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主要内容 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二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在绪论中 我们曾讲到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那么 什么是世界观 什么是方法论 什么是哲学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又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 世界观与哲学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对 什么是哲学 的不同理解 从哲学史上看 哲学是关于智慧的学问 古希腊把哲学称之为 爱智慧 意思是说 哲学是对智慧的追求 是一种活动 一种能力 而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占有 智慧虽然包含有知识 但不能仅仅归结为知识 知识总是关于某些领域 某些事物的相对有限的 变化的答案 而智慧所期望的则是永恒 无限 绝对的 自由 追求知识 是为了掌握真理 爱智慧 则意味着对真 善 美永无止境的思考 探究和追求 知识因能解决问题而有力量 智慧则因能合理运用知识指导人生事务而有价值 在汉语中 哲 是聪明 智慧的意思 哲 而成 学 当是关于聪慧的理论 中外相通 哲学都是指启发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群众称哲学是 聪明学 明白学 不过这些并不是哲学的准确定义 人类早期的哲学尽管具有朴素性 但毕竟显示了超越经验 运用抽象思维进行理论概括的特色 而人类最初积累的科学知识 因为也是朝着具体事物本质的方向前进 也具有一定的概括性 加之还没有积累到足以分科的地步 所以具体科学知识也都集中于哲学的门下 使哲学成为 一切知识的总汇 到了近代 许多自然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 成为独立的学科 具体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是人类认识的必然和进步 既有利于具体科学的成长 也有利于哲学自身的发展 但有些哲学家看不到这一点 往往过分夸大思辨的力量 把哲学看作是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 包罗万象的 科学之科学 以为具体科学只能提供不完全的 相对的真理 哲学则可以提供完全的 绝对的真理 不同哲学家的理解 亚里士多德认为 哲学是研究 有 的一门学问 它的研究范围包括实体及其属性 事物存在的根源 各门科学共同遵循的原理 范畴及其相互关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威廉 文德尔班认为 所谓哲学 按照现在习惯的理解 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 哲学 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 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它和神学一样 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 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 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一切确切的知识 我是这样主张的 都属于科学 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 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 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 他认为 人在活动中必须使用语言 要使说话有意义 使人听得懂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符合逻辑句法 二是必须表述经验范围以内的事情 即表述经验事实 他认为 传统的哲学问题 如经验之外是否有物质或精神存在 以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等问题 都是经验范围以外的 形而上学 问题 都是没有意义的 伪问题 对于它们 人们听不懂 因而也没有真假可言 所以 真正的哲学就是语言批判 就是对语言的使用进行分析和规范 以避免语言的妄用和无用 著名中国现代哲学家 中国哲学史家冯友兰认为 哲学 宗教都是多义的名词 对于不同的人 哲学 宗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 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 可能大不相同 至于我 我所说的哲学 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每一个人 只要他没有死 他都在人生中 但是对于人生有反思的思想的人并不多 其反思的思想有系统的人就更少 哲学家必须进行哲学化 这就是说 他必须对于人生反思地思想 然后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 经典作家的论述 哲学是 现世的智慧 哲学 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 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毛泽东 以上之所以不耐其烦地列举了多种关于哲学的看法和多个哲学理论的案例 其主要目的是使大家充分了解哲学的性质和特点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不同的观点代表了不同的哲学家对于哲学的本质的不同理解 或者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哲学的不同看法 这说明人们对于什么是哲学的不同理解是要受到他们不同的生活条件 文化传统和时代特点影响的 同时也表明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哲学是系统化 理论化的世界观 或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 哲学不仅是世界观 而且也是最一般的普遍的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既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 又是方法论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对立 是哲学的起点 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 黑格尔 费尔巴哈 神是否创造世界 即神对世界的关系如何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关于精神对感性 一般或抽象对实在 类对个体的关系如何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认识和哲学上最重要又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整个哲学史其实只在这个问题周围绕圈子 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 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 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 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 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 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 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 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恩格斯 第一方面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 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哲学可分为两个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 主张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唯物主义在它的发展过程中 又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从物质自然界本身出发 把世界万物的本原或 始基 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自然物或最小的不可再分割的自然元素 从而肯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 例如 我国古代的 五行说 金 木 水 火 土泰勒士 水 管子 水地篇 水者 何也 万物之本原也 赫拉克利特 火德谟克利特 原子论 这些观点代表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 应该说 这些主张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有的还蕴含着辩证法的合理因素 为唯物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宝贵思想材料 但是 他们把可以直观的感性事物作为世界的本原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就带有明显的朴素性 难以说明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且缺乏科学论证 这就使得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朴素性 直观性 猜测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历史形态 它是在近代欧洲经济发展 科学进步中发展起来的 这种唯物主义的最初代表人物是17世纪英国的培根 霍布斯和洛克 其发展的最高形式是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 以及19世纪初的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这种唯物主义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的进步 为资产阶级以人权反对神权 以科学反对迷信的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作了理论准备 有其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 但这种唯物主义存在着三大缺陷 第一是机械性 试图以机械原理来解释一切 认为人是机器 拉美特利 动物是机器 笛卡尔 第二是形而上学性 恩格斯在 终结 中明确指出 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 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 这是同当时的自然科学状况以及与此联系的形而上学的即反辩证法的哲学思维方法相适应的 第三是不彻底性 它不能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历史中去 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仍然是唯心主义 认为精神动力是历史运动的最终原因 从而陷入历史唯心主义泥潭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 合理内核 并对其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的 基本内核 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有机地统一起来 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 主观唯心主义 把个人的主观意识 感觉 观念等夸大为是第一性的东西 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过是人的主观意识或感觉的产物 例如 孟子 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 心外无物 贝克莱 存在就是被感知 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 马赫 物是感觉的复合 这种世界观的实质就是 唯我论 在他们眼中 除了一个大写的 我 字外 什么都不存在 王阳明看花 一次 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出去游玩 朋友指着山中的花树问他 你说 天下无心外之物 如此树在山中自开自落 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回答说 你未看此花时 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 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认为心 即人的主观意识 是万事万物的根本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 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典型地说明了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 客观精神 认为这种精神实体是先于物质世界 先于人类而独立存在的 是第一性的 物质世界是这种 客观精神 的产物或表现形式 从而是第二性的 如柏拉图的 理念世界 黑格尔的 绝对观念 绝对精神 朱熹的 理在事先 就是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 客观唯心主义在信仰中的极端表现 就是宗教神秘主义 第二方面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根据对这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 哲学又可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 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而不可知论认为 世界是不能被人们所认识或者不能被人们完全认识 不可知论主要代表 休谟和康德 哲学基本问题确立的重要意义 首先 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其次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前面我们讲到了 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 事实上 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来说 它就是来回答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的问题 而哲学不仅要回答 世界是什么 的问题 而且还要进一步回答 世界是怎样存在 的问题 那么 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承认矛盾 形而上学 孤立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否认矛盾 二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 从古到今 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 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 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 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可感知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或者归结为物质结构的某个层次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基本方向是正确的 但是 这是不科学的 这种物质观必然要被新的物质观所代替 这种新的物质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即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关于物质认识的正确观点和思想 并对具体科学关于物质世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和总结 从而形成了科学的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早在19世纪80年代 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时就曾指出 物 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 反映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 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 而且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恩格斯指出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 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 1 自然界是物质的 微观粒子 宏观物体 宇宙天体 包括地球 是物质的 生命现象是物质的 2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意识现象虽然是人类所特有的 但从起源上说 它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人类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乌克兰狗孩儿马拉亚 狗性难移 印度 狼孩 的故事 1920年 在印度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 人们常见到有一种 神秘的生物 出没于附近森林 一到晚上 就有两个用四肢走动的 象人的怪物 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 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 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 怪物 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 大的约七 八岁 小的约两岁 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 还给她们取了名字 大的叫卡玛拉 小的叫阿玛拉 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 而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 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 狼孩 故事 七 八岁的卡玛拉刚被发现时 她只懂得一般六个月婴儿所懂得的事 花了很大气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 两年后才会直立 六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 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 到死也未能真正学会讲话 四年内只学会6个词 听懂几句简单的话 七年后才学会45个词并勉强地学会了几句话 在最后的三年中 卡玛拉终于学会在晚上睡觉 也不怕黑暗了 很不幸 就在她开始朝人的方向前进时 却死去了 据狼孩的喂养者估计 卡玛拉死时已16岁左右 但她的智力只相当于三 四岁的孩子 猪孩 王显凤 据介绍 1974年12月23日 她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高力房镇锅柽子村一个特殊的家庭 母亲因早年患大脑炎而导致痴呆 父亲是聋哑人 小显凤出生后 父亲由于忙于生活 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她 整天饥一顿饱一顿 经常饿得哇哇大哭 当她会爬后 为了能填饱肚子 便开始摸索着四处找东西吃 有一天 她从炕上摔下来 不分东西南北的她不知不觉爬进一窝刚出生不久的猪崽儿中间 本能地与小猪崽儿一起拱到母猪肚皮下吃起猪奶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马克思说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加工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也就是说 意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东汉人王符说 龙有九似 头似驼 角似鹿 眼似兔 耳似牛 项似蛇 腹似蜃 鳞似鲤 爪似鹰 掌似虎 是也 本草纲目 第43卷 龙条 社会的物质性 第一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 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 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 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 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按其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1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的定义 恩格斯在 自然辩证法 中指出 运动 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 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 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由此可见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一方面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这就是说 凡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 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质存在 另一方面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这是说 凡是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 割裂物质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会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前者主张不运动的物质 后者主张无物质的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相对静止 所谓相对静止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的某种稳定状态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 一是一个事物相对于其他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上的移动 二是指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区别 含义不同 运动是绝对的 永恒的 无条件的 静止是相对的 暂时的 有条件的 联系 其一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 互为存在前提 没有运动无所谓静止 没有静止也无法理解运动 其二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 运动中包含静止 静止中包含运动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和形而上学不变论的错误 2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其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 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其特点是三维性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一方面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另一方面 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 离开运动着的物质 时间和空间就是空洞的 神秘的 不可想象的东西 另外 时间和空间的特性随着物质运动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也说明时间 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 如 钟慢尺缩 现象 通过以上所讲内容 我们可以知道 物质 运动 时间 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从根本上说 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外 什么也没有 一切事物 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 意识或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也是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理论依据 从客观实际出发 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 坚持实事求是 而不是偏离事实 这是我们观察 分析问题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也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二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二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一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 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活动的最重要形式 是人与世界之间相互作用的最根本方式 实践的观点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观点 1 唯心主义的实践观 历史上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也曾经这样或那样地谈到过实践 但是 他们把实践归结为纯粹的精神活动 王守仁主张 知行合一 认为 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 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 一念发动处 便即是行了 费希特把实践看作是精神性的 自我 产生和设定 非我 即客观世界的活动 黑格尔认为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是达到真理的整个认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但是 在他那里 实践只不过是绝对观念的体现 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性的活动 实用主义者杜威 其实践概念与其经验概念是一致的 他不把经验的东西看作是现有的 静止的东西 而是把它看作是一个不断伸向未来的 能动的创造过程 那么 这个过程就是实践过程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他说 经验就是生活 行动 实践 2 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随着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展 科学实验这一特殊的社会实践形式及其对于科学认识发展的作用曾经受到了当时某些唯物主义哲学家的重视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者培根认为 一切比较真实的对自然的解释 乃是由适当的例证和实验得到的 感觉所决定的只接触到实验 而实验所决定的则接触到自然和事物的本身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狄德罗认为 观察搜集事实 思考把它们组合起来 实验则证实组合的结果 费尔巴哈 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 实践能够解决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本质的科学揭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了以往哲学关于实践概念的积极合理的思想 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实践的矛盾本性 认为 必须从主观与客观 人与世界的对立统一中去把握实践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 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实践 主体和客体 主观和客观的 交错点 人的和人类历史的实践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所有这些 都是从实践的矛盾本性出发 对实践本质的科学揭示 它们强调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 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而这一点也正是实践的本质所在 这一思想深刻揭示了主观和客观 人与世界分化和对立的根本原因 也是实现主观与客观 人与世界统一的基础和途径 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从根本上超越了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所以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科学的实践观 它是理解社会生活的一把钥匙 2 实践的基本特征 1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 具有直接现实性 2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体现了自觉能动性 3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具有社会历史性 3 实践的基本形式 1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 2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3 科学实验 1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 2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3 科学实验 二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神学历史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自然主义历史观 1 神学历史观的观点 把人类社会神秘化 这种历史观试图用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即神明的意志来说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认为 社会本质上是由上帝或者天命主宰的 本质上这是一种听天由命的宿命论 2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观点 把人类社会精神化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 人类历史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 而客观唯心主义认为 是由某种客观精神决定社会的本质 虽然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 但其实质是一样的 那就是都把人类的历史看作是一部观念的历史 比如 黑格尔曾经把拿破仑称作 马背上的世界精神 3 自然主义历史观的观点 把人类社会自然化 这种观点又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为自然条件 也就是社会所处的地理环境 如 法国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 地理环境决定论 另一种是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 也就是生物的本能 认为人类社会与动物在本质上是同一的 2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生活本质的科学揭示 第一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首先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最后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物质性的活动 从人类的起源来看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 以及在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人类的劳动与动物活动的区别来看 制造工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劳动 正是这种劳动成为了 人猿相揖别 的根本标志 动物的本能活动 第二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 人与自然 人与人 人与其意识的关系 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 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 从而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第三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四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物质生产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和改革 推动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科学技术 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历史主体 剧中人 剧作者 总之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 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主要内容 一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三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 事物的普遍联系 1 什么是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 联系的特点 1 客观性 2 普遍性 3 多样性 科学家洛伦兹说 可预言 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 这种 蝴蝶效应 的说法 D A 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B 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 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C 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D 说明了一种事物 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 中介 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蕴涵联系原理的成语 俗语 古诗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见杯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水可载舟 亦可覆舟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人自重者人恒重之 人自轻者人恒轻之 3 联系与系统 1 系统及其特征所谓系统 是指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系统的主要特征 整体性 层次性 开放性 2 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第一 系统论的观点深化了辩证法关于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观点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 相互转化第二 系统论证实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 但它不能取代普遍联系的原理 4 坚持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意义 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 确立整体性 开放性观念 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 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求我们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关系 把对外开放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 抓住机遇 努力发展自己 二 事物的永恒发展 1 什么是发展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 是指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的 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前进方向 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 日趋灭亡的东西 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 不能根据一个事物在时间上出现的先后顺序 不能根据它的形式是否新奇 也不能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 看它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否具有远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第一 就新生事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二 就新事物与旧事物之间的关系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 使得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 具有强大生命力 从而是不可战胜的 特别是在历史领域内 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因而必然会战胜旧事物 2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所谓过程 是指事物的发生 发展和灭亡 一个事物向另一个事物的变化 或不同事物间的统一联系和相互转化 也就是说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 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 一切事物 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 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 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内容 两大特征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三大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源泉和动力 实质和核心质量互变规律 状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 道路和趋势 五对基本范畴 本质和现象 内容和形式 原因和结果 偶然性和必然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第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 钥匙 第三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 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 什么是矛盾 逻辑矛盾 例1阿凡提给别人写信时 有人偷看 阿凡提在信上写道 朋友啊 要说的话还很多 可是后边有个不知廉耻的家伙在偷看 因此我不能写了 那个人质问阿凡提 我什么时候偷看了 你为什么骂我 阿凡提说 你没有看信 怎么知道我骂你 例2阿凡提的故事 毛拉告诉阿凡提 女人的话任何时候都听不得 阿说 这怎么办呢 今早我女人说要把两只肥羊送给你 现在不送了吧 毛拉楞了半天说 有时候可以听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 是标志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范畴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例如 我们通常所说的 上下 左右 东西 南北 攻守 进退 荣辱等都是矛盾 又如 药品 它是我们人类战胜疾病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保证 然而 任何一种药品都具有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 这就是矛盾 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 互为存在的前提 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同一性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老子 荒岛奇迹 1593年 英国海军在一年中的坏血病患者竟高达1万多名 这些患病的士兵全身软弱无力 肌肉和关节疼痛难忍 牙龈肿胀出血 那时 人们对坏血病的病因一无所知 治疗上束手无策 这就使得许多水手惶恐不安 为了稳定军心 避免这些患病的士兵死在船上 就把一些病情严重的人强行送到了一个荒岛上 荒岛之上 食物缺乏 这些病人饥饿难忍 只得用野草充饥 然而奇迹却出现了 这些绝望的患者数天后却不治自愈 奇迹般地康复了 现在我们知道 这些坏血病患者的病因是体内缺乏维生素 而这个荒岛上的野草中含有维生素 患者食用后 疾病竟在无意中被治好了 案例 荒岛奇迹 说明了对立面双方的相互转化 患坏血病的士兵被抛弃在荒岛上 年轻的生命面临着死亡 这是巨大的不幸 然而因为饥饿难忍食用荒岛的野草后 体内及时补充了维生素 反而因祸得福 死里逃生 坏事变成了好事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 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市场竞争 学术争鸣 批评与自我批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一是相互联结 相辅相成的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二是相互区别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 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 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 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的作用 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 在相互作用中各自都得到发展 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斗争性的作用 促使矛盾双方力量发生变化 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简言之 矛盾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是事物的共性 它是无条件的 永恒的 因而是绝对的 林肯的用人之道在美国南北战争初期 美国总统林肯在选拔将领时总是优先选拔那些没有缺点的人来担任北方军的统帅 但是 这些修养很好 几乎没有任何缺点的统帅却没有什么军事才华 一个个被南方军的将领打败 连首都华盛顿都差点丢掉 林肯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他认真地分析了对方将领的特点 结果发现 对方将领从杰克逊起 几乎个个都有明显的缺点 但同时又都有各自的特长 于是他得出结论认为 南方军的李将军能善用其手下人的长处 打败了自己任命的看来没有任何缺点 但同时也不具备什么特长的北方军将领 为此 经过考察 林肯毅然任命了素有 酒鬼 之称的格兰特为北方军的统帅 结果 舆论大哗 人们都说这是 昏君 用 庸才 北方军必输无疑 于是 许多人去晋见林肯 说格兰特这个人好酒贪杯 难当大任 但林肯却不为所动 坚持任用格兰特 后来的事实证明 正是对于格兰特的任命 成了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军取胜的转折点 北方军在格兰特的指挥下 连连打胜仗 最终打败了南方军 林肯的用人之道 是矛盾普遍存在的一个例证 它说明回避矛盾是不可能的 否认矛盾也就否定了事物本身 任何人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所谓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林肯在南北战争初期的用人之道就忽视了矛盾的普遍性 总是选择那些没有缺点的人做北方军的统帅 殊不知 这些所谓没有缺点的人也是有缺点的 而且他们的缺点对于战争来说还可能是致命性的 南方军在将领的选择上就既承认一个人的缺点 又能够用人之长 所以屡屡打胜仗 后来 林肯之所以不畏人言坚持任用格兰特 就是看到格兰特虽然遭人非议 但是却具有打败南方军必不可少的军事才华 2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是事物的个性 它是有条件的 暂时的 因而是相对的 德国科学家 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讲的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猫吃老鼠 历来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常规 正如恩格斯所讽刺的那样 似乎猫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吃老鼠 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被猫吃 其实 情况并不都是这样 偏偏有些地方的猫 不喜欢吃老鼠 而喜欢吃鸟类 在南极圈里 有个叫马里恩的小岛 1945年 一艘探险船无意中带了几只老鼠在这个小岛靠岸 这些老鼠竟溜到了岛上 在那里扎下了根 传宗接代 三年后 岛上的老鼠成灾 应当地居民的求援 大陆当局送了五只好猫 想不到 这些猫很快繁殖成了一大群 小岛又成了猫的王国 可是这些猫却不吃老鼠 喜欢吃岛上的鸟类 每年被猫吃掉的鸟类达几十万只 为了保护鸟类 行政当局只好动员鸟类爱好者 拿起猎枪 四出打猫 更有趣的是 居然还有老鼠吃猫的事 非洲有一种老鼠 嘴边长着一层硬壳 善于吃猫 本领相当高明 它散发出一阵阵浓烈的恶臭 猫嗅到以后 就象吃了麻醉药一样 全身酥软 动弹不得 这时候 老鼠就跳过去 用锐利的牙齿咬断猫的喉管 把血吸尽 然后再把猫拖到洞里 慢慢吃掉 有时 甚至几只老鼠同时放出恶臭 使身强力壮的猫骤然醉倒 它们便合伙把猫吃掉 所以 在那里猫一见老鼠 就丧魂落魄地拼命逃走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 地位和作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着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 也是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 而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基础 所以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毛泽东把这一问题称为矛盾问题的 精髓 他说 这一共性个性 绝对相对的道理 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不懂得它 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相互区别 相互联结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方面 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 另一方面 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注意中国的特点 三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 质 量 度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认识事物的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 只有把握事物质的规定性 才能正确区分不同的事物 第二 只有认识事物的质 才能进一步认识事物的量 使认识深化和精确化 第三 把握事物的质 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坚持 质量第一 讲求效益 避免只求数量 忽视质量的错误 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 程度 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表示的规定性 认识事物的量的规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对事物的量的认识 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没有对事物量的认识 就没有对事物的科学认识 定量是定性的精确化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即事物的限度 幅度和范围 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 超出度的范围 一物就转化为他物 它体现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度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 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 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防止 过 或 不及 通常所说的 掌握火候 过犹不及 等 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2 量变和质变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 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 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量变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事物的变化 二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次序和结构上的变化引起事物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质变的基本形式 一是爆发式飞跃 是指通过对抗的形式来实现的质变 二是非爆发式飞跃 是指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消亡来实现的质变 3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割裂二者的统一 会导致庸俗进化论或激变论 以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改良主义和冒险主义 4 质量互变规律 内容 量变引起质变 在新质的基础上 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 如此交替循环 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意义 第一 在理论上 使我们获得了一个坚持辩证发展观 批判形而上学发展观的科学武器 第二 在实践上 为我们的实际工作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第三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自觉掌握这一原理 就要把求真务实的精神和革命的气魄结合起来 做一个脚踏实地的革命者 改革家 有理想 有抱负的实干家 四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指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而道路是曲折的 1 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指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 即肯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其他事物的因素 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即破坏现存事物使之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因素 如在生物有机体中 遗传是肯定方面 变异则是否定方面 同化是肯定方面 异化则是否定方面 2 辩证否定观 第一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 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 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 扬弃 坚持辩证否定观的重要意义 第一 在对待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方面 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评地继承 反对 全盘肯定 复古主义全盘否定 虚无主义第二 在对待外国思想文化方面 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吸取其先进的 拒斥其落后的 有选择地引进 反对 崇洋媚外 全盘西化闭关自守 盲目排外第三 坚持辩证否定观 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3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内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使事物的发展过程经过由肯定到否定 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周期性过程 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或波浪式的前进运动 两次否定 否定 否定之否定 三个阶段 肯定 否定 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 种子 植株 种子遗传 变异 遗传公有制 私有制 公有制无阶级社会 阶级社会 无阶级社会朴素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 唯心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4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曲折性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特征 前进性体现在 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 都把事物推进到新阶段 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 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 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 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 会导致形而上学的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重要意义 坚持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又要有迎接困难战胜困难的思想准备 要认识到道路是曲折的 前途是光明的 坚持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对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走历史必由之路 具有重要意义 三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 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 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 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二者的关系 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 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二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而结果是指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 原因在前 结果在后 即前因后果是因果联系的特点之一 但并不是任何先后相继的现象都是因果联系 二者的关系 对立统一 二者是对立的 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 原因就是原因 结果就是结果 二者不能混淆和颠倒 这是原因和结果区别的确定性 二者又是统一的第一 二者相互依存 第二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三 二者是相互作用的 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 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 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 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 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 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二者的关系 对立统一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势 它们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二者又是统一的第一 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第二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 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 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 第三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 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为了全面理解可能性这个范畴 必须区分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 要区分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第二 要区分现实的可能性与抽象的可能性 第三 要区分两种相反的现实可能性 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 第四 要区分可能性的大小 二者的关系 对立统一 二者有明显的区别和对立可能性是潜在的 尚未实现的东西 现实性则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 可能性还不是现实性 现实性已不再是可能性 不能将二者混淆起来 二者又是统一的一方面 二者相互依赖 不可分离 另一方面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现象和本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 现象按它表现本质的不同方式 可以区分为真象和假象 真象是指那些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是指那些以否定方式或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二者的关系 对立统一 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 对立的第一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暴露于事物外部 可以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 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 深藏于事物内部 是不能直接感知的 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第二 现象是个别的 具体的 是多种多样的 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 共同的东西 第三 现象是多变的 易逝的 本质则是相对平静 相对稳定的 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的第一 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赤裸裸的本质 第二 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本质 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 假象则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纯粹现象 第三 本质决定现象 是现象存在的根据 内容和形式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二者的关系 不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而且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对立统一第一 内容和形式是现实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二者是对立的 对于特定事物来说 内容就是内容 形式就是形式 二者不能混淆和颠倒 第二 相互依存 离开了内容就没有形式 离开了形式就没有内容 第三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互作用第一 内容决定形式 第二 形式对内容有巨大的反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货车培训技能试题及答案
- 财务技能比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化工集团国际分公司招聘面试题详解及备考指南
- 2025年英语中考试卷及答案
- 三年级英语试卷及答案
- 卫生事业单位面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合同样本:水果供应合同
- 2025年全方位备考资源中国制造业集团招聘考试预测题
- 2025年乡镇畜牧站生鲜乳监管员应聘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解析
- 魔法教室题库及答案
- 2023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第二版)对比版
- 2025年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之基础知识模考模拟试题(全优)
- 2025年云南省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及解析答案
- 货运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CJ/T 448-2014城镇燃气加臭装置
- 租房开午托园合同范本
- 河北建投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检测试卷(全套版)
- 2025年江西省高职单招文化统一考试真题及答案(网络版)
-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课件
- 水行政处罚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