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文化差异.doc_第1页
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文化差异.doc_第2页
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文化差异.doc_第3页
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文化差异.doc_第4页
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文化差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文化差异,必须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按照4es标准和奈达先生的翻译原则,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带异国情调的东西在译入语中得以再现。1)对事物认识的文化差异例如,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龙)不是中国人心中的吉祥动物,而是表示邪恶的怪物。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圣经故事中恶魔撒旦(satan)就被认为是the great dragon。另外,dragon还有“泼妇的意思,由此可知,dragon在英语国家人中所引起的联想与中国人的“龙”完全不同,所以,翻译时就要特别小心。东亚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四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被西方人称为“亚洲四小龙”,将其翻译成英语four asian dragons恐怕不太妥当。有人建议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文化信息的对等,因为tiger(老虎)在西方人心中是一种强悍的动物,至少不会让人联想到某种可怕的动物。再者,tiger一词收在1993年版的牛津英语词典增补本第二卷(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additions series)中的释义:a nickname for any one of the more successful smaller economies of east asia, esp. those of hong kong,singapore,taiwan,and south korea(任何一个在经济上较为成功的东亚小国或地区,尤其指香港、新加坡、台湾和韩国。)所以说,将“亚洲四小龙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在文化信息方面基本达到了对等。再如,我国著名的“白象”牌电池,翻译成英语white elephant,语义信息对等虽然不错,但从文化信息对等来看却是糟糕的翻译,因为white elephant在西方国家中意思是“没有用反而累赘的东西”。这个含义源自一个传说。相传有个国王讨厌手下的一个大臣,为了惩罚他,国王送给该大臣一头白色的大象。该大臣发觉这头象非常棘手,因为是国王送给他的,他既不敢转送给他人,更不敢宰杀,只好小心地侍侯着它。可是白象的胃口极大,把大臣给吃穷了。由此可知,英语国家的人恐怕不会买牌子为white elephant的电池,因为消费者不愿买“没有用反而累赘的东西”。那么。“白象”牌电池应该怎样翻译呢?我们可以考虑用一种西方人心中象征着强大、有力量的动物lion来代替,将“白象”译成brown lion。如果买来的电池威力无比,顾客何乐而不为呢?(2)颜色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的人对颜色的认识尽管有相似之处,但他们对各种颜色的感觉有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其原因在于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例如,蓝色在英语国家有忧郁的含义,美国有“蓝色星期一”(blue monday),指心情不好的星期一。blue sky在英语中意思是“没有价值”,所以,把“蓝天”牌台灯翻译成blue sky lamp,意思便是“没有用的台灯”,这样的台灯怎能销得出去呢?另外,埃及人和比利时人视蓝色为倒霉的颜色。蓝色在中国人心中一般不会引起“忧郁”或“倒霉”的联想。尽管如此,世界知名品牌“蓝鸟”汽车并不是“伤心的鸟”的汽车,否则怎么会用blue bird作为汽车商标呢? blue bird是产于北美的蓝色鸣鸟,其文化含义是“幸福”,所以,英语国家人驾驶blue bird牌的汽车,心中的文化取向是“幸福”。但是,驾驶blue bird牌汽车的中国人恐怕不知道身在“福”中,而只感到驾驶世界名牌汽车是一种身价的体现和财富的象征。英语国家视“红色”为残暴、不吉利,红色意味着流血。在中国红色预示着喜庆,中国人结婚习惯穿红色衣服。经商时,商人希望“开门红”。经营赚钱了,大家都来分“红利”。某员工工作出色,老板发给他“红包”。美国人一般不喜欢紫色;法国入不喜欢墨绿色却偏爱蓝色。在马来西亚,绿色被认为与疾病有关。巴西人忌讳棕黄色。西方人视白色为纯洁、美好的象征,在中国白色有不吉祥的文化含义。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可能将绿色和“缺少经验”联系起来,而在中国绿色代表春天,象征新生和希望。(3)数字的文化差异众所周知,在西方,“十三”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其原因就是与圣经故事中耶稣被他的第十三个门徒犹大出卖有关。所以,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避免使用“十三”这个数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字“十三”没有这种文化含义,但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近来这种蕴涵也被国人所接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九”因为与“久”同音,所以“九”经常用来表示“长久”的意思。例如,我国历史中,皇帝都崇拜“九”,希望其天下长治久安。因此,我国便有“999”药品。英语中的nine没有这种含义。但不要把用“666”作商标的商品出口到英国,因为“666”在圣经里象征魔鬼。“七”在欧美国家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商标为“7-up”的饮料翻译或汉语为“七喜”,而不是“七上”。英语国家的人心目中的“七”相当于中国人的“八”。“七”对英语国家人是个大吉大利的数字,投掷中以“七”为胜利。商标还有mild seven、7-eleven(连锁店)。但在我国,“七”是个普通的数字。上海生产的“三枪”牌内衣,是名牌产品,翻译成英语three guns。如果将three guns牌内衣出口到日本、哥伦比亚及北非地区,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为“三”在这些国家表示“积极”的意思。但是,在乍得、贝宁等地,则不能将“三枪”翻译成three guns,因为在乍得像“三”这样的奇数表示“消极”的意思,在贝宁“三”含有“巫术”的意思。文化差异还受地理位置、社会制度、历史等的不同因素的影响。文化差异会引起几种不对应的情况: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入语文化中根本不存在、罕见或被忽视。例如,汉语里有许多用数字开头的词语,如“三心二意”译为neither off nor on“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译为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这些词语通常不能按字面意思翻译。原语文化在概念上有明确的实体,而译入语文化不加以区分或恰恰相反。例如,英语中的armchair指任何有扶手的、硬的或软的椅子,但在汉语中我们却分别有“扶手椅”和“单人沙发”。和译入语中同一个指称对象可能由字面意义不同的词语加以指称。例如,英语的black tea,翻译成汉语是“红茶”,而不是“黑茶”。这是因为中国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颜色,而英国人重点放在茶叶的颜色上。文化信息的传递是完全可能的,主要是通过翻译了解他国文化。文化信息的对等也是可能的,我们可以遵循奈达先生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原则,这里的“对等”不能理解为数学意义上的等同,只能是近似的等同,即以功能对等接近程度为依据的近似。他认为翻译的目的应该是原文和译文在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体、文风、语言、文化、社会因素诸方面达到对等。为了达到这些对等,必须在翻译中进行调整。如果在形式上贴近的译文对所指意义可能产生误解的话,必须对译文文字作某些变通;可以保留直译,但必须加上脚注来解释可能产生的误解。关于这点,可参阅前文的dragon和white elephant的例子。如果在形式上贴近的译文,有可能导致对原文联想意义的误解,或者对正确理解原文的风格造成重大的损失,那么对译文进行必要的调整来反映原文的联想价值就十分重要。例如,将中国名酒“杜康”翻译成英语一般按发音译为dukang,英语国家读者看到英语商标dukang时,只会把它与酒联系起来,而不会想到中国历史上酿酒的高手“杜康”,也不会像中国人那样把“杜康”(dukang)与“好酒”联系起来。所以,“杜康”作为商标,文化信息没有完全对等。不过,我们不妨可以用希腊酒神的名字bacchus作“杜康”酒的英语商标,这样,文化信息的对等无疑比“杜康”要好得多,因为bacchus会使西方人产生更多有关的联想。一篇原文的翻译,必须产生与之相伴随的语码,这就常常要求在音位、词汇、句法及语篇等各个层面作一系列的调整。例如,nike作为商标能使英语国家人士联想到胜利,吉祥,因为nike一词在希腊神话中是胜利女神。传说中的nike身上长有双翅,拿着橄榄枝,给人们带来胜利和诸神的礼物,她是吉祥、正义和美丽之神。nike作为体育用品商标,我们可以把它音译为“耐克”,暗示nike牌体育用品经久、耐用,使用nike牌体育用品能在比赛中克敌。“耐克”可以说是较好的翻译,不过,英语单词nike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对中国人来说,不可能像英语国家人那样想起nike女神。翻译中文化信息被丢失。各民族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东西方人有不同的哲学、文化传统,所以,文化差异就必然存在。此外,差异的原因还在于东西方民族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的不同。正是这些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文化翻译的可译性受到限制。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些差异,必须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如果这个切合点是两种文化的交融,那就是最理想的了。但是,往往由于文化差异,有时很难找到切合点,这时,译者就必须就自己的能力让这两种文化尽可能接近,按照4es标准和奈达先生的翻译原则,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带异国情调的东西在译入语中得以再现。翻译类题在初中英语试题中出现的频率极高,试题形式主要有翻译填空、翻译句子、英汉词组互译、选择正确译句等,而中考翻译类题采用最多的还是“翻译填空”这种形式。下面就谈谈翻译填空题解题技巧。 先说这类题的出题形式吧!这类题一般采用根据给出的汉语句子完成英语句子的形式,一般空出几个空,空格内有时限填一个词,有时不限制词数。要求同学们补全空格从而使所要表达的意思完整。还有一种出题形式是给出汉语句子和几个英语单词,要求把这几个词按照汉语意思排列正确的顺序,有时还需要加上几个词。 那么翻译填空题常把哪些部分空出来呢?即它常考查哪些内容呢?先看几道题吧! 1.多喝水,这对你的健康有好处。 drinkmorewaterit_yourhealth 2外面正下着大雨,你最好呆在家里。 itsrainingheavilyoutsideyoud _athome 3这个故事和那个故事一样有趣。 thisstory,is,interesting,thatone _ 根据以上各题不难看出翻译填空题所考查的主要内容:(1)一些常用词组和短语。如:begoodfor等。(2)一些常用词语的用法。如:hadbetter后接动词原形等。(3)一些常用句型、句式。如:asas等。这类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呢? 第一步,先读一下汉语句子,了解这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第二步,跳过空格读一下已给出的那部分英文内容,然后再仔细分析一下要求翻译的英语。 第三步,观察一下要求翻译的汉语,然后联想一下相关词汇和句型,再考虑语态、时态、词形变化、主语与主谓一致等问题。 第四步,试填空格。不要一看空格就填,有的同学一看“照顾”就填lookafter,实际上根据情况还可填takecareof或takegoodcareof。若对第一个空格要填的词没有把握时,可试看从下文中得到启示? 第五步,将已填好的句子再读一遍,从时态、语态、词形、数的一致等方面检查一下,若一切没问题,该题就ok了。 解题步骤掌握了,做题时还要注意可以缩写的词汇。因为这类题的空格是一定的,多填或少填都是不对的,即使意义相符也不合乎答题要求。填空时一定要灵活。 看看上面几个题的答案吧!第一题考查的是词组begoodfor,应填isgoodfor;第二题考查hadbetter后用动词原形,填betterstay;第三题答案为:thisstoryisasinterestingasthatone 要做好这类题,平时应怎样做呢? 1熟练掌握常用词和词组。2熟练掌握各种句型结构。3掌握语法知识。4熟读课文,因为有些题可能会出自课文原文。5平时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 词类转换是英汉翻译很重要的手段之一,运用得当,可使译文通顺流畅,否则译文可能生硬晦涩。下面将英汉互译中最常见的词类转换现象介绍如下。 1.汉语中的动词转换成英语中的名词 汉语中动词用的较多,除了动宾结构外,还有连动式、兼语式等两个动词以上连用的现象。英语则不然,一句话往往只有一个谓语动词,但英语中的名词比汉语中的名词用的多。基于两种语言的这一特点,在汉译英时常把汉语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中的名词。如: 你必须好好地照顾病人。youmusttakegoodcareofthepatient. 他善于观察。heisagoodobserver. 在上述两句中,照顾,观察都是动词,但译成英语,则用的是名词care和observer。 不过,在翻译过程中,有时也要把汉语中的名词转换成英语的动词。如: 他的演讲给我们的印象很深。hisspeechimpressedusdeeply. 2.汉语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的形容词 汉语中一些表示知觉、情感的动词,往往可以转译成英语形容词,通常用be+形容词.的结构来表达。如: 我为他的健康担忧。iamworriedabouthishealth.我们对她所做的一切感到满意。wearesatisfiedwithwhatshedid. 3.汉语中的动词转换成英语的介词或介词短语 与汉语相比,英语用介词较多,而且有一些英语介词本身是由动词演变而来,具有动词的特征。因此,在汉译英时,汉语中的动词常可用英语中的介词或介词短语来翻译。 露西和莉莉上同一个学校。lucyandlilyareinthesameschool. 我反对这项法律。iamagainstthelaw. 4.汉语中的形容词转化为英语中的名词。如: 你说他傻不傻?dontyouthinkheisanidiot? 他的生日宴会很成功。hisbirthdaypartywasagreatsuccess. 5.英语中的形容词转化为汉语中的名词。如: robinhoodoftenlootedtherichandhelpedthepoor.罗宾汉经常劫富济贫。 6.英语中的副词转化为汉语名词。如: whatisthefaretonanjingandback?去南京一个来回车费是多少? sheisphysicallyweakbutmentallysound.她体质差但头脑健全。 当然,英汉互译中的词类转换远不止这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翻译过程中不断归纳、总结。 中英合谈版指导老师陈清霖博士为今年“全国学生中英文互译比赛”的总评判,以下为陈清霖博士在10月23日的颁奖典礼上的致词。陈博士举了35个例子,说明中英对译时固然可以字字直译,翻译时还须在译文上作些调整,才能做到翻译的信、达、雅。 谈到翻译就难免牵涉到双语运用问题。译者对相关的两种语文即使不精通,也要有良好的水平,这是翻译的先诀条件。接着,他还要晓得双语在词语运用上的不同,以及句子结构上的差别,然后才能在“理解”原文之后,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把译文端出来,呈献给读者品尝。 所谓适当的方法,就是指“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直译可以对号入座,字字翻译,但很多时候必须在句子某些成分上作些词类、词序、句式等方面的调整或变动,才能把译文带入既“忠实”又“流畅”的佳境。如果直译行不通或是不理想的话,就只好意译了。例如: (1) x:how much have you suffered, irene? y:a lot. x:爱玲,你吃了多少苦? y:一言难尽。 (2) x:你这人真是“狗嘴里长不出象牙。” x:a filthy mouth cannot utter decent language. you are really such a person. 如果把第一句里的“a lot”直译为“许多”或“很多很多”,这句话自然吗?如果把第二句译成“a dogs mouth doesnt spit out an ivory”,只懂英语的人听了不会莫名其妙吗? 意译技巧最常见于中英惯用语的对译。除了上述“狗嘴里长不出象牙”之外,再看些其他意译的例子。 (3) dont put on airs.(别摆架子) (4) what is done is done.(木已成舟) (5) kicking a man when he is down.(打落水狗) (6) pull out the evil by the roots.(斩草除根) 意译虽重要,直译也可贵;能字字对译最好,若不能,就稍微整容或变型,以符合译文的外貌,保持原文的精髓。 现在就让我先举些中英直译的好例子: (7) 他是只纸老虎。 (he is a paper tiger) (8) 别流鳄鱼泪。 (dont shed crocodile tears) (9) 应该弥补代沟。 (we must bridge the generation gap) (10) 这事使他丢脸。 (this matter makes him lose face) (11) 如何提高生产力? (how to increase productivity?) 现在再看看词语上或句子上需要调整或变动的例句: 一、英文的修饰短语,不管是形容词性的,介词性的、分词性的或不定式动词性的,一概出现在名词之后;中译时,就要移到名词之前;形容词从句(adjective clause)也一样。例如: (12) please identify the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increasing cost of living.(请指出引起生活费高涨的因素。) (13) jenny is a girl of great intelligence.(珍妮是个很聪明的女孩。) (14) do you know the man sitting next to peter?(你认识坐在彼得旁边的那个人吗?) (15) an effective way to learn a language well is to practise it regularly.(学好语文的有效方法是有恒不断地练习。) (16) doesnt the manager know the reasons why his staff are in low spirits?(经理不知道职员死气沉沉的原因吗?) (17) here are some grammatical errors you have made in your essay.(这里是一些你在作文中所犯的语法错误。) 二、英文的日期、地点等的排列是从小单位到大单位;单词连用时是分量轻的在前,分量重的殿后,中文则反之。例如: (18) helen was born at 10 p.m. on 3rd march, 1990.(海伦在一九九年三月三日晚上十点出生。) (19) he came from a small town in johore malaysia.(他从马来西亚 柔佛州一个小镇来到这里。) (20) beat our enemy or they will oppress and slaughter us.(打倒敌人;不然的话,他们会屠杀和压迫我们。) 三、中英文词类不一定对应,必须进行调适。例如: (21) jack is mentally sound but physically weak.(杰克思想健全、身体虚弱。)(副词变成名词) (22) yesterdays stage performance was quite a success.(昨天的舞台表演相当成功。(名词变形容词) (23) the elimination of illiteracy is a matter of great urgency.(扫除文盲是当务之急。)(名词变成动词) (24) we are against racial discrimination.(我们反对种族歧视。)(介词变成动词) 四、 中英文句式不吻合时,就要变动。例如: 1/ 英文被动语态变成中文主动语态。例如: (25) a new syllabus has been drawn up.(已经拟定了一份新的课程纲要。) (26) this can be done and must be done.(这件事可以办并且必须办。) (27)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 singapore is a small island country. (我们必须承认新加坡是个小岛国。) 2/ 英文的简单句变成中文的复杂句。例如: (28) his failure to observe the traffic rules resulted in the road accident.(由于他没有遵守交通规则,所以导致了公路意外。) (29) with your permission, i will embark on the project as soon as possible.(如果你答应的话,我将尽快展开这项计划。) 3/ 英文长句成分复杂需要作逻辑性的变动,以符合中文句法。例如: (30) the managements reputation fell still further when it refused to accept the suggestion of the labour union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salary of the workers was a precondition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current dispute.(劳工联合会建议增加工人的薪水作为解决当前纠纷的先决条件,但管理层拒绝接受这建议,结果它的声望再度下降。) 总而言之,直译和意译各有所长,可以直译就直译,不可直择时就采用意译,甚至双管齐下,两者兼施。这次全国翻译比赛中的惯用语的英译就要先直译后意译,才能兼顾到译文的表层结构和原文的深层意思。例如: (31) 不劳而获 (reap without sowing profit by others toil.) (32) 饮水思源 (when you drink the water, think of its source never forget where ones happiness comes.) (33)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plant melons and get melons, sow beans and get beans you reap what you have sown.) (34) 真金不怕火 (true gold fears no fire-a person of integrity can stand severe tests.)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这样译呢? 最后,看看下列两名翻译大师在红楼梦中的一小段有关林黛玉讲话的译文。前者是霍克斯(hawkes)教授的意译版本;后者是杨宪益教授的直译文: (35)黛玉说: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 (霍克斯:“you neednt imagine you are the only one with a good memory,”said dai-yu naughtily. “i suppose im allowed to remember lines too if i like.”) (杨宪益:“you boast that you can memorise a passage with one reading. why cant i learn ten lines at one glance?” 各位同学,你们觉得那一段译文比较贴切,比较有韵味呢? 从上面35个例子不难看出中英对译时虽然可以字字直译,但由于两种语文差异处处,翻译时必须在译文上作些调整或变动,才不会有“翻译腔”,才可以使辛辛苦苦,绞尽脑汁的翻译品达到“信”和“达”的标准,进而朝向“雅”的巅峰境界迈步;虽不易至,心向往之。 回答者: july_in_winter - 二级 2006-5-11 22:47 可以参考下内容:)汉语长句/短文汉译英是对考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一项测验。要求译文“忠实原文”,表达“基本正确”,短文内容主要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普等领域的一般性知识或科学常识。考以往所熟悉的把单句译成英语相比,把一篇短文译成英语,无疑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因为就翻译而言,忠实原文绝非两种文字之间的简单代替,短文翻译还要考虑上下文和逻辑关系等,忠实原文,除了要求保留原有的信息外,还应体现原文的文体风格(如议论文表述的紧凑性和较强的逻辑性),行文要合乎英语的表达习惯,译文应当通顺、自然、流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译文有较强的可读性。要达到上述要求,光靠掌握英语语法规则和词汇知识显然不够,考生还应当熟悉和了解中英两种语言的风格、特点和规律,尤其要认清两种语言在句式、词汇以及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并在掌握一定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的情况下,加强实践,才能取得好效果。翻译基本方法、变通手段、翻译程序及应试技巧1.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与意译首先应当指出,直译不是死译,而是指基本保留原有句子结构,照字面意思翻译。意译也不是胡译、乱译,而是在不损害原文内容和精神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的需要,对原文作相应的调整。前面提到的译文our friends are all over the world是直译,而we have friends all over the world就是意译。直译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