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资源与核燃料工程学院 矿物资源工程081班 王光才目录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21设计题目22 设计内容23 设计资料及要求24 设计期限:两周(6月20日7月1日)35 参考资料36 计算书格式要求3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51工程概况52 设计参数说明53结构平面布置53.1结构平面布置的原则53.2 构件尺寸设计54.板的设计64.1荷载的计算64.2计算简图及跨度74.3弯距设计值计算84.4截面配筋计算94.5板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105次梁计算115.1 次梁配筋的构造要求115.2荷载计算135.3计算简图135.4内力计算135.5截面配筋计算146.主梁设计166.1荷载计算176.2计算简图及跨度176.3内力计算176.4内力包络图206.5配筋计算216.6附加横向钢筋226.7主梁纵筋的弯起和截断227防水设计237.1 防水混疑土设计237.2 卷材防水层238 人防设计238.1 地下室人防设计要求24参考资料24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使用专业:矿物资源工程081班)1设计题目设计题目:全埋式地下室顶板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结构形式:采用全埋式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梁板结构。2 设计内容结构平面布置: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板的强度计算:内力按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板的防水设计:防水混凝土设计;次梁强度计算:内力按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主梁的强度计算: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考虑荷载不利组合; 绘制施工图:结构平面布置图(1 : 200);板的配筋图;次梁配筋图;主梁配筋图及M、V图(1 : 50);主、次梁钢筋表及必要说明。 3 设计资料及要求 建筑平面尺寸,如下图1;图1 地下室平面尺寸 主梁下附墙垛尺寸为400400mm,下设计柔垫200mm厚,混凝土柱尺寸为600600mm,或者采钢管混凝土圆形柱直径600mm; 地下室的安全等级为二级,顶板设计厚度为200mm或220mm,可以采用双层双向配筋; 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设计地下室顶板离地面为粉质粘土,土的抗剪强度为24.6KPa,内摩擦角为21.5度,土层透水性为:微弱,土层厚度2.2m。地下水位为-2.0m。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弱溶解性,综合评价其腐蚀等级为:中等腐蚀,土的密度为15.8KN/m3; 混凝土可采用C35或C40;板内钢筋可采用HPB235级、HRB335级热轧钢筋,次梁和主梁钢筋可选HRB400级热轧钢筋; 荷载:钢筋混凝土容重为22.5KN/m3,设计忽略地下水压力的荷载,顶板活荷载见表1,平顶粉刷荷载0.43KN/m3; 地下室顶板设计考虑人防的要求,地下室防护等级为6级 题号分配:每个学生根据学号选择相应的题号,表中长度单位为米,第题题号见表1,表中有53道题目。表1 各题号的设计条件(活载单位:KN/m2)4 设计期限:两周(6月20日7月1日) 下达设计任务及结构布置1天; 设计计算和整理计算书4天; 绘制顶板结构施工图4天; 答辩及设计成绩评定1天;5 参考资料1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4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CECS 51:93);5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6人民防空地下室规范(GB 500382005);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8地下防水工程实用技术沈春林编写,机械工业出版社 ;9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10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钢混凝土组合结构。6 计算书格式要求严格按科研论文的排版格式;页面设置:页边距:上2厘米,下2厘米,左2.5厘米,右2厘米,页眉1.5厘米,页脚1.75厘米 间距:段前0行,段后0行 行距:固定值,17磅(题目行、公式行采用单倍行距);字体和字号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和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靠左顶格; 二级或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和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靠左顶格; 正文部分:五号,宋体和Times New Roman字体;希腊字母用Symbol字体 ;图题、表题:小五号,加粗,宋体和Times New Roman字体;图、表中文字用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量与单位之间用“/”间隔 ;图注与说明、表注与说明: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任务下达:曾 晟2011年6月19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1工程概况设计地下室顶板离地面为粉质粘土,土的抗剪强度为24.6Kpa,内摩擦角为21.5度,土层透水性为:微弱,土层厚度2.2m,地下水位为-2.0m,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弱溶解性,综合评价其腐蚀等级为:中等腐蚀,土的密度为15.8KN/m32 设计参数说明主梁下附墙垛尺寸为400400mm,下设计柔垫为200,混凝土柱尺寸为600600mm;地下室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工程概况,结合前人设计经验,取顶板设计厚度为200;混凝土采用C40,板内采用钢筋HRB335级别热轧钢筋,次梁和主梁采用HRB400级热轧钢筋;钢筋混凝土的容重为22.5,设计忽略地下水的荷载,顶板荷载为20。平顶粉刷荷载为0.43KN /m3;地下室顶板人防等级为6级。C40等级混凝土:,HRB335级热轧钢筋:HRB400级热轧钢筋:参照混凝土的设计规范,取永久组合系数为0.7.3结构平面布置3.1结构平面布置的原则在进行结构平面布置时,应遵守下述布置原则:(1) 梁格的布置要考虑生产工艺、使用要求和支承结构的合理性。(2) 柱网与梁格尺寸除应满足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外,还应使结构具有尽能好的经济效果。(3) 梁格应尽可能布置得规整、统一,板的厚度和梁的截面尺寸尽量统一减少梁板跨度的变化,以简化计算,方便施工。(4)避免集中荷载直接作用于板上。3.2 构件尺寸设计根据设计参数说明,板厚200;参照表1对于一般的建筑结构中,取次梁截面高度h=(1/181/12)*6300 (350525)mm,另外,次梁截面宽度取h=(1/181/12)*6300 (350525)mm;主梁截面高度h=(1/181/12)*6600 (366.7550)mm。表1梁板结构参数选择构件种类高跨比备注多跨连续次梁多跨连续主梁单向支梁1/181/121/141/81/141/8梁宽高比b/h为1/31/2,b以50位模数单向板简支连续1/351/40最小板厚:民用建筑楼板70,工业建筑楼板80双向板四边简支多跨连续1/451/50-但在地下建筑中,取值稍有偏于安全,取次梁,;取主梁,。根据设计要求,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图1 结构平面布置图4.板的设计4.1荷载的计算土层荷载 钢筋混凝土自重 平顶粉刷荷载 0.43 恒荷载标准值 活荷载标准值 20 总荷载设计值按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78.18由上可知,对于板而言,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所得荷载设计值较大,所以板内力计算时取。4.2计算简图及跨度参照设计规范,梁板的跨度计算,根据下表2:表2梁板的跨度计算支承情况计算跨度梁板两端与梁柱整体连接净跨净跨两端支承在砖墙上1.05一端与梁整体连接,另一端承在砖墙上1.025注:表中为梁的支承宽度,为板的搁置长度,为板厚。次梁截面高度h=600mm,b=400mm。根据结构的平面布置,板的实际支承情况,板的计算跨度为:边跨 :L1=Ln+h/2=(2200-400/2-185)+200/2=1915mm Ln+a/2=1915mm故边跨取L1=1915mm中间跨取L2=2200-400=1800mm边跨与中间跨的跨度差(1915-1800)/1800=6.39%10%,故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板的实际支承及计算简图如下图2:4.3弯距设计值计算各板控制截面的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得:4.4截面配筋计算板截面有效高度。因中间板带的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和值可降低20%,从而取值为四周的0.8倍。最少配钢筋率为 板截面配筋计算过程见下表3, 表3 板截面配筋计算 截面1B2,3C板带中板带板带中板带弯矩系数跨度1.9151.9151.71.726.06-26.0616.1410.968-16.14-12.536= 0.04650.04650.0280.0220.0320.02560.04760.0476取0.10.0280.0220.0325取0.10.026取0.1475.7475.7285.2224.11018.71018.70.297%0.297%0.178%0.2565%0.140%0.2565%0.637%0.637%配筋150150100125100100注意:表中支座截面,取计算;当=0.45时,按配钢筋板的配筋图3如下:4.5板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板截面剪力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 为荷载重分布剪力系数,参照表4板截面最大剪力设计值发生在内力支座,其值为在本设计中有,=160mm800mm,故有;。由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符合,则板不需要配箍筋和弯起钢筋。 5次梁计算5.1 次梁配筋的构造要求(1) 截面尺寸:次梁的跨度l = 4 m6 m,梁高h=(1/181/12),梁宽b =(1/31/2)h,应满足表1-7的规定。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一般为0.6%1.5%。(2) 次梁在砌体墙上的支承长度a240 mm。(3)钢筋的直径: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表5的规定。对钢筋直径的要求出于混凝土结构截面受力的需要。混凝土结构中,受力钢筋的尺寸应与截面高度及跨度有一定的比例,过于纤细的钢筋难以起到应有的承载受力和构造的作用。表1-5 梁内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注:为梁高,为梁的跨度。(4) 钢筋的间距: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能够与混凝土协同工作,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粘结锚固作用。因此,受力钢筋周围应有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层握裹。对于构件边缘的钢筋,表现为保护层厚度;而对于构件内部的钢筋,则表现为钢筋的间距。钢筋间距还应考虑施工时浇筑混凝土操作的方便。梁纵向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表6的规定。表1-6 梁内纵向钢筋的最小净距注:(1)净间距为相邻钢筋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 (2)当梁的下部钢筋配置多于2层时,两层以上水平方向中距应比下边两层的中距增大一倍。(5) 梁侧的纵向构造钢筋:由于混凝土收缩量的增大,近年在梁的侧面产生收缩裂缝的现象时有发生。裂缝一般呈枣核状,两头尖而中间宽,向上伸至板底,向下至于梁底纵筋处,截面较高的梁,情况更为严重。(6) 当连续次梁的跨度相等或相差不超过20%,且活载与恒载之比q/g3时,梁内纵向钢筋的弯起及截断可按图4行。图4等跨连续次梁的钢筋布置规范规定: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 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 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 mm。此处,腹板高度hw ,矩形截面为有效高度;对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对I形截面,取腹板净高。(7) 对钢筋混凝土薄腹梁或需作疲劳验算的钢筋混凝土梁,应在下部二分之一梁高的腹板内沿两侧配置直径为8 mm14 mm、间距为100 mm150 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应按下密上疏的方式布置。在上部二分之一梁高的腹板内,纵向构造钢筋上述第(5)条的规定配置。如图1-5所示,中间支座负钢筋的弯起,第一排的上弯点距支座边缘为50 mm;第二排、第三排上弯点距支座边缘分别为h和2h。支座处上部受力钢筋总面积为As,则第一批截断的钢筋面积不得超过As/2,延伸长度从支座边缘起不小于/5+20d(d为截断钢筋的直径);第二批截断的钢筋面积不得超过As/4,延伸长度不小于/3。所余下的纵筋面积不小于As/4,且不少于两根,可用来承担部分负弯矩并兼作架立钢筋,其伸入边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得小于。位于次梁下部的纵向钢筋除弯起的外,应全部伸入支座,不得在跨间截断。下部纵筋伸入边支座和中间支座的锚固长度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连续次梁因截面上、下均配置受力钢筋,所以一般均沿梁全长配置封闭式箍筋,第一根箍筋可距支座边50 mm处开始布置,同时在简支端的支座范围内,一般宜布置一根箍筋。根据设计平面布置图,有主梁,。次梁的实际支承及计算简图见下图4:5.2荷载计算板传来的恒荷载 次梁自重 次梁粉刷 2*0.43*(0.6-0.2)=0.344 恒荷载标准值 102.12活荷载标准值 总荷载设计值 按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经比较,次梁内力计算时取=176.0825.3计算简图次梁按考虑塑性重分布计算内力,故次梁的计算跨度为:边跨 L1=1.025Ln= mm故边跨取L1=5985mm。中间跨 =6300-500=5800mm边跨与中跨的计算跨度先差,故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5.4内力计算连续次梁各截面的弯距及剪力计算值分别见表7表8 表7 次梁弯距计算值表截面位置边跨跨中(1)离端第二支座 (B) 离端第二跨跨中(2)中间跨跨中(3)中间支座(C)弯矩系数 (kNm)=573.40=表8 次梁剪力计算值表截面位置端支座(A)右侧离端第二支座 (B)中间支座(C)左侧右侧左侧右侧剪力系数0.450.600.550.550.55(kN)0.45176.0825.865=464.720.6176.0825.865=619.630.55176.0825.5=532.650.55176.0825.5=532.650.55176.0825.5=532.655.5截面配筋计算次梁跨中截面按T型梁截面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翼缘计算宽度,边跨及中间跨均按较小的值采用:=5800/3=1933mm。跨中及支座截面均按一排钢筋考虑,故取mm,翼缘厚度。此值大于跨中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型截面,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结果见表9:截面1B2,3CM/573.40-573.40370.21-423.1或19334001933400或10979.232395.910979.232395.50.04690.210.0280.1480.0480.2380.0280.1612614.12828.51524.91913.4实配钢筋425直128弯428直122弯420直120弯420直128弯实配钢筋面积25802843.11570.21871.8次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如表 ,按规定,考虑到塑性内力重分布时,箍筋数量过应增大20%,故计算时将乘以1.2;配箍筋率 ,各截面均满足要求。截面V/412.25549.67 497.98/ 1069.6 1069.6 1069.6/268.13268.13268.130.8241.611.33实配箍筋双肢100双肢120双肢100 0.00250.0020.00470.0020.00390.002由于次梁的 ,跨度少于20%故可按照构造要求确定,纵向受力钢筋的弯起,其中搭接长度 (为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次梁配图筋如图5: 6.主梁设计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柱截面尺寸为700700mm,主梁实际支承和计算简图6所示6.1荷载计算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按集中荷载考虑。次梁传来的荷载 102.126.3=643.356主梁自重 22.50.5(0.9-0.2)2.2=17.325主梁粉刷 0.432(0.9-0.2)2.2=1.3244 恒荷载标准值 660.7活荷载标准值 446.3=277.2 恒载设计值=1.2660.7=792.84活载设计值 =1.3277.2=360.366.2计算简图及跨度由于主梁线刚度较柱线刚度大很多,故中间支座按铰支座考虑。主梁的支承长度为370mm。计算跨度:边 跨 = 故边跨的计算跨度取中间跨 边跨与中间跨的平均跨度为边跨与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 , 故计算时可采用等跨连续梁的弯矩和剪力系数。计算简图如图上所示6.3内力计算对图所示三跨连续梁,可采用附表1.2所示内力系数计算各控制截面内力,即弯矩 剪力 式中,、为内力系数,由附表1.2查取。 下面以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为例说明计算过程,即取G=792.84和Q=360.36计算,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计算过程从略(经计算不控制截面设计)。 和 计算如下:边跨 6.568=5194.24 6.568=2366.84中间跨 6.600=5232.74 6.600=2378.38支座B 6.568= 5207.376.568=2366.84不同荷载组合下各截面的弯距及剪力计算结果见表7和表8。 表7 主梁弯距计算表(kN/m)项次 荷载简图边跨跨中支座B中间跨跨中支座CABCDG1a2b1210.8(0.244)769.2(0.155)-1329.3(-0.267)334.66(0.067)334.66-1329.3(-0.267)ABCDQ1a2b414.8(0.289)-191.52(-0.133)-192.15(-0.133)-192.15(-0.133)-191.52(-0.133)ABCDQ1a2b-62.15(-0.0433)-124.3(-0.0866)-191.52(-0.133)288.94(0.200)288.94-191.52(-0.133)ABCDQ1a2b328.69(0.229)-447.84(-0.311)245.6(0.170)245.6(0.170)-128.16(-0.089)ABCDQ1a2b127.74(-0.089)-128.16(-0.089)245.6(0.170)-447.84(-0.311)ABCDQ1a2b393.27(0.274)-256.32(-0.178)63.36(0.044)组合次项 +1625.6-1520.8142.51-1520.8 +1148.65-1520.8623.6-1520.8 +1539.49-1777.1580.26-1457.5 +1338.54-1457.5580.26-1777.1 +1604.07-1585.6334.66-1265.9表8 主梁剪力计算表(kN) 项次 荷载简图端支座A中间支座BABCDG1a2b581.15(0.733)-1004.53(-1.267)792.84(1.000)ABCDQ1a2b198.59(0.866)-260.05(-1.134)0(0)ABCDQ1a2b158.0 (0.689)-300.64(-1.311)280.23(1.222)组合项次+组合值739.15-1305.17792.84组合项次+组合值779.74-1264.581073.07主梁配图筋如图76.4内力包络图将各控制截面的组合弯矩值和组合剪力值,分别绘于同一坐标图上,即得内力叠合图,其外包线即是内力包络图,如下图所示。图中括号内的数值表示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的相应计算值。可见,对主梁而言,按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所得的内力设计值将控制截面配筋。荷载组合+时,至第二跨荷载处剪力降为779.72-1022.16=-242.44kN;至第二集中荷载处剪力降为 -242.44-1022.16=-1264.6kN,荷载组合+时,最大,其,则第一跨中集中荷载处剪力顺次为(从左到右)739.15KN,283.01KN,其余剪力值可按此计算。主梁的弯矩和剪力包络图8如下:6.5配筋计算在正弯矩作用下主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配筋,边跨及中间跨的翼缘宽度均按较小值采用,=6600/3=2200mm故取=2200,并取。此值大于和,故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主梁支座截面及负弯矩作用下的跨中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取mm。支座B边缘截面弯矩按式(2.3.5)计算,即其中支座截面剪力mm。主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结果分别见表2.3.11和2.3.12.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截面边跨跨中B支座中跨跨中M/ 1625.6-1777580.26或220050022000.05880.270.0210.0610.3220.0215641.07089.81942.0实配钢筋628直232弯828直236弯228直222弯实配钢筋面积568171252036.2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截面边支座A(左)B支座(左)B支座(右)V/779.74 -1305.171073.07/1981.631981.631981.63/496.755 496.755496.755选用箍筋双肢10150双肢14100双肢14150/741.11135.44975.776.6附加横向钢筋由次梁传递给主梁的全部集中荷载设计值为 由式(2.3.15)得主梁内支承次梁处附加横向钢筋截面面积为 则一侧所需附加吊筋的截面面积为 ,选332(2413).6.7主梁纵筋的弯起和截断按同比例在同一坐标图上绘出弯矩包络图和抵抗弯矩图。绘制抵抗弯矩图时,应注意弯起点受弯起承载力充分利用点的距离应不小于 ;弯起钢筋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箍筋的最大允许间距。由于边跨跨中只允许弯起228的钢筋,为满足受剪承载力和上述构造要求,在B支座处设置了专用于受剪压筋,其上弯起点距支座边缘的距离为50mm。根据每根钢筋的弯起承载力水平直线和弯矩包络图的交点,确定支座上部受力钢筋(抵抗支座负弯矩)的理论截断点至理论截断点的距离应大于20d,且至充分利用点的距离应大于(因),本设计中大部分纵筋由后者控制钢筋截断点,其中锚固长度按 确定,取40d(d为纵筋直径)。但由所确定的截断点仍位于负弯矩受拉区内,故从其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应按确定,另外钢筋的搭接长度取200mm。7防水设计 防空地下室设计应做好室外地面的排水处理,避免在上部地面建筑周围积水。防空地下室的防水设计不应低于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规定的防水等级的二级标准。上部建筑范围内的防空地下室顶板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当有条件时宜附加一种柔性防水层。7.1 防水混疑土设计7.1.1一般规定(1) 防水混凝土应通过调整配合比,掺加外加剂、掺合料配制而成,抗渗等级不得小于S6。(2) 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0.2MPa)。7.1.2设 计(1) 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设计规范的规定。(2) 防水混凝土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处于侵蚀性介质中防水混凝土的耐侵蚀系数,不应小于0.8。(3) 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4) 防水混凝土结构, 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7.1.3 材 料(1) 防水混凝土使用的水泥,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在不受侵蚀性介质和冻融作用时,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必须掺用高效减水剂;在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应按介质的性质选用相应的水泥;在受冻融作用时,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2) 防水混凝土所用的砂、石,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泵送时其最大粒径应为输送管径的14;吸水率不应大于1.5;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其他要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392)的规定;拌制混凝土所用的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89)的规定。(3) 防水混凝土可根据工程需要掺入减水剂、膨胀剂、防水剂、密实剂、引气剂、复合型外加剂等外加剂,其品种和掺量应经试验确定。所有外加剂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4) 每立方米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Na2O当量)不得大于3kg,灰砂比宜为1:1.51:2.5;水灰比不得大于0.55;普通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50mm。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20mm,入泵前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3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 60mm;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 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缓凝时间宜为68h。(5) 使用减水剂时,减水剂宜预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6) 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必须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小于2min。掺外加剂时,应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确定搅拌时间。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7) 防水混凝土必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制造项目贷款合同续签与智能制造技术合作协议
- 离婚子女户口迁移服务合同及监护权变更协议
- 住宅小区物业员工消防安全管理与培训合同
- 含铝废渣综合利用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国企读书日活动策划方案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化与车辆智能导航报告
- 2025年新能源行业供应链绿色物流技术应用报告
- Unit 3 Get off the bed!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Starter B新概念英语(青少版)
- DB65T 4397-2021 戈壁地酸枣直播造林技术规程
- 5.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2-教科版2004
- 旅游英语ppt课件(完整版)
- DB32-T 4062-202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高清现行)
- 城乡融合发展的做法和经验乡村振兴培训课件
- 最新肛肠科临床诊疗指南
- 供应商分级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
- 《医古文》教学大纲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 人教二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最新版教案(全册)
- T∕CTWPDA 06-2019 橡胶木指接拼板
- 职高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 完整版_第八版内科冠心病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