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国际银团贷款的主权风险及其控制刘胜题赵芸提要 : 主权经历了主权观念 主权概念 主权理论的历史逻辑嬗变 ,主权原则在国际法上仍富有强大的生命力 ,经济主权原则是国际经济法的首要原则 。国际银团贷款涉及的主权是 一种经济主权 。国际银团贷款中的主权风险包括国家行为理论风险、主权豁免风险 、“卡尔沃主 义”风险 、主权债务的独特风险 、国家和政府的继承以及承认风险等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要 结合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价值取向 ,系统控制国际银团贷款中的主权借款人引起的法律风险。关键词 : 主权的逻辑国际银团贷款经济主权主权风险风险控制作者刘胜题 ,男 ,法学博士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 赵芸 ,女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上海 200093)银团贷款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经常被称为辛迪加贷款 ,是商业贷款的一种特殊形式 。国际银团贷款是跨 国性的银团贷款 ,战后逐渐在国际商业银行贷款中占 据了主导地位 ,不仅在大型项目融资和跨国公司并购 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且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 的考验 。 但也应注意到 , 国际银团贷款融资数额巨 大 ,牵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当事人众多 ,法律关系十分 复杂 ,各种风险包括法律风险蕴含其整个过程之中 。 因此 ,无论作为借款人、贷款人还是作为其他当事人 (如牵头行或代理行等) ,都必须注意防范和应对法律 风险 。当国际银团贷款中的借款人一方是主权国家 (延伸至国家控制的实体和国际组织) 时 ,这样的主体 特征使得贷款本身具备了特殊性质 ,也就更容易产生 主权风险的问题 。国际银团贷款中的主权风险不仅历 来是各国当事人面对的主要法律风险 ,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这种具体的主权风险问题存在复杂化倾向 ,尤应引起国际经济法学界的重视。一 、国际银团贷款中的主权性质主权本质上是国际法上的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力 ,是政治范畴的权力 ,经济与文化权力则属于引申的权 力 。因此 ,所谓经济主权是指完整的国家主权在经济 领域的表现 。国际银团贷款中所涉及的主权问题主要 是经济主权问题 。经济主权可以从狭义与广义两方面来界定 ,前者是 指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 ,其权限所及的边界与国 家领土领海领空的边界重叠 ;后者是指国家在参与市场 活动、选择国家经济制度、协调国际经济秩序等重大经本文系上海理工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国际银团贷款证券化与其他法律风险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外有学者认为 ,银团贷款包括辛迪加贷款和联合贷款 ,辛迪加贷款是由数家商业银行联合组成一个银行集团共同向借 款人提供一笔中、长期贷款 ;联合贷款是指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联合 ,共同向借款人提供贷款。参见董世忠主编: 国际金融 法,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89 年 ,第 110 页 ; set h a r mit age , edit ed by bro wn , s y n d icate d l en d i n g i n eu ro pe , lo ndo n : the st a2tio ner y office , 1998 ,p . 5 . 肖昕: 国际资本市场统计综述, 国际金融研究1998 年第 6 期 ,第 74 页。 1473浙江学刊2007 年第 1 期济问题上的最高独立决策权。国际银团贷款中所涉及的主权显然属于广义的经济主权范畴。经济主权作为 国家主权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也具有对内最高性和对外 独立性。 经济主权既是一种政治化的经济权力 ,又是 一种经济化的政治权力 ,是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在国家 最高(即根本) 利益契合点的权力结合。经济权力的运 作以不危及国家的最高(即根本) 利益为前提 ,政治权力 对经济权力运作所进行的干预也以维护国家的最高 (即 根本) 利益为出发点 ,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行使经济主 权对国内经济运行所进行的干预 ,无论其结果如何 ,这 种行为本身是合法的。由此可见 ,国际银团贷款中出现 的主权风险在国际法上并不必然是非法的 ,问题的关键 是当事人应该注意规避、防范与应对。作为国际经济法首要原则的经济主权原则形成于20 世纪 70 年代 ,是在第三世界国家经过维护经济主权 的艰苦斗争并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背景下确立 的 。当今经济主权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是新形势下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领域内的矛盾的体现 , 也是新旧两种国际经济秩序矛盾的体现 。应该看到在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经济主权的基本内涵并没有改变 , 只是在新形势下主权权利的行使方式有所变化 。 经 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社会相互依存进一步深化的现 实 ,将使发达国家更加难以任意侵蚀发展中国家的主 权 。发达国家出于长期利益或相对利益的考虑对发展 中国家的主权立场作出某些让步是完全可能的 。 似 乎可以这样说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发达国家并不必 然强化其经济主权 ,发展中国家并不必然弱化其经济 主权 。发展中国家只要抓住机遇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综 合实力的增强 ,维护经济主权的任务就能较好地完成 。就国际银团贷款中的主权风险来源而言 , 既有来 自发展中国家的 ,又有来自发达国家的 。西方学者以过去 20 年来发生在拉丁美洲尤其近年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为臆想根据 ,那种一提国际银团贷款中的主权风 险就是发展中国家始作俑者的片面看法 ,值得深入检 讨并理应受到谴责 。二 、国际银团贷款中的主权风险 :界定与列举(一) 国际银团贷款中的主权风险界定国际贷款 (包括国际银团贷款) 的风险是指可能给 贷款交易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的潜在事件或状态 。 在国际贷款中 ,尽管有些风险 (如利率风险 、汇率风险) 的发生常使借款人遭受重大损失 ,但更多的风险则直 接威胁作为债权人的贷款人 ,因此 ,本文研究国际银团 贷款的主权风险 ,其重心是国际银团作为贷款人一方 遭受的主权风险 。就贷款人一方来说 , 国际贷款的风 险包 括 国 家 风 险 ( co unt r y ri sk ) 与 信 用 风 险 ( credit ri sk) 。 信用风险是因借款人自身内部因素而无力偿 债的风险 ,有时也包括借款人是否愿意偿还债务的主 观因素 ,历来是各类国际贷款中的贷款人十分重视的风险 。国家风险是借款人可能受所在国的经济、政治、 法律 、社会 、自然条件等影响而给贷款人造成损失或无 法偿还债务的风险 。从宏观上观察 , 国家风险实际上 是指一个国家的信用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 国 家风险已引起各界重视并成为国际法的重大课题 。国家风险按其产生的原因或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主 权风险 、政治风险 、货币风险和政治经济风险 。其中 , 主权风险 ( so vereign ri sk) 是因借款人本身享有国家豁 免权或借款人所在国政府行使主权而引起的风险 。 此为一说 ,学术界还有另一说为 , 主权风险即国家风 险 , 是指因国家行为 (含作为和不作为) 而使当事人遭 受损失的潜在可能性 ,包括战乱险 、征用险 、汇兑险和 政府违约险 (如 1982 年墨西哥政府宣布停止支付 800 亿美元巨额外债利息 ) 。按照后一种说法 ,国际银团 贷款中的主权风险不仅涉及到主权借款人 (包括国家、 国家控制的实体和国际组织) ,而且涉及因国家实行财 产征收或外汇管制等主权行为受到影响的私人借款 人 。 国际银团贷款中的主权风险既表现于主权独立 与国家豁免等国际法层面 ,又反映或隐含在国际银团肖佳灵: 国家主权论,北京 :时事出版社 ,2003 年 ,第 102 页。 慕亚平、代中现: 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经济主权问题, 陈安主编: 国际经济法论丛第 6 卷 ,北京 : 法律出版社 ,2002 年。 黄仁伟、刘杰: 国家主权新论,北京 : 时事出版社 ,2004 年 ,第 102 页。 郭玉军: 国际贷款法,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第 132 、133 页。 ingo walt er ,co unt r y ri sk a nd int er natio nal ba n k l endi ng ,u ni ve rsi t y o f i l l i nois l a w rev ie w , 1982 , no . 1 ,pp . 71 - 78 .转引自郭玉军: 国际贷款法,第 131 - 132 页。 参见李国安主编: 国际货币金融法学,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第 446 页。cha rle s w. hult ma n , t he env i ron ment o f i nte rnat i onal b ank i n g , 1990 ,by prentice - hall , inc. , new j er sey , pp . 230- 231 . 转引自李国安主编: 国际货币金融法学,第 447 页。g. a . penn , a . m . shea a nd a . a ro ra , t he l a w an d p ract ice o f i nte rnat i onal b ank i n g , b ank i n g l a w , v ol u me 2 ,lo ndo n sweet a nd ma xwell , 1987 , p . 46 . 148国际银团贷款的主权风险及其控制贷款合同 (协议) 等法律文件之中 。(二) 国际银团贷款中的主权风险列举1 . 国家行为理论 风险 。作为国际银团贷款合同 一方的主权国家居于有权变更其法律的地位 ,其结果 可能造成对于合同相对方的不利 。当主权国家一方的 法律成为合同的准据法 ,而且如果将来跨国诉讼在该 主权国家管辖之内进行时 ,这种不利的结果会表现得 特别明显 。作为市场游戏的参与者 国际银团贷款 中的借款人 ,主权国家享有合同权利和履行合同义务 ; 作为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主权国家通过立法及 相关规则的制定 ,来约束国际银团贷款交易 。 主权国 家的“双重身份”,极可能使贷款银团及其放款人疲于 应付主权国家的法律与政策。国家行为理论与主权豁 免问题不同 。主权豁免在本质上是管辖权和执行权有 无的问题 ;但国家行为理论并不剥夺法院的管辖权 ,法 院对争议当事人有管辖权 ,只是当国家的行为处于争 议之中时 ,法院将不对其行为进行评价 。2 . 主权豁免风险。国家享有主权豁免 , 不仅是在 本国的法院中适用 ,对于其他国家的法院而言同样如 此 。国家为了在外交舞台上游刃有余 , 必然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经济与民商事活动。尽管根据民商事法律关系的特点 ,国家应该与对方当事人享受同等的民事权 利 ,承担同等的民事义务 ,但是国家终究是主权者 , 按 照主权者之间平等的习惯国际法原则 ,除非国家自愿 放弃直接国际管辖权 ,国家及其财产是不受外国法院 管辖的 。因此 ,当国家参加到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中 去的时候 ,一旦发生争议 , 就必然涉及到主权豁免问 题 。 当主权借款人参与到国际银团贷款中去时 ,这种 情况相对于债权人一方就是难以回避的主权风险 。3 .“卡尔沃主义”风险 。一些国家 , 特别是拉丁美 洲的一些国家 ,通过宪法性的文件禁止他们的国家受 外国法律和法院的管辖 。19 世纪 60 年代 ,阿根廷的国 际法学家卡尔沃针对拉丁美洲国家与欧洲国家贷款债务矛盾激化提出了“卡尔沃主义”(calvo doct rine) ,主张同外国人订立合同时附加一个条款 ,由外国人声明在 一切合同的执行问题上放弃其本国政府的外交保护。 实行“卡尔沃主义”的主权国家作为借款人 ,难免使国 际银团贷款的债权实现遇到在本国政治解决与法律诉 讼中的障碍 。4 . 主权债务的独特风险 。例如 , 主权国家不可能 被债权人清算 , 主权国家不受任何破产立法的约束。 西谚有“国家永不破产”( st ate s do nt go bust ) 之说。 这种说法是在讨论向国家提供贷款时 ,从保护贷款银 行的角度提出的 ,但是也反映了一个值得逆向思考的 问题 。国家在陷入经济金融危机或政府更迭时最有 可能发生无力偿还和违背承诺拒绝还款的情况 ,各国 破产法中通常会规定一些债权人的权利 ,包括破产财 产的比例分配 ,但是国家并不受这些规则的限制 ,主权 国家作为债务人可以选择偿还一个债权人 ,而根本不 考虑其他债权人 。假设不存在主权豁免问题的话 , 主 权借款人与公司企业借款人在履行国际银团贷款合同 上最重大的区别是没有针对主权 借 款 人 的破 产 机 制 。比较而言 ,在公司企业作为债务人的国际银团贷 款中 ,虽然可以通过跨国诉讼寻求债务的偿还 ,但是如 果不存在足够可供偿还的资金或没有可供法院强制执 行的财产 ,那么这种诉讼意义不大 。此时 ,具有独立法 律人格的公司企业的法律责任一般与主权国家的责任 是分开的 。同样 ,主权国家也将不能适用破产法律中 所允许的债务解除 。5 . 国家和政府的继承风险 。一个国家中如果出现 政府更替可能会产生国际法上的继承问题 ,无法确认 新的政府是否会继承贷款合同或者有权基于贷款合同 提款 。如果政府奉行不继承政策 , 那么其所统治下组 成的公司也有可能会存在类似法律问题 。国际法上虽 然有“恶债”不予继承之说 , 但当今国际银团贷款中的 see pierce , cha n , l acroi x a nd pillai ( ed. ) , cu r rent iss ues o f i nte rnat i onal fi nanci al l a w , facult y of l aw , natio nal u2niver sit y of si ngapo re ,1985 , pp . 87 - 88 . 国家行为理论主要为美国的法院所适用 ,简言之 ,就是美国的法院将不对外国主权国家的行为作出判决。它在国际银团贷款中争议的焦点表现为贷款协议生效后 ,外国法律的变更或外国政府颁布的法规、命令及外国政府的其他行为是否可以影响协议中所规定的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参见郭玉军: 国际贷款法,第 267 - 268 页。 参见高祥阳、陈宇: 国际银行法 :合同、银团与法律冲突,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第 244 、224 页。 ralp h h . fol so m , i nte rnat i onal b usi ness t rans act i ons , we st publi shi ng co mp a ny , 1988 ,pp . 424 - 425 . 转引自郭玉军 :国际贷款法,第 268 页。 李双元: 美国 1976 年外国主权豁免法所奉行的“限制豁免论”批判, 法学评论1983 年第 2 期。 see j o nat ha n sedla k , so vereign debt re st r uct uri ng : st at uto ry refo r m o r co nt ract ual sol utio n ? u ni ve rsi t y o f penns y l2v ani a l a w rev ie w , vol . 152 , no . 4 , ap ril 2004 , pp . 1509 ,440 .1979 年发生的美国人杰克逊在美国地方法院阿拉巴马州北区东部分庭控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湖广铁路债券案”,涉及到国家主权豁免与国际法的许多问题 ,我们不可忽视其反面和侧面的启示意义对于本文的参考作用。湖广铁路债券案中的这笔“合同债务”是由清政府邮传大臣为一方 ,德国的德华、英国的汇丰、法国的东方汇理等银行及“美国资本家”为另一方 ,在北京签订的 ,属于“恶债”。参见陈体强: 国际法论文集,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85 年 ,第 296 - 318 页。 149浙江学刊2007 年第 1 期债务绝大部分属于合法自愿的合同义务 ,如果主权借款人通过各种方式不予继承 ,那么债权人的利益就得 不到保障 ,主权借款人将存在“不当得利”之嫌 ,还将失 去国际经济合作中和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许多机会成本。6 . 国家和政府的承认风险 。如果一个国家发生用 违宪手段推翻本国政府的事件 ,那么还有可能产生国 际法上的承认问题 ,这时 ,国际银团贷款债务责任的归 属确定实际上也是一大主权风险 。国家和政府的承认 实质上不是一家法院可以判决的法律问题 ,而是一个 国家的政府才可以决定的政治问题 。在英国 , 一个不 被承认的政府不能起诉和应诉 ,其立法 、司法和行政行 为均不能得到承认 。美国的情况总的来说与英国相差 无几 ,但对于一个不被承认的政府的立法 、司法和行政 行为的看法 ,可能取决于法官彼时观察美国政府政策 受到的影响 。一般政府包括国家元首的更替不会影响 到国家的继续存在 ,主权借款人依然履行还款义务 。通行规则的变迁总是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在经济全球化 (包括金融全球化) 进程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不至于被边缘化 ,不得不对自 己的经济主权 ( 包括金融主权 ) 立场作些调整 。同时 要认识到 ,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最为不 利 。 发展中国家要防止一些大国利用经济全球化的 趋势 ,借用国际组织或非政府组织的力量 ,随心所欲地 侵犯他国经济主权 。弱小国家要理智地权衡参与经济 全球化进程的“得”与“失”,避免国家利益的根本损失 , 要时刻拿起国际法的武器 主权原则灵活地维护本 国的权益 。(二) 发展中国家主权借款人的法律风险控制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 ,发展中国家借用国际银团贷款的需求是刚性的 。此外 ,鉴于发展中国家大多至今 直接融资市场欠发达而长期仰赖于间接融资市场筹措资金 ,本身既具有分散风险功能又能聚集巨额资金的 国际银团贷款自然是发展中国家融资的良好选择 ,发展中国家与国际银团贷款的不解之缘 ,事实上由来已 久 , 方兴未艾 。针对国际银团贷款中债权人面临的前列主权风险的控制问题 ,笔者以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及其 他实体作为主权借款人 ,作点理性层面的发散性思考。发展中国家政府及其他实体作为主权借款人发生 各种违约事件甚至干脆不还款或无力还款的原因 ,在纷繁芜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不排除多种可能性。按照博弈论的观点 ,国际银团贷款作为一种国际经济行为 , 在非合作博弈情况下不存在与国内破产法有相似作用 的法规来防止一个国家拒绝偿还外债 。偿还贷款的动 机来源于这个问题的动态博弈本质 : 无法偿还将会降 低未来得到贷款的可能性 。 须知 ,经济全球化加深了 民族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 ,任何一个国家游离于“经济三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及其他实体 :作为主权借款人(一)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价值取向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 、服务 、资本 、技术和劳动力 等生产要素因市场机制的推动而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 动和合理配置的过程 ,即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全 球范围内相互融合的历史过程 。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 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在各界存在争议 ,但也是 一个必然发生的 、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如果从法律 层面考察 ,金融全球化实际上是一种制度的发展 ,即世 界各国和地区金融法律理念的趋同化 ,这种法律理念 的趋同化使得金融全球化这种经济现象具有质上的稳 定性和不可逆性 。 国际银团贷款市场的阴晴圆缺及其see g. a . penn , a . m. shea a nd a . a ro ra , t he l a w an d p ract ice o f i nte rnat i onal b ank i n g , b ank i n g l a w , v ol u me 2 ,lo ndo n sweet a nd ma xwell , 1987 , pp . 71 - 73 .林水源: 论经济全球化, 太平洋学报2002 年第 2 期 ,第 19 页。 贺小勇: 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2 年 ,第 1 - 2 页。金融主权的发展等是国际金融法中的新问题 ,目前没有公认的说法 ,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见杨松: 国际金融法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法学研究2004 年第 2 期 ,第 127 - 128 页。参见肖佳灵: 国家主权论,第 496 页。 以我国为例 :改革开放后 ,1980 年 9 月 22 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银行章程 ,其中第三章规定的业务范围有“组织或参加国际银团贷款”的表述。1981 年中国银行前董事长兼行长卜明在世界经济会上的讲话中说“我国银行已经参加国际银行团贷款”( 参见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教研室 1983 年编国际经济法参考资料第二辑( 下) 第 95 页 ,原载 1981 年 4 月 1 日香港经济导报) 。我国的银团贷款业务发源于中国银行向海外借入银团贷款转贷给国内企业的带有担保性质的转贷业务 ,稍前 ,中国银行联合意大利商业银行香港分行等 11 家国际银行对北京香格里拉饭店提供 4500 万美元银团贷款 ,中国银行后来已于 1990 年 9 月 30 日提前一年全部、稳妥收回银团贷款本息( 参见吴志民: 银团贷款 : 合并五指攥拳头, 金融时报1998 年 4 月 5 日周日特刊) 。回溯历史 ,1916 年 12 月 ,在日本政府支持下 ,日本的三家银行组成“特殊银行团”, 专门负责对华投资 , 放款给北洋政府 ,乘机侵蚀中国主权( 参见谢本书: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 年 ,第 141 页) 。此外 ,笔者在上海图书馆查阅到 1918 - 1921年英、法、日、美政府就本国对中国投资或放款组织新银团的往来函件及正式合同原文 ( 中华民国十年五月, 四国新银团往来函件,北京银行公会印行) 。 参见约翰 麦克米伦: 国际经济学中的博弈论,高明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第 103 页。 150国际银团贷款的主权风险及其控制联合国”之外自我封闭中求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试想 ,如果国际银团贷款中的主权借款人引发的主权风 险对于该主权国家是灾难性的后果 ,那么就没有哪个 主权借款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这种主权风险就会被 主权借款人自觉设法预防 、避免和补救 。再想 ,如果国 际政治中的现实主义浪潮不湮灭国际法的理想主义色 彩 ,那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宏观的视角上 ,世 界贸易组织 ( w to ) 独特的争端解决机制及其卓有成 效的运作似乎给我们防范和应对国际银团贷款的主权 风险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引人注意的是 ,鉴于主权债务在形式和范围方面 不同于公司债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im f) 在 2002 年4 月出版的小册子中 ,其官员 ( directo r a nne kr ueger ) 为解决主权债务问题 , 倡导创建一种可预见的 、有序 的 、快速的主权债务重组机制 ( so vereign debt re st r uc2 t uring mecha ni sm ,简称 sd rm) ,据说 sd rm 特别象一 家国际破产法院 , 该“法院”由 im f 控制和监督 ; im f 试图“通过一般条约义务的设立”来运行 sd rm 。 如 果这套理想主义的法律机制能够建立起来的话 , 那么 国际银团贷款中因国家永不破产而产生的主权风险将 在国际法上得到较有效的控制 。国家及其他实体借用国际银团贷款一般来说是一 种非主权行为即是商业行为。国家的商业行为不应享 有对外国法院的豁免 限制豁免论的主张 , 已成为 一种世界性趋势 。 但是 ,国际社会对于国家商业行为 的判断标准争论不休 ,发达国家竭力要缩小国家豁免 的范围 ,发展中国家则正好相反 ,这反映了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冲突与对峙 。发展中国家既要正视 国家作为商业主体的特殊性 ,防止外国私人对其滥诉 和外国法院对其经济主权的干预 ; 同时也要防止作为 商业主体的国家利用其优势 ,剥夺与之交易的外国私 人的正当期望和合理权益 。国家商业行为的判断标 准 ,必须建立在对两者利益平衡的基础之上 ,发展中国 家宜兼采性质标准和目的标准 。 在国际银团贷款中 主权借款人风险控制的国家豁免问题上 ,发展中国家从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和全局出发 ,既要提倡自律又要接受他律 。前文提及的国家行为理论风险 , 也是国际私法上 的一个“时际法”问题 ,那就是当合同 ( 协议) 履行或发 生争议时 ,若准据法的内容发生了改变 ,此时应适用前 后哪一个法的问题 。 法律修改是导致准据法内容发 生变化的最常见情况 ,学界对此有不同看法 : 主张准 据法一经确定后订入协议便不能改变的人认为 ,倘若 准据法随被选择的法律修改而变更 ,就等于改变了协 议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成立了另一新合同 ;另有 人主张 ,当事人既然通过协议选择了某国法律为协议 的准据法 ,就表明已将整个协议的命运与特定的法律 体系联系在一起 ,如果这个法律的若干强制规则嗣后 有了变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园林专业造价试题及答案
- 闵行区老旧厨房施工方案
- 时尚产业全球市场布局研究
- 互联网营销方案
- 网络安全威胁防范策略探讨
- 网络经纪合同
- 山东省日照市校际联合考试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建设天桥围栏施工方案
- 灰土防弹墙施工方案
- 湖北交通标牌施工方案
- 品酒师(黄酒)理论知识考核要素细目表四级
- 山茱萸培训课件
- 一年级尊师礼仪
- DL∕T 1738-2017 双金属管标装置
-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
- 液压软管接头24°锥密封端软管接头规范指引
- 2024挡烟垂壁包工合同协议书
- 2024年中医经典知识竞赛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二级简码口诀和二级简码表
- 医疗客服述职报告
- 信息写作培训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