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赵岐,东汉京兆长陵人。少明经史,工书法,有才艺,著有孟子章句。 此书既有名物训诂,又有旬意章旨,语言接近当时口语。汉代是语言大发展的时 期,孟子章句的语言较孟子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句法方面来看就是 句法精密化。本文研究从孟子到孟子章旬,句法如何实现精密化的。 全文分为七个部分: 绪论:简单介绍赵岐、孟子章句及其语料价值、句法精密化研究现状。 第一章:连词搭配使用增加。本章按照连词搭配所表示的关系对孟子章句 中连词搭配现象进行分类,共分为九类。并且与孟子等书籍中的连词搭配使 用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九类中有两类继承了先秦的用法,七类发展了先秦的用法。 连词搭配使用增加使句子有了形式化的标志,句法进一步精密。 第二章:省略减少。对于正常句式而言,省略是一种非正常句式。随着语言 的精密化,省略现象会有所减少。孟子有很多省略的地方,孟子章句进行 了补足。研究发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兼语、句子的省略减少了, 句子成分完整了,句法进一步精密。 第三章:名词用作状语减少。状语一般由副词来充当,名词处在状语位置容 易使人误解为句子或者分句的主语。随着语言进一步精密,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 逐步减少。我们按照名词所起的作用对孟子中的名词做状语分类,共4 类: 1 、表示对人的态度;2 、表示比喻;3 、表示方位、处所、范围;4 、表示工具、 凭借。孟子章句把这些名词用作状语转化为介词结构,句法进一步精密。 第四章:谓词性成分名词化减少。本章首先对名词化进行了界定,认为名词 化是谓词性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变成体词性成分。分别探讨孟子中的名词化的 谓词性成分在孟子章句转变成什么。动词方面,大部分用1 、“( 之) + 名词 ; 2 、“者;3 、“所”来注释。形容词方面,它们在孟子中大多并列、 并举出现或者出现在动词后,孟子章句把没有出现的名词补足。在孟子章 句中,这些谓词性成分的句法成分更加明确,句法进一步精密化。 第五章:虚词大量应用。主要研究语气助词、介词、连词大量应用。传信助 词、传疑助词的大量使用使句子语气进一步明确;介词大量应用使介词前后成分 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连词的大量使用使句子之间、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更加 显性化。总之,虚词大量应用使句法关系进一步明确,句法进一步精密化。 结论:从孟子到孟子章句,通过连词搭配使用、虚词应用增加和 省略、名词用作状语、谓词性成分名词化减少使句法进一步精密化。 关键词:孟子章句句法精密化 分类号:h 1 4 l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ot h e i rs y n t a xf u n c t i o n :1 t h ea t t i t u d et o w a r dp e o p l e2 f i g u r eo fs p e e c h 3 p o s i t i o n 、1 0 c a t i o n 、r a n g e4 t 0 0 1 、r e s o r t 砌台踞g z j2 1 j a ,缓应,t r a n s f o r mt h e s e a d v e r b i a ln o u n si n t op r e p o s it i o ns t r u c t u r e ,s y n t a xb e c o mf u r t h e rp r e c i s e c h a p t e r4 :p r e d i c a t i v ee l e m e n t sa c ta sn o u n sr e d u c e d i nt h ef i r s t p l a c e ,| r ed e f i n e w h a ti sn o m i n a l i z a t i o n w er e c o g n i z ep r e d i c a t i v ee l e m e n t s a r et r a n s f o r m e di n t os u b s t a n t i v a le l e m e n t s w e s t u d yw h a tp r e d i c a t i v e e l e m e n t sa r ec h a n g e df r o m 庸台,7 l g z ,t o 角台,7 9 z j z 谊,丑乡越v e r b sa r et r a n s f o r m e d i n t o:l ,( z h i ) + n o u n 2 ,z h e 3“s u o + a d j e c t i v e s a p p e a r t o g e t h e ro ra p p o s eo rb e h i n dt h ev e r b 恸吕r z ,z 办a j r 】:舌l 加s u p p l yt h eh i d d e n n o u n s s ot h ep r e d i c a t i v ee l e m e n t sb e c o m em o r ec l e a r , s y n t a xb e c o m e f u r t h e rp r e c is e c h a p t e r5 : l a r g e s c a l e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f u n c t i o nw o r d s t h i s p a r tm a i n l yr e s e a r c hm o d a la u x i l i a r yw o r d s 、 p r e p o s i t i o n sa n d c o n j u n c t i o n s l a r g e s c a l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m o d a la u x i l i a r ym a k et h em o o do f s e n t e n c e sm o r ec l e a r l a r g e s c a l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p r e p o s i t i o n sm a k e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s i d et h ep r e p o s i t i o nm o r ec l e a r l a r g e s c a l ea p p li c a t i o n o fc o n j u n c t i o n sm a k e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s e n t e n c e so rc l a u s e sm o r e c l e a r a f t e ra 1 1 , l a r g es c a l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f u n c t i o nw o r d sm a k et h e s y n t a xr e l a t i o n s h i pm o r ec l e a r , s y n t a xb e c o m ef u r t h e rp r e c i s e c o n c l u s i o n :f r o m 嬲争,z 弘jt o 尉套,z 弘j 刎门魄t h r o u g h c o n j u n c t i o n c o o p e r a t e da p p l i c a t i o ni n c r e a s e d 、l a r g e s c a l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f u n c t i o n w o r d s 、e l l i p s i sr e d u c e d 、a d v e r b i a ln o u nr e d u c e d 、p r e d i c a t i v ee l e m e n t s w o r k e da sn o u n sr e d u c e d , s y n t a xb e c o m ef u r t h e rp r e c is e k e y w o r s :幽台,五暨z j z 扬,五g 座,s y n t a xp r e cis e c a t e g o r i e sn u m b e r : h 1 4 1 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赵岐与孟子章句 绪论 关于赵岐,辞源说:“赵岐,公元? 一2 0 1 年。东汉京兆长陵人,原名嘉, 字台卿。少明经史,工书法,有才艺。娶马融兄女,鄙融为人,不与通。尝与中 常侍唐衡不洽,避祸北海,匿安丘孙嵩家复壁中。更名岐,字郐卿。唐死,征拜 议郎,太傅。尝使刘表,以老病留于荆州。建安六年卒,年九十余。著有孟子 章句及三辅决录。后汉书有传。”n “删7 一 孟子章句是赵岐在避祸北海时所作。赵岐认为“儒家惟有孟子,闳 远微妙,缦奥难见,宜在条理之科。于是乃述己所闻,证以经传,为之章句,具 载本文,章别其指,分为上、下,凡十四卷 。( 孟子章句题辞) 关于孟子 章句,四库全书总目是这样评价的:“汉儒注经,多明训诂名物,惟此注笺 释文句,乃似后世之口义,与古学稍殊。然孔安国、马融、郑玄之注论语, 今载于何晏集解者,体亦如是。盖易、书文皆最古,非通其训诂则不 明。诗、礼语皆征实,非明其名物亦不解。论语、孟子词旨显明,惟 阐其义理而止,所谓言各有当也。其中如谓宰予、子贡、有若缘孔子圣德高美而 盛称之,孟子知其太过,故贬谓之污下之类,纰缪殊甚。以屈原憔悴为徵于 色,以甯戚叩角为发于声之类,亦比拟不伦。”“盖其说虽不及后来之精密,而开 辟荒芜,俾后来得循途而深造,其功要不可泯也 。孟子章句“笺释文句 “似 后世之口义 ,它的语言代表了东汉当时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可以作为研究 东汉语言的语料,从精密化角度而言,有“开辟荒芜 的意义。它是目前仅存最 早的一部两汉章句之学的著作,清儒焦循认为:“赵氏子孟子,既分其章,又 依句敷衍而发明之,所谓章句也。章有其指,则总括于每章之末,是为章 指也。叠诂训于语句之中,绘本义于错综之内,于当时诸家,实为精密而条畅”。 白兆麟指出孟子章句:“其体例与楚辞章句大体相同,即每篇都有题解, 然后就是释词和串讲。不过,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它更偏重于章节句读之分析, 而且篇末都有章旨说明全章大意 口啪。孟子章旬“偏重章节句读之分析”, 因此可以把它作为语料从精密化角度进行分析。 二、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关于句法精密化,前人已有所研究。首先,在什么是句法精密化这个问题上, 王力认为句法精密化就是“指句子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口铷。“所谓句子结构 的严密化,一方面是上面所说的要求每一个句子成分各得其所,另一方面还要求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语言简练,涵义精密细致、无懈可击”d 7 7 。史存直认为“汉语表现方法在长 期的发展中日趋于精密乃是事实川们如删。张静、张桁指出:“汉语这种由简单到 复杂,由不严密到严密的发展,从语法方面说,必然要表现在各个具体的语法规 则方面 璐。我们认为,句法精密化是指一个时期的语言与前面时期的语言 相比,在句法上更加完整、明确,从而在语义上更加明晰、在语用上更加符合习 惯。 其次,句法精密化有多种表现形式。王力认为句法精密化的表现有:“1 、连 词的使用;2 、疑问副词、语气副词的使用;3 、定语变长;4 、行为名词的使用; 5 、时间、范围、程度表示的精密;6 、条件的表示;7 、特指”。口“邮州8 2 史存直 认为精密化主要表现在:“1 、时间表示法的发展;2 、能被动关系的发展;3 、介 系词的发展趋势;4 、倒装和省略中的表现精密化趋势。h 9 舶揪2 d 张静、张桁认 为精密化的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1 、古代汉语的附加成分比较短,现代汉语的 附加成分比较长;2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一般情况下宾语放在谓语动词后面, 但在古汉语里与此同时还有许多宾语放在谓语动词前面的现象;3 、古代汉语和 现代汉语都有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但古代汉语比现代汉语居多,而且有些现象 是现代汉语所不允许的:4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虽然都有词类活用现象,但古 代汉语要比现代汉语多得多;5 、现代汉语的事物名词作状语,必须用介词介绍。 古代汉语的事物名词作状语一般不用介词介绍;6 、现代汉语的名词一般不能直 接作谓语。古代汉语的名词一般都能作谓语;7 、现代汉语的动词一般都没有使 动用法;古代汉语的动词有使动用法很多。8 、现代汉语的形容词作定语一般都 放在中心语前面。古代汉语的形容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语后面的比较多;9 、现代 汉语的数量词作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语前面。古代汉语的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 心语后面的很多;1 0 、现代汉语有用得字连接补语,古代汉语没有。现代汉 语有插入语,古代汉语没有。现代汉语有多动一宾现象,古代汉语也没有;1 1 、 现代汉语可以连用两个或三个能愿动词,古代汉语不可以 。嘲钾栅关于句法精 密化的表现形式到底有多少,各家的看法并不一致。我们认为,这与各家对汉语 语法的认识程度有关。 最后,关于孟子章旬句法精密化的专门研究迄今为止还没有见到。在近 期的研究中,谭书旺在从( 孟子章句) 看战国至东汉的语言发展中对精密化 有所涉及。文章的一部分是从语法角度来谈战国到东汉语言发展的特点的,他从 句子成分的增加和句子成分相对位置的变化来看语法的发展,得出语法的精密化 的结论。近几年的硕士、博士论文中没有这方面的论文。 在本论文中,我们对比孟子和孟子章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 讨句法精密化:1 、连词搭配使用现象增加;2 、省略现象减少;3 、名词用作状 语现象减少;4 、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现象减少;5 、虚词大量应用。 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连词搭配使用增加 一般认为,汉语是一种意合型的语言,“上古前期的复句多用意合法构成, 少用连词连接”阳1 ,就是上古汉语意合语法的一种表现。但是,“在产生连词的 上古时期,就有一些连词搭配组合使用。”口1 这说明即使是上古时期,也已经出 现了少量连词来表明句法结构之间的语法关系,而且,“先秦时期开始出现两个 前后搭配使用的现象,到了两汉时期,这种关联连词成对用法得到很大的发展, 汉语的复句类型基本上在上古时期奠定”1 。也就是说,两汉时期是汉语语法发 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两汉汉语在汉语语法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有见于 此,本章就孟子章句中连词搭配使用的情况作了全面的统计分析,并与国 语、韩非子、论语、孟子等先秦文献作了比较,希望从此角度说明上古 汉语句法精密化的一些演变事实。 与上古汉语相比,孟子章句中连词的搭配使用现象有了明显的增加。从 其所表语法关系的角度来说,孟子章句中连词搭配使用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 况: 一、连词搭配使用表示假设关系 ( 一) “若,则式,共4 例。 1 若其无此,则腹肠饥虚,若人之馁饿也。( 公孙丑章旬上) 2 若此乃言我心之所庶几,则原欲学孔子,所履进退无常,量时为宜也。( 公 孙丑章句上) 3 若并用二,则路有饿殍。( 尽心章旬下) , 4 若并用三,则分崩不振,父子离析,忘礼义矣。( 尽心章句下) 这四例都是“若 “则”引导两个分句。从分句的主语是否一致来看,这几 个分句主语都不同,如例l ,前分句的主语为“其 ,后分句的主语为“腹肠”。 例2 中,前分句的主语为“此 ,后一个分句的主语为“我 ,只不过省略了。从 分句的主语是否省略来看,有的前面分句的主语省略,如例3 ,前面分句的主语 为“国君”,省略;有的后面分句主语省略,如例2 ,后面分句省略主语“我”。 为什么会有这种省略现象呢? 因为“复句里的分句说的是有关系的事,所以有的 分句虽然省去一些成分,也并不影响语意的明确。如有的词或词组,本来前后分 句都要用的,因为几个分句连在一起,就可以只在一个分句里用,另外的分句里 省去不用。这省去的词或词组往往是主语。9 从分句的构成来看,有的分 句有单个谓词性结构组成,如例3 的后一个分句“路有饿殍”;有的分句由多个 谓词性结构组成,如例4 ,后一个分句的“分崩不振父子离析 “忘礼义”; 有的分句在谓词性结构后有说明性成分,如例1 后一个分句的“若人之馁饿也 。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从“若”“则 出现的位置来看,除去主语省略的现象,“若 “则”都出现在主 语之前,如例1 ,前一个分句“若”在主语“其”的后面。 在上古汉语中,“若 “则 就已经在一起搭配使用了,如: 1 、若王巡守,则君亲监之。( 国语周语中) 2 、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 韩非子有度) 3 、子日:“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 论语述而) 4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使用情况如下: 书籍: 次数: 频率: 出现次数) 国语韩非子 3 59 论语孟子孟子章旬 115 o 50 5o 8 ( 每万字 ( 二) “如则 式,共7 例。 1 孟子言王如善此王政,则何为不行也。( 梁惠王章句下) 2 如其所患益甚,则亦运行奔走而去矣。( 梁惠王章句下) 3 诸侯如恶辱之来,则当贵德以治身,尊士以敬人。( 公孙丑章句上) 4 如其耻为人役而为仁,仁则不为役也。( 公孙丑章句上) 5 如其当战,战则胜矣。( 公孙丑章句下) 6 如用智者,不妄改作,但循理,若禹之行水于无事,则为大智也。( 离娄 章旬下) 7 如有之,则髡必识之矣。( 告子章句下) “如则”搭配使用没有用于紧缩句的,全都是“如“则 引导两 个分句。在这7 个句子中,两个分旬的主语有的是相同的,如例3 ,前后分句的 主语都是“诸侯 ;有的两个分旬的主语是不同的,如例5 ,前面分句的主语是 “其( 得道之君) ,后面分句的主语是“战 。从连词的位置来看,大部分连词 在主语前面,如例2 、4 、5 中,连词“若 在分句的主语“其”的前面;有的连 词位于主语的后面,如例l 中,“如 在分句的主语“王 后面,例4 、5 中,“则 在主语“仁、战”的后面。从主语是否省略来看,有的前一个分句的主语省略, 如例7 ,省略主语“诸侯国( 中的人) ;有的省略后一个分句的主语,如例2 , 后一个分句省略主语“其( 燕人) ;有的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都省略,如例6 前 面分句省略主语“今之入 后面分旬省略主语“其为智”。从分句的构成来看, 有的是动宾式,如例7 ,“如引导分句的分句为“有之”;有的是主谓式,如例 5 ,“如”引导的分句“其当战”;有的分句中还有解释说明性的成分,如例6 中, “如 引导的分句中的“若禹之行水于无事”。 在上古汉语中,“如则 就已经搭配使用了,如: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l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论语先进) 2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论语雍也) 3 、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 孟子告子章句上) 使用情况如下: 书籍: 国语 韩非子 论语 孟子 孟子章句 次数: 频率: 出现次数) o o o o 21 0 o 92 2 7 1 9( 每万字 ( 三) “如使则 式,共4 例。 1 、如使忽然不精心意而详审之,如不得己而取备官,则将使尊卑疏戚相逾。 ( 梁惠王章句下) 2 、如使在王所者,小大皆如居州,则王谁与为不善者也。( 滕文公章句下) 3 、如使其能从谏从善可与言议,则天下何有亡国败家也? ( 离娄章句上) 4 、如使贤者弃愚,不养其所以当养,则贤亦近愚矣。( 离娄章句下) 这四个搭配都是“如使“则 引导两个分句。从连词的位置来看,“连接句 子的连词,可以出现在主语前面,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后面。 嘲这四个复 句中,连词的位置都在分句主语的前面,如例3 ,前一分句主语“其 在“如使 后面,后一分句连词“则 在主语“天下”前面。从前后分旬主语是否一致来看, 有的前后分句主语一致,如例4 ,前后的主语都是贤者;有的前后分句主语不一 致,如例3 ,前分句的主语是“其 ,后分句的主语是“天下。从主语是否省略 来看,有的主语省略,如例1 ,前后都省略了相同的主语“国君”;有的主语不 省略,如例2 ,前分句的主语为“大小 ,后一分句的主语为“王”。从分句的构 成来看,有的是两个谓词性结构构成的,如例4 的前分句由“贤者弃愚和“不 养其所以当养”两个谓词性结构构成,有的只有一个谓词性结构,如例3 后一分 旬“天下何有亡国败家也”。有的分句有表示地点的解释说明成分,如例2 前分 旬“在王所者 表示地点。 使用情况如下: 书籍:国语韩非子论语孟子孟子章句 次数: 0o 03 4 频率: oo00 6 5o 6 2 ( 每万字出 现次数) ( 四) “使,则 式,共1 例。 1 、使民得三时务农,不违夺其要时,则五谷饶穰,不可胜食。( 梁惠王章 句上) 使用情况如下: 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书籍:国语韩非子论语孟子孟子章句 次数: 10001 频率: o 1 10o0 0 1 6 ( 每万字出 现次数) 二、连词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 ( 一) “以,故”式,共1 6 例。 1 以大道不行,故去耳。( 公孙丑章句下) 2 以元公行文德,故谓之文公也。( 滕文公章句上) 3 但以赤子无知,故救之耳。( 滕文公章句上) 4 以不能得一禽,故反命于简子,谓王良天下鄙贱之工师也。( 滕文公章句 下) 5 但以身得罪于父,不得近父,故出去其妻,屏远其子,终身不为妻子所 养也。( 滕文公章句下) 6 以告子能执弟子之问,故以题篇。( 告子章句上) 7 公都子日:“以敬在心而行之,故言内也。”( 告子章句上) 8 言弟以在尸位,故敬之。( 告子章句上) 9 乡人以在宾位,故先酌之耳。( 告子章句上) 1 0 非以储子为相,故不见。( 告子章句下) 1 1 人君之声相似者,以其俱居尊势,故音气同也。以城门不自肯夜开,故 君自发声耳。( 尽心章句上) 1 2 临民以非己族类,故不得与亲同也。( 尽心章句上) 1 3 善士者,以善搏虎有勇名也,故进以为士。( 尽心章句下) 1 4 丹朱、商均,天下元子,以其不仁,天下不与,故不得有天下焉。( 尽心 章句下) 1 5 时无中道之人,以狂、猥次善者,故思之也。( 尽心章句下) 1 6 以其不解于圣人之意,故谓之万子。( 尽心章句下) 此种搭配共1 6 处,表示因果关系。连词引导的两个分句中,主语有省略的 现象。有“故”引导的分句主语省略的现象,如例1 3 ,省略主语“丹朱、商均 ; 有的前后两个分旬主语都省略,如例7 ,前后分句都省略了主语“我”。在两个 分句中,有的主语相同,如例1 ,前后两句的主语都是“我( 孟子) ”;有的主语 不同,如例1 1 中:“以城门不自肯夜开,故君自发声耳。”前面主语为“城门 , 后面主语为“君”。从“以”“则”的位置来看,有的在主语的后面,如例1 3 , 前面分句“以”在主语“善士者 的后面;有的在主语的前面,如例6 ,“以” 在主语“告子之前。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使用情况如下: 书籍:国语 韩非子 论语 孟子孟子章句 次数: o00o1 6 频率: 0 0002 5 ( 每万字出 现次数) ( 二) “因,故 式,共l 例。 1 、因王好战,故以战事喻解王意。( 梁惠王章句上) 这种句式在孟子章句中只有这一个用例,在国语、韩非子、论语、 孟子中没有此种使用情况。 孙良明曾经对汉代注释书中的语法进行分析,在分析到复句结构中的因果句 式时,指出:“因果句分为两种,一是追溯原因以明效果,一是根据效果以索原 因;前者加入因为以故以是故表现,后者呈“者”句 式,者前加入所以,或者后再加入以mn 们1 1 。从以上两类搭配 的例子中我们看出孟子章句在阐释孟子时,有很多因果复句用连词搭配 转换成追溯原因以明效果的因果复句,使句子之间的意义更加明确。 连词搭配使用表示让步关系 在赵岐孟子章句中,“虽 引导从句表示让步关系的例子很多,“虽 字有以领一字者,有以领一读者诸此虽字,皆以领读,后各有犹、岂、 亦、傥、然、宁、安诸字,以为呼应,因以收转煞句,最为得用 n 妇帅4 1 4 _ p n ,有很多词和“虽 搭配使用,下面是孟子章句中和“虽”搭配 使用表示让步关系的情况: ( 一) “虽,亦 式,共1 3 例。 1 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 梁惠王章句上) 2 虽用此臣位,辅君行之,亦不异于古霸王之君矣。( 公孙丑章句上) 3 虽以善辞气来加己,亦直怒之矣。( 公孙丑章句上) 4 言三人虽小污不平,亦不至阿其所好以非其事,阿私所爱而空誉之。( 公 孙丑章句上) 5 孟子以为周公虽知管叔不贤,亦必不知其将畔。( 公孙丑章旬下) 6 虽小国,亦有君子,亦有野人。( 滕文公章句上) 7 虽他人子亦爱救之,故谓之爱同也。( 滕文公章句上) 8 虽天下至巧,亦犹须规矩也。( 离娄章旬上) 9 有庳虽不得贤君,象亦不侵其民也。( 万章章句上) 1 0 司城贞子,宋卿也,虽非大贤,亦无谄恶之罪。( 万章章旬上) 1 1 虽随敬之所在,亦中心敬之,犹饮食从人所欲。( 告子章句上) 1 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言虽在人之性,亦犹此山之有草木也。( 告子章句上) 1 3 拙者虽得规矩,亦不能成器也。( 尽心章句下) 在这些句子中,例7 用于紧缩句,其它的是用来引导两个分句。从主语的省 略来看,有的后一个分句主语省略,如例4 ,后一个分句的主语“三人省略; 有的前后分句主语都省略,如例3 ,前句省略主语“人,后句省略主语“告子”。 从连词的位置来看,有的在主语的后面,如例1 ,前旬的“虽 在主语“不贤之 人 的后面。还有例1 3 ,“虽在主语“拙者 的后面;有的连词在主语的前面, 如例8 ,“虽 在主语“天下至巧”的前面。从前后主语是否一致来看,有的主 语前后一致,如例4 ,前后分句的主语都是“三人 ;有的句子,前后主语不同, 如例9 ,前面分句的主语为“有庳”,后面分句的主语为“象 。 在上古汉语中,“虽 “亦 就已经在一起搭配使用了,如: 1 虽伯宗亦如是而已。( 国语晋语) 2 虽无腰,亦不可得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3 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论语述而) 4 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使用情况如下: 书籍:国语韩非子 论语 孟子孟子章句 次数: 42241 3 频率: 0 4 50 2 30 90 8 72 0 3 ( 每万字出 现次数) ( 二) “虽,犹”式,共5 例。 1 言燕虽有罪,犹当王者诛之耳。( 公孙丑章旬下) 2 虽然,犹须行先王之道。( 离娄章句上) 3 虽不知足小大,作屦者犹不更作蒉。( 告子章句上) 4 虽不遭文王,犹能自起以善守其身,正其行,不陷溺也。( 尽心章句上) 5 能守正,不为邪利所害,虽谓富贵之事不及逮人,犹为君子。( 尽心章句 上) 从连词的位置来看,有的在主语的后面,如例1 ,“虽 在前句的主语“燕 的后面;有的在主语的前面,如例1 “犹 在后面分句的主语“当王者 前面。 从主语是否省略来看,有的主语没有省略,如,例1 中的前后分句的主语“燕” “当王者都没有省略;有的主语省略,如例3 ,前句的主语为“作屦者省略。 从各分句的组成来看,有的由代词来构成,如例2 ,“然”代表“有仁心仁闻 ; 有的分句省略主语,如例3 的前句;有的分句主谓宾俱全,如3 ,后句“作屦者 犹不更作蒉”:有的分句,有好几个谓词性结构,如例4 的后旬由“善守其身” “正其行不陷溺”几个谓词性结构组成谓语。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一) 孟子章句中的连词搭配使用有一些是继承了先秦的用法,如表示 假设关系的“若,则”和表示让步关系的“虽,亦”等。这些 搭配使用在先秦汉语中已经被使用,孟子章句不过是沿袭了先秦的用法罢了。 ( 二) 孟子章句中的连词搭配使用较之先秦在使用频率上有所增加,如 表示假设关系的“如则 “使则 “如使则”、表示让 步关系的“虽,犹”和表示转折的关系的“虽,而 等。这些 搭配在先秦就已经使用,但在孟子章句中,其使用频率有明显的增加。 ( 三) 孟子章旬中产生了一些新的连词搭配使用的情况,如表示因果关 系的“以,故”“因,故”等。二者在先秦时期还没有出现, 而是孟子章句中新产生的连词搭配使用类型。 “分旬和分旬组合成复旬,句子和句子组合成句群,有两种组合方式,一 种是关联组合,一种是直接组合 “关联组合就是依靠关联词语将分句或句子组 合成复句或旬群。关联词语是可以在复句或句群中起关联作用,标明分句或句子 间关系的词语 n 刳,关联词中最主要的是连词,而连词的搭配使用最能体现句 法关系。通过连词搭配使用情况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语法从先秦到东汉的精 ( 严) 密化情况。“所谓严密化,是指句子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川3 7 3 。总体 上看,在九种连词搭配使用的情况中,有七类是发展了先秦的用法,使句意表达 的更加清楚,比意合法的句子更容易理解,也就是说比以前更加精密。 最后我们把孟子章句中的连词搭配情况列一个表,把它们进行比较,更 能说明精密化: 关系 连词搭配 国语韩非子论语孟子孟子章句 若,则 3 59115 如,则 0021 07 假设 如使,则 0o034 使,则 l0o01 以,故 0o001 6 因果 因,故 o0001 虽,亦 42241 3 让步 虽,犹 28ol5 转折 虽,而 47005 4 62 6 51 95 7 总计 所有关系 5 次每万字3 次每万字 2 次每万字 4 次每万字9 次每万字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省略减少 “所谓句子成分的省略,是今人对古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是的一种认识川1 3 1 蛳7 盯,先秦时期,省略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而且“较之现代汉语更显得突出 u 劓。孟子当然也是这样。“省略指的是结构上必不可少的成分在一定的语法 条件下没有出现川町。270,即“一句话,只要是某句话在意义理解上缺少某成分, 无论所补词语是不是惟一的,就是省略川叫。2 7 。我们糯,令大薹甾! 副一纂龠霆衔囊蚴舰:i 烈鹜譬羹匪奎鹭震霎靼 剖鄹型篓畲竿杳石f 一餮囊名;驰拍甜醵荫鏊拜醛弱掣d 赫兹醛赫雠鐾; 畿往誊蓁i 耋虱型鲁热妻薹茄巢饼看黼箬彘菰姒翱器羹趔新翱鹈唏i4 稻醪 酹羹羹僮高髂簖h j s 蓁雾雾鬟羹鬟 l ;垣幽黔各莶割i 鞠魏鲤翼萋褥已盯囊篇面,把义放后面,那么大臣不篡位就很难满足他们的贪欲。要正确补 出省略的成分,必须对上下文理解正确,而赵岐明确指出主语是谁,使我们更容 易理解,句法上也进一步完整。 总之,在孟子中有大量的主语省略,特别是对话省。大多数记录孟子与 其弟子对话的语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主语省略的现象,而赵岐在孟子章句 中对这些省略的主语,大多数补了出来。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叙事结构中的主 语省略,孟子章句也补了出来。对话结构、叙事结构中的大部分省略都是承 前省略,只有少部分是蒙后省略。此外,还有一部分背景省略。要更好地理解省 略地内容,需要非语言环境的背景知识,“在非语言环境中,背景知识显得特别 重要。因为它是双方交际的基础之一。词语所指表示的信息是否已知或者说定指 与否跟交际双方共有的常识有很大的关系川1 7 m ”。赵岐章句中主语省略减少, 从句法方面来讲,赵岐的注释使句子的主语更加显性;从语义层面来说,赵岐的 注释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文章要说明的道理或解释的事情;从语用层面来说,赵 岐的注释使我们即使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情况下,也可以比较忠实地理解原文。 总之,主语省略减少使句子更加完整,句法进一步精密。 1 6 二、谓语省略减少 1 a 、孟子日:“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 ) 乎? ( 梁惠王下) 1 b 、王诚能大好古之乐,齐国其庶几治乎。( 梁惠王章句下) 2 a 、日:“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日:“不若与人( ) 。( 梁惠王上) 2 b 、王日:“独听乐不如与众共听之为乐也。( 梁惠王章句下) x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a 、戴盈之日:“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 ,请轻之,以待来年然佰 已,何如? ”( 滕文公下) 3 b 、戴盈之,宋大夫。问孟子,欲使君去关市征税,复古行什一之赋,今年 未能尽去,且使轻之,待来年然后复古,何如? ( 滕文公章句下) 4 a 、日:“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日:“可( ) 。”( 梁惠王上) 4 b 、孟子以为如王之性,可以安民也。( 梁惠王章句上) 5 a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 ) 薛居 州也,王谁与为不善? ( 滕文公下) 5 b 、孟子日:不胜常言居州,宋之善士也,欲使居于王所。如使在王所者, 小大皆如居州,则王谁与为不善者也。( 滕文公章句下) 例1 中,省略了谓语动词“治 ;例2 中,省略了谓语部分“乐乐”,保留了 “与人”;例3 省略了谓语和宾语“去关市之征 ;例4 省略了谓语和宾语“保民 , 保留了状语“可;例5 省略谓语“如”,保留宾语“薛居周 。“谓语是一个句子 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来说是不能省略的。谓语省略的情况较少,一般出现在对举 的例子里 n 5 衅埔,“而且,绝大部分平列句式中某相同位置上都有某个意义相 同、相近或相反的成分对应”嘲如洲,如例4 前后分句都有状语“可对应;例 5 前一处的前一分句有“老人之老”对应,后一处有“幼 “人之幼 对应。 这些省略在赵岐的注释中,都被补充出来。“然而有既不是承上省,也不是探下 省,无端省略动词的,这就颇费猜测川1 8 棚,如例l 就是这种情况。没有上下 文的对应,只能根据上下文和背景知识来补出。赵岐在注释过程中把这些难于补 出的部分补了出来。 在这里,“我们确定省略谓语动词的标准是:句子离开上下文意思不清 楚,但借助语境可添补上意义确定的动词 n 引,根据这个标准,孟子里有很 多省略的地方,赵岐在孟子章句中予以补出,谓语省略现象减少。从语义上 讲,述语对主语有怎样的行为或动作更加明晰。从句法上讲,把谓语补出,使整 个句子的成分更加完整,句法进一步精密。 三、宾语省略减少 1 a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 ) 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王若隐 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 梁惠王上) 1 b 、异,怪也。隐,痛也。孟子言无怪百姓谓王爱财也,见王以小易大故也。 王如痛其无罪,羊亦无罪,何为独释牛而取羊。( 梁惠王章旬上) 2 a 、日:“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 ) 为大,何也? ”( 梁惠王下) 2 b 、王以为文王在岐山之时,虽为西伯,土地尚狭,而囿已大矣。今我地方 千里而囿小之,民以为寡人之囿为大,何故也。( 梁惠王章句下) 1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a 、日:“( ) 民犹以为小也。( 梁惠王下) 3 b 、言文王之民尚以为小也。( 梁惠王章句下) 4 a 、齐宣王问日:“人皆谓我毁( ) 明堂,毁诸? 已乎? ”( 梁惠王下) 4 b 、谓泰山下明堂( 梁惠王章句下) 5 a 、王日:“善哉( ) 言乎! ”( 梁惠王上) 5 b 、善此王政之言。( 梁惠王章句下) 6 a 、日:“然则子非食( ) 志也,食功也。( 滕文公下) 6 b 、孟子日:如是,则子果食功也,非食其志也。( 滕文公章句下) 例1 省略了“教的定语“孟子”:例2 省略了“木”“鱼 的定语“乔 和 “生”;例3 省略了“民”的定语“文王 ;例4 省略了“明堂”的定语“泰山下”; 例5 省略了“言 的定语“王政”;例6 省略了“志”的定语“其”。 五、状语省略减少 1 a 、惟君所( ) 行也。( 梁惠王下) 1 b 、惟君所欲行也。( 梁惠王章句下) 1 a 省略状语“欲”。 六、兼语省略减少 1 a 、可使( ) 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梁惠王上) 1 b 、可使国人作杖以捶敌国坚甲利兵( 梁惠王章句上) 1 a 省略兼语“国人”。“一般说来,兼语是不可以缺省的。”“但在言语交际 中,我们却可以发现兼语省略的情况”乜。兼语的省略有时能带来歧义,从上 下文来看,兼语可能是“民 也可能是“壮者 ,句法上的省略带来了语义上的 歧义,孟子章句把省略的兼语补了出来,从而语义明确,句法也进一步完整。 七、句子省略减少 l a 、日:“( ) 无以异也。( 梁惠王上) 1 b 、王日:梃、刃杀人,无以异也。( 梁惠王章旬上) 本例省略分句“梃、刃杀人”。 对于省略这种现象,前人已经认识到。汉代郑玄在礼记注中提到“省文 ; 唐刘知己在史通卷八中提到“史传每于列传首书人名字,至传内有呼字处, 则于传首不详;宋代车若水在脚气集中认为省略“自是作文之法 ;清代王 先谦在汉书补注中提到“省文便句”。对于省略的分类和原因古人也有一定 1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看法,清徐灏在通介堂经说提到“语翌雠掣氧驯型罄觋眇k :鲤臻摆纣, 叱到刿妻关马| 酋蓁| | 割影霍删翔黼攀r 蛐垂4 跫磋训搜? 娄研淫谤鍪漆准雹捌 剿量釜信谰饿獭崔嚆型酒j | 藩疑羹鼢薹犬马鞍不瓜7 彰稚甄断耋毡堡墨 蓄希冀芝;酣业象雾兰每烹爹羔薹鼓酴4 缝酲蓁搭趟糍缨雾冢趸;名瓣灌痞哆稼 誉i 蕊缆攫一穗誊猩絮羞裂靓;积他 删像对待野兽一样畜养他 ,即“豕” “ 兽 在此用作状语。孟子章句分别用介词结构“若养豕 “若人畜禽兽”来 注释,以说明它们的状语性质。实际上,“在古汉语中,名词作动词的修饰语, 前面多数可以添补一个介词 乜制。孟子章句用介宾短语来注释孟子中用 作状的名词,自然使句法关系明确。 二、表示比喻 一 、衣不f l 嘲 1 a、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梁惠王上) 1b 、言文王不督促使之。亟,疾也。众民自来赴,若子来为父使之也。( 梁 惠王章句上) 2a 、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 滕文公下) 2 b、蚓,蚯蚓之虫也。充满其操行,似蚓而可行者也。蚓食土饮泉,极廉矣 ( 滕文公章旬下) 3a 、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 滕文公下) 3b 、如蚓之性,然后可以充其操也。是以孟子喻以蚯蚓而比诸巨擘而已。( 滕 文公章句下) 例1 ,“子 作“来的状语,意思是“像孩子一样来 。“子在此名词用作 状语,孟子章句用“若子”这个介宾结构来注释。“子”的状语性质更加突出。 例2 、3 的“蚓都是名词用作状语,孟子章句分别用“似蚓”“如蚓 两个 介宾短语来注释,表明了“蚓 的状语性质。注释中用介词短语解释用作状语的 名词,句法关系明确。这些“表示行为状态的名词状语在句中有表示比喻的作用, 可翻译为像那样 口州。 三、表示方位、处所、范围 l、a 王谓时子日:“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 ( 公孙丑下) 1、b 时子,齐臣也。王欲于国中而为孟子筑室,使教养一国君臣之子弟, ( 公孙丑章句下) 2、a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不豫色然。 ( 公孙丑下) 2、b 路,道也。于路中问也。( 公孙丑章句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种用法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当成作状语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 例1 中,“犬马畜仅是说“把我( 仅:子思自称) 当作犬马来畜养”,即“犬马” 在此是名词用作状语。而孟子章句中,用“以犬马”这个介宾短语作注释, 可以更加明显地看出孟子中“犬马”是作“畜”的状语。例2 中,“豕交之 也川兽畜之也”是说“像养猪一样结交他删像对待野兽一样畜养他 ,即“豕” “兽 在此用作状语。孟子章句分别用介词结构“若养豕 “若人畜禽兽”来 注释,以说明它们的状语性质。实际上,“在古汉语中,名词作动词的修饰语, 前面多数可以添补一个介词 乜制。孟子章句用介宾短语来注释孟子中用 作状的名词,自然使句法关系明确。 二、表示比喻 一、衣不f l 嘲 1 a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梁惠王上) 1 b 、言文王不督促使之。亟,疾也。众民自来赴,若子来为父使之也。( 梁 惠王章句上) 2 a 、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 滕文公下) 2 b 、蚓,蚯蚓之虫也。充满其操行,似蚓而可行者也。蚓食土饮泉,极廉矣 ( 滕文公章旬下) 3 a 、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 滕文公下) 3 b 、如蚓之性,然后可以充其操也。是以孟子喻以蚯蚓而比诸巨擘而已。( 滕 文公章句下) 例1 ,“子 作“来的状语,意思是“像孩子一样来 。“子在此名词用作 状语,孟子章句用“若子”这个介宾结构来注释。“子”的状语性质更加突出。 例2 、3 的“蚓都是名词用作状语,孟子章句分别用“似蚓”“如蚓 两个 介宾短语来注释,表明了“蚓 的状语性质。注释中用介词短语解释用作状语的 名词,句法关系明确。这些“表示行为状态的名词状语在句中有表示比喻的作用, 可翻译为像那样 口州。 三、表示方位、处所、范围 l 、a 王谓时子日:“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 公孙丑下) 1 、b 时子,齐臣也。王欲于国中而为孟子筑室,使教养一国君臣之子弟, ( 公孙丑章句下) 2 、a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不豫色然。( 公孙丑下) 2 、b 路,道也。于路中问也。( 公孙丑章句下) 3 、a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尽心上) 2 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b 于道则中,道德之中,不以学者不能故卑下其道,将以须于能者往取 之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保密法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建筑材料买卖合同 标准版模板全
- 2025年环保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人文关怀护理试题及答案
- 林场改制考试试题及答案
- 酒店出纳考试试题及答案
- 地面绿色改造方案范本
- 2025年双鸭山市属事业单位考试试卷
- 苏州钢结构民宿施工方案
- 2025汽车零部件供应买卖合同书
- 人脸门禁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1
- 2025年监理工程师职业能力测试卷:监理工程师专业基础知识自测题
- 知识图谱在护理学领域的新应用与发展
- 智能化农业装备与设备
- 维修钳工安全培训内容
- CVC堵管的处理及预防
- 2025高考复习必背译林版高中英语全七册单词表
- 2025年人教新课标高一地理上册月考试卷
- 屋顶防水施工方案
- 江苏省南京市协同体七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七校联考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