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培训课件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师 杨政锋2019年4月17日 1 综合医院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政策依据 1 中医药事业发展 十一五 规划 国中医药发 2006 42号 2 关于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意见 国中医药发 2008 14号 3 国务院 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 2030年 国发 2016 15号 4 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评估细则的通知 2009年出台 2016年重新修订 2 基层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政策依据 根据 中医药事业发展 十一五 规划 要求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 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 国家卫计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 从2007年起 大力在中西部地区所有的县 乡 村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推广覆盖率要求达到100 并编写了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 系列丛书 3 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 2016 2030年 为加强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建设 提高队伍素质 开展中西医协作 丰富务手段 拓展服务领域 使人民群众在接受西医药服务的同时 能够享受到安全 有效 及时 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 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 构建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体制 4 基层开展中医服药适宜技术的政策依据 综合医院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政策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 2030年 指出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 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 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 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国综合医院中医推进工程将在全国范围内与合作的综合医院紧密结合 全面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全面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 全面享有中医医疗服务 全球范围提升中医影响力 为人民健康服务 5 常用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药物贴脐疗法它是辨别病情后 选择针对病情的中草药研成细末 用适宜的赋形剂制成敷贴 直接贴敷穴位 通过药物的穴位刺激和药物的作用 激发抗病潜能 增强免疫力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 6 穴位贴敷药物的备制 1 根据病情 选择药物配方 2 粉碎药物 过筛取极细末备用 3 将药物加入适量赋形剂 如温水 米醋 蜂蜜 相应药物针剂等 制作成厚薄均匀 大小能填满敷贴的剂型 备用 4 清洁皮肤 将敷贴对准相应穴位粘贴 使药物和皮肤充分接触 7 8 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 严格消毒 预防感染 认真覆盖 保证疗效 询问病情 防止毒性反应 注意保暖 防止受凉 间断用药 疗程宜短 密切观察 严防过敏 9 五官科常用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点眼法 是用药物制成水 散等剂型 将其点入眼角 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操作方法 病人坐于避风静处 头部仰起 双目上视 将下眼睑向下掰开 使所点药液滴入脸内1 2滴 轻轻将上睑提起并同时放松下睑 使药液均匀分布于眼内 令患者用手指压住大眦泪窍处 闭目仰面数分钟 待药力已行 再渐渐睁眼 每日一般点3 4次 遇有急重者 可每隔数分钟或半小时点眼1次 酌情而定 点眼后 患者以手指按摩鱼尾穴数次 以助行其气血 闭目数分钟 俟药力已行 即可睁眼 若点散剂时 闭目时间 应适当延长 俟药力逐渐溶化 以发挥更好的功效 适应证主要用于外障眼病 注意事项 1 点入药物应严格消毒处理 2 只能将药点入目内眦处 药水只能点一 二滴 药粉只能点一 二粒芝麻大 3 应谨慎使用该法 避免刺激 10 五官科常用中医特色疗法 耳内吹粉法是用管状物品 将药散吹入耳内 以治疗耳部疾病的一种方法 耳内吹粉法具有清热解毒 收敛千水等作用 对外耳及中耳炎有一定的疗效 操作方法吹药前先清洗外耳道 然后用纸筒或细竹管或喷粉器 将药散吹入耳内 每日吹34次 每次吹少许 2 适应证急慢性外耳及中耳炎症 3 注意事项 1 每次吹入药前 都必须认真清洗外耳道以免药物堆积 妨碍脓液引流 2 每次吹入的药散量不能多 以免阻塞外耳道 影响引流 11 五官科常用中医特色疗法 敷脐法是选用适当药物 制成一定的剂型 粉 糊 膏 填敷脐中 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脐名神厥 在神厥穴贴敷药物以治病的方法即敷脐法 敷脐法利用肚脐敏感度高 渗透力强 渗透性快 药物易于穿透 弥散而被吸收的特点 用以防治疾病 注意事项 1 数脐药物应少而精 尽量研为细末应用 以促药效充分吸收 2 敷药前应先将脐部擦拭干净 脐病或有感染者禁用 3 注意保护皮肤 加用膏药烘烤不可太热 严防烫伤皮肤 4 本法一般无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一旦个别患者对某种药物出现局部红肿 痛痒等过敏现象 可措去药物 5 对急症 急性病等 在未确诊前不宜敷脐止痛 以免延误病情 确诊后再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2 五官科常用中医特色疗法 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 给予适度的揉 按 捏 压 使其产生酸 麻 胀 痛等刺激感应 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施术方法首先选择1 2组耳穴 进行耳穴探查 找出阳性反应点 并结合病情 确定主 辅穴位 以酒精棉球轻轻擦拭消毒 左手手指托持耳廓 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 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 对准穴位紧紧贴压其上 并轻轻揉按1 2分钟 每次以贴压5 7穴为宜 每日按压3 5次 隔1 3天换1次 两组穴位交替贴压 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注意事项 1 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 以免脱落 2 夏天易出汗 贴压穴位不宜过多 时间不宜过长 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3 如对胶布过敏者 可改用粘合纸代之 4 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 13 五官科常用中医特色疗法 穴位注射法是将药物注入穴位 压痛点及反应点而产生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由于本法兼具针刺和药物双重作用 既弥补了外用药物不易渗透穴内之不足 又可增强 延长刺激效应 因而疗效显著 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内 外 儿 皮肤 五官等科的疾病 1 操作方法 1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 用无痛快速进针法 进针后上下缓慢提插 刺到反应点 探到酸麻胀等特殊反应时 回抽无血 再注入药物的方法 2 注意事项 1 应准确选定所需穴位 以免影响效果 局部要常规消毒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感染 2 对一些可能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应谨慎使用 注射时针刺得气后应稍退针 回抽无血后再注射药液 3 孕妇不宜在腰骶部及下腹部注射 以防引起流产 酒后 饭后以及强力劳动过度时不可立即行穴位注射 以免引起休克 14 五官科常用中医特色疗法 发泡法又名天灸 水泡疗法 是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贴于穴位或患部 使局部充血 起泡的方法 发泡灸注意事项 1 根据病情选择穴位和药物 方可取得预期效果 2 发泡药物有腐蚀性和刺激性 必须敷到应发泡的部位并予以包扎 以防药物流失损伤其它部位皮肤 3 水泡挑破与否均可 但要注意清洁 预防感染 如一旦感染 可外涂或外敷消炎药物 4 一次发泡后 如仍需在原处进行第二次 第三次发泡者 必须待皮肤愈合恢复后才能进行 5 在使用本法的同时 可据病情需要同时内服药物或配用其它疗法 以提高临床效果 15 五官科常用中医特色疗法 熏洗法是用药物煎汤 乘热在患部熏蒸 淋洗和浸浴的方法 熏洗法借助热力和药力的综合作用 达到解毒消肿 止痛 止痒 祛风等目的 操作方法根据不同病情选用适当药物煎汤 先乘热熏蒸患部 待药液温凉后 即用其淋洗或浸浴患部 熏洗次数和时间长短当视病情和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每日2次 每次30分钟左右 注意事项 1 熏洗时 药液温度要适宜 2 要使蒸汽热度适中 并掌握好患部与盛药液器皿的距离 以免烫伤或灼伤患部 3 熏洗时 要注意防寒保暖 5 眼部的新鲜出血性疾患 或脓成已局限的病灶 及恶性肿瘤者忌用本法 16 五官科常见疾病特色中医药疗法 一 中耳炎 中耳炎是指中耳发生的化脓性或非化脓性 渗出性 炎症 有急性 慢性之分中医称 脓耳 聤耳 临床诊断 1 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中耳外伤性因 或有急性中耳炎病史 2 耳闷 阻塞感 耳痛呈搏动性跳痛 或耳内流脓 或反复发生流脓 3 伴耳鸣 听力减退 急性者有发热 头痛等全身症状 4 听力检查多为传导性耳聋 有时出现混合性耳聋 5 非化脓性者鼓膜内陷 鼓室积液时鼓膜呈油黄或淡黄 化脓性者鼓膜外凸 穿孔后有分泌物搏动涌出 中药外治不分型 17 中耳炎的特色中医药疗法 一 穴位注射法药物 林可霉素0 5 1ml 利多卡因0 5 1ml 地塞米松0 5 1mg 穴位 医风穴 翳风穴在耳垂后方 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方法 用2 5ml注射器吸取药2 5ml刺入穴位 产生针感回抽无血后注入药液1 2ml 18 一 中耳炎的特色中医药疗法 二耳内吹粉法处方1 黄连12克枯矾4 5克冰片0 6克 处方2 冰片1克朱砂0 3克玄明粉硼砂各1克 处方3 猪胆1个白矾12克冰片2克臭大姐2个 方法 方1先将三种药混合 共研细末吹耳 每日1 2次 连用5天 方2各药分别研成极细粉末 均匀混合后备用 用时先以棉签将患耳中的脓液擦干净 然后吹药适量 1日1次 连用3 7天 方3猪胆切一小口 余药共研细末填入 阴干或炙干 取出药末装瓶备用 用时每日吹耳2次 7天1疗程 方1适用于非化脓性中耳炎 方2适用于急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方3适用于晚期久治不愈的中耳炎 19 五官科常见疾病特色中医药疗法 二 天行赤眼俗称红眼 为时行疠气所致的一种白睛红赤肿痛的眼病 其临床特点为发病急剧 1 常有与红眼患者的接触史 2 病初起 患眼红赤涩痒交作 怕热羞明 眼痛流泪 迅即上症加重且眵多胶结 或有发热 流涕 咽痛等全身症状 3 检视眼部 胞睑微肿或红肿 白睛显著红赤或肿胀 或白睛有点状 片状溢血甚者可遍及整个白睛 愈后多不影响视力 中药外治一般不分型 20 二 天行赤眼 红眼病 的特色中医治疗 一 熏洗法处方1 千里光 又名九里明 木贼各9克银花陈艾各6克花椒10粒 方法 上方加水800毫升煎后去药留液 趁热倒入暖水瓶内 患眼对准瓶口 利用药物热气熏蒸 待药汤温度不高时 用消毒棉花或纱布蘸洗患眼 每次约10分钟 每天2次 连用1 2天或至愈 主治急性结膜炎 处方2 桑叶30克 野菊花 金银花各10克 方法 先将药倒入砂锅内 加凉水500毫升浸泡10分钟左右 再用文火煎开15分钟 端下砂锅 先用热气熏患眼10分钟过滤取其药液用消毒纱布一块蘸水反复洗患眼5分钟 药凉为止 每日3次 3天为个疗程 主治急性结膜炎 21 二 天行赤眼 红眼病 的特色中医治疗 二 湿敷法处方 黄柏30克 菊花15克 夏枯草15克 方法 上药加开水500毫升浸泡2小时 用纱布滤过 以此药汁外敷或洗眼 每次约10分钟 每日2次 连用1 2天或病愈停用 主治急性结膜炎 22 五官科常见疾病特色中医药疗法 三 角膜炎角膜炎是受微生物的侵袭 外伤或化学物理性刺激所引起的炎症 属中医学之花翳白陷 聚星障 白睛干涩 混睛障 等范畴 诊断依据 1 可有角膜外伤史 并有疼痛 怕光 流泪 视力模糊 2 眼睑痉挛 睫状充血 角膜上有灰白色浸润点 稍突起 以后浸润的表面坏死 脱落 呈灰白色凹陷而形成溃疡 严重者可伴有虹膜炎性反应 轻者瞳孔反应迟钝 重者可有前房积脓 23 三 角膜炎的特色中医治疗 一 点眼法处方 青鱼胆方法 将青鱼胆阴干 研碎过筛取极细粉末 点于眼角上 早晚各1次 3日即愈 主治肝经风热角膜炎 24 三 角膜炎的特色中医治疗 二 熏洗法处方 桑叶 菊花 银花 防风 归尾 赤芍 黄连各适量 方法 上药煎沸趁热先熏后洗 主治肝经风热型角膜炎 25 五官科常见疾病特色中医药疗法 四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为机体对某些变应原 亦称过敏原 敏感性增高而呈现以鼻腔粘膜病变为主的 型超敏反应 并常伴发过敏性鼻窦炎 相当于中医学之 鼻鼽 临床诊断 1 本人及家庭中常有其他过敏疾病史 2 临床以突然和反复发作鼻内奇痒 连续喷嚏 多量水样鼻涕为特征 3 检查 鼻粘膜苍白水肿 鼻分泌物涂片可查出较多嗜酸性细胞和肥大细胞 26 四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特色治疗 一 点滴法处方 苍耳子 辛夷花 黄芩 黄芪各20克 白芷8 白术8克 防风6克 青黛5克 芝麻油250ML 制法 将药物切碎 放入锅中 加入芝麻油 小火加热至芝麻油沸腾 至药物枯黄时离火候冷装蒜瓶备用 临用前装于滴鼻管中每支10毫升 用法为每日3次 每侧3 4滴 连滴1周为1疗程 该法治疗鼻部疾病114例 疗效以过敏性鼻炎最好 显效率80 好转率60 27 四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特色治疗 二 薄贴法处方 白芥子50 细辛30 甘遂20 方法 上药烘干 共研细末 过筛 用鲜生姜汁或蜜糖调成药膏 于每个伏天的第1天贴敷 取穴 肺俞 风门 大杼 膏肓 肾俞脾俞 每次3个穴位 贴1 3小时 病人感觉灼热难受时 可提前将药物自行除去 如局部皮肤未愈 第二次暂停贴 注意事项 孕妇 血证及明显实热证者禁用 治疗期间 禁食生冷 避免感冒 嘱其多做鼻部按摩 以疏通经络 提高疗效 28 四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特色治疗 三 发泡法处方 斑蝥 白芥子各20克 方法 用时取粉适量 以水 醋或蜂蜜调成糊状 不宜太稀 以免流益 病人仰坐或仰卧 用胶布一小块 中间剪一黄豆粒大小的孔 先贴于印堂穴 然后将药直接涂于小孔之内 外以胶布贴盖 一般贴后3小时 儿童2小时 揭去 一次不愈者 一周后重复使用 4次1疗程 治疗205例 有效率97 1 亦治慢性鼻炎 29 四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特色治疗 四 耳穴压豆法处方 王不留行籽10克 方法与主治 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 主穴 过敏点 肺 内鼻 外鼻 配穴 肾 脾 肾上腺 皮质下等 规方法贴于选择的穴位上 要求有痛感 嘱病人每日压3 5次 每次约5分钟左右 压完后耳朵发热 外表发红为度 隔日换对侧耳 同时去掉旧的 每四周为1疗程 30 五官科常见疾病特色中医药疗法 五 鼻衄鼻衄是指鼻部不因外伤而出血 现代医学中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风湿热 某些急性传染病 白血病 再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尿毒症 维生素缺乏 药物中毒等均可出现鼻衄 临床诊断 1 鼻中出血 反复发作 难以自止 2 无外伤史 或与外伤无关 31 五 鼻衄的中医特色治疗 一 薄贴法处方1 大蒜30克 山桅子15克 处方2 黄芩15克白芨10克 方法 方1捣烂成泥 敷双足涌泉穴 以布包扎 每次3 4小时 1日或隔日1次 一般敷1小时 衄血即止 方2白芨研末 黄芩水煎汁 调白芨为膏 纱布包裹敷印堂穴 32 五 鼻衄的中医特色治疗 二 耳穴压豆法处方 王不留行籽 方法 固定耳穴 内鼻 外鼻 胶布贴压王不留行籽 要求局部胀痛 并使胀痛感向鼻腔传导为佳 嘱每日按压5 10次 每次3 5分钟 隔日更换1次 3次为1疗程 每疗程间隔1日 一般贴3个疗程 33 五官科常见疾病特色中医药疗法 六 口疮口疮又称口疡 其特点是口舌浅表溃烂 形如黄豆 多见于唇 舌 颊粘膜 齿龈 硬腭等部位 青壮年多见 常反复发作 西医称之为复发性口腔溃疡 亦称阿弗他性口炎 临床诊断 主要依据口腔内病变表现 其溃疡散在 布于口舌 溃疡较浅且中间凹陷 边沿整齐而有红晕 表面有浅黄或灰白色薄膜 溃疡面疼痛较剧 34 六 口疮的中医特色治疗 一 贴敷法处方 吴茱萸末5克大黄2克 胆南星3克 醋适量 方法 以醋调药末如膏 敷于双足心涌泉穴 每日换药1次 5 7日为1疗程 本法有引火下降或引虚火归元的作用 适用于各种证型 尤其是反复发作性的尤佳 35 六 口疮的中医特色治疗 二 贴脐法处方 细辛 烘干研末 方法与主治 以陈醋调药末成膏状 纱布包裹 贴于脐上 外用胶布固定 适用于虚火 浮火型 36 五官科常见疾病特色中医药疗法 七 慢性咽炎为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弥漫性咽部病变 常伴有其它上呼吸道疾病 为常见病 临床上多将此病分作三型 慢性单纯性咽炎 慢性增生性咽炎和慢性干燥性咽炎 37 七 慢性咽炎的中医特色治疗 一雾化吸入法处方 玄参20克大青叶15克牛蒡子10克金银花15克桔梗6克甘草6克薄荷9克方法 用雾化吸入器 将药液气雾吸入 每日2次 38 七 慢性咽炎的中医特色治疗 二 湿敷法处方 紫金锭30克 参三七15米醋适量 用法 上药共研极细末 分三次醋调敷于前喉结上方凹陷处 以纱布覆盖 胶布固定 并用醋经常保持湿润 隔日换药1次 39 七 慢性咽炎的中医特色治疗 三 摩擦法方法 令患者解开衣领正坐 仰头伸颈 术者以手蘸盐水提拧推擦患者颈部两侧之胸锁乳突肌 动作要快 约反复30 50次至皮肤呈紫红色为止 应随时以盐水扑打施术部位 以免损伤皮肤 一般1次即可减轻症状 可视病情连用3 5次 40 五官科常见疾病特色中医药疗法 八 急性扁桃腺炎急性扁桃腺炎是腭扁桃腺的非特异性急性炎症 也可伴有一定程度的咽粘膜及其他炎症病变 但以腭扁桃腺的炎症为主 可分为急性充血性扁桃腺炎和急性化脓性淋巴组织的炎症扁桃腺炎两类 41 八 急性扁桃腺炎的中医特色治疗 一 雾化吸入法处方 金银花30克 菊花30克 红花35克赤芍15克 麦冬15克 玄参15克 方法 上药制成水剂 每次用量15 20毫升 加水10 15毫升 经吸入器直接喷入咽喉部 每日1次或隔日1次 5天为1疗程治疗急性扁桃腺炎以及咽喉炎等症 42 八 急性扁桃腺炎的中医特色治疗 二 薄贴法处方 珍珠粉 独角莲 全虫 蟾蜍 僵蚕各30克 方法 共研细末 混匀后装瓶密封备用 轻型者 将药粉置于5分钱币大小的医用胶布中心 贴于下颌角处 5天后取下 可见少量淡黄色分泌物即可 1次用药不过0 5克 治疗急性扁桃腺炎 慢性扁桃腺炎 以及其他咽喉炎等症 43 九 五官科常见疾病特色中医药疗法 九 慢性扁桃腺炎慢性扁桃腺炎是因机体抵抗力下降及变态反应引起的腭扁桃腺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类似于中医的 虚火乳蛾 临床诊断 1 患过急性扁桃腺炎 扁桃腺周围脓肿的病史 2 症状表现咽部不适 发痒 微痛 3 外观所见 腭弓上部边缘水肿 圆柱状肥厚 粘连及扁桃腺周围脓肿穿破后的斑痕遗迹 44 九 慢性扁桃腺炎的中医特色治疗 一 咽喉涂布法处方 消肿碧玉散 硼砂9克 胆矾 冰片各0 9克 方法与主治 上药共为细末 用时以筷子蘸取少许点于扁桃腺上 每日3次 1周为1疗程 45 九 慢性扁桃腺炎的中医特色治疗 二 薄贴法处方 白毛夏枯草12克菊花20克金果榄20克金银花20克 方法 将上述药物粉碎 冷开水调成糊状外敷喉部痛处 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46 十 五官科常见疾病特色中医药疗法 十 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颌关节功能紊乱症是口腔科常见病之一 临床以下颌关节运动障碍 活动时关节区及其周围肌群疼痛 关节运动时发出杂音或弹响为特征祖国医学认为该病与痹证相似 47 十 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的中医特色治疗 一 敷贴法处方 三七4 5克地龙5克白芷3克红花3克乳香5克没药5克血竭6克桃仁9 5克钻地风6克 或市售独角药适量 方法将上药共研细 把药粉和赋形剂调和后 敷贴于患侧下关穴处 7天贴药1次 可连续用3 6张膏药 本法对颌关节功能素乱症具有活血止疼作用 适用于各阶段 48 十 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的中医特色治疗 二 热熨法处方 当归15克 白芷15克 薄荷15克 乳香 没药各9克 三七9克 红花9克 香附9克川芎9克丝瓜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学反思如何影响学生学习角色转变试题及答案
- 统计物理基本定律试题及答案
- 无人测绘考试试题及答案
- 音乐流媒体平台用户付费行为与市场细分研究报告
- 安全工程师在建筑施工计划中扮演的角色与试题及答案
- 2025特岗教师招聘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智慧校园安全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 家具设计的生态设计原则与实践案例研究试题及答案
- 深入解析幼儿园数学试题及答案
- 物业秩序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计划大全
- 量子通信平台下的宇宙观测-全面剖析
- 2025-2030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固体废物运输合同协议
- 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班会 课件
- 普法宣讲杨立新-民法典-人格权 编【高清】
- 2023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招企业校招+社招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上半年浙江省杭州市交通运输局所属事业单位统一招聘2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10.2 保护人身权(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 福彩考试题库目录及答案
- SL631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1部分:土石方工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