 静电分选法 美国德州Asoma乙烯基塑料瓶分选器公司与CPRR合作 开发出光辐射传感装置 用来识别和扫描PVC瓶 瓶子通过监测器 发现含有氯原子的瓶子就弹出来 并让其它瓶子通过 这种传感器是一种X光荧光分析器 XRF 由计算机控制此单元 根据得到的信息分离乙烯基瓶 这种方法主要检测材料中的氯原子 因为PVC的荧光辐射能较高 容易检测 而其它塑料的辐射能低 检测的强度与距离 容器的形状 氯原子的含量以及容器上的异物如标签有关 10 X光检测分离 一般对于带有各种颜色或透明性不同的废塑料 可以通过光学方法来加以分离 让光通过聚合物 测定透过或反射光的强度 可以分离出无色透明 半透明 不透明的塑料容器 如无 半透明和不透明 绿色能被分离开来 美国RUTEGER大学塑料循环中心的光学系统就利用光电光发射二极管探测器来辨别容器的颜色 敏感塑料循环中心器检测透过光的强度变化 传递信息给控制器 控制转换机械装置进行分离 此系统有一系列检测和分离操作的步骤 首先分离透明无色的 接着是有颜色的容器 再是半透明的 最后是不透明的容器 11 光学分离法 许多以颜色分离为主的分离装置已开发出来 利用物质表面光反射特性的不同来分离物料 或把透明的粒子 片料从黑色的原料中分离出来 或把黑色的料从淡颜色的料中分离出来 或分离不同颜色的原料 先确定一种标准颜色 让含有标准颜色粒子的混合物加入到光学箱中 在粒子下落过程中 当照射到和标准色不同的物质粒子时 改变了光电放大管的输出电压并经增幅控制 瞬时地喷射压缩空气而改变异色粒子的下落方向 这样就能将异色粒子分离开来 美国RUTEGER大学塑料循环中心的光学系统 近红外光谱技术 结合神经网络分析 对聚合物进行识别 红外光经特定的过滤器可得到近红外光谱 不同的聚合物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 根据测定的图谱指纹输入计算机进行对照 然后再给分离装置发出动作指令 使高分子材料分离 目前 以回收塑料原料为目的的回收工艺流程为 分选和分离是回收过程中的两道重要工序 废旧塑料再生利用的基本工艺过程 干燥造粒 现在大多数分选工厂采用将废弃物的尺寸减小后 再进行分选的工艺 所谓破碎 就是将物料尺寸减小的过程 通常采用各种类型的破碎机械 对物料施加不同机械力来完成 如拉伸力 挤压力 冲击力和剪切力等 废旧塑料的破碎 粉碎 破碎 固体由大块破裂成小块的操作 粉磨 固体由小块碎裂成细粉的操作 粉碎的四种形式 1 压碎2 击碎3 磨碎4 剪切 实际中 任何一种粉碎方法均伴随有其他的作用 适用于韧性材料 薄膜 片材以及软质制品 高分子材料的粉碎及其设备 常温破碎 低温破碎 利用材料在低温下能发生脆化 破碎容易等特点 能否有效益是低温破碎技术实用化的关键 日本对低温破碎进行了实验 对汽车轮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