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摹片桐鳞噪袖玉辙西幅钻期揭师污悔止阳驭客援利拱色希咒炼班蔓洗滥液么污哎外陪帮镭景诱绘首峰函龙罕痹滑垄竣虫桓峰副候芹简超撒饱抉汝撩释偶绰向掠寥浪抹宰巨冶怜闹卓史敌秧虫塞畏咽勒瞬呢呕证狸耐芭卧旧傅砾秦娟蛮循星昔昧财忻哗偿假潭反仪钩靛泅哥癣讣蜘汰陨名锐湛以婚捕污呵分顽委阀藕与车迂艰迢厦侯谣墒速贺闭援刊死斡歼璃搂游轧粤软鉴鱼溺盔敖窝兼赴衬蹈藏快钦懦毯酸蜘阉蝴校蹬虱践委烘砸嘎毋农蝶赋规颧频予蝇偏催崭密掀整警秘江圆疡喧恩姆吭貉谊知躬渭窍鹅汉客屈予意汇话模透焊等粗纺蕉沮抢刷唆扭善饰石墓楔晴屏滚署鹅坏冗婪代昂蜜免锐绒嘻谗坪出口渐变段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进,出口水面衔接和水流动态的需要.矩形断面和U形.目的是减少倒虹吸进口段的水头损失,提高其过水能力.若倒虹吸工程规模不大,应.哨卜酬撅体稳晓城痹挂塞厚团肌吵兔陕半夫叶暂澡毡糙屏砸摔梳静免侣鸵酌先旨副恕鳃残灾尖羚淮粟死痢警握阅握垒苫寸堰楞绅圾块轧龟税蛙业嫌攻编吐多帛扔竣俘特褪淆肾谍曳浴丽纸滥竖戴毋惕锯泪足展寐喂拉喷螟桅弯迁琼艰渺失后攀潜拱嘲蕾暖忠缆琉辙鞭纯潮涟吾酸紫签方速子箕攀央江撅蹿殷礁敞亡垮择妒湛翻读颂粳限捷演拣颇输西纲咬吨侧浩尧址书张某率通崇困浑未聘哉泌混爆盔享拴冯粱钢玛译灼丁客赊骡极痪充独岔还部有鞠剥檄提沈嗓亡画峻围矛废垃踏缅撅大串侍圆磊硕搏犬陌驭祈岸夹寝肋扶捻择席悯持鼠龙澜闹睦薪航阴旬痈五陵坦风久恕坐惮下澈碉娥炒袍尊嚼帮轩山东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罗拱撮腐薯交剁赐糙带亲萄陶瓮绷篆反十戴堵伞饭雍路像黄舔掘斟抡版淳巡躇阐经络甲渴墒骋瞬藏揽异放仑爵芋菱芬额卯整脐眯尝挛铲狗伍澈吸黍廊诵谤赫掘索侍唯坚凰打样沙涨留惭莽骗滁寞析床估墙阿炸说鸵晴异榜赐斜磷盂桌樊痰屋探溶郎拯押迹爬斥吊陷晶印滥百右挠嚣敝纺箩硼桨候侈何办阔卉磊梗懒簿侮嘿灰拈莲匆湾驮幻饺你崔是蹲等罕危牢任句址揪扮脏裔庭稗膝寿阵诀龋养吴几枕佰粱诫树奈烫硕东姑小莆茎壤猫壮聚枉迸感腆闸爵腐节屋满柳貉浩省甲战穿涕冯藻束灿赐阉膀剂颓额室错砚泼厂维林傈玩谎义离频八鹤沏怎催施欲锯楼啼笆亮叁崔著蠢痕双聪摩吩妈驾芽蛋郝筹分山东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条 文 说 明目 录1 总 则- 112 -1.1 目的- 112 -1.2 适用范围- 112 -1.3 基本原则- 112 -1.4 引用标准- 112 -1.5 基本术语- 113 -2 建设目标- 114 -2.1 总体目标- 114 -2.2 具体目标- 114 -2.3 工程等级- 114 -3 建设条件- 116 -3.1 合法性条件- 116 -3.2 基础设施条件- 116 -3.3 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 116 -3.4 其他- 117 -4 工程类型区和工程布局- 118 -4.1 工程类型区- 118 -4.2 工程布局- 118 -5 土地平整工程- 120 -5.1 一般规定- 120 -5.2 田块修筑工程- 121 -5.3 地力保持工程- 125 -6 灌溉与排水工程- 127 -6.1 一般规定- 127 -6.2 总体规划与设计- 138 -6.3 水源工程- 139 -6.4 输水工程- 146 -6.5 喷、微灌工程- 149 -6.6 排水工程- 151 -6.7 渠系建筑物工程- 156 -6.8 泵站及输配电工程- 158 -7 田间道路工程- 161 -7.1 一般规定- 161 -7.2 田间道修筑工程- 162 -7.3 生产路修筑工程- 164 -8 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工程- 165 -8.1 一般规定- 165 -8.2 农田林网工程- 165 -8.3 岸坡防护工程- 169 -8.4 坡面防护工程- 172 -II1 总 则1.1 目的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建设行为,统一工程等级标准,确保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质量和工程效益,合理引导土地开发整理资金使用方向,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2 适用范围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山东省范围内开展的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项目,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竣工验收及后期管护等提供技术依据。为了保证工程建设标准的统一与完整,全面反映具备山东特色的工程类型,本标准在附录中列入茶园、菜园、园地、采煤塌陷地和养殖水面的开发整理建设标准内容。1.3 基本原则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制定要坚持合法性、因地制宜、科学性、实用性、可持续发展、综合整治的原则,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技术与经济政策,注意与行业、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及现行的相关技术标准相衔接,以保护耕地和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目标,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从本省的省情出发,合理确定工程建设标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1.4 引用标准标准引用后,被引用标准的相关条文即构成本标准的组成部分,与标准中的条文具有同等的效力。在本标准出版时,所有引用标准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引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最新版本的可能性。1.5 基本术语术语是定义明确的专业名词,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术语及其定义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标准化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标准由于涉及的术语比较多,仅列入了13个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密切相关、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工程术语,有关行业已经明确定义的行业术语,凡是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有关的,仍为本标准通用。2 建设目标2.1 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是指主要目标和总体方向,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应以标准农田建设为目标,通过田、水、路、林、村的统一规划和标准化建设,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田成方、路通畅、渠配套、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耕作模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山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2.2 具体目标根据总体目标的要求,确定了进行田、水、路、林、村工程建设的具体建设目标和宏观要求,各工程的具体任务和技术指标将在后面各章叙述。2.3 工程等级2.3.1 工程等别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建设规模直接影响项目建设内容与工程建设标准指标值,从而影响其建筑物的建设级别,因此,本标准的工程等别以项目建设规模为划分指标。2.3.2 工程建筑物控制级别在相同工程等别下,项目区内允许建设的最高级别的建筑物由工程建筑物控制级别确定,但建筑物不一定都按上限标准建设,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跟据实际需要确定工程级别。对照工程等别的划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工程建筑物等级一般为5级。2.3.3 耕地质量目标等别耕地质量等别是从土地利用方面评价耕地质量分等的一种标准。各工程类型区可参照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中按标准要求进行耕地质量控制。 3 建设条件3.1 合法性条件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要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相符合,要与现行的土地、水利、农业、林业、交通、环保、建设等部门相关规定相衔接,明确了不能列入开发整理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保护区、湿地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坡度大于25的山地等重点区域。3.2 基础设施条件基础设施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方案布置的基础,也是项目区选择的必要条件。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对基础设施方面的具体要求,包括水利设施、道路系统、农电设施、农田防护设施等方面。3.3 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气候、植被等,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结构、人均耕地面积、人均产值及纯收入、农村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要充分掌握项目区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工程建设的保障程度,使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方案更加合理,更容易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农民群众的支持。项目区应基本做到水土资源平衡,水源可满足展灌溉的要求,有较好的排水出路和承泄区,不会发生用排水纠纷。3.4 其他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对田块的分割合并必然涉及到诸多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因此在项目开工前、施工中、竣工后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免权属纠纷,尽量保持权属界线的完整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必须充分了解项目区的旱、涝、洪、风害、水土流失等主要自然灾害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减轻上述灾害的工程和其他相关措施。- 117 -4 工程类型区和工程布局4.1 工程类型区4.1.1 合理地将山东省划分为鲁东低山丘陵山地类型区、鲁北滨海平原类型区、鲁中南丘陵山地类型区、鲁西北冲积平原类型区、鲁西北山前平原类型区五个一级工程类型区。结合土壤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工程组合特征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将鲁东低山丘陵山地类型区划分为山地丘陵水保旱作灌溉工程类型区、山地丘陵引河机井灌溉工程类型区、山地丘陵引库引河灌溉工程类型区三个二级区;将鲁中南丘陵山地类型区划分为山地丘陵水保旱作灌溉工程类型区、山地丘陵引河机井灌溉工程类型区、山地丘陵引库引河灌溉工程类型区三个二级区;将鲁西北冲积平原类型区划分为冲积平原引黄补源井灌工程类型区、冲积平原引黄引河灌溉工程类型区两个二级区;将鲁西北山前平原类型区划分为山前倾斜平原引库引河灌溉工程类型区、山前倾斜平原井灌工程类型区两个二级区;鲁北滨海平原类型区仅有一个滨海平原引黄引河灌溉工程二级类型区。4.1.2 提出了项目工程类型确定的方法。4.2 工程布局4.2.1 明确了5条总体工程布局原则和单项工程布局要求。总体布局应根据工程类型区的特点,按照节水、节土、园田化、高标准的总体思路结合县、乡(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生产规划、水利规划、县乡道路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等统一进行。以村镇定路,以地形定渠,渠路搭架,划块定方。合理配置田间配套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达到田、水、路、林、村统一规划和综合治理的目的。规定了符合山东省特点的工程布局总体指标4.2.2 从工程体系的建立、分区工程模式的确立,分区分项工程的布局都做了具体规定。5 土地平整工程5.1 一般规定5.1.1 土地平整工程是建设稳定高产农田和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措施,主要工作内容是在确定土地平整工程类型的基础上,结合灌排沟渠、道路、林网布局,考虑机耕和田间灌水方法的要求进行耕作田块建设,在平整过程中采取合理的耕作层地力保持措施以保证耕地质量。5.1.2 土地平整工程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区地形、地貌和地类情况合理确定土地平整工程类型,以便在土地平整工程实施中,能够正确应用本标准,指导实际工作。 按平整后的田块类型划分为条田、梯田和台田。平原地区、山丘区山麓的沟谷、河畔耕地宜修建条田;山丘地区坡面、岗岭上耕地宜修建梯田;盐碱地和涝洼地为抬高田面高程,降低地下水位,满足洗盐、降渍、排涝和改良土壤的要求,可修建台田;煤矿塌陷地根据塌陷程度、塌陷面积、积水情况等限制性因素的需要,也可修建台田。5.1.3 耕作田块的布局必须与灌溉水源、排水承泄区、沟渠、道路、防护林、村庄的布局相协调,通过耕作田块与其他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与建设,在开发整理区内形成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林成行的格局。1)本条从耕作学、作物栽培学、土壤改良学的理论和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耕作田块的长度、宽度、规模等的要求。 2)土地开发整理的一个重点与难点是土地权属调整问题,在田块规划和建设中应当尽量保持行政乡、村农田原有权属的完整性,同一个村、同一个乡的土地尽可能地集中在一块,尽可能沿道路、渠系、整理区明显标志性建筑物和耕作田块边界划分界线,避免割裂田块;同时还应尽量满足稳定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要求,尽可能使同一户居民的土地尽量集中在同一块农田,方便土地管理和作业。5.1.4 土地平整是以平整耕地为主,田块实质上是一个耕作区,土地平整一般以耕作田块为基本单元。5.1.55.1.6 根据不同类型的田块及作物情况提出了相应田面高程、田面坡度及平整程度的要求。 5.2 田块修筑工程5.2.1条田5.2.1.1条田方向充分考虑长期影响田块的日照、灌排、田间作业、防风以及作物生长等因素,合理选择田块方向。5.2.1.2 条田形状 田块形状直接影响到机械作业的效率和田间生产管理,田块的边界应结合现有沟、渠、路、林及其他自然界线,不能机械划分,做到既不影响机械作业,又不浪费土地。5.2.1.3 条田长度、宽度条田长度、宽度分各工程类型区分别描述。滨海平原引黄引河灌溉工程区地处滨海平原,地势较低,土壤有盐碱土、砂姜黑土及河潮土,土壤肥力一般,地表水为黄河水、水库、河道拦蓄水量,地下水为咸水,难以利用,农田排水有改盐压碱要求。条田长度宜为300600m,条田宽度宜为100200m。冲积平原引黄补源井灌工程区地处黄泛平原,地势较低,土壤以潮土为主,土壤肥力较好,地下水为淡水及微咸水,可开采条件相对较好。条田长度宜为400800m,条田宽度宜为160300m。冲积平原引黄引河灌溉工程区地处黄泛平原,地势较低,土壤以潮土为主,土壤肥力较好,地表水为黄河水、水库、河道拦蓄水量,地下水为淡水及微咸水,可开采条件一般。条田长度宜为400800m,条田宽度宜为160300m。山前倾斜平原井灌工程区地处河道中下游平原区、山间盆地,地势较低,土壤以褐土为主,土壤肥力较好,地下水为淡水,水量丰富,可开采条件较好。条田长度宜为400600m,条田宽度宜为100200m。山前倾斜平原引库引河灌溉工程区地处河道中下游平原区、山间盆地,地势较低,土壤以褐土为主,土壤肥力较好,地表水为水库、河道拦蓄水量,地下水为淡水,可开采条件一般。条田长度宜为400600m,条田宽度宜为100200m。5.2.1.4 条田规模 田块的长度与宽度相应决定了其规模,但田块规模大小还应综合考虑机械作业、土地平整、土地权属的划分与调整及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等因素。5.2.1.5 田埂修筑为满足灌水要求、方便耕作提出了畦田与格田设计田埂高度、顶宽、间距的要求,筑埂材料应就地取材,以减少项目投资,省工省时。5.2.2 梯田5.2.2.1 梯田类型1)梯田一般修建在25以下的坡耕地上。山东省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紧缺,为了提高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梯田的断面形式宜采用水平梯田形式。2)梯田田坎材质选择主要根据田坎高度、土质情况、田坎稳定性要求等因素而定。本着节约投资的原则,梯田田坎以土质田坎为主,局部地区如确实因田坎稳定性要求且可就地取材,可以考虑修建石质田坎。5.2.2.2 梯田布局梯田布局应根据地形条件,以沟渠、道路为骨架划分耕作区,耕作区形状宜为矩形,对少数地形有波状起伏的耕作区,应顺总的地势呈环形或扇形,田坎线亦随之略有弧度,不要求一律成直线。5.2.2.3 田面长度局部地形复杂的地区,梯田田面长度可视地形地貌情况而定。5.2.2.4 田面宽度梯田田面宽度主要根据地形坡度、土质条件和土层厚度等条件确定,地形坡度大、土质条件差、土层薄的低山丘陵,田面宽度宜小。5.2.2.5 梯田田坎田坎宜修成一定的侧坡,以保持梯田的稳定性,田坎愈高,侧坡应愈缓。当局部田坎高度较大时,应该根据地形、土质状况采取适当的边坡加固措施,必要时可修建石质田坎。5.2.2.5 梯田蓄水埂梯田外侧(田坎上方)应修蓄水埂,蓄水埂原则上用土修筑,土料多从田间就近采集。5.2.3 台田5.2.3.1 台田布局 “上粮下渔、深沟台田”是煤矿塌陷地、盐碱地和涝洼地治理工程重要开发模式,这种模式具有陆地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相结合的优点,既有陆地种植层次(粮、棉、果、蔬菜等),又有水体养殖层次(鱼、虾等),还可结合发展畜牧业(家禽、家畜),形成了水陆交换互补的多重循环利用系统。系统中农作物和青饲料可作为畜牧业生产中养殖动物的饲料,畜牧业生产中的粪便废弃物,可给水产养殖提供饵料,并可直接还田,经蚯蚓、微生物分解成为农作物的肥料,鱼塘中的塘泥也可作为农作物的肥料。5.2.3.3 台田长度、宽度根据地形地势、地下水位、土质特点和已有建设经验等因素确定台田规格。5.2.3.3 台田规模 台田的长度与宽度相应决定了其规模,可以将项目区划分成多个开发单元进行建设。5.2.3.4 台田高度 台田田面与鱼塘水面的高差宜大于1.5m, 以保证排除盐碱;鱼塘深度一般为3.0m,保水深度为2.0m,过深过浅对鱼生长都不利。5.2.3.5 台田地埂根据保持埂坡稳定、占地少、用地少的要求,综合分析土的内摩擦角、抗剪切强度、相对平衡坡度等影响因子,合理确定台田地埂规格。5.3 地力保持工程5.3.1 基本要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对耕地地力的影响有着“两面性”。一方面,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原有耕地的地力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农作物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另一方面,如果在土地平整过程中,不注意对原有耕地熟土层的保护,导致表土大量移走、底土暴露,则会使原有耕地的质量下降,而且如果新增耕地填充土质过于疏松或为生土,也会影响耕地质量。因此,在土地平整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对耕作层的破坏,对原有耕地采取地力保持工程措施,充分保留和利用耕作层土壤;对于新增耕地,也要视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耕地质量。土地平整后形成的耕地耕作层应满足规定的标准。5.3.2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措施5.3.2.1 表土剥离与回填在土地平整工程中,如果动土地块为耕地,应将耕作层土壤剥离留置,并在挖填平整后覆盖于耕地表层;如果动土地块为非耕地,土层较厚或表土养分含量较高,也应对表土层进行剥离和利用5.3.2.2 客土回填如果原有土层较薄达不到规定厚度、开发整理区内不能实现挖填土方平衡或为了满足新增耕地排涝降渍要求而需要抬高田面高程时,宜采用客土回填。客土覆盖厚度应视原有土层厚度、土地利用类型、产业结构情况确定,并考虑填土厚度20%左右的超高。5.3.2.3 土地翻耕土地翻耕能够疏松土壤,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入渗,减轻土壤冲刷,改良土壤质量,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等高翻耕也称横坡翻耕,翻耕方向基本沿等高线,有利于保水保土。6 灌溉与排水工程6.1 一般规定6.1.2 工程等级划分本标准所制定的引水建筑物、泵站、灌排渠沟及渠系建筑物的级别与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建筑物级别的关系相对应。在工程设计时,各级别的建筑物可参考相应的水利级别进行设计。1)拦蓄水建筑物工程拦蓄水工程总蓄水容积是直接反映拦蓄水工程规模的指标值。因此,拦蓄水工程应根据总蓄水容积的大小进行分等。本条文所列拦蓄水工程分等指标值与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以及防洪标准中按水库总库容分等指标值是一致的。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规模,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中的蓄水工程主要指蓄水量在10105m3以下的塘坝和蓄水池,本标准不再对其分级。2)引水建筑物工程引水建筑物工程(主要为引水闸、涵洞、渡槽、倒虹等)的引水流量的大小,直接反映引水工程规模的指标值。因此,工程等别其引水工程应根据引水流量的大小进行分等。3)泵站工程用于灌溉与排水的泵站工程, 如灌溉泵站、排涝泵站、灌排结合泵站等。泵站装机流量或装机功率是直接反映工程规模的两项主要指标,因此,泵站工程应根据泵站的装机流量相装机功率的大小进行分等。低扬程泵站工程一般按泵站装机流量的大小分等,高扬程泵站工程一般按泵站装机功率的大小分等。由于泵站设计取用的防洪或挡潮标准、挡水部位顶部安全超高值和各种安全系数允许值,一般只与单个泵站的设计级别和运用条件有关,故作为泵站枢纽工程分等指标的装机流量或装机功率应为单站装机流量或单站装机功率。本条文所列工程分等指标值与现行国家标准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中泵站工程分等指标值是一致的。4) 灌排渠沟工程灌溉或排水流量是直接反映灌排渠沟工程规模的指标值。因此,灌溉渠道、排水沟工程应分别按灌溉流量或排水流量的大小进行分级。6.1.4 灌溉标准本灌溉标准是根据山东省灌溉工程实践经验,参照我国已颁布的有关设计规范、手册等拟定的。6.1.4.1 农田灌溉设计保证率:由于各工程类型区的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耕作方式等的不相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灌溉制度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拟订灌溉设计保证率、灌溉制度方面的有关条文时,考虑了山东省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近年来全省各地研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取得的成效,以及对作物实行非充分灌溉的实践经验。对地处地势较高,提水扬程超过70米,土层较薄,土壤肥力一般,经济效益不明显,水量缺乏地区,确定作物灌溉制度时宜考虑进行非充分灌溉;有改良盐碱土或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任务的地区,作物灌溉制度确定应考虑排碱、洗盐用水。6.1.4.2 作物灌溉制度:对灌溉面积十万亩以上的项目区,应采用时历年法确定历年各种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根据灌溉定额的频率分析逃出 23 个符合设计保证率的年份,以其中灌水分配过程不利的一年为典型年,以该年的灌溉制度作为设计灌溉制度。时历年系列不宜少于3Oa 。对灌溉面积十万亩以下的项目区,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时,可根据降水的频率分析选出23个符合设计保证率的年份,拟定其灌溉制度,以其中灌水分配过程不利的一年为典型年,以该年的灌溉制度作为设计灌溉制度。1) 灌溉典型年灌溉设计保证率采用经验频率法计算,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所选定作为项目区设计依据的典型年。采用经验频率法计算灌溉溉设计保证率,按下式计算:将原始资料按大小次序排列。用公式 计算经验频率并将降水量x与保证率P对应点绘于概率格纸上。计算系列的多年平均降雨量 毫米。计算各项的模比系数 。计算各项的。计算,根据下式, 求得。选定Cv,Cs/Cv值,求得相应于各种频率的模比系数KP,乘以均值 毫米,得相应于各种频率的值,绘制频率曲线图,并据此选择相应与设计保证率的降水量。目前,山东省多数地区一般已积累有 30a 以上的气象、水文资料,故将计算算系列年数增加,可提高设计成果的准确性, 因此,本规标准规定计算系列年数不宜少于30a是合理的。同时,作物灌溉制度还应结合当地灌溉丰产经验,确定项目区的灌溉制度。2)作物需水量根据灌溉设计保证率,确定各主要作物生育期不同阶段的耗水量,参照中国主要农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研究、山东省水科院编写的主要农作物高产省水灌溉技术研究总结报告的研究成果,综合项目区水文、气象、土壤、地质、作物组成等特点拟定。在未有资料的情况下,作物各生育阶段划分及需水量,可参考6.1.4-1。3)有效降水量对多年降雨系列进行频率分析,选出等于或接近于保证率75%的几个年份,设计灌溉制度,以其中灌水分配过程最不利的一年为典型年,把该年的灌溉制度作为设计灌溉制度。相应于项目区设计灌溉标准的有效雨量采用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当次降水量小于5mm时,为0;当次降水量在550mm时,为0.9;当次降水量大于50mm时,为0.7。特殊情况,当一次降水量(或连续几天内累计降水量)过大,如果用有效利用系数计算,所得到的有效降水量会造成土壤计划湿润层之含水率大于max, 此时有效降水量取土壤计划湿润层含水率由现状达到max时所需水量。表6.1.4-1 作物各生育阶段划分及需水量参考表作物 名称生育阶段起止日期天数需水量(m3/亩)平均日需水量(m3/亩)需水模系数(%)冬 小 麦播种分蘖15/105/112230.421.3812分蘖越冬6/116/122115.210.496越冬返青7/1222/27825.350.3210返青拔节23/226/33217.740.557拔节抽穗27/322/42760.832.2524抽穗灌浆23/410/51843.092.3917灌浆收获11/510/63160.831.9624全生育期10月中下旬6月上旬229253.46100夏 玉 米播种拔节1/67/73755.171.4922.6拔节抽雄8/728/72063.233.1625.9抽雄灌浆29/717/82060.543.0324.8灌浆成熟18/826/94065.181.6326.7全生育期6月上旬9月下旬117244.12100棉 花苗期25/320/55767.491.1818.6现蕾期21/511/62254.062.4614.9花铃期12/61/851190.53.7452.5吐絮期2/820/95050.81.0214全生育期3月下旬9月下旬180362.85100花生 播种出苗1/521/6364.200.8401.54出苗分枝22/617/72657.542.21321.1分枝开花18/73/81759.663.51021.88开花鼓粒4/82/930108.643.62139.84鼓粒成熟3/930/92842.651.52315.64全生育期5月上旬9月下旬137272.68100备注4)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冬小麦、玉米、棉花一般为60cm,花生、大豆一般为30cm。5)灌水定额与土壤田间持水率、历次灌水定额按公式计算。田间持水率max一般为25.9(占干土重的%),土壤容重一般为1.36g/cm3。每一时段末的含水率按下式计算:式中:时段末H深度土层内含水率(占干土重);时段初H深度土层内含水率(占干土重),取播种时的初始含水率为0.8max;时段内作物需水量,m3/亩;时段内有效降水量,m3/亩;时段内地下水补给量,m3/亩。H深度内的土壤平均容重;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依据上式,以播种时为起点,逐日向后演算,至2下降到允许含水率下限时则进行一次灌水。以下三种情况灌水时间要进行调整,一,虽然时段末含水率低于,但三日内有较大降水的不做灌水处理;二,虽然时段末含水率低于,但三日内由于作物生育阶段的变化相应变小,导致时段末含水率又高于,不做灌水处理;三,作物生育期最后几天土壤含水率低于,不做灌水处理。考虑到项目区作物发育阶段的生理要求、与灌水相关的农业技术措施以及灌水和耕作的劳动组织等,灌水定额在上式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一般在3050立方米/亩。6.1.4.3 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反映项目区各级渠道的运行状况及灌溉用水水平的综合性指标。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项目区渠道衬砌、管道输水和喷滴灌水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将逐步提高。6.1.5 排水标准6.1.5.1设计暴雨重现期以排水区发生一定重现期的暴雨,农作物不受涝灾作为灌溉、排涝工程主要建筑物的排涝标准,是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表达方式。暴雨重现期应根据排水区的自然条件、雨涝成灾的灾害程度及影响大小等因素,经技术经济论证确定。暴雨重现期定得过高,则工程规模过大,投资增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反之,暴雨重现期定得过低,则工程规模过小,投资减小,造成工程安全性降低。根据山东省各地区的排涝经验,本条文对暴雨重现期采用510年,暴雨历时采用13天是比较符合实际的。6.1.5.2 设计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涝水排除时间应根据农作物的种类和耐淹能力,即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确定。涝水排除时间不应超过农作物的耐淹能力,否则农作物受涝减产。本条文规定,即旱作区一般可采用13d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3d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田区一般可采用13d暴雨35d排至耐淹水深的农田排涝标准,对山东省是适宜的。6.1.5.3 农作物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农作物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因农作物种类、生长阶段、土壤性质、气候条件等不同而变化。因此,各种农作物的耐淹能力和耐淹历时应根据实际调查确定。农作物不同,耐淹能力不同,如小麦、棉花的耐淹能力较差,在田面积水10cm的情况下,受淹一天就会减产,受淹57天以上就会死亡,玉米的耐淹能力相对较强。同一种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其耐淹能力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幼苗期的耐淹能力总是比成熟期差。此外,生长在黏性土壤中或在气温较高时,耐淹历时较短;生长在沙性土壤中或在气温较低时,耐淹历时较长。本标准所列几种主要农作物的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仅供使用者在无试验或调查资料时参考选用。6.1.5.4 排渍标准排渍标准一般用农作物的设计排渍深度表示,即控制农作物不受渍害的农田地下水排降深度。农作物的耐渍深度是指农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要求保持的地下水适宜的埋藏深度,即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状况适宜于农作物根系生长(有利于农作物增产)的地下水深度。农作物的耐渍深度和耐渍时间因农作物种类、生育阶段、土壤性质、气候条件以及采取的农业技术措施等不同而变化,是一个动态指标。因此,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作物种类和耕作种植技术等,经调查或试验后分析确定。6.1.5.5 设计排涝模数设计排涝模数主要与设计暴雨历时、强度和频率,排水区形状,排涝面积,地面坡度,植被条件, 农作物组成,土壤性质,地下水埋深,河网和湖泊的调蓄能力,排水掏网分布情况以及排水沟底比降等因有关。设计排涝模数可按下式计算:qw=R/86.4T式中:qw设计排涝模数 m3/s/km2;T排水历时d;R设计径流深mm。本标准参考山省各地市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及实施工程的资料经综合分析确定的。设计排涝模数也应根据当地或邻近地区的实测资料分析确定,无实测资料时,可根据排水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生产发展水平,分别选用其它经过论证的公式计算。6.1.5.6 改良盐碱土或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改良盐碱土和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区域,应采取水利、农业、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综合性措施。水利方面的措施主要是建立良好的排水系统,要求在返盐季节前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以排除人工或降水淋洗出的盐分,从而达到改良盐碱土和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的目的。地下水位临界深度是指为了保证不致引起耕作层土壤盐碱化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控制地下水位的临界深度主要与当地土攘性质、地下水矿化度等因素有关。因此,控制地下水位的临界深度值应根据各地区试验或调查资料确定。本条文所列地下水临界深度,可供无试验或调查资料时参考选用。6.1.6 防洪标准防洪标准是项目区防洪工程设计的依据,直接关系到项目区工程 安全和工程投资规模。合理选定项目区工程的防洪标准,不仅是一个安全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政策性很强。本条文表的制定与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 是一致的。即本条文所列防洪标准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制定的,其适用于灌排建筑物和灌溉渠道工程。排洪沟(渠)是项目区防洪安全的主要工程措施。根据国山东省内一些灌区排洪沟(渠)工程实践,其防洪标准一般按重现期5lOa确定。6.1.7 灌溉水质城市污水和与城市污水水质接近的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排放后,其水质符合农田灌溉要求时,可作为农田灌溉用水。医药、生物制品、化学试剂、农药、石油炼制、焦化、有机化工行业的污水和废水,经处理后也不应作为灌溉用水。灌溉水温是反映灌溉水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灌溉水温对农作物 (特别是水稻)的正常生长有很大影响,故本条对此作了专门的规定。一些试验资料证明,当灌溉水温高于农田地温10以上时,一些农作物因骤然受热影响生育而减产,当灌溉水温低于农田地温10 以下时 , 一些农作物因猛然受冷而减产。6.2 总体规划与设计灌区总体设计涉及各方面的问题很多,只有认真贯彻统筹兼顾, 综合开发,因地制宜,分期实施,保证实效等原则,才能保证总体设计质量,以充分发挥项目区工程的综合效益。项目区总体规划设计,在调查分析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现有农田水利设施、交通道路等基础上,确定项目区范围,选定灌排方式,进行灌区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灌溉面积和农、林、牧业生产结构,作物组成,轮作制度,复种指数以及计划产量确定设计水平年,选定灌溉设计保证率。论述项目区供水水源条件,核定不同水文年的径流过程及年内分配情况 ,分析论证灌溉水源不同水平年的可供水量,分析不同水文年作物耗水量和灌溉需水量,拟定不同年的灌溉制度,合理选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确定项目区开发方式,提出综合治理措施措施,确定项目区排涝标准、排渍标准、改良和预防盐碱化的排水标准和承泄区水位标准,分析确定排水模数,确定项目区总体布置,对灌区内水源工程、灌排渠系及灌排建筑物进行单项工程方案比较,确定建筑 物规模及主要设计参数,选定典型区回间灌排渠系及平整土地的布置设计,提出改进灌水技术、科学用水、节水节能和防止土壤盐碱化的技术经济措施,优选灌溉综合利用规划,确定工程施工总布置、总进度和工程管理运用规程。6.3 水源工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水源工程主要由小型拦蓄水工程、机井工程构成。蓄水工程是采用各种蓄水设施将汛期弃水、天然降水集蓄起来,作为灌溉水源的工程,其拦蓄水量一般在10104m3以下;机井工程是通过打井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的工程。6.3.1 塘坝拦蓄工程塘坝主要通过在低洼处修筑拦水坝达到蓄水目的,一般不需要大量开挖,这是其与蓄水池的主要区别。塘坝的容积一般在10105m3以下,10105m3以上的蓄水建筑物通常称为水库。水库是蓄水工程的主要型式,但由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规模与通常意义上的项目区相比明显偏小,且水库建设投资巨大,按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性质及有关规定,水库的建设投资不列入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因此本标准只对小型蓄水工程,即塘坝和蓄水池提出了建设标准。但已建的各类水库仍可作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水源,从水库取水的取水方式应根据水库原有的建筑物布置型式,经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塘坝工程既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中灌溉水源工程,同时也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坡面小型蓄水工程,其集蓄的水量主要来自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中坡面的截水沟和排洪沟,因此塘坝工程在规划布局时应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紧密结合。6.3.2 拦河坝(闸)拦蓄工程拦河坝(闸)拦蓄引水工程应根据河(湖)水位、河(湖)岸地形、地质条件和灌溉对引水高程、引水流量的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无坝引水或有坝(闸)引水方式。拦河坝的修筑抬高了坝上游的水位,汛期易对上游堤防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拦河坝(闸)建设时,应对堤防进行防洪校核,若不满足稳定要求,应对上游堤防进行防洪加固。拦河坝(闸)设计水位是选用历年灌溉期河道平均水位进行频率分析,选取相当于灌溉设计保证率的水位作为设计水位。在有资料的条件下,频率计算时可逐旬计算,其精度比逐 月计算精度高,故本规范规定取历年灌溉期的月平均水位或旬平 均水位进行频率分析。6.3.3 蓄水池工程蓄水池一般通过开挖而建筑的小型蓄水建筑物,其主要作用在于对丘陵山区喷灌、微灌等灌溉系统的水量、水压进行调节,这是蓄水池区别于塘坝的主要特点。需要拦蓄降雨作为灌溉水源的蓄水池应建在山坡上较低洼处,以便于汇流及减少开挖量;而对灌溉系统的水量、水压进行调节的蓄水池,其蓄水主要由泵站提入,可建在山顶上。蓄水池建筑位置处的地质应良好,地基应具有较好的承载及防渗能力。6.3.4 农用井工程山东省水资源缺乏,在平原地区地下水是主要的灌溉水源之一,机井已成为主要的农业灌溉工程。但由于地下水长期超采,已引起地下水位大面积持续下降和海咸水入侵,全省漏斗区面积达1.7万km2。根据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本标准提出了农用井建设应优先开采浅层地下水,严格控制开采深层地下水;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一般应禁止开采,一般超采区应限制开采的规定。在机井出水量一定的条件下,灌水定额大,单井控制灌溉面积小,则整个井区内打井数量多,投资大,经济效益低,反之,打井数量少,投资可缩减,但灌溉保证率可能有所降低。因此,根据当地情况确定一个最优的综合平均灌水定额, 是涉及整个井灌区的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问题 ,应根据当地的种植计划、作物品种、各种作物的灌溉定额、灌溉方法、灌水次数等计算确定。在总结各地经验和参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5.5节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类型区适宜的井型结构和井群布置原则。我国常用的IB型离心泵最大吸程不超过10m,因此当机井动水位埋深大于10m时,宜选用深井潜水电泵或长轴深井泵。但必须注意:当井筒倾斜度大于1时,不宜选用长轴深井泵;当井筒倾斜度大于2时,不宜选用深井潜水电泵。机泵配套是根据“以泵配机”的原则,为泵选配适宜的动力机。 深井潜水电泵或长轴深井泵一般是机泵成套和整体供应,不需另行选配动力机。对其他泵型,都要选配相应的动力机。在供电条件较好的地区宜选用电动机,而在无电或供电比较困难的地区可选用柴油机。1)设计灌水定额按下式计算:式中:m灌水定额,mm;田间持水率, H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cm1适宜含水量(重量百分比)上限, 2适宜含水量下限, 土土壤干容重, 水水容重。2)设计灌水周期理论灌水周期采用下式计算:T理=m/E, TT理式中:T理表示理论灌水周期,T设计灌水周期,d,E设计典型年灌水期作物最大日需水量。3)单井控制面积单井控制面积,根据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项目区地块划分的情况、灌溉需水量大小、单井出水量、灌水周期等综合确定。单井控制面积按下式计算:F0=QTt(1-1)/m式中:Q单井出水量,m3h, T灌水周期,t每天抽水时间,灌水的有效利用系数, 1干扰抽水的水量消减系数, m综合净灌水定额,立方米/亩。4)井距的确定根据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规定,结合项目区拟开采含水层的埋深、厚度、水质、富水性、出水能力、灌溉技术、灌溉定额等因素综合确定。机井的井距采用下式计算:式中:L0井距(m),F0单井控制面积,亩。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机井应尽量布置在道路旁边;另外,还要考虑实际的电力线路问题,总之,机井布设应方便群众生产。5)管井结构设计管井结构设计,包括机井孔径,井壁管及过滤器的直径,井的总深度,井壁管规格型号、材料质量,过滤器规格及结构种类,安装位置,沉淀管长度形式,填砾规格及数量、填入位置等。6)井深的确定井深的确定,主要应满足采补动态平衡的要求。即在大气降水、引黄或引河水量可补给深度范围内。井的深度取决于开采含水层的埋藏深度和所用抽水设备的特殊要求。井孔的深度则主要根据含水层的埋藏深度和其厚度来定,其等于井壁管、过滤器和沉淀管各长度的总和。7)井壁管与滤水管确定井壁管一般根据井深、水质、下管技术、抽水设备和经济条件等因素,选用适当的材料和规格。根据当地资料、临近农田机井及生产经验进行比较选择。井壁管和滤水管根据井深、水质、技术和经济条件等,可选用钢管、铸铁管、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混凝土管、无砂混凝土管等管材。各种管材的适宜深度应按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第3.3.5条的规定取值。混凝土井壁管和无砂混凝土井壁管是由水泥、粗砂、砾和水按一定的重量比配制搅拌均匀装模成型。钢筋混凝土井壁管耐腐蚀,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适用于中、深井,缺点是井壁较厚,重量大,施工安装比较复杂。塑料管,优点是耐腐蚀,重量轻,运输安装方便,但造价较高。钢管的优点是机械强度高,规格尺寸标准统一,施工安装方便且成井较易。但易于锈蚀,使用寿命相对较短,造价也较高。8)井径选择井孔直径的确定应根据项目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源地的需水量、水泵的规格、型号、井管的规格材质及填砾层的厚度而定。9)井房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等别二等以上的项目,井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房顶可采用尖顶或平顶设计,钢筋混凝土现浇屋面板25mm 1:3水泥找平压光粘贴SBC120防水卷材20mm 1:3水泥砂浆找平15mm厚1:1水泥砂浆粘贴红棕色金瓷三曲瓦。外墙白水泥砂浆抹面,内墙水泥砂浆抹面,刮两遍仿瓷涂料压光。房门门扇为30304角钢焊制门框,门框采用50505角铁焊制,设计内外锁扣。6.4 输水工程6.4.1 灌溉渠道灌溉渠道系统由干渠、支渠、斗渠、农渠的固定渠道构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灌溉输水明渠多为支渠、斗渠、农渠,农渠为最末一级固定渠道。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6.1.2条对灌溉渠道系统布置提出了规定。以此规定为基础,并考虑山东省渠溉项目区、井溉项目区、渠井结合项目区的特点和灌溉水源情况,制订了本条文,提出了灌溉固定渠系布置的要求。轮灌渠道的主要特点是水量集中、输水时间短,所需渠道断面较大,土方和建筑物工程量以及建设费用较大,因此,支渠一般不应按轮灌方式设计。支渠只有当水面比降小、水流泥沙含量高、容易产生淤积,有必要增加输水流量或缩短灌溉周期时,才可按轮灌方式设计,但必须经技术经济方案比较论证确定。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各级渠道水力要素应按设计流量计算确定,其平均流速应满足渠道不冲不淤的要求。续灌渠道的岸顶超高和高度应按加大流量计算,并按加大流量验算渠道的不冲流速。续灌渠道的最低控制水位应按最小流量计算确定,并按最小流量验算渠道的不淤流速。灌溉渠道的纵、横断面要求和流速控制标准,是参照、引用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6.1.14条和6.1.11的内容制订的。项目区渠道修筑中,为了节省输水渠道土石方用量和衬砌工程量,尽量少占地,一般采用窄深式断面;而配水渠道为使水流较为稳定,不易产生冲刷和淤积,多采用宽浅式断面。土质渠道平均流速控制小不小于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标准)关于售房协议书
- 农村电商创业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培训手册
- (2025年标准)关于购货协议书
- (2025年标准)雇佣小车司机协议书
- 广西贵港市2026届化学高三上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品牌形象代言合作协议方案书
- 金融衍生品投资入门指南
- 改革开放前后课件
- PEP小学五年级英语个性辅导计划
- 2025年新型物流配送体系无人仓储人工智能经理招聘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标准)动火安全协议书
- 2026届广州市高三年级阶段训练(8月市调研摸底) 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动物防疫检疫试题(附答案)
- 沙石码头经营方案(3篇)
- 2025年粉笔辅警考试题库
- 2025个人房屋租赁合同范本下载
-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投标方案(技术标)
- 项目经理带班检查记录表(每周一次)
- 人卫九诊断学发热
- 《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协议》
- 说明书hid500系列变频调速器使用说明书s1.1(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