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块拼接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育硕士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切块拼接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育硕士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切块拼接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育硕士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切块拼接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育硕士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切块拼接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育硕士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0切块拼接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the application of jigsaw to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by a thesis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in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may 2013摘要 合作已经成为国际化进程中人们必须具备的能力,合作教学更是当代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教学方法。初中阶段的教育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这个阶段学生的教育问题。如何使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一直是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实践中探索的问题。目前,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英语课程标准(2011)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笔者选用切块拼接法(jigsaw)这种成功的“合作教学”的新方法作为研究对象。 本论文主要探索在现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切块拼接法(jigsaw)的可行性。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查阅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论文从介绍研究背景开始,说明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问题,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接着对阅读策略和合作教学的概念、发展状况、国外相关研究及其国内研究现状等问题分别进行了阐述。又通过对切块拼接法(jigsaw)的优势和实施条件的分析,说明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这种合作教学方法具有可行性。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着重对切块拼接法(jigsaw)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验开展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小组分配、任务划分及评价等过程进行了相关阐述。实验班学生在开展切块拼接法(jigsaw)学习后,测试成绩、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切块拼接法(jigsaw)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了合作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这说明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切块拼接法(jigsaw)是切实有效的。关键词:合作教学;阅读教学;切块拼接法;初中英语abstractcooperation has become the ability which we must master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cooperative teaching is an essential teaching method i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the educa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is a bridge which plays a linking role. so we should pay full attention to students education problems in this stage. how to make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chieve good effect is always a problem of most english teacher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during the practice exploration. at presen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explicitly proposed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operative consciousness and develop students cooperative ability.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2011) emphasizes that english courses need to consider the students reality, increa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use. in order to remedy the deficiency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the author has selected the new method of “cooperative teaching” - the jigsaw method. this thesis mainly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jigsaw method in current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 research mainly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 experimental method, questionnaire method and interview method. firstly, the thesis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research to illustrate the problem of the current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so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a suitable method of reading teaching. then, the concept of reading strategies and cooperative teaching, the development, related research of abroad and domestic research status and other issues are respectively describ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of jigsaw method and conditions for implementation, the thesis illu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the jigsaw method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and through specific teaching cases, it focuses on the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experiment of jigsaw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and it also illustrates the procedures of group assignment, task division and evaluation are elaborated. after carrying out the jigsaw method teaching in experimental class students, the data analysis results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show that the jigsaw method enhances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strengthens the cooperative ability and improves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this shows that using jigsaw method is effectiv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key words: cooperative teaching; reading teaching; jigsaw; the english of junior middle school目录摘要iabstractii1概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31.3研究方法31.4 论文结构42文献综述52.1阅读文献综述52.1.1阅读的本质52.1.2阅读策略62.1.3国外相关研究72.1.4国内研究现状8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外审论文1.doc - _toc262486638#_toc262486638 2.2合作教学文献综述102.2.1国外相关研究102.2.2国内研究现状133切块拼接法的应用构想15 3.1选用切块拼接法的理由153.1.1切块拼接法是合作教学的一种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3.1.2切块拼接法的优势163.2初中阶段运用切块拼接法的可行性183.2.1初中生具有实施切块拼接法所需要的社会技能193.2.2切块拼接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93.2.3切块拼接法的实施方式灵活可调节193.3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操作步骤193.3.1合理的分组机制193.3.2任务合理分配193.3.3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204实验214.1实验前214.1.1实验对象214.1.2实验材料224.1.3实验变量控制224.2实验实施234.3注意事项304.4实验辅助314.4.1问卷调查314.4.2学生访谈315实验结果与分析335.1英语测试的结果与分析335.2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385.3访谈的结果与分析436.结论476.1研究发现476.2本研究的不足与对未来的展望48参考文献51附录一 实验使用的教材53附录二 初中生英语阅读情况调查问卷54附录三 初中英语阅读情况访谈大纲56附录四 七年级下期末英语试卷阅读部分57附录五 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阅读部分59致谢631.概论1.1研究背景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亦称协作学习或共同学习。“合作学习”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西方国家提出来的,国内较早也一直沿用这个称谓,直至当代,国内普遍认为合作学习理论和实践部分都包括教授和学习两部分内容,改称合作教学应该更精准,所以笔者在本文中也采用“合作教学”这一称谓。合作教学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也是使用最广泛的课堂教学方法。“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vermette,1994;刘玉静,2011)。英语课程标准(2011)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其中基本学习策略的目标描述的第一项就是“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初中英语学习中使用合作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理所当然成为广大师生和教学管理部门普遍关注的焦点。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生活渐渐信息化、经济逐步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英语不仅是一门学习科目,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一战、二战使全世界明白:教育强则国强和竞争不是发展的最佳途径,两个深刻的道理。曾有人断言,合作较之于竞争,在当今乃至于未来的社会中的作用更为重要。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就是增强我国人民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义务阶段的英语教育则是英语教育这座大楼的地基,由此可见其非同一般的重要性。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英语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水平。英语阅读技能作为重要的语言技能和学习技能,能够帮助其他语言技能的发展。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的质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简单的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不重视语言实践,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阅读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寻找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是广大教育者努力的方向。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化推进,人教版的新目标英语教材取代了原有的统编教材。新教材中阅读材料篇幅的长度有所增加,很多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大多阅读教学还是盲目的以做阅读训练应付考试为目的,无暇顾及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后,笔者发现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课程结构固定,教学观念呆板教育观念落后,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都相对固定,教学进度也比较统一,教师为了保证能教会学生教材上全部的知识点,对所教授的内容也没有进行有意义的选择或者增减。在阅读教学方面,教师还是运用中国的“大水泡倒墙”的老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很难灵活地开展各种各样真实语境下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限制性很大。而且长期以来对学生的错误思想灌输,也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阅读就是为了提高考试中阅读部分的得分,除了教师布置的阅读作业,很少阅读其他材料,“为了分数而阅读”的现象已经成为校园普遍现象。学生由于始终处在被动阅读的状态下,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内在动力,对英语阅读也逐渐失去了兴趣。这种制度下的英语教育,很难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人才。2)个体差异明显,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由于即使是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们的英语水平也存在落差,阅读速度也会存在很大差异。课堂教学节奏同步,教师无法顾忌全部同学,更照顾不到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完成阅读任务速度很快,也有的学生跟不上班级整体进度。这样就容易使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现象,有的同学因为成绩好而轻视英语阅读科目,有的同学因为成绩不理想而失去学习英语阅读的信心。长此以往,他们对英语阅读就产生了不同的心理,距离也逐步拉开了。3)竞争评优,学生学习缺少合作传统的课堂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上课偏重语法知识和文章段落意思的讲解,忽略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更忽视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载体的功能。由于学生记忆和理解的方式有差异,所以同学对教师讲课内容的反馈就有所不同。能够跟上教师思路的同学成绩相对较好,跟不上教师思路的同学则学习起来较吃力。为了保证绝对的优势,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谢绝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即使是同等水平的同学,他们之间也很难看到共同探讨学习问题的情景。学生只是简单地把英语阅读作为一门课程,而没有很好地重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优胜劣汰”能淘汰掉一批成绩不好的学生,剩下少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但是这种优秀只是局限在做题方面,他们并不是真正学会英语,所以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1.2研究目的由于多年来我国教学体制的弊端,学校中存在着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现象,多数学生主动想掌握知识的渴望度较低,学生缺少学习热情,学习效率也不高,尤其在英语阅读学习上更是如此。在我国有这种情绪的学生数目众多,这些学生一旦进入初中,由于英语课时相对小学有所增加,而且教材难度有所提升,学生一看到阅读文章就惶恐不安。部分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彻底失去兴趣,英语水平止步不前。由于对英语阅读的惧怕心理,对英语阅读也愈加抵触。长此下去,所取得的阅读成绩自然也就更不理想。 为了改变上述现象,提高我国英语阅读教学水平,许多教育者引进各种国外先进的理论及教学法,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其中合作教学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课题。关于合作教学的研究虽然有很多,但是关于合作教学具体的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相对少了很多,而且大部分研究者只是按部就班的进行简单的移植与操作实验,没有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加以改革、调整,以至于合作教学在初中阶段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只是基于形式上的模仿,不能真正满足我国初中英语教育的需要。基于此,笔者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合作教学法中的一种方法切块拼接法(jigsaw),试图通过此法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学习成绩。本研究旨在探索切块拼接法(jigsaw)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并针对切块拼接法(jigsaw)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如何能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更灵活的运用做些有益的尝试。1.3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是文献查阅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本人将在他人对切块拼接法(jigsaw)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尝试性的探究。通过文献查阅的方法,了解国外关于合作教学的相关研究,以及国内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合作教学方法的发展及趋势;本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和学生访谈的方法,来了解学生实验前与实验后英语阅读方面的情况及变化;预期对实验班进行为期6个月的切块拼接法(jigsaw)的组织和实验,控制班则继续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教学效果,来检验切块拼接法(jigsaw)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学习成绩。1.4论文结构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概论,主要阐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文献综述。该章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英语阅读策略理论,国外相关研究与国内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合作教学理论,国外相关研究与国内研究现状。第三章讲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切块拼接阅读策略的关系。首先对切块拼接法(jigsaw)是合作教学的一种策略和方法进行阐述;其次说明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选用切块拼接法(jigsaw)的理由和可行性;最后说明其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怎样应用。第四章是实验部分。该章共分为四部分,实验前,实验实施,注意事项及实验辅助。第一部分实验前,主要是为了确保实验的有效性及准确性,对实验对象、周期和教材等加以限制;并对教师在实施该实验前该做的准备工作进行说明;第二部分实验实施,笔者通过一具体课例,描述了长达6个月对实验班进行的切块拼接阅读策略教学的实施步骤;第三部分,注意事项主要是指教师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第四部分是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实验加以辅助。第五章是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对测试成绩,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同学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学习成绩较实验前都有明显的提高。第六章为结论。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发现;讲述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2.文献综述2.1阅读文献综述阅读是人类获取直接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获取间接知识的主要手段,英语阅读则是英语学习者获取国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英语学习中,阅读更是所有其他技能的基础,较强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的掌握。2.1.1阅读的本质 阅读时读者与书面文字进行交流的过程,从最小的语素到最大的段落、篇章。阅读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语言能力高低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指标。阅读者在阅读时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自己的常识、阅读知识等对文章进行解读。读者通过己知信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文本信息进行解读、验证、加工及合成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阅读既是主动思考的过程,又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古德曼(goodman)(1967)认为,“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包含思想和语言的相互作用过程”。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史密斯(f. smith)(1971)认为,“阅读是一种双向的书面语交际活动”。他指出:“阅读不是一种消极的活动。读者要想获得知识,必须做出积极的贡献,至少要做出与作者同样大的贡献。”威廉和斯托勒(g.william & f.l.stoller)(2005)指出,“阅读是一种从书面文字中汲取含义并且恰当地理解该信息内涵的能力。”钟启全(2003)认为:“阅读是读者运用己经具备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通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感知、加工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心理过程”。陈仕清(2006)指出:“阅读就是以视觉为手段,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内容,并能领悟或理解其内容;或者说读者把文字所代表的知识与读者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的一种心智活动。”上述定义表明,阅读既是积极主动的获取信息的过程,又是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各类专家的研究表明:阅读是阅读者从阅读的书面语言中获取一定量的信息,然后通过自己的常识以及语言知识等进行加工编码,从而获得知识的有意义活动的过程。阅读的过程也是心理语言知识进行认知构建的过程,是需要借助于阅读策略这个外力而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综上所述,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已经拥有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策略等因素都直接影响阅读质量。学校教育虽然无法改变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及其所处的社会小环境的差异,但却能通过有效的教学法积极影响其阅读策略,进而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2.1.2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是学习者为解决阅读困难而采取其他途径来达到相同结果的行为过程,是可灵活调整的认知活动计划,是读者有意识的用来理解各种文章的手段,是学习者最重要的策略能力之一”(李丽娟,2010)。英语阅读策略胡春洞 (1999)指出“英语阅读策略是指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阅读环节的过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灵活运用一系列阅读方法或技能的学习过程”。束定芳、庄智象(1996)提出“英语阅读策略是阅读者为了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而采取的某种手段或方法。”英语课程标准(2011)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该定义明确指出使用学习策略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学习外语,也是为了自身的发展。使用策略不仅是心理的思维,也是学习者的具体活动。据此说来,英语阅读策略应该是英语阅读活动中所使用的外在的方法与内在的思维活动的统一体。笔者在上述定义的启发下,对英语阅读策略的特点总结如下:第一,阅读策略的运用是为了解决在英语阅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第二,英语阅读策略既包括阅读者采用的宏观策略,也包括阅读者针对英语阅读任务所采用的技巧或具体方法;既包括内隐行为也包括外显行为。第三,英语阅读策略可以运用英语、母语、非母语语言或多种语言相互结合来完成。第四,英语阅读策略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英语语言的学习。 第五,英语阅读策略的运用要因人而异、因情况的改变而改变。随着阅读策略不断深入的研究,发现可用于英语阅读方面的策略也越来越多,不只是略读、详读、跳读、回读等简单策略,而是发展成为当代的合作教学法指导下的英语阅读策略、背景知识激活的英语阅读策略、图式理论下的英语阅读策略以及语篇英语阅读策略等等。本研究中的英语阅读策略的概念不仅指直接参与英语阅读过程中的各种策略,还包括间接参与的情感策略和合作教学策略等。“它不仅包含了英语阅读中的一些技巧,如略读、跳读、猜测文中生词的大意、推理文章的内容、预测等,还包含了英语阅读者为达到预期阅读目的所采取的控制性和有选择性的行为”(孟悦,2004) 。2.1.3国外相关研究最早的英语阅读研究开始于欧洲。“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undt),早在19世纪70年代末,就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开始研究英语阅读过程;卡特尔(cattell)对英语字母、单词的易读性、注意广度等进行了研究” (姚喜明,2002)。伴随着英语阅读研究人员络绎不绝的迁移到美国,英语阅读研究的中心也逐渐转移到美国。昆茨(quantz)也根据个人的实验发展了具有开创性的分级阅读模式;“修伊(huey)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假设:首先是,单词并不能精确地表现出文章中段落的意思;其次是,并非所有的读者都要通过独立的单词去解读文本,熟练的读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文章大意”(姚喜明,2002)。盖茨(gates)在研究阅读能力和智力的关系时,得出:阅读能力和智力在基本阅读技巧方面关系不显著,但是在高级理解阶段关系显著。格雷(gray)提出改进和评估教学的模式的主张,以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水平。查尔斯(charles)在任哈佛大学校长时,主张增加阅读的时间,并建立了哈佛经典文库;但同时期的研究人员部分否认了这个观点,他们认为花费在阅读上的时间和阅读能力之间相关性不大。默读法和朗读法是阅读的基本方法,这两种方法同时也是英语阅读的主要方法。阅读研究伊始,一直是朗读法主宰着英语阅读领域,但在中期,默读法盛行,取代了朗读法。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安德森(anderson)和迪尔伯恩(dearborn)提出朗读和默读可能分别是同一阅读基本过程的显性假设和隐性假设的表现方式,自此英语阅读研究领域对朗读法才开始有了新的认识,人们开始重新重视朗读法。20世纪80 年代初,高夫(gough)的信息加工模式;瑞姆哈特(rumelhart) 的交互模式;古德曼(goodman)和史密斯(smith)提出的心理语言模式;亚当(adams)等人的图式理论;辛格(singer)提出的输入刺激(input stimuli)假说、调节过程(mediational processes)的假说、输出成品(output products)的假说等成为这一时代影响较大的阅读模式。它们都旨在探索和寻找阅读(主要是指英语阅读)的有效性。在探索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英语语言阅读理论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相关的文章和著作也与日俱增。随着阅读理论研究探索的深入,阅读策略和阅读习惯的培养等课题的研究,也成为热门研究课题。纳特(nuttan)的外语阅读技巧教学阐述了英语阅读教学方面应该遵循的原则;布朗(brown)提出阅读策略包括:明确阅读目的、利用拼写与读音关系的规则“自上而下”地理解阅读内容、运用有效的默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的速度、浏览、快读、运用语义图、猜测、词汇分析、区分字面意思和隐含意思、利用语篇标记分析结构关系等。纵观国外100多年来在英语阅读方面的研究,它几乎涉及了阅读的每个方面。其中,阅读模式的研究是英语阅读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它对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自下而上模式与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风靡一时后,都先后遭到许多批判,也曾经一度被摈弃,但至今仍然在沿用,足以证明其存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与此同时,心理模式也因为其实证性缺乏与主观随意性较大,被冷落尘封了很长一段时间,最近开始出现抬头趋势;但交互模式和图式理论却因为综合了上述多种理论,被研究者们所推崇,所以目前发展空间很大。 从现有的文献,我们发现,国外的学者们对英语阅读模式和阅读策略的研究高度重视,对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研究也高度关注。“国际阅读协会(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定期、不定期的召开专门研究英语阅读的国际性会议,并持续不断的出版英语阅读论文集”。而且,“除了tesol quarterly刊物刊登的英语阅读研究相关论文外,目前还有许多专门研究英语阅读的期刊,比如: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朱效惠,隋桂岚,2008)。 其中对阅读策略研究的文章不计其数,但较少有人把合作教学具体的方法作为研究对象,以至于阅读策略虽多,但由于理论高度较高应用起来缺少实际的操作步骤,见效甚微。2.1.4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的英语研究工作者在介绍和引进国外的先进阅读理论和阅读策略方面,表现得非常积极,取得的效果也比较显著。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英语阅读研究学者在介绍苏联相关的阅读研究的同时,也明显影响了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而到了80年代,随着美国霸主地位的稳固,美国的阅读理论、阅读模式及阅读策略等快速传入我国,积极的影响我国的英语阅读研究及英语阅读教学。但我国的英语教育与美国的英语教育不同,国内的英语阅读教学与国外的英语阅读教学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我国把英语阅读教学作为外语(efl)阅读教学,而国外则把英语阅读教学作为母语阅读、二语(esl)阅读教学。正如维果斯基(venezky)所言的那样,“教育实践服务于社会,并受这个社会所控制” 。 所以,我们在选择适合于我国实际发展需要的理论和策略方面应该谨慎一些。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的专家和学者开始积极著书探索和研究英语阅读教学。例如:王蔷的英语教学策略论,它对英语教学策略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究,并提出系统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李丽娟的英语阅读策略一书中,系统的介绍了英语阅读中的常用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种种困难,摒弃错误的阅读观念,培养科学的阅读习惯,系统掌握英语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鲁子问和康淑敏的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介绍了英语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相同与差异,提出了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与整合的方法,介绍了英语教学方法的实践操作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教学,然后分析了英语教学过程的策略及实践操作方法,并从英语知识教学的策略及实践操作方法、英语技能教学的策略及实践操作方法两方面,对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行动研究提供了系统的指导。王笃勤著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论,本书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构建全新英语教学策略体系;从教学规划、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英语教学策略;从需求分析的角度诠释教学策略如何适应初中生英语学习的需求;从理论到实际操作,从案例分析到理论反思,系统剖析教学策略。罗毅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与研究方法,在对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进行总体介绍和阐述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语言技能的特点分别提供相应的教与学的策略或方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广大中小学教师从事英语教学、科研和实践提供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参考。这些专著对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2合作教学文献综述“合作教学是一种既古老又新兴的教学策略,尽管严格意义上的合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但是作为一种原始的教学观,它在几千年以前就出现在教学实践当中”(王卓,杨建云,2006)。 2.2.1国外相关研究合作教学自提出以来,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无数教育专家、学者的不断探索完善,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两大方面都逐步规范起来。据资料显示,国外合作教学的发展,从萌芽到现在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合作教学的萌芽阶段(20世纪20年代之前)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m.f.quintilianus)就关注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互教教学的可行性。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l.a.seneca)推崇合作教学,提出“教学相长”的论断。16世纪捷克夸美纽斯(j.a.comenius)指出,学生可以从别的学生那里获得知识。在18 世纪,英国的安德鲁贝尔(a.bell)和约瑟夫兰喀斯特(j.lancaser)认为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很重要,并在纽约设置美国第一所兰喀斯特学校。美国帕克(f.park)也将民主与合作引入课堂,对昆西教育进行了改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j.dewey)在其“做中学”教学思想中也强调了合作教学的重要性。20世纪初,心理学家考夫卡(w.h.kilpatrick)、勒温(lewin)和默瑞诺(j.l.moreno)关注团体动力学的研究。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国外本阶段合作教学的发展,还处在一种萌芽状态,目的性不强,而且也带有偶然性的色彩。合作教学的目标尚不清晰,理论研究尚未形成体系,教学实践中的合作性互动也缺少相关学科理论的支持与指导”(王坦,2007)。第二阶段:合作教学的奠基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20世纪20年代中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守恒的理论,呼吁学校要增加对合作教学的运用。20世纪40年代,默瑞诺(j.l.moreno)研究发现,同学间喜好的排序是动态的(同学间喜好的排序随着团体的改变而变化)。20世纪40年代末,道奇(m.deutsch)发表关于合作的研究,并初步提出合作与竞争的理论。20世纪50年代,谢里夫(s. muzafer)在三次夏令营中进行了有名的研究,他设计了激烈的组间竞争,并研究其解决办法。米勒(miller)和哈布林(hamblin)于1963年,概述了关于合作与竞争的24个研究。约翰逊兄弟(d.t.johnsonr.t.johnson)于 60年代晚期,在明尼苏达大学筹建了合作学习中心。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合作与竞争问题,着重理论模式的研究与建构,但应用合作理论与课堂实践的系统研究较少。第三阶段:合作教学实质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美国德弗里斯与爱德华(d.de verisk.edwards)于1973年将教学游戏法(instructional games approach)与组间竞争(intergroup competition),小组游戏竞赛法(teamsgames-tournament)结合起来,并于20世纪70年代初,推出了完整的合作教学操作方案“小组游戏竞赛”(tgt)。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斯莱文(slavin)教授研究发明了“小组成绩分工”合作教学方案(stad)和小组辅助教学(tai)。1978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阿朗逊(e.aronson)创设了“拼板”(jigsaw)合作教学方案。卡甘(s.kagan)设计了“合作共学”(co- op-co-op),随后又建立了卡甘合作学习机构(kagan cooperative learning)。1979年,有关合作教学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组织国际教育合作研究会(iasce)在美国成立。80年代,以色列特拉特夫大学的沙伦(s.shanran)推出“小组调查法”(group investigation);与此同时,德国k.沙勒与k.h.舍费尔首次提出“师生交往”的教学论思想;苏联“合作教育学”派也积极的进行本国教学改革。在此阶段,世界许多国家也都出现带有合作教学思想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推进了合作教学的快速发展,由于其实效性和研究情境的多样性,迅速成为全球性主流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至1990年,合作教学已广泛流行于北美之外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及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与此同时,一些专门的合作教学研究机构和组织也随之产生。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对于合作教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运用的差异性的课题,还没有相关研究。第四阶段:合作教学理论深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美国嘎斯基(gasky)90年代初,在合作掌握学习的策略中指出,合作教学与掌握教学是最受欢迎的两种教学策略。1995年,斯莱文(slavin)指出“关于合作教学的研究是教育研究史上最为成功的事列之一”。“约翰逊兄弟2000年报告中指出,合作教学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和成功最多的领域之一”(r.t.johnson, a.t.johnson,m.stanneb.2001,王坦,2007)。“美国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a.k. ellis j.t.fouts)在教育改革研究中指出,合作教学是符合真正教育改革方案的”(a.k.ellis,j.k. fouts,1997,王坦,2006)。“总之,从90年代以后,合作教学已经扩展到了冲突解决和同伴调解方案”(johnson & johnson,1995a,1995b;伍新春,2010)。合作教学应用的普遍性、理论的科学性和效果的明显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大力推广下,合作教学的地位与影响力得到迅速提升。从国外合作教学发展的进程,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合作教学的发展特点:第一:理论研究指导实证研究理论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积淀的,当一个新的理论暂露头角时,要么迅速被推崇,要么被忽视在冰冷的一角。只有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理论才称得上真正的理论。合作教学在国外的发展是艰辛的:“兰卡斯特”学校和“昆西教学法”曾盛极一时,但随后渐渐无人问津;20世纪20年代随着合作教学理论的逐渐发展,对合作和竞争问题的探讨也随着增加;但之后一段时间,对于合作教学的研究就少了许多。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又重新兴起,这也绝非偶然。理论的研究往往借助于实验的研究。受严格控制的研究是有局限性的,不具备推广意义。只有建立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把理论运用到鲜活的真实课堂中,才能具有真正验证理论的有效性。第二:从教学理念的研究到教学方法的研究实证性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出有效度和信度的教学方法,为想实施合作教学的教师提供范例。学习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小组辅助个别学习法(tai),切块拼接法(jigsaw),小组游戏竞赛法(tgt)等方法的出现就是很好的证明。 第三:从国内研究到跨文化研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西方国家,增加理论的效度和推广度的有效方法,就是进行跨文化研究。“在北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对非洲裔美国人、美国本土人和西班牙人都进行了研究”(段莉洁,2010)。在亚洲、澳洲(澳大利和新西兰),中东(以色列),非洲(尼日利亚和南非),欧洲(瑞典、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其他国家也都进行了大量关于合作教学的研究。 第四:从课堂合作研究扩展到校内合作研究“有效的合作教学,有利于合作方式的形成,而这种合作的方式,可以成为整个班级,甚至是整个学校生活的基础”(刘玉静,2006)。但是合作教学必须用在合适的学校和群体才能发挥其作用。约翰逊兄弟提出的(lt),共学式合作教学方法,就是强调学校的合作精神。斯莱文(slavin)教授作为合作教学的创始人之一曾提出让合作理念影响学校,在学校教学中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2.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合作教学理念,远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教育者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诗经卫风中“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在说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合作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学记中也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载,说明学习应该通过与人交往效果才更好,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对合作也有其独特的看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其中之一。近代以来,陶行知首先开拓了合作教学。他借鉴了美国杜威的教学思想,提出和实施了“即知即传”和“小先生制”。但当时只是合作教学的自发应用,并没有系统的研究开发。“20世纪80年代,我国刚刚引进国外的合作教学理论,并开始出现少量的合作教学实验研究”(刘玉静,2011)。“合作学习的发展观和动机观就是较早译文之一,当时也没有引起教育界应有的关注。实际上,丁邦平先生在1988年发表的合作学习: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的理论与方法才是真正影响我国合作学习研究与发展的第一篇比较全面介绍和评述合作学习的文献”(丁邦平, 1988)。全国也有许多省市先后出现了许多关于合作教学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都意在探讨合作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的积极影响。如:杭州市运用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教学的子课题研究;山东省主持的历时六年的关于合作教学的实验研究等。笔者对国内相关合作教学方面的专著进行检索,发现早期有关合作教学的专著较少,主要以王坦的著作为主;但近年来相关著作明显多了起来,主要有:马兰著合作学习,伍新春著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高向斌著走向合作性教学,刘玉静、高艳编著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刘平平编的合作教学与学习的策略和盛群力、郑淑贞著的合作学习设计等。近年来,关于合作教学的学术论文则更多,据中国知网不完全统计(2012年6月11日检索),19992012年,硕博论文题目中含有“合作学习”“合作教学”(检索方式为精确,下同)的论文分别为2860篇、283篇;篇名中含“合作学习”“合作教学”的文章分别为10556篇、750篇。这些研究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包括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等各个领域。较早的研究主要是以理论研究为主,近期的研究则旨在探索如何在实际教育中应用合作教学。其中70%以上教育硕士论文都是合作教学理念在学科中的运用,具体合作教学方法的研究少之又少,特别是合作教学的方法在初中阶段英语阅读教学上的研究屈指可数。3. 切块拼接法的应用构想合作教学是一种灵活的教与学的方法,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其植根于教育学及其与之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现代理论,它的优点是把学习者的需要与语言技能结合了起来,把“整体性语言教学”(the whole language approach)与语言学习过程相结合。3.1选用切块拼接法的理由3.1.1切块拼接法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法切块拼接法(jigsaw),又被称为“皆可熟”和“拼图法”,是合作教学理论下众多方法中的一种。通过名字,我们可以猜到,它就是把文章切割成部分,然后再将部分拼成整体的一种教学方法,只是这种方法在分割和拼接时不时随意、杂乱的,而是按照一定的原则的。切块拼接法(jigsaw)是由阿尔逊(aronson) 和他的同事在 1978 年开发研究出来的。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以及学生和小组之间都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关系网,在这种环境下,由于任务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很强,大家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其他同学的学习任务负责,而且也要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合作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知识的共享,进而达到共同掌握学习内容的目的。“切块拼接法(jigsaw)虽然比非合作性教学有好的影响性,但作为合作教学的一种方法,曾经被许多研究者证明,是众多合作教学方法中,最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方法”(黄娟,傅霖,2010)。所以,切块拼接法(jigsaw)自提出以来,也一直不断的被修改及验证。在1986 年时,斯莱文(slavin)教授在切块拼接法(jigsaw)的基础上添加了任务确认和计分法,研究出了切块拼接法二(jigsaw ii);霍利戴(holliday),德怀特(c .dwight)教授从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度、教师进行知识补充讲授等方面,进行了补充,发展了切块拼接法三(jigsa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