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确权技术方案(模板)_[全文].doc_第1页
土地确权技术方案(模板)_[全文].doc_第2页
土地确权技术方案(模板)_[全文].doc_第3页
土地确权技术方案(模板)_[全文].doc_第4页
土地确权技术方案(模板)_[全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技术方案11.1服务内容简要说明本次服务为沅陵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第一标段)辖5个镇、1个乡、135个行政村、1281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约1629.10平方公里全区域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的野外实地测量权属调查和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信息数据库等工作。1.2技术方案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有效规范农村住宅建设,防止乱占滥用耕地,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决定全面启动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为确保本项目的顺利进行,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技术方案。1.2.1 地理概况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中游,东与桃源、安化为邻,南接溆浦、辰溪,西连古丈、泸溪,北与张家界交界,素有“湘西门户”、“南天锁钥”之称。总面积5852平方公里,是全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县。全县辖23个乡镇,有汉、苗、土家、回、白等25个民族。1.2.2已有工作基础湖南省于2007年至2011年间实施了全省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和县区级以上城关镇城镇地籍调查,并建立了相应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和城镇地籍数据库,为本次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2.3主要工作内容此次沅陵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第一标段)辖5个镇、1个乡、135个行政村、1281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约1629.10平方公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为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经济社区)。根据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的规定,本次发证工作包括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1.2.4工作技术依据1.2.4.1法律法规及行政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国土籍字第26号)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国土资源部17号令)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土地登记办法(2008,国土资源部第40号令)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湖南省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的意见(湘发20101号)1.2.4.2引用技术标准及文件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1008-2007)湖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实施细则(2007年8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国土资源部td/t1014-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93)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199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2010)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gb/t 14912-200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国土资厅发201157号)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怀化市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怀化市国土资源局)1.2.5技术路线1.2.5.1资料收集与分析利用市土地利用最新变更调查成果。其中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图最新变更数据可用来套合权属数据制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和宗地图,进行宗地地类面积汇总;部分区域有高分辨率、大比例尺正射影像数据或现势性较强且符合标准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如1:500、1:1000、1:2000),可以用来替代1:5000正射影像。对于无图区域,可购买分辨率优于0.5米的卫星遥感影像或通过航空摄影获取影像来制作工作底图。在影像清晰的地方,所有权界址点坐标直接在图纸上图解获取。在影像不清楚的部分区域,可采用亚米级手持gps、全站仪、gps-rtk或hncors、地方城市cors等方式实测。全省的省、市、县、乡镇行政界线及村权属界线,上述界线大部分都有详细的界址说明及附图,在本项工作中可以利用;部分区域已有的权属调查资料。1.2.5.2底图制作工作底图制作数据来源已有数码影像或卫星遥感影像,地面分辨率(gsd)优于0.5米,通过坐标转换及数据处理,制作成1:5000工作底图。1.2.5.3权属调查根据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的规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遵循“主体平等”和“村民自治”的原则,按照乡(镇)、村和村民小组农民集体三类所有权主体,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权属调查时,在封闭的村界范围内,以具有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权属单位(宗地)进行界线调绘和界址确认。省、市、县、乡镇行政界线及村权属界线直接调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其中省、市、县、乡镇行政界线原则不动,但涉及行政界线上的土地权属界线以及地类图斑界线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中村权属界线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或发生变化时,需实地进行调查、确认、修改处理。对于原飞地无文书说明的,必须实地依界线补充调查,并编制权属界线文书和附图。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原则上不再进行地类调查,而直接利用土地变更调查后的成果,将变更地类图斑和地类符号套合所有权权属界线,进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和宗地图的制作,以及地类面积和宗地面积汇总。涉及土地权属界线的地类及地类图斑界线要根据实际调查的情况进行核实并修改。沅陵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原则上要求采用实地调查的工作方式,也可视其具体情况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其它切实可行的辅助办法。1) 调查方法及措施属同一农民集体拥有的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集体土地(含该集体的建设用地、宅基地)划分为一宗地。同一所有者的集体土地被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等面状国有或其他集体土地分割的,原则上应分别划分宗地。对线状地物(参照湖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规定,实地宽度小于20米)狭窄、图上难以准确反映其实地状况的,也可不单独分宗,但在调查时应界定线状地物的归属(国有、乡镇属集体、村属集体),并在宗地面积汇总时相应扣除其面积。权属调查时应对宗地范围内属于不同权属主体(国有、乡镇及村集体所有)的线状地物进行调查核实,对二调数据库中没有的新增线状地物要进行补充调查。线状地物要调查权属单位名称、地类、面积等,并由本宗地指界人及线状地物权利人签字予以确认。本次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对暂时不具备发证条件的线状地物要填写线状地物记录手簿,进行登记造册,并在面积汇总时进行相应的扣除。外业调查时,线状地物以宗地为单位进行编号,编号方式为“xz”+3位顺序号。内业数据库正式编号为24位,具体组成为“线状地物所在宗地编号(19位)+xz(2位)+*(顺序号3位)”。有争议的土地,应在调解、处理、确权后再划入相关宗地,无法达成调解处理的,应单独立宗。同一个集体经济组织有多块不相邻地块时,按独立宗地处理,编号按独立宗地编号。对于农村宅基地各小组交叉分布难以准确划分界线时,可按历史习惯划分宗地权属界线,而不必细分。对于由多个集体经济组织共有的山地或水域界线不能细分时,可划为共有宗,并注明各个权属单位名称,如能细分面积的,还需注明各权属单位的所有权面积。共有宗以地籍子区为单元与其它宗地共同按宗地顺序号进行编号,共有宗在属性段内需对相关内容进行备注。宗地不论面积大小均需调查。当划定的宗地地类为耕地、园地、水域且实地面积小于500米2,林地、草地且实地面积小于2500米2时可按“零星宗地”处理。本次集体土地确权工作对暂时不具备发证条件的零星宗地不编宗地号,不作文书和附图,而以宗地为单位填写“零星宗地”记录手簿,进行登记造册。“零星宗地”要调查权属单位名称、权属性质、地类、面积等,并由本宗地指界人及“零星宗地”权利人签字予以确认。零星宗地外业调查时要在底图上按实地位置标绘范围界线以便内业量算面积,面积太小不能标绘的打0.3mm红点表示,并野外调注面积,在零星宗地记录手薄中如实登记。对不属于本宗地的“零星宗地”,其面积要从本宗地扣除。外业调查时,“零星宗地”以宗地为单位进行编号,编号方式为“lz”+3位顺序号。内业数据库正式编号为24位,具体组成为“零星宗地所在宗地编号(19位)+lz(2位)+*(顺序号3位)”。集体土地确权时,乡村属集体土地如学校、卫生院、敬老院、水库、沟渠、农村道路、乡镇及村属企业等要分别调查清楚。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资料的乡镇、村属集体土地,要按建设用地界线范围进行所有权确权。省、市、县、乡镇行政界线、村权属界线可以调用原二调界线与文书,但当界线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或发生变化时,需根据套合工作底图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根据实地调查的情况进行确认、修改处理。在各级行政界线上开展权属调查时,行政界线数据原则不动,村、组权属界线按实际情况确权。对涉及权属界线上的变更调查地类及地类图斑线进行核实,与实地不一致的按变更调查的有关规定处理。对跨越行政界线的图斑按飞地处理。对村界数据因规划征收、村组合并产生与实地明显有出入的,要重新据实调查;原村界线无文书的要补充调查;原村界线文书有错误的要据实修改;原村界线文书描述无误,但影像不套合时,当原村界线走向明显有错误时,要据实修改,当原村界线与底图影像有偏离时,在误差范围内(如1:5000比例尺工作底图界线偏离误差为实地1.5米)可以不修改,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外要据底图影像修改。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调查时,涉及土地权属界线的原土地调查成果中的地类图斑界线和线状地物,与调查工作底图影像偏离图上超过0.3毫米时,要根据工作底图影像标绘并修改,修改时应注意保持线状地物和图斑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确保图、表、文字说明三者一致。界线符号采用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一致的界线符号。省 界: 地区、州、地级市界: 县、 区、 县级市界: 乡、 镇、 街 道 界: 村 界: 土 地 权 属 界: 土 地 权 属 争议界:界 址 点 符 号: 直径1.5,0.21.1界址点、界线段编号外业权属调查时,以权属界线交叉点之间的每节权属界线段为编号单元进行界址预编号,权属界线交叉点统编为“0”,各界线段内界址点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由“1”开始往下顺序编号。界线段以村为编号单元进行预编,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由“l+*(3位顺序号)”开始往下顺序编号。当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被国有宗地分割时,构成宗地的国有图斑线段要用土地权属界线标绘,当国有图斑权属界线需实地指界确权或修改时,国有图斑线段需设置界址点,新编界线段号,需补作文书和附图。当国有图斑权属界线直接引用原规划红线或协议界线时,国有图斑线段可不设界址点,不作文书和附图,国有图斑界线段用“g+*”编号,其中“*”表示3位顺序号。当集体土地权属界线位于省、市、县、乡镇行政界线(或村权属界线)上时,构成宗地的行政界线段(或村权属界线段)要用土地权属界线标绘,当土地权属界线与原行政界线(或村权属界线段)数据有出入且进行了修改时,该段土地权属界线需设置界址点,新编界线段号,需补作文书和附图。当土地权属界线直接引用原行政界线数据时,所在界线段可不设界址点,不作文书和附图,土地权属界线所在行政界线段处村级用“c+*”,乡级用“z+*”,县(区)级用“n+*”、市级用“x+*”,省级用“s+*”编号。其中“*”表示3位顺序号。用上述预编号方式进行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的界线走向文字说明编制和附图编制,及宗地(界线段)接合表编制。界址点的正式编号以县(市、区)为单位,在宗地入库后在数据库内自动编排。界址点的正式编号为19位,其中前6位为省市县行政代码,接下来3位为“jzd”识别码,后10位为界址点顺序号。界线段的正式编号以县(市、区)为单位,当区域内权属调查完成时,在数据库内从西北角开始,按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顺时针方向,对组成宗地的权属界线段进行编号。界线段的正式编号为19位,其中前6位为省市县行政代码,接下来3位为“jzx”识别码,后10位为界线段顺序号。1.2宗地编号湖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宗地编号采用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进行编制。湖南省行政代码为“43”,市县乡级行政代码参照湖南省民政厅下发的行政代码对照表执行。地籍区按乡镇(街道)一级行政界线划分,地籍子区按村(街坊)一级权属界线划分。1.3宗地编号代码结构宗地代码采用五层19位层次码结构,按层次分别表示省市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所有权类型及土地特征、宗地号。宗地代码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一层次为省市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第二层次为地籍区(街道、乡镇一级),代码为3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三层次为地籍子区(街坊、村一级),代码为3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四层次为土地权属类型及土地特征,代码为2位。其中第一位表示土地所有权类型,用g、j、z表示。“g”表示国家土地所有权,“j”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z”表示土地所有权争议。第二位为宗地特征码,宗地特征码用“a”表示,“a”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第五层次为宗地号,代码为5位,用0000199999表示。宗地号在相应的宗地特征码后顺序编码。以地籍子区(街坊、村)为划分单元、按宗地所在位置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按顺序进行宗地编号。宗地编号结构为土地所有权类型+宗地特征码+顺序编码,如“ja00001”。本项工作只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进行确权编号。2) 权属调查2.1指界人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指界人由该农民集体依法推举产生,并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指界人为该国有土地使用者,可以是法人代表或委托代理人。2.2指界通知按调查工作计划,分片公告通知相关集体土地所有者或国有土地使用者到场指界。2.3界线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时形成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中核定的权属界线,经复核无误的,可不再重新调查、指界和签字。手续不完善的,应补办相关手续。未签权属界线协议的,要对权属界线进行补充调查。 调查时须由调查员会同双方指界人共同到现场指界。经双方认定的界线,须由双方指界人在权属界线协议书(附后)上签字盖章。 确定土地权属界线时,相关国有土地使用者应由法人代表亲自出席指界,若不能亲自出席指界时,必须由其指定委托代理人出席指界,并提交委托人和受托人的身份证明书及指界委托书。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没有明确使用者的国有土地的权属界线,由该集体土地指界人指界、签字,根据有关法规和实地调查结果予以确认。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有明确土地使用者的国有土地的权属界线,由该集体所有土地的指界人和国有土地使用者共同指界、签字。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与国有土地之间的土地权属界线,双方有边界协议或正式文件或者国有土地使用者已办结土地登记手续的,可直接引用协议、法定界线、界址,不再调查、指界。 因依法征用、调整土地等引起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时已核定的土地权属界线发生变化的,应直接引用征用、调整土地的法定文件、图件,不再办理指界、签字手续。若图上界线不明确或与实地不一致的,应进行补充调查,补办必要手续。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时误将国有荒山、荒地、河流、农民集体使用的国有土地等错划土地权属性质及范围的,应依法予以纠正。 权属调查时要详细问明本宗地内是否有飞地存在,或本权属单位在别的宗地内是否有飞地存在,并作好记录以防错漏。飞地可由飞入方单方指界,调查结果通知飞出方,若双方无异议,则认可调查结果,有异议的则由飞出飞入方共同重新指界。飞地单独划宗、编号。同一地籍子区的飞地按顺序编号,不同地籍子区的飞地在其坐落的地籍子区内按宗地最大顺序号续编,跨地籍区、跨县、市、省行政区的飞地宗地编号按上述原则依此处理。飞地编号时同时要要注明权属单位名称。 土地权属界线原有争议的,按照争议原由书进行调解处理后确定权属界线;没有争议原由书或不完备的,应进行必要的举证和补充调查后,再进行调解和处理。本次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争议界线经现场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先确定没有争议的土地权属界线,争议部分按双方(或多方)指界人确认的两条(或多条)争议界线,在权属界线协议书里对争议部分分别编制文书说明和界线附图。整条界线有争议的按界线段编制,如只是界线段的一部分,要注明争议界线的起点和终点。争议界线要在“权属争议界线记事”栏里说明争议原由,并在“权属争议界线记录簿”里注明权属争议界线所在地点、争议界线段号、所涉及宗地号、争议双方(或多方)权属名称等。最后将权属争议界线文字说明、附图、争议记事、争议记录手簿一同交付有关部门进行调处。权属争议界线按界线段所在顺序号编为“zl+*(顺序号)-1,-2(或-3)”。争议调处后界线段号仍改回编为“l+*(顺序号)”。涉及土地权属有争议的宗地编号为“za+*(顺序号)”,争议调处后宗地编号仍改回编为“ja+*(顺序号)”。 在界址调查过程中,对不易判读、容易产生错误的界址点应进行点位注记。 如一方指界人未在规定时间出席指界,其宗地界线以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将确界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者。如有异议,应在15日内提出重新划界申请,并由申请人负担重新划界的全部费用,逾期不申请,经公告15日后,视同对确定的界线无异议。 指界人若无正当理由不在权属界线协议书上签字盖章,则视同缺席,参照第(12)条的规定处理。 对调查中发现的违法用地,应及时处理后再行办理登记手续。对短时间内难以处理的,可先行办理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手续,并在备注栏内注明违法用地的内容。待违法用地处理后,再办理有关更正或变更登记手续。2.4界址设置在宗地权属界线调查时,特征点位要设置界址点。界址点设置不受距离限制,所设界址点要能准确说明界线位置,控制界线走向。权属界线相交处;界线明显转向处;界线经过山顶、鞍部、山脊、山谷、塘角、田角、道路(水渠)交叉、房角等明显特征点处;界线穿过居民点的出入口的合适位置;界线穿过水沟、道路等线状地物的交点;界线穿过塘、河流、湖泊上下水位置等。在权属界线调查时,要注意界址点位置、密度设置的合理性,需要实测界址点坐标的要设置临时界标。2.5界址点、界址线测设方式及精度要求当界址位置在工作影像底图上能清晰判读时,界址点坐标采用图解法获取,即直接在影像数据或图形数据上提取坐标,界址精度为图上0.8毫米。当界址位置不能准确判读时,需利用hncors系统、地方城市cors系统或全站仪、gps-rtk、亚米级手持gps或钢尺交会等方式采用解析法进行测定。当采用亚米级手持gps测定时,亚米级手持gps需能接收到日本的增强差分改正信息(日本msas卫星增强系统),测前需用周边已知控制点进行校正和检核。界线位置按实地调查结果准确标绘。当界线沿堤、坎、道路、沟渠等线状地物行走时,应分清是沿中线还是边线,调查清楚界标物的归属(国有、双方共有、一方所有);当沿河流中线走时,要分清河中岛屿、沙洲的归属。明显界线位移不大于图上0.3毫米,不明显界线位移不大于图上1.0毫米。界址坐标取位到0.1米。2.6权属界线协议书的制作及签字盖章权属界线协议书包括权属界线协议书附图和文字说明两个部分,以权属界线段为单元编制。权属界线协议书附图可以利用正射影像图、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已有成果,采取手工或计算机绘制。界线清绘依影像蒙绘时,要注意细部名称的实地调注。界线依实地情况手工绘制时,要注意图形比例尺的大致准确。当采用高分辨率的大比例尺影像图或大比例尺地形图作工作底图时,权属界线附图(宗地附图)亦可直接在工作底图上裁切生成,界线附图上要标注地名、界址点与明显地物之间的相关间距、权属界线走向说明等相关属性。权属界线文字说明按界线段号命名,权属界线附图亦按界线段号命名,其中宗地附图按宗地编号命名。权属调查完成后,权属界线双方指界人以及乡镇、村相关负责人需对确权资料(文字说明及附图)进行签字盖章。宗地权属资料整理后,集体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资料电子数据以宗地为单元按村、组、宗地树型目录逐级存放,纸质资料以村为单位装订成册,统一存放。以村为单位提供宗地(界线段)接合图。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样式见附件1。权属争议界线记事样式见附件2。权属争议界线记录手薄样式见附件3。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零星宗地记录手薄样式见附件4。农村集体土地调查线状地物记录手簿样式见附件5。3)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宗地图编制根据权属调查和权属界址测量结果,以标准分幅的1:5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去除面状填充)为基础,以图幅为单位编制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地籍图基本内容:各级行政界线及行政区域名称;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和地籍编号;各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界址点;图斑线及地类符号、线状地物(采用变更调查后的图斑及地类);图廓线、图名、比例尺、图例等。地籍编绘主要以航空或卫星遥感影像套合变更调查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定位基准,实测了界址点的以展绘的界址坐标为定位基准,在软件平台里依据权属调查时各宗地的相关位置,对宗地权属信息包括界址位置、走向、权源信息等进行编绘和录入。地籍信息编制录入时,各宗地界址点位置、面积及相关属性必须准确,要注意逻辑拓扑关系,以防止权属界线交叉重叠。当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或高分辨率的大比例尺影像图作工作底图时,首先在原比例尺数据里将权属界线的走向、位置编绘好,再提取权属界线数据,缩放成1:5000比例尺,套合标准分幅的1:5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再经编辑、裁切,制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地籍图的编绘要按相关标准和规定执行。宗地图是土地权利证书的附图,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上裁切,宗地过大或过小时可调整比例尺绘制。宗地图的基本内容:所在图幅号(1:5000)、宗地编号、本宗地的权属界线及编号、界址点位置及编号、界址点坐标;宗地权利人名称;宗地内图斑线、地类符号(采用变更调查后的图斑地类)、宗地总面积;相邻宗地的权利人名称、宗地编号与本宗地相接的权属界线位置等;比例尺、指北方向、绘图者、绘图时间等。4) 面积统计汇总在数据库内以权属性质和权属名称作识别指针,对乡镇、村、组各级集体土地宗地进行面积汇总。以宗地为单位进行各地类面积汇总,将宗地内各地类面积汇总到宗地,包括零星宗地、乡镇属集体土地线状地物的面积汇总。以组(权利人)为单位进行面积汇总,将各宗地的面积汇总到组(权利人),包括飞宗地的面积汇总。以地籍子区(村)为单位进行面积汇总,将各宗地的面积汇总到地籍子区(村)。以地籍区(乡镇)为单位进行面积汇总,将各地籍子区(村)的面积汇总到地籍区(乡镇)。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面积汇总,将各地籍区(乡镇)的面积汇总到县(市、区)。宗地内其它性质的土地面积要进行相应的扣除。将汇总后的各地类面积进行统计。面积采用椭球计算方式,汇总统计取位到0.01平方米。1.2.5.4信息系统建库总体流程图1)基本要求(1)基础地理信息:包括定位基础、境界与行政区划等。(2)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等。(3)底图数据:包括正射影像图数据和地形图数据(地形图仅作为叠加底图,对属性不作要求)。(4)专题图数据:主要包括区(区)级农村集体土地分布图、镇(乡)级农村集体土地分布图等。(5)元数据:指各种数据自身的描述数据,包括数据库元数据、dom元数据等。2)外业资料接收(1)外调工作底图的资料(纸质);(2)所有权cad格式成果数据或符合建库要求其他格式数据;(3)权属界线认定书签字表、附图及文字说明(纸质)。(4)权属界线认定书签字表、附图及文字说明扫描件,并按“地籍号相邻地籍号#001.jpg”,按村放置。(5)宗地草图(电子格式和纸质),电子形式命名方式宗地号.doc,按村放置。(7)因面积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或发生变化,村权属界线有调整时,填写的相关表格及文书。(8)外业检查报告和说明。3)外业资料的检查1所有权成果数据属性检查(1)权属界线编号正确性检查;(2)所有权拐点编号正确性检查:(3)所有权宗地的宗地号及宗地名正确性检查:(4)零星权属地块编号正确性检查;(5)使用权如学校、卫生院、敬老院等单位性质地块的所有权正确性检查;(6)沟渠、农村道路所有权性质检查;2所有权成果数据图面检查(1)界址线几何检查:界址线要封闭,没有悬挂线和小于0.2米的微短线。(2)以二次调查的地类界线或线状地物为小组界、飞地界或争议界,是否严格拷贝二次调查的地类界线或线状地物为相应的界线的检查。(3)每个宗地的宗地编号及宗地名表面注记唯一性检查。(4)每段界址线的界址线编号表面注记唯一性检查。(5)每个界址点的界址点号表面注记唯一性检查。4)外业成果数据预处理(1)按村级以上行政界线、小组界、飞地界、争议界、零星权属、小组名、争议名、飞地名、界址点、界址点号、宗地号、零星权属块编号、拐点、界址线编号分层放置数据。(2)没有村级行政界线调整应删去村级以上行政界线;有村级行政界线调整应删去没变化村级行政界线部分。(3)以村为单位制作一个行政区名称和行政区代码对应的exels表格格式为二次土地调查的权属代码表格式。5)入库数据转换(1)原基础数据的转换主要转换图层为地类图斑、零星地物、线状地物、基本农田图斑、基本农田图块、行政区、行政界线、注记、其它注记、界址点、符号等图层。(2)外业成果数据的转换主要转换图层为小组界、飞地界、争议界、小组名、争议名、飞地名、界址点、界址点号、宗地号、界址线编号等图层。6)数据入库所有权入库标准是参照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并根据长沙湖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方案对行政区、行政界线、农村权属、界址点、界址线等文件属性结构作了相应的修改,使用权入库标准主要是参照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执行。(1)入库数据的分层表1 各层名称及各层要素序号层名层要素几何特征属性表名约束条件说明1影像数据数字正射影像图imagesgsjo2基础数据接合图表polygovnetnjhtbm行政区polygonxzqm行政区界线linexzqjxm行政要素注记annotationzjm3土地利用地类图斑polygondltbm地类图斑注记annotationzjo线状地物linexzdwm线状地物注记annotationzjo零星地物pointlxdwm零星地物注记annotationzjo4土地权属农村权属层polygonqsdwm权属层注记annotationzjm界址线linejzxm界址线注记annotationzjo界址点pointjzdm界址点注记annotationzjo注:约束条件取值:m(必选)、o(可选)。(2)入库数据属性结构描述表a.行政区表2 所有权数据库行政区属性结构表(属性表名:xzq)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值域约束条件备注1标识码bsmint100m2要素代码ysdmchar10见表26m3行政区代码xzqdmchar19见gb/t2260m见本表注4行政区名称xzqmcchar100见gb/t2260m5控制面积kzmjfloat1520c单位:平方米6计算面积jsmjfloat1520m单位:平方米注:行政区代码在现有行政区划代码的基础上扩展到村民小组,即: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乡级代码+村级代码+村民小组代码,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采用gb/t 2260中的6位数字码,乡镇级码为3位数字码,村级为3位数字码,村民小组级位2位数字码。以下行政区代码同。b.行政界线表3 行政区界线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xzqjx)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值域约束条件备注1标识码bsmint100m2要素代码ysdmchar10见表26m3界线编号jxbhchar10根据外调填写4界线类型jxlxint6见表28m5界线性质jxxzint6见表29m6界线说明jxsmvarbin100非空oc.农村权属层表4 农村权属层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ncqsc)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值域约束条件备注1标识码bsmint100m2要素代码ysdmchar10见表26m3宗地号zdhchar19非空m4地籍号djhchar19非空m5权属性质qsxzchar4表30m6权利人qlrchar100非空m7权属单位代码qsdwdmchar19非空o8权属单位名称qsdwmcchar100非空o9座落单位代码zldmchar19非空m10座落单位名称zlmcchar100非空m11宗地面积kzmjfloat1520c单位:平方米12计算面积jsmjfloat1520m单位:平方米d.界址线表5 界址线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jzx)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值域约束条件备注1标识码bsmint100m2要素代码ysdmchar10见表26m3界址线长度jzxcdfloat15b0m单位:米4界址线编号jzxbhchar6采用外业编号编号m5界址线类别jzxlbchar1见表31m6界址线性质jzxxzchar6见表29m7界址线位置jzxwzchar1见表32m8权属界线协议书编号qsjxxysbhchar30非空c见本表注9权属界线协议书qsjxxysvarbin非空c见本表注10权属争议原由书编号qszyyysbhchar30非空c见本表注11权属争议原由书qszyyysvarbin非空c见本表注本表8、9和10、11两组字段,其中一组字段的值为必填。e.界址点表6 界址点属性结构描述表 (属性表名:jzd)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值域约束条件备注1标识码bsmint100m2要素代码ysdmchar10见表26m3界址点号jzdhchar10非空m4界标类型jblxchar2见表33m5界址点类型jzdlxchar2见表34m6界址点描述jzdmschar200非空m(3)数据入库分层预处理1.基础数据的预处理1)接合图表生成按照所有权入库范围,根据入库数据所在中央经线,生成西安1980坐标系,1:5000的接合图表2)权属界线的生成权属界线的几何处理原基础数据的村级和村级以上的行政界线与外调所有权成果数据的小组界线及小组争议界线拼成完整的权属界线,检查并修改拓扑错误,并将线形参数按照国家标准图式修改正确。权属界线的属性处理建好属性结构,录入权属界线的界线编号。 3)行政区的生成行政区的几何处理将完整的权属界线拓扑构区,形成完整的行政区,并检查和修改拓扑错误。行政区的属性处理建好属性结构,录入行政区属性的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4)行政要素注记的处理将外业数据的小组名层数据,建好属性结构,命名为行政要素注记,并将注记参数按照国家标准图式修改正确。2.土地权属数据的预处理1)界址线的处理界址线的几何处理行政界线复制一份作为界址线,添加飞地界后,检查并修改界址线的拓扑错误,并将线形参数按照国家标准图式修改正确。界址线的属性处理将修改界址线属性结构,补录飞地界线的界址线编号。2)界址线注记将外调数据界址线编号命名为界址线注记,并将注记参数按照国家标准图式修改正确。3)界址点的处理将原基础数据的界址点添加入外调的界址点,生成完整的界址点,补录入外调的界址点的界址点点号、界标类型、界址线类型。4)界址点注记将外调数据的界址点号和原基础数据的注记中的拐点号合并,形成界址线注记,并将注记参数按照国家标准图式修改正确。5)农村权属的处理农村权属的几何处理界址线拓扑构区,检查并修改它的拓扑错误。农村权属区的属性处理建好农村权属的属性结构,将行政区的行政区代码维护到农村权属的座落单位代码、权属单位代码,将行政区名称维护到座落单位名称、权属单位名称,再将飞地的权属单位代码和权属单位名称修改正确,录入宗地号和权利人,填好权属性质。7)权属层注记将外业数据的小组名、争议名、飞地名、宗地号四层数据合并,形成权属层注记,并将注记参数按照国家标准图式修改正确。3.土地利用数据的预处理1)地类图斑的处理地类图斑的几何处理将原基础数据弧端转线与权属界线合并,拓扑构区,重新生成地类图斑区。地类图斑的属性处理建好地类图斑属性结构,继承原基础数据地类图斑的所有属性。2)地类图斑注记用地类图斑的图斑编号和飞地的权属名称生成地类图斑注记,并将注记参数按照国家标准图式修改正确。3)线状地物处理将外业新增的沟渠和道路补充到原基础数据的线状地物中来,并填入相应的属性。将原来的线状沟渠、农村道路外业调查核实为村集体或乡集体的权属性质分别改为33和32,其它权属性质按原权属性质升级到小组级。4)线状地物注记处理将原基础数据的注记分离出来线状地物注记与新增的线状地物的注记合并,生成线状地物注记,并将注记参数按照国家标准图式修改正确。5)零星地物的处理直接使用原基础数据的零星地物,只是将属性维护到小组级。7)成果图件制作(1)以村为单位的权属界线分布总图将村行政界线及行政区域名称;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界址线编号和地籍编号;各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界址点;界址点点号;图廓线、图名、比例尺、图例等要素整饰好,形成以村为单位的权属界线分布总图。(2)分幅地籍图将级行政界线及行政区域名称;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和地籍编号;各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界址点;界址点点号;图斑线及地类符号、线状地物(采用变更调查后的图斑及地类);图廓线、图名、比例尺、图例等要素整饰好,按比例输出分幅地籍图。(3)宗地图及界址点成果表将本宗地的权属界线、地籍编号、界址点位置和编号、界址点坐标;宗地权利人名称;宗地内图斑线、地类符号(采用变更调查后的图斑)、宗地总面积;相邻宗地的权利人名称、地籍编号与本宗地相接的权属界线;比例尺、指北方向、绘图者、绘图时间等要素整饰好,以合适的比例输出宗地图及界址点成果表。8)报表成果(1)到乡(镇)、村、组各级集体土地宗地进行面积汇总的宗地面积汇总表。(2)以宗地为单位一级分类面积、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3)按权属性质以宗地为单位一级分类、二级分类面积面积汇总表。1.2.6登记发证全省范围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登记发证工作,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按照土地总登记的模式,集中开展工作。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采取依申请发证的模式开展工作。1.2.6.1土地总登记通告国土资源部门根据人民政府的委托,发布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通告,通告的主要内容有:土地登记区的划分、土地登记的期限、土地登记收件地点、申请人应当提交的相关文件材料等。1.2.6.2土地登记申请土地登记申请人按照政府通告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向土地登记机构申请土地登记,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提交规定的相关资料。土地登记机构受理并审查土地登记资料,确认无误的,进行登记、编号向申请人出具土地登记收件单。1.2.6.3权属审核土地登记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相关证明文件,根据地籍调查资料进行审核,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出具初审意见和审核意见。1.2.6.4土地总登记公告经初审和审核符合登记要求的宗地,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公告。公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土地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2)准予登记的土地坐落、面积、用途、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和使用期限;(3)土地权利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期限、方式和受理机构等。1.2.6.5政府批准经公告无异议的宗地,由人民政府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土地登记审核结果进行确认,并在土地登记审批表中填写批准意见。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