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热工仪表运行 维护规程.doc_第1页
电厂热工仪表运行 维护规程.doc_第2页
电厂热工仪表运行 维护规程.doc_第3页
电厂热工仪表运行 维护规程.doc_第4页
电厂热工仪表运行 维护规程.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 分散控制系统一. DCS系统硬件概述长春高新热电厂DCS系统工程采用日本山武公司开放式结构的Harmonas分散型控制系统。Harmonas系统是由协调监控站(DOSS)、协调控制器DOPC以及控制以太网组成。1. 协调监控站(DOSS) 人机接口、用于过程监视、控制及工程组态.2. 协调控制器DOPC3. Harmonas系统的现场接口控制器(DOPC)是在众所周知的TDC3000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基础上反展起来的最新型控制器,具有极强的功能和极高的可靠性.过程控制设备,提供输入/输出处理、回路控制、演算、逻辑和顺序控制等功能.A控制器硬件控制器的CPU采用松下半导体Geode 300MHz,RAM32MB,Memory32MB,可连接120块I/O模件,处理器运算周期为100ms.B冗余控制器采用全冗余配置(如CPU模件、电源、通讯等).其中CPU采用3选2的方式,故障时的切换时间为零,实现了真正的冗余.C控制站功能及特性1) 先进的功能强大的容量:最多可达640个调节回路,可带120块过程I/O模块.快速的控制周期:可达100ms.集成FB功能块:国际标准的SAMA BLOCK功能块,提供90种模拟及逻辑功能块类型.支持SOE功能.与PLC之间可进行内部通讯.2) 高可靠性3取2的冗余结构保证了控制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非中断型的数据备份,无需切换时间。3) 强大的集成工程环境树型结构的管理体系。RTC软件包提供控制策略集成工具,使用简单,设计方便。具有基于FB功能块的SAMA图,设计简单方便,可重复利用,可实时检查,在线修改。软件仿真器允许多个虚拟的控制器连接到仿真过程,可激活或调试控制回路、逻辑功能块及用户程序。3通讯协调监控站采用以太网(10/100Mbyte)总线与协调控制器进行通讯,协调控制器与I/O模块通过XUBS总线进行通讯。通讯网络采用双绞线,提供1:1冗余的高速以太网,支持IEEE802.3(TCP/IP)技术标准,采用CSMA/CD方式,在性能方面以较低的通讯负荷而优越于令牌总线方式。整个系统的最大通讯负荷不超过通讯能力的100%4机柜布置图略模块类型规格号说 明控制模块HDMSC200执行控制及计算机功能的模块以太网接口模块HDETM200具有IOBASE-TDE的接口,该接口以太网为通讯接口XBus接口模块HDXBM200XBUS终端块接口模块HDTRM200与主单元底版上外部端子的接口通讯接口后备电池模块HDBPS200DC24V电源瞬时中断时进行电源备份用于在电源失效的情况下将主控制器中的数据保存到非意失性的内存中去B、控制模块(HDMSC200)控制模块完成控制计算。它采用三重结构,保证了其高可靠性。一套DOPC需要3块HDMSC200模块。它们安装在主底版的槽5到槽7。如果同时从三块模块中取出两块,将导致系统停止连续控制。PWR电源供给RUN操作SYNC同步。控制模块作为接口提供下列功能:键号名称 功 能PWR电源供给当模块内的电源正常供给时保持常亮RUN操作当CPU操作正常时常亮SYNC同步当模块与其它控制模块同步并处于同一控制状态时保持同步常亮;当模块与其它控制模块同步时闪烁C、以太接口摸块 (HDETM200)以太通讯接口模块提供IOBASE-T接口。一套DOPC需要2块HDETM200模块:一块属于系统A,另一块属于系统B。属于系统A的模块装在第3槽,属于系统B的装在第4槽。同时取出2块以太接口模块将导致连续控制的停止。控制模块作为接口提供下列功能:键号名称 功 能PWR电源供给当模块内的电源正常供给时保持常亮RUN操作当CPU操作正常时常亮1.2.3MSC内部连接当与MSC1.MSC2.MSC3的内部连接处于LINK状态时保持常亮;当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时闪烁LINK连接当电缆与前面的连接器的连接建立时亮RX接收当数据经过连接到前面连接器的电缆而被接收到时亮B、XBus接口模块(HDXBM200)是XBus的通讯接口。一套DOPC需要2块HDXBM200模块:一块用于主系统,另一块用于待机系统。如果主系统中发生故障,待机的模块切换到主系统继续控制。这些模块安装在主单元底版的第8、9槽,同时取出2块模块将导致系统停止连续控制。控制模块作为接口提供下列功能:键号名称 功 能PWR电源供给当模块内的电源正常供给时保持常亮RUN操作当CPU操作正常时常亮PRIMARY主系统当模块作为主系统操作时保持常亮C、终端块接口模块(HDTRM200)终端块接口模块安装在主单元底版的第10槽,是与主单元底版的外部输入/输出的接口D、电池后备模块(HDBPS200)电池后备模块安装在主单元底版的第11槽。当24V电源中断时提供后备电源,或在电源故障时将控制摸块主存储器中的数据保存到非意失性存储器中。控制模块作为接口提供下列功能:键号名称 功 能PWR电源供给当模块内的电源正常供给时保持常亮OK正常当后备电源供给时亮E、XBUS连接从主单元底版上的控制通讯块最多可以连接4条XBUS电缆。对于主单元,XBUS是通过XBUS扩展电缆连接到XBUS电缆扩展适配器上。从XBUS电缆扩展适配器开始通过XBUS电缆连接到每一个模块。在XBUS的末端,XBUS即可以使用终端适配器结束,也可以继续连接XBUS电缆扩展适配器。每一条电缆最长为10m,最多可连接30个I/O模块(由于电气限制)。图略如图显示,I/O模块在XBUS模块电缆上的连接。打开I/O模块的前面板,可以在I/O模块上连接XBUS模块电缆。图略分布式的I/O模块如图:图略I/O模块的接线和机柜实际布置见附图。二、操作说明HAS/DEO系统开放式监控站为操作、工程组态及维护工作提供分层的显示画面结构。开放监控()采用通用的机,安装了完全开放的作为实时操作系统,采用办公软件和数据库软件,提供开放环境。其所有硬件都是商业化可互换的。用于生产过程进行监视和控制,系统最大配置为台。提供.,软盘驱动器、和大容量的()用作数据的转储介质。操作站的分辨率达到以上,能支持多窗口显示。本说明书提供画面显示的步骤、画面条目的详细及操作画面改变参数的步骤。提供下列分层次的操作显示画面。分层从屏幕上的工具栏开始。. 画面结构协调监控器()操作画面是由下列的显示部件组成。画面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显示控制部分和主画面部分。显示控制部分在所有画面中是通用的,它包括共聚蓝、一行报警窗口和显示日期时间的系统窗口等。主画面部分用于调出图形画面、组画面等。序号显示项目内容可用内存显示的剩余容量可用硬盘:显示在驱动器中的剩余空间日期和时间显示当前的日期和时间模式显示显示并行操作员键盘在高速还是普通模式访问级别显示当前的访问级别行报警窗口显示最近的一次报警主画面部分应用画面显示的主区域在上常见显示项目的说明显示项目内容显示控制部分显示画面通用区域消音按钮报警消音报警按钮用语显示过程报警状态和调用报警概要画面系统状态按钮用语显示过程报警状态和调用系统状态画面信息按钮用语显示信息状态和调用信息概要画面顺序事件按钮用语显示顺序事件状态和调用顺序事件概要画面前一个画面按钮打开当前画面的前一个画面后一个画面按钮打开当前画面的后一个画面流程图按钮用于调用流程图画面组画面按钮用于调用组画面趋势按钮用于调用趋势画面细目按钮用于调用点的细目画面报表按钮用于调用报表菜单画面系统组态按钮用于调用系统组态命令菜单画面打印按钮从打印机上打印当前活动的屏幕注意:操作按钮的可操作性和不可操作性取决于存取级别。如果操作按钮是不可操作性,原则上即使鼠标已移动到该按钮上,也不显示目标框架;此时,按钮上的文字显示为灰色。但是,如果按钮上的文字显示状态,则文字并不变成灰色,仍然是黑色的。. 系统状态画面系统状态画面显示系统运行的状态。在该画面上可监视到由系统故障引起的系统报警,同时在该画面上存去级别是可变更的。另外,它还可以监视系统中每个节点的状态和执行每个节点的命令。. 组画面最多可显示个控制点(位号)。控制点包括监视回路比如温度和流量值,控制回路温度控制()和前馈控制,开关控制回路,比如电气阀门和泵、联锁控制和顺序控制功能以及单独的位号操作等。组画面下面是呼出主画面的步骤。在工具栏上单击组按钮,调出组画面。通过前页和下页按钮支持向前后翻页。在列表中选择你想呼出的组画面,这样,该画面即可调出。当在组呼出画面上单击选择面码按钮后,将出现一对话框。该对话框允许用户输入欲显示的页码-,即可呼出相应的组画面。图略当在组呼出画面上单击选择页码后,将出现一对话框。该对话框允许用户输入欲显示的页码-,即可呼出相应的组画面。图略显示条目下面是组画面显示的数据参数。图略序号条示条目内容页用于移动前一个或后一个组画面组号用于显示当前的组号组标题用于显示当前的组画面的描述面板每个组号最多包含个三、对分散控制系统配置的基本要求(一)分散控制系统配置的基本要求.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视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处理),负荷率应控制在设计指标之内并留有适当裕度。.主要控制器应采用冗余配置,重要的点应考虑采用非同一板件的冗余配置。.系统电源应设计有可靠的后备手段(如采用电源),备用电源的切换时间应小于(应保证控制器不能初始化)。系统电源故障应在控制室内设有独立于之外的声光报警。.主系统及主系统连接的所有相关系统(包括专用装置)的通信负荷率设计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保证在高负荷运行时不出现“瓶颈“现象)之内,其接口设备(板件)应稳定可靠。.的系统接地必须严格遵守技术要求,所有进入系统控制信号的电缆必须采用质量合格的屏蔽电缆,具有良好的单端接地。.操作员站及少数重要操作按钮的配置应能满足机组各种工况下的操作要求,特别是紧急故障处理的要求。紧急停机炉按钮配置,应采用与分开的单独操作回路。(二)故障的紧急处理措施.已配备的电厂,应根据机组的具体情况,制定在各种情况下失灵后的紧急停机停炉措施。.当全部操作员站出现故障时(所有上位机“黑屏“或”死机“),若主要后备硬手操及监视仪表可用且暂时能够维持机组正常运行,则转用后备操作方式运行,同时排除故障并恢复操作员站运行方式,否则应立即停机、停炉若无可靠的后备操作监视手段,也应停机、停炉。.当部分操作员站出现故障时,应由可用操作员站继续承担机组监控任务(此时应停止重大操作),同时迅速排除故障,若故障无法排除,则应根据当时运行状况酌情处理。.当系统中的监控器或相应电源故障时,应采取以下对策。()辅机控制器或相应电源故障时,可切致后备手动方式并迅速处理系统故障,若条件不允许则应将该辅机退出运行。()调节回路控制器或相应电源故障时,应将自动切到手动维持运行,同时迅速处理系统故障,并根据处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涉及到机炉保护的控制器故障时应立即更换或修复控制器模件,涉及到机炉保护电源故障时应采取强送措施,此时应做好防止控制器初始化的措施。若恢复失败则应立即停机停炉。.加强对系统的监视检查,特别是发现、网络、电源等故障时,应及时通知运行人员并迅速做好相应对策。.规范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管理,软件的修改、更新、升级必须履行审批授权及责任人制度。在修改、更新、升级软件前,应对软件进行备份。未经测试确认的各种软件严禁下载到已运行的系统中使用,必须建立有针对性的系统防病措施。(三)防止热工保护拒动.部分的锅炉炉膛安全监视系统()的系统配置应符合分散控制系统配置的基本要求条款中的要求,的控制器必须冗余配置且可自动无扰切换,同时装置应具有在线自动手动火焰检测器和全部逻辑的试验功能。.对于独立配置的锅炉灭火保护装置应保证(系统)本身完全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所配电源必须可靠,系统涉及到的炉膛压力的取压装置、压力开关、传感器、火焰检测器及冷却风系统等外围设备必须处于完好状态。.定期进行保护定值的核实检查和保护的动作试验。.对于已配有由构成的及含有相关软逻辑的热工保护系统,在进行机、炉、电联锁与联动试验时,必须将全部软逻辑纳入到相关系统试验中。.气轮机紧急跳闸系统()和气轮机监视仪表()应加强定期巡视检查,所配电源必须可靠,电压波动值不得大于,的及重要跳机保护信号和通道必须冗余配置,输出继电器必须可靠。.气轮机超速、轴向位移、振动、低油压保护、低真空等保护(装置)每季度及每次机组检修后启动前应进行静态试验,已检查跳闸逻辑、报警及停机动作值。所有检测用的传感器必须在规定的有效检验周期内。四、投入前的检查:热工自动人员应在整套DCS系统加电前检查下列连接线是否正确的接好。1、 由现场进入现场控制机柜的各类信号线、信号屏蔽地线、保护地线及电源线是否连接好。2、 现场控制站机柜内各电源单元、主模板及I/O模板是否安装牢固。3、 现场控制站机柜内各连接电缆是否连接完好。4、 现场控制站与操作员站的通讯电缆是否连接完好。5、 操作员站专用键盘与主机是否连接完好。6、 大屏幕监视器与主机是否连接完好。7、 打印机信号线与主机是否连接完好。8、 操作员站鼠标或轨迹球与主机是否连接完好。9、 操作员站主机、监视器、打印机电源是否连接完好。五、DCS系统开机步骤:1、 打开现场控制站总电源空气开关。2、 打开现场控制站系统电源开关。3、 打开现场控制站现场电源开关。4、 打开操作员站大屏幕监视器开关。5、 打开打印机开关。6、 打开操作员站主机开关。 六、DCS系统停机操作步骤: 1、 关掉操作员站主机电源。 2、 关掉大屏幕显示器电源。 3、 关掉打印机电源。 4、 关掉现场控制站现场电源。 5、 关掉现场控制站系统电源。 6、 关掉现场控制站总电源空气开关。七、DCS系统投入前的试验:. 电源系统测试:(1) 进行系统试验及备用电源切换试验,观察是否对DCS系统正常运行有影响。(2) 系统电源冗余测试:将I/O站上互为备份的两块系统电源模块分别关闭,观察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转。(3) 现场电源冗余测试:将I/O站上互为备份的两块现场电源模块分别关闭,观察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转。(4) 主控模板冗余及无扰切换测试:将I/O站上互为备份的两主控单元分别复位,观察另一块CPU板是否能够从备份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同时注意观察系统的计算结果在切换前后是否有变化。. 数据通讯系统:在操作员站和I/O站采用冗余网络联接。每台操作员站都有PC实时数据网卡。I/O站中每个主控单元具有冗余的两个网络接口,每个I/O站有两个互为冗余的主控单元。 数据通讯网络冗余测试:将互为备份的两条通讯网络分别破坏,如断开一根电缆,观察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转,I/O站与主操作员站之间的数据传递是否正确。. I/O模板的自诊断与带电拔插功能测试: 测试方法:在操作员站上按下“系统状态”键,调出“系统状态网”。将I/O站上各种类型的功能模块分别拔出在插入,系统应能保持正常运行。观察功能板上的“故障”和“运行”状态指示是否与实际相符。同时观察操作员站上的“系统状态网”其诊断指示应于实际相符。. 主控模件掉电保护测试: 测试方法:关闭I/O站的系统电源(当系统电源为冗余配置时,则全部关闭),30秒后重新闭合,观察主控单元能否继续正常运行。. 报警管理功能测试: 测试内容:报警管理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测试方法:(1) 选择一路模拟量,从相应端子上加载输入信号,使该点发生报警,并设置报警死区;(2) 观察操作员站上显示的报警提示条的内容是否正确。(3) 选一路开入量,从相应的端子上加触点信号,使该点发生报警,观察操作员站上显示的报警提示条的内容是否正确。(4) 按下“报警列表”键,显示报警列表,可列出报警信息,查看上述报警发生的时间、站号、名称、当前值(模拟量)或当前状态(开关量)、以及报警形式(高、低等)是否正确;(5) 在报警列表中对上述报警点进行确认,观察屏幕上方相应的报警提示条是否消失;同时在I/O站端子上撤消某一点的报警信号,观察这个点是否从报警列表中消失。(6) 按下“报警回顾“键显示报警回顾列表,再次查看 上述报警点的信息是否正确。. 历史数据管理功能测试: 测试内容:测试系统的历史数据管理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测试方法:按下专用键盘上的“趋势显示“键一幅趋势显示画面可同时显示8条曲线。用鼠标或轨迹球令曲线左移或右移,或改变其颜色,观察结果是否正确。. 屏幕硬拷贝功能测试: 测试方法:在一幅画面上按下“硬拷贝“键再按下”打印“键,选择”屏幕拷贝“,观察打印机的输出是否正确。. 事故追忆功能测试报警: 测试内容:事故追忆的记录和打印。 测试方法:选一个事故点,令其产生报警。打印事故追忆列表。按专用键盘上的“报警事故“键,再次查看上述报警点的信息是否正确。. 实时趋势和历史趋势测试:(1) 实时趋势:用来观察系统中的点在当前一段时间内如何变化,将4个点的曲线定义在同一画面中显示,以便进行对比,分析各点的变化趋势是否正常。 测试方法:按专用键盘的相应键,屏幕将出现实时趋势显示画面,此画面中可显示多条曲线,曲线随时间的推移而更新,当显示到最大点数时,曲线的前半段被截掉,进行组切换时,观察结果是否正确。(2) 历史趋势测试方法:按专用键盘的“趋势显示“键系统将进入历史趋势显示画面。在此区域内,最多可显示8条曲线,各曲线颜色与点住处中各点的点名颜色一致,选定一组参数后,用鼠标或轨迹球令曲线左移或右移,或改变其颜色或改变时间间隔,观察结果是否正确。10.工程师站管理功能测试:工程师站除具有操作员站的所有功能之外还具有以下功能: 系统管理、数据库生成、功能块图生成、梯形图生成、计算公式生成、引用生成、历史库生成、追忆库生成、图形生成、报表生成、容错能力测试。测试方法:输入错误信息,观察计算机是否引起出错或恢复。11.操作员站软件功能测试:操作员站具有以下功能: 画面显示、系统登录、系统管理、系统状态显示、趋势显示、实时曲线、参数成组曲线、操作列表硬拷贝、打印、点修改、控制调节、报警管理、会话功能 操作员站图形显示及操作测试: 测试内容:系统是否完成了用户在图形方面的要求。 测试方法:分别进入各台操作员站的工艺流程图画面,观察图形的内容、幅数是否符合要求,切换是否准确、迅速,以及各模拟量监测点的动态数值、棒、曲线和热点窗口显示是否正确,各开关量监测点的动态变图和颜色显示是否正确。 报表及打印测试: 通过精确定时、事件驱动或人工触发方式打印报表数据可存储,以支持历史报表和备份报表。 测试方法:按专用键盘的“报表打印“键,弹出打印窗口选择一打印文件类型,例如:历史报表打印,输入文件名后,单击”完成“后,弹出输入确切时间窗口,确定基准时间后,单击”完成“键,观察打印报表结果是否与该时间对应。12.远方操作系统与电动门油泵联锁功能测试: 远方操作系统的测试功能可以通过在DCS系统工具上实际操作直接进行检查。 测试方法:在操作员站上,运行人员可通过专用键盘或鼠标对画面中的任何被控装置八、运行中的维护检查:1.DCS系统硬件检查: (1)系统状态检查: 在线运行的网络为绿色,不在线运行的为红色,整个系统网络为双网运行,如果其中一条网络故障,系统还可以正常运行,这时如果发现及时得到妥善处理,系统恢复正常,避免了 一条网络故障时,造成系统瘫痪,后果不堪设想,系统正常运行时要求运行人员定期查看系统状态。(2) I/O站电源系统检查 I/O站共有4块电源模板,其中2块电源模板为并列运行,供给CPU、控制模板;另两块电源模板也为并列运行,供给现场变送器。如果其中一块电源模板损坏无电压输出,只剩下单块电源模板运行,将严重影响I/O站正常运行,要求热工人员每天测量电源电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 控制模板的检查: 在控制模板的面板上有运行错误指示灯,如果此板有故障则指示灯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 I/O站端子板继电器的检查: 热工人员对I/O站继电器进行检查,如果发出连续动作的声音,这说明继电器接触不好,应对此继电器进行测试,断定是否为故障,必要时应更换此继电器。(5) DCS系统电源的检查: 热工人员定期检查交流220V电源是否在工作范围内。(6) CPU状态的检查: DCS系统的I/O站为双CPU运行,其中一台在工作状态,另一台备用,当工作的CPU出现故障时,切到备用CPU运行。同时有指示灯指示CPU是在工作状态还是备用状态;是故障状态还是正常运行状态,要求热工人员对CPU工作状态高度重视,一但CPU有故障,及时处理。(7) DCS系统工作环境的检查: 对DCS系统工作环境主要有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温度应小于25,湿度应小于75%,以避免DCS系统在高温和潮湿的工作环境中长时间运行,延长DCS系统使用寿命,对DCS系统应定期用吸尘器除尘。2.DCS系统软件维护: 建立DCS运行日记,记录因何种原因对DCS系统内部进行修改过,并记录修改过程。运行日记主要有下列记录内容:(1) 功能块修改;(2) 梯形图修改;(3) 数据库修改;(4) 报表修改;(5) 事故追忆修改;(6) 历史库修改;(7) 图形修改;(8) I/O站死机记录;(9) 操作员站死机记录; 九、运行中常见故障及处理1.现场信号问题:在I/O站端子板处,测量信号有误,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测量元件坏;(2) 变送器故障;(3) 开关量信号错误;(4) 连线有问题;2.DCS硬件故障:(1)模块的插件板与总线底版插接不严密;(2)硬件跳线与实际信号要求的类型不一致或硬件跳线错误;(3)机柜内系统电源、现场电源输出有误;(4)硬件本身坏;3.软件组态与硬件协调有误出现的问题:软件组态与硬件协调有误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 数据库点组态与对应通道连接的现场信号不匹配;(2) 由于网络通讯太忙引起系统管理混乱;(3) 鼠标驱动器程序加在COM1口,造成系统阐述在线运行时不能用鼠标操作;第二篇热工仪表第一章机炉启动时仪表启动顺序一、 启动顺序启动前检查:通知锅炉运行人员开启所有仪表的一次门,然后按下列顺序:(1) 全部温度表启动:如有记录表时,则主汽温度记录表零位为200时再启动。(2) 全部压力表、风压表启动。(3) 给水、减温流量表、水位表启动。并汽:(1) 蒸汽流量表启动;(2) 氧量表。2、汽机启动顺序暖管:通知汽机运行人员开启所有仪表一次门,然后按下列顺序:(1) 全部压力表及真空表;(2) 转数表;(3) 全部温度表:如有记录表时,则零位为200的主汽温度记录表,待主汽温度超过200时再启动。 带负荷:, 蒸汽流量表及复水流量表。二、 停止顺序:当锅炉解列后,气轮机停止转速到零时,停止全部仪表。 第二章 压力表一、 启动前准备工作:1、 检查取压门,表下三通门,管路及各接头处应连 接正确牢固。2、 压力表及固定卡子应固定牢固。3、 检查和调整信号装置部分并做试验。4、 打开一次门。5、 当管路、容器升压时,冲洗仪表管路,方法如下:(1) 在做好防止排出的物体喷到其他设备上的措施后,打开排污门,排净管路内的污物。(2) 冲洗好管路后,关闭排污门(除蒸汽需冷却2030分钟外,一般不需冷却)。二、 启动1、 缓慢打开仪表二次门或将三通搬向工作位置,使 表启动。2、 投变送器及记录表电源,在记录纸上注明测量地 点及日期。(如有记录表时)3、 调正变送器零位应与记录表零位一致。三、 停止,1、 关闭仪表二次门。2、 关闭取压门。3、 在冬季或长期停用及检修时应将管路内的液体放掉。4、 切断测量回路电源,并挂工作牌。5、 在记录纸上注明停止原因及日期。6、 当卸下仪表时,应用清洁的布将管接头堵好。四、 维护:1、 经常检查仪表各部螺丝、表盘及各部件应固定牢固,清洁完整。2、 经常检查仪表,管路,接头,阀们不得有泄漏及腐蚀现象,并经常保持管路整齐,标志齐全。3、 记录仪表的记录线条应清晰,线条不应超过0.5毫米,指示与记录误差不应超过仪表等级标准。4、 每次大修停炉时(压力降至0.30.5MP)冲洗管路一次。五、 故障现象及原因现象:指示过低且不稳定。原因:1、弹簧管泄露。2、管路及接头、阀门严重泄漏。3、现象:当压力变化时仪表无反应。原因:1、管路严重泄漏或堵塞或弹簧管内有污物堵塞;2、传动部分磨损。3、齿轮和机械部分卡住。现象:转动部分不转动。原因:1、电动机开关接触不良。2、电动机卡住。3、齿轮的机械部分卡住。现象:仪表无指示 原因:1、仪表连接部分脱落。2、测量回路无电源。3、变送器故障(参看差压变送器0。4、仪表灵敏度太低。5、可逆电机卡住。6、放大器故障或连接线脱焊。现象:仪表指示误差大1、仪表本身间隙大。2、传动部分松动。3、仪表安装有应力。现象:信号不动作1、接点接触不良。2、接线接触不良或有断线 。第三章 风压表第一节MAP系列多路风压测量装置一、概述 该装置采用先进的高精度、低漂移进口微差压变送器和新的防堵技术,通过对管内的动压(风速)、压力、风温的测量,结合计算技术,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管内的一、二 次风况,该装置由微差压变送器、显示单元(LED光柱表)等组成,微差压变送器输出的信号也可直接进入DCS系统,在DCS系统组态画面中采用棒状图和数字同时显示一、二次风风速或其他压力参数。是目前国内火电厂测量锅炉风管中风速、风压先进的监测系统。一、型号定义二、主要技术指标(一)风压测量装置1、测量路数:根据用户要求任意路组合,一般不大于16路。2、测量范围:差压;0100Kpa静压;-100Kpa+100Kpa3、输出信号;420 m ADC或1-5VDC4、变送器电源:24VDC二线制(特殊要求在订货时注明)5、工作条件;-10+60,环境温度:-4080,相对湿度95%,1、 防护等级IP562、 风压检测箱(铁箱):外形尺寸按安装的路数而定3、 变送器壳体材料:铝合金(外形尺寸如图2)(二)MAPS扩散硅型微差压变送器1、 工作温度:-10602、 精度:1%FS3、 供电电源:24VDC4、 本安防爆:iaCT4一、 接线、调校(一) 接线 (二) 调校微差压变送器组装在箱体内,按接线无误后,用下述方法校验。注意:气压管不宜过长,不能有漏气、抖动,以免造成校验误差。1、静压测量方式的校验正压调校:将压力校验仪乞援的高端与变送器(箱体)的H端相连,微差压变送器(箱体)的L端对大气,先将压力校验仪输出气源调零,调节微差压变送器零位电位器“0”,使其输出为4 m A或1V,增加气源至满量程,调节满度电位器“S”,使其输出为20 m A或5V。负压调校:将压力校验仪气源的低端与微差压变送器(箱体)的L端相连,微差压变送器(箱体)的H端对大气,调节方法同上。正、负压校验(即量程中既有正压 又有负压):将压力校验仪气源的低端与微差压变送器(箱体)的H端相连微差压变送器(箱体)的L端对大气,输入压力底量程,调节微差压变送器零位电位器“0”,使其输出为4 m A或1V,将压力校验仪气源的高端于微差压变送器(箱体)的H端相连,微差压变送器(箱体)的L端对大气,输入压力满量程,调节满度电位器“S”,使其输出为20 m A或5V。2、差压测量方式的校验如压力校验仪可产生差压的,则校验仪的高端接微差压变送器(箱体)的L端,按“正压调校”方法进行。如压力校验仪不能产生差压的,则校验仪的高端接微差压变送器(箱体)的H端,另一端对大气,调节方法同“正压调校”。注意:如上述校验一次达不到精度,可反复几次调整。3、外接24VDC的校验连接方法4、配本厂显示表头的校验连接方法二、功能特点1、 多路风压测量装置配套风压取样器进行风压等参数的测量,测量路数由用户确定提供。2、 微差压变送器(扩散硅或电容式)可多个集中于箱体内,也可单个分布安装,组合形式多样,以适合用户需要,箱体安装形式可悬挂,落地或放置于专用的机柜内。3、 微差压变送器能输出直流420 m A或15VDC标准电信号,可直接进入DCS系统。4、 微差压变送器(箱体)采用铝合金材料,具有防潮、防尘、美观、密封性好、便于安装的优点,防护等级达IP56,适合于现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使用。5、 风流速在线测量系统能把风流速以光柱及数字二种形式同时显示出来,并具有平均风速的显示功能,风速报警值任意设置,测量仪在掉电时能保存设置参数。第二节电站锅炉一、二次风速在线监测系统一 概述目前大部分的电厂锅炉对一、二次风的监测仍靠测量其静压来实现,通过风压来判断一、二次风管风量的大小。事实上,这样只能反映风道内某一时刻的全压值,由于全压值与风速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关系,风压受风道结构、以及风道内下粉量的大小变化影响较大,并不能反映风道内流体流量、风速的真实值。锅炉燃烧平衡的调节也只能靠其静压和运行经验来判断。一、二次风速在线监测系统采用新的测量手段,利用流速与动压之间确定关系,通过对管道内流速动压的测量,经过计算,实现了对每一风管风速的实时监测。二、 系统构成一二次风速在线监测系统的基本结构为:用标 定过的测量一次元件作为动压传感器,安装在纯气流(或含粉气流)管道上,经引压管道将测得的差压信号接到微差压变送器上,在一次元件附近设置1只热电阻(或热电偶)作为测温元件测量纯气流(含粉气流)的温度,然后将变送器输出的电流、温度信号送入计算机进行风速温度补偿计算,并通过直观的风系统结构图在CRT画面上显示。系统结构组成如下:均速流量传感器。一般采用靠背管。温度传感器。一般采用Pt100热电阻或K分度热电偶。差压变送器。一般采用MAP系列变送器。智能数据采集前端。一般采用国产EF系列智能数采前端,包括直流电压、电流型模拟量数采前端和热电阻型数采前端两种形式。工业控制计算机。可选项,如直进入DCS系统,则此项由DCS操作员站替代。三、 测量原理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理论及实践表明,流体的流速与其动压或与其节流差压的均方根成正比。因此,在一、二次风管上安装一均速流量探头(一般采用靠背管),其迎流面有一取压孔,测得气体的全压力,背面一取压孔取得静压,全压力和静压之差即为动压,已知动压可依据伯努里方程并经过参数补偿和数学运算处理,计算出管到内的一、二次风风速:V=10414KP/P (1)(一) 式中V风速m/s、K测速管标定系数、P靠背管测量动压Pa、P测量处的空气密度Kg/m3。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可推导出测量处的空气密度P的函数表达式;P=P0X273/(273+t) (2)(二) 式中P0=1.293Kg/m3为标准状况(0,760mmHg)下空气密度,t风温,温度补偿后的风速如下:(三) V=1.414KP(276+t)/1.293X273 (3)在就地安装均速流量传感器、变送器和温度测点,将差压、温度信号在采集柜中转换,用屏蔽双绞线送至集控DCS系统,CRT中显示,并配以图形、数字、报警等画面,实现远方监控。1、 m A m A m A测量系统中一次风风速取样器必须安装在给粉机上粉管之前,以防磨损,根据安装要求并插入至管道中心。2、 现场微差压变送器(箱体)一般靠墙或放在比较方便之处,风速取样器的差压采用14X2的无缝钢管引压管引至微差压变送器引压系统中不能有泄漏点,微差压变送器将差压信号转换成420 m A电流或15V的直流电压输出,信号由屏蔽电缆输出到DCS系统或风还测量仪后面板的信号输入接线端子上。3、 系统安装完毕后,即可启动风机进行各风管风速取样器流速系数的标定,标定时用标准毕托管对管道截面进行等截面流速测量,然后与风速取样器的流速进行比较,从而确定风速取样器的实际流速系数。4、 将实际标定所得的各流速系数输入DCS系统或风速测量仪,此时各风管内实际风速测量仪面板上。一般没有经过调整的风速将会差别很大。此时,可利用风管上的缩孔或风门调整各风管阻力,使各风管风速调平。5、 对于一次风管道,光进行冷态调平是不够的,因为在热态运行时,各风管内带有煤粉,随着各风管的长短,弯头多少等因素的不同,流速会发生变化,一般阻力大的管道,带粉后流速会比阻力小的管道降得多些。一般可以将流速小的管道风门开大一点或将流速大的管道风门关小一点,调平在热态情况下的阻力,使各风道内的风速一样,与此同时,必须将各给粉机的给粉量也调成一样(具体给粉量多少时,不一定要测出实际量,一般可以将给粉机的转速预先调成一样。同时也可以通过观看燃烧器喷口煤粉的差火距离,再根据给粉机的转速及着火距离等因素来判断调平给粉量),此时锅炉运行时可以认为各管内风粉均匀,在以后的运行中,在一定的锅炉负荷下,影响风管内风速大小的因素只有煤粉浓度,煤粉浓度大则风速低煤粉浓度小则风速高,司炉可以依据这一判断随时调整运行,使锅炉始终在合理的风煤配比下运行,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6、 对于一、二次风的配比,应根据不同的炉型、燃烧器型号、煤种、锅炉负荷等因素来确定,一般可以通过热态试验加以确定。7、 对于直流燃烧器二次风上、中、下各层配风方式的选择也可根据热态试验加以确定。 第四章变送器一、 用途SSK251GP型变送器可以测量压力、真空或液位SSK253AP型变送器可以测量气体、蒸汽和液体的绝对压力,测量范围可从0.006MP至60MP。根据防腐的需要,接触介质的材料可选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指示、记录、控制和处理等自动化系统都可以连接到420 m A的电流输出端;除了输出模拟信号外,微处理器控制电路采用HART协议进行数字通讯,它不会影响420 m A的电流输出信号。参数的设定和调整可由并接到二线输出系统的HART通信器或个人计算机来完成,变送器除了具有自检和自我诊断的标准功能外,还可对多种附加功能进行组态,主要有:自由确定转换功能、报警计数、最大值/最小值的采样和显示,由限定值触发的测量值储存以及PID控制等。数字显示仪以物理量、百分值或电流的形式显示测量值;另外,也能显示测量部件的温度值。与变送器有关敷据,例如型号、编号、接触介质材料(接头、隔离膜片、0型环)、灌充液、测量范围的上下限值,最小量程,工作电压,转换功能,防爆类型、设置的单位等,在铭牌上都能看到,标签号码也能显示,这个数据储存的微处理器里,利用IBIS在PC机或HART通信器上可以读出来。变送器由测量机构(1/2),带微处理器电路板(3)和从外面进入控制电路的壳体(4)组成。SSK251GP变送器使用的传感器和SSK253AP变送器使用的传感器(绝对压力)都是由陶瓷制成的。在测量机构中,流程压力直接擢用在敏感膜片(6)上。敏感膜片的微小位移改变了检测系统的输出电压,这个与压力成正比的输出电压经温度补偿、线形化,并由微处理器控制电路根据转换成与负载无关的直流电流。 本变送器为二线制系统,这二条线既用来提供工作电压(1245VDC),也用来输出信号(420mADC)的数字通信,电气连接端子位于壳体侧面,并与其他电路隔开;输出信号可以通过两个测试插座测得,无须中断输出电流电路。 用PC机或笔记本电脑可以对以下附加功能进行组态。 对工艺流程压力、温度、百分值、电流的过程变量进行数字显示。 转换功能线性 开方Imin/Imax报警PID控制,可对五个参数进行调整设定点W比例增益KP积分时间Tn微分增益Kd微分时间Td另外,测量范围的上下限值,阻尼时间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设定;所有储存的数据,即使在电源发生故障时也不会丢失。参数写入后,可由仪表上的保护开关锁住。二、 安装概述 在安装变送器前,请检查仪表在材料、额定压力、温度和工作电压等方面是否满足测量点的要求。必须遵守有关的建议、规章、法规、专业标准和事故防护规章等。 变送器测量的精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仪表与相关工艺管道的正确安装,测量机构应尽可能避免安装在环境变化大、易受振动和冲击的地方,如果建筑物、设备或其他原因的影响,恶劣的环境不可避免,则会影响仪表的特性(请参阅第九节“技术数据”。2、变送器的安装要求 变送器可以直接安装在截止阀上,也可以用安装架安装在墙上;变送器最好垂直地安装。(不可反装,反装时会造成仪表损坏)三、测量管道的安装要求 为了能够正确地安装测量管道,必须遵守下面几点要求: 测量管道应尽可能短、避免急弯铺设测量管道时,应无沉淀物积聚,气泡或冷凝水应能流回工艺管道(坡度8%)如果介质是液体,请将工艺管道的气体排除保证测量管道内,应能使气泡(测量液体时)和冷凝水(测量气体时)流回工艺管道。四、测量各种介质的安装要求1、 液体测量(图4)变送器应尽可能安装在取压阀下面,至少保持同一高度。当变送器安装在取压阀下面时,取压阀与变送器之间的高度会引起零点迁移。2、 气体测量变送器应尽可能安装在取压阀上面3、 蒸汽测量测量管道用冷凝水灌充,蒸汽不能直接地作用在测量机构上。4、 液位测量变送器必须安装在取压阀下面至少保持在同一高度,取压阀必须安装在容器的侧边,变送器与导压管间的高度之差决定了零点迁移的数值。 对于临界液位测量(例如粘性化学活性介质或安装困难等),应用远传密封装置(隔离膜片)的变送器。除了上面提出的安装结构外,还要注意局部条件是否这样的安装或者其经物体是否阻碍仪表等。当测量管道用液体填充时,如果气体太多,必须安装储气罐(有排气阀);当测量管用气体填充时,必须在低的位置安装冷凝隔离器(有排液阀);第五章CW型双波纹管差压计一、 启动前检查:1、 检查管路连接应牢固正确。2、 电气连接应牢固正确3、 检查仪表控制阀应在停表状态(两手轮均反时针拧到头)。4、 检查仪表指针应在零位(流量表指示为零)。二、 启动1、 启动变送器:按顺时针方向拧动控制阀正负压两手轮,直到拧紧为止。对有三通门的仪表按:开正压门,关平衡门,开负压门顺序启动。2、 CW282型仪表应投入盘内及表内电源开关,检查电动机应转动。三、 停止:1、 停止变送器:将有三通阀的仪表按:关负压门、开平衡门;关正压门顺序停止仪表。2、 切断盘内及表内电源开关,并挂工作牌。3、 在冬季长时间停用或检修时,要把管内及表内水防掉。四、 运行维护;1、 经常检查仪表应在正常准确情况下运行。2、 经常检查仪表各部件应固定牢固并完整无缺,仪表管路,阀门、接头应清洁、整齐、无腐蚀,无泄漏并标志清楚。五、 故障现象及原因故障现象:指示与被测值误差大原因:1、导管堵塞或泄漏 2、连接部件松动或脱落。指针固定不牢。故障现象:仪表指示为零原因:1、导管堵塞。2、控制阀未向里拧紧。3、恒节流孔堵塞故障现象:仪表启动时指示反方向原因:1、正负压接反。2、管路内有空气。故障现象:指示不正常原因:1、传动部件松动。故障现象:计算器不计算原因:1、电动机不转动。2计算字同进位过紧而卡住。3积算部分齿轮松动。第六章电动执行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