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i 摘摘 要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产品市场趋于饱和 人们对快速按自 己要求个性化定制产品的期望是越来越强烈 在对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判断和预测以 及满足这种不确定性增强的需求过程中 时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并且成为当 前供应链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而当前信息爆炸时代 信息充斥着每个企业和供应 链运作的每个环节和流程 有效的信息管理模式研究对实现供应链时间战略 提高 物流敏捷运作 供应链敏捷响应性至关重要 分析传统信息研究中的链式信息流模式 跨式信息流模式 网络信息流模式等 信息流运作模式在不同时期对供应链运作的贡献和各自的局限性 引用 towill 对物 流分离点和信息流分离点两种分离点的定义和解释 从实现供应链时间战略的角度 考虑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 提出一种新的信息流运作模式 弥补传统信息流研究在 目前基于时间竞争环境下的不足 将时间因素引进信息流 物流研究中 提高整个 供应链物流运作的敏捷性 提升企业供应链在基于时间竞争下的竞争力 在分析研究物流分离点和信息流分离点在供应链上的定位对整个供应链响应时 间压缩和敏捷性的重要影响的基础上 提出了两种分离点定位相结合的敏捷物流模 式 阐述了信息流分离点中的物流信息分类以及不同物流信息流对物流敏捷性运作 的影响 这种敏捷物流模式的运作和实施 对敏捷物流模式和传统运作信息流模式 进行运作流程和响应时间上作详细的比较 论证新模型的时间效益 关键词 基于时间竞争 信息流分离点 物流分离点 协同性研究 物流敏捷性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ii abstract with the competitive international and dynamic environment customer are becoming demanding greater service in the terms of reliability and response time speed of response to customer demand is recognized as a key attribute to business and supply chain success especially in today s volatile and competitive market environment however every business will refer to many kinds of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perations have been in every enterprise and supply chain accordingly alignment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and material pipelines based on time competi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logistics agility realize supply chains time strategy traditional modes refer to only one pipeline in the supply chains and also didn t take time into account the research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is built on work of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the information and material decoupling point positions within a supply chain on th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and logistics agilit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n agile logistics mode to solve the shortage of the traditional information flow modes in tbc the agile logistics mode solves the collabor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material pipelines positioning the information and material decoupling points rightly and integrating the three kinds of information flow in logistics operation system however the agile logistics mode implements a holistic time compression strategy including both production and order fulfillment pipeline lead time reduction to improve the speed of response to the end user demand and the whole supply ch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key words time based competition information decoupling point material decoupling point alignment research material agility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 1 引引 言言 1 1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产品市场趋于饱和 市场进入买方市 场 面对产品丰富的市场 顾客已不满足于市场上标准化的 无差异的产品 他们 希望快速得到按自己要求定制的产品和服务 市场需求趋于个性化 不确定性方向 发展的同时 顾客对时间的要求是越来越苛刻 而对于企业供应链运作来讲 在对 顾客个性化需求判断和预测以及满足这种个性化需求过程中 时间无疑是一个重要 因素 并且成为当前供应链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1 经济全球化 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最终导致了基于时间竞争 time based competition tbc 然而 tbc 也加剧了这种全球化竞争和企业供应链经营环境的 不确定性 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不确定性主要是来自基于时间竞争环境下顾客需求 的不确定性及新产品的冲击 同时 tbc 加剧了供应链网络面临这种不确定性需求环 境导致的供应链架构的不确定性 在基于时间竞争和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企业供应链逐渐认识 到当前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对需求的响应速度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因素 越来越 多的企业供应链开始实施时间战略 因此 对整个响应时间压缩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有其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当前信息爆炸时代 信息已经成为供应链各个成员 各个环节之间进行沟通协 调的载体 有效的信息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也是时间压缩研究的重要 部分 在基于时间竞争环境下 信息是企业供应链实施时间战略的重要手段 因此 对敏捷供应链信息运作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尤其将敏捷 实时的运作思想纳入供 应链信息流研究体系是目前信息运作研究的重点 实现各种各样的信息快速 有效 率流通 使供应链的信息流透明 实时 高质量 高效率运作 与整个供应链上的 物流协同运作 是降低目前企业供应链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 实现各环节无缝运作 以及整个供应链运作同顾客个性化需求无缝接合 提高供应链物流敏捷性的关键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当前对供应链信息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纬度进行 按不同范围研究 按不同 层次进行研究 按不同研究对象研究 下面对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进行的信息研究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 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目前 已有很多学者对企业内部信息进行了广泛细致的研究 1 对企业内部各 功能模块信息进行研究 生产信息 库存信息 订单信息 物流信息等 实现企业 内部生产过程 流通过程 管理决策过程以及组织结构信息化 2 企业内部各功能 模块的信息集成研究 3 企业内部信息化实现技术和关键问题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研 究 这些研究都是围绕着如何提高企业内部信息运作效率进行的 然而 这种研究 对应对目前全球性 动态性特征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企业面临的内部外部众多不确 定性因素造成的多变的经营环境是远远不够的 很多研究人员对企业之间信息交互方式 共享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企业之间 信息交互和信息共享方式研究提高了企业之间信息传递的效率 一定程度上提高企 业决策效率 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供应链物流 信息流等渠道协同性 整 体性等问题 进而实现不了整个供应链协同性运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 供应链理论界和实业界逐渐认识到信息对提 高供应链运作效率和绩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同时 国内外很多供应链信息研究 学者研究的视角从原来企业信息流运作管理扩展到整个供应链信息流研究 1961 年 forrester 2 研究发现需求信息从供应链下游传递到上游过程中发生波 动 放大现象 随之 有大量文献对此做出进一步分析研究 3 4 lee 3 深入研究了这 种现象 将其定义为 牛鞭效应 并进一步分析了 牛鞭效应 产生的原因 通过 深入研究牛鞭效应 许多学者继续探究如何减弱 消除牛鞭效应 供应链信息共享 是众多学者提出可以减弱牛鞭效应的办法之一 大量文献在信息共享减弱 消除牛 鞭效应的重要性 6 15 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 7 信息共享实现技术 8 9 等层面进行了分 析研究 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可以减弱牛鞭效应 使企业更好地进行 订单决策 产能分配 资源分配决策等 10 信息共享和供应链上协调机制是提高供 应链绩效的重要战略 11 信息共享研究局限于供应链节点企业相互之间和多个企业 之间信息共享的方式 界面 机制和技术实现等方面的分析研究 但是 信息共享 并不能改变传统企业供应链信息运作 决策模式以及供应链物流运作模式 不能从 根本上消除牛鞭效应 供应链上信息流是有一定方向的 否则生产运作将陷入混乱 很多学者对信息 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傅翀 唐小我 14 在分析传统链式信息流模式暴露出种种弊端的基础上 提出一 种信息流网络的思想 并进行了信息流网络构建理论方面的研究 然而 网状信息 流模式虽解决了传统直链模式的缺点 但它引发了新的问题 每个节点要面对如此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3 多的信息通道 加重了节点信息处理负担 增加了信息处理成本 和链式信息流模 式一样 供应链整体协调性差 接着 谢斌等人 23 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流运作模式 集成式信息流运作模式 分析这种新模式较以往运作模式的优点 并对这种集成式信息流模式构建和管理提 出建议 但是 国内学者在信息流方面的研究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首先 多是基于信 息技术发展来研究供应链信息流模式 并没有将时间竞争因素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 着重点 谢斌的集成式信息流模型是基于信息共享 信息集成决策等方面提出这种 模式 而并没有考虑敏捷性要求 没有将供应链物流敏捷性纳入到研究供应链信息 流体系中 其次 从企业供应链战略层考虑信息流模式 这对实际物流运作中虽有 指导意义 但应用性不大 而且 在研究中信息流内容较为笼统 对信息流分类及 各种信息流属性研究不多 towill 在 12 中分析了信息流对于压缩整个供应链响应时间 提升企业供应链 竞争优势的重要性 并指出信息流时间压缩是整个响应时间压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 分 1998 年 towill 26 继 thomas 33 之后进一步强调供应链整个响应时间压缩战略是 包括从顾客需求 customer demand 到满足顾客 customer satisfied 这一系列过 程中的每个环节上的时间压缩 应包括物流 信息流两个渠道的时间压缩 接着 towill 在研究供应链上强化需求信息可以明显的减弱牛鞭效应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 信息强化的供应链信息流模型 30 在信息强化模型中 利用 edi 技术和 pos 可以实 现整个供应链对终端用户需求的共享 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牛鞭效应 但是从他提出 的信息强化模型中可以看出 需求信息虽实现共享 但信息传递方式还是链式递阶 的 信息决策方式是分散决策 虽一定程度上减弱牛鞭效应 但对于供应链资源整 合性 集成性和系统协调性并没有得到改善 而且 towill 所作的大多数研究是基于 供应链战略层的 并没有过多地考虑企业供应链运作层面 他提出的信息强化模型 和信息流分离点的概念都是为了说明供应链上各成员之间信息共享 强化需求信息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牛鞭效应 但是研究中并没有考虑到两个渠道的时间压缩方 法 技术问题 另外 towill 分别建立模拟模型论证延迟制造点和信息流分离点定 位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 但他对物流分离点和信息流分离点是分开研究的 并没有 结合物流 供应链运作考虑供应链信息流研究 结合信息流对物流 供应链运作的 影响从运作层研究供应链信息流对企业供应链实际运作会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4 1 3 本论文的贡献本论文的贡献 1 提出新的供应链信息流研究思路 整体上来讲 当前信息研究着重企业内部 企业之间信息运作效率的提高 但 是忽视了整个供应链信息流运作 决策效率和系统协调性的提高 影响整个供应链 敏捷性的提高 另外 当前信息流研究中并未真正的将时间因素纳入到研究体系和方法中 研 究中即使涉及时间因素 也只是对信息流研究对压缩响应时间的重要性研究 并未 对信息流时间压缩技术做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拟从物流分离点和信息流分离点在供应链上的定位对整个供应链响应时 间压缩和敏捷性的重要影响性研究 将时间因素真正纳入到供应链信息流研究中 2 物流信息流的分类 当前研究中信息流内容较为笼统 多是从信息共享角度进行信息流研究 对信 息流内容 分类以及各类信息流属性的研究还是涉及很少 结合信息流对物流 供 应链运作的影响从运作层研究供应链信息流对企业供应链实际运作会有更大的实用 价值 本研究对物流信息流进行分类 研究各自属性 重点是对物流敏捷性运作的影 响机制 3 敏捷物流模式的提出 在研究各种信息流对物流运作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 将信息流研究和物流运作 有效结合起来 研究传统模式中非增值环节 对供应链整个运作流程进行完善 优 化敏捷物流模式 拟将 towill 提出的信息流分离点和传统的物流分离点结合研究 在提高物流敏捷性上有所突破 基于此 提出一种实现模式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5 2 传统供应链信息流研究传统供应链信息流研究 2 1 供应链的发展促进信息流运作模式的演变供应链的发展促进信息流运作模式的演变 从供应链思想产生以来 供应链思想与运作的发展 34 经历了传统供应链 精细 供应链以及目前基于时间竞争环境下的敏捷供应链三个阶段的研究 2 1 1 传统的供应链传统的供应链 从供应链思想的早期产生到 20 世纪 80 年代 供给创造需求的经济背景主宰着 市场 这个时期 生产决定需求 企业主要依据自身状况组织生产 提供市场需求 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由企业自主决定 用户只能被动接受市场商生产出来的产品 这个阶段的供应链可以称其为传统的供应链 如图 2 1 所示 最终用户 零售商 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分销商 总装需求分销商需求零售商需求 用户需求 推动推动推动 推动 图 2 1 传统的供应链 供应链一般是由供应商 制造商 分销商 零售商和终端用户组成 传统的供 应链中信息流运作模式常见的是链式双向信息流模式 链式双向信息流模式示意图 如图 2 2 所示 模式中 信息交互 决策主要是在相邻节点企业 相邻环节之间 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终端用户 信息决策 反馈信息流 订单信息流 图 2 2 链式双向信息流模式 在需求稳定 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小的情况下 供应链信息流运作模式基本 上都是这种链式双向结构 可以看出 这种传统供应链的信息传递通道 供应链的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6 最终顾客在购买或订购零售商产品的同时 就将产品需求传递给它的供应商 零 售商 而零售商则将最终用户的产品需求结合零售商的各种形式的库存以及零售商 对最终用户的未来需求的预测形成零售商对它的供应商的需求 并传递给分销商或 批发商 同样地 分销商或批发商将它的客户的产品需求结合它本身目前的库存以 及结合以往需求变化趋势对它客户的未来需求的判断 形成对它的上游制造商的产 品需求 最后 制造商将分销商 批发商对产品需求并结合目前制造商的产品和原 材料的库存以及制造商对它的直接客户需求的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未来预测 形成 对供应商的原材料 各种零部件的需求 2 1 2 精细供应链精细供应链 20 世纪 90 年代 经济的蓬勃发展 市场产品极大丰富 但资源有限 冲击着传 统的供应链模式 供应商们清楚地看到 按自己的意志组织生产势必造成产品剩余 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应由消费者需求决定 于是 生产链条上各环节的生产量都 有其下游环节决定 各环节的需求量通过看板的方式传递到上游 每一个环节都按 照下游看板传递的实际需求量提供商品 因而 这个阶段的供应链可以看成精细的 供应链 如图 2 3 所示 最终用户 零售商 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分销商 看板看板看板 用户需求 拉动拉动拉动 拉动 图 2 3 精细供应链 虽然精细供应链是按客户需求以看板方式逐级传递需求信息 但是 这里信息 流运作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最主要的问题是在整个供应链上所发生的 牛鞭 效应 bullwhip effect 所谓牛鞭效应是指由于信息传递失真 订单在供应链上 由下游向上逐级放大 从而在末梢 制造商和供应商 产生剧烈的放大效应 著名的 啤酒游戏 生动描述供应链上这个显著现象 游戏通过模拟现实中各 个节点企业决策过程 在由零售商 批发商 分销商 供应商构成的供应链中 各 游戏方的订单量和库存量产生波动 并逐级放大或缩小 订单量和库存量波动 放 大现象导致生产波动 引起生产能力不均衡 生产能力短缺或过剩 增加生产成本 和库存维持费用 引起整个供应链总成本上升 订单信息传递时间上的延迟和物流 上的提前期致使整个供应链响应周期长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7 各游戏方物流上存在的提前期 仅根据下游相邻节点企业的订单量和本企业库 存量作本企业的订单决策 订单信息传递时间延迟是产生这种订单信息波动的原因 而物流提前期以及物流渠道运作的其他问题都是由于供应链上各种信息流传递问题 导致的 订单量和库存量在时间和量上的一个延迟都是链式模式在信息传递 决策方式 反馈信息流与物流运作上已经不适合精细供应链的运作导致的问题 是信息流与物 流运作没有跟上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变化导致的后果 链式双向信息流模式随着供应 链发展产生了如下的弊端 1 响应性差 该模式中 信息靠上下游相邻节点企业之间的交互 在供应链上进行传递 信 息传递时间长 信息处理方式主要是批处理 整个链上的信息处理周期延长 反馈 信息不及时 供应链下游需求信息的变化不能及时反应给上游企业 导致整个链上 的响应性差 2 信息 牛鞭效应 bullwhip 最终用户订单信息经过多个节点企业或多个环节一级级向供应链上游传递 上 下游节点企业信息处理不同步 致使订单量和库存量逐级放大 而且每个节点的提 前期较长 使得这种信息滞后歪曲失真现象更加严重 3 协调性差 模式中信息交换传递和信息决策主要是相邻节点企业之间进行 跨级企业和整 条链无法沟通和协调 供应链整体协调性差 4 成本高 链式双向信息流模式逐级传递信息和批处理方式使得信息流周期长 链上下游 企业需求信息的变化会逐级放大传递到上游企业 下游企业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物 流 信息流的提前期问题和信息决策方式必然使得上游企业为满足下游企业的需求 必须保持较高的生产能力和库存 这样库存也是一级级放大 成本上升 如以上所述 牛鞭效应严重地影响着企业供应链正确的经营运作决策 导致库 存重复 产品积压 在整个链上造成生产和库存成本的很大浪费 而且势必会影响 节点企业对下游的响应性 最终反映到整个供应链上 势必降低整条链对最终用户 需求的响应速度 rachel mason jones 提出的如图 2 4 所示的信息强化模式即链式 辐射信息流模式解决了需求信息共享问题 模式中 利用 edi 技术和 pos 可以实现 整个供应链对终端用户需求的共享 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牛鞭效应 链式辐射信息流模式中区别于上述模式的是 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享下游终端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8 用户的需求信息 降低了牛鞭效应引起的库存量和订单量 减少了由此引起的供应 链成本的浪费 使整个供应链运作变得精细 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终端用户零售商 反馈信息流 信息决策最终需求信息流 订单信息流 图 2 4 链式辐射信息流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因特网的广泛使用 使供应链上所有节点企业之间的信 息交互成为可能 供应链信息流运作模式演变成网状 网状信息流模式中信息交换 传递发生在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相互之间 信息传递模式如下图 2 5 所示 分销商 终端用户 零售商 制造商 供应商 信息流订单信息流 图 2 5 网状信息流模式 2 1 3 集成化敏捷供应链集成化敏捷供应链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 供应链模式也在发生着变革 用户 需求的多样化 个性化 如准时交货 just in time delivery 定制化服务 customized service 等 冲击着企业的生产模式 以客户为中心成了企业新的 经营理念 企业的生产方式逐步转向基于订单的生产 又称延迟生产 postponement manufacture 并力争用大批量生产的效率和成本来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 企业 将其称之为定制化大量生产 mass customization 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仅改变着企业的生产方式 加剧了市场竞争 改变 着企业的资源配置模式 而且与此同时 企业运营的低效率对技术支持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企业运营提出了挑战 它将改变企业的商业模 式 组织模式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9 erp 系统的出现和应用 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 中 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 供 销等活动 erp 系统不仅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 管理 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它更体现出精益生产 同步工 程和敏捷制造思想 同时 企业将主生产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 能力计划 采购计 划 销售执行计划 利润计划 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 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 统中 体现了事先计划的思想 erp 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 可称其为集成 化的敏捷供应链 如图 2 6 所示 最终用户 零售商 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分销商 用户需求 推动拉动拉动 拉动 核心企业的 erp系统 库存信息 库存信息 用户总需求 推动式计划 推 动 式 计 划 图 2 6 集成化敏捷供应链 erp 系统的实施对供应链系统运作效率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在企业供应链集成计 划运作方面 erp 系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但尽管如此 erp 系统在很多方面仍有些不 足之处 尤其在跟踪客户服务和实现在线客户服务方面 难以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 速响应 2 1 4 用户化敏捷供应链用户化敏捷供应链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全球化信息网路和全球化市场形成 围绕着新产品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多变性 多样 性使得企业面临着时间上的压力 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能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做出快 速反应 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 定制的 个性化 产品去占领市场的 至高点赢得竞争 供应链上最终用户的任何定制化需求都可以快速的传递给供应链 上的核心企业 由核心企业的需求产生上下游的相应的需求和预订需求 延迟制造 和分离点等概念在供应链上的应用 使得这种供应链变得敏捷 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 这种供应链可称之为用户化的敏捷供应链 如图 2 7 所示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0 最 终 用 户 零 售 商 制 造 商零 部 件 供 应 商分 销 商 推 动拉 动 拉 动 internet信 息 系 统 用 户 实 时 需 求 信 息 用 户 需 求 用 户 需 求 图 2 7 用户化敏捷供应链 然而 以往的信息流运作模式 信息共享和强化模式在这个阶段暴露出了如 下一些弊端 链式辐射信息流模式虽然减弱了牛鞭效应 但是同链式双向模式一样 链上的 信息还仅仅是在相邻节点企业之间交换传递 一样存在着不适应目前市场环境的信 息传递方式 信息处理方式 信息决策方式和提前期问题 对终端需求的响应性和 整体协调性差 网状信息流模式的缺点是 1 只是链上的两个节点企业进行信息交互 整个链上的信息处理不同步 2 信息传递方式以及信息决策方式的限制使整条链的协调性差 3 网状信息流模式相比较上述的两种模式 节点信息处理负担重 4 信息运作成本增加 根据对这一阶段企业供应链运作的外部环境分析 可以得出 以往的信息流模 式不适应的根本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引起对供应链运作的要求的不同 最终致使 原有的信息流运作不适合供应链发展的要求 一方面 企业供应链运作外部环境中 市场需求以及供应链架构的变化 给信息流运作模式的改变提出要求 另一方面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技术变革的加速 给这种改变带来了契机 2 2 供应链运作模式对信息流运作模式的影响供应链运作模式对信息流运作模式的影响 有两种基本的供应链运作方式 一种称为推动式运作方式 push 一种称为拉 动式运作方式 pull 2 2 1 推动式运作模式推动式运作模式 推动式供应链运作模式 36 是以制造商为核心 由制造商根据一定时期的市场预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1 测需求量和现有供应链资源水平 制定出一定时期的生产计划 生成计划信息流 将各种资源需求信息发送给上下游各企业 供应链上其他节点企业根据制造商的这 个计划完成自身同时期的计划 运作过程中 供应链的上游企业都将按计划将生产 加工的原材料 零部件 半产品 成品准时送到下游用户企业 直至最后产品推向 市场 可以看出 推动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是以市场预测信息为驱动力 整个供应 链的运作都是以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的计划为主导 这种计划是在供应链对未来一 定时期市场需求的预测信息的基础上生成的 运作流程自上游向下游推动的运营模 式 在生产创造需求的传统供应链环境下 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市场都可以消化 多少的卖方市场中 这种推动式供应链运作可以使整个供应链实现精益生产 敏捷 制造 因此 在一个可预测 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下 推动式运作模式根据对未来 时期市场需求的可靠预测以及科学的生产计划与控制体系 是可以实现整个供应链 系统的准确性 精益性 高效率运作 由于推动式运作面对的是一种稳定型的供应链 市场需求以及供应链运营环境 都较趋于稳定 预测精度高 计划的实现性高 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可以完全按计 划进行运作 各节点企业能否按计划准时生产 准时为下游企业配送所需的正确的 产品 使供应链整体优化的关键 同样地 推动式的信息流运作也主要是基于供应链的集成计划信息流运作 推 动式供应链信息流运作模式如图 2 8 所示 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终端用户零售商 核心企业的生产计划需求预测 采购计划 细生产计划 分销计划 零售计划 推动 推动推动推动 图 2 8 推动式供应链信息流运作模式 2 2 2 拉动式运作模式拉动式运作模式 拉动式供应链运作方式 36 是以最终用户的实时需求信息为驱动力 整个供应链 的运作都是在这种实时需求信息驱动下完成的 下游企业的需求带动上游企业的生 产运作 拉动式运作模式中每个节点企业的运作都是由下游节点企业的实时需求触发 的 上游节点企业实时响应下游节点企业需求 使整个供应链运作紧凑合理 有利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2 于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而且适应需求多变的市场环境 因此 在理想状态下 拉动 式运作模式是压缩供应链整个响应时间的最合理的模式 是用户化的敏捷供应链 能够即时响应市场需求 实现基于时间的竞争 拉动式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运作模式 如图 2 9 所示 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终端用户零售商 拉动 拉动拉动拉动 实时零 部件需 求信息 实时总 装信息 实时需 求信息 实时需 求信息 图 2 9 拉动式供应链信息流运作模式 2 2 3 基于时间竞争环境下的运作模式研究基于时间竞争环境下的运作模式研究 推动式供应链运作方式是一种以计划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在推动式供应链运作 模式中 计划的准确性和实现程度是实现整个供应链精细运作和整体效率的关键 在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中 推动式运作可以依照预先制定好的科学合理的计划 进行运作 不仅可以优化供应链 而且可以实现供应链运作的精细 然而 随着市 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顾客需求趋于多变 不确定性方向发展 供应链运作环境也因 此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在这种不确定性增强的竞争环境下 制造企业对未来需 求的预测中并不能将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纳入预测体系 由需求预测生成的生产运作 计划体系也就会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 在运作过程中并不能对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 做出及时地响应 给供应链上节点企业运作以及企业之间的衔接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所以推动式运作不能解决基于时间竞争下的供应链运作中的不确定性和响应性问 题 推动式运作模式必须加强供应链中信息的沟通以及用户需求信息的透明 实时 的传递 同时保持供应链中物流和信息流的协同性 使节点企业协调运作 实时地 敏捷地响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虽然拉动式运作模式是供应链运作与市场动态紧密联系起来的最合理的模式 理论上 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基于时间竞争环境 但是这种运作模式在实践运作中 基于时间竞争环境下的动态多变的特性给供应链运作带来很多压力 因为拉动式运 作模式是以供应链最终用户的实时需求为驱动力 为满足下游节点企业的实时需求 这会使得上游企业为了满足所要提供的物料在时间上 数量上和种类上会发生毫无 规律的变化 从而在物料库存和生产计划安排上增加峰值 这样 不仅会给上游企 业运作带来浪费 而且有时会使上游企业无所适从 给整个供应链运作带来混乱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3 因此 在基于时间竞争环境下 提高供应链运作的响应性 同时又能保持供应 链物流运作的均衡性和稳定性 需要的是一种能既能发挥拉动式对用户需求的快速 响应性的优势 又能发挥推动式生产运作计划的稳定性优势的推 拉结合的综合供应 链运作模式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4 3 基于时间竞争的敏捷供应链信息流研究基于时间竞争的敏捷供应链信息流研究 3 1 物流分离点与信息流分离点物流分离点与信息流分离点 伊文斯 evens 认为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 息流 将供应商 制造商 分销商 零售商 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 30 可以看出 所有的供应链都有两个基本的 流 物流与信息流 然而 以往的供应链研究中 更多的是对物流分离点和延迟制造的研究 但是 对于提高供应链的动态响应性 缩短整个响应时间 将分离点的分析方法运用到信 息流渠道研究中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 将各种不同属性的信息分类 并根据不同属 性的信息流运作对物流运作敏捷性以及供应链其他运作响应性影响作用机制设置信 息流分离点 将供应链上各种信息进行整合 使得供应链上各节点对各种信息的接 收 理解是一致的 从供应链整体上考虑企业供应链在采购 制造 配送以及库存 等方面的决策 对于提高物流运作敏捷性 供应链响应性是尤为重要的 3 1 1 物流分离点物流分离点 为满足最终用户个性化需求 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影响 供应链中常采用延迟化 策略 postponement 延迟化策略是指将供应链上顾客化活动延迟到接到顾客订单 实现在时间和空间上延迟顾客定制化活动 使供应链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顾客的需 求达到无缝连接 从而提高供应链系统的柔性 延迟制造是在延迟化策略下使制造 出的产品满足顾客在产品 交付时间 交付地点上的要求 延迟制造的基本思想是 在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实现生产规模化 将供应链上的产品多样化构成点集 中到下游 降低生产成本和库存成本 顾客化活动尽量靠近顾客 提高供应链系统 柔性以及对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响应性 延迟制造使整个供应链上的物料流基本上分成以下两种类型 标准化 通用化物 料流和顾客化物料流 物流分离点就是在这两种物料流的结合处 rachel mason jones 13 将物流分离点定义为计划驱动和市场需求驱动的两种物料流的结合 点 延迟制造点和物流分离点关系如图 3 1 所示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5 集中库 存 顾客化生产 半成品 产成品物流 原材料 零部件物料流 标准件 通用件的规模化生产 push策略 pull策略 延迟制造点 物流分离点 图 3 1 延迟制造点与物流分离点关系图 延迟制造策略的实施 首先要考虑物流分离点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定位问题 物 流分离点定位影响延迟制造过程的库存策略 rachel mason jones 13 指出 物流分 离点在供应链最上游时 提供高度顾客化产品 实现产品全方面定制 供应链采用 完全延迟策略 而物流分离点移动到供应链最下游时 整个供应链上运作是推动式 push 的 制造出的产品完全没有差异性 在延迟制造类型中属于完全投机策略 库存多集中在供应链下游的产成品库存 这种库存策略存在有产成品库存积压和折 扣的风险 如果将物流分离点设置在供应链靠近最终用户的节点企业 实行推拉结 合式运作 库存多集中在分销商处的半成品或需要组装的标准件 通用件等 这种 库存策略一方面提高对顾客化需求的响应速度 另一方面降低需求不确定性对库存 和成本的影响 物流分离点的定位和延迟制造的规模 类型以及产品类型 产品顾客化程度 产品的交货期等密切相关 并且 物流分离点在供应链上的定位影响供应链整体绩 效 延迟制造规模和类型不同 物流分离点在供应链流程中的定位也不同 如图 3 1 所示 产品顾客化程度高 为降低不确定性需求所带来的成品库存风险 物流分离 点应靠近供应链上游 产品顾客定制化程度低 物流分离点设置靠近供应链下游能 实现生产规模化 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缩短了交货期 所以选择和产品顾客化程度 产品交货期等相匹配的物流分离点定位 对于提高供应链敏捷性是十分重要的 物流运作是履行顾客订单的重要活动 物流分离点定位影响着物流系统能力在 供应链上的平衡和分配 运作计划以及物流运作敏捷性等 并且分离点前后物流系 统处理不确定性能力不同 物流运作的敏捷性和系统柔性要求也不同 分离点之后 靠近供应链下游的物流运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运作较贴近顾客需求 追求运作 的响应性 所以这部分系统要具有较高的柔性和敏捷性 系统结点 线能力分配应 有一部分的 预能力 相反 分离点之前靠近供应链上游的物流运作较平稳 追求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6 系统的效率 仓储 库存 运输 配送等各种物流设施设备能力分配较固定 由于 库存集中在分离点 故在这个结点处应相应地扩大库存 装卸搬运等设施设备的运 作能力 3 1 2 信息流分离点信息流分离点 传统模式需求信息是在相邻节点企业之间交换 传递 整个供应链需求信息没 有共享 供应链上资源整合性 集成性 协调性差 14 rachel mason jones 12 提出 的信息强化模型解决了需求信息共享问题 信息强化模型示意图如图 3 2 所示 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终端用户零售商 信息决策 物流 需求信息输入 反馈信息流 图 3 2 rachel mason jones 的信息强化模型 在上述信息强化模型中 利用 edi 和 pos 技术可以实现整个供应链对终端用户 需求的共享 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牛鞭效应 rachel mason jones 对上述信息强化模型研究过程中 提出信息流分离点 13 的 概念 将其定义为计划驱动信息流和市场驱动信息流的交汇处 分析得知 传统模 型和信息强化模型信息流分离点在供应链上定位不同 传统模型和信息强化模型中 信息流分离点定位如图 3 3 所示 信息强化模型是将信息流分离点提前到供应链的 供应商位置 而传统模型信息是相邻节点间链式传递交互 最终用户真实需求信息 只传递到末端节点企业 两种信息流的交汇处靠近供应链下游 供应商 最终用户 零售商 分销商 制造商 需求信息流 信息强化模型中 信息流分离点 需求信息流 计划信息流 传统模型中信息 流分离点 图 3 3 传统模型和信息强化模型中信息流分离点定位 信息流分离点在供应链上的定位与竞争环境 供应链类型 供应链成员之间合 作关系的密切程度等因素相关 在基于时间竞争下 产品供应链趋于敏捷化 朝着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7 快速响应型方向发展 基于提高供应链的响应性考虑 信息流分离点应尽可能置于 供应链上游处 有利于上游企业根据实际需求的发展趋势提早做好供应 生产准备 压缩生产准备时间 也压缩了传统模式中信息在节点企业之间链式的传递时间 陈 志祥等 28 提出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性 也可称为供应链界面柔性 反映了供应链信 息共享能力 同步化程度高低以及协调性 可以看出 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性是 实现这种信息共享 信息透明化实时传递交互的重要前提 长期合作战略伙伴关系 是提高供应链敏捷性的重要保证 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性好 有利于提高供应链效 率 提高整个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 信息流分离点定位于供应链上游 整个供应链上节点企业共享最终用户真实的 需求信息 实现信息透明实时 快速 高质量的流动 是目前基于时间竞争下提高 供应链响应能力的关键 一方面 实现需求信息共享 在信息传递 交互过程中 很好保持了信息价值 缩短信息流提前期 减弱牛鞭效应 提高企业供应链经营决 策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 共享需求信息 供应链上各成员根据真实的需求信息更 高效率地制定生产 库存计划 提前做生产准备和配送准备 压缩供应链上游节点 企业对下游企业的响应时间 缩短物流提前期 而且上游企业为此可以提供更可靠 更优良的服务 例如持续补货 卖方管理库存等 在实现整条链价值的同时 提高 顾客价值 信息流分离点定位供应链上游 将实时的市场需求信息和物流运作系统 有机结合起来 更好的对供应链上物流运作能力进行计划以及能力的平衡和分配 通过能力的 预时间 规划 39 缩短了物流提前期 提高了物流系统处理不确定性 能力 进而提高物流系统的敏捷性 3 2 物流信息流的分类物流信息流的分类 系统是 为达成某种共同的目的 若干要素相互有机的结合成的复合体 我们 可以认为物流系统是有效达成物流目的的机制 是由供应链上若干物流要素为提高 供应链运作整体协同性 同时提高整个供应链物流运作效益 运作的速度 效率 质量 结合而成的复合体 物流系统可以抽象成节点与链连成的网络 物流节点即 物流要素中的基础设施 设备 人员等静态要素 物流链不同物流节点之间物的流 通 可以看成是物流系统的动态要素 它反映的是物流系统以及供应链上各节点企 业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力和管理能力 一个是硬件要素 一个软件要素 物流系统信息源有两种 一种是物流系统本身产生的 一种系统外部信息源产 生的 根据物流系统信息源不同 可以将物流信息流分成三类 如图 3 4 所示 物 流运作计划与控制信息流 物流运作反馈信息流 其他信息源信息流 物流运作计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8 划与控制信息流运作是由市场需求信息 商品交易信息 生产系统的产品生产信息 供应链集成计划信息最后生成物流运作系统的计划 系统能力分配平衡计划 实施 计划 和实施指令信息 系统将运作过程中具体实施信息反馈给系统 根据具体运 作情况及系统外部信息协调控制系统运作 物流运作反馈信息流即物流运作过程中 系统本身产生的运作反馈信息流 其他信息源的信息流包括来自市场的需求信息 商品交易信息 生产系统的生产信息 集成计划信息等 物流运作 2 1 3 物流运作计划与控制信息流 计划实施控制 其他信息源的信息流 生产计划信息商品交易信息市场需求信息 物流运作反馈信息流 图 3 4 提高物流敏捷性的信息流分类 3 3 各种物流信息流对物流敏捷性的作用机制研究各种物流信息流对物流敏捷性的作用机制研究 物流系统对整个供应链响应时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物流系统硬性能力 和系统软性能力 物流硬性能力即物流要素能力 45 包括物流系统中基础设施 设备等各种物流资 源整体表现出来的容量 生产能力 流通能力 覆盖能力等物流要素硬性能力的各 种表现形式 这些方面影响响应性的就是这些 固定 设施设备的一种静能力 物流软性能力也可以看作是物流系统的运作能力 45 是更偏向系统的一种处理 信息 处理供应链上各节点衔接性 平衡系统物流要素静能力的一种能力 在这个 方面影响供应链响应性的就是一种动态能力 往往这种动态能力就是影响物流系统 响应性的关键 往往也是时间瓶颈 其他信息源信息流是对物流系统的一个输入 物流计划与控制信息流 物流反 馈信息流对供应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