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合集.pdf_第1页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合集.pdf_第2页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合集.pdf_第3页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合集.pdf_第4页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合集.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合集.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化学练习物理化学练习 多组分体系 多组分体系 2006 4 25 一 选择题 1 598 15 k 时 与汞的摩尔分数为 0 497 的汞齐呈平衡的气相中 汞的蒸气压为纯汞在该 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的 43 3 汞在该汞齐的活度系数 hg 为 a 1 15 b 0 87 c 0 50 d 0 43 2 在恒温抽空的玻璃罩中封入两杯液面相同的糖水 a 和纯水 b 经历若干时间后 两杯液面的高度将是 a a 杯高于 b 杯 b a 杯等于 b 杯 c a 杯低于 b 杯 d 视温度而定 3 当溶液中溶质浓度采用不同浓标时 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溶质的活度相同 b 溶质的活度系数相同 c 溶质的标准化学势相同 d 溶质的化学势相同 4 下述体系中的组分 b 选择假想标准态的是 a 混合理想气体中的组分 b b 混合非理想气体中的组分 b c 理想溶液中的组分 b d 稀溶液中的溶剂 5 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 甚至枯萎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a 天气太热 b 很少下雨 c 肥料不足 d 水分从植物向土壤倒流 6 根据逸度 组成图 下面表达不正确的是 a ba虚线符合fa fa x a b ab 虚线符合fb kbxb c ab虚线符合f kbxb fa x a d adb实线符合fb fb a b 7 1 冬季建筑施工中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 常在浇注混凝土时加入少量盐类 其主要作 用是 a 增加混凝土的强度 b 防止建筑物被腐蚀 c 降低混凝土的固化温度 d 吸收混凝土中的水份 2 为达到上述目的 选用下列几种盐中的哪一种比较理想 a nacl b nh4cl c cacl2 d kcl 8 在定温下 物质a和b组成两组分溶液 当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由1 3变为3 1时 a 的蒸气压增加了 3 倍 这种溶液在此浓度范围内一定不服从 a 亨利定律 b 拉乌尔定律 c 柯诺瓦洛夫第二规则 lnp y y x y 1 y d 吉布斯 杜亥姆公式 9 根据理想稀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势公式 b b t p rt lnx b a a t p rt lnx a 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 t p 是纯溶剂在所处 t p 时的化学势 b b t p 是 x b 1 且仍服从亨利定律的假想状态的化学势 而不是纯溶质的化 学势 c 当溶质的浓度用不同方法 如 xb mb cb 表示时 b t p 不同 但 b不变 d a t p 只与 t p及溶剂的性质有关 b t p 只与 t p及溶质的性质有关 10 298 k时 hcl g mr 36 5 溶解在甲苯中的亨利常数为 245 kpa kg mol 1 当hcl g 在甲苯溶 液中的浓度达 2 时 hcl g 的平衡压力为 a 138 kpa b 11 99 kpa c 4 9 kpa d 49 kpa 11 在温度 t 时 纯液体 a 的饱和蒸气压为 pa 化学势为 a 并且已知在p 压力下的凝 固点为 tf 当 a 中溶入少量与 a 不形成固态溶液的溶质而形成为稀溶液时 上述三物 理量分别为 pa a tf 则 a p a p a a a tf p a a a tf t f c p a p a a t f d p a p a a a tf t f 12 在该逸度组成图中 下列各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点是假想的参考点 xa 1 fa ka b c点符合拉乌尔定律 fa fa x a fa a a c d点符合拉乌尔定律 fb fb x b fb a b d e点处fa fb 13 若 ln p p ya t 糖水中水 水从 b 杯向 a 杯转移 3 答 d 4 答 b 5 答 d 当土壤内含盐量超过植物液体时 产生反渗透 使水从植物内流向土壤 致使植 物枯萎 6 答 c ab线应符合 f fb x b fa x a 7 答 1 c 2 c 8 答 c 9 答 d 因为 b t p b t rtln kb p 亨利常数 kb与溶质和 溶剂的性质都有关 所以 b t p 也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10 答 a 在 1 kg 溶剂中 mb nb ma 0 5591 mol kg 1 pb kb m mb 245 kpa kg mol 1 0 5591 mol kg 1 138 kpa 11 答 d 12 答 c d点应该符合 fb kb xxb kb xab x 13 答 a 14 答 k k b k k2 a 时 r k1k2 k 1 a 2 为二级反应 4 分 答 a 所以是一级反应 二者 k 值略有差异 2 分 21 答 1 k 0 224 dm3 mol 1 s 1 3 分 2 ea rt2 dlnk dt 147 7 kj mol 1 3 应用稳态近似得 r k3 c k1k2 a 2 k 1 k2 a 22 k 1 b co2 1 x a x y x a c2h5oh 溶剂 k 2 c h2o 2 y a a x 9 15 10 3 mol dm 3 12 m a x y 大量 y y 对 a 可看作是平行反应 反应式 2 作准一级反应处理 d a dt k1 k2 a ln a 0 a k1 k2 t 及 k1 k2 x y 5 分 以 10 min 的数据代入 k1 k2 2 07 10 2 min 1 x co2 0 0841 g 44 01 g mol 1 1 0 2 dm3 9 55 10 3 mol dm 3 0 解得 k 1 06 10 2 min 1 k 1 0110 2in 1 同理 用其它各组实验数据代入求出k 1和k2分别为 k 1 1 04 10 2 min 1 3 分 k 2 1 01 10 min 2 分 2 1 23 答 甲 放射蜕变为一级反应 达稳态放射平衡 对中间物 ra 而言 d ra dt ku u kra ra 0 得 ku kra ra u 3 47 10 7 因为是一级反应 kra ln 2 t1 2 ra 4 386 10 4 a 1 ku kra ra u 1 522 10 10 a 1 t1 2 u ln 2 ku 4 55 109 a 5 分 乙 达稳态平衡时 u 的消耗量等于 pb 的生成量 忽略其它中间物的量 则铀的初始浓度 u0 u pb 则 ln u0 u ln u pb u ku t b 在t 5 73 min以后 b 0 05 mol dm 3 3 分 25 a 0 6 1 0 1 0 pb u 0 1792 t 1 08 109 a 5 分 24 答 a t1 2 3 3 min 4 分 b max 0 07 mol dm 3 3 分 答 对于变容一级反应不难推得 0 4 2 分 kt ln 1 y ln 1 v v a 1 0 v v 4 分 ln a a0 代入数值后得 kt ln 0 4 1 0 8 0 4 1 k ln 2 3 0 231 min 4 分 1 26 与生成 hcl 答 水解量量相等 b 中加入 hcl 与 a 中生成的 hcl 平衡而得知分解 a1 量 代入k t ln ax 式中取平均 0 0258 s k 1 5 分 分解叔丁基氯百分数为 vt v hcl hcl 100 1 ax a 27 答 d a dt k a k a x 终止反应为 4 d x1 dt 0 d x2 dt 0 x1 011 k k 0 4 2 1 2 a 1 2 1 k k 0 4 2 1 2 d a k dt k 0 a a 3 5 分 d x1 dt 0 d x2 dt 0 x2 2 终止反应为 5 k k 0 5 x12 a 2 kk k x1 k1 0 2 x 1 k k 15 2 0 所以 x 02 1 便是与k有关的常数 令 x1 k d a k k dt 01k a 5 分 止反 终应为 6 2k0 a k2 k k 0 d a dt 6 2 1 2 a 1 5 分 三 28 答 c0 c kt 2 问答题 t1 2 c0 2k t1 2 c0 2 分 2 分 k的单位为 浓度 时间 1 1 分 29 积分 kt 反应时间有限 t c0 k 答 1 dx dt k a 0 x b 0 x 00 0000 a b b a a b 1 ln x x 6 分 2 dx dt k1 a 0 x x k2 a 0 x c 0 4 分 30 答 r k a k b k a 0 x k b 0 x tm x 是 r t x 0 之温度 即 00 dd a b kk dd xx tt dlnk dt dk kdt e rt2 即得 b 0 x a 0 x kc te ke k e lnkc rhm rte c lnkc ln k k ln e e lnkc tm ln e e 12 c2h5 k2 k3 k1 k4 1 2 c2h4 h2 1 2 4 d c2h6 dt k h c h5 k2 k1 k 1 2 c h h 1 2 3 分 rhm rtm x c ln e e rhm rte x c 1 tm x 1 te x r rhm ln e e r rhm ln e e 31 答 由稳态近似可得 h k k 1 2 h2 1 2 分 3224242 k 表 k2 k1 k4 e 1 2 a e2 1 3 2 e1 e4 分 32 答 反应历程 v cu 3 2 k 1 4 3 v cu cu fe k 2 2 2 cu fe 4 分 验证 由反应历程可得总反应方程 v3 fe3 v4 fe2 1 分 对 cu 应用稳态近似 cu k1 v3 cu2 k2 fe3 r d v3 dt d fe2 dt k2 cu fe3 k1 v3 cu2 2 分 其条件是消耗cu 之反应较生成cu 之反应要容易 即 k1 0 a c 是自由基 ab bc 是分子 ab bc 的摩尔键焓 以下哪个关系式可以近似估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ea a 0 055 ab b 0 055 ab rhm c 0 055 bc d 0 055 bc rhm 2 反应 a k 1 b i a k 2 d ii 已知反应 i 的活化能 e1大于反应 ii 的 活化能 e2 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 b 和 d 的比例 a 提高反应温度 b 延长反应时间 c 加入适当催化剂 d 降低反应温度 3 某二级反应 反应物消耗 1 3 需时间 10 min 若再消耗 1 3 还需时间为 a 10 min b 20 min c 30 min d 40 min 4 两个活化能不相同的反应 如 e2 e1 且都在相同的升温度区间内升温 则 a 21 dln dln dd kk tt b 2 dlndln dd kk tt 1 c 2 dlndln dd kk tt 1 d 2 dd dd kk tt 1 5 对于反应 2no2 2no o2 当选用不同的反应物和产物来表示反应速率时 其 相互关系为 a 2d no2 dt 2d no dt d o2 dt b d no2 2dt d no 2dt d o2 dt d dt c d no2 dt d no dt d o2 dt d d no2 2dt d no 2dt d o2 dt 1 v d dt 6 反应 a 产物 为一级反应 2b 产物 为二级反应 t1 2 a 和 t1 2 b 分别 表示两反应的半衰期 设 a 和 b 的初始浓度相等 当两反应分别进行的时间为 t 2t1 2 a 和 t 2t1 2 b 时 a b 物质的浓度 ca cb的大小关系为 a ca cb b ca cb c ca e2 e3 c 是所需 要的产物 从动力学角度考虑 为了提高 c 的产量 选择反应温度时 应选择 a 较高反应温度 b 较低反应温度 c 适中反应温度 d 任意反应温度 11 某气相 1 1 级平行反应 m k 1 r m k 2 s 其指前因子 a1 a2 活化能 e1 e2 但均与温度无关 现测得 298 k 时 k1 k2 100 则 754 k 时 k1 k2为 a 2500 b 2 5 c 6 2 d 缺活化能数据 无法解 12 1 1 级对峙反应 由纯 a 开始反应 当进行到 a 和 b 浓度相等的时 间为 正 逆向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k 1 2 ab k k 1 k2 a t ln 1 2 k k b t 1 122 1 ln k kkk c t 1 1212 12 ln k kkkk d 1 1212 1 ln k t kkkk 13 如果某反应的 rhm 100 j mol 1 那么活化能 ea 将 a ea 100 j mol 1 b ea 100 j mol 1 c ea 100 j mol 1 d 都可以 14 a b 构成 1 1 级对峙反应 用 h 催化可构成 2 2 级对峙反应 31 4 ab a hb h kk k k 则 k1 k2 k3 k4的关系为 a k1 k3 k2 k4 b k1 k3 k2 k4 c k1 k3 k2 k4 d k4 k1 k2 k3 15 若反应 a b c d 正逆向均为二级反应 则平衡常数 k 与正逆向速率常 数k k k k 间的关系为 a k k k b k n2 dp n2 dt k 0 132 kpa h 1 k 0 00500 h 1 反应为准一级 反应进行一半时间为 139 h 4 分 c ln k k e rtt 2 11 11 a 2 k 2 k 1 7 585 k 2 t 823 k 0 0379 h 1 实验 1 在t 823 k时 初始速率为 0 0100 kpa h 1 3 分 23 15 分 5326 答 设反应速率方程为 dp1 dt k p1 x p2 y 据第一次实验 p2 p1 则 r k p1x k k p2 y 因为 ln p1 t 为一条直线 这是一级反应的特征 所以 x 1 3 分 据第二次实验 t 1 h 反应未完成百分数 p p p p0 70 t 2 h 反应未完成百分数 50 即反应了 70 之 30 分数寿期与初始浓度无关 即一级反应之特征 此时 r k p1 xp2 y k p1 x y x y 1 y 0 6 分 推测反应历程如下 n2o5 1 1 1 k k no2 3 no3 no2 2 k 2 2no2 应用稳态法可得 r k1 k2 p2 p1 k 1 p3 k2 p2 当 k2p2 k 1 p3 r k1 p1 与结果相符 6 分 24 10 分 5521 答 用作图法或斜率法 二点 求斜率 t h 0 5 10 26 53 80 斜率 0 074 0 042 0 016 0 0115 0 0111 后三点为一直线 是长寿命放射性元素 t1 2 ln2 k ln2 斜率 26 6 h 是 as 4 分 前几点斜率不一致 除短寿命组分之放射性外 尚有长寿命放射性 应进行校正 t h lg as 计数 as 计数 校正计数 lg as 计数 斜率 0 1 90 79 201 2 30 5 1 85 71 49 1 69 0 122 10 1 79 62 12 1 11 0 116 t1 2 短寿命 ln2 斜率 0 30110 h 0 119 2 53 h 故为 mn 6 分 25 5 分 5455 答 20sr 20sr 0exp kt k ln2 t1 2 m 20sr m0 20sr exp t t1 2 ln2 1 g exp 0 024 0 18 g 5 分 26 5 分 5904 答 1 d o dt k1 no o 2 2 k2 o no k 2 3 o 2 0 o k1 no o 2 2 k3 o k2 no2 代入 d no3 dt k1 no2 o2 k2 o no2 即得 3 分 2 k3 o k2 no2 d no3 dt k1 no o 2 2 2 分 三 问答题 共 6 题 27 10 分 5989 答 co cn 5 h2o 2 k 1 co cn 5 2 h o 2 co cn 5 2 h2o k 2 co cn 5 h2o 2 co cn 5 2 xx k 3 co cn 5x 3 5 分 对 co cn 5 2 应用稳态近似 得到 co cn 5 2 k1 co cn 5 h2o 2 k2 h2o k3 x r k3 co cn 5 2 x k1k3 co cn 5 h2o 2 x k2 h2o k3 x 3 分 式中 k1k3 k k3 a k2 h2o b或 k2 b 因 h2o 为溶剂浓度 反应中 恒定不变 2 分 28 10 分 5991 答 反应历程 v3 cu2 k 1 v4 cu cu fe3 k 2 cu2 fe2 4 分 验证 由反应历程可得总反应方程 v3 fe3 v4 fe2 1 分 对 cu 应用稳态近似 cu k1 v3 cu2 k2 fe3 r d v3 dt d fe2 dt k2 cu fe3 k1 v3 cu2 2 分 由上述速率方程 似乎难于确定哪一步是决速步 但由于对 cu 应用了稳态近似 其条件是消耗cu 之反应较生成cu 之反应要容易 即 k1 p 2 p 3 b p 1 p 3 p 2 c p 1 p 2 p 3 d p 1 p 3 k 1 k2时为最大反应速率 es e 0 rmax k2 e 0 3分 当r rmax 2时 s k 1 k2 k1 2分 3 将速率方程取倒数 作r 1 s 1图 为一直线方程 11 20 12 201 rk kk kk s ee 斜率 m k 1 k2 k1k2 e 0 截距 n 1 k2 e 0 又k1 k1 k 1 联立求得k1 k 1 k2 4分 25 15 分 6423 答 1 a a e a a e 1 a a e 1 b 类似于 a c c e c c e 1 c c e 1 d 类似于 c 4分 2 1 d a d ddatt kf a e 1 a a e 1 b e 1 b b e 1 kr c e 1 c c e 1 d e 1 d d e 1 feeree eeee a b c d a b c d abcd kk kobs 积分 0 0 e 0 obs 0 0 ed dln r kt kobs r 1 r 1 kobs 8分 3 a 2 2 b 0 0 c 1 d 1 代入 2 中 r式 r 1 4kf bef2 e kr bef e bef3 e 3分 26 10 分 6573 答 将实验数据代入 k k obs k0 nacl 得 k mol 1 dm3 s 1为2 24 10 3 2 21 10 3为一常数 取平均值k 2 23 10 3 mol 1 dm3 s 1 或用作图法 答 1 从 1 2 反应之总和为 2h2o2 2h2o o2是符合的 3分 2 据稳态近似条件 br h br2 为常数 即d br2 dt 0 故 d h2o2 dt d br2 dt d h2o2 dt 2k1 h2o2 h br 4分 3 r1 r2 2k1 h2o2 h br k obs h2o2 h br k obs 2k1 2 4 10 4 mol 2 dm6 s 1与实验值相当一致 3分 由此可知以上分析是正确的 物理化学练习物理化学练习 答案答案 一 选择题 共 10 题 18 分 1 b2 c 3 b 4 c 5 c 6 b7 c 8 c 9 b 10 d 二 填空题 11 答 j nfr 12 答 降低电阻超电势 降低浓差超电势 13 答 低超压 高超压 14 答 低碳钢 15 答 正 负 负 正 16 答 e分解 e可逆 阴 阳 ir 增加 17 答 电解质虽然不同 但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一致 都是电解水 18 答 极谱分析的滴汞电极 铅蓄电池的充电 氯碱工业 电镀杂质的分离等 19 答 增加 减少 20 答 电子的电流密度是je e 因每个电子携带电量大小为e 则 1 4 94 1015 cm 2 s 1 1 分 2 1 56 1016 cm 2 s 1 0 5 分 2 分 p oso 3 3 12 107 cm 2 s 1 0 5 分 21 答 1 1 9 v 0 5 v 3 分 2 高 22 答 j je exp f rt exp 1 f rt 1 0 31ma cm 2 2 分 2 5 41ma cm 2 2 分 3 1 39 1042ma cm 2 1 分 23 答 pb h2so4 m pbo2 h2so4 m pb h2so4 m b 2 h24m 1 2 o2 2h 2e h24 答 正 阻超电势 降低浓差超电势 铜析出后 2 1 2 o2 2o 负 h2 2e 2h 25 答 低超压 1 分 高超压 1 分 26 答 降低电 三 计算题 27 答 1 cd2 cd 0 4612 v cu2 cu 0 2868 v h h2 0 413 v 所以阴极上首先是 cu2 还原成 cu 3 分 2 阳极反应 h2o 2h 1 2 o2 2e h 0 02 mol kg o2 h o 2 h2o rt 2f lna h 1 1463 v 所以 e分解 o2 h2o cd2 cd 1 6075 v 3 分 3 cd cd cu cu 2 2 2 2 2 1 分 以这时 a sn2 2 9 10 4 分 2 2 2 2 2 分 j 11 38 a m 2 3 分 2 分 2 w 10 69 7 3 26 8 3 1000 0 035 度 3 分 而氢电极的平衡电势为 h h2 0 05915l cu cu0 05915 2 lg a cu cu2 0 103 10 26 mol kg 1 2 分 4 o 2 h2o o 2 h2o 可逆 o2 1 415 v cl cl 2 1 4323 v 阳极上先发生 h2o氧化反应 2 分 28 答 1 阴极 sn2 2e sn 阳极 h2o 1 2 o2 2h 2e 2 分 e实际 e理论 o2 h h 2o o2 sn2 sn o 2 1 782 v 3 分 2 当 h 析出时 sn2 基本析出完全 溶液中 h 浓度要改变 a h 0 01 0 mol kg 若 h2在阴极上析出 则 sn2 sn h h 2 sn2 sn 0 05915 2 lg a sn2 0 05915 lg a h h 2 所 29 答 zn zn zn zn rt f lna zn 0 7924 v zn2 zn h h2 rt f lna h h2 rt f lna h 0 72 0 116 lgj 30 答 h h 2 可逆 0 035 v 2 分 o 2 h 可逆 1 195 v 当电流通过时 h2 h h 2 h h 2 可逆 0 300 v o2 0 596 v 2 分 对电池充电时氢电极的实际电势 0 035 v 0 300 v 0 335 v 1 分 氧电极的实际电势 1 195 v 0 596 v 1 791 v 1 分 故加外电压 1 791 0 335 0 20 2 33 v 2 分 31 答 1 j阳 1 5 3 0 5 a cm 2 1 分 j阴 1 5 2 0 75 a cm 2 1 分 析出 ga 的电流效率 实际产量 理论产量 0 83 5 分 32 答 氢刚在 pb 极上析出时 阴极电势为 h2 甘汞 e 分解 0 2800 v 1 0685 v 0 7885 v 2 分 g 1 2 2 h h pp 0 05915lg h 0 0933 v 4 分 阴 h h 2 平 h 2 0 6952 v 氢气逸出 其压力 p h2 p 4 分 33 答 阴极 cu2 cu cu2 cu rt f ln cu2 0 308 v 2 分 h h 2 h h 2 rt f ln h h 2 0 998 v 2 分 所以在阴极上首先析出 cu 1 分 阳极 cl 2 cl cl 2 cl rt f ln cl 1 40 v 2 分 o 2 h2o oh o 2 h2o oh rt f ln oh o 2 1 71 v 2 分 所以在阳极上首先析出cl2 1 分 34 答 e理论 cl 2 cl rt f ln cl h h2 rt f ln h 1 36 0 01 8314298 96500 ln10 7 1 76 v 3 分 阴 a b lgj 0 73 0 11 lg0 1 0 62 v 2 分 阳 0 2 分 e分解 e理论 阴 阳 2 38 v 3 分 35 答 将已知电极反应设计成电池 cu s cu nh3 2 cu nh3 h2o cu2 cu s 电池反应为 cu s cu2 4nh3 2cu nh3 2 a 3 分 a 已知反应 b 2cu 4nh3 2cu nh3 2 b 2 分 rgm 1 2 rgm a rtlnka 1 2 2 0 46f rtlnka 60 85 j k 1 mol 1 3 分 rsm 96 4 j k 1 mol 1 2 分 设计成浓差电池 cu cucl a nh3 h2o m1 cucl a nh3 h2o m2 cu s 2 分 cu s nnh3 h2o m1 e cu nh3 n nh2o cu nh3 n nh2o e cu s nnh3 h2o m2 反应 nnh3 h2o m1 nnh3 h2o m2 e 2 1 ln m m f nrt 已知m1和m2 测出e值 即可求得n值 3 分 四 问答题 36 答 理论分解电压 可逆电解时的分解电压 在数值上等于可逆电池的电动势 2 分 实际分解电压 实际电解时的最小分解电压 在数值上等于电流 电压曲线 上直线部分外延到电流为零处的电压 2 分 两者不一致的原因 电流 i 0 时 电极有极化 1 分 37 答 j fk hs 2 分 faexp a rt hs 代入 a a 0 f 假定 hs h 整理得 j faexp rt h a 0 exp f rt 两边取对数 lnj ln faexp rt ln h a 0 f rt 整理得 rt f ln faexp rt a 0 rt f ln h rt f lnj 4 分 其中 a rt f ln faexp rt a 0 rt f ln h b rt f 4 分 38 答 1 据 tafel 公式 a blg j 可得 2 1 blg r2 r1 即 r2 r1 10exp 2 1 b 2 b 2 303rt f 0 12 v 因为 r2 r1 10exp 0 2 0 12 46 所以 r2 46 10 3 a cm2 39 答 v e rt f ln ce4 ce3 v e rt f ln ce4 ce3 rt f lnj0 rt f lnj 2 12 0 051lnj 5 分 40 答 ag h2 p naoh 稀溶液 o2 p ag e 1 229 v v er 1 229 0 87 0 98 3 08 v 5 分 41 答 pb2 h zn2 42 答 由tafel公式 j j0exp f rt rt f lnj0 rt f lnj v e e rt f lnj0 rt f lnj 5 分 v 2 13 0 051lnj 43 答 可逆电池 j 0 时 是平衡电极电势或稳态电势 当 j 0 即电极反应速率不为 零时 偏离平衡电极电势 需增加电压 以克服溶液电阻 及反应过程额外的推动力 这就是超电势产生的原因 物理化学练习物理化学练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2006 4 一 选择题 共 18 题 1 公式 dg sdt vdp 可适用下述哪一过程 a 298k 101325pa 下的水蒸发过程 b 理想气体真空膨胀 c 电解水制取氢 d n2 g 3h2 g 2nh3 g 未达平衡 2 理想气体在等温条件下 经恒外压压缩至稳定 此变化中的体系熵变 s体及环境熵变 s 环应为 a s体 0 s环 0 b s体 0 c s体 0 s环 0 d s体 0 b s环不确定 c s体 s环 0 d s环 0 3 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混乱度增加的方向 4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 体系的熵变为零 两者都不正确者为 a 1 2 b 3 4 c 2 3 d 1 4 8 将氧气分装在同一气缸的两个气室内 其中左气室内氧气状态为p1 101 3 kpa v1 2 dm3 t1 273 2 k 右气室内状态为p2 101 3 kpa v2 1 dm3 t2 273 2 k 现将气室中间的隔板抽掉 使两部分气体充分混合 此过程中氧气的熵变为 a s 0 b s 0 c s 0 d 都不一定 9 某化学反应在 300 k p 下于烧杯中进行 放热 60 kj mol 1 若在相同条件下安排成可逆 电池进行 吸热 6 kj mol 1 则 1 该体系的熵变为 a 200 j k 1 mol 1 b 200 j k 1 mol 1 c 20 j k 1 mol 1 d 20 j k 1 mol 1 2 当反应进度 1mol 时 可能做的最大非膨胀功为 a 54 kj b 54 kj c 66 kj d 66 kj 10 某气体状态方程为 p f v t f v 仅表示体积的函数 恒温下该气体的熵随体积 v 的增 加而 a 增加 b 下降 c 不变 d 难以确定 11 在标准压力p 下 383 15 k的水变为同温下的蒸气 吸热qp 该相变过程中 哪个关系式不 能成立 a g 0 b h qp c siso 0 12 在等温等压下进行下列相变 h2o s 10 p h2o l 10 p 在未指明是可逆还是不可逆的情况下 考虑下列各式哪些是适用的 1 q t fus s 2 q fus h 3 fus h t fus s 4 fus g 最大净功 a 1 2 b 2 3 c 4 d 2 13 在固态时 co 分子有两种可能的取向 若这两种取向的分布是均衡的 则 l 个 co 分 子的总取向构型态数为 a 2l l b 1 2 l l c 2l l d 1 2 l l 14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cv m 3 2 r 温度由t1变到t2时 等压过程体系的熵变 sp与等 容过程熵变 sv之比是 a 1 1 b 2 1 c 3 5 d 5 3 15 在 263 k 的过冷水凝结成 263 k 的冰 则 a s0 c s 0 d 无法确定 16 下列过程均为等温等压过程 根据公式 dg sdt vdp 计算得 g 0 此结论能用 于下述何过程 a 5 p 冰 5 p 水 b 等温 等压下 wf 0 的化学反应 a b c d c 等温 等压下食盐溶解于水 d 100 p 水 100 p 水气 17 理想气体的 atto 循环由下面四个可逆步骤构成 a 气体绝热可逆压缩 b 恒容升温 气体从环境吸热 c 气体经绝热膨胀作功 d 恒容降温回到原态 该循环过程的 t s 图为 18 一体系经过 a b c 三条不同的途径由同一始态出发至同一终态 其中 a b 为可逆途 径 c 为不可逆途径 则下列有关体系的熵变 s的七个等式为 qa qb qc分别为三过 程中体系吸的热 其中错误的是 a 5 6 b 1 4 c 2 3 d 5 7 二 填空题 共 10 题 19 选择 中的一个填入下列空格 若反应 c s o2 g co2 g 在恒温 恒压条件下发生 其 rhm 0 若在恒容绝热 条件下发生 则 rum 0 rsm 0 20 当一个不可逆过程发生之后 增加了 而 的可用性减少了 21 吉布斯自由能判据的适用条件是 22 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 体积由v1变到v2 其 u s 23 在隔离体系中 由比较 的状态向比较 的状态变化 是自发变化的方向 这就是 的本质 24 在理想气体的 s t 图上 任一条等容线与任一条等压线的斜率之比在等温时所代表的 含义是 25 对于体系和环境之间既有能量又有物质交换的敞开体系来说 其熵的变化 一部分是由 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这部分熵称为熵流 另一部分是由 的不可逆过程产生的 这部分熵变称为熵产生 26 由于热功交换的 而在公式中引入的 这对于其它过程 包括化学过程 同样适用 因而对所有的不可逆过程就找到了一个共同的判别准则 27 对一封闭体系 wf 0 时 下列过程中体系的 u s g何者必为零 1 绝热密闭刚性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过程 2 某物质的恒温恒压可逆相变过程 3 某物质经一循环恢复原状态 28 对非缔合液体物质 在正常沸点时的蒸发熵约为 j k 1 mol 1 三 计算题 共 4 题 29 有一绝热不良的热源 温度为tb 缓慢地把热量散失给环境 温度为ta 经过相当长时间 后 热源损失了热量 q 而环境得到的热量为 q 计算过程的总熵变 30 白磷的熔化热是 627 6 j mol 1 假定与t p无关 液态磷的蒸气压为 1 计算液态磷的汽化焓 vaphm 2 三相点的温度为 317 3 k 计算三相点的蒸气压 3 计算 298 2k 时 固态白磷的蒸气压 31 2ag s 1 2 o2 g ag2o s 反应的 rg m t 32384 17 32 t k lg t k 116 48 t k j mol 1 1 试写出该反应的 rs t m rh 与温度t的关系式 m 2 目前生产上用电解银作催化剂 在 600 p 下将甲醇催化氧化成甲醛 试说明在生产 过程中ag是否会变成ag2o 四 问答题 共 2 题 32 对范德华气体 试证明 g m t v sm rvm b vm 33 已知苯乙烯的正常沸点为 418 k 摩尔蒸发焓为 vaphm 40 31 kj mol 1 1 若采用减压蒸馏精制苯乙烯 当蒸馏温度控制为 323 k 时蒸馏设备压力为多少 2 在 418 k 使饱和苯乙烯蒸气绝热可逆膨胀 温度降低 问苯乙烯蒸气是否会凝 结 假设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且 cp m 215 j k 1 mol 1 须说明理由 第二章 1 练习题 6 9 18 25 38 55 86 2 思考题 5 7 10 14 一 选择题 共 18 题 1 答 b 2 答 b 变化前后理想气体的温度不变 但体积减小 所以 s体 0 因此 s环 0 3 答 b 因环境供热给体系 则 s环 qp 383 15k 0 此为恒温恒压下的自发变化 所以 g 体 0 将体系与环境加在一起组成 新的孤立体系 在此体系中有自发变化 所以 s孤立 s体 s环 0 4 答 a 5 答 d 2 分 6 答 b 2 分 该过程为可逆相变 故 vapg 0 vapf vapg pv nrt 5 87 kj 7 答 c 2 应改成 隔离体系经历一自发过程总是 ds 0 3 应改成 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使隔离体系混乱度增加的方向 8 答 c 2 分 隔板抽开前后 氧气状态未变 熵是状态的函数 从微观讲 混合前后 等同粒子不可 区分 9 答 1 d 2 d 对于 1 rsm qr t 20 j k 1 mol 1 对于 2 wf rgm rhm t rsm qp qr 66 kj 10 答 a 因为 s v t p t v p t 0 11 答 c 12 答 d 因为 公式 1 q t fuss 可逆过程 2 q fush 等压过程 非体积功等于零 3 fush t fuss 可逆相变 4 fusg 最大净功 可逆过程 此题在未指明可逆与否的情形下只有公式 2 适用 13 答 a 14 答 d 15 答 a 16 答 d 17 答 d 18 答 d 二 填空题 共 10 题 19 答 20 答 熵 能量 21 答 等温 等压 不做非体积功 即wf 0 22 答 0 nrln v2 v1 23 答 有秩序 无秩序 热力学第二定律 0 5 分 0 5 分 1 分 24 答 vpv ststcc p 25 答 体系和环境 体系内部 26 答 热功交换 不等号 27 答 1 u 0 2 g 0 3 u 0 s 0 g 0 28 答 88 三 计算题 共 4 题 29 答 上述传热过程是不可逆的 由于热量的传递如此缓慢 故可视为热源是以可逆方 式 损失热量 而环境则是以可逆方式得到热量 因此热源和环境的熵变分别可表示为 ds 热源 q r t 热源 qr tb ds环境 qr t环境 qr ta 因为 tb ta 所以 ds总 ds 热源 ds环境 qr tb qr ta qr 1 ta 1 tb 30 答 1 根据克劳修斯 克拉贝龙方程 则 vaphm rt1t2 t2 t1 ln p t2 p t1 所以 vaphm 1 8 314 j mol 1 k 1 349 8 k 401 2 k 401 2 k 349 8 k ln 1333 133 3 52 269 kj mol 1 同理可得 vaphm 2 52 145 kj mol 1 vaphm 3 52 207 kj mol 1 所以 vaphm 1 3 vaphm 1 vaphm 2 vaphm 3 52 207 kj mol 1 2 p2 p1exp vaphm t2 t1 rt1t2 21 198 pa 3 subhm fushm vaphm 52 835 kj mol 1 p2 p1exp subhm t2 t1 rt1t2 5 877 pa 31 答 1 rs t m rg t m t p 17 32lg t k 108 96 j k 1 mol 1 rh t m rg t t m rs m 32384 7 52 t k j mol 1 2 rg 873 15 k 24 84 kj mol m 1 0 故 ag 不会变成 ag2o 四 问答题 共 2 题 32 答 因为 p a vm2 vm b rt 故 p rt vm b a vm2 又因 dgm smdt vmdp 则 g m t m v sm vm rt vm b a vm 2 t v sm rvm b vm 33 答 1 p2 p1exp vaphm r t2 t1 t1t2 3 343 kpa 2 气液平衡 dp dt vaphm tvm g 96 4 j k 1 mol 1 vm g 绝热可逆膨胀 p t s cp m t t v p 215 j k 1 mol 1 vm g 绝热可逆线斜率大于气 液平衡线斜率 由图可知饱和苯乙烯蒸气在 418k 绝热膨胀时进入气相区 蒸气不会凝结 动力学 二 练习动力学 二 练习 化学 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 2006 级级 2008 11 14 一 选择题 1 对于离子间扩散控制反应 碰撞理论建立的公式为kd 4 da db ra rb p 则其p值应 a 一定小于 1 b 一定大于 1 c 不一定 d 与离子价正负无关 只与价的绝对值有关 2 对于摩尔熵用统计方法计算了各种运动的典型值 150 j k m s平 1 mol 1 转动及振动每个自由度 的值为 30 j k m s转 1 mol 1 1 j k m s振 1 mol 1 对于反应a bc生成线性过渡态时其 j k m s 1 mol 1的数值应为 a 147 j k 1 mol 1 b 148 j k 1 mol 1 c 119 j k 1 mol 1 d 148 j k 1 mol 1 3 设某基元反应在 500 k时实验活化能为 83 14 kj mol 1 则此反应的临界能为 a 81 06 kj mol 1 b 2 145 kj mol 1 c 162 1 kj mol 1 d 4 291 kj mol 1 4 已知 ecl cl 243 kj mol e 436 kj mol h2 1 用光照引发下面反应 h2 cl2 2hcl 所用光的波长约为 a 4 92 10 4 m b 4 92 10 7 m c 2 74 10 7 m d 1 76 10 7 m 5 对于气相基元反应 按过渡态理论 不正确的关系式是 a ea u rt b e m a h nrt m c ea e0 rt d ea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