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的意义PPT课件.ppt_第1页
血常规检查的意义PPT课件.ppt_第2页
血常规检查的意义PPT课件.ppt_第3页
血常规检查的意义PPT课件.ppt_第4页
血常规检查的意义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常规的临床意义 20 12 2019 1 标本 临床取标本要规范 减少误差 1 除少数情况如幼儿 大面积烧伤 低血容量休克等不易取血外尽量应用静脉血 2 精准部位 尽量所选采血部位的皮肤应完整 无溃烂 烧伤 冻疮 发绀 水肿或炎症等 20 12 2019 2 3 采血前检查注射器和针头 避免因连接不紧而使空气进入产生泡沫致溶血 4 采血时应定位准确 严禁针尖在静脉中反复穿刺 5 采集末梢血标本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第1滴血擦去不用 采用第2滴血等等 20 12 2019 3 标本的抗凝用于血常规检验的血样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 在目前的众多抗凝剂中 EDTA盐 EDTA Na2 EDTA K2 是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影响相对较小的抗凝剂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 20 12 2019 4 血常规检查结果必须与临床相结合 外周血涂片有明显意义 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相关 20 12 2019 5 检验的内容 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和形态血小板意义 最常用 较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 血常规 20 12 2019 6 第一部分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验 20 12 2019 7 实例1RBC4 43 1012 L NV 3 5 5 5 HCT40 9 NV 37 52 HBG144g L NV 110 160 MCV92 3fl NV 80 100 MCH32 5pg NV 27 34 MCHC352g L NV 320 360 WBC11 3 109 L NV 4 0 10 Lym13 5 NV 20 40 Mon4 6 NV 3 8 Neu81 7 NV 50 70 Eo1 1 NV 0 5 5 0 Baso0 1 NV 0 1 PLT194 109 L NV 100 300 PCT0 2 0 9 98 MPV10 5fl 7 11 Ret0 62 0 5 1 5 Ret 0 035 1012 L NV 0 024 0 084 初步印象 20 12 2019 8 20 12 2019 9 2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呼吸载体氧肺泡红细胞组织二氧化碳3 红细胞的生存周期 120天 红细胞 20 12 2019 10 参考值 Rbc 1012 L Hb g L M 成年男性 4 0 5 5120 160F 成年女性 3 5 5 0110 150N 新生儿 6 0 7 0170 200注 100万Rbc 3gHb normal 影响因素 1 总血容量的变化2 血浆容量的变化3 性别 年龄 居住地海拔差异 20 12 2019 11 临床意义 相对性增多红细胞增多绝对性增多量的异常生理性红细胞减少病理性大小异常外形异常形态异常质的异常结构异常内构异常染色异常 20 12 2019 12 红 血 细胞比容 血细胞压积 HCT 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 测得下沉红 血 细胞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 白细胞及血小板忽略不计男性 40 50 女性 37 48 临床意义 反映红细胞的增多或减少 受血容量及红细胞体积影响 血浆容量是否丢失计数红细胞各项平均值因体积影响 贫血程度与HCT不一定成正比 20 12 2019 13 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 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 Hct L L 1 0 1015fl MCV fl RBCcount 1012 L 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参考值 80 100fl 20 12 2019 14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 平均每个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量 Hb g L 1012MCH pg RBCcount 1012 L 1g 1012pg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参考值 26 32pg 20 12 2019 15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Hb g L MCHC g L Hct L L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 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参考值 310 350g L 20 12 2019 16 临床意义 20 12 2019 17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由血液分析仪测量获得的反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 是反映红细胞大小均一程度的客观指标 20 12 2019 18 RDW与MCV结合进行贫血分类 MCVRDW贫血类型常见疾病增高正常大细胞均一性部分再障增高大细胞不均一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MDS正常正常正细胞均一性急性失血增高正细胞不均一性再障 部分溶贫减低 正常小细胞均一性地中海贫血HS 遗传球 增高小细胞不均一性缺铁性贫血IDA与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均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但IDA时RDW增高 而后者基本RDW正常 补充铁剂是否足量的指标 储存铁补足 RDW恢复正常 20 12 2019 19 20 12 2019 20 20 12 2019 21 一 量的变化 数目 20 12 2019 22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标准 M Rbc 6 0 1012 LHb 170g LF Rbc 5 5 1012 LHb 160g L1 相对性增多 血液浓缩 见于严重呕吐 腹泻 大面积烧伤 大量出汗 甲亢危象 尿崩症 糖尿病痛症酸中毒等 20 12 2019 23 2 绝对性增多1 原发性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红 为MPN 多能造血干细胞病变 红细胞持续性增多 全身总容量也增加 同事伴白细胞及血小板轻度增多 易发栓塞症 潜在恶性 AL等 20 12 2019 24 2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假红 血中EPO增多所致 a Epo代偿性增多 SPO2 减低所引起 生理性见于胎儿 新生儿及高原居民 病理性 COPD 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 携氧能力差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b Epo非代偿性增多 多与肿瘤或肾脏疾患相关 肾癌 多囊肾 肾胚胎瘤 肝癌 卵巢癌等 20 12 2019 25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贫血 Hb贫血程度标准 轻度 90g L Hb 正常值下限中度 90 60g L重度 60 30g L极重度 30g L1 生理性 儿童 孕妇 老年人 低10 20 2 病理性 1 生成不足 骨髓造血障碍分化成熟受阻2 破坏过多 内在缺陷 外来因素3 失血 急性 慢性 20 12 2019 26 一 红细胞生成不足 一 骨髓造血障碍造血干细胞复制和分化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障碍性贫血异常细胞或组织骨髓浸润骨髓病性贫血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慢性系统性疾病 慢性感染 炎症 恶性肿瘤 慢性肾病 肝病 风湿性疾病 内分泌病等 伴发的贫血 二 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DNA合成障碍叶酸及 或 维生素B12缺乏所到的巨幼细胞贫血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血红素合成缺陷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合成缺陷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海洋性贫血 二 红细胞破坏过多 一 红细胞内在缺陷 遗传性缺陷 遗传球 遗传椭圆 镰形细胞性贫血等 二 红细胞外来因素 获得性因素 PNH等 三 免疫性因素 AIHA 药物性AIHA等 机械性 DIC等 化学或物理因素 苯中毒 大面积烧伤 脾功能亢进 感染和生物因素 疟疾 蛇毒等 三 失血急性失血急性失血后贫血慢性失血同缺铁性贫血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贫血分类 20 12 2019 27 二 质的异常 20 12 2019 28 正常红细胞双凹圆盘型 血涂片呈圆形 直径6 9 m 平均7 5 m 厚度 边缘部约2 m 中央约1 m 淡染区约占直径的1 3 2 5 20 12 2019 29 红细胞外形异常1 大小异常 小红细胞直径 6 m 中央淡染区扩大 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 20 12 2019 30 大红细胞直径 10 m 见于 溶贫 急性失血贫 巨幼贫 20 12 2019 31 巨红细胞直径 15 m 见于 叶酸或 和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贫 20 12 2019 32 2 形态异常 球形细胞直径 6 m 厚度 2 9 m 涂片中 20 以上才有诊断意义主要见于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也见于 自免溶贫 20 12 2019 33 椭圆形细胞红细胞横径缩短 长径增大 横径 长径 0 78 呈卵圆型 长柱状 比例25 50 以上才有诊断意义见于 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20 12 2019 34 口形细胞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呈扁平裂缝状 10 见于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 5 见于DIC 酒精中毒 20 12 2019 35 靶形细胞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 中心部位又有部分色素存留而深染状似靶标 20 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异常血红蛋白病 20 12 2019 36 镰形细胞形状如镰刀状 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 HbS病 观察 血液湿片 亚硫酸氢钠 还原剂 盖片加封 镰变 20 12 2019 37 棘形细胞外周呈钝锯齿状突起见于 棘形细胞增多症 先天性无 脂蛋白血症 脾切后 酒精中毒性肝病 尿毒症 20 12 2019 38 泪滴形细胞红细胞呈泪滴状 见于 骨髓纤维化 也见于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溶贫 20 12 2019 39 裂细胞 红细胞形态不整 红细胞异形 见于红细胞因机械性或物理性因素所致的破坏 如DIC TTP HUS 严重烧伤病人等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 涂片中红细胞呈串状叠连似缗钱状 常见于MM 巨球蛋白血症等 20 12 2019 40 内构异常1 染色异常 1 低色素性见于 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细胞性贫血2 高色素性 见于 巨幼贫 遗传球 20 12 2019 41 3 嗜多色性增多 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 红系增生旺盛 见于 增生性贫血 尤以溶贫最多见 20 12 2019 42 2 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 胞体内含嗜碱颗粒物质见于 增生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巨幼贫如大量增多呈粗颗粒点彩 多见于铅中毒 20 12 2019 43 染色质小体 Howell Jollybody 见于 溶贫巨幼贫脾切后红白血病其他增生性贫血 20 12 2019 44 卡波环 Cabotring 核膜残留物见于 溶贫巨幼贫铅中毒脾切后 20 12 2019 45 有核红细胞 见于 增生性贫血 溶贫最常见骨髓纤维化 髓外造血 红血病 红白血病其他 骨髓转移癌 严重缺氧 20 12 2019 46 第二部分白细胞的检验 20 12 2019 47 参考值 成人 4 10 109 L白细胞计数新生儿 15 20 109 L6个月 2岁 11 12 109 L白细胞分类 百分比 绝对值 109 L 1 中性粒细胞 杆状核1 50 04 0 5 N 分叶核50 702 72 嗜酸粒细胞 E 0 5 50 02 0 53 嗜碱粒细胞 B 0 10 0 14 淋巴细胞 L 20 400 8 45 单核细胞 M 3 80 12 0 8 20 12 2019 48 20 12 2019 49 三分类 通过电阻抗型血细胞分析仪测量细胞体积 将白细胞分为三群 20 12 2019 50 五分类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各种仪器对异常白细胞不能完全识别 遇仪器分析有异常提示或疑为血液系统疾病者 需制备涂片 染色后镜检 观察细胞形态及分类 20 12 2019 51 实例1RBC3 30 1012 L NV 3 5 5 5 HCT31 NV 37 52 HBG101g L NV 110 160 MCV93fl NV 80 100 MCH29pg NV 27 34 MCHC313g L NV 320 360 WBC142 08 109 L NV 4 0 10 Lym NV 20 40 Mon NV 3 8 Neu NV 50 70 Eo NV 0 5 5 0 Baso NV 0 1 PLT58 109 L NV 100 300 PCT0 6 0 9 98 MPV11fl 7 11 初步印象 20 12 2019 52 中性粒细胞 简介1 生成 与红细胞类似骨髓 10d 血液 10h 组织 1 2d 2 1个原粒细胞可分化增殖为8 32个成熟粒细胞3 粒细胞生存期 10 12d 功能池贮留期 10 12h4 中性粒细胞功能 趋化作用 变形和粘附作用 吞噬作用 杀菌作用 循环池 边缘池 分裂池成熟池贮备池 20 12 2019 53 20 12 2019 54 临床意义生理性增多数目增多量的异常病理性增多白细胞减少症数目减少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核象变化核左移质的异常核右移形态异常 20 12 2019 55 一 N增多的临床意义1 生理性增多 饱餐 情绪激动 剧烈运动 高温严寒 经期妊娠2 病理性增多 N及WBC增多就是感染吗 1 急性感染或炎症 细菌性尤其是化脓性性感染 最常见的原因 极少数或老年人重度细菌感染时可导致白细胞减低 部分病毒等 2 严重外伤 较大手术后 大面积烧伤 急性心肌梗死等广泛性组织损伤 坏死3 急性溶血或失血 严重缺氧 过敏反应4 急性中毒 痛症酸中毒 尿毒症 蛇毒等 20 12 2019 56 5 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6 骨髓增殖性疾病如PV ET等均可伴有N增多7 恶性肿瘤的晚期特别是消化道肿瘤8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AIHA9 某些药物 20 12 2019 57 急性失血 溶血 过敏均引起N和WBC增高 可能与大出血所致的缺氧和机体的应激反应 动员骨髓贮存池中的血细胞释放有关 恶性肿瘤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有时可出现持续性WBC增高 以N为主 可能的机制为 a 肿瘤组织坏死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中的粒细胞释放b 某些肿瘤如肝Ca 肾Ca等肿瘤细胞可产生促粒细胞生成因子c 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破坏骨髓对粒细胞释放的调控作用 20 12 2019 58 类白反应 常并发严重感染 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 并有相应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基本正常 嗜酸和嗜碱不增多 NAP强阳性 原发病控制后恢复正常 BCR ABL阴性 20 12 2019 59 二 减少的临床意义明确几个概念 白细胞减少指 外周血白细胞绝对计数持续低于 109 L 粒细胞减少症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持续低于成人低于2 0 109 L 儿童大于10岁低于1 8 109 L或小于10岁低于1 5 109 L 粒细胞缺乏症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持续低于低于0 5 109 L 20 12 2019 60 减少的临床意义 1 感染性疾病 革兰阴性菌感染 某些病毒 伤寒副伤寒 结核 原虫如疟疾 黑热病2 血液系统疾病 AA MDS AL等3 理化因素及药物 放射线 放射性核素 化疗药物 抗生素尤其头孢类等 4 单核吞噬细胞功能亢进 往往引起白细胞及血小板减低 部分可三系减低误认为血液病 实际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脾亢 如门脉性肝硬化 淋巴瘤 PNH引起血栓压迫门脉引起高压等 5 其它 自身免疫系统导致白细胞破坏 如SLE等 20 12 2019 61 三 核象变化正常比值 杆状核 分叶核为 1 5 50 70 即1 131 核左移 外周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 包括杆状 晚幼 中幼 早幼稚 百分比大于5 1 再生性核左移 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增高细菌感染 急性中毒 急性溶血或失血 粒细胞白血病 类白血病反应2 退行性核左移 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高再障 粒细胞减少症 伤寒 败血症2 核右移 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 百分比大于3 巨幼贫 造血功能减退 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化疗后 20 12 2019 62 四 形态异常1 中毒性改变 细胞大小不均 中毒颗粒空泡形成 核变性2 Auerbody 见于急非淋与髓系重要鉴别3 巨多分叶核 巨幼贫 化疗后4 Dohlebody 球形包涵体 严重感染5 其它异常粒细胞 MDS 20 12 2019 63 嗜酸性粒细胞E 20 12 2019 64 一 增多的临床意义1 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哮喘 药物过敏 食物过敏 血清病等 2 寄生虫病 蛔虫 钩虫等3 皮肤病 湿疹 银屑病等4 血液病 慢粒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肉芽肿 恶性淋巴瘤 真红5 某些恶性肿瘤的晚期 如肺癌等6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症7 药物 兰索拉唑等 20 12 2019 65 7 某些传染病 多数减低 猩红热的急性期8 其它 风湿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二 减少的临床意义 意义不大 1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2 伤寒的极期 20 12 2019 66 嗜碱性粒细胞BASO 20 12 2019 67 增多的意义 1 过敏性疾病 如食物 药物过敏 异物吸入超敏反映 风湿性疾病 过敏性结肠炎等 2 血液病 慢粒 慢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纤3 恶性肿瘤 尤其转移癌时机会更多 4 糖尿病 某些传染病如天花 流感 水痘等 减少无意义 20 12 2019 68 淋巴细胞 20 12 2019 69 一 淋巴细胞分类T淋巴细胞 参与细胞免疫 存活数月 数年占淋巴细胞的50 70 B淋巴细胞 参与体液免疫 存活4 5天占淋巴细胞的15 30 非T非B淋巴细胞 K细胞 NK细胞 20 12 2019 70 二 增多的临床意义1 生理性 婴儿 儿童时比例偏高 4 6岁接近成人3 病毒感染性疾病 另布鲁菌 结核菌等4 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5 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4 移植排斥反应5 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如再障 粒缺等三 减少的临床意义皮质激素 烷化剂 ALG 艾滋病 丙球缺乏症 20 12 2019 71 四 异形淋巴细胞1 分型 泡沫型不规则型幼稚型浆细胞型组织细胞型2 临床意义 正常人偶见小于2 1 病毒感染性疾病 传单 流行性出血热等 症状消失后仍可持续数周 数月2 药物过敏3 输血 透析后 与细胞肥大病毒相关4 免疫病 放疗后 20 12 2019 72 单核细胞M 20 12 2019 73 单核细胞 一 功能 1 诱导免疫反应 2 吞噬和杀灭某些病原体 3 抗肿瘤活性 4 吞噬和清除损伤细胞二 增多的临床意义 1 某些感染 疟疾 黑热病 结核病2 某些血液病 恶组 M5 MDS3 急性传染病或感染的恢复期 20 12 2019 74 白细胞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的诊断 疾病治疗的监测 疾病的预后WBCNL核象预后较好 轻度左移病情较重 中度左移病情危重 重度左移恢复期NN 恢复正常 20 12 2019 75 第三部分血小板的检验 20 12 2019 76 血小板的形态 正常的血小板为圆形 椭圆形或为不规则形 直径2 5 m 20 12 2019 77 一 血小板计数 Plateletcount PLT BPC 及相关指标 血小板计数 定义 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正常参考值范围 100 0 300 0 109 L 20 12 2019 78 临床意义 一 血小板减少1 生成障碍 AA AL MF 放射病 2 破坏过多 ITP 脾亢 体外循环 3 消耗过多 TTP DIC 4 分布异常 见于脾大 肝硬化 5 假性血小板减少 EDTA抗凝剂 怀疑ITP时需重查常规 甚至外周血涂片排除假性减少 20 12 2019 79 二 血小板增多1 原发性增多 骨髓增殖性疾病 CML MF 真红 真性血小板增多症2 继发性增多 急性炎症 IDA 脾切后 肿瘤早期 20 12 2019 80 平均血小板体积 MeanPlateletVolume MPV 平均单个血小板的体积参考值 7fl 11fl 20 12 2019 81 MPV增加见于 1 血小板破坏增减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 2 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 MPV增加是造血功能恢复的首要表现 MPV减低见于 1 骨髓造血功能不良 血小板减少 2 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 3 MPV随血小板数持续下降 是造血功能衰竭指标之一 20 12 2019 82 PLT下降MPV下降 骨髓受抑 当骨髓功能开始恢复时 MPV先于PLT上升 也就是说 MPV是骨髓功能恢复的早期指标之一 PLT下降MPV上升 血小板破坏增多 骨髓造血良好 PLT下降MPV正常 血小板在周围血里面分布出现异常 PLT正常MPV上升 血栓前状态或者血栓性疾病 20 12 2019 83 PLT MPV 表示血小板减少是周围血的原因 血小板破坏 PLT MPV 表示骨髓增生障碍 造血功能衰竭可能 PLT MPVN表示血小板分布异常PLT MPV 表示反应性血小板增加 骨髓抑制后恢复 PLT MPV 表示病变来至于骨髓 MPN等血液疾病 20 12 2019 84 观察病情 1 动态观察 MPV增加 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开始恢复 MPV持续下降 表示造血功能抑制更严重 2 比较观察 MPV越低 越不易止血 越易出血 3 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时MPV增加 20 12 2019 85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MPV 当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时 由于毛细血管基膜增厚 完整的血管内皮受到破坏 内壁粗糙 血小板易于黏附聚集 破坏增多 使血小板减少而刺激骨髓巨核细胞再生增强 释放大小不等的大体积血小板 使MPV增大 PDW增大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比容 PCT 正常 此时 可提示患者发生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已增加 20 12 2019 86 未成熟血小板比率 immatureplateletfraction IPF 网织血小板发现于1969年 是骨髓生成和释放到外周血液中最年轻的血小板 因其形态学上类似网织红细胞而得名 其体积和功能活跃性均超过成熟血小板 IPF是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提供的代表网织血小板数量的定量报告参数 参考值范围1 1 6 1 平均3 4 20 12 2019 87 1 快速识别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病因血小板减少症伴IPF降低者提示骨髓生成和释放不良 如骨髓侵润性疾病 白血病 骨髓纤维化 肿瘤骨转移 和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性骨髓抑制等 伴IPF增加者提示外周性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或丢失过多 常频现大血小板 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ITP 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 患者IPF 明显升高 20 12 2019 88 多篇研究发现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阈值 从血小板计数为20 109 L降低到10 109 L 随机出血的风险并未明显增加 所以 目前倾向于精准的血小板计数结合IPF 可以作为降低血小板输注阈值的依据 20 12 2019 89 2 把握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医学决定水平血小板计数低于20 109 L 一直被医学界认为是临床采取预防性血小板输血的医学决定水平 否则 患者将有致命的出血危险 但是 准确的血小板计数对于估计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自发性出血概率仅提供有限的信息 20 12 2019 90 3 成为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的敏感标志血常规中未成熟网织红细胞百分比 IRF 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已经成为骨髓移植后移植物造血重建的快速监控手段 而IPF是血常规指标中最敏感的指标 甚或超过IRF 明显优于中性粒细胞计数 已经证实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IPF 3 是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的第一征象 IPF 3 5 是最精确的造血重建的预示指标 20 12 2019 91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1 网织红细胞的概念 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 2 参考值与临床意义增多提示骨髓红系增生旺盛 减少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 20 12 2019 92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reticuloeytehemoglobinequivalent HET He 参考值范围为30 2 36 7pg 该参数对临床最重要的贡献是快速鉴别慢性疾病所致贫血 ACD 和缺铁性贫血 IDA ACD患者的RET He轻度降低 IDA患者RET He明显降低 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RET He比IDA患者更低 RET He小于25pg是诊断IDA的最佳界值 RET He是目前最好的鉴别ACD和IDA的指标 因为可以和血常规同时获得 所以异常方便和快速 20 12 2019 93 Blood18 RBCRbcHbHctMCVMCHMCHCRDWWBCWbcGranLymMID Mon WDWPLTPLtMPVPctPDW 20 12 2019 94 溶血尿毒症综合症血象中红细胞变化 20 12 2019 95 溶血尿毒症综合症血象中红细胞变化 20 12 2019 96 溶血尿毒症综合症血象中红细胞变化 20 12 2019 97 溶血尿毒症综合症血象中红细胞变化 20 12 2019 98 溶血尿毒症综合症血象中红细胞变化 20 12 2019 99 溶血尿毒症综合症血象中红细胞变化 20 12 2019 100 溶血尿毒症综合症血象中红细胞变化 20 12 2019 101 实例1RBC4 43 1012 L NV 3 5 5 5 HCT40 9 NV 37 52 HBG144g L NV 110 160 MCV92 3fl NV 80 100 MCH32 5pg NV 27 34 MCHC352g L NV 320 360 WBC11 3 109 L NV 4 0 10 Lym13 5 NV 20 40 Mon4 6 NV 3 8 Neu81 7 NV 50 70 Eo1 1 NV 0 5 5 0 Baso0 1 NV 0 1 PLT194 109 L NV 100 300 PCT0 2 0 9 98 MPV10 5fl 7 11 Ret0 62 0 5 1 5 Ret 0 035 1012 L NV 0 024 0 084 初步印象 20 12 2019 102 实例2RBC2 43 1012 L NV 3 5 5 5 HCT33 9 NV 37 52 HBG100g L NV 110 160 MCV110 5fl NV 80 100 MCH37 1pg NV 26 35 MCHC382g L NV 320 360 WBC4 5 109 L NV 4 0 10 Lym30 4 NV 20 40 Mon7 5 NV 3 8 Neu59 6 NV 50 70 Eo2 2 NV 0 5 5 0 Baso0 3 NV 0 1 PLT171 109 L NV 100 300 PCT0 4 0 9 98 MPV10 5fl 7 6 13 2 Ret1 62 0 5 1 5 Ret 0 025 1012 L NV 0 024 0 084 20 12 2019 103 实例3RBC3 73 1012 L NV 3 5 5 5 HCT31 3 NV 37 52 HBG86g L NV 110 160 MCV76 4fl NV 80 100 MCH24 1pg NV 27 34 MCHC289g L NV 320 360 WBC4 0 109 L NV 4 0 10 Lym30 4 NV 20 40 Mon5 6 NV 3 8 Neu60 2 NV 50 70 Eo3 1 NV 0 5 5 0 Baso0 7 NV 0 1 PLT117 109 L NV 100 300 PCT1 1 0 9 98 MPV9 1fl 7 11 Ret1 2 0 5 1 5 Ret 0 038 1012 L NV 0 024 0 084 初步印象 20 12 2019 104 实例4RBC2 53 1012 L NV 3 5 5 5 HCT26 1 NV 37 52 HBG76g L NV 110 160 MCV90 5fl NV 8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