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图书分类号:n031 学校代码:10213 国际图书分类号:14 密级:公开 哲哲学学硕硕士学士学位论文位论文 技艺、技能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地位 及其培养以钟表行业为例 硕 士 研 究 生 : 王 喆 导 师 : 谢咏梅教授 申 请学位 : 哲学硕士 学科 : 科学技术哲学 所 在 单 位 :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答 辩 日 期 : 2011 年 6 月 授予学位单位 : 哈尔滨工业大学 classified index: n031 u.d.c: 14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philosophy the status and cultivation of accomplishment and craftsmanship in the moder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terms of the horologe industry candidate: wang zhe supervisor: prof. xie yongmei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philosophy speciality: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ffiliatio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date of defence: june, 2011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 i - 摘 要 在技术越来越科学化的今天,尽管技艺、技能在技术中的地位逐渐退居次 要,但仍然不可低估。本文通过对技术要素、历史演变的梳理,并以对技能、 技艺的要求仍然较高的高技术传统产业钟表行业的发展作为典型案例剖 析,探讨技艺和技能在当代技术发展中是如何起作用的。指出,无论技术如何 发展,一个企业在技术领域中要获得独占优势,仍然离不开难言知识的支撑, 而难言知识的背后,在历史梳理中,在肯定学术界认为技术要素的演变经历了 分别以经验、实体、知识为主导的过程基础上,发现在每一次技术要素结构的 变化中都有技艺、技能在起作用,技艺、技能本身的进步推动了技术要素的结 构性变革,则有经验性质的技艺和技能在起作用。针对目前忽视技艺和技能的 倾向,论文以哈工大计时仪器专业的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案例,并以瑞士钟 表行业的高级人才培养作为他山之石,指出了目前高等教育普遍轻视技艺和技 能培养的缺陷,进而探讨了工程教育中人才培养的合理途径,以及以技艺和技 能为核心的难言知识如何扩散和传播。认为尽管高等工科教育不可能有统一的 模式,但要处理好“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关系,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 的关系, “言传”和“身教”的关系以期对我国的高等工科教育有所启迪。 关键词:技艺技能;现代工程技术;大学工科教育;钟表行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 ii - abstract today when technolog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cience-oriented although the status of accomplishment and craftsmanship in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receded as the secondary importance, the accomplishment and craftsmanship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in this paper, how the accomplishment and craftsmanship contribut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has been dicussed by means of hackling the technical factors and its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anatomizing the typical ca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orology industry -the tradional high-tech industry which requires relatively high accomplishment and craftsmanship. the author has pointed out that however technology develops, if an enterprise wants to monopolize advantages in the fields of technology, it can not be without the support of implicit knowledge but behind the implicit knowledge in the historical hackling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affirmation that academia holds that the evolvement of technical factors goes through experience, entity and knowledge, respectively, the author found that accomplishment and craftsmanship work in every structure change of technical factors. accomplishment and craftsmanship themselves promote the structure change of technical factors and the experience-qualitied accomplishment and craftsmanship operate. in terms of the present trend that neglects the accomplishment and craftsmanship, the paper, based on the case of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special persons with ability in horology facult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it), and on the examples of the cultivation of advanced special persons, has pointed out the limitation of widely despising the cultivation of accomplishment and craftsmanship and further discussed the reasonable approaches for special persons with ability in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how the implicit knowledge emphasized on accomplishment and craftsmanship pervades and spread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although there are no uniform modes for college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relationship must be dealt well with between generalist education and specialized education, between basic theory and operation abilities, and between explaining in words and teaching by ones own examples in order to edify the college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accomplishment and craftsmanship, moder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lege engineering education, horologe industry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 iii -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第 1 章 绪 论 . 1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 1.1.1 问题的提出 . 1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1.2 文献综述 . 2 1.2.1 关于对技艺、技能以及“工匠传统的研究” . 2 1.2.2 关于工科大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 5 1.2.3 关于钟表行业基本状况的研究 . 6 1.3 主要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8 1.3.1 研究内容 . 8 1.3.2 研究方法 . 8 第 2 章 以技艺、技能为核心的“工匠”传统 . 9 2.1 工程技术要素的三种形态 . 9 2.2 技术活动要素演变中的技艺和技能 . 9 2.2.1 技术的起源:技艺、技能与技术的天然联系 . 10 2.2.2 “工具技术”的兴起:经验中的技艺和技能 . 11 2.2.3 技术走向科学化:造物的本质与技艺、技能 . 12 2.3 本章小结 . 12 第 3 章 现代工程技术中的技艺、技能 . 13 3.1 钟表技术发展概述 . 13 3.1.1 钟表的作坊式手工业生产时代 . 13 3.1.2 钟表的机械化大工业生产时期 . 15 3.1.3 钟表的科技化精细化生产格局 . 16 3.2 现代工程需要技艺和技能的支撑 . 18 3.2.1 “技术诀窍”与“独占优势” . 19 3.2.2 技术的“难言性”与经验的难以复制 . 20 3.3 本章小结 . 21 第 4 章 大学工科教育中的技艺、技能培养 . 22 4.1 国内外钟表专业工科教育中技能的培养 . 22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 iv - 4.1.1 瑞士钟表专业工科教育中的技能培养 . 22 4.1.2 哈工大计时仪器专业工科教育中的技能培养 . 26 4.2 钟表专业工科教育中的对比研究 . 27 4.3 几点启示 . 29 4.4 本章小结 . 30 结 论 . 31 参考文献 . 32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说明 . 35 致 谢 . 37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第 1 章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20 世纪以来,没有什么比技术的发展更令人瞠目了。技术改变了人类的 生产和生活、技术改变了世界,同时,技术自身也在被改变。当代的技术展现 在我们面前的面貌,同一个世纪以前是完全不能同日而语的,更是以技艺和技 能为核心的漫长发展阶段所不能比拟的。 当技术的面貌经历了手工工具劳动技 术的形象、机器工业时代以来的技术形象之后,把技术概括为“人类为了满足 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 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 ”已成了反映现代技术形象的科学界说1。 毫无疑问, 当代技术的科学化并没有完全排斥技术中的技艺和技能。 但是, 在实践中,在技术已经使人看得眼花缭乱的时候,一些人也确实陷入了一个误 区:以为技艺和技能似乎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他们认为,当工程技术越来越 走向控制化和自动化的时候,当“按电钮”就可以完成生产过程的时候。 “工 匠”在其中的地位越来越微乎其微了。尽管较少有人直接宣布“工匠过时” , 但是,从目前我国大学工科教育的主流培养体制;从哈工大一些人对其“规格 严格、功夫到家”校训的诘难;从对职业教育的歧视(中国的职业教育,多半 是中等教育过程中的“差生” ,国内基本看不到把职业教育列为“一表”的) , 都反映了对以技艺、技能为核心的工匠传统的轻视。 因此, 把这一问题提出来, 决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 “唐吉珂德和风车决战” , 而是一个涉及技术如何更好发展的重要问题。 技术中所包含的技艺和技能在当 代已经科学化的技术中到底应该占据何种地位?他们在当代工程技术中的位 置如何?只有真正厘清这些问题,才能使在高等工科教育中技艺、技能的培养 获得一席之地。本项研究,即拟在对技术要素演变历史地梳理、在对技术要素 间关系的逻辑分析中,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并以此为基础,进而讨论我 国高等院校的工科教育中如何突出技艺和技能的培养。当然,不同的工程技术 领域,技艺和技能的地位也不会是一样的。在 20 世纪后兴起的一些高技术领 域,比如 it 行业,生产者的技艺和技能的作用就比较次要,但在已走向高技 术的传统行业中,就完全是两种情况。在以造物为核心的制造业中,制造者的 技艺和技能仍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在钟表制造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钟 表制造是已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技术,但同时,又可以看成是融入大量高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的当代技术。因此,透过这一行业技术的发展,可以大致看出在技术领域中技 艺和技能地位的演变。为此,本项研究选择了钟表技术作为案例剖析,展开研 究,试图对技艺和技能在现代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获得方式进行说明。 这些研究工作,尽管可能是很肤浅的,但是,对于技术哲学中对于技术构 成要素及其关系的深入探讨、对于如何全面认识当代工程技术,也期望能够提 钩一些有益的启示;而且,研究者尤其期望,本项研究所获得的一些启示,能 够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走出“过于偏重理论,忽视经验;推崇学者、排斥工匠” 给于一定的警示作用,并力求能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设性的建议。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在我国是一个突出问题,中国的人才市场似乎饱 和了。但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又出现了另一种有却的现象:技术工 人的供不应求。在一些发达地区的企业,甚至在高技术企业中竟出现了“大学 生”和“技术工人”的工资倒挂。为什么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高速发展,高层次 的知识者越来越多时,企业反而找不到“学以致用”的劳动者呢?可见如何认 识技能、技艺在工程技术中的地位,涉及到高等工程教育向何处去的问题,而 绝不是老生常谈。2 前几年,在哈工大,曾经出现过一场“有趣”的“校训之争” ,相当一部 分人认为,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典型的“工匠”思维。已经远远跟不上 时代发展需要了。甚至还对多年来的“工程师摇篮”的提法提出质疑。工匠在 高技术发展的今天是否还有其存在的价值?这也涉及到如何认识技艺和技能 的问题。 因此,本项研究,不仅是工程哲学理论的空洞议论,而是有非常明显的现 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作为本项研究的重要起点, 是对国内外与此相关的研究状况的了解。 因此, 这里首先从几个方面对学者们在与此相关的方面所作的工作加以梳理。 1.2.1 关于对技艺、技能以及“工匠传统的研究” 学界对技艺、技能的讨论多半是和技术活动要素联系在一起的,本项研究 也是基于这一角度做的思考。因此,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演 进讨论,可以作为本项研究的主要理论前提。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技术论(学)到就是年代国内的技术哲学(其实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国外早有技术哲学之称) ,技术要素及其演化时钟是关注的焦点,切实争论较 为激烈的一个领域,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七要素说等等比比皆是; 二有一种要诉说,便有一种演化模式。在这里,实在无能力对此方面的学术讨 论和争论一一介绍, 而只能选择一些赫本研究的学术起点密切相关的简介和看 法,作为本次研究的重要工作基础。 丁云龙从技术的构成限定在一般性的共时性层面上,指出:技术包含了三 种要素:实体性技术、规范性技术和过程性技术。其实,在每一种具体的技术 形态上(技术发明、生产技术和产业技术),都包含着技术的三种构成。3 技术的形成方式的变化是什么?技术的内涵的变化是什么?技术的载体 或者说外在表现形式的变化是什么?对于这三个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卢 奇在其著作技术要素在知识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一书中,都给予了解答。1、 在以前,技术的的形成是源于产品的直接生产,遵照着的是传统的生产技 术科学的模式, 而现在, 技术的形成已经朝着商品化、 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遵照着的是现代的科学技术生产的模式,并且这种以核心技术为带 领,其他相关技术相辅佐的方式,更明显地展示了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2、 准确地来说。技术的内涵不应该算是变化了,而应该称为丰富了。技术是人类 形而上的脑力劳动与形而下的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产物。而当前,正是知识经济 迅猛发展的时期,因此依托于脑力劳动的技术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更新频 率不断增强。3、技术的存在并不是单一的,它既可以存在于实体物质中,例 如:机器、工具、设备或装置等;也可以存在于虚拟的知识形态中,例如:附 着在光盘、软盘、图纸等媒介中的信息资料、工艺、方法、规则、图纸设计和 软件等, 或者存在于积极开发新理念、 新观念的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人员头脑中。 可见,技术的载体或者说外在表现,其形式也日益多元化。4 东北大学陈凡在论技术要素的系统性中认为技术要素要遵循系统化的 演化。他认为技术要素分为三类技术:即主观性技术要素,客观性技术要素和 主客化技术要素。 他说,我们知道,系统一般可分为封闭、开放系统,而开放系统又可能有两 种存在方式,即静态平衡、动态平衡结构。技术要素的系统性结构是开放型的 动态平衡结构。 技术要素的系统的结构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技术要素系统的自身稳定 性。 “涨落”是系统论中的一个哲学术语,对它的理解为:由于系统内部的某 种构成要素发生了变化,因而导致整个系统偏离了原来的状态,这个过程就叫 做涨落。 (2)技术要素系统的发展多向性。在工业时期,英国奠定的技术基础, 是利用了其创造新的机器等非主观性技术要素,而德国奠定的技术基础,则是 首先把引进的英国的先进技术设备作为基础, 进而发展本国的优势工业化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工业。 有此可见, 德国的技术系统发展并非向英国一样是单相的, 而是多相的, 因此,这也就为德国的技术选择、优化提供的更多的机会。 (3)技术要素系统 的发展等终极性。技术系统发展的初始状态不同、影响条件不同、方式不同、 途径也不相同, 但是最终却可以达到相同的终态, 这便是发展的等终极性。(4) 技术要素系统的自组织性。利用自身条件在没有任何人为因素的干预作用下, 自己调节内部各构成要素状态,这个过程就是自组织性。5 而关于经验、实体、知识三类形态的要素分类,尤其对本文富有启示,甚 至可以成文本研究理论思考的框架(在第二章中,将对这一理论作较为详细的 介绍) 。 希拉贾撒诺夫在他编著的科学技术论手册一书中,把技术理解为知 识的传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实证主义知识一直影响着技术在国内外学界的 观点“技术就是应用科学” ,并且也产生了一些普遍的看法能够将应 用学所得到的方法和原理等使用到更广泛的实际问题中, 这便是技术。 6不过, d. 伊德也说过: “西方的技术传统是偏爱理论而轻视实践的,并且将 技术贬黜为应用和实践”7。正因如此,技术知识便无法得到知识论研究的重 视,使之不能够占有独立的地位,只能附属于科学知识。820 世纪 80 年代以 后,一些经济学家、技术史学家也提出的新的观点,他们认为技术不应该附属 于任何其他包括科学知识在内的组织,也不是其他领域知识的应用,它应该是 与其他组织一样自主、平等地存在。也正是由于这些新观点的提出,使得技术 知识可以脱离出科学知识,而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成立起来。9 有学者从知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 技术发明实际上等同于技术知识的说法 在当代被认同, 实际上这也是因为在实践活动中技术发明这种技术知识的表现 型是过于明显所造成的。而技术发明的本身,因为其凸现出来的地位已经成为 一种相对独立的以生产活动目的的技术知识。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生产领域脱 离。 也可以硕技术发明是一种技术知识在知道实际生产实践中具有目的指向的 一种行为。10 在李伯聪所著的略谈工程和工程实践一书中,对技术知识也有一段的 总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人们常常还把技术与工程看做是一家,并且视工 程为技术的应用,自然而然的,工程知识也就被视为技术知识的一个分支,因 此工程知识也就没有办法独立的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去占有一席之地。 更甚的是 实证主义者连技术知识都不承认, 将工程知识与技术知识一并视为退化了的科 学知识。好在近些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也提出了新的观点,使得这种情况已 经有所改善。11李伯聪提出的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是推进国内学界里 工程在哲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理论,随之而来的,工程知识已经从知识论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 5 - 的角度被一点点提上作为独立知识形态研究的日程。 按照生活实践的知识论立场,我们进一步把工程造物活动规定为:为了满 足社会的某种需要,在集成科学、技术、社会、人文等理论性知识及境域性经 验知识的基础上,在经济核算的约束下,调动各种资源,在特定的空间场域和 时间情境中,通过探索性、创新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社会建构过程,有计 划、有组织地建造某一特定人工物的实践活动。12显然,工程实践的根本目 的在于建造人工物,而不在于工程知识本身的创造,工程活动本质上不是创造 知识的活动。工程知识在此仅仅是作为实现工程目的的手段、环节、要素而被 创造的。因此,从本质上说,工程知识不是工程活动的目的,而是实现工程目 的的手段,它的创造由目的决定,是中介性的知识。13 1.2.2 关于工科大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吴功健、罗建斌在改革工科大学生培养过程的构想一文中指出:目前 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可以说就是一种封闭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 法。 这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对当代的工科教育来说最主要的弊病就是严重的 与实际生产实践脱节, 而这种脱节所产生的比较严重的后果就是使得工科大学 毕业生在实践活动中缺少了实际操作的能力,完全的“本本主义” ;由于目前 工科教育中的两个“或缺”导致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和一味的依赖于所学 到的比较局限的理论知识, 而通过这些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发生的社会生产实 践问题是远远不够的。14技艺、技能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最为传 统的实践知识是在指导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的地位的认知需要进一步的增 强。通过培养全面化的大学生来解放学生被禁锢的思想意识,从而使得他们在 社会实践中可以有所创新的方法。15 刘刚在浅谈企业人才需求与高等教育的对接以为中提出: “我国工科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从总体上来说还显得比较低”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 工科大学培养模式;加强和改进工科院校实践性教育环节;丰富工科大学生课 外科技活动;提高工科院校教师实践创新能力和素养等四部分能力的提高,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好的将课堂上所学到的基础性理 论知识与实际生产活动有效的结合,通过让学生更多的实践活动,培养工科大 学生创新型思维能力和富有创造能力的实际操作能力。16文中还提出,通过 对学生解放思想,采用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竞 争,实现人的社会属性方面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17另外由于突破传统的教 学模式,给学生更早的介入实践创新环节,也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思维形式的开 发和对事物的认知以及创新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18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 6 - 1.2.3 关于钟表行业基本状况的研究 丰田计时在世界钟表的演化一文中提出:钟表作为最为传统的对时 间进行计量的一种工具在其演变的过程中始终与所处的社会形态有着不可分 割的关系。19中国作为时间计量的先行者,对时间的利用是最为明显表现的。 特别是在南宋时期,苏颂所研制的“水运仪象台”是现代钟表的鼻祖。正如著 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人开创了钟表史。20 而在近代,由于中国的没落,对时间观念的界定模糊不清,使得具有对时间计 量有着先行者之称的中国逐渐的没落。与此同时,以“科技文明”为代表的西 方国家逐步的对时间的认知,从而不断的对计时器进行着改良和变化。而到了 现代,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日本为代表的半导体电子技术在钟表中的 应用,使得钟表从结构到重量上有着质的飞跃。丰田计时在文中还指出,随 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工艺也随之发生着变革。由最初的低产量的粗糙加 工到批量生产再到现在的精细化生产, 生产格局的变化同样也是伴随着人日益 增高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不断攀升的。而在钟表中科学技术的植入,又进一步为 钟表的发展注入了时代的印记。可是无论钟表的发展如何,最为传统的钟表制 造技艺始终是不能被忽略的。 现在技术仅仅是作为在钟表生产中传统技艺技能 的一种延续方式而存在着。这种延续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传承,其中也包括着 对钟表技术发展的一种创新。 永井庸夫在新技术在钟表的体现一文中指出,日本西铁城钟表株式 会社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量的植入新技术、新理念,其目的是将传统仅仅具 有计时功能的钟表向更高的一个领域延伸。这种延伸是在固有的传统基础之 上,使得人们从诸多的工具中不断的解脱出来,我们通过科技的方法,运用传 统的技艺手段完成,这是一种飞跃,将简单、实用的便利提供给受众,将繁琐、 精细的要求留给我们。我们力求通过传统技艺的提升塑造出更高品质的效应, 但是在我们这里,体现的不仅仅是现代,更可以让人感觉到传统。21因为作 为传统而流传下来的应该被称为是经典。通过时代的变革,时间的推移,我们 将感受到的仍然是传统工匠的奢华和现代科技有机结合的便捷。 作为现代钟表 行业的一员,我们应该保留传统,但是并不是要去完全的保留全部;要摒弃那 些已经不适应于这个时代的东西,通过萃取钟表的精华技艺与技能,充分的将 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的科技中。 工业的生产格局与传统作坊式生产方式并非不适 用于现代, 只有将其有机的融合与现代技术的发展才是在钟表中新技术最好的 体现。同时,永井庸夫还提出:传统工匠给予我们更多的是经典的技艺、技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 7 - 能的传承,这种传承并非是可以通过现在可编程的理论来进行诠释的。如果一 味的追崇科技,忽略甚至还是舍弃传统,那么这个行业是可悲的。因为发展源 于创新的过程,而创新却是更多的借鉴于传统。 罗伯特普拉特在钟表的奇迹一文中指出:瑞士已经被称为钟表王国, 是钟表的圣地,这是因为我们源于传统,继承和传承下来固有的经验,这种经 验不仅仅是设计和品质,而真正传承下来的是我们的技术。在现代的社会,时 间的观念越来越被看重,而代替手表,具有时间计量功能的装置比比皆是。但 是为什么我们仍然可以屹立于世界?虽然我们的行业是那么的渺小, 但是我们 的传统却是传统技艺、技能的代表。22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引出,新材料不 断的发现、新工艺的不断完善、新技术不断的被应用,可是我们坚持传统,在 传统中创新, 在不断的提升我们传统技艺中的精华与现代文明进行更为完美的 结合才有了今天的我们这个行业可以让然的继续。虽然继续中有着坎坷,就像 是在荆棘丛中穿行; 虽然会有伤痛, 但是我们快乐着。 我们用传统与现代碰撞, 将在碰撞中生成的火花引燃成熊熊的烈火,那么我们还是有希望的。钟表行业 是一个传统的行业,有些人认为在现今的社会他可以消亡,可是我们仍然看到 了希望,消亡对于我们是一种犯罪,因为我们丢弃了传统、丢弃了精髓、丢弃 了我们作为传统中最为传统的一种信念的支撑。 这种信念其实就是我们经过无 数的工匠不断的精进而流传下来的技艺与技能。 这种特殊的信念使得我们仍然 看到了行业的希望。因为我们是一种奇迹的创造者和奇迹的延续者。这种奇迹 伴随着科技,但是他并不完全是科技,而是通过传统的创新与发掘和延续从而 完成的技术的跨越而创造出来的。 吉勤之在小块头,大智慧一文中指出,中国目前是世界钟表大国,但 是不是钟表强国。之所以说我们是大国,因为我们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钟表外观 件生产基地、最大的时钟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手表组装出口基地,是名副其实的 钟表生产大国。但是我们不是强国,因为我们自主研发能力比较弱,从业人员 知识含量比较低,民族品牌占有量比较低。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计划 经济时代,中国的钟表生产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的生长起来,那时候全国约有 钟表企业 500 余家, 各企业之间基本上都是全套的生产车间追求大而全的生产 理念,从一个零件的加工到成品表总装出厂一气呵成,而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 代末期,大量进口手表涌入中国市场,使中国手表工业受到极大冲击,不少手 表加工制造企业纷纷减产或转产、停产。其中耐人寻味的原因有很多。而随着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长三角” 、 “珠三角”工业带为中心,钟表企业又开 始逐渐的复苏。到目前为止粗略统计钟表业共有各类企业一千多家,其中大部 分的则是专业厂商。但是从业人员平均学历却不到大专。这说明,中国钟表行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 8 - 业仍然处于廉价原材料生产工厂时期。瑞士号称钟表王国,目前拥有各类钟表 教育机构十几所,而中国具有钟表教育资质的培训机构目前仅有哈工大一所。 这种差距也可以看出,中国钟表“人才”远远无法满足钟表企业对具有专业性 人才的需求。 由于钟表人才的稀缺也严重的阻碍了钟表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 能力。 所以说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钟表专业人才是目前中国钟表行业又大国走 向强国的“重中之重” 。23 1.3 主要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在明确提出研究问题,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的 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工作通过四个部分展开: 首先, 从哲学层面的理论论述, 分析出技艺、 技能的演变方式和培养方法, 并通过对这种培养方法的分析和阐述为下文的论述进行理论基础的铺垫。 其次,从钟表行业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出钟表行业中技艺技能的发展和 传承方式, 并通过对钟表行业的传承研究阐述出现代工程需要技艺和技能的支 撑是并然的,不可或缺的;从而指出在现代工程教育中一味的重视科学知识的 重要性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的误区。 第三,通过对典型钟表行业技术人员培训方式的对比和分析,找出中国钟 表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为中国工科教育的发展提出一 定的建设性意见。 1.3.2 研究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将运用: (1)文献法:利用现有的文献,以及国内外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其 进行细致的梳理与归纳,作为本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 (2)案例法:在对技艺、技能在钟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的研究时,通过 对实际情况进行的调研,从实际出发通过事实论据来还原出以技艺、技能为代 表的工程知识、默会知识在钟表教育发展的意义。分析出在企业实践过程中科 学知识与传统技艺、技能互补性,并找出高等工科院校培养具有针对性、专业 性人才的迫切要求和对应“大学毕业生贬值”的方法。 (3)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将具有相同模式或者经历的 事实进行对比研究,以凸显现代工程技术中技艺和技能的不可或缺性。进而分 析如何在中国工科教育中进行相关的探索,为中国工科教育提出发展的建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 9 - 第 2 章 以技艺、技能为核心的“工匠”传统 在技术越来越科学化的今天, “知识形态”的技术活动要素越来越占据主导 地位,使得技艺和技能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呈现越来越模糊,以至于一些人认 为,技艺和技能在工程技术中的地位已经是无足轻重的了。作为“工匠传统” 的工程师,也越来越“学者”化了。甚至于把“创造”和“制造” 、 “研究”和 “应用”对立起来, “工程师的摇篮”被认为是低层次的培养目标。事实果真如 此吗?“知识形态”技术活动要素地位的增强一定意味着技艺技能的逐渐被摒 弃吗?在本章中,我们将通过对技术活动要素历史演变的梳理,力求厘清对这 一问题的认识。 2.1 工程技术要素的三种形态 关于技术要素的分类,在学术界有不同方式,其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很难说那种分类方式更为合理。从本项研究讨论的问题出发,把技术要素分为 经验形态的、实体形态的、知识形态的,更具启示意义。本章以此种分类的原 则和指导思想对技术演进的历程进行梳理。24 2.2 技术活动要素演变中的技艺和技能 技术要素指的是一个个独立的、构成技术基本结构的因素,打个比方,比 如技能、机器、经验、知识、工具等等任何技术、哪种生产过程,都具有相同 的基本构成因素。 1、表现形态为经验的技术要素。这些要素包括通过主观性来表现出的技术 要素,比如技能、经验等等。人类在利用自然并且改造自然过程中主体活动能 力和方式的代表是什么呢?我觉得是经验与技能。何谓技能?熟练的掌握做某 种事情的窍门便是技能。何谓经验?经验包含了一些独特的方法技巧、窍门等 知识,即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当中,通过自身的体验,利用生产方式, 体现在劳动过程中的一种能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每个时期中,技能与经 验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手工操作是古代所表现出来的技能经验;机 器操作是古代手工操作的升华,它则表现出了近代的技能及经验,而到了现代, 技术知识则占据了技能经验的主导地位。 2、表现形态为实体的技术要素。这些要素包括通过客观性来表现出的技术 要素。 比如生产工具等。 其中又衍生出两个相对的概念: “活技术” 与 “死技术” 。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 10 - “活技术”可以说是一种主动的实体技术,它的标志是技术手段;而“死技术” 可以说是一种被动的实体技术,它则以一些技术性的成果或者技术性的对象为 象征。 如果参照表现形态为经验的技术要素来看,表现形态为实体的技术要素对 人类利用自然及改造自然所采用的手段,也可以根据历史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区 分。古代所采用的手段是手工工具;近代所采用的手段是机械装置;而现代所 采用的手段则是自控装置。 3、表现形态为知识的技术要素。这些要素包括通过主体化形式来表现出的 技术要素。比如技术知识等。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会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会摸 索出一些经验窍门,通过这些经验窍门又可以总结出一些理论知识,而这些经 验窍门以及理论知识,就是技术知识。所以技术不单单只是指现代科学的应用。 只不过在古代,人们只能通过生产生活实践的经验窍门来总结一些规律,而到 了现在,人们已经可以将这些经验窍门提升到了规则的高度。 同样的,人类利用自然及改造自然的不同阶段发展,也可以通过技术知识 来展现。如果说在古代,人们对经验技术知识的总结,只是通过在劳动过程中 对使用方法的规范性概括或记录,那么对于现代而言,则是上升到了对劳动过 程中使用方法的规则性阐释。 2.2.1 技术的起源:技艺、技能与技术的天然联系 人类社会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复杂的的发展过程,而技术和技能,则不 仅是其发展中表现出的复杂现象,又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特殊方式。25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技术的解释为:一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 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 操作方面的技巧”,例如:钻研技术、技术先进;二是指“技术装备”,例如:技 术改造。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关于技术的翻译有两种:第一种翻译是 “technique” ,解释为:技术,方法,手段, (尤指艺术或科学方面的)技法、 手法,技巧,技能。从解释上来看,第一种翻译偏重于经验、技巧方面。第二 种翻译是“technology” ,解释为:科技,工艺及应用科学(如工程技术) ,工 艺学,工程学, (工业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从解释上来看,第二种翻译则偏重 于理论科学知识。 在 现代汉语词典 中, 关于技能的解释为:“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 , 例如:基本技能;在古今汉语词典中,则解释为“技艺才能” 。 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 11 -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关于技能的翻译也有两种:第一种翻译 是“skill” ,解释为:技能,技艺,技巧;例如:木工所需的应用技艺。第一种 翻译偏重于含有技术含量的意思。第二种解释是“ability” ,解释为:做体力、 脑力或者机械工作的能力或力量。这样看来的话,第二种解释则偏重于没有技 术含量的能力,只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活动。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技艺并没有特定的解释,但是通常可以理解 为技巧才艺。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对于技艺的翻译,第一种可以同对“技能” 翻译,即“skill” 。而第二种解释可以为“trick” ,解释为:诀窍,技巧,技艺。 这两种对技艺的解释,都是偏重于窍门方面的。 对技术与技能、技艺关系的再认识,是建立在对技术的一点点深入认识以 及对技能、技艺的一点点深入认识的基础上的。 技术与技能、技艺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原因在于:其一,在哲学 角度来看,归于 technique 的技术是属于形而下的,但归于 technology 的技术 却是属于形而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包填塞护理查房
- 阿拉山口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模拟试卷
- 社区组织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DB15-T 4166-2025 用户接入电网受电工程检验技术导则
- 社区消防知识培训课件意义
-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期中测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彩绘制作合同范本
- 关于跌价的合同范本
- 档口租房合同范本
- 工程变更流程ECN
- LED电子显示屏系统设计方案
- 2024年山东高速投资控股限公司校园招聘9人重点基础提升难、易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大学生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JT-GQB-015-1998公路桥涵标准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洞
- 新质生产力-讲解课件
- 2024年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2024年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
- 垃圾分类巡检督导方案
- 乳制品配送服务应急处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