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欧盟制宪过程中英国政府态度的理论分析 摘 要 欧盟制宪的过程经历了多年的波折,如今终于以里斯本条约 的形式暂且得到妥协。回顾之前的路程,不难发现欧洲一体化向前发 展的轨迹,实际上是各成员国之间讨价还价的过程。 欧盟宪法条约 虽然是由于遭遇法、荷公民的否决而被搁浅,但是欧盟要真正出台一 部具有宪法效应的条约, 我们不得不关注英国在一体化过程中所起到 的特殊作用。 本文拟通过对一体化理论的运用, 对英国在欧盟制宪过程中的态 度和地位进行分析,并由此对现存的一体化理论作某种补充。作为一 个欧洲大国,英国的对欧政策不仅关系到其本身的利益,更关系到欧 盟未来的发展。 它一言一行的重要性决不亚于法德同盟在欧盟中所发 挥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透过欧盟制宪对英国与欧洲一体化之间 的关系进行更为理论化的思考, 从而力图找到一种可以解释英国特殊 行为的理论依据,并由此而能够对英国的欧洲政策和行动做解析,以 及对欧洲一体化的前景(主要为欧盟立宪的前景)作某种程度的粗浅 预测。 关键词:欧洲一体化、欧盟宪法条约、自由政府间主义、政党利益、 观念、文化 t h e t h e o r a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 a t t i t u d e s o f b r i t i s h g o v e r n m e n t t o w a r d s t h e e u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p r o c e s s a b s t r a c t eu constitutional process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years of twists and turns, and it s now temporarily settled with the form of the treaty of lisbon. on retrospect, it s not difficult for us to find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is the process of bargains between member states. although it were netherlands and france whose citizens refused the constitutional treaty during 2005, we still have to focus on the attitude of other member states, such as united kingdom, who is always playing a special role in the european integration. this paper tried to use the current integration theories to analyze british attitudes and behavior during this constitutional process, making some complementarities to the current theories. being a power in europe, britain s european policies not only influence its own interests, but also have great impa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probe into the constitutional process, and try to find out an approach to explain the special behavior of british government which will help us to predict the future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especially about the constitutional process of eu). k e y w o r d s : european integration, european constitutional treaty, liberal governmentalism, identity, culture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 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圴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王 一 日期: 2008 年 2 月 25 日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 ?,在 _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v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v ”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王 一 指导教师签名:叶 江 日期:2008 年 2 月 25 日 日期:2008 年 2 月 25 日 欧盟制宪过程中英国政府态度的理论分析 对于欧盟制宪我们已不再陌生。从 2 0 0 0年至今,欧盟的制宪道路走过了 7 年的春秋,其间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虽然欧盟已经拥有自己的议会、法院、银 行、货币、甚至盟旗,但是始终没有一部统一的宪法来协调各成员国与欧盟机构 间的关系,平衡成员国间的权利和义务变得颇费周折。如今,在经历了 2 0 0 5年 宪法危机以后两年的反思期之后,欧盟的制宪议程再次新装上阵。尽管新条约的 未来仍然存在悬疑,但是欧盟朝着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动力是明确的,同时又 是曲折的。 缩减原有的宪法条约已经获得各国首脑的认可, 然而之后的道路并未因此而 变得清晰。经历了宪法危机之后的欧盟各国必然不希望重蹈覆辙,但是一部真正 意义上的欧盟宪法的诞生依然是困难重重,前景不明。 欧盟这一国际体系中的新 型行为体,在其不断一体化的过程中始终受到多元化的挑战。而英国这个被视作 对欧洲一体化抱着“半信半疑”态度的形象,其在制宪过程中的作用和行为更是 值得关注。危机之后的英国率先表示将无期限中止批准程序,这样的态度给制宪 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欧盟制宪是进是退,都不能忽视英国在其间的地位;而一 体化如何发展也必然会受到法德轴心之外英国的影响。毕竟,随着国内领导人的 换任,英国已经与法、德两国形成欧盟发展的“铁三角” 。 1 第一章 欧盟制宪过程简述及研究目的 1 欧盟制宪过程概述 欧盟宪法条约 1 从孕育到最终诞生,可谓是波折重重。2 0 0 0 年 1 2 月的尼 斯峰会上,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首次认真考虑制定一部宪法,以应对欧盟大幅度 扩大所带来的制度缺陷。欧盟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东扩,使得成员国间呈现经济磨 擦明显化、政治矛盾不断加剧、利益冲突清晰化的局面。面对欧洲一体化中的十 字路口,宪法的制定将左右欧盟未来的发展。 2 0 0 1 年1 2 月的莱肯理事会上通过了旨在将欧盟变得更加民主、 透明和高效, 并为欧洲公民制宪做准备的莱肯宣言 ,该宣言决定成立欧盟制宪委员会,正 式揭开了欧盟立宪的序幕。2 0 0 3 年 7 月 1 0 日,在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 的领导下,宪法条约的草案得以出台,并成为之后政府间会议谈判的基础。欧盟 宪法草案分为欧盟宪法、欧盟公民基本权利宪章、欧盟的政策和欧盟条约基本规 定四部分。 2 2 0 0 4年 1 0月 2 9日,欧盟各成员国国家或政府首脑及外交部长在罗马签署 了创立欧洲宪法的条约 (the treaty establishing a constitution for europe,在 我国一般将它翻译为欧盟宪法条约 )之后,欧盟各成员国便进入了国内批准 阶段。按照规定,宪法条约需要经过 2 5国一致批准之后方能生效,各国可以按 照本国的情况,自行决定通过议会批准或者全民公投的方式进行。原计划批准程 序将在为期 2 年的时间内完成,即 2 0 0 6 年 1 1 月。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宪法条 约相继于2 0 0 5 年5 月2 9 日和6 月1 日在法、 荷两国的全民公投中以5 4 . 7 % 和6 1 . 6 % 的反对率遭遇否决。 欧盟宪法条约陷入困境。 宪法危机发生之后,捷克、丹麦、爱尔兰、葡萄牙、瑞典和芬兰均表示将推 1 注:文中所提及的欧盟宪法条约是 2007 年 10 月 18 日至 20 日欧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通过的里 斯本条约草案的前身,其英文的全称为:the treaty establishing a constitution for europe。 2 注:草案对以往欧盟条约进行修改补充,包括常设欧洲理事会主席制度、欧委会委员名额从 20 名减至 15 名、设立欧盟专职外交部长、在众多领域采用有效多数表决制以及欧盟具有签署国际条约的“法人地位” 。 2 迟公投或议会程序批准的时间表, 而英国则决定中止批准程序。 一时间, 关于 “欧 洲大灾难” 、 “欧宪已死” 、 “欧盟已名存实亡”的说法蜂拥而起。宪法危机再一次 激起了有关欧洲一体化未来发展的论战,又重新将“政府间主义”和“联邦主义” 两个相互对立的观念请上了一体化的舞台上。 欧盟宪法条约是联邦主义者实 现“欧洲合众国”道路上的一块试金石,其地位和意义不言而喻;而宪法危机的 发生却给政府间主义的支持者创造了辩论的空间和资本。 沉寂了两年时间之后,2 0 0 7 年 6 月 2 3 日的欧盟峰会上,2 7 国首脑在布鲁塞 尔就欧盟宪法条约的新条约草案改革条约 (t h e r e f o r m t r e a t y ) 3 达 成协议,这标志着自 2 0 0 5年以来的宪法危机告一段落,欧盟制宪再次启动。为 了顾全欧盟内部的不同声音,新条约对原先的欧盟宪法条约进行了诸多方面 的修正。首先,新条约中将不会出现“宪法”字样。经过各国激烈的讨论,本届 欧盟峰会摒弃了 2 0 0 4年版的欧盟宪法条约中首次创立的具有法律性质的欧 洲统一宪法, 而旨在重新订立一种兼顾各方认同与一体化未来发展需要的多边协 约。其次,新条约将不会规定欧盟盟旗、盟歌等可能使欧盟成为“超国家机构” 的内容。第三,在组织结构改革方面,新条约将把欧盟最高权力机构欧洲理事会 由目前的成员国首脑会议机制转变为固定机构,并设立常任主席一职,每届任期 两年半;新条约还就整合相关职能机构,设立统一的欧盟负责外交政策、防务和 安全事务的高级代表达成了共识。第四,新条约规定欧盟理事会将实施新的“有 效多数”表决制,即一项决议如能获 5 5 % 的成员国支持、而且支持国人口达到欧 盟总人口的 6 5 % 便可获得通过。此外,新条约还就取消现行的轮值主席国制,赋 予成员国议会在欧盟决策过程中享有更大发言权做出了明确规定。 4 虽然改革条约草案最后以里斯本条约的面貌出现在 2 0 0 7 年 1 0 月的 欧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但是它并没有让“疑欧”势力的悲观情绪得到缓解, 他们对于即将出现的超越国家主权和阻碍人民福利的宪政体制依旧耿耿于怀。 相 反,制宪谈判的重新启动给一体化的拥护者带来了希望,这一新的转机让他们看 到了欧洲真正融合的希望。然而,在欢欣鼓舞之余,一部分“拥欧”人士认为新 宪法条约草案实际上是一种倒退, 新的条约修改是与一体化倡导者所设想的宪政 发展轨迹不符合的,而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超国家谋划向政府间主义的一种倒 3 欧盟条约的官方网:http:/www.unizar.es/euroconstitucion/treaties/treaty_reform_prep.htm 4 喻峰: “欧盟制宪新变化转机抑或倒退?” ,新浪网,2007 年 7 月 8 日, 07- 08/095412165709s.shtml 3 退。 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综观国内学者对于欧盟制宪过程的研究分析, 最主要的研究似乎集中在对宪 法条约遭遇否决的原因上,可概括为对国内政治的不满、对宪法认知度的缺乏、 公民担心失去国家特征、以及反对欧盟东扩、欧盟缺乏民主和认同、以及“精英 欧洲”和“公民欧洲”间的矛盾等方面。 5 此外,撇开宪法危机发生的诱因,一 些学者又对宪法条约的本身属性予以了深入探究。 首先, 宪法条约在欧洲一体化, 特别是政治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突出。宪法条约是一部纲领性法案,起到了规范 联盟活动的各种法令、规章制度系统化、法制化的作用。肯定与巩固了一体化的 成果,并制定了一系列保证扩大后联盟有效运转的机制改革措施。 6 主要内容包 括:设立欧洲理事会主席和欧盟外交部长;改革欧盟委员会,扩大欧盟议会的权 力;改革欧盟部长理事会的表决机制,采用双重多数表决机制;欧盟各成员国必 须尽其所有的军事和民用能力用于欧盟共同防务政策的实施, 以发展欧盟共同防 务为最终目的。这几项内容是欧盟改革的重大创新之处,充分体现了欧盟精英层 致力于建立用同一个声音说话的“大欧洲”这一目标所做出的努力。其次,欧盟 宪法条约是同时具有宪法性和条约性的。在形式上,其签署和通过程序具有民主 性,不同于普通的国际法。但是,在内容上,宪法条约并不是以建立一个新型的 民族国家为目的,在名称上运用主权国家经常使用的“宪法”一词,是为了加强 欧盟新、老成员国的民众对欧盟实现其宗旨的信心。 7 它的产生背景仍然摆脱不 了国家间的合意。正是欧盟宪法条约的宪法性和条约性的相互牵制,在面对 “主权”这一难以逾越的障碍时它只可能是一种合力的折中产物。 对于宪法危机的解决方法也同样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焦点。 解决的途径可以 从放弃条约和继续批准程序两个方面进行。放弃论者认为,宪法条约在遭遇法国 公投否决即意味着它的死亡,继续批准毫无疑义。而继续论者主张暂缓批准,需 要给欧盟一个扩大之后的消化期。对于欧盟制宪危机对一体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5 相关观点可参阅如下文章: (1)王学玉: “危机的欧盟,永远的立宪主义” , 欧洲研究 ,2005 年第 5 期, 第 86 页; (2)郇庆治: “欧盟立宪受挫:竞争性整体理论视角” , 欧洲研究 ,2005 年第 5 期,第 80 页 6赵怀普: “ 欧盟宪法条约与欧洲一体化进程” , 国际观察 ,2005 年第 5 期 7戴轶: “宪法乎? 条约乎?对欧盟宪法条例的法理学分析” , 欧洲研究 ,2005 年第 2 期 4 部分学者将其视之为与欧洲一体化发展史上几次危机的一种雷同,不必庸人自 扰。而与之相反的观点则认为,法、荷公民的否决即判决了欧盟宪法的死亡,欧 盟遇到了史无前例的深重危机, “欧洲合众国”之梦难以实现。主流观点是这两 者的中和, 既承认了宪法危机对一体化在经济改革、 东扩、 欧元走势的负面影响, 但是由于欧洲一体化具有的不可逆转性,加之宪法危机带来的新的危机,使得欧 洲大陆在“联邦主义”和“政府间主义”两者间徘徊。 3 本论文研究方向和目的 学者们对于宪法条约的分析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危机的本身, 而对于其他 可能影响到宪法未来的因素没有给予深入研究。 宪法条约如今虽然得到了一定修 改,危机也得以暂时缓解,然而正式文件的出台还要倚靠于 2 0 0 7年年底的政府 间谈判,届时将对新条约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商讨。因此,如今的草案也仅仅是一 个框架,虽然一些具体内容有所改变,但它的实质仍然停留在框架的模式之下。 倘若年底的政府间会议能够顺利制定出新宪法条约, 那么之后的批准程序仍然需 要各国国内的批准,正如默克尔所说的“是否全民公决仍将由各国自主决定” 。 因此,之后的程序又是两年之前一幕的重演,各国国内对于新条约的认可与否仍 然取决于各国的一些恒常因素。 英国长期以来被公认为“勉强的欧洲人” (r e l u c t a n t e u r o p e a n ) 8 , 回顾历 史, 我们不难发现它的特殊身份总是在欧洲一体化的道路上起着这样或那样的作 用或者影响,有时是一种动力,而有时则是一种阻碍。早期的拒绝加入欧洲共同 体,到之后的申请加入遭到法国的否决,以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批准马约的重重 困难和之后暂不加入欧元区的决定等等,这些事实清晰勾勒出了一个特殊的、对 欧洲一体化将信将疑的英国,至少它在欧盟诸大国中是独一无二的。 9 宪法条约是联邦主义者创造欧洲合众国的必要途径,然而在具体的文本制 定、谈判和批准等一系列过程中,无不显示出政府间合作的影子。这一点尤其可 8 schweiger, christian, britain, germany and the future of the european union, basingstoke (england), 2007,p14 9 mark aspinwall, rethinking britain and europeplurality elections, party management and british policy on the european integration”,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4, p5 5 以在英国这一成员国身上看出。同时,英国自身的特殊性可能会对宪法条约未来 以及欧盟未来发展带来的影响。学者们对于英国在制宪过程中的地位有所忽略, 而在笔者看来,英国恰恰是欧洲一体化中与法德轴心一样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英国在宪法条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宪法危机发生后不久的 2 0 0 5 年 6 月 6 日,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在议会下 院宣布,英国政府决定推迟原定 2 0 0 6年初对欧盟宪法条约进行全民公决的 计划。与此同时,英国首相布莱尔表示: “英国不认为欧盟宪法条约 已经死 亡 ,但欧盟必须为了欧洲的前途而采纳一些新规则。尽管英国决定暂停欧盟 宪法条约的全民公决,但条约的部分内容必须得到挽救。 欧盟宪法条约是 欧盟向前迈进的完全明智的一步。在某些时刻,欧盟必须为了欧洲的前途而采纳 一些新规则。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欧盟就不能很好地运作。 ” 1 0 布莱尔的这席话体 现了对于宪法条约的支持,也印证了他希望英国“融入欧洲”的想法。这样的言 辞看似与以往英国对待欧洲深入一体化冷漠的态度不尽相同, 但是在遭遇危机之 后英国政府对国内批准程序的立即中止并无期限拖延, 这样的举动是不是仍然是 “特殊性”的一种延续和体现?反观英国在整个制宪过程中的态度,我们会发现 它的一系列不连贯的行为举措的背后是一些恒常的因素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 文通过对一体化理论的运用,对英国在欧盟制宪过程中的态度和地位进行分析, 从中找出其前后态度转变的真正原因,并由此对现存的一体化理论作某种补充。 作为一个欧洲大国,英国的对欧政策不仅关系到其本身的利益,更关系到欧盟未 来的发展。 它一言一行的重要性决不亚于法德同盟在欧盟中所发挥的作用。 因此, 我们有必要透过欧盟制宪对英国与欧洲一体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更为理论化的思 考,从而力图找到一种可以解释英国特殊行为的理论依据,并由此对英国的欧洲 政策和行动做解析,以及对欧洲一体化的前景(主要为欧盟立宪的前景)作某种 程度的粗浅预测。 10 宗爱强: “布莱尔认为欧盟必须为了欧洲前途采纳新规则” ,新华网,2005 年 6 月 7 日, 06/07/content_3056535.htm 6 第二章 欧洲一体化主要理论的运用和补充 在具体对欧盟制宪过程中英国的态度与行为做系统的理论分析之前, 本文先 对欧洲一体化的一些主要理论做梳理,从而为后文的研究和探索做铺垫。欧洲一 体化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引起国际关系研究领域里的不断关注,并涌现出众 多的欧洲一体化理论。在众多的一体化理论中,我们大致可以将它们分为自由主 义、现实主义和认知主义或建构主义三大范式。 1 三种范式下的主要一体化理论 自由主义的一体化理论指出, 国家并非国际体系中惟一重要的行为体,而那 些非国家的行为体(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则能够更大程度地影响国际政治的 无政府状态。国家通过理性选择,使国家利益得以实现的同时也使国际体系实现 最优化。然而,国家利益并非先验的,而是通过国内动态的变化得以变化的,因 此国家利益有其多元性的一面。最后,国内的环境可以影响国家的外交政策,国 家间的合作是有可能实现的。 自由主义范式中的联邦主义作为欧洲一体化发展过 程中的一种目的论, 也伴随着欧盟的成长而日渐显现为与政府间主义并驾齐驱的 重要理论依据。联邦主义者主张欧洲一体化应首先实现政治上的一体化,再自上 而下地实现经济的一体化。在一体化层面的权利竞争和分配,以及一体化运作当 中的效率和民主,这两者都必须通过“宪法化”加以实现,而非传统的外交手段 进行解决。 哈里森( harrison) 对于联邦主义的定位是明确的,他主张联邦主义者 将那些对人性以及国家间合作的美好愿望的怀疑最大化,从而便产生了对邦联、 国际功能性组织以及经济一体化作为一体化推动力的极端不信任。 1 1 总而言之, 联邦主义理论模式中一体化的最终指向是一个超国家实体的出现。 现实主义的一体化理论首先强调国家是国际关系中惟一重要的行为体, 与自 由主义不同的是,现实主义将国家利益视为先验预设的,并且每个国家的国家利 益都是相同的,即追求权力最大化和国家的安全。国家之间的合作是困难的,即 11 ben rosamond, theories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macmillan press ltd. 2000, p26 7 使有合作也是出于均势的目的。 新现实主义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又加入了 “结构” 的考量。 新现实主义的理论是关于无政府状态的结构特性是如何对国际政治行为 形成特殊的限制。沃尔兹认为,国际间关系的主要变量是单位间的权力分配,而 国家间的行为会由于这些分配的不同而不同。 权力最大的国家的利益与行动形成 了体系的特质,而这种力量分配的变化将引起单位行为的变化。新现实主义理论 看似与一体化并没有紧密的联系,但它的核心思想是希望表达: “在国际政治社 会中,为什么建立一种稳定的规范体系是困难的;为什么正式的制度并没有发展 出实际意义上的自主;为什么一种宪法性的国际机制是难以想象的。 ” 1 2 政府间主 义的一体化理论继承了现实主义的理论精髓, 标志着一体化研究领域中民族国家 的回归。其基本假设是: “国际体系从本质上是自助的;在现实国际关系中国家 仍占主导地位,民族国家仍然发挥核心的作用;推动一体化的前提是各国国家利 益得到充分符合;而向前发展的形式是国家之间的讨价还价的过程。 ” 1 3 与现实主 义一体化理论关系密切的政府间主义认为, 一体化是国家理性行为和政治决策的 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政府要始终维护本国的各种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和安 全等。美国的政府间主义代表人物霍夫曼认为:共同体层级的决策过程是一种典 型的政治活动, 政府间主义突出了欧盟政策设计中的最小公分母和讨价还价的作 用。 建构主义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后两者都将国家看作是理 性的行为体,而建构主义则认为认同、观念、共同理想、话语环境以及交流的过 程在欧洲一体化发展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建构主义将国家利益和认同的形 成看作是内生性的,而理性主义则是将利益的产生视作是物质地位的结果。建构 主义是激进的认知主义,它否认了国家是理性的行为体。国家在塑造国际机制的 同时,也饱受国际机制的塑造,国家特性在这互动当中建立,而其中知识、观念、 信条起着关键的作用。 1 4 在一体化问题上,建构主义强调区域意识和区域认同, 即属于某一特定区域共同体的共同体感, 他们认为区域的内聚力在很大程度上依 赖于感应、信任以及高层次的可以被称之为认识的相互依赖之上的持久地共 同体意识。 1 5 建构主义解释了一体化过程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区域合作的深层原因, 12 ben rosamond, theories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macmillan press ltd. 2000, p132 13 高华: “地区一体化的若干理论阐释” , 14 陈玉刚: 国家与超国家欧洲一体化理论比较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 106 页 15 陈玉刚: 国家与超国家欧洲一体化理论比较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 106 页 8 不同于理性主义所主张的国家利益趋同,或者简单的政府间谈判模式,而是一个 交流互动过程中产生的身份和利益的再次建构。 建构主义不仅诠释了国家间合作 形成的动因,更是提出了这种合作如何得以加强和牢固的内在条件。 2 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一体化理论的缺陷与不足 不论哪种理论都不可能完全解释一种历史现象, 这是理论与现实之间始终存 在的断层。因此,要解释一种现实事件,我们必须对于学者们所创造的各种理论 进行融合和发展。一种理论的缺陷往往是另一种理论的突破口,所以我们需要对 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一体化理论的缺陷与不足进行考察。 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已经跨越了半个世纪,虽然它的创始人莫内、舒曼等都是 欧洲联邦化的支持者,但是在欧洲一体化朝着“合众国”方向的发展道路上,我 们可以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联邦主义 1 6 存在的缺陷。当初的欧盟宪法条约也是 朝着联邦主义者所设想的方向发展, 但是欧盟要真正出台一部具有与民族国家宪 法效率和地位等同的宪法困难重重。 不可否认的是,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作为自由主义一体化理论范式的联邦主义就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首先,以联邦 为最终目的的设想与实践中对民族国家主权让渡的要求形成矛盾。 联邦主义的超 国家实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成员国主权让渡或者丧失的可能,这对于那 些怀疑“欧洲合众国”的人们来说便意味着民族国家时代的终结。在 1 9 9 1年讨 论关于马约条款时,英国政府代表就坚决将联邦一词去除,而是以关 系更为紧密的联盟 (e v e r c l o s e r u n i o n )取而代之。 1 7 其次,其理论的出发点 陷入了循环论证的陷阱。 联邦主义者认为国家这一概念表现出人类统治的非理性 和好战的天性。因此需要建立一种联邦结构来抵御战争的威胁,而这种联邦结构 上的超国家属性是对于民族国家行为的又一次错误的复制。最后,作为一种目的 论,联邦主义的理论并没有清晰地阐释权利在欧盟层面应该如何分配,而只是妄 断地认为只要建立起细致而理性的宪法章程, 就能很快实现政治一体化, 实现 “欧 洲合众国” 。欧盟宪法条约的危机以及最终只能以里斯本条约来替代原先的 16 注:由于新功能主义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故不对其主要观点和缺陷作详细分析。 17 ben rosamond, theories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macmillan press ltd. 2000, p24 9 宪法草案等现实说明, 欧洲的政治一体化的进程并非像自由主义一体化理论解释 得那么简单。 由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所发生的“空椅危机” ,使得自由主义的联邦思想受 到挑战,从而激发了现实主义领域对一体化问题的思考,一体化理论的政府间主 义应运而生,其中尤其是霍夫曼对“高级政治”与“低级政治”的划分,将国家 又引回到了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霍夫曼对现实主义的某些观点进行了改良,比 如将国家利益定义为“观念和理想、先例和经验、国内力量和统治者都在其中扮 演一个角色的建构” 1 8 。此外他的理论假设还包括了自由主义和认知学派的一些 内容。然而,从总体而言,政府间主义所强调的是国家和国家利益在一体化进程 中的作用,其中特别强调在高级政治领域中国家间的合作虽然是可能的,但是却 很难走向一体化。这就意味着霍夫曼对高级与低级政治领域的划分存在着偏差, 因为被霍夫曼认为不可能开展一体化活动的高级政治领域,随着 1 9 7 0年展开的 欧盟成员国之间走向政治一体化的合作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上个世纪 9 0年 代初欧盟成员国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并最终批准了该条约之后,与现实主义 一体化理论相关的政府间主义便日益受到质疑。 3 . 自由政府间主义作为一种解释性的一体化理论 纵观一体化理论的发展路径,我们不难发现,理论的发展总是遵循着曲折上 升的发展模式。一种理论可能因为受到现实解释的失败而受挫,而与此同时便会 发展出更具解释力的理论。对于一体化这一动态发展模式,我们不能够用静止的 观念去解释和分析, 因为国家并不是现实主义所想象的那样具有全然一致的国家 利益观, 也并非自由主义所强调的跨国机构或者超国家机构所拥有的强大力量一 般,也不是理念主义那样可以撇开物质世界而用意识单独解释世界、解释现象。 我们往往需要透过多种角度,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才能客观辩证地解释事物。 一体化已经经历了高度的发展,但它并不如联邦主义所预想的那样,通过一 种自上而下的模式实现一体化,即先实现政治一体化创立一个联邦国家,再循序 渐进地进行经济一体化的建设。虽然如今欧盟内仍有许多联邦主义的支持者,但 18 陈玉刚: 国家与超国家欧洲一体化理论比较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 59 页 10 是越来越多的事实已经证明, 要实现先政治后经济的一体化几乎是不可能也是不 现实的,因为主权仍然是这个问题的核心症结所在。而新功能主义的功能性“外 溢”也不足以解释如今相互依赖程度很高的欧盟了,它虽然修正了联邦主义自上 而下的模式, 但这两个与自由主义相关联的一体化理论都始终逃脱不了结果论的 怪圈,因为对于一体化发展结果的重视必然忽略其内在变化的过程。欧洲一体化 的未来如何,我们只能通过对其运作过程的观察和探讨,才有可能摸索出一条它 未来可能的发展轨迹。 自由政府间主义在一定的程度上试图超越一体化的结果论, 并试图填补对一 体化发展进行过程分析的这一理论空缺,它是一种对一体化过程进行解释的理 论。自由政府间主义能比较有效地、条理清晰地解释一体化中某项决策形成的前 后始末,尽管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通过理论的补充仍然可以解释各国在 欧洲一体化中的态度和决策能力。 纵观欧盟制宪的过程能够较好的地印证自由政 府间主义的理论,因为一些条约内容的修改依旧是各国政府偏好作用之下的结 果,其谈判的过程也是政府间会议的模式,因此宪法条约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各国 讨价还价的对象,其本质仍是政府间合作的产物。而英国的国内偏好以及其欧洲 大国的地位对它在新旧宪法条约修订和批准过程中的影响仍然是我们研究其未 来政策走向的一个必要因素, 因此自由政府间主义中对国内偏好形成过程的讨论 是我们分析欧盟制宪的关键。 自由政府间主义的重要学者为安德鲁穆拉维斯克( a n d r e w m o r a v c s i k ) ,他 主要受到两位学者的思想影响。1 9 8 3年,西蒙巴尔默(s i m o n b u l m e r )尝试 将自由主义的国内因素影响融入到对国家中心主义的解释中去, 试图建立一种欧 洲共同体决策过程研究的国内政治研究途径。他指出, “国家政府显然是共同体 体系中最为主要的行为体, 成员国政府扮演了欧共体和国内政治体系交点( c u s p ) 上守门员的角色。 ” 1 9 他将国内政体而非成员国首长代表看作欧共体的基本单位, 因为国家政体是国家行为体合法性的来源。在欧共体层面的政府间谈判过程中, 需要将谈判中所涉及的利益偏好的国内根源考虑在内。1 9 8 8年,罗伯特普特 南(r o b e r t p u t n a m )用双层博弈( t w o - l e v e l g a m e s ) 的观点将国内政治和国际关 系联系起来。他认为, “国家间谈判是国家领导人在两个层次之间的博弈。国内 层面,执政党希望在国内利益团体间建立一种支持的联合;国际层面,行为者通 19 ben rosamond, theories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macmillan press ltd. 2000, p135 11 过谈判的方式,以满足国内主要选民的需要为前提,使得自身在国内的地位得到 稳固和提升。 ” 2 0 穆拉维斯克将前两者的观点加以发展和提高。他认为,一体化是“国家领导 人针对由各国内各组成部分的经济利益产生的限制和机会, 每一个国家在国际体 系中的相对力量, 以及国际制度作为增强国家间承诺的可信度的角色而做出的一 系列理性选择。 ” 2 1 “自由政府间主义的核心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关于理性国家 行为的假定。理性国家行为并不来自固定的优先选择,而是源于国内政体中的动 态政治过程。理性行为意味着国家会采取最适宜的方式来实现其目标,经济相互 依存的成本和收益是国家优先选择的首要决定因素。 二是国家优先选择的形成取 决于国内政治因素。 只有通过国内政治路径才能解释国家的目标如何受到国内压 力和相互作用的形成,而这经常要受源于经济相互依存的制约因素和机遇的影 响。三是对国家间谈判的政府间主义分析。成员国政府在国家间关系中发挥着核 心作用,欧洲一体化即是在成员国政府间交易的推动下进行的。这是穆拉维斯克 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非合作博弈理论对国家间谈判进行的政府间主义分析的主 要论点。一体化不是自动成长的过程,而是成员国政府理性选择和相互交易的结 果。” 2 2 穆拉维斯克用双层博弈的观点解释了欧洲一体化的运作。 它将自由主义的国 家偏好形成的观点与政府间主义国家间战略谈判相结合。 国家偏好是成员国国内 政治环境下的产物, 而传统政府间主义则把偏好的形成看作是产生于主权国家在 国家体系中对自我相对地位的看法。 自由政府间主义认为一体化形成的三个变量 分别是:国家间偏好的形成、国家间谈判以及制度的选择。穆拉维斯克假设了三 种特殊的欧盟谈判环境: “ (1 )国家在不受威胁的前提下自愿加入谈判,这是由 于所有主要的重大的决策都是通过一致同意而非多数表决形成的; (2 ) 与制度主义相呼应,即国家谈判是在信息充分的前提下进行的,它包括对欧 盟决策的技术性细节具有广泛共识, 并且国家各自都非常清楚利益偏好以及对他 国要求的约束; (3 )由于谈判可能会面临时间长、众多事件相互联系的可能性以 及需要进行协调权衡和缩小范围谈判的可能性增加,因此,需要确保将欧盟谈判 20 ben rosamond, theories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macmillan press ltd. 2000, p136 21 陈玉刚: 国家与超国家欧洲一体化理论比较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 64 页 22 高华: “地区一体化的若干理论阐释” , 12 交易成本置于一个较低的位置。 ” 2 3 在国家偏好的形成过程中,穆拉维斯克强调了 经济利益的重要性,他认为“来自经济利益集团的压力一般会比安全考虑以及政 治家和公共舆论的意识形态观念对政策造成更多的限制。 ” 2 4 另外,穆拉维斯克还 认为,政府对外经济政策的目标一方面是维持和增进国内制造商的竞争力;另一 方面是实现管制的目标及限制政府支出, 因此国际合作也是政府控制政策的外部 性的一种措施。 2 5 此外,在偏好形成的过程中,穆拉维斯克又提出了“分裂” (c l e a v a g e )的概念。因为针对同一个问题,人们总是根据各自的利益分成不同 的压力集团,每一项政策都能找到这样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因而结果往往反映了 两大阵营的相对实力。 2 6 似乎这样的“分裂” ,在欧洲一体化半个世纪的发展道 路上随处可见。 4 自由政府间主义理论的不足及补充 如前所述,没有一种理论是完美的,因此自由政府间主义也难免在解释具体 历史问题时碰到的困境。 自由政府间主义确实为一体化理论的拓展提出了新的思 维方式,然而它也存在着一些现实的缺陷。首先,国家利益影响偏好的形成,但 是国家利益并不仅仅局限于国家的经济利益, 而是由更多方面的其它利益组合而 成。虽然一体化初期的共同防务计划遭遇流产,但是如今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却作为欧洲一体化三大支柱之一。尽管它仍然停留在政府间合作的阶段,但是欧 盟各国对于在外交领域希望用同一种声音说话的愿望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因 此,国家偏好并非单纯的受到国家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形成。欧盟制宪的过程亦是 如此,各国首脑通过宪法条约文本并不完全为了本国的经济利益而为之。一个国 家的对外政策往往反映了本国的国内政治, 英国在宪法问题以及对它的批准程序 态度的先后转变更不是单纯的出于本国国内的经济利益。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在 一体化使得国家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布鲁塞尔欧盟总部的权力在不断扩大的同 时,国家内政对该国的欧盟政策的影响力也在逐日加强。换而言之,欧洲一体化 为国内政治提供了崭新的竞争舞台。英国在制宪过程中的地位及其影响,深深地 23 ben rosamond, theories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macmillan press ltd. 2000, p137 24 陈玉刚: 国家与超国家欧洲一体化理论比较研究 ,世纪出版集团,2001 年 10 月第一版,第 65 页 25 陈玉刚: 国家与超国家欧洲一体化理论比较研究 ,世纪出版集团,2001 年 10 月第一版,第 65 页 26 陈玉刚: 国家与超国家欧洲一体化理论比较研究 ,世纪出版集团,2001 年 10 月第一版,第 67 页 13 受到国内党派之间相互竞争的牵引力的影响,大有借国际政治玩国内政治的意 味。尤其在英国,这种党派之间的相对力量决定了英国的欧洲政策,制宪问题就 是一个佐证。 其次,自由政府间主义的理论根基仍然是一种理性主义分析问题的方法。而 面对如今的国际政治领域,单纯的理性思维已经显得不合时宜。我们需要用认知 主义中观念这一因素来理解国家的一些政策选择, 或者说观念是如何影响国家的 政策行为的。对于欧盟这个超国家机构的认识和学习已经成为了其合法性的来 源。同时,这种认知观念的形成过程必然面临着与欧洲人民国内民族认同之间的 冲突和矛盾。作为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被各国所公认的特殊形象英国,在它 重多的欧盟政策中,似乎一直受制于国内“疑欧”思想的牵绊。这种“疑欧”情 结的背后却仍然是一种观念意识对国家偏好的形成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 最后,虽然国家是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力,但是自由政府间主义却忽略 了欧盟中一些超国家机构的作用, 低估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超国家行为体比如欧 盟委员会、欧洲法院和跨国行为体如欧洲跨国公司所施加的影响。 4 . 1 政党利益作为国家偏好形成的一方面动因 由此我们似乎需要对自由政府间主义的一体化理论作某种补充, 其中之一就 是要将政党利益作为国家偏好形成的重要动因。 欧洲一体化向前发展的过程是国 家间谈判的过程,更是国家政府双层博弈的舞台。国家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 两个角色,一个是国内利益的汇集者,另一个则是国家偏好的表达者。然而,政 府在这两个层面中的根本利益还是在于对于本党执政能力的巩固, 使得国内和欧 盟层面的决策都有利于其执政的效率,使得自身的国内地位得以稳固和提高。 欧洲一体化的逐步发展已经对一国的国内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已经成为欧洲 国家对外政策中的重要一部分。而与此同时,随着一体化的加深,各成员国之间 的联系日趋紧密,国内因素对于一体化发展的影响也随之提高。两者之间是互相 作用、相互建构的关系。国家偏好的形成不只涵盖经济利益、安全和价值等,更 是应该将国内政党的利益考虑在内。党派利益,尤其是执政党对于国家内政的掌 控、以及党派所抱有的信念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国家偏好的输出。政府作为 守门员的角色,整合国内利益集团偏好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检验该偏好与政党的 14 利益是否相符。 在这种动态的整合, 或者说国内的讨价还价、 相互妥协的过程中, 国家的偏好才得以形成。国家偏好的形成是国家利益趋同的结果,国家利益的概 念庞大而复杂。笔者认为,国家利益通过国家政府表达,而政党政府的利益可以 有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的表现。对外的利益表现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经济利 益等,而对内的利益则是扮演好“守门员”的角色,提升其在国内的地位。内外 利益的关系在于:外在利益的实现会对国家内在利益产生积极影响,而稳定的内 在利益的实现则是实现对外利益的前提。 政党政府所扮演的正是国家在一体化过程中的双层博弈的载体这一角色, 即 要照顾国内的利益偏好、更不能放弃自己本党的执政地位,而在国际舞台上的角 色是实现其利好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因此,一体化的过程中不能将政党 对国内偏好形成的影响因素排除在外。 欧洲问题对于英国国内政治的影响之深,令人难以想象。在人们的记忆中, 英国在一体化中的行为似乎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英国人对欧洲一体化天生就 是这样半信半疑、欲拒还羞。然而,一体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雷达装配工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押题宝典演出经纪人之《演出经纪实务》模考模拟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预热题】
- 游戏设计学院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商直播辅助工具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养老健康监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场动物智能盘点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换罐清渣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贵金属首饰检验员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子电气产品检验员新员工考核试卷及答案
- 考点解析公务员考试《常识》专题攻克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房地产市场报告 -九江房地产市场月报2022年11月
- 代运营协议合同范本
- 《人格障碍》课件
- 座位表模板(空白)
-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计划
- 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数学1万以上数的认识和读法教学课件
- GB∕T 27011-2019 合格评定 认可机构要求
- 私企接待应酬管理制度(3篇)
- YX51-380-760型金属屋面板专项施工方案(32页)
- 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英文全套完整课件
- 编制说明—《殡仪服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