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doc_第1页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doc_第2页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doc_第3页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doc_第4页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学校编号 10394学 号 20100219图书分类号密 级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kindergartenmathematics teaching activities胡慧娟科专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申请学位级别_前学輸肺縣錢&練授_教育学硕论文提交日期:论文评阅人:论文答辩日期:答辩委员会主席: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予日期:2013年6月2013年6月日2013 6 n b2013 ?胃 b中文摘要中文摘要幼儿教师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深入探讨幼儿教师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和课堂观察法,运用改编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评价表与自编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实施有效性观察表作为研究的工具,从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两个方面观察和分析目前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在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结果反映出目前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目标制订、内容选择、活动准备、过程设计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实施的有效性中存在以下问题:在讲述行为中,讲解时间过多,无效小结过多;在问答行为中,有效提问率低,理答方式水平低,幼儿候答时间短;在教师指导行为中,指导幼儿数不均衡,指导水平较低。针对上述这些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的建议: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素养;提高实践能力;建立教研制度。关键词: 教学活动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 有效性abstractabstractpreschool teachers mathematics teaching activities design and implement ability areimportant factors to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robes into preschool teachermathematics teaching activities design and implement effectiveness problems,no matter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 or from the practical level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text analysis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 using adaptation ofthe kindergarten mathematics teaching activities design effectively evaluation sheetand observation table for kindergarten mathematics educations effectivenessas theresearch tools, from the teacher、teaching and learning two aspects to observe andanalysis the current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the analysis results thatcurrent preschool teachers in kindergarten mathematics education design with targetformulation, content choice, preparation, link design are all insufficient; in thekindergarten mathematics education existing in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explainbehavior, explain too much time, invalid summary too much; in the question and answerbehavior,effective questions rate is low,the reason a low level of way, children wait ashort time to thinking; in the teachers1 guiding behavior, guide children number notbalanced, guidance level is low.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following coxmtermeasures :update the education idea; promote professionalism; improvethe practice ability; establishes a system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keywords: teaching activities, kindergarten mathematics teaching activities,effectivenessill中文文摘中文文摘在教学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和课堂观察法研究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有效性的问题,旨在深入了解当前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质量。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绪论。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质量对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情形仍广泛存在,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加之个人对数学教育活动的兴趣和经历,所以最终选定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有效性作为研究课题。其次,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综述了中外学者对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已有研究现状,进而指明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充实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再次,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文献法的基础上,梳理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相关理论依据,在借鉴福建省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评价指导(试行)的基础上制订活动设计有效性分析评价表。以施良方教授关于教师主要教学行为的理论,结合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特征,从教师“教”与幼儿“学”两方面入手,确定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实施有效性的评价表,通过课堂观察呈现教师在活动实施中凸显的问题。第二部分是理论研究,为本文第一章。首先界定了以下几个概念:数学、教学活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此外,对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和阐述: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部分,包括本研究的第二章、第三章,详细论述了本课题研究的步骤、过程及结果。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的文本分析研究,介绍调查的对象及文本分析评价表的由来,在此基础上展开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的文本分析。通过对活动内容选择有效性分析,发现内容都较为贴近幼儿生活,能引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内容容量过于饱和,难度超过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通过对活动目标制订有效性分析,发现活动目标的内容涵v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盖较全,能立足幼儿的整体发展,但是大多数活动目标定位偏离活动的重点,没有抓住活动的核心目标,且目标在表述上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通过对活动准备有效性分析,发现活动准备较为忽视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分析,并且物质准备与环境创设欠周到与适宜;通过对活动过程设计有效性分析,发现活动过程设计结构较完整,能以多元的方式支持幼儿的学习,但是环节设计目的指向不明确,而且缺乏层次性与推进性,无效环节过多,无法适应幼儿的学习特点。第三章主要是对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实施有效性的研究,包括了实施有效性的课堂观察设计:课堂实施中“教”与“学”有效性的研究框架、研究样本、研究工具、进入课堂;此外阐述活动实施有效性的观察结果与分析。通过spss17. 0软件如实填写课堂导入行为观察量表、讲解行为观察量表、课堂问答行为观察量表、教师指导行为观察量表、幼儿学习行为观察量表,对60个样本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笔者将呈示行为划分为导入行为和讲解行为,研究结果显示:(一)各年龄段在导入时间上存在差异。且从均值上看,小班的导入时间较中班和大班的导入时间长;在不同的导入类型中,不同年龄班的情境导入方式与其他导入方式相比用得较多,占57%,其次是谈话导入,占19%。(二)各年龄段的讲解时间存在差异。且从均值上可以看出,大班的讲解时间最多,其次分别为小班和中班;从教师的小结行为可以看出,教师无效小结过多,占小结总数的83%。对话行为分为提问行为、候答行为、理答行为,研究结果显示:(一)各年龄段问答时间存在差异性。且从均值可以看出,大班的问答时间较小班和中班的问答时间多,为5. 59分钟;(二)不同年龄段提问类型比例也存在差异,其中有效提问在小班所占的比例值最小,仅为21%,中班为32%,大班为46%,无效问题主要集中在小班与中班,负效问题从小班到大班呈现出明显递减的趋势;(三)不同年龄段的候答方式也存在差异,小班、中班、大班的等候型理答方式比例都超过50%,其中小班的比例略高于中班与大班,而对于及时型候答方式,小班的比例为6%,中班为17%,大班为23%,突发型候答方式的比例中班仅为1%,小班为3%,大班为8%;(四)对于理答方式而言,扩展性理答方式所占的比例为38%,终止性理答方式所占的比例为62%。其中鼓励质疑、追问的理答方式在大班中比值较高,中班、小班次之;评价答案的理答方式大班与中班的差别不显著,但是小班的比例会较小;简单表扬称赞与自己代答或重述的理答方式,小班表现较为明显,中班与大班次之;没有响应的理答方式小、中、大班的比例都非常小;对教师指导行为观察vi中文文摘与分析的结果显示:(一)各年龄段教师指导时间存在差异,从均值可以看出,中班的指导时间多于小班和大班;(二)各年龄段教师指导幼儿数存在差异,且从均值可以看出,中班指导的幼儿数较小班和中班的多;(三)在教师指导语明确方面,小班、中班、大班无明显差异,指导语模糊和无指导语的比例非常小,也无明显差异;(四)在教师介入方式中,启发式介入指导在中班与大班中的比例相对较高,各占15%和16%,而小班主要集中在纠错式介入指导方式上,其比例为29%;(四)在幼儿操作后,教师普遍都能及时讲评、小结,其比例为82%,另外18%的教师没有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小结,这种情况在小班发生的概率尤为凸显,中班、大班的数量仅为1%;在幼儿的学习行为方面,笔者分为情绪状态、互动情况、思维品质、言语表达四个方面,结果与分析显示:(一)幼儿在数学教育活动中的总体情绪状态是较为积极的,其中72%的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情绪。但是在各类型情绪状态的分布上,不同的年龄班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大班幼儿的情绪状态表现是最为积极的,其次是中班和小班,小班幼儿参与活动的情绪状态相对而言更倾向于浮躁型和消极型;(二)在活动中幼儿互动的情况总体偏向于单一型互动,其比例为62%,而多项互动的比例为38%,大班的比例会略高于小班与中班;(三)在幼儿思维参与状态的观察中,发现幼儿思维在独立型上欠佳,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段思维处于独立型的比例仅为35%,其中小班7%、中班10%、大班18%,而依赖型比例最高,为40%,其中小班20%、中班13%、大班7%,此外,还有25%思维处于游离状态;(四)幼儿在言语表达中,表达清晰的比例为22%,大班比例为10%,小班与中班的比例略低。模糊型的言语表达比例为57%,小班的比例为23%、中班的比例为20%、大班的比例为14%。错误型的言语表达主要集中在小班为7%,中班与大班的比例为各为3%和1%。第四部分是建议部分,为本文的第四章。针对当前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建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更新教育观念:(一)强化教育理念,树立现代的儿童观;(二)重新审视课堂,树立“效果为重”的质量观;(三)理性定位儿童的学习,树立科学的数学教育观。第二,提升专业素养:(一)明晰数学概念,提升数学学科素养;(二)学会价值判断,提升批判精神;(三)激发成长动机,强化终身学习。第三,提高实践能力:(一)提高观察幼儿学习数学的能力;(二)提高设计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能力;(三)提高实施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能力。第四,建立教研制度:(一)集体备课,智慧分享;(二)教学反思,共同成长;(三)专家引领,牵引方向;(四)及vii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时总结,资源共享。第五部分为结论。总结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的关键点和路径,以期望能为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质量提供参考性建议。viii目录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ll巾:?:細v目录ix绪论-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二、相关研究综述-2-三、课题研究的意义-8-四、课题研究框架-9-第一章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理论支撑-13-第一节相关概念的界定-13-第二节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与有效性的理论基础-15-第二章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文本分析-23-第一节活动目标制订有效性分析-24-第二节活动内容选择有效性分析-29-第三节活动准备有效性分析-32-第四节活动过程设计有效性分析-34-第三章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实施有效性课堂观察研究-41 -第一节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实施有效性课堂观察设计-41 -第二节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教师“教”的有效性课堂观察分析-45-第三节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幼儿学”的有效性课堂观察分析-58-第四章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建议-65-第一节更新教育观念-65-第二节提升专业素养-67-第三节提高实践能力-69-第四节建立教研制度-79-第五章结论-83-1-85-87-ix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5-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99 -豫 w-101-个人简历-103-x绪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提高教学有效性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题中之义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是启蒙教育、起点教育,也是为人的一生发展做准备的教育,幼儿的童年是短暂的,也是不可逆的,这就要求我们给予幼儿的教育应该是有效的,快乐的。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幼儿教育界开展了新一轮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把触角深深地触及了一个领域-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试图在纲要的指导下,改变现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存在目标制定不合理,内容选择脱离幼儿的实际,呈现繁、杂、乱、难的态势,活动过程高度集中,教育评价注重结果等问题,致力于打造“终身的、以人为本的、面向世界的、科学的”优质学前教育。面对学前教育现实与发展目标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当前幼教改革的核心任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也就成为了幼教界追求教育质量的题中之义。(二)幼儿园数学教育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数学,人类思维的体操,广泛地存在于幼儿生活世界,是幼儿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数学教育和提高数学素养对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内容,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的重要途径。幼儿阶段是进行数学教育的启蒙阶段,通过幼儿园数学教育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发展基本的数学能力,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前儿童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积累数学经验,掌握初步的数学方法和技能;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养成主动性、独立性、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并为入小学后的数学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当前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低效与无效的情形仍广泛存在虽然近几年,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有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但是纵观我国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仍不容乐观。在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如教师提问多,但是指-1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向不明或都是些重复无效的提问,幼儿不知道教师具体的要求是什么;教师提供琳狼满目的操作材料,幼儿忙的不亦乐乎,但是幼儿从操作中实际获得什么却是个未知数;幼儿动手参与了,却没有思维的参与,仅仅局限于好玩这个层面;教师自身对于诸如分类、守恒等数学概念的模糊不清,无法领悟一次活动给予幼儿的关键经验是什么,导致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完全偏离,无法有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控制过多,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没有得到满足,打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诸如此类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实施效果的有效发挥,导致当前普遍呈现出“教师教得累,幼儿学得苦”的现状。(四)个人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有效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兴趣与经历本人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的研究方向是学前教育原理与实践,且从研究生学习生活开始就主攻幼儿园数学教育,这对于本选题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在研一、研二阶段,通过图书馆、期刊网、互联网等途径阅读了大量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问题相关研究的资料,并从研一开始经常随导师到幼儿园一线观摩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关于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实施的翔实案例,这对课题的选择提供了良好的素材研究基础。在对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过程中,在观摩一线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们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当前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实施中存在诸多的无效因素,并由此我产生了相关的思考,并萌发对此研究的兴趣。期间本人 始着手小论文的写作,目前以完成三篇相关的小论文,其中中班数学活动“10以内数守恒”的问题诊断与分析发表在教育科研2011年第42期。这些为本课题的研究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二、相关研究综述幼儿数学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主要是通过幼儿教师的教学而获得,正如林嘉缓所说,教师是使理论转化成幼儿实际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原贝ij、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设计与组织等都对教学效果有影响。为此,笔者对近三十年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共检索到与幼儿园数学教育有关的文章百余篇。同时也在图书馆查阅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张慧和著)、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论(金浩著)、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林嘉缓、李丹玲著)等相关书籍,经整理与归纳,发现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2-个方面:(一)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研究潘月娟以幼儿园数学教育政策发展为脉络,综述了在政策层面描述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上的变化:1952年的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和1981年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都从知识、能力和兴趣三个方面界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但在描述知识目标时釆用的词汇,如“认识”、“掌握”、“学习”等,都是要求有明显的结果动词。1957年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初稿)更是强调“计算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分析所认识的物体的数量。”而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只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建构初步的数概念”。“感受”与“建构”的结果很可能知识模糊的理解和体验。对比可见,新纲要在目标上突出了对幼儿积极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培养,弱化了对具体知识掌握的要求?。i.,吴春格(2003)指出:从目标的定位来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应更关注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和态度,重视在认知活动中发展其积极情感,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气金浩从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目标制定的依据的角度上认为:目标的制定应该以儿童的发展、社会的要求、学科的特性和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几方面考虑。黄瑾(2008)则从微观的角度探讨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以及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的制订与表述应注意的问题如:目标的发展性、目标的全面性、目标的针对性、目标的统一性、目标的有效性等气(二)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的研究“教什么”是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首先要关注的问题。纲要对数学教育的内容没有具体的规定,不同的研究者对究竟什么样的数学教育活动内容有助于幼儿的成长具有不同的论述。王延琼、杨晓萍(2009)谈论了美国“幼儿大数学”课程中的课程内容为数量、形状、测量、数的组成与分解、模式与逻辑、空间概念?;陈幸军(2005)在借鉴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和美国学者罗莎琳德.查尔斯沃思幼儿的数学经验基础上,界定了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内容包括数、运算、数的?潘月娟:对我国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政策的反思j.学期教育研究,2005 (03).吴春榕:我国数学教育的改革探索j.学期教育研究,2003 (10).?黄瑾: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j.幼儿教育,2008 ( 04).?王延琼.杨晓萍:美国“幼儿大数学”课程以及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启示j. 2009 (7).-3-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联系、数学关系式和数学定律、几何和空间、测量等金浩阐述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数学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感知集合、10以内的数概念、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认识几何形体、空间和时间,并就其具体内容与要求做了具体的论述。戴佳毅、王滨(2007)和周欣(2006)分别就幼儿的排序与书面数符号的发展做了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周粮平(2003)从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的视角探讨了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是生活化的,应该从生活中选择具有启蒙性、实用性的数学教育内容,应该从生活中选择包含简单数学逻辑关系的教育内容?。(三)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原则的研究张慧和认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原则为: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气赵宇(2003)结合新纲要的相关要求指出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生活化、游戏化、操作化和个性化。柳卫民(2004)认为教学过程师生共生原则、教学过程活动化原则、教学过程操作化原则、教学过程游戏化原则、教学过程生活化原则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原则?。尽管这些原则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其着眼点都在于幼儿的发展,都立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应该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宜。(四)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方法的研究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幼儿园数学教育尤其注重方法的运用。林嘉绥指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主要为:操作法、游戏法、比较法、启发探索法、讲解演示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等。这些方法中,关于操作法与游戏法的研究占的比例较大。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对周围世界任何现象和事物的理解都需要经历一个由外及内的动作内化过程。即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亲历从动作水平的思维向抽象水平的思维转化的过程,才能重构对数学的理解。林嘉绥认为操作法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儿童在头脑中构建初步数概念的起步,是儿童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陈越坚(2002)指出教师在操作活动中应该给与适时的指导,要确立自己的角?陈幸军: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变革的思考j.学期教育研究,2005 (4).?周粮平:对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理解j.学期教育研究,2003 (7-8).?张慧和:学期儿童数学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2-36.?柳卫民:谈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j1.宁夏教育,2004 ( 06).?林嘉缓.李丹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68-69.-4-m色地位,指导要注重幼儿学习过程,要尊重幼儿的探索,尊重幼儿的“失误” ?。操作材料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媒体,教学内容蕴含在其中。刘胜曼(2006)的研究认为操作活动中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应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应遵循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应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幼儿的操作要求,鼓励幼儿积极地自我学习、应及时进行更新,维持孩子探索的兴趣?。游戏法是根据儿童好动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儿童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儿童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各种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林嘉绥对幼儿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游戏进行分类,并阐述了运用这些数学教学游戏应该注意的问题;徐苗郎根据游戏在教学中的成分和发挥作用的程度将游戏分成了四个阶段,指出如何编制和指导各种游戏是数学教学探索的焦点;胡勇军指出游戏在数学教育中的功能,游戏在儿童数学建构中的必然性,以及在利用游戏进行数学建构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方法及策略气此外,陆玲(1996)探讨了幼儿数学教育中,讨论方法的运用,并指出讨论出现不同情形,需要注意的几点要求;岳慧兰(2007)谈论了直观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正确使用,指出使用直观教学法应该注意的事项:注意教具教育直观性与语言直观性、注意充分利用幼儿的所有感官来开展直观教学、注意直观教学法的发展性、目的性和局限性。(五)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途径的研究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不拘一格,当前特别强调在操作中、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数学。美国的“幼儿大数学”课程在幼儿兴趣和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将数学自然地整合进一日常规及其他早期学习领域如音乐、艺术、运动、阅读、书写、科学中我国研究界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1.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这是教师组织或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儿童参加的数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儿童接触的是以数学为主的材料和环境,这种教育活动是正规的,是幼儿数学教育的主体与主要途径,同时也是目前研究者较为关注的途径。在专门的?陈坚越:幼儿数学操作初探j.教育导刊,2002 (8-9).刘胜曼:幼儿园如何开展数学教育活动j.校长月刊,2006 (5).?胡勇军: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m.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 (6).?岳慧兰:如何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正确使用直观教学法j.学前课程研究,2007 (10).?王延琼.杨晓萍:美国幼儿大数学”课程以及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启示j. 2009 (07).-5-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数学教育活动中可以分为:教师预定的教学活动和儿童自主选择的教学活动(数学区域活动)。2.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这是指除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以外的,渗透于其他教育活动和儿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活动。这类教育活动一般可以分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渗透、其他各领域教育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渗透、游戏活动中的教育渗透,这些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无论是内容还是组织方式都十分的丰富、灵活,它们为幼儿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一个更加开阔的环境,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数理逻辑思维的发展。这两种数学教育的途径各有优点,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共同促进幼儿的数学发展。(六)关于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研究我国关于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专门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展开的,认为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这几部分,有时还包括活动建议和活动延伸等部分;张俊、金浩等人就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展开了讨论梁慧琳(2008)指出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不是随意的,要特别重视教育活动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张俊根据各类数学活动的特点提出了各类具体数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包括对应、分类、10以内数、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量与计量、几何与空间教学活动等;同时部分幼儿园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具体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如:李娟(2006)就“数的组合”、王秀莲(2008)就“分类活动”、严碧端(2003)就“排序活动”谈了自己的看法。(七)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的研究随着教育向纵深方向不断地发展,幼儿园数学教育逐渐地从外在地教育影响,向更加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向发展。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作为学前教育界的全国性指导文件,把数学纳入了科学领域,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评价上都有了全新的表述。幼儿园数学教育在实践中呈现出可喜的局面,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张俊: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一数学教育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金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梁慧琳:论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影响因素j.晋中学院学报,2008 (05).-6-郭翠(2009)指出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活动目标单一;操作材料乏味;数学方法单调;忽视幼儿的思维特点;数学概念模糊;教师的语言不严谨等?。此外,林菁(2000)在其“关于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几点看法”中还指出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组织形式僵化的问题。孙锦瑞(2008)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到当前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注重知识,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注重知识体系,忽视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方法注重灌输,忽视幼儿在主动探究中学习等问题气赵一企(2007)认为,现有幼儿园数学教育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手段,过分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准确性和唯一性,重视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过程评价和情感评价,忽视数学中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差异,没有客观地评价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往往只会根据课堂上的语言组织、教学准备和儿童发言、齐声回答的效果来评价教学效果。教师忽视儿童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接受上评价,没有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而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iv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气(八)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的相关研究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针对当前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教师教得累,幼儿学得苦”的问题,“有效性”开始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研究者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有效性的文献进行了检索,但是发现,目前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有效性研究的文章数量很少,现就其进行综述:郭中然、田毅(2010)从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出发,认为要提高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应围绕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的六要素“目标、材料、规则、指导、评价”进行指导;对幼儿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留给幼儿思考和表达的时间,创设幼儿练习的空间,提供幼儿成功的机会,激发幼儿创造的热情。沈国香(2007)认为要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反复研读教学内容,依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经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恰当组织数学探究活动,增加幼儿与操作材料之间的互动,关注幼儿的“非常规”表现,深化幼儿的探究行为。教师还要有效开展数学教学评价,提髙教学评价的文化含量和技术含量,进一步促进?郭翠: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3 (9).?孙锦瑞:数学文化视野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赵一企: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困境与对策m.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 (3).-7-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幼儿的发展?。通过对“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整理与分析,发现对于有效性的研究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可是对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研究就比较少,再细化到具体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就少之又少了,即使有,也较多的集中在理论层面,如一些特征的描述或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策略分析,而对于实践中数学教育活动的有效性究竟如何,则很少有人去做深入的实践研究。因此,本课题将从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入手,通过收集、分析案例,研究探讨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性问题,并提出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相关策略。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一)帮助教师明晰设计思路,提升教学实施能力,促进专业成长本课题研究一方面从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入手,分别从内容的选择、目标的制定、材料的投放、环节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帮助幼儿教师明晰设计数学教育活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升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另一方面又从活动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探讨了教师“教”的有效性与幼儿“学”的有效性,通过对教学活动案例的分析,帮助教师明确何为“有效教学”,明确实施的关键点,提升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课题研究从文本与实践层面的两条主线进行,理论联系实际,从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到具体实施过程,都给予一定的探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二)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建构关键经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教育阶段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教师明晰“什么样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才是幼儿所需的”,帮助教师在“教什么”与“怎么教”的困惑中寻找到出口,以期为幼儿提供最适宜的教育活动,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幼儿在这样的数学活动中,感到数学世界的无限魅力,对数学活动充满无穷的兴趣,在活动中不断积累关于数学的关键经验,初步了解世界的数量关系,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幼儿有效、快乐的收获。?沈国香: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途径j.幼儿教育,2007 (10).-8- 绪论(三)充实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与有效性研究的基础目前,关于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一般性研究还是比较丰富的,学者们对教学有效性做了颇有价值的研究,对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标准、有效教学的特征等作了深入的思考,这些一般性的研究对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但是,关于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较少,而且研究相对不够全面、缺乏系统性,更多的是从理论层面提出相应的策略分析。所以本课题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关于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的资料,更多的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质上推进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四、课题研究框架(一)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通过对各类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进行现场观察和案例诊断分析,围绕着幼儿园数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和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了解当前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改进幼儿园教育质量。(二)课题研究的思路1.在确定课题研究之前,笔者跟随导师进幼儿园随堂听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发现存在着教师活动设计是相当不错的,但是一到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问题百出。于是研究者就开始思考活动设计与教学实施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活动设计与实施有效性的研究课题。2.通过文献法,在查阅、整理大量相关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与有效性的理论基础。3.结合已有的研究,在借鉴福建省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评价指导(试行)之集中教育活动评价表、林菁主编学前教育概论中数学教育活动评价表的基础上,形成设计有效性的文本分析表。在施良方教授关于教师教学行为分类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编制了包含教师“教”和幼儿“学”有效性两方面的实施有效性评价表。4.联系幼儿园,收集大量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教案,对其进行相关的文本分析以发现其内容的选择、目标定位、活动准备等方面存在的有效性问题。此外,縛班-9-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蹲点,随堂听课,从实践中了解当前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教”与幼儿“学”的现状,并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5.针对发现的问题,分析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与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课题对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有效性两方面展开分析,在设计有效性方面主要从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四个维度进行文本分析,笔者把收集的180份活动设计作为分析的样本;在实施有效性方面主要从教师“教”的有效性与幼儿“学”的有效性两方面进行分析,由于时间限制,笔者把从180份活动设计中,选取60个活动进行课堂观察分析(大、小、中)各20个。(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法文献法是对于有关教育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查阅、整理、分析相关网络电子数据库资料,帮助研究者了解当前相关研究的最新动态,以使研究过程更趋有效。本课题主要通过图书馆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期刊、人大复印资料等)、网络查找(中国知识资料总库cnki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硕博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收集“数学、“数学教学、“幼儿园数学教育、“学前数学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性”、“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等国内外资料,对重要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与归档,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完善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操作工具。2.课堂观察法为了全面了解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现状,获得分析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情况的第一手资料,研究者深入幼儿园课堂,以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相结合的手段对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进行具体的观察并作详细记录,以获取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现场资料,从经历、记录、描述这些现象的角度对活动现场进行真实、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关注教师组织活动的过程及活动本身的有效性,全面、综合地呈现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实然状态。-10-3.文本分析法所谓文本分析法就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相关文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评述性的说明。本课题把研究者收集到的大量一线幼儿园教师的教案作为文本分析素材,紧紧围绕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设计等进行关于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分析。4.案例分析法所谓案例分析法就是通过一个具体实例的透视从更深层的规律性上挖掘、扩展思路,一可认识问题,二可获得方法和技能技巧。运用案例分析法应注意一是要有明确集中的问题为中心,防止过于漫无边际;二是案例分析只是线索、途径,决不能将对于案例的分析作为终点和目的。通过对幼儿教师的活动设计方案、研究者观察记录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及原因。借鉴这种方法,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