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pdf_第1页
长春理工大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pdf_第2页
长春理工大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pdf_第3页
长春理工大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春理工大学期末考试试题长春理工大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答案 一一 名词名词解释解释 每小题 2 分 共 10 分 1 误差 2 系统误差 3 精度 4 权 5 不等精度测量 答 1 误差 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得差 2 最小二乘法 利用附加条件残差的平方和为最小最小 2 i v 来处理数据的方法 称为最小二乘法 3 精度 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的量 称为精度 4 权 在不等精度测量中 各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可用一数值来表示 这个数值即称为该测量结果的 权 5 不等精度测量 在不同的测量条件下 用不同的仪器 不同的测量方法 不同的测量次数以及不同的测量者进行测量与对比 这 种测量称为不等精度测量 二 简答题二 简答题 20 分 1 用两种方法来测量 l1 100mm 的尺寸 其测量的误差为 10 1 m 测量 l2 80mm 的尺寸 其测量误差为 m 7 2 试比 较两种测量方法精度的高低 3 分 解 第一种方法的相对误差为 01 0 100 10 1 1 mm um l 第二种方法的相对误差为 008 0 100 8 2 2 mm um l 所以 第二测量方法的精度高 2 下列数据的有效数是几位的 2 分 230 18 5 0 072 7 20 10 3 答 3 位有效数字 3 位有效数字 2 位有效数字 3 位有效数字 3 写出等精度测量列标准偏差的几种求法 4 分 贝塞尔公式 1 1 2 n v n i i 彼特斯公式 1 2533 1 1 nn v n i i 极差法 n n d 最大误差法 maxmax n i n i k v k 4 写出发现系统误差的几种方法 最少写出四种方法 并作简要说明 5 分 实验对比法 这种方法适宜发现不变的系统误差 残余误差观察法 根据测量先后顺序 将测量列的残余误差列表或作图进行观察 可以判断测量列中有无系统误差 若残余误差大体上是正负相间 且无显著变化规律 则认为无系统误差 判据 1 将测量值及残差按测量的先后顺序排列 若残差的大小向一个方向递增或递减 且符号首末相反 则测量列中有线性系 统误差 判据 2 将测量值及残差按测量的先后顺序排列 若残差的符号由正到负再由负到正 且循环交替重复变化 则测量列中含有周 期性系统误差存在 用于发现按一定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 将测量值及残差按测量的先后次序排列 将残差分为前半组 k 个 后半组 kt 即 2 n k n 是偶数 编号编号 审核责任人签字审核责任人签字 科目科目 误差理论误差理论 与数据处理与数据处理 参考班级参考班级 题号题号 一一 二二 三三 四四 五五 六六 七七 八八 九九 十十 总分总分 命题教师命题教师 印数印数 得分得分 2 1 n k n 是奇数 k i n i k i k i n ki i n ki iiiii vv 111111 根据随机误差抵偿性 当 n 时 0 i n ki i k i i 11 判据 将测量值及残差按测量的先后次序排列 若前半组的残差之和与后半组的残差之和的差值显著地不为零 则测量列中含有线性差存在 阿贝 赫梅尼判据 用于发现周期性系统误差 若 有 一 等 精 度 测 量 列 按 测 量 的 先 后 顺 序 将 残 余 误 差 排 列 为 n vvvv 321 构 造 统 计 量 nn n i ii vvvvvvvvvv 1433221 1 1 1 若 2 1 nu 则认为该测量列中含有周期性系统误差 不同公式计算标准偏差比较法 对于等精度测量 可用不同公式计算标准偏差 通过比较以发现系统误差 按贝塞尔公式计算标准偏差 1 1 2 1 n v n i i 按别捷尔斯公式计算标准偏差 1 253 1 1 2 nn v n i i 令 u 1 1 2 若 u 1 2 n 则认为测量列中存在系统误差 5 随机误差的特征 5 分 对称性 即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次数相等 单峰值 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次数多 0 有极大值 有界性 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 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界限 抵偿性 随差测量次数的增加 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向于零 三 计算题三 计算题 50 分 1 工作基准米尺在连续三天内与国家基准的比较 得到工作基准米尺的平均长度 999 9425mm 三次测量数 999 9416mm 两次测量 的 999 9419mm 五次测量的 求最后测量结果及其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10 分 解 按测量次数来确定权 3 1 p 2 2 p 5 3 p 选取mmx94 999 0 则有 mmmmmmx9420 999 523 0019 050016 020025 03 94 999 m i i m i xi x pm vp i 1 1 2 1 mmumum0002 024 0 52313 1 054 025 03 22 2 所以 mmxx x 0006 09420 9993 2 如下图所示 用弓高弦长法测量某一圆弧半径 r 得到测量值及其精度分别为 s 500 0 1mm h 50 0 05mm 已知测量 d 的系统 误差为 3 7mm 试求 r 值及其测量精度 10 分 解 由图可得几何关系式 h sh r 82 2 如不考虑测量的误差 则计算出的半径 r0为 650 2 50 508 500 82 22 0 mm h sh r 故测得半径的实际尺寸为 r 650 3 7 646 3 mm 求 r 的极限误差h h f s s f 2 lim 2 2 lim 2 lim h h s s h s 2 lim 2 2 2 2 lim 2 2 1 84 2 2 2 2 2 2 05 0 2 1 508 500 1 0 504 500 0 7mm 3 已知不等精度测量的单位权标准差为04 0 数据最小二承处理的正规方程为 40 1726 21 xx 32 62 21 xx 试求出 1 x和 2 x的最小二乘法处理的最佳估计量及其标准偏差 10 分 解 由正规方程解出未知量的最佳估计量 56 1 38 2 20 10 x x 设有系数 1 c 2 c 利用所给正规方程的系数列出求解方程 02 126 21 21 cc cc 解出 5 0 1 c 12 026 21 21 cc cc 解出 3 2 c 于是可得最小二乘估计的标准偏差 03 0 1 10 c x 07 0 2 20 c x 4 对某一质量进行 6 次重复测量 测的数据 单位 g 为 428 6 429 2 426 6 430 8 428 8 430 6 已知测量的已定系统误差g1 1 测量的各极限误差分量及其相应的传递函数如下表所列 若各误差均服从正态分布 试求质量的最可信赖值及其极限误差 10 分 序 号 极限误差 误差传递系数 随机误差 未定系统误差 1 1 5 2 0 2 3 5 1 0 3 2 0 1 0 4 1 0 1 0 5 2 0 1 0 6 1 0 2 0 解 mm x x i i 1 429 6 10 1 所以 该量的最可信赖值 xx0429 1 1 1 428 mm 该量的最可信赖值的极限误差为 s i q i iiii x a n ea 11 2 2 1 总 2 22 22 2 0 10 2 0 20 10 10 1 0 20 15 30 1 5 10 2 3 1 11 42 mm 5 设有如下等精度测量的残差方程 3214 323 312 211 18 15 02 10 12 10 08 10 xxxv xxv xxv xxv 试求出最小二乘法处理的正规方程及未知量的最佳估计量 10 分 解 由所给残差方程 测量数据最小二乘处理的正规方程为 0 0 0 000 1 000 1 000 1 iiiiiiiiiiii n i iiiiiiiiiiii n i iiiiiiiiiiii n i lcpzccpybcpxacp lbpzcbpybbpxabp lapzaapybapxaap 正规方程 1 正规方程 2 正规方程 3 paa pab pac pal pbb pbc pbl pcc pcl 由观测方程 1 1 1 0 10 08 1 0 10 08 0 0 由观测方程 2 1 0 1 10 12 0 0 0 1 10 12 由观测方程 3 0 0 0 0 1 1 10 02 1 10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