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史专业论文)明代巡按制度研究——以《明实录类纂·司法监察卷》为基本史料的分析.pdf_第1页
(法律史专业论文)明代巡按制度研究——以《明实录类纂·司法监察卷》为基本史料的分析.pdf_第2页
(法律史专业论文)明代巡按制度研究——以《明实录类纂·司法监察卷》为基本史料的分析.pdf_第3页
(法律史专业论文)明代巡按制度研究——以《明实录类纂·司法监察卷》为基本史料的分析.pdf_第4页
(法律史专业论文)明代巡按制度研究——以《明实录类纂·司法监察卷》为基本史料的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法律史专业论文)明代巡按制度研究——以《明实录类纂·司法监察卷》为基本史料的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摘 要 权力监督是政治文明的一项永恒课题。巡按制度是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的 杰作之一,在君主专制政体和中央集权的历史背景下铸造过辉煌的业绩。明朝巡 按制度代表了中国古代巡按制度的最高水平,它的盛衰史以及隐藏其后的运作规 律,对于反思和认识现代权力监督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研究方法上,本论文注重探求历史真相与探究历史规律相结合,注重理清 制度脉络与剖析典型事件相结合,注重以运用当时视角与秉持现代理论相结合。 紧紧围绕明实录类编纂.司法监察卷这一较为权威史书展开研究工作,极力 提升资料的新颖性、观点的原创性和研究的系统性。 在研究思路上,本论文从明代巡按的职权、职权的运作以及二者的实践状况 入手,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探求巡按工作和巡按队伍的掌控之道。 主要内容分为四章。第一章是明代巡按的职权及其运作。第一节是明代巡按的职 权。具体包括监察权、人事权、司法权、军事权等。监察权包括纠问权、纠劾权 以及戒饬权、照刷文卷、检查庶政、专项调查等,人事权包括考察权、考满权、 巡察权、举荐权等,司法权包括接待军民词讼、审理冤狱滞狱、审录罪囚、审问 职官案件和皇帝交办的其他案件、会审死囚监决重囚和执行皇帝交办的刑罚等。 第二节是明代巡按职权的运作。具体包括明代巡按职权的运作理论和职权的保障 机制、职权的制约机制。运作理论又包括巡按至关重要理论、巡按独立行使权力 理论、巡按需要严格监督理论、巡按需要超常激励理论等。职权的保障机制包括 巡按权力的实在化制度、巡按权力的权威化制度和巡按权力的自主化制度。职权 的制约机制包括巡按权力的分开化制度、巡按权力的透明化制度、巡按权力的公 正化制度和巡按权力的规范化制度等;第二章是明代巡按的管理。具体包括巡按 的诠选、巡按的考核、巡按的黜陟等。巡按的诠选包括巡按的任职资格和条件、 选拔派遣和任期。 巡按的考核包括考核的主体方式和周期、 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 考核程序、考核效能。巡按的黜陟包括巡按的升迁、巡按的降黜;第三章是明代 巡按对地方政治的影响。具体包括巡按对地方政治的积极影响和巡按对地方政治 的消极影响;第四章是明代巡按制度废驰的原因。具体包括,从内在机制分析明 代巡按制度废驰的原因,其中包括明后期不再尊崇言官对巡按的激励约束机制失 ii 灵导致巡按履行职责的荣誉感、责任感淡化,明后期巡按成果难以实现抑制了巡 按制度的活力,巡按贪腐是抑制巡按制度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因素。从外部环境 分析明代巡按制度废驰的原因, 其中包括皇帝昏狂权阉摧折、 吏治紊乱党争激烈、 内忧外患社会动荡、官风堕落廉耻倒悬等。 关键词:关键词:明代;巡按制度;运作;废驰原因 iii abstract power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topic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s one of the masterpieces of power monitoring system in ancient china,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system has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absolute monarchy and centralized mode.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system during ming dynasty, can represent the highest level of censor system and laws of its operation,which still has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higher understanding. the research method focuses on the combining of exploring the historical truth and internal laws, system development sequences and symbolic events. it also gives emphasis on the combining perspective of the ancient powers supervision with modern legal theory. the paper takes the authoritative and systematic ming dynasty a research center, which can enhance the novelty and originality of ideas and information. research ideas,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terms, functions and powers of both the practice of operating rules and conditions, combining the then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system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factors, and explore the work and the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team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way.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mandate and operation of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the ming dynasty.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in terms of section i of the ming dynasty, specifically including the right to monitor, personnel rights, judicial power, military power.inquisitorial power, including the right to monitor, correct, and the right to impeach the right ring ordered, according to the text volume brush, check the concubine of politics, special investigation, personnel rights, including the right of inspection, test full rights, inspection rights, recommend, right, judicial power, including military and civilian receptionlegal cases, delay trial a miscarriage of justice prison, prison crimes trial record, questioning the emperor officials assigned cases and other cases, mixed heavy death row prisoner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cisions of the penalties assigned by the emperor.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in terms of section ii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ming dynasty.including its terms of reference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ming ming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in terms of theory and a safeguard iv mechanism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in terms of the control mechanism of ming dynasty.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the operation of the ming dynasty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critical theory also includes the theory of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in the independent exercise of power theory, the need for strict supervision of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theory,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need exceptional motivation theory.ming functions of protection mechanisms including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is the power of the system, the power authority of the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of the power system and the autonomy of the system.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ming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authority control mechanism, including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system, transparent system of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power, the power of the justice of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power system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chapter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ming dynasty.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specific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s quan,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s assessment, the demote and promote such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s quan election, including the qualification and conditions, selection and term of dispatch.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assessment including assessment of the main ways and cycl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evaluation system, assessment procedures, assessment performance.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the demote and promote, including the promotion, the demote and promote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chapter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the ming dynasty of local political influence.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specifically including the positive impact on local politics and the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negative impact on local politics; fourth chapter is spent chi ming reasons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system.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internal mechanism from waste chi ming reasons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system, including the late ming is no longer respected by supervisors on the incentive and restrictive mechanism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failure led to perform their duties from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dilute the late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achievement is difficult to specify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system to achieve inhibition of the activity, inhibition of v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system corrup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play an active role.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alysis system for waste chi ming reasons, including the emperor faint eunuch crazy twisted by the rack, official disorder fierce party struggles, internal and external social unrest, the official sense of shame hung upside down so the wind fall. key words:ming dynasty; provincial investigating censor system;operation; abolishing reasons 引 言 1 引 言引 言 至明代,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 。中央设置了都察院和 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司,对地方则构建了巡抚、总督、巡按、按察司等多重监察 体系,其中巡按制度集历代经验之大成。古代汉语中, “巡”为“巡视” , “按” 是“考察” 。巡按制度即中央派遣监察御史到地方巡视考察的制度。明代巡按掌 握着监察以及人事、司法等重要权力,在地方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太祖和太宗朝是巡按制度的创建时期。太祖朱元璋对巡按制度建设提出了一 系列指导思想,并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洪武二年曾派遣谢恕巡按松江,洪武十年 又诏遣监察御史巡按州县,此时巡按工作尚属临时和试点性质。史载,洪武十四 年,复置各道提刑按察司,并定各道按察分司 ;洪武十六年,罢天下府、州、 县提刑按察分司。初,言者多陈守令贪鄙不法,故于直隶府、州、县设巡按监察 御史,各布政司所属设试佥事 。以此析之,明代巡按直隶的制度最早确立于洪 武十四年。洪武二十三年,制各道巡按印,例曰“巡按某处监察御史印” 。永 乐元年,将遣监察御史分巡天下作为定制,巡按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并定 期化。巡按制度创建时期,巡按尚无考察考满方面官以及审录罪囚之权,洪武年 间地方监察主要依赖按察司,而根据明实录类纂司法监察卷纠察弹劾记 载 ,永乐年间巡按纠劾了11件大要案,涉及的都是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显示 在此期间巡按作用的急剧提升。 仁宗、宣宗、英宗、代宗及宪宗、孝宗、武宗朝,巡按快速发展成为地方上 主导性政治势力之一。仁宗、宣宗、英宗、代宗诸朝,巡按制度获得长足发展, 每年巡按纠劾的大要案都在2件以上且皇帝授权巡按查处的大要案占较高比例, 20 世纪 60、70 年代,台湾地区涌现了一批相关研究成果,具有代表性的巨焕武陆续发表了关于明代巡按 御史的职责以及回道考察、点差、出巡等系列研究成果。2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大陆地区涌现了李熊明 代巡按御史 、余兴安明代巡按御史制度研究 、宋纯路明代中后期巡按御史权力的膨胀及其原因 、刘 双舟明代监察法制研究 、梁尔铭明代巡按御史监督职权研究 、李德宝明代巡按御史权力变化与地方 政治等一系列学术论文,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明代巡按御史制度的研究。从国内外此项研究的现状看,缺 乏一部系统性研究明代巡按御史职权及其运作、巡按的管理、巡按对地方政治的影响、巡按制度废驰原因的 学术著作。 明太祖实录卷 136。 明太祖实录卷 153。 明太祖实录卷 113。 注:以下关于巡按纠劾案件的统计数字皆出自于此。 明代巡按制度研究以明实录类纂司法监察卷为基本史料的分析 2 巡抚和按察司纠劾的案件相对较少。宣宗赋予巡按审录罪囚之权,其在位10年间 巡按纠劾大要案20件,同期按察司和巡抚各纠劾了1件;英宗扩展了巡按的军事 权力,他也是明代最重视和信任巡按的皇帝之一。其在位22年间巡按纠劾了64件 大要案,其中有12件案件由皇帝授权巡按直接查处,同期按察司纠劾了10件、巡 抚纠劾了9件;代宗赋予巡按考察方面官之权,其在位8年间巡按纠劾的大要案达 24件。宪宗、孝宗、武宗诸朝,巡按影响力急剧上升的势头有所减弱,巡按纠劾 案件年均在1个以下,巡抚对地方官员监察的力度有所加强。宪宗朝汪直等奸佞 横行,颇多秽政,在巡按制度上亦无建树,其在位23年间巡按纠劾大要案22件, 同期巡抚纠劾大要案也达到22件,二者已经平分秋色;孝宗朝政治清明,任用贤 臣,强化吏治,对巡按的考察权、司法权等作了适当调整,其在位18年间巡按只 纠劾了3起大要案;武宗无道好逸乐,始开肆意摧辱监察官之风,但他对巡按工 作比较重视并且注意亲自对巡按的失职渎职行为进行监督,其在位16年间巡按纠 劾大要案13件36人,却宽宥22人,执法力度急剧下滑。 世宗、穆宗、神宗诸朝,巡按制度发展进入调整期。巡按在发挥重要作用的 同时,权力膨胀现象日趋严重,巡按管理监督制度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高峰。地方 政治格局中,巡抚作为地方军政最高长官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其地方官色彩 更加浓厚,中央政府需要巡按对巡抚的权力进行牵制,虽然巡抚拥有都察院堂上 官身份、更高的品级,但是巡按凭借皇帝代表的身份和掌握的人事、监察等大权 足以与之抗衡甚至侵凌其上。在中央层面,皇帝荒怠、纲纪不振,皇帝和权臣对 于监察官的摧折行为愈演愈烈。世宗乾纲独断,好折辱臣下,耽于声色和道术, 明代总体政治形势转衰,然而他善赖监察官控制政局,进一步发展了巡按管理监 督制度,世宗朝巡按纠劾63起大要案涉及443名官员,同期巡抚只纠劾大要案17 件;穆宗朝巡按和巡抚各纠劾大要案19件;万历前10年张居正柄国,励精图治, 纲纪复振,但张居正对巡按颇多贬抑。神宗亲政后不久即荒怠无道,巡按缺员不 配、考察不行。神宗朝巡按纠劾大要案63起,有44个案件采取宽宥或革职的方式 处理,显示纲纪的基本面已经遭到破坏,同期巡抚只纠劾大要案33起。 熹宗和思宗朝,是巡按制度式微时期。熹宗文化水平低又耽于玩乐,更兼魏 忠贤乱政,正直的御史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巡按公正执法的政治环境彻底遭到破 坏。其在位7年间巡按提起纠劾案7件,被纠劾者除1名三品官员外都是低级官员, 引 言 3 处理方式基本是革职,显示巡按制度基本虚无化。思宗不识君主之体,逐正任邪, 不思振兴纲纪,终酿亡国之祸。其在位17年间巡按提起纠劾案14件,其中崇祯五 年至十六年无一纠劾案。案件的处理基本都经过部议,一般采取章下有司的方式 处理,多数不了了之。思宗还多次贬斥纠劾权贵的御史,甚至时常杖责御史。巡 按倍受尊崇的地位和曾经显著的作用已经一去不返。 明代巡按制度研究以明实录类纂司法监察卷为基本史料的分析 4 一、明代巡按的职权及其运作 一、明代巡按的职权及其运作 巡按的法定职权是其发挥政治作用的基础。巡按的基本职权或曰核心职权是 监察权,其掌握之人事权、司法权、军事权或多或少带有监察性质和间接性质, 少数重大复杂者方能例外。巡按是皇帝的耳目和在地方上的代表,故在基本的权 力之外,又衍生出其它一些非正当权力或曰法外权力。明代注意要求巡按行使权 力时持其大体,防止巡按陷于具体事务而不能自拔。为防止巡按滥用职权和失职 渎职,明代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和科学的巡按权力运作理论和制度,实践中产生 了良好的效应。 (一)明代巡按的职权(一)明代巡按的职权 明代制定的有关巡按职权的法规比较多,例如洪武时的巡按七察 、 出巡 事宜以及嘉靖时的满日造报册式等。其中, 满日造报册式共28条,从 巡按履职报告的角度全面反映了巡按的职权,是巡按制度成熟阶段的产物。根据 满日造报册式 ,巡按的职权大致可分监察权、人事权、司法权、行政权、军 事权以及专项调查权等。监察权包括纠问权、纠劾权、戒饬权,以及检查嘱托公 事、非法用刑、克害军士、侵盗仓粮、诬害刁讼、滥取民财、罚害军民、淹禁罪 囚、科差奸弊、豪强害人、抢掠奸淫、聚众赌博、民间奢侈等违法违纪行为;人 事权包括考满权、考察权、荐举权、礼待权等;司法权包括审理或会审罪犯、审 录罪囚、追赃罚、督捕盗贼等;行政权包括举明孝义节妇、兴革军民利病、存恤 孤老等; 军事权包括督促军务等; 专项调查权指对皇帝交办案件或事项进行调查。 另外,巡按作为御史, “凡朝廷政事得失,天下军民利病,许直言无隐。 ” 以下 对巡按的基本职权,结合案例加以介绍。 1、监察权 大明律规定: “在外五品以上官有犯,奏闻,请旨,六品以下听分巡御 史、按察司并分司取问, ”军职一律奏闻请旨。这一规定原则上划定了巡按的监 察权限。 明宪宗实录卷 1。 一、明代巡按的职权及其运作 5 (1)纠问权 纠问权指巡按对于所监临地方六品以下非军职官员的违法违纪行为,直接立 案调查、审问并提出处理意见的权力。嘉靖十三年,巡按季新芳“行部至广平县, 城门发铳,新芳至而铳猝发,被惊。新芳怒,笞铳手,并笞知县周谧,又用左右 诬谓其居官多不法,恐见按治,故使铳手谋害,遂执谧及典史田经付推官杨经鞫 讯。谧等不服。经知狱不就,以新芳怒盛,重违其意,乃文致它事,诬谧、经侵 分修城缗,坐以监守自盗律。广平府知府李腾霄不能平,诣新芳辩析之。新芳愧 愤,遂诬腾霄主使谧谋害己,并奏之。 ” 此案中,周谧“谋害巡按”案的线索由 巡按自己“发现” ,季新芳向地方官员了解周谧的情况: “左右诬其居官多不法, 恐见按治,故使铳手谋害”则属初核行为, “执”即逮捕,而“鞫讯”即审理, “坐 以监守自盗律” 、 “并奏之”指论罪上奏。由此案例析之,纠问的基本程序可以归 纳为“获取案件线索、初核、逮捕、审理、提出处理建议并上奏、皇帝决定。 ” 纠问权的行使,始终由巡按主导,缺乏监督制约,容易酿成冤假错案。 (2)纠劾权 此处纠劾权, 专指巡按在巡察过程中, 对于监临地方的五品以上官员和军官, 经过初核认为其有违法违纪行为,上奏请求对其予以处理的权力。完整的纠劾权 包含初核权、弹劾权、调查权、审理权、处理权等,其中巡按的法定纠劾权是初 核权(注:明代不许风闻奏事,巡按当然享有初核权)和弹劾权。纠劾的规范程 序是“获取案件线索、初核、弹劾、调查、审理论罪、皇帝决定。 ” 实践中,纠劾权的行使模式不够严谨规范,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其一, “巡 按劾奏、都察院鞫之或三法司鞫之或三法司锦衣卫鞫之。 ”这种模式明代一贯用 之,法司可以鞫之并论罪,锦衣卫鞫后一般要由法司论罪,也有少数例外。永乐 十年冬十月丁卯,巡按四川监察御史滕宗智劾奏: “四川按察使谭友得材质庸下、 行上污浊,不可以玷风纪。 ”命都察院治其罪 。永乐十三年秋七月癸亥,巡按山 东监察御史林硕劾奏: “山东布政使司参议魏瑛乱人伦,有鸟兽行,宜力显戮。 ” 上命三法司、锦衣卫鞫之,竟磔于市 。其二, “巡按劾奏、兵部吏部等讨论提出 处理意见。 ”这种模式在明中后期应用得较多,可以有效制约巡按的权力,但效 明世宗实录卷 170。 明太宗实录卷 133。 明太宗实录卷 166。 明代巡按制度研究以明实录类纂司法监察卷为基本史料的分析 6 率比较低且易产生曲护。成化八年十一月丙午,巡按陕西监察御史苏盛奏: “今 年六月,虏众入平凉、靖虏等境,前后杀掠一千七百六十人、马骡牛羊十万五千 七百余以去。指挥黄庆、陈泰等失于防御,罪宜究问。 ”章下兵部曰: “庆等固宜 究治,但虏方入寇,兵力不敌,宜姑令停俸戴罪立功以赎。 ”从之 。其三, “巡 按劾奏、命巡按自鞫治或皇帝直接认可巡按所奏事实” 。这种模式永乐时始用, 英宗朝应用较多,效率高但缺乏监督制约。永乐十五年五月辛卯,巡按云南监察 御史刘洁劾奏: “云南布政司右参政姚肇私受商人贿赂,坏乱盐法。左布政使周 敖, 右参政濮铬坐视不举, 俱应逮问。 ” 上曰:“藩翰大臣贪黩如此, 何以责郡县?” 命洁鞫治 。洪熙元年六月,巡按江西监察御史王缙绅奏: “按察司副使申岳等昧 于宪体,及诸理问断事推官不谙刑律,皆应黜降。 ”上曰: “按察司振饬纪纲,理 刑官辩明曲直,其可授之非人,吏部即选人代之。 ” 其四, “巡按劾奏、抚按讯” 。 这种模式在明中后期应用得比较多,优点是操作便利,缺点是巡按容易控制处理 过程。万历十三年正月丁酉,命福建抚按即调原任总兵王尚文,按臣杨四知纠其 贪也 。其他还有“巡按劾奏、按察司鞫之”等比较罕见的模式。 (3)其他监察权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戒饬权。戒饬权类似于行政警告。巡按对于 六品以下非军职官员有纠问权,自然可以戒饬。对于五品以上官员和军官,可代 皇帝行使之。 正统元年春正月甲午, 行在吏部奏广西左布政使周干托故不躬朝觐, 令都事代行,请治罪。上以广西僻远,况干独员仕事,姑宥之。仍令巡按监察御 史责其罪状,使臣下所知警 。其二,照刷文卷。指书面审查地方衙门和官员的 公务办理情况,是了解官员表现的重要途径。照刷文卷先是专门派御史为之,嘉 靖十二年始“命巡按兼理。 ”照刷文卷分卷宗的搜集、分类、编号、照刷等程序, 结果分为“照过” (事完结而无违枉) 、 “通过” (事未可完结而无违枉) 、 “稽迟” (事已行、可完而不完) 、 “失错” (事已行已完、虽有违枉而无窥避) 、 “违错” (事 当行不行、当举不举、有所规避) 、 “埋没” (钱粮不追、人赃不照之类) 。其三, 明宪宗实录卷 110。 明太宗实录卷 188。 明宣宗实录卷 2。 明神宗实录卷 157。 明英宗实录卷 13。 大明会典卷 210都察院照刷文卷 。 一、明代巡按的职权及其运作 7 检查庶政。主要指实地考察国家政令的执行情况,涉及吏户礼兵刑工的各类政务 都在考察之列。巡按担负检查庶政的权责,有利于督促国家政令的贯彻执行,也 有利于现实考量地方官员的施政表现。其四,专项调查。指巡按对于皇帝等交办 的勘合事件进行了解汇报的行为。 弘治九年, 孝宗以湖广镇巡等官迟误奏报贼情, 下巡按御史查勘,御史曾昂查清情况后,俱下都察院覆奏 。其五,豁免建议权。 相当于撤销犯罪官员的指控或处分。万历年间,湖广巡按史学廷,请豁犯官谢世 爵,生员沈机、仇国彦等,为郢中激变之狱也 。 2、人事权 巡按的人事权,主要是参与考察考满以及巡察后提出黜陟意见,以及奖劝良 吏、纠正超编配人等。明中后期,地方人事权基本由抚按共同执掌,法令明文规 定巡抚主导,但实际上二者相互和同甚至巡按更胜一筹,弘治四年都察院右都御 史白昂言: “今天下文武官员黜陟皆以巡按所报贤否为据。 ” 巡按在人事权方面 能够侵凌巡抚的内在原因是,巡按代表皇帝且与地方利益纠葛少,巡抚任职时间 较长与地方利益纠葛多且更多地代表地方势力,中央自然更加信任巡按,而且抚 按意见不统一则引起中央的调查进而导致误报的一方获罪,与地方利益纠葛多巡 抚往往委曲求全息事宁人。嘉靖以后,抚按行使人事权力,往往滥寄耳目自作主 张,而不遵从逐级开报的规矩,损害了正常的行政管理秩序,也使地方人事权力 进一步向抚按集中。 (1)考察权 明代朝觐考察六年一行,主要目的在于淘汰不良官员。明前期巡按的考察对 象主要是布按二司属官和府州县官,布按二司堂上官由吏部、都察院考察。永乐 元年诏“其令巡按监察御史及按察司凡府州县官到任半岁之上者,察其能否廉贪 之实具奏。 ” 宣德十年谕: “直隶府州县从吏部差官及巡按考察,各布政司州县 从布政司及巡按考察,布按二司堂上官从吏部、都察院考察,属官从巡按、按察 司考察。 ” 景泰七年,诏“布政司、按察司官悉听巡抚同巡按官一体考察,具奏 明孝宗实录卷 114。 明神宗实录卷 440。 明孝宗实录卷 49。 明太宗实录卷 25。 明宣宗实录卷 68。 明代巡按制度研究以明实录类纂司法监察卷为基本史料的分析 8 罢黜, ” 首次确认了巡按对布按司堂上官的考察权,后于弘治六年形成定制。至 于武官,宣德十年始,在外都司卫所首领官并断事等官从巡按、按察司考察。弘 治十七年,敕令抚按对所有地方官员出具考察意见、吏部都察院审核具奏,之后 渐改为抚按考察布按二司,布按二司考察其他地方官员、其考语由抚按审核后转 奏。明初至正统四年左右,敕令巡按与按察司考察官员,或用“御史及按察司官” 的表述或只提监察御史 ,明示巡按在考察府州县官时的主导地位。正统十四年, 敕令始称“在外听巡抚及御史该司等官考察得实, ” 明示了巡抚在考察中的主导 地位。 (2)考满权 指对于任职满一定期限官员的任职表现进行全面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留 任或黜陟的制度。明代实行九年考满制,考满结果分为称职、平常和不称职。明 前期巡按无对布按二司官考满之权。后来由于耽误工作、交通不便、差费过高及 官员职务变化过速等原因, 地方官员的考满权逐渐落入抚按之手。 嘉靖四十二年, 诏令地方官员有事不能赴京由抚按官考满,同年又规定府州县官“免其赴京,令 抚按从公具贤否与闻。 ” 于是,抚按全面取得了对府州县官的考满权。考满权由 抚按共享,一般抚按先分头考核、再协商得出考满结果,然后上奏考满结果和黜 陟建议,同时令被考满对象复职;个别抚按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双方分别上奏, 由朝廷另行派人调查核实。 (3)巡察考核权 即巡按于巡察结束后, 对所按临官员出具考语、 提出黜陟意见并上奏的权力。 这些黜陟意见经皇帝阅批后交吏部存档备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效力。巡按行使这 项权力无须巡抚参与。 (4)举荐权 举荐权包括举荐官员和举荐人才两种权能。举荐官员要列举其廉勤公谨的事 实。举荐官员又分为根据考满考察结果的举荐和巡察后的举荐二种,前者要会同 巡抚行使,后者由巡按单独行使,前者经审核后即产生法定效力,后者只是参考 明英宗实录卷 266。 明世宗实录卷 145。 明英宗实录卷 179。 大明会典卷 12吏部考核 。 一、明代巡按的职权及其运作 9 性的意见。举荐人才指考察学校中有培养潜力之生员向有关部门报告,由巡按单 独为之。 3、司法权 巡按担负之司法权,侧重于重大复杂案件及冤狱滞狱诏狱、职官案件,侧重 于以狱鉴官。司法权是明代巡按的重要权能之一,终明之世享有之。正统十三年 八月,刑部奏请诸巡视御史不得理讼,南京监察御史吕昌上言“理之如故” ,英 宗支持了吕昌的意见 ,从而使刑部取消巡按司法权的企图落空。景泰三年,诏 令“各处巡抚、巡按官员专以禁盗抚民为上,务在盗止民安。其余争讼等项末节 小事,悉付所在官司从公问理回报, ” 即要求巡按不宜管辖一般的民刑案件,防 止巡按陷入日常琐事,保证其集中精力于维护纲纪之重任。 (1)接待军民词讼,审理冤狱滞狱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其一, 所有的军民词讼, 巡按都应当接待, 且要置立文簿、 抄写告词、编成字号、用印关防,还要分类发送到有关衙门,限期回报处理结果。 其二,巡按须要“伸理狱囚冤滞。 ”宣德时诏, “直隶令巡按御史,在外令按察司审 察军民衙门刑狱有冤抑者。 ” 正统时诏“在外各司、府、州、县赦所未原及以后该 问狱囚果有冤抑者,听原问官司及风宪官即与辩明,或情有可矜,法有可疑,难于 理解者,从实具奏处置,不许深刻枉人。 ” 万历时明确将滞狱之责归于巡按御史, 谕法司: “近来各处岁报重囚,一省有至千余人者,所处决止三四人,余仍淹禁, 死于捶楚。此皆巡按御史故违明旨,坚蹈宿弊。其查参以闻。 ” (2)审问职官案件和皇帝交办的其他案件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自行决定审理六品以下非军职官员案件。审问 一般会同按察司、分司进行,共同商量提出处理意见奏报。其二,亲自审问告按 察司官及伸诉各司官吏枉问刑名的案件。其三,奉旨审问五品以上非军职官员、 府州县官和军官案件。其四,审问皇帝交办的其他案件。 (3)审录罪囚 审录罪囚是对已结案件进行复核。明初巡按无审录罪囚之权,宣德八年始谕 明英宗实录卷 169。 明英宗实录卷 216。 明宣宗实录卷 101。 明英宗实录卷 179。 明英宗实录卷 179。 明代巡按制度研究以明实录类纂司法监察卷为基本史料的分析 10 “天下重囚,遣的当官分临各处,公同巡按详审处决。 ” 惯例是:五年大审录罪 囚。两京命司礼监及守备官会三法司,在外分遣郎中、寺正等官会巡按御史。后 规定巡按“凡至按临处所,先将罪囚审录” ,也即除五年大审录外,巡按每次巡 察都要随时审录罪囚。会同审录原则上“宪臣主于执法,部臣主于宽恩” ,审录 结束后由巡按具本付刑部差官带回京复命 ,显示巡按在审录中居于实际上的主 要负责的地位。抚按审录罪囚“皆驳回再问”即都发回重审,即实行书面、间接 的审理,而亲自审问罪犯的很少 。 (4)会审死囚、监决死囚和执行皇帝交办的刑罚 会审的死囚包括监候和立决。弘治二年诏,立秋时将监候死囚“转行各该巡 按,会都布按三司,并分巡分守。南北直隶行移差去审刑主事,会同巡按,督同 都司府卫从公研审。 ” 正统元年五月戊寅,敕谕云南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及巡 按监察御史曰: “尔等具奏会审过真犯死囚二十九名,朕已备悉其罪。敕至,即 再会官公同审理,果无冤者,依律处决。 ” 巡按还负责执行少量重要刑罚。宣德 四年春正月,巡按山西监察御史沈福奏: “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行在都察院移 交处决山西重囚。 缘各人皆应秋后行刑, 今前四日已立春, 审律揆时, 未敢专决。 ” 正统二年, 巡抚辽东左佥都御史滕昭等奏宜治巡守指挥孙昱等人之罪。 上曰: “都 指挥以上姑宥其罪,余令巡按杖而释之。 ” 4、军事权 巡按的军事权主要是清理军务和督促边防军务等军事监督权,以及提出军事 建议等。兹举几例说明之。宣德年间,河南道监察御史赵俨往河南清理军伍,非 法杖死无罪九人 。正统年间,巡按陕西监察御史李奈奏陕西都司、行都司所属 卫及直隶潼关卫岁造军器皆因循怠惰。上曰: “御史言是,官吏姑恕之,第责取 罪状,其未完之工,巡按御史及按察司官严监之。 ” 天启时,辽东经略袁应泰收 大明会典卷 211, 都察院审录罪囚 。 参见明神宗实录卷 43,万历三年十月癸未暴孟奇、张宪翔报审录罪囚事。 明宪宗实录卷 94。 大明会典卷 210, 都察院二 。 明宪宗实录卷 292。 明宣宗实录卷 50。 明英宗实录卷 30。 明宣宗实录卷 48。 明宣宗实录卷 48。 一、明代巡按的职权及其运作 11 蒙古降兵于城,辽东巡按御史张铨力言拒纳降兵,可惜正确意见未被采纳 。 (二)明代巡按职权的运作 (二)明代巡按职权的运作 明代在赋予巡按巨大权力的同时,建立了较为科学的巡按职权运作理论体系 和制度体系,对权力进行规制。理论体系促进了制度体系的科学化、统一化、完 备化,实践经验又不断深化和丰富着统治阶层对巡按制度的认识。 1、明代巡按职权运作理论试析 明代巡按职权运作理论主要包含价值理论、保障理论、监督理论和动力理论 等,其中,以价值理论为核心,构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多由太祖所创, 后世皇帝、大臣在实践基础上亦有所阐发。 (1)巡按至关重要理论 该理论包含两层思想:巡按是风宪官而风宪官的职责是极为重要的;巡按在 风宪官中是最能了解地方实情的。其一,是风宪官的特殊重要性理论。太祖说: “民之休戚系于牧民者之贤否,咨询得失,激浊扬清则系乎风纪之职。 ” 宣宗说: “都察院受朝廷耳目之寄,掌国家纪纲之任,用得其人,则庶政清平,群僚警肃, 用非其人,则百职怠驰,小人横恣。 ” 其二,是巡按廉访宜真理论。太祖对巡按 说“朕深居九重之中,所赖以宣布条章申达民情者,皆在汝等” 。嘉靖二十六年 十二月,巡按山东御史党承赐劾参议徐鹤龄、知州李时新讦滥不职。总理河道都 御史詹瀚言二人可用,吏科左给事中张汝栋参议二臣举劾错迂,宜行覆勘。吏部 言: “巡按廉访宜真,乃河道止以专职效劳,论荐未可厚责。 ” 神宗在万历五年 也提出“抚按知之必真”的观点 。巡按“廉访宜真”理论的内在原理是:巡按 与地方官员利益纠葛少,个人素质高,再辅之以严格的管理监督,故而认识和判 断事物较为客观公正。同时,巡按在地方工作的时间又较其他专差御史为长,既 熟悉地方政体,又更了解实际情况。基于这一理论,明代将巡按工作作为地方政 治建设的重中之重,赋予巡按巨大权力并大力加强巡按队伍建设,巡按的巡察成 果也具有了优先的效力。 孟森著: 明史讲义 ,中华书局 2006 年版,第 223页。 明太祖实录卷 156。 明宣宗实录卷 45。 明世宗实录卷 331。 明神宗实录卷 67。 明代巡按制度研究以明实录类纂司法监察卷为基本史料的分析 12 (2)巡按独立行使权力理论 明代核心统治阶层认识到,要使巡按的权力有效发挥作用,前提要保障巡按 行使权力不受不正当干预。明代巡按制度的设计处处都贯穿着这一思想。巡按黜 陟取自上裁、出巡由皇帝点差、直接向皇帝报告巡察情况,以及巡按得纠劾都御 史、可以对自身的考察结果进行申诉等制度,无不表明皇帝排斥中央有关势力恶 意控制巡按的意图;巡按不受地方巡抚及布按都司的管辖,又体现了排除地方势 力对巡按正确行使权力干扰的思想;巡按有常设的专门衙门,会同巡抚等行使监 察人事司法等权力,特别是对六品以下官员直接拿问,从而获得了地方官员的追 随,取得了履行职权必要的政治经济资源。 (3)巡按需要严格监督理论 明代皇帝对巡按权力腐化的可能性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反复强调要对巡按权 力进行制约监督,并严防巡按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太祖要求巡按“处事之际须据 法守正,务得民情。惟专志以立功,勿要名以取誉。 ” 宣宗曾指出当时御史队伍 “尚溺积习之弊,朋比于下,有挟公法以报私忿,深文刻薄,重私情而忽公法, 肆无忌惮” ,要求右都御史顾佐“自今宜详慎苛察,凡事务致明审。 ” 英宗曾指 责“出巡者或虚张声势而无益于事;或擅作威福而有害于人, ” 天顺二年又指出 (御史) “中间亦有操行不谨,任意妄为,及出巡于外,往往虚张声势,凌虐军 职,贪图贿赂,颠倒事情。 ” 代宗敕令, “近闻监察御史中有不得其人,或素行 不端,廉名少著;或持宪失体,处事乖方;或文移欠通,轻浮少实;或假公济私, 不畏清议” ,要求都察院“严加考察,具名以闻,毋徇私曲,乃惬群情。 ” 等等。 根据巡按权力需要制约监督理论,明代建立了巡按工作以卑临尊、一岁一更、任 职回避和履职回避、巡按与巡抚等分享地方权力、奏事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